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辛亥英雄 > 第12章 虎视眈眈

辛亥英雄 第12章 虎视眈眈

    “美国的机器如何?”

    “二三十年前的机器。不过对于我们来说还是能用。而且还是我们急需的东西。”

    边疆问题虽然是大问题,但他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解决的。想要彻底安定边疆,没有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是不可能完全解决。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让大家的交流加深,文化的统一等等,这就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而这个时候世界形势是风云变幻,中国也要跟上世界形势的变化。

    1917年4月6日,美国正式对德宣战,离他们和德国断绝外交关系没有超过一个月时间。其实自从美国和德国断绝外交关系之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知道美国要参战,只不过大家都在等待,美国到底什么时候参战。现在美国终于要参战。

    整个协约国都是欢呼声一片。

    因为美国的参战,给了协约国一个定心丸。

    美国虽然一直在世界上没什么发言权,但美国的工业实力可不是吹牛的。发电量第一、钢产量第一、石油产量第一,几乎所有的工业数据美国都是第一。而且很多工业数据都是欧洲几个大国之和,这是真正的工业强国。因此美国的参战对于世界的影响力非常大,应该说很多国家都和张学文他们一样,看到了欧战的结果。

    本来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打的就难分难解,目前来看协约国更是慢慢的占据上风。

    毕竟英法两国可以不停的从世界各地囤积战争物资,加上他们两个国家在世界各地都有无数的殖民地,因此战争潜力惊人。俄罗斯虽然在这方面不如英法两国,但谁让俄罗斯地方大,人口多,因此也非常抗揍,已经伤亡几百万,但俄罗斯依旧能够组成几百万军队参加欧战。

    相比起来德国和奥匈帝国就非常困难。

    因为他们所有的资源都是他们自己国家的。他们两个国家属于后起之秀,他们之所以发动战争,就是因为他们想要打破目前英法主宰世界的局面,打破世界原来的秩序。

    德国和奥匈帝国也想要殖民地,也想要他们工业品的倾销地。但世界上能够殖民的地方已经被英法这些国家瓜分完毕,没给德国他们留下什么。因此才会有这一次狗咬狗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打了快三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真的是潜力耗尽。毕竟他们无法跟英法一样,不停的接受补充。还好德国的战斗意志很强,战斗力强悍,如果换做其他任何国家早就投降了。

    现在美国宣布参战,大家都看到了,想到了,协约国肯定会胜利。美国虽然一直以来比较老实,但他的实力是所有人都认可的。看看这一次的欧战,美国给协约国提供了多少工业物资。现在英国已经欠了美国四十亿英镑,法国欠了美国三十亿英镑。这都是两个国家为了买美国工业品欠下的债务。这样的工业国家参加,对于处于僵持当中的欧战是一个强心剂。

    因此立马有一大群国家跟着美国,巴西、古巴、巴拿马、危地马拉、尼加拉瓜、海地、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利比里亚、泰国、汉志(今沙特阿拉伯)。

    他们都跟着参加协约国,像同盟国宣战。

    至此这一次的战争从欧洲战争开始真正演变成为世界大战。世界上一大半的独立国家都已经是卷进这一次的战争。

    协约国这个时候并不敦促中国参战。因为中国已经明确表示,不会派劳工去欧洲。对于协约国来说,中国只有两样东西是吸引他们的。一个是几个亿的人口,可以轻轻松松的组织几十万劳工帮助协约国。现在英法两国都已经无法动员更多的青壮年,所以希望中国的劳工过来帮他们干活。可是这一条被中国否决。

    另外一个就是中国拥有的丰富资源,主要是那些战争物资。中国在这次的一战当中,提供了非常多的资源,但价格太高。现在中国已经开始降低出口物资的价格,这让协约国已经非常满意。

    美国人也很快给中国运来一大批的重工业需要的机器。很多矿厂目前想要增产,而需要的机器国内无法生产,都要从国外引进。

    日本的便宜一点,但是质量不好。这个时代日本的工业品,就是差劲的代名词。美国的质量不错,但是贵不少。

    这一次美国给中国一批他们开始淘汰的机器,但就算是他们开始淘汰的机器,对于中国来说,也是大大的缓解了中国不少矿产产量,因为没有足够的机器无法增产的尴尬局面。有了这一批老机器,对于中国矿产的产量会有一次飞跃性的进步。

    别看在美国已经是落后的,但对于中国来说,这样的机器也是相当不错的。因为中国不少地方矿场,甚至还是半人工的作业。

    当然美国也不是好心。

    他们希望中国快点增加一些矿产的产量,要能够足量的提供给他们。不然中国羸弱的工业,无法满足战争所需要的战争资源。特别是美国一旦参战,需要的战争物资也是非常多。

    除了这些老旧机器之外,美国还给中国卖一批还不错的机器、以及卖给中国潜艇、飞机这些。美国是世界第一工业国家,这些工业品多得是。

    他们要的是中国的资源支持。

    因此基本上是中国用自己的资源换了一批美国的机器。

    “每样东西都留下一种,交给机械部。让他们看看,能不能仿造一下。”

    二三十年前的美国机器,但对于中国依旧非常宝贵。张学文希望中国的技术人员,可以拿这些机器练练手。看看有没有办法进行一下仿造。

    现在很多工科大学毕业的学生进入工厂,但他们都是刚刚毕业,都没有什么经验。

    从仿造开始,让他们接受锻炼。

    而且中国的发展就只能是如此。先从仿造别人的机器开始学习技术,然后靠着这些技术进行下一步研究,制造更有技术含量的东西。一步一步的赶上世界工业国的步伐。

    千万不要小看仿造的过程。

    这也不是想象的那样容易。

    因为仿造的这个过程就是吃透技术,还在不停培养技术人员的过程。任何一个机器,只要能够仿造出来,对于中国的技术储备都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特别是这些机械制造而言更是如此。

