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辛亥英雄 > 第39章 日美

辛亥英雄 第39章 日美

    “大使先生,贵国这是要跟我们宣战吗?”

    科德尔·赫尔很严肃的问唐榴。

    欧洲战争牵动世界,世界的目光都投放在欧洲。这两年东南亚这边打的这么热闹,也无法和欧洲相比。东南亚的影响力毕竟和欧洲无法比较。

    说实话英法虽然对德国宣战,但其实双方并没有打起来。英法两国和波兰是盟友,跟着波兰宣战。可是两国军队就在那里看着德国和波兰打仗,根本就没有什么动作。

    真可谓是卖队友专家,看着波兰被德国灭亡。

    可就算是如此,全世界都在关注欧洲。

    毕竟欧洲一直是世界中心,最近几百年的世界文明史,最近几百年世界秩序都是欧洲国家来引导。目前欧洲聚集了世界上最多的强国,欧洲战争可以改变世界秩序。

    而英法对德国宣战一周之后,日本也对美国下了措辞很严厉的通牒。要求非常简单,那就是美国应该支持菲律宾独立,并且从菲律宾撤兵。

    解放亚洲。

    这是日本高举的旗帜。

    现在东南亚地区基本上都已经成立了新政府,名义上都是摆脱了殖民。只有菲律宾还有美国几万部队,菲律宾依旧是美国的殖民地。目前美国军队加上菲律宾的军队有快二十万军队。

    菲律宾特殊的地理位置,对于日本所有的行动都非常不利。

    加上日本现在真是没有其他的办法,想要拿下东南亚的资源只能是继续发动战争。因此准备对美国下手。不过日本也不是莽夫,还懂得拉拢一大帮国家一起给美国施压。拉拢亚洲国家给美国施压。

    连中国都拉拢。

    中国、朝鲜都在日本的通牒当中签了名字。要求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美国离开菲律宾,美国放弃在东南亚的殖民。

    “国务卿先生,我们中国的态度已经说过很多次。我们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支持世界各国家的独立,各民族的解放。这里面也包括反对美国在南洋地区,对于菲律宾以及其他岛屿的殖民。仅此而已。”

    唐榴自从进入外交领域就一直在驻美使馆工作。和科德尔·赫尔这位担任六年的美国国务卿也是非常熟悉。

    对于科德尔·赫尔的话回答的非常官方。

    也不在乎得不得罪美国。

    因为反对殖民是这快十年来中国一直高呼的口号。对于那些比较有名的反殖民领袖,只要是提出到中国避难,中国都是会给最大的保护。

    “大使先生,如果我们美国拒绝呢?”

    国家独立?民族解放?

    狗屁。

    这种场面上的话,美国同样说的很漂亮。其实所谓的民族自决,也就是民族解放一个意思,还是美国率先提出来的。

    虽然差不多的时间,美国和苏联都是提出了这样的口号。

    但说起来,因为当时苏联被世界主流所排斥,被西方国家抹黑太厉害,因此苏联开始提出来的民族解放的口号影响力远远低于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民族自决口号。威尔逊一战结束之后一段时间,可是很多青年学生的偶像,就是因为他的口号。

    只不过美国的这些口号本来就带有很多利益。

    不少殖民国家青年人寄希望于美国,希望美国主持公道的时候,美国根本就没有搭理他们。美国喊出这个口号只是为了打破英法的殖民体系而已。

    很多殖民国家的领袖当年都寄希望于美国,因此频频和美国政府接触,希望美国帮助。但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思想很胜,并没有帮助他们。

    相比起来苏联的输出革命,行动力上超过美国很多。

    共产国际成立之后,在世界各殖民国家成立共产党。给他们经费,帮助他们培养人才。这才让各个殖民国家当中共产党的实力大增。现在的东南亚地区也是如此。

    日本开始的解放口号,让东南亚的不少反抗组织都非常欢迎。但是随着日本控制这些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政治、军队之后,不少开始欢迎日本人的东南亚势力,反而开始反对日本。

    而这里面实力最强,反抗力度最大的就是东南亚各共产党组织。可以看出这十多年苏联的输出革命的影响力。

    现在唐榴用这样的话应付科德尔·赫尔,让科德尔·赫尔相当不满。

    因此很直接表示,如果我们美国拒绝,你们想要如何?

    开战?

