辛亥英雄 第42章 甘肃革命党 xpaoshuba.com
“黄参议,是真的吗?”
秦州。
自从川湘滇黔鄂五省革命以来,旁边的很多省份要么独立,要么胆战心惊。其他地方不说,和四川直接接壤的甘肃就是如此。
甘肃往南就是四川,往东就是陕西。
现在四川、陕西都宣布独立,甘肃就被夹在那里。四川这边之前一直在支援湖北,没有时间搭理人家甘肃。但还是有部队一直在那里盯着甘肃。
现在汉口保卫战结束,刚刚成立的第二军的驻地正好在甘肃和四川交界处。程潜的十一师虎视眈眈的盯着甘肃。只不过程潜的十一师也在湖北和北洋军交手,损失比较大。
因此这段时间一直都在补充军力,进行整合。
而陕西那边的革命军实力弱,只能是防御。陕甘总督长庚已经是派兵进入陕西,镇压陕西革命党。不过陕西那边实力虽然弱,但反抗很激烈。
现在大批甘肃部队进入陕西,加上四川的革命军虎视眈眈。因此甘肃省内的革命党也是蠢蠢欲动。
“是张学文的亲笔信。”
“张学文?”
魏绍武提起张学文名字的时候是一脸崇拜。魏绍武是甘肃人,今年二十五岁。很年轻就考入甘肃武备学堂,然后保送到保定军校学习。毕业之后回到甘肃参加甘肃新军。
清朝时候的甘肃很大,和后来新中国的甘肃完全不同。按照新中国的地图来说,宁夏这个时候还属于甘肃的一个府,青海的很多地方也是属于甘肃,甘肃是非常大的。因此清朝设立三十六镇新军,甘肃可是被分到了两个镇人马。
不要说湖南,就算是湖北都要甘拜下风。
如果真的能够练出两镇人马,在辛亥革命这个时代,甘肃就能够统治整个西北。
可惜甘肃地处西北,穷乡僻壤,哪里有钱整出什么两镇人马。虽然这个年代的甘肃,经济情况在西北来说还算是相当不错,但想要养两镇人马绝对不可能。甘肃的军队都是吃国家财政饭的。因此到现在和湖南一样,只有一个混成协。武器装备甚至还没有湖南新军强大。
甘肃除了地盘大,经济还不如湖南。湖南还有能力自己养活一个混成协,但甘肃就不行。弄这个混成协,甘肃财政完全负担不起。还需要朝廷拨款,才能够养得活。
而且甘肃这破地方,也引不来太多出色的人才。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学生很多,但并没有几个人愿意来甘肃。
因此魏绍武这个毕业甘肃武备学堂,还毕业保定军校的人才,在甘肃新军当中算是学历很高,也让他地位不低。可惜朝廷不知道的是,他就是革命党,是同盟会。
当然甘肃的军队还是很强大。
因为甘肃地处西北,天天都有仗打。因此甘肃除了新军之外,还有其他很多部队,包括巡防营。加上回民武装,在这里非常强大。
甘肃的部队全加起来有三万人。这都是为了稳定西北,满清朝廷专门在甘肃养的兵马。
现在的革命党谁没有听说过张学文的大名,那些年轻革命党对于张学文是相当佩服的。魏绍武听到是张学文的亲笔信,当然非常激动。立马问道:“黄参议,信里怎么说。”
“张学文的意思是,他会让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十一师,也就是那个程潜的部队逼近甘肃。到时候让我们以防备他们的理由,招募军队,控制住秦州这里,然后在秦州发动起义。到时候四川的部队,愿意和我们一起合作光复甘肃。”
“这是好事。”
魏绍武大喜。
和魏绍武说话的这个黄参议,名叫黄钺。黄钺此人不是甘肃人,而是湖南人。黄钺的老爸是湘军名将黄万鹏。黄万鹏是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的时候崛起的将军,后来镇压过捻军,进入甘陕地区镇压过回民起义。跟着左宗棠平定新疆的时候战功极大,是左宗棠手底下的一员猛将,左宗棠非常器重。因为他当年平定新疆时候巨大的战功,让他当年在中国的名气很大,在湘军当中也是有一号的人物。
黄钺就是继承了自己父亲的爵位,荫袭二等男爵。
正是因为这样的出身,黄钺从小算是真正的官二代。黄钺并没有留在湖南,而是来到甘肃,找到了陕甘总督长庚。因为长庚当年和黄钺的父亲是有交情的。黄钺算是长庚的故人之子,因此非常信任他。
来甘肃没有多久,就开始担任甘肃督练公所的参议官。督练公所又称督练处。清末各省训练新军的机构,掌编练新军,裁汰旧营。总揽全所事务,统辖和整饬全省新军。
督练公所最高领导叫督办,督办一般情况下不是总督就是巡抚,再或者就是将军担任。他下面就是参议官,权力非常大。也就是说黄钺在甘肃新军当中地位非常高。长庚为了防备四川和陕西的革命军,让黄钺带领十个营的骁锐军,进驻秦州。
可是长庚不知道的是,黄钺也是同盟会,是革命党。
黄钺当年在湖南的时候,和禹之谟的关系相当好。1906年在上海加入了同盟会。黄钺掌握十个营兵马,在秦州这个地方是实力最强大的。
黄钺自从来到秦州之后,就一直和秦州这里的革命党接触。因为黄钺虽然掌握十个营的兵马,但这十个营并不全是黄钺的嫡系,黄钺真正掌握的兵马不多。因此黄钺一直不敢轻举妄动。现在有四川那边的支持,就好了很多。
“他们还说什么。”
“没有其他的意思。不过我倒是看出了一些。”
“什么?”
