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英雄 第113章 孙中山去世
“总理有没有留下什么遗言?”
孙中山。
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孙中山的消息。孙中山后来一直都是隐居在日本,偶尔只是去欧美转一转,有时候也会来中国看看。但一直都不高调,甚至不少人开始忘记这位当年的革命党领袖。
不过孙中山去世了,对于政府来说依旧是大事情。因此张学文立马停止手头上所有的工作,然后召开了政府高层会议。
因为中国的革命历史是绕不开孙中山。只要是谈反清革命,孙中山是一定要谈的。
这个和人民党的出身有密切关系。
人民党的政权合法性,就是从同盟会开始的。人民党是反清起家,而且也是靠着这个身份得到了中国青年一代的支持。人民党能够入主中央,没有这个革命正当性是无法成功的。
而说起人民党的前身同盟会的历史,必须要谈孙中山。因为同盟会能够成立,靠的就是兴中会和华兴会的合作。靠的就是孙中山和黄兴的合作。
就如同盟会成立的时候,张学文就是打酱油的。
这个历史谁都清楚。当年的同盟会大佬人物现在都还活着。既然如此,只要谈人民党的历史,孙中山这个人就必须要谈起。
更重要的是,人民党的党纲虽然变得很多,后来加进去不少,因此现在是比较完善的。但张学文依旧是主张人民党是接收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以及张学文更是一直表示自己的做法就是孙中山的建国三步骤。当初张学文是为了从国民党抢人才,所以一直宣称人民党是同盟会的正统接班人。
孙中山的理论也被人民党高度评价。
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国民党的中坚人物大部分都是投奔了人民党,成为了人民党的干将。
因此到了现在张学文要考虑很多其他人的感受。
人民党毕竟是脱胎于同盟会,大家当年都是同盟会,和孙中山关系好的人比比皆是。就说说现在的政府高官当中,担任副总理的廖仲恺、张静江,当年都是孙中山的铁杆。包括刘道一对于孙中山也是非常推崇。
还有军队。
如李烈均、邓铿这些坐镇一方的军方高层,和孙中山的感情也非常好。
因为为了人民党的政权合法性,也为了照顾这些人的感情,张学文也必须要重视孙中山的事情。
“没有具体的留言。”
廖仲恺回答。
“不过总理在病床上一直再写关于亚洲未来形势的问题,也一直考虑中日关系。总理对于目前比较流行的‘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这一年一直都在研究这个问题。总理给他的日本朋友说过,希望中日两国可以合作,让亚洲变成亚洲人的亚洲。而且总理在去世之前一直反对殖民这种形势,希望世界上不再有殖民国家。”
张学文点头。
孙中山本人在日本有很多朋友,不管是政界高官还是在野的普通人。他本人对于日本有一些好感,张学文是可以理解的。
孙中山没有留下遗言,比较可惜。不过也不是所有名人在死之前都能够留下遗言。所谓的遗言,其实更多的是整理去世之前的言论和着作。
“孙科在哪里?”
“目前在广东担任建设厅的厅长。”
孙科,孙中山的儿子。
毕竟是孙中山的儿子,而且还是美国留学生归来。广东更是孙中山当年兴中会的大本营,孙科的升官速度还是很快。
“对于总理的丧事,他们家人是什么意见。他们要把总理葬在哪里?”
“他们并没有明确的想法,想听听政府的意见。”
张学文皱了皱眉,然后道:“问问他们。把总理葬在北京如何?再怎么说总理当年成立同盟会,为中国革命有了大贡献。我们总理的老家广东建一个纪念馆。”
“好。”
“孙科是在美国学习城市规划?”