    “现在这么多国家都宣战,我们是不是……”

    “嗯。”

    张学文点点头。

    融入世界,这是中国崛起必须要走的路。而且一战胜利之后,大家还可以瓜分德国的一些好东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协约国是要求德国把飞机、大炮、汽车、机枪这些东西都要交出来。英法美这些强国,这些东西当中估计也看不上几个有用的。但这些东西对于中国是非常有用的。

    就算拿不到太多,只要拿走一部分,拉回国内不仅可以武装部队。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中国的工厂对他们进行研究,改善一下中国的武器。

    而且在斡旋一下,看看有没有机会从德国再抠出一些好东西。特别是他们工厂的一些机器设备,不行给我们一些设备图也行。

    如果这些都不行,说句不好听的,从德国和奥匈帝国那里拉回来一批机械垃圾,对于中国来说都是相当宝贵的。

    但这些都需要中国先参战,以后以胜利者的身份参加战后瓜分利益的行列才可以。

    而且利用这个机会,去世界舞台亮亮相,也是必要的。

    “我们也应该跟上。不过总理,这事情还是比较大。虽然大家之前已经有共识,但还是应该开会决定。”

    “好。”

    …………

    “仲恺兄,最近的工作不错。”

    马上要参战。

    但张学文考虑的不是一战,因为中国所谓的参战只不过是名义上的参战。既不会派部队上去,也不会派劳工去欧洲。几乎可以说,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一个看客。

    靠着一战,发了一笔小财而已。

    一战的发展不会取决于中国,中国就是打酱油的。因此张学文不考虑一战,一战也轮不到中国来考虑。张学文现在考虑的很简单。那就是如何在一战之后,给中国带来更多的利益。

    对于欧洲,张学文最眼馋的当然是他们的工业,他们的技术。欧洲从几百年前就开始工业化,特别是蒸汽机的出现就是欧洲工业化的开始。

    他们积累几百年的技术储备,绝对不是中国几年、十几年就轻易赶上去的。

    “都是国家在发展,国家越来越强大的原因。”

    “国家还很贫弱。”

    张学文摇摇头,然后道:“仲恺兄,美国参战之后,这一次战争的结果已经是很明显。英法这些协约国这次战争损失惨重,战后一定会开会讨论如何处置德国、奥匈帝国的。我们国家很弱,在这一次的战争中也没出什么力,估计分不到什么好处。”

    “是。”

    廖仲恺点头。

    “在战场上无法拿到的东西,很难在谈判桌上拿到。我们至今都没有一个让人信服的战绩,英法俄这些国家是不会瞧得起我们。我也认为我们很难在这一次欧战当中拿到多少有价值的好处。”

    对于这个东西,廖仲恺懂。

    如果说孙中山的很多想法幼稚,那么当初跟随孙中山的那些人并不都是幼稚的。如黄兴、张静江、廖仲恺,包括孙中山最大的嫡系陈其美、胡汉民都是这个时代一时之选。

    这些人都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优点。

    历史上孙中山后来能够重新崛起,和他手底下有这么多出色的干将有密切关系。

    “但是我不甘心。德国、奥匈帝国他们是战败国,一旦战败他们国家在生活品上肯定非常缺乏。但他们国家的机器还在,他们的技术人员还在。”

    “总统,有什么任务你就布置。”

    “仲恺兄,正是需要你们华人华侨联合会的时候。我想请华人华侨联合会的一些华商在美国,包括日本、英国、法国这些地方注册贸易公司。随着战争的结束,和德国方面接触。德国如果需要粮食还有其他的东西,包括他们想要重新恢复工业,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源。我们都可以提供,条件是用他们的机器,或者是他们的机器资料来换取。当然如果德国那边的技术人员,想要到中国生活,我们给他们最好的待遇。我们政府如果直接出面,我怕会让英法美这些国家多想。走民间公司的渠道,就会隐蔽不少。”

    两手准备。

    一个是国家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参与瓜分德国、奥匈帝国的行动。从那里看看能不能划拉一些好东西。解除德国武装的时候,德国的重炮、飞机、大卡车都会在解除之列。

    看看有没有机会分一些。

    还有德国的机器设备,也努力一下。

    不过这方面还要看英法美这些国家的态度。

    另外一个是走民间生意的渠道。

    德国虽然投降,但德国国内的那些大商家却是不会没落的。他们很多商家不仅仅是德国的财团,他们甚至在欧洲各国都有投资。当然有些德国公司,也有外国人的投资。

    特别是欧洲几个大的军火公司,都是互相之间参股的。

    一战之后,估计德国的货币贬值很快,而且粮食也非常匮乏。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和德国做生意。德国的核心技术他们估计不会卖,但只要能够拿到一些技术,对于中国这样正在工业化的国家,都是相当有好处。

    这样的公司不好直接是中国公司出面,还是华人华侨在国外建立贸易公司,名义上更加合适。

    “没问题。”

    廖仲恺已经是明白张学文的意思。

    通篇其实只有一个意思。

    在德国、奥匈帝国这些国家战败之后,怎么从他们那里划拉更多中国所需要的好东西。

    “我现在就开始组织一下。也确保一下远洋运输的船只等等。”

    “你跟庞元澄谈谈。他的西南轮船局,我提议改名为中国海洋运输集团公司。国家再往里面投资一些,购买远洋运输的船。让庞元澄和这些华人华侨联合投资这些公司,以后这些公司可以继续运转。在中国和外国贸易,可以让他们来代理。”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