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辛亥英雄 > 第51章 政府工作的盲区

辛亥英雄 第51章 政府工作的盲区

    “几位看看,这篇文章如何?”

    和日本的谈判已经有了重大的进展。在朱尔典的周旋之下,日本人放弃了对于青岛的要求,以及七千万的赔款。中国当然也是让了一步。

    中国政府以日军伤员治疗费用的名义给日本六百万,其实就是变相的一种赔款。然后相继开放长江沿线的几个大城市给日本人。在这些地方日本商人可以享受最惠国待遇等等。

    而日军则是在一个月之内从中国山东全线撤退,离开中国。

    大家其实并不是很满意,包括张学文也不是很满意。但这也是中国能够争取的最好的条款。张学文不希望太强硬,最后刺激到那群疯狂的日本陆军。

    现在中日天津合约只要盖章就能生效。

    对于此次战争,只是表示这是一次误会引起的冲突。

    但后续的工作更多。

    毕竟是一场战争。

    那么多逃难的百姓,那么多受伤的官兵,都让政府焦头烂额。

    可是在这样忙碌的时刻,张学文依旧是召集了不少人。有禹之谟,有李根源,有宁调元,有刘公。也有组织部部长刘道一,副部长刘复基。

    人民党很多高层都来到了这里。

    张学文忽然召集这么多人,是因为有人给张学文写了一篇文章。

    张学文看完之后感触颇深。

    真的是如此。

    “大家都读完了?”

    “嗯。”

    “蔡济民的这份文章如何?”

    是蔡济民。

    蔡济民就在不久前写了一份文章转达给了张学文。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张学文真是一夜都没有好好睡觉。

    “写的不错。很多问题写的直指本质。”

    宁调元第一个开口,直接道:“他说的人民党的毛病,其实就是我们读书人的通病。从小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因此都养成了读书人高高在上的毛病,养成了读书人清高的毛病。我们名字取得是人民党,但是一直以来做工作的对象都是上层人士。的确是少了和平民百姓的接触。”

    “这一次蔡济民在山东动员了十四万人,让我感触颇深。”

    刘复基也是开口。

    “他竟然能够动员如此多人帮助军队,而且他们都是免费为政府出力,真的是让人没有想到。自古以来,除了强制性的,什么时候大家会如此踊跃的帮助国家。我认为他说的很多都有道理。就如这里写的:中国目前大部分人都是文盲。我们不管在报纸上怎么宣传我们的法律,怎么宣传共和、民主的理念,怎么宣传我们人民党的纲领,只能在知识分子群体之间产生影响。中国大部分人依旧看不懂报纸,也没钱买报纸,因此对于这些根本就不懂是什么意思。就算我们大力推广教育,也仅仅是培养下一代而已。但他们这一群人才会是未来几十年内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门,也是建设国家的主力军。如果我们不去争取他们,不去动员他们,那么未来几十年内我们国家依旧是不会有太多的改变。”

    “就这一段,我认为写的非常好。虽然我们没有具体的统计,但是我相信中国目前的文盲率是非常高的。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出来的文盲,我相信是大多数。而他们很多人是中国未来几十年当中,最重要的建设大军。他们都是文盲,我们这个国家怎么会发展。”

    “而就因为他们是文盲,而且一直以来地位低下,我们人民党的工作也跟他们基本上是隔绝的。他们不懂的什么革命,什么是共和。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人民党,更不会知道我们的主张。我们也不去关心他们,因为在我们眼中他们也仅仅是交税的对象。”

    “但看看这一次。十四万人自愿参加后勤工作,一下就减轻了我们多大的负担。如果我们用钱雇佣十四万人,我们又要花费多少钱。而且这一次他们也让我们认识到这些人的力量。未来我们如果和其他强国出现战争的时候,我们人民党能有这样的动员能力,我们到时候还怕什么。我们中国有四万万人口,如果把他们都动员起来,这会是多大的力量。这个世界上,又有什么力量可以挡住四万万人的力量。”

    刘复基就是做动员工作起家的。

    先是在宣传部门,帮助宁调元办理报纸。后来到了新军动员新军基层官兵。因此对于这些非常有感触。但看完蔡济民的文章之后,刘复基依旧是感到惭愧。

    让他一瞬间想到了很多。

    “中国自古以来,从来没有人真正为基层民众考虑过,也从来没有人真正去想过他们的力量。但这一次蔡济民告诉了我们,基层民众的力量很大。主要问题是我们从来没有真正的正视过这些民众的力量,从来没有真正的去关注他们,倾听过他们的声音。如果我们能够调动这一股强大的力量,未来不管是建设国家,还是发展军队,都会事半功倍。”

    张学文也是感触颇深。

    张学文虽然也是口口声声的说,人民中来,再去人民当中。可是因为张学文的起家,就是靠着军队和上层士绅,以及读书人为主。

    而且随着进入中央,也慢慢的忘记这一点。

    但还是那句话。

    中国拥有四万万人口,大部分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他们其实才是力量的源泉,调动他们才能够真正的给中国带来力量。可是自己一直忽略了他们。

