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辛亥英雄 > 第3章 孙中山回国

辛亥英雄 第3章 孙中山回国

    “总理,克强先生的电报。”

    二次革命失败。

    应该说是还没有失败,孙中山就去了日本,黄兴去了香港。他们两个人在二次革命还在进行的时候,就都离开中国,让很多人诟病。胡汉民、廖仲恺、陈其美这些人则都是来到了日本。可是国内局势变化很快,张学文突然出手,就搞定了袁世凯。

    而且张学文和国内各方实力派已经达成了一致。

    孙中山的国民党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张学文根本就没给他这个机会。

    甚至这一次二次革命的主力军李烈钧和柏文蔚两个人,并没有和国民党高层商量,自己就和张学文达成了协议。更重要的是江西革命党的大老人物,欧阳武公开宣布加入人民党。

    这都让国民党这边很是气馁。

    “克强对于自身过于严苛。”

    孙中山叹口气。

    黄兴在电报当中自责自己在南京的失误,检讨自己的错误。最后表示自己已经没有精力继续插手政治,只希望好好地教教书,当个教书先生。忘孙中山能够原谅自己。

    “舆论对他也不是很好。”

    廖仲恺回答。

    真的是如此。

    如果南京最后陷落,大家可能不说什么。只能认为是黄兴当初无法力挽狂澜而已。但南京奇迹般的抵抗了二十天,最后因为张学文的出击,到最后都没有陷落。可以说是创造了二次革命的一个奇迹。

    在冯国璋、张勋等四个师的围攻之下,重创北洋军,给他们造成万人的伤亡。可谓是轰动全国。

    这样鲜明的对比,让舆论就对于黄兴非常不利。

    以至于有人给黄兴取个外号叫“逃跑将军”。

    黄兴是什么人。

    那可是从加入同盟会开始,两广几次的起义都是拿着枪冲锋陷阵的人物。甚至几次都差一点就要重伤而死。黄兴是一个实干派,更是一个把名誉看的非常重要的人物。

    这样的人物被人讽刺为“逃跑将军”,他岂能不受伤。

    因此意志消沉,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

    “那就让克强先休息一段时间。让他自己想通。我们立刻准备回国。”

    “总理,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回去要如何?”

    陈其美问了问孙中山。

    陈其美虽然是反对过孙中山武力讨袁,但毕竟是孙中山的干将。陈其美也是因为二次革命的牵连所以离开上海,但是他在上海的势力很强大。孙中山回国还需要倚重陈其美。

    所以并没有冷落陈其美。

    “先见见子清再说。”

    “总理,按照‘临时约法’和国会选举,我们国民党可是大获全胜。总理回去努力一下,完全可以以此进行组阁。”

    陈其美绝对是脑袋瓜相当好用的。

    在国民党二次革命如此惨败的情况之下,还是能够准确的找到重新崛起的方法。不管二次革命如何,国会选举是受到大家承认的正式选举。

    而国民党的确是大获全胜。

    当然以国民党单独组阁很是困难,但是稍微拉拢一些小党派,还是有足够能力组阁的。拉拢人,不就是国民党的拿手好戏。而且张学文是革命党出身,肯定不能像袁世凯那样。

    他一旦践踏“临时约法”,就会把自己在辛亥革命当中积累起来的名望全都输掉。

    所以张学文不管心里怎么想,一定要承认国会选举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既然如此,这一次国民党大大方方的回去,让张学文承认国会选举,让张学文重开国会。

    然后让孙中山也好,让其他国民党大佬也好,进行国民党为主的内阁。到时候国民党照样能够崛起。

    宋教仁的愿望不就达成了。

    袁世凯可以不折手段,陈其美看来张学文总不能使用武力手段。

    “我认为不妥。”

    陈其美的话刚刚出来,廖仲恺就反对陈其美的主张。

    “总理,对于这一次的事情我想了很多。总统和内阁总理之间的权力争夺,会导致大家永无宁日。难道之前唐绍仪、陆征祥他们内阁的倒台,这一次的二次革命,大家一点没有反思。张学文虽然不是袁世凯,但两个人都有一样是共同的。那就是两个人都拥有绝对的实力。”

    廖仲恺是真的反思过这一次的二次革命。

    反思过为什么会出现宋教仁的暗杀事件,为什么会出现二次革命。为什么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之后,内阁总理几乎是几个月换一次。

    廖仲恺对于这些都考虑过。

    “我们想用责任内阁制限制总统的权力,可是结果呢?袁世凯没有让步,袁世凯麾下的那些北洋军将军也不同意。其实张学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就算张学文同意,他麾下的二十万军队怎么想。和他一起入主中央的人民党高层怎么想。总理,我们要看到现实。目前的现实是我们如果再一次跟钝初一样,强硬的要组阁。那么上一次的事情就会再次出现。”

    “哼。他张学文不是袁世凯,他也做不了袁世凯。”

