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英雄 第73章 法国留学生
“大家都静一静。”
1915年7月19日,马赛。
一群中国留学生。这里面的留学生,有官派的留学生,里面有满清政府派的、也有袁世凯的北洋军派的。还有通过李石曾的“留法俭学会”来到法国的,以及自费来到法国的留学生。
两百多人。
因为战争,所有的中国留学生都从法国北部南下。因此这一次召集留法学生,虽然并没有全到,但大部分人还是到了。
“我们请吴先生给大家讲话,他带来了非常好的消息。”
“啪啪啪——”
很困苦。
留学生的日子过的非常不好,因为现在正是欧战的时候。不说在东线惨败的俄罗斯,就是英法联军这边情况也不好。英法联军为了击败德国,再次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可是始终是没能给攻破德国的防线,反而是损失惨重。
法国北部现在是一片废墟。
战争。
对于法国的影响太大,对于很多留学生的影响就更大。他们本来攻读的很多大学所在地已经是被炮火摧毁,或者被人家占领。而且国内经济困难,本来是勤工俭学的留学生,不少生活都陷入了困顿当中。因为法国国内的民众找工作都困难,更何况是一群中国学生。
但他们的精神不错。
虽然生活困顿,但他们对于未来依旧抱有希望。他们用非常积极的态度面对目前困苦的生活。而且留学生人数不少,大家都是互相帮助。
“各位同学们,我今天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吴玉章。
吴玉章也是二次革命的时候来到法国。吴玉章是老牌革命党,辛亥年间在四川也是同盟会领导之一。当时联络四川各地,响应成都新军和重庆革命最大功臣就是吴玉章。只不过他是孙中山的支持者,所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时候,去了南京,担任孙中山的秘书。
也加入了国民党。
因此吴玉章算是名气很大的。
“大家的情况我国政府已经知道,张学文大总统批示。留法学子都是我国家财富,绝对不能有任何损失。因此大家在法国的生活费用、学习费用,以后都是国家来管。国家从设立的留学基金当中,给留法的学生准备一个留法学生基金。大家都可以申请。”
“好。”
“祖国万岁!”
“祖国万岁!祖国万岁!”
底下的留法学生,都是发自内心的高兴。一战开始之后,他们的生活真的是非常糟糕。而且不是一般的糟糕。只不过他们都非常乐观,认为这些困难都能够战胜。
可是毕竟生活困难,学习也困难。
现在他们的情况是吃饭困难,也没有可以学习的地方。几乎跟难民没什么区别。他们都在等待欧战快点结束,然后好让他们恢复原来的生活。
可是现在听到国家的消息,听到国家保障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怎么可能不让他们激动。
非常激动。
吴玉章让大家静下来,然后道:“不过政府非常担心大家在法国的安全。因为法国北部是欧战的主力战场,谁也不知道战争会如何发展。政府判断,这一次的欧战没有两三年是不会结束,因此政府希望大家离开法国。想要继续留学的,政府会安排大家去英国或者美国的大学学习。想要回国的,政府也会安排船只让大家回国。”
“在未来十天之内,希望所有的留法学生,都到我这里来登记。也表明自己的想法,也好我们可以安排。还有一些想要留在法国的学生注意,中国已经和法国建立外交关系,很快中国就会在巴黎设立中国领事馆。到时候大家有任何需要都可以去找中国领事馆。”
协约国。
协约国为了拉拢中国,不仅仅是和中国达成了关于“庚子赔款”、“善后大借款”这一系列的新的还款计划。然后开始承认中国政府,也就是正式承认中华民国。
从辛亥革命开始,中华民国是一直不受外国人承认的。
但这一次协约国为了拉拢中国,当然主要是看在中国丰富的资源份上。希望中国不要太过分,把价格不要继续抬高。因此安抚中国。
毕竟英国虽然强大,但是战争开始一年多一点时间,已经是花了三十多亿英镑,就是英国人也开始消受不起。而且英国知道,未来战争继续,那么他们需要花的钱更多。
现在英国动用黄金储备,黄金流出英国的速度非常快。英国人自己统计,如果战争打个两三年,那么英国为了这一次的战争估计要花费上百亿英镑。
这是什么概念。
英国在一战之前的财政收入还不到三亿英镑,但两三年的战争当中就要花出去上百亿英镑。也只有英国这样积累几百年财富的国家才能够承受得住。
但能够承受是承受,可是并不好受。如果中日美三国继续抬高物价,那就不好,真的很不好。
所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都开始承认中华民国。希望中国手下留情,中国的那些资源不要卖的这么贵。
“好了,解散。”
吴玉章只是过来传达一下国内的指示。给大家一个好消息而已。
“吴老师。”
“小郑,有事吗?”
