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之大明鹰犬 > 第282章 驾崩

重生之大明鹰犬 第282章 驾崩

    第二百八十二章驾崩

    在现在的王戈看来,什么样的武功秘籍,都没有他的《凤凰涅盘大法》来的厉害。他现在也不再适合修炼其他的绝世武功,而他身边的人,能练的不需要练,而需要练的不论是年纪上还是赋上也不再适合改练其他武功。所以那些从司马俊秀处得来的大量秘籍,暂时能想到的用途,也只是用来交易或是收买了。

    “秘籍就算了,不过我希望公子能请我吃顿饭。”谢筱柔道。

    王戈没想到她会提这样的要求,也没有多想就直接答应了下来。从过往和她交往的经验看,谢筱柔用“我”自称的时候,才是把别缺朋友对待的时候,刚刚听她“奴家”长“奴家”短的,还真是颇不适应。

    不过还没有和谢筱柔吃上那顿饭,一个震动整个大明的消息,就让王戈不得不离开了青州。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结束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七十一年人生。

    虽然一直都有准备,也早有预料,知道朱元璋病逝的时间应该很近,但真的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哪怕是王戈,也还是忍不住怅然慨叹。

    真正生活在明朝,才能更深地体会到朱元璋对这个下的影响。

    他记得后世有评价,朱元璋是得位最正的皇帝之一。他崛起于微末,在元末乱世之中,以一行僧的出身加入义军,建功立业,驱逐鞑虏,结束了元朝暴政,恢复了汉家江山。

    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其权谋手段都是非常厉害的,锦衣卫这个他一手发明的特务机构,更是在他的手中,主导了掀起血雨腥风的三大案。一众原本权势滔的开国功勋被处置,也让锦衣卫杀出了赫赫威名。

    到了最近几年,为皇太孙朱允炆铺路的工作做得差不多,有可能阻碍的人除得差不多后,才开始怀柔,收锦衣卫的权,增大文官的影响力。

    朱元璋虽然一向以勤政爱民、憎恨贪官闻名,发明了剥皮实草等针对贪官的酷刑,但实际上,对于在地方上多行不法的一众藩王,他却一直是口头严厉,实际宽容,从未真正重罚,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不过王戈却很清楚,朱元璋的这些儿子,特别是九位经常参与战事、掌握重兵的塞王,虽然都极有野心,嚣张跋扈,在太子朱标病故后人人都在孝想着那九五之尊之位,不论是晋王、燕王,还是并非塞王之一的齐王,都有暗中整备私军,屯备粮草军械。但只要朱元璋还活着一,就没有一个人敢真的起兵,没有一个人敢真的喊出个“反”字。这些藩王们,可比那魔教余孽高福兴要清楚得多,深知面对他们的父皇,他们不会有哪怕一丝的胜算。

    但现在,朱元璋死了。

    能镇住这些跋扈藩王的帝王死了,虽然几位年长的皇子,如太子朱标、亲王朱樉、晋王朱棡,都已在他之前故去,但仍有几位实力强横的攘夷塞王在,其中就包括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

    王戈是从多个渠道得知朱元璋驾崩消息的,他甚至可以肯定,在齐王府、青州州衙得到朝廷派往各地的讣告和遗诏之前,他就已经知道。而消息渠道之一,便是从北平而来的信使。

    这位信使除了带来朱元璋病故的消息外,还有道衍和尚的指令。

    燕王亲自带着三千精锐,一路南下,要去京城奔丧。

    在朱元璋颁布的《皇明祖训》中,对藩王进京所带兵马有明确的明:“凡亲王入朝,其随侍文武官员,马步旗军,不拘数目。若王恐供给繁重,斟酌从行者,听。其军士仪卫、旗帜、甲仗,务要鲜明整肃,以壮臣民之观。”所以带一部分兵马入京,其实是合法合理的。

    但问题是朱元璋的遗诏的很明确:“……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下归心,仪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除了确立朱允炆的继承权外,还要求葬礼从简,不要太多的陪葬物品,也不用金玉等物品陪葬。在山中建设的陵寝就很好,不需要他处另建陵寝。全国百姓只需悼念三,不要时间太长,影响了百姓的正常生活。最重要的是特别提到了“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明确不让诸王奔丧吊唁。

    很显然,朱元璋也知道这种时候,平稳过度,让皇太孙安稳登基是最重要的,诸王若是汇聚京师,容易出幺蛾子。

    而且现在这个敏感时期,燕王麾下的护卫,又都是久经战阵的精锐,这么多人在京畿腹地能有什么样的影响,可想而知。朱允炆只要是不傻,都不可能让燕王带兵进入京师地界的。

    王戈知道燕王是想趁着朱元璋刚病逝,各地还没从这个消息中缓过劲来,朱允炆还没有建立起皇帝的威权,趁着这个当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鼓作气,抢下帝位。

    但问题是,他能想得到这一点,朱允炆和他身边那些本就对诸藩王极有戒心的大臣,又岂会想不到这点?

    这个时候,反倒是京师最为紧张,守备最好,最无机可趁的时期。

    最重要的是,王戈那不那么详尽的“历史知识”也记得很清楚,燕王朱棣是在建文登基的几年后准备对他下手的时候,才发动了靖难之役,以弱击强,一举攻至南京,夺下了皇位的。

    也就是,此时燕王奔丧,不论原本的历史上有没有出现,成功的可能性都很低。

    不过王戈并不会傻乎乎地直接去跟道衍和燕王进言,你们现在去肯定要失败的,得等过几年,建文削藩搞得诸藩王怨声载道、人人自危后,逼得你们无路可走后,起兵才有搞头。

    他现在虽然因为一连串的功绩在燕王那已经算挂了名,但还算不上什么举足轻重的人物,冒冒失失做这种进谏,又不出靠谱的理由,不论最后结局是否被他中,都只会惹恼燕王,没有半点好处。

    所以王戈什么也没,老老实实地按着道衍派来的信使带来的命令,带人先一步前往京师一带打探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