    陈其美冷笑。

    “他张学文能够到现在的位置,靠的就是同盟会出身,靠的就是首义功臣的名望。如果他把这些都抛弃,他还剩什么。他不敢,不敢的。”

    对于张学文的问题,陈其美看的很准。

    张学文本人的确是非常不满意“临时约法”。但是张学文本人是绝对不会主动去否定“临时约法”,也不会去废除“临时约法”。因为张学文入主中央的法理基础就在这里。

    “英士兄,你自己也说张学文能够走到现在这个位置。他能够走到这个位置,岂是简单人物。当初仇蕴存在湖南大开杀戒,弄得湖南士绅胆战心惊。你能说这里面没有张学文的意思?如果真的逼得狠了,谁能够保证人民党就不会再次出现仇蕴存在湖南大开杀戒的事情不会再次出现。”

    “不要吵了。”

    孙中山制止了陈其美和廖仲恺的争论。

    “我要先跟张学文谈谈。如若张学文真是开明领导,是一个可以领导中国的人。那么支持总统制,也不是不可以。先回国吧。”

    …………

    “松坡,你和张学文有过合作。此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张学文正式成为中国的最高层。

    引起了国内外所有人的目光。包括各方实力派。梁启超本人也是如此。本来梁启超和袁世凯合作的很好,但没想到袁世凯这位大人物说没就没了。

    弄得梁启超都措手不及。

    现在张学文对于国内各大实力派都发出了邀请。里面有国民党的孙中山、黄兴等人,也有共和党的章太炎、伍廷芳、孙武等人,统一党的汤化龙、汤寿潜等人。

    其实共和党和统一党党员非常重合,领导层都非常重合。

    然后就是民主党的梁启超。

    梁启超并不认识张学文,对于张学文突然成为中国最高执政者,不知道应该怎么对待。因此才会问自己最喜欢的弟子蔡锷。

    “怎么说呢?”

    蔡锷顿了一下,道:“老师,张学文此人和同盟会的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他们完全不同。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都是理想主义,那么此人就是实用主义。此人做事情非常缜密,每次出手都是一击必中。他做计划都是十年、五年、三年,甚至我听闻他们人民党连三十年计划都有。此人从来不会只看眼前的事情,一路走来都是有缜密的计划。这个从他蛰伏湖南六年,在辛亥年间光复西南五省就应该知道。”

    “枭雄。”

    梁启超立马就说出来这句话。

    “谋定而后动,乃是乱世枭雄。年轻人不可小觑。张学文还没有到三十岁?”

    “是。马上就是二十九岁。”

    梁启超是有大抱负的人。就如杨度说的那样,玩政治的都是婊子,又有几个愿意从一而终。梁启超也是如此,本来他和袁世凯合作很好。

    梁启超甚至是自视甚高。

    “项城坐镇于上,理财治兵,此其所长也。鄙人则以言论转移国民心理,使多数人由急激而趋于中立,由中立而趋于温和,此其所长也。分途赴功,交相为用”

    认为就是袁世凯和自己两个人合作治理国家。

    可是他和袁世凯最多就是合作者。现在袁世凯死了,梁启超当然是要找另外一个人继续合作。张学文现在冒出来,梁启超当然要考虑如何和张学文合作。

    “对于责任内阁制呢?”

    “他一定会坚决反对的。学生和他最大的分歧也是这一点。他虽然不是独裁者,但同样他也绝对不会把权力让给其他党派。国民党想要责任内阁制,在他那里绝对通不过。如果国民党想要硬来,就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梁启超叹口气。

    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在目前的中国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矛盾,是一个无法调节的矛盾。

    正是这个矛盾,才弄出了二次革命。

    “此人手段如何?是不是很激烈?”

    “这个说不好。”

    蔡锷摇摇头。

    然后道:“仇蕴存,老师应该知道。”

    “当然。”

    仇亮和蔡锷他们关系很熟,当年留学日本的时候还是一起去的。仇亮在湖南留学生当中名气很大,梁启超更是大人物,所以梁启超和仇亮是熟悉的。

    仇亮他们当年还去拜访过梁启超。

    “此人在辛亥革命之后,在湖南以雷霆手段处理了湖南会党老大,还有不少士绅。杀的是人头滚滚,一下处理了湖南会党问题,震慑了湖南士绅。所以当时被撤职。要不是如此,这一次人民党入主中央,他最低也能够拿到一个重量级的内阁总长的位置。”

    “哦,还有这样的事情。”

    “是,老师。张学文和仇亮两个人是挚友,在日本的时候听说是形影不离,回到湖南之后也一直是担任组织的三把手。因此很多人都传闻,仇亮那个事情就是张学文的命令。”

    梁启超听完之后点点头。

    并没有什么反感。玩政治的,特别是爬到最高位置的人,如果没有一点雷霆手段是不可能的。梁启超最怕的反而是孙中山他们这些幼稚的政治家。

    “既然张学文邀请,那么去看看。看看是何等人物。”

    “老师,我陪你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