“是。”
“如果可以就让他来北京担任建设局长。”
也算是一种补偿。
然后道:“总理在日本去世,我们应该派人过去接他的遗体回国。而且不能简单对待。我们成立一个治丧委员会,陆征祥、刘道一、廖仲恺三人担任治丧委员会的负责人。你们三个人代表我们政府亲自去日本,让孙科也一起去。”
“好。”
“人民日报发表总理去世的消息。”
“是。”
“治丧委员会,还要给总理一个恰当的身后评价。这个一定要好好考虑,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
“炳生,到了日本之后可以和日本政界人士见见面。”
“什么目的。”
和日本政界见面。
这应该是外交部的事情。任何一个政府高官如果私自和外国的政要见面,那都是大事情。是任何国家的政治圈都不能容忍的事情。
张学文留下刘道一,刘道一就知道张学文有什么事情要自己去办。
张学文也是没有办法。
陆征祥是出色的外交人才,洞察力也非常强。这些年为了中国外交的发展贡献很大。但有些事情他这个书生办起来,不是很好的人选。至于廖仲恺,他的工作现在很繁忙。
本来他不应该进入这个治丧委员会。
只不过廖仲恺和孙中山的关系特别,廖仲恺当年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和孙中山的感情很好。所以才会让他加入治丧委员会,算是照顾廖仲恺的感情。
他虽然名义上进入治丧委员会,还要去日本。但他不能太多的参与这件事情,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放在治丧委员会上。他国内还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忙。
因此这一次的治丧委员会主要是陆征祥来负责。
刘道一是另有任务。
“总理不是希望中日两国可以合作。而且总理还反对殖民。就以这个借口,和他们接触。向他们表达一下我们的态度。把总理的这些意思公开发表,不管是在日本的报纸上,还是在国内的报纸上都是如此。当然我们政府不负责表态,但地方的舆论我们就不控制。”
“你的意思是……”
“你应该明白。”
张学文笑了笑。
然后道:“美国当年喊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到底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排斥那些欧洲殖民国家,想让美国在美洲称霸。目的达到了,美国虽然在世界上的话语权比不上英法,但是在美洲来说,美国就是老大。英法这些欧洲国家,在美洲已经被美国挤了出去。我们中国也应该走美国的道路。”
“不过我们不能和欧美国家直接冲突,那样对我们没好处。既然如此,只能是让其他人对付他们。现在日本经济陷入困境,对于他们来说想要摆脱困境,只能是往外走。特别是他们每年花在进口原材料上的资金太多,日本经济都已经到了负担不起的地步。现在他们军队有北进和南下的争斗,我这是再给他们一个借口。一个南下的借口。”
名正言顺。
这个不仅仅是中国讲究,其实世界各国都在重视。世界这些流氓国家,别看他们都是耍流氓。但就算是耍流氓,最起码也要弄个借口。因为他们总是自诩为自己是文明国家,打仗也是需要借口的。
中国现在就是给日本一个借口。
日本对于东南亚虎视眈眈,但他们目前找不到借口。现在中国有些国际问题专家高喊“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就给了日本很好的借口。
日本进兵东南亚,可以高喊解放这些地方,赶走欧美侵略者的口号。
这多么好听,多么正义。
说不定目前东南亚地区的反抗力量非常喜欢跟日本合作,欢迎日本过来占领东南亚。等到日本压榨东南亚国家,他们才会反对日本。
“我明白了。”
刘道一点头。
张学文没有说具体应该怎么操作,这种事情刘道一自己知道。刘道一本人在日本也是带了两年时间,对日本也很熟悉。对于利用孙中山,张学文很是抱歉,但并没有心理负担。
本来张学文只是慢慢的给日本朝野吹吹风,让他们从现在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南边。
可是孙中山这样的大人物去世,却给了张学文很大的借口。让陆征祥、刘道一、廖仲恺三个人踏上日本国土,有机会和日本政府直接接触。
这三个人都是中国政界的大佬人物。
有资格代表中国政府和日本政界大佬接触,进而私下进行一些表态。