    蔡济民算是给了张学文当头棒喝。

    “我认为我们人民党现在很多方面走的是不对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城市人口只有百分之五左右。而我们一直以来的关注重点,竟然仅仅是城市这么点人口。却忽视占据百分之九十多的农村。这是一个错误,我作为人民党书记要做检讨。”

    “我认为我们人民党要培养更多的农村专家,农村干部。大家不要一窝蜂的都往城市走,不要只关注城市。”

    农村。

    大家都忽略。

    因为同盟会本身就是一群读书人创立的,同盟会的高层都是家境殷实的读书人。他们愿意发动的,愿意接触的,都只是一样的读书人。

    这是大家的出身决定的。

    从来不会有人真正的关心农村,关心农民,了解他们,发动他们。

    但蔡济民给大家带来了巨大的震动。

    “这个我要检讨。”

    禹之谟站了出来。

    “我们建设发展委员会,一直都把城市建设,工业建设放在首位。从来没有考虑过农村的情况,也没有考虑过农村的发展。这是我们失职。”

    建设,建设。

    大家最大的愿望就是建设中国成为工业国家。因此禹之谟这几年的发展,都是围绕着工业。多建设矿场,多建设一些工厂。但就是没有想过如何去建设农村。

    前段时间的战争,中央最后真是拿不出钱来。

    可是蔡济民却动员了十多万人。大家拿出自家的马车、驴车帮助军队运送物资,运送伤员。而且他们都是自愿帮忙的。

    “大家都没有经验,这样的事情是难免的。”

    看好几个人都检讨,张学文最后做了总结。年轻的革命党人,同盟会脱变出来的人民党,其实就是一个年轻的党。之前一直做的就是革命,现在变成了执政党。

    很多方面都没有经验。

    有些问题很正常。

    “通过,蔡济民这个报告,我认为以下几件事情是我们必须要做的,而且是刻不容缓的。”

    “第一,扫盲。”

    蔡济民的这份报告,让张学文想了很多。

    “中国大部分人是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文盲。我们就算以后发展城市,到时候需要很多工人。可是如果那些工人连字都不认识,怎么在城市生存。”

    “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随着城市货运的发展,到时候需要很多的搬运工。但那些搬运工如果连简单的字都不认识,到时候他们搬运货物的时候,他们连应该送到哪里都不清楚。”

    “因此,扫盲。全国性的扫盲运动应该要进行。就算不能让他们成为学富五车的读书人,但最起码让他们可以读读报纸,可以让他们认识日常的字。”

    扫盲。

    以前张学文一直没有想到这一点。但是这一次蔡济民的事情,让张学文开始想到,自己应该更加关心中国的基层百姓。而且扫盲运动,对于工业化是必须的。

    “可是扫盲,但那需要大规模的资金和老师。”

    宁调元担忧。

    张学文道:“我们的教育进入了一个盲区。等到我们普及教育,那些孩子长大,都是十多年之后的事情。但是这十几年,甚至未来二三十年,建设国家的反而是这些庞大的文盲人群。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积极扫盲,让这些人有能力成为一个合格的工人。平民教育,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不过扫盲的确是一件大事情,我们定个基调。具体的还需要教育部他们做出一个计划。”

    “嗯。”

    大家都是点点头。

    “再说说第二件事情。那就是我们人民党的建设。蔡济民的文章很出色,就登在《人民日报》,然后下发人民党各级下级机关,让大家都看看学习。人民党的工作也要开始关注农村发展。”

    “组织一批人,专门去考察农村问题。看看目前农村的土地使用情况,看看农村的经济情况,还有借贷问题,以及农村教育问题。都要进行统计,让我们看看农村的问题在哪里。尧徵,这个农村调查组,就由你来负责和组织。”

    “好。”

    刘复基点点头。

    刘复基本来就是农民家庭出身,而且能力很让张学文信服。

    “炳生,人民党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二十几万的党员。可是我们的党员水准也是参差不齐,人民党建设也有很多问题。因此我准备成立党校,定期的让一些基层党员,有培养前途的党员,到党校学习。学习最新的政策,也培养各个方向的党员。等到尧徵他们的农村调查结束之后,就在党校培养一批愿意建设农村的党员。然后让他们去农村工作。”

    “好。”

    农村问题,永远是无法摆脱的问题。

    特别是中国这样,百分之九十多的地方都是农村的国家。甚至未来二三十年,甚至是三四十年之后,农村人口也依旧会比城市人口多。

    也就是说,未来半个世纪,农村问题依旧是中国政府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如果政府不去真正的了解农村问题,解决农村问题,中国的发展依旧不会成功。

    “子清,我们建设发展委员会也会回去考虑。考虑我们的资源,也往农村倾斜一些。”

    “嗯。”

    对于禹之谟的话,张学文点点头。不过张学文并不是很在意。禹之谟手上的权力很大,资源也不少。但说起来还真没有多少资源可以倾斜到农村当中。就算全部投入城市当中,这些资源也是远远不够。哪里有资源可以往农村倾斜。

    张学文也不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