来的是一个妙龄少女,今年二十三岁的郑毓秀。当然郑毓秀在法国改名为苏梅,大家在法国都叫她苏梅。但是吴玉章对于郑毓秀很熟悉,清清楚楚他的本命。因为郑毓秀可不是小人物。
这位可是号称“民国第一女刺客”、“民国头号女杀手”,在中国革命党当中大名鼎鼎。
很多留法的学生不知道她,因为这些学生基本上没有参与过辛亥革命,革命党并不算很多。因此他们不认识和他们一起学习的这个漂亮女孩子是革命党大名鼎鼎的“民国第一女刺客”。但吴玉章作为老同盟会,作为国民党,后来又是加入人民党,对于郑毓秀清清楚楚。郑毓秀此人参与过刺杀摄政王载沣,参与过刺杀袁世凯,也参与过刺杀良弼。
当初汪精卫他们准备炸死载沣,炸弹都是郑毓秀帮忙运进去的。
郑毓秀来到法国,其实就是逃命的。因为她太激进,连袁世凯都不放心她。以至于北京有风声表示袁世凯要暗杀她。所以郑毓秀才会改名换姓,跑到了法国避难,进入了巴黎大学的前身索邦大学学习。
郑毓秀和廖仲恺、何香凝都是非常熟悉,当年进入同盟会就是廖仲恺介绍的。
“我想留在巴黎,继续学习,不知如何?”
“当然没有问题。政府虽然不鼓励大家留在法国,但如果你们想要继续留在法国学习,也不会反对。”
“吴老师,听说你要组织中国领事馆。”
“这你也知道?”
因为现在欧战正酣,而且外交部的工作很繁忙,所以张学文一时之间无法派出人来担任法国领事。正好吴玉章在这里,而且吴玉章在同盟会地位不低。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时候,也干过这方面的工作。
虽然不是学外交的,但张学文认为还是不错的。
因此让吴玉章成为驻法领事。
张学文这个任命可是刚刚下达没有多长时间,就是吴玉章知道这个消息也不超过五天。没想到郑毓秀也知道。
“吴老师,让我也参加吧。”
“你?”
吴玉章好笑的看着这个小姑娘。当然在三十七岁的吴玉章眼中,二十三岁的郑毓秀当然是小孩子。虽然郑毓秀在革命党内大名鼎鼎,但是吴玉章组建领事馆,从来没有想过他。
“怎么?吴老师你看不起我,是看不起女人。”
“不,不,不。”
吴玉章连忙摇头。
这个年头这些革命女将,一个比一个猛,吴玉章可是亲眼见识过当年革命女将揪着宋教仁的头发,猛扇耳光的场面。打的宋教仁眼角头破了。如果自己在这里来一趟,那真是没脸活下去。
眼前这个郑毓秀别看年轻,可是十七八岁的时候就敢独自帮革命党运动炸弹的主。参与过刺杀载沣,刺杀袁世凯,刺杀良弼。
“怎么会呢?徐宗汉也是女人,现在都是新政府的副主席,我哪里敢看不起女人。这个罪名我可担不起,你可不能乱说。”
吴玉章连连摆手。
“那就行了。吴老师,我是学习法律的,你现在能找到几个学法律的,还会流利法语的工作人员。如果你不答应,那我就直接给大总统打报告。说你们成立驻法领事馆,歧视女人。”
“你这……”
吴玉章真是深深地明白那句话。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不过转念一想,也的确是如此。因此太过仓促,吴玉章成立领事馆,手上的确是缺乏很多人。郑毓秀是学习法律的,还会流利的法语,更是出身大家族。如果不是女人,还真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外交人才。因此犹豫一下,道:“这样,我给外交部打一个电报。看看他们的意思,如果他们同意,那么没有问题。可是如果他么不同意,你可不能怪我。”
“谢谢吴老师。”
1915年7月19日,马赛。
一群中国留学生。这里面的留学生,有官派的留学生,里面有满清政府派的、也有袁世凯的北洋军派的。还有通过李石曾的“留法俭学会”来到法国的,以及自费来到法国的留学生。
两百多人。
因为战争,所有的中国留学生都从法国北部南下。因此这一次召集留法学生,虽然并没有全到,但大部分人还是到了。
“我们请吴先生给大家讲话,他带来了非常好的消息。”
“啪啪啪——”
很困苦。
留学生的日子过的非常不好,因为现在正是欧战的时候。不说在东线惨败的俄罗斯,就是英法联军这边情况也不好。英法联军为了击败德国,再次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可是始终是没能给攻破德国的防线,反而是损失惨重。