“至于总理的身后评价……”
张学文断了一下,然后道:“当初克强公去世之前就专门为了这件事情跟我谈过,我也给克强公承诺过。不仅如此,我本人也赞成他的意思。对于总理的评价,宜粗不宜细。不要谈具体的问题,不要纠缠具体的事情,要从整体上进行评断。再过半个世纪,等到我们这一代经历辛亥革命这段历史的人都没了,到时候让后人给我们评价。我们现在如果纠缠太多具体的事情,会掺杂太多我们的私心,不可能公平的评价那段历史。因此这件事情你跟子欣兄私下谈谈。给总理一个较高的、体面的评价。”
“好。”
刘道一明白张学文的意思。
如果过分纠缠辛亥革命时候的一些事情,会牵扯很多大人物不好的一面。毕竟那段时间同盟会、光复会、立宪派之间各种龌龊的事情太多。而现在那些当事人大部分都是手握重权的大人物,都是中国政治版图当中重要人物。稍微不注意就会造成大事情。
宜粗不宜细。
往细里看辛亥革命,甚至没有一个干净的。这不利于政局的稳定。
孙中山。
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孙中山的消息。孙中山后来一直都是隐居在日本,偶尔只是去欧美转一转,有时候也会来中国看看。但一直都不高调,甚至不少人开始忘记这位当年的革命党领袖。
不过孙中山去世了,对于政府来说依旧是大事情。因此张学文立马停止手头上所有的工作,然后召开了政府高层会议。
因为中国的革命历史是绕不开孙中山。只要是谈反清革命,孙中山是一定要谈的。
这个和人民党的出身有密切关系。
人民党的政权合法性,就是从同盟会开始的。人民党是反清起家,而且也是靠着这个身份得到了中国青年一代的支持。人民党能够入主中央,没有这个革命正当性是无法成功的。
而说起人民党的前身同盟会的历史,必须要谈孙中山。因为同盟会能够成立,靠的就是兴中会和华兴会的合作。靠的就是孙中山和黄兴的合作。
就如同盟会成立的时候,张学文就是打酱油的。
这个历史谁都清楚。当年的同盟会大佬人物现在都还活着。既然如此,只要谈人民党的历史,孙中山这个人就必须要谈起。
更重要的是,人民党的党纲虽然变得很多,后来加进去不少,因此现在是比较完善的。但张学文依旧是主张人民党是接收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以及张学文更是一直表示自己的做法就是孙中山的建国三步骤。当初张学文是为了从国民党抢人才,所以一直宣称人民党是同盟会的正统接班人。
孙中山的理论也被人民党高度评价。
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国民党的中坚人物大部分都是投奔了人民党,成为了人民党的干将。
因此到了现在张学文要考虑很多其他人的感受。
人民党毕竟是脱胎于同盟会,大家当年都是同盟会,和孙中山关系好的人比比皆是。就说说现在的政府高官当中,担任副总理的廖仲恺、张静江,当年都是孙中山的铁杆。包括刘道一对于孙中山也是非常推崇。
还有军队。
如李烈均、邓铿这些坐镇一方的军方高层,和孙中山的感情也非常好。
因为为了人民党的政权合法性,也为了照顾这些人的感情,张学文也必须要重视孙中山的事情。
“没有具体的留言。”
廖仲恺回答。
“不过总理在病床上一直再写关于亚洲未来形势的问题,也一直考虑中日关系。总理对于目前比较流行的‘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这一年一直都在研究这个问题。总理给他的日本朋友说过,希望中日两国可以合作,让亚洲变成亚洲人的亚洲。而且总理在去世之前一直反对殖民这种形势,希望世界上不再有殖民国家。”
张学文点头。
孙中山本人在日本有很多朋友,不管是政界高官还是在野的普通人。他本人对于日本有一些好感,张学文是可以理解的。
孙中山没有留下遗言,比较可惜。不过也不是所有名人在死之前都能够留下遗言。所谓的遗言,其实更多的是整理去世之前的言论和着作。
“孙科在哪里?”
“目前在广东担任建设厅的厅长。”
孙科,孙中山的儿子。
毕竟是孙中山的儿子,而且还是美国留学生归来。广东更是孙中山当年兴中会的大本营,孙科的升官速度还是很快。
“对于总理的丧事,他们家人是什么意见。他们要把总理葬在哪里?”
“他们并没有明确的想法,想听听政府的意见。”
张学文皱了皱眉,然后道:“问问他们。把总理葬在北京如何?再怎么说总理当年成立同盟会,为中国革命有了大贡献。我们总理的老家广东建一个纪念馆。”
“好。”
“孙科是在美国学习城市规划?”