“张学文开始打我们甘肃的主意。”
“哦?”
魏绍武莫名其妙。
魏绍武并没有理解黄钺的话。黄钺左右看了看,然后小声道:“张学文此人,绝对是乱世枭雄。看看这封信写的没什么文采,却极其的诚恳。我看了都感动。”
魏绍武忍不住挠挠头。
实在是不明白黄钺是什么意思。
“他是看好了甘肃这块地,只要他的部队进入甘肃,就绝对不会走。只要控制了甘肃,张学文就把清廷和西部省份直接拦腰截断。西北再也不是清廷的,也不是其他人的。张学文什么时候想要,西部什么时候就是他的。青海、西藏、新疆都是如此。”
“而且只要他占住了甘肃,上可以进入蒙古,东可以进入陕西直接威胁河南和山西。甘肃是好地方啊。”
魏绍武这个时候已经明白黄钺的意思。魏绍武就算是笨蛋,也不可能连这个都听不明白的地步。魏绍武想了想道:“黄参议,你的想法呢?”
“绍武,你说说。袁世凯当总统好,还是总理做总统好。要么张学文做总统。你认为哪个好?”
黄钺顿了顿,问魏绍武。
魏绍武才二十五岁,而且一直都在甘肃新军这里服役。因此这些东西他真是没想过。黄钺虽然也一直都在甘肃,但他不一样。
作为官二代,他出生的时候,他老爸已经是功成名就,已经是一方大员。之后他一直跟着他老爸,接触很多满清上层官员。不然也不会认识陕甘总督长庚。
因此站的高,看问题远,想的也多。
仅仅是一封普通的信,但黄钺却看出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黄参议,我真的不清楚。不过我想不管是总理,还是张学文,都总比袁世凯好。大家都说袁世凯在戊戌变法的时候,出卖了维新派。这样一个人,怎么能相信。”
魏绍武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黄钺笑了笑。
然后自言自语道:“戊戌变法?也不过是一场闹剧而已。当时背弃光绪帝的何止是袁世凯一个人,当时的实力派人物,哪一个不是背弃光绪帝。光绪帝手上什么都没有,光是一个皇帝名号,岂能让那些实力派听他的话。”
很多年轻学子当年都抨击袁世凯。
但是对于黄钺这样的官二代,从来不这么想。因为所谓的戊戌变法在年轻学子当中很有市场,但当时的满清实力派官员,哪一个把他当一回事情。
光绪帝启用的那些人,夸夸其谈可以,哪一个是商鞅一样的大才,可以在一国主持变法。不管是康有为、梁启超,还是戊戌六君子,他们也就是写写文章鼓吹鼓吹变法可以。让他们在满清官场上游刃有余,一步一步的实施变法,根本就不可能。
那些真正的实力派,岂能听他们这些人的话。因此戊戌变法是注定要失败的。
只不过袁世凯最明显。
开始好像是支持变法一样,最后却出卖了维新派。所以才会人人喊打。其实在那个时代,只要是聪明人,谁也不会真的跟光绪帝绑在一起。
“张学文,张学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黄参议,我们合不合作?”
“当然要合作。”
黄钺很肯定。
黄钺是真的感受到张学文的野心,但是禹之谟的信中对于张学文还是非常推崇。而且有野心怕什么。黄钺自己也有野心。
只要张学文有能力驾驭,那么有野心反而更好。
“不管他是什么想法。只要能够帮助我们推翻满清,我们还是应该相信他。绍武,你代表我去长沙见见张学文如何?”
