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定河山 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魁天下
热门推荐:
末世天师直播杀怪,女神带娃堵门
凹凸:这个神明太过病弱
绝世无敌小村医
我在综影搞直播:开局怒喷四顾门
穿越型月:我黑岩竟是兽之幼体?
穿越洪荒成土行孙
废我圣子?我反手抱走魔教女帝!
八零好孕肥妻,被凶悍村霸宠成宝
现代大侠的多元世界
三日后,状元率诸进士上表谢恩。
上表谢恩环节也有着严格的礼制规定。作为殿试的一个重要环节,与殿考一样,上表谢恩仪的举行地点也在主殿集英殿。
进表谢恩举行的前一天,鸿胪寺官设表案於皇极殿门之东。至日早、内侍卫设卤簿驾。鸿胪寺官引状元捧表置於案。退立丹墀、御道稍东。其诸士以次序立。上具皮弁服、御集英殿。执事官行叩头礼、毕。鸿胪寺官奏请升殿。导驾官前导、上升座。作堂下乐。鸣鞭。文武百官各具朝服行礼、侍班如常仪。鸿胪寺官引状元及进士入班。赞四拜。赞进表。鸿胪寺官举表案置於殿中、赞宣表目。礼部官跪、宣表目、讫。俯伏、兴。彻案状元及进士、又四拜礼、毕。鸣鞭。皇帝起驾,上表谢恩仪结束。
谢恩的基本格式是表首为“赐进士及第第一甲第一名臣某某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表末为“臣等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某年月日,赐进士及第第一甲一名臣某等谨上表”。每次上表之前,三鼎甲都会前往前一科状元处请教谢表的写法,并赠送给他五十两银子表示感谢。
忙完,次日谒先师庙,行释菜礼。
释奠礼,顾名思义,就是用酒食等祭品来祭奠先师孔子的礼仪;释菜礼则是用蔬菜等物品来祭奠先师,常常在学校建成或学生入学时举行,在礼节上较释奠礼为轻。学校的释奠礼按规定是在每年二月、八月上旬的第一个丁日举行,释菜礼在国子监于每月的朔望,即每月的初一、十五举行。地方学校的情况有些不同,地方州县的学校会在每年二月、八月上旬第一个丁日举行释菜礼来替代释奠礼,而每月的朔望之时,也不行释菜礼,只是由地方官员到学校“行香”来祭祀孔子。
新科进士释菜礼则简单些。其仪礼,包括祭奠孔子、释褐易服及拜见祭酒、司业等。由鸿胪寺官引领新科进士到国子监先行释菜礼。“释菜”又名“舍采”,是祭祀先师的一种礼节。状元祭献孔子、四配,榜眼、探花分献东西十哲位,二、三甲第一名分献东西庑神位。礼毕,释褐。释褐毕,诸进士到彝伦堂拜谒国子监祭酒及司业。祭酒与司业受拜后,请一甲三名上堂,每人酌酒一杯,另各插金花一枝,称为“簪花”,以示祝贺。然后以鼓乐送新进士出。
“谒先师庙,行释菜礼”,意在提醒状元及诸进士,在日后的为官生涯中,务必将儒家思想作为辅君辅政之道。至于说效果,至少当前是极明显的,新科进士莫不心情激荡,暗暗发誓要为国效力、为民请命。
再次日,国子监刻进士名字于石碑上以资纪念。
至此,殿试所有流程方算走完。
殿试的每项程序,都具有严格的礼仪规制和运行规则。与昌楚相比,大定的殿试程序更为完备,制度也愈加成熟。
皇帝在殿试正常运转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此外,殿试设置在集英殿,皇帝临轩亲策,以及各个环节严格的仪制,都显示出了殿试的高级别以及皇帝对殿试的重视。
皇帝亲自主持或关照殿试典礼,在殿试中恩威并施,以收服臣心。
一方面,皇帝不断向臣子和进士们彰显天恩和宽和。如赐读卷官宴、进士恩荣宴,都是皇帝体恤臣子的表现。
另一方面,皇帝不断强调君权的至高无上。如殿试的各个环节仪制典礼均显示出森严的等级性,可见皇帝不断地向臣子及诸进士显示天威,强调君权观念。
另外,与乡试、会试一样,殿试之后也刊刻题名录,又称金榜题名录、登科录。题名录的主要内容包括策题,一甲三名进士的对策,进士的籍贯、履历等。金榜题名录由内阁进呈后,交礼部刊刻,与会试题名录一并交内阁收藏。新科进士也刊刻自己的殿试策,作为馈送亲友的礼物。