“是。”
“如果可以就让他来北京担任建设局长。”
也算是一种补偿。
然后道:“总理在日本去世,我们应该派人过去接他的遗体回国。而且不能简单对待。我们成立一个治丧委员会,陆征祥、刘道一、廖仲恺三人担任治丧委员会的负责人。你们三个人代表我们政府亲自去日本,让孙科也一起去。”
“好。”
“人民日报发表总理去世的消息。”
“是。”
“治丧委员会,还要给总理一个恰当的身后评价。这个一定要好好考虑,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
“炳生,到了日本之后可以和日本政界人士见见面。”
“什么目的。”
和日本政界见面。
这应该是外交部的事情。任何一个政府高官如果私自和外国的政要见面,那都是大事情。是任何国家的政治圈都不能容忍的事情。
张学文留下刘道一,刘道一就知道张学文有什么事情要自己去办。
张学文也是没有办法。
陆征祥是出色的外交人才,洞察力也非常强。这些年为了中国外交的发展贡献很大。但有些事情他这个书生办起来,不是很好的人选。至于廖仲恺,他的工作现在很繁忙。
本来他不应该进入这个治丧委员会。
只不过廖仲恺和孙中山的关系特别,廖仲恺当年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和孙中山的感情很好。所以才会让他加入治丧委员会,算是照顾廖仲恺的感情。
他虽然名义上进入治丧委员会,还要去日本。但他不能太多的参与这件事情,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放在治丧委员会上。他国内还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忙。
因此这一次的治丧委员会主要是陆征祥来负责。
刘道一是另有任务。
“总理不是希望中日两国可以合作。而且总理还反对殖民。就以这个借口,和他们接触。向他们表达一下我们的态度。把总理的这些意思公开发表,不管是在日本的报纸上,还是在国内的报纸上都是如此。当然我们政府不负责表态,但地方的舆论我们就不控制。”
“你的意思是……”
“你应该明白。”
张学文笑了笑。
然后道:“美国当年喊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到底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排斥那些欧洲殖民国家,想让美国在美洲称霸。目的达到了,美国虽然在世界上的话语权比不上英法,但是在美洲来说,美国就是老大。英法这些欧洲国家,在美洲已经被美国挤了出去。我们中国也应该走美国的道路。”
“不过我们不能和欧美国家直接冲突,那样对我们没好处。既然如此,只能是让其他人对付他们。现在日本经济陷入困境,对于他们来说想要摆脱困境,只能是往外走。特别是他们每年花在进口原材料上的资金太多,日本经济都已经到了负担不起的地步。现在他们军队有北进和南下的争斗,我这是再给他们一个借口。一个南下的借口。”
名正言顺。
这个不仅仅是中国讲究,其实世界各国都在重视。世界这些流氓国家,别看他们都是耍流氓。但就算是耍流氓,最起码也要弄个借口。因为他们总是自诩为自己是文明国家,打仗也是需要借口的。
中国现在就是给日本一个借口。
日本对于东南亚虎视眈眈,但他们目前找不到借口。现在中国有些国际问题专家高喊“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就给了日本很好的借口。
日本进兵东南亚,可以高喊解放这些地方,赶走欧美侵略者的口号。
这多么好听,多么正义。
说不定目前东南亚地区的反抗力量非常喜欢跟日本合作,欢迎日本过来占领东南亚。等到日本压榨东南亚国家,他们才会反对日本。
“我明白了。”
刘道一点头。
张学文没有说具体应该怎么操作,这种事情刘道一自己知道。刘道一本人在日本也是带了两年时间,对日本也很熟悉。对于利用孙中山,张学文很是抱歉,但并没有心理负担。
本来张学文只是慢慢的给日本朝野吹吹风,让他们从现在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南边。
可是孙中山这样的大人物去世,却给了张学文很大的借口。让陆征祥、刘道一、廖仲恺三个人踏上日本国土,有机会和日本政府直接接触。
这三个人都是中国政界的大佬人物。
有资格代表中国政府和日本政界大佬接触,进而私下进行一些表态。
“至于总理的身后评价……”
张学文断了一下,然后道:“当初克强公去世之前就专门为了这件事情跟我谈过,我也给克强公承诺过。不仅如此,我本人也赞成他的意思。对于总理的评价,宜粗不宜细。不要谈具体的问题,不要纠缠具体的事情,要从整体上进行评断。再过半个世纪,等到我们这一代经历辛亥革命这段历史的人都没了,到时候让后人给我们评价。我们现在如果纠缠太多具体的事情,会掺杂太多我们的私心,不可能公平的评价那段历史。因此这件事情你跟子欣兄私下谈谈。给总理一个较高的、体面的评价。”
“好。”
刘道一明白张学文的意思。
如果过分纠缠辛亥革命时候的一些事情,会牵扯很多大人物不好的一面。毕竟那段时间同盟会、光复会、立宪派之间各种龌龊的事情太多。而现在那些当事人大部分都是手握重权的大人物,都是中国政治版图当中重要人物。稍微不注意就会造成大事情。
宜粗不宜细。
往细里看辛亥革命,甚至没有一个干净的。这不利于政局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