“不是听说他在武昌吗?”
“他已经回到长沙了。”
秦州。
自从川湘滇黔鄂五省革命以来,旁边的很多省份要么独立,要么胆战心惊。其他地方不说,和四川直接接壤的甘肃就是如此。
甘肃往南就是四川,往东就是陕西。
现在四川、陕西都宣布独立,甘肃就被夹在那里。四川这边之前一直在支援湖北,没有时间搭理人家甘肃。但还是有部队一直在那里盯着甘肃。
现在汉口保卫战结束,刚刚成立的第二军的驻地正好在甘肃和四川交界处。程潜的十一师虎视眈眈的盯着甘肃。只不过程潜的十一师也在湖北和北洋军交手,损失比较大。
因此这段时间一直都在补充军力,进行整合。
而陕西那边的革命军实力弱,只能是防御。陕甘总督长庚已经是派兵进入陕西,镇压陕西革命党。不过陕西那边实力虽然弱,但反抗很激烈。
现在大批甘肃部队进入陕西,加上四川的革命军虎视眈眈。因此甘肃省内的革命党也是蠢蠢欲动。
“是张学文的亲笔信。”
“张学文?”
魏绍武提起张学文名字的时候是一脸崇拜。魏绍武是甘肃人,今年二十五岁。很年轻就考入甘肃武备学堂,然后保送到保定军校学习。毕业之后回到甘肃参加甘肃新军。
清朝时候的甘肃很大,和后来新中国的甘肃完全不同。按照新中国的地图来说,宁夏这个时候还属于甘肃的一个府,青海的很多地方也是属于甘肃,甘肃是非常大的。因此清朝设立三十六镇新军,甘肃可是被分到了两个镇人马。
不要说湖南,就算是湖北都要甘拜下风。
如果真的能够练出两镇人马,在辛亥革命这个时代,甘肃就能够统治整个西北。
可惜甘肃地处西北,穷乡僻壤,哪里有钱整出什么两镇人马。虽然这个年代的甘肃,经济情况在西北来说还算是相当不错,但想要养两镇人马绝对不可能。甘肃的军队都是吃国家财政饭的。因此到现在和湖南一样,只有一个混成协。武器装备甚至还没有湖南新军强大。
甘肃除了地盘大,经济还不如湖南。湖南还有能力自己养活一个混成协,但甘肃就不行。弄这个混成协,甘肃财政完全负担不起。还需要朝廷拨款,才能够养得活。
而且甘肃这破地方,也引不来太多出色的人才。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学生很多,但并没有几个人愿意来甘肃。
因此魏绍武这个毕业甘肃武备学堂,还毕业保定军校的人才,在甘肃新军当中算是学历很高,也让他地位不低。可惜朝廷不知道的是,他就是革命党,是同盟会。
当然甘肃的军队还是很强大。
因为甘肃地处西北,天天都有仗打。因此甘肃除了新军之外,还有其他很多部队,包括巡防营。加上回民武装,在这里非常强大。
甘肃的部队全加起来有三万人。这都是为了稳定西北,满清朝廷专门在甘肃养的兵马。
现在的革命党谁没有听说过张学文的大名,那些年轻革命党对于张学文是相当佩服的。魏绍武听到是张学文的亲笔信,当然非常激动。立马问道:“黄参议,信里怎么说。”
“张学文的意思是,他会让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十一师,也就是那个程潜的部队逼近甘肃。到时候让我们以防备他们的理由,招募军队,控制住秦州这里,然后在秦州发动起义。到时候四川的部队,愿意和我们一起合作光复甘肃。”
“这是好事。”
魏绍武大喜。
和魏绍武说话的这个黄参议,名叫黄钺。黄钺此人不是甘肃人,而是湖南人。黄钺的老爸是湘军名将黄万鹏。黄万鹏是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的时候崛起的将军,后来镇压过捻军,进入甘陕地区镇压过回民起义。跟着左宗棠平定新疆的时候战功极大,是左宗棠手底下的一员猛将,左宗棠非常器重。因为他当年平定新疆时候巨大的战功,让他当年在中国的名气很大,在湘军当中也是有一号的人物。
黄钺就是继承了自己父亲的爵位,荫袭二等男爵。
正是因为这样的出身,黄钺从小算是真正的官二代。黄钺并没有留在湖南,而是来到甘肃,找到了陕甘总督长庚。因为长庚当年和黄钺的父亲是有交情的。黄钺算是长庚的故人之子,因此非常信任他。
来甘肃没有多久,就开始担任甘肃督练公所的参议官。督练公所又称督练处。清末各省训练新军的机构,掌编练新军,裁汰旧营。总揽全所事务,统辖和整饬全省新军。
督练公所最高领导叫督办,督办一般情况下不是总督就是巡抚,再或者就是将军担任。他下面就是参议官,权力非常大。也就是说黄钺在甘肃新军当中地位非常高。长庚为了防备四川和陕西的革命军,让黄钺带领十个营的骁锐军,进驻秦州。
可是长庚不知道的是,黄钺也是同盟会,是革命党。
黄钺当年在湖南的时候,和禹之谟的关系相当好。1906年在上海加入了同盟会。黄钺掌握十个营兵马,在秦州这个地方是实力最强大的。
黄钺自从来到秦州之后,就一直和秦州这里的革命党接触。因为黄钺虽然掌握十个营的兵马,但这十个营并不全是黄钺的嫡系,黄钺真正掌握的兵马不多。因此黄钺一直不敢轻举妄动。现在有四川那边的支持,就好了很多。
“他们还说什么。”
“没有其他的意思。不过我倒是看出了一些。”
“什么?”