法国北部现在是一片废墟。
战争。
对于法国的影响太大,对于很多留学生的影响就更大。他们本来攻读的很多大学所在地已经是被炮火摧毁,或者被人家占领。而且国内经济困难,本来是勤工俭学的留学生,不少生活都陷入了困顿当中。因为法国国内的民众找工作都困难,更何况是一群中国学生。
但他们的精神不错。
虽然生活困顿,但他们对于未来依旧抱有希望。他们用非常积极的态度面对目前困苦的生活。而且留学生人数不少,大家都是互相帮助。
“各位同学们,我今天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吴玉章。
吴玉章也是二次革命的时候来到法国。吴玉章是老牌革命党,辛亥年间在四川也是同盟会领导之一。当时联络四川各地,响应成都新军和重庆革命最大功臣就是吴玉章。只不过他是孙中山的支持者,所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时候,去了南京,担任孙中山的秘书。
也加入了国民党。
因此吴玉章算是名气很大的。
“大家的情况我国政府已经知道,张学文大总统批示。留法学子都是我国家财富,绝对不能有任何损失。因此大家在法国的生活费用、学习费用,以后都是国家来管。国家从设立的留学基金当中,给留法的学生准备一个留法学生基金。大家都可以申请。”
“好。”
“祖国万岁!”
“祖国万岁!祖国万岁!”
底下的留法学生,都是发自内心的高兴。一战开始之后,他们的生活真的是非常糟糕。而且不是一般的糟糕。只不过他们都非常乐观,认为这些困难都能够战胜。
可是毕竟生活困难,学习也困难。
现在他们的情况是吃饭困难,也没有可以学习的地方。几乎跟难民没什么区别。他们都在等待欧战快点结束,然后好让他们恢复原来的生活。
可是现在听到国家的消息,听到国家保障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怎么可能不让他们激动。
非常激动。
吴玉章让大家静下来,然后道:“不过政府非常担心大家在法国的安全。因为法国北部是欧战的主力战场,谁也不知道战争会如何发展。政府判断,这一次的欧战没有两三年是不会结束,因此政府希望大家离开法国。想要继续留学的,政府会安排大家去英国或者美国的大学学习。想要回国的,政府也会安排船只让大家回国。”
“在未来十天之内,希望所有的留法学生,都到我这里来登记。也表明自己的想法,也好我们可以安排。还有一些想要留在法国的学生注意,中国已经和法国建立外交关系,很快中国就会在巴黎设立中国领事馆。到时候大家有任何需要都可以去找中国领事馆。”
协约国。
协约国为了拉拢中国,不仅仅是和中国达成了关于“庚子赔款”、“善后大借款”这一系列的新的还款计划。然后开始承认中国政府,也就是正式承认中华民国。
从辛亥革命开始,中华民国是一直不受外国人承认的。
但这一次协约国为了拉拢中国,当然主要是看在中国丰富的资源份上。希望中国不要太过分,把价格不要继续抬高。因此安抚中国。
毕竟英国虽然强大,但是战争开始一年多一点时间,已经是花了三十多亿英镑,就是英国人也开始消受不起。而且英国知道,未来战争继续,那么他们需要花的钱更多。
现在英国动用黄金储备,黄金流出英国的速度非常快。英国人自己统计,如果战争打个两三年,那么英国为了这一次的战争估计要花费上百亿英镑。
这是什么概念。
英国在一战之前的财政收入还不到三亿英镑,但两三年的战争当中就要花出去上百亿英镑。也只有英国这样积累几百年财富的国家才能够承受得住。
但能够承受是承受,可是并不好受。如果中日美三国继续抬高物价,那就不好,真的很不好。
所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都开始承认中华民国。希望中国手下留情,中国的那些资源不要卖的这么贵。
“好了,解散。”
吴玉章只是过来传达一下国内的指示。给大家一个好消息而已。
“吴老师。”
“小郑,有事吗?”