    “我们一向认为和平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希望能够和平的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而不是选择武力。”

    科德尔·赫尔皱了皱眉。

    唐榴回答的牛头不对马嘴,并没有直接回答自己的问题。美国其实非常担心,不然科德尔·赫尔也不可能第一时间过来找唐榴。

    美国在菲律宾的实力不差。

    佣兵快二十万。

    虽然大部分都是菲律宾自己的部队,美国自己的部队也不过只有四万多人,还不到五万人。可是相比起亚洲大国中国、日本来说就差了不少。

    不说中国这样拥有二百多万陆军的国家,就算是日本目前也拥有超过八十万的陆军部队。

    日本给美国的通牒当中,签名的可不是一个两个国家。

    中国、日本、朝鲜、印尼、马来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都在这里签名,要求美国承认菲律宾的独立,要求美国从菲律宾撤退。

    这样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当然这么多国家美国唯一忌惮的也不过是中国和日本。

    菲律宾,美国是不愿意放弃的。

    因为菲律宾对于美国的太平洋战略拥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当年美日在太平洋争锋,在远东地区争锋。美国远在美洲,凭什么可以让日本那样重视。

    就是因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占领不少岛屿,特别是美国占领菲律宾。

    “国务卿先生,我认为你们应该快点做出选择。我们中国一直都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也希望能够和平解决菲律宾的问题。但不代表其他国家也是这样的想法。”

    “大使先生的意思是日本会选择战争?”

    “不,不,不。国务卿先生,我可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唐榴立马摇头。

    但科德尔·赫尔还是脸色凝重。

    日本?

    虽然日本也是工业国家,但美国其实并没有太过在乎美国。自从美国开始发展之后,美国的目标始终是欧洲强国。

    日本并不在眼中。

    因此日本在东南亚和英法作战,美国也没有当一回事情。美国政府不相信日本有胆子在和英法作战的同时,还和美国作战。

    可是……

    科德尔·赫尔现在可没有把握。看着很公式化脸谱的唐榴,科德尔·赫尔知道从唐榴这里是得不到什么太重要的东西。

    但唐榴刚刚说的话,科德尔·赫尔却是牢牢地记在了心中。

    …………

    “你认为呢?”

    富兰克林·罗斯福很平静的问科德尔·赫尔。

    “我认为日本很有可能会和我们作战。从目前分析的情况来看,日本政府已经没有资金购买能源。日本是一个没有资源的国家,一旦没钱购买他们工业所需要的原材料,那么他们的工业都要停止。估计他们的库存无法坚持半年的时间。这是日本不能承受的。因此他们必须要选择一个突破口。”

    “科德尔,你的意思是他们会选择我们当突破口?”

    “是。”

    科德尔·赫尔丝毫没有隐瞒自己的想法。

    罗斯福和科德尔·赫尔两个人合作默契,是政治上的最亲密的盟友。自从罗斯福成为美国总统之后,科德尔·赫尔就一直担任国务卿的职务。

    历史上一直到罗斯福死之前,两个人都亲密的合作。罗斯福成为美国历史上担任总统时间最长的总统,而科德尔·赫尔则是成为美国历史上担任国务卿时间最长的人。

    “也就是说日本会突袭菲律宾。”

    “应该是。”

    富兰克林·罗斯福很平淡的说话,就好像这件事情根本和他没有关系一样。但到了这个时候苦笑道:“就算知道又如何?国内都不愿意打仗,说不定丢了菲律宾,国内依旧有很多人反对战争。”

    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很严重。

    特别是听到欧洲再一次爆发战争之后,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更高。他们都认为美国不应该和一战的时候一样参战。

    那些老兵更是如此。

    因为美国一战老兵回国之后就直接遣散,都没有具体的安排。导致美国发生了好几次的一战老兵示威的事情。甚至都出现了美国军队直接镇压老兵示威的事情。

    正是因为反战情绪太高,以至于罗斯福和其他的总统候选人,他们目前竞选当中第一个口号就是不参战。都信誓旦旦的表示美国绝对不会参战,更表示只要自己当上总统一定会避免美国卷入战争。

    现在菲律宾的情况很危险,但罗斯福作为总统,其实也不知道自己应该要做什么。

    “不会的。一旦日本开战,他们第一个要做的一定是没收我们在东南亚的所有财产。这可不是小数目。”

    科德尔·赫尔也是冷笑。

    在东南亚占据一大片资产的都是美国顶级公司,很多都是美国的财团。他们这些人在东南亚丢掉了上亿美元,甚至可能是损失几亿、十几亿美元的资产,怎么可能会甘心。

    到时候一定会推动美国政府和日本开战。

    因为只有打败日本,那些资产他们才能够重新收回来。

    “打仗也有打仗的好处。让我们的舰队以训练的名义回到澳大利亚,保存一些实力。菲律宾保不住,我们以后可以从澳大利亚卷土从来。只要战胜日本,我们在远东地区就能够重新占据优势。”

    美国的野心是很大的。

    美国这些年占据菲律宾,想要慢慢的在远东地区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可是英国、日本都排斥美国,所以美国发展才比较慢。

    现在英法被日本击败,一旦美国击败日本,那么这一地区就是美国的地盘。

    “和中国谈判。绝对不能让中日两国联合。”

    日本进攻菲律宾,罗斯福其实一点都不担心。就算是丢了菲律宾,罗斯福也不会感到心疼。一个小小的菲律宾而已,重新打回来就可以。

    罗斯福最担心的其实只有一个。

    中国。

    中国的体量实在是太大。毕竟是一个拥有八亿人口的大国,工业总量已经是超过了美国。这样的大国就算是美国也无法忽视。

    中国的一举一动,已经是严重的影响世界局势。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