“张学文开始打我们甘肃的主意。”
“哦?”
魏绍武莫名其妙。
魏绍武并没有理解黄钺的话。黄钺左右看了看,然后小声道:“张学文此人,绝对是乱世枭雄。看看这封信写的没什么文采,却极其的诚恳。我看了都感动。”
魏绍武忍不住挠挠头。
实在是不明白黄钺是什么意思。
“他是看好了甘肃这块地,只要他的部队进入甘肃,就绝对不会走。只要控制了甘肃,张学文就把清廷和西部省份直接拦腰截断。西北再也不是清廷的,也不是其他人的。张学文什么时候想要,西部什么时候就是他的。青海、西藏、新疆都是如此。”
“而且只要他占住了甘肃,上可以进入蒙古,东可以进入陕西直接威胁河南和山西。甘肃是好地方啊。”
魏绍武这个时候已经明白黄钺的意思。魏绍武就算是笨蛋,也不可能连这个都听不明白的地步。魏绍武想了想道:“黄参议,你的想法呢?”
“绍武,你说说。袁世凯当总统好,还是总理做总统好。要么张学文做总统。你认为哪个好?”
黄钺顿了顿,问魏绍武。
魏绍武才二十五岁,而且一直都在甘肃新军这里服役。因此这些东西他真是没想过。黄钺虽然也一直都在甘肃,但他不一样。
作为官二代,他出生的时候,他老爸已经是功成名就,已经是一方大员。之后他一直跟着他老爸,接触很多满清上层官员。不然也不会认识陕甘总督长庚。
因此站的高,看问题远,想的也多。
仅仅是一封普通的信,但黄钺却看出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黄参议,我真的不清楚。不过我想不管是总理,还是张学文,都总比袁世凯好。大家都说袁世凯在戊戌变法的时候,出卖了维新派。这样一个人,怎么能相信。”
魏绍武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黄钺笑了笑。
然后自言自语道:“戊戌变法?也不过是一场闹剧而已。当时背弃光绪帝的何止是袁世凯一个人,当时的实力派人物,哪一个不是背弃光绪帝。光绪帝手上什么都没有,光是一个皇帝名号,岂能让那些实力派听他的话。”
很多年轻学子当年都抨击袁世凯。
但是对于黄钺这样的官二代,从来不这么想。因为所谓的戊戌变法在年轻学子当中很有市场,但当时的满清实力派官员,哪一个把他当一回事情。
光绪帝启用的那些人,夸夸其谈可以,哪一个是商鞅一样的大才,可以在一国主持变法。不管是康有为、梁启超,还是戊戌六君子,他们也就是写写文章鼓吹鼓吹变法可以。让他们在满清官场上游刃有余,一步一步的实施变法,根本就不可能。
那些真正的实力派,岂能听他们这些人的话。因此戊戌变法是注定要失败的。
只不过袁世凯最明显。
开始好像是支持变法一样,最后却出卖了维新派。所以才会人人喊打。其实在那个时代,只要是聪明人,谁也不会真的跟光绪帝绑在一起。
“张学文,张学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黄参议,我们合不合作?”
“当然要合作。”
黄钺很肯定。
黄钺是真的感受到张学文的野心,但是禹之谟的信中对于张学文还是非常推崇。而且有野心怕什么。黄钺自己也有野心。
只要张学文有能力驾驭,那么有野心反而更好。
“不管他是什么想法。只要能够帮助我们推翻满清,我们还是应该相信他。绍武,你代表我去长沙见见张学文如何?”
“不是听说他在武昌吗?”
“他已经回到长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