来的是一个妙龄少女,今年二十三岁的郑毓秀。当然郑毓秀在法国改名为苏梅,大家在法国都叫她苏梅。但是吴玉章对于郑毓秀很熟悉,清清楚楚他的本命。因为郑毓秀可不是小人物。
这位可是号称“民国第一女刺客”、“民国头号女杀手”,在中国革命党当中大名鼎鼎。
很多留法的学生不知道她,因为这些学生基本上没有参与过辛亥革命,革命党并不算很多。因此他们不认识和他们一起学习的这个漂亮女孩子是革命党大名鼎鼎的“民国第一女刺客”。但吴玉章作为老同盟会,作为国民党,后来又是加入人民党,对于郑毓秀清清楚楚。郑毓秀此人参与过刺杀摄政王载沣,参与过刺杀袁世凯,也参与过刺杀良弼。
当初汪精卫他们准备炸死载沣,炸弹都是郑毓秀帮忙运进去的。
郑毓秀来到法国,其实就是逃命的。因为她太激进,连袁世凯都不放心她。以至于北京有风声表示袁世凯要暗杀她。所以郑毓秀才会改名换姓,跑到了法国避难,进入了巴黎大学的前身索邦大学学习。
郑毓秀和廖仲恺、何香凝都是非常熟悉,当年进入同盟会就是廖仲恺介绍的。
“我想留在巴黎,继续学习,不知如何?”
“当然没有问题。政府虽然不鼓励大家留在法国,但如果你们想要继续留在法国学习,也不会反对。”
“吴老师,听说你要组织中国领事馆。”
“这你也知道?”
因为现在欧战正酣,而且外交部的工作很繁忙,所以张学文一时之间无法派出人来担任法国领事。正好吴玉章在这里,而且吴玉章在同盟会地位不低。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时候,也干过这方面的工作。
虽然不是学外交的,但张学文认为还是不错的。
因此让吴玉章成为驻法领事。
张学文这个任命可是刚刚下达没有多长时间,就是吴玉章知道这个消息也不超过五天。没想到郑毓秀也知道。
“吴老师,让我也参加吧。”
“你?”
吴玉章好笑的看着这个小姑娘。当然在三十七岁的吴玉章眼中,二十三岁的郑毓秀当然是小孩子。虽然郑毓秀在革命党内大名鼎鼎,但是吴玉章组建领事馆,从来没有想过他。
“怎么?吴老师你看不起我,是看不起女人。”
“不,不,不。”
吴玉章连忙摇头。
这个年头这些革命女将,一个比一个猛,吴玉章可是亲眼见识过当年革命女将揪着宋教仁的头发,猛扇耳光的场面。打的宋教仁眼角头破了。如果自己在这里来一趟,那真是没脸活下去。
眼前这个郑毓秀别看年轻,可是十七八岁的时候就敢独自帮革命党运动炸弹的主。参与过刺杀载沣,刺杀袁世凯,刺杀良弼。
“怎么会呢?徐宗汉也是女人,现在都是新政府的副主席,我哪里敢看不起女人。这个罪名我可担不起,你可不能乱说。”
吴玉章连连摆手。
“那就行了。吴老师,我是学习法律的,你现在能找到几个学法律的,还会流利法语的工作人员。如果你不答应,那我就直接给大总统打报告。说你们成立驻法领事馆,歧视女人。”
“你这……”
吴玉章真是深深地明白那句话。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不过转念一想,也的确是如此。因此太过仓促,吴玉章成立领事馆,手上的确是缺乏很多人。郑毓秀是学习法律的,还会流利的法语,更是出身大家族。如果不是女人,还真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外交人才。因此犹豫一下,道:“这样,我给外交部打一个电报。看看他们的意思,如果他们同意,那么没有问题。可是如果他么不同意,你可不能怪我。”
“谢谢吴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