与举人一样,新科进士还能得到朝廷赏赐的旗匾银和冠服。旗匾银又称牌坊银、坊价银,是供新科进士竖旗、挂匾、建牌坊的费用,使得他们能够光宗耀祖,显荣乡里。新科进士赏旗匾银三十两,从户部领取。后来,一甲三名增加五十两,为八十两。在地方上,政府为了表彰新科进士,也会纷纷为进士建牌坊和挂匾,这也是考中进士后带来的最直接的政治效应。
这些都是中了进士带来的福利待遇,光宗耀祖是一定的,鸡犬升天也是自然的。
想想左溪沈氏,上沈和下沈虽然同宗共祖,但因为有沈致和的存在,上沈这一支便更为显贵。
哦,对了,沈致和现任都察院经历司经历,别看十年时间还只是正六品官员,级别不高,却职能广泛,掌握文档勘合、案卷出入、兵丁考核等等,也就是说是负责公文的来往,有点类似于那个时空的秘书或是办公室主任。
可想而知的是冯过三元及第的喜报传回,冯家定必会是一番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喜庆景象。从此,冯氏家族亦可挂上“书香门第”的招牌了。那一座座牌坊便是一道道无上荣光,其影响力文字不足以描。
接下来便是授官了。
大定进士甲等和名次很重要,授官原则上是根据成绩决定的。但定初时期,进士选官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没有形成固定的标准。
严格上来说,举人通过会试已经取得了入仕的资格,之所以要举行殿试,为的就是排定位次,以便于吏部授官。不过除了殿试名次以外,进士的年龄也会影响具体的授职,年龄越大授官难度越大。
洪武时期进士选官尚显粗糙,也没有一个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比如洪武四年廷试结束后,规定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授员外郎,第二、三名授主事,二甲前十七名授主事,二甲十七名至三甲一百名分授知县、县丞。
很明显,定初时是以甲等名次为标准,授予新科进士相应官职的。但到了洪武十八年时,又有一些细微的变化。
第一甲第一名从六品,第二、三名正七品,俱赐进士及第;第二甲从七品,赐进士出身;第三甲正八品,赐同进士出身。这一科以甲等定品级,不分具体位次。
洪武二十六年,一甲一名授翰林院修撰,一甲二、三名授翰林院编修,其余二甲、三甲进士分送各衙门办事,内外以次兼除。可以看出,从这一年开始,才开了状元、榜眼、探花授翰林院官的头。
有一点是需要说明的,也就是从这一科开始,规定了二甲进士在没有授官以前为从七品顶戴,三甲进士为正八品顶戴,可以按照相应的品级支取俸禄。在其后的吏部铨选过程中,原则上规定官职不应低于这个标准。
一甲进士的授官情况确定以后,二甲、三甲进士的授官仍然在调整之中。
由于二、三甲进士没有固定的授官制度,所以从洪武时期就推出了一个观政的制度。观政又名办事、隶事、试政,实际就是试用期,主要是职前培训和实习。
新科进士观政的时间并不长,一般都是六个月。不过这也不是说所有进士在观政六个月后就可以授实职,这又需要按照甲等名次进行轮流授职。通俗地理解就是,成绩最好的进士,六个月可以得到实授,而排名靠后的,则要等到前面的进士授完职才能轮到,当然这个时间比较长,但最长不会超过三年。
《吏部职掌·文选清吏司·进士除授》规定:二甲进士在内除主事,在外除知州;三甲进士在内评事、太常寺博士、中书舍人、行人等官,在外推官、知县。
需要补充的是,虽然朝廷规定二甲进士“内除主事”,但由于人数较多,两京六部的官缺又较少,所以一多半二甲进士会外放知州。以品级来看,知州高于主事,可大定官场向来重内轻外,大部分人二甲进士都不愿外放。因此往往托病不愿外任。事实上,三甲进士也是如此,以放外任为畏途。
另外,朝廷为了照顾苦巴巴地在吏部候补的三甲进士,也出台了一些帮扶政策,这几个在吏部候补的进士称为“守部进士”。
三甲守部进士未及题选部职之期,酌其年久勤劳,选除在京中、行等官。意思就是这个几个进士反而不需要外放,百分百任小京官。
官场习气认为京官品级再低也比外官优越,所以宁可在京为七品也不愿在外为五品。所以“守部进士”反而还成了让人羡慕的香饽饽,十分抢手。
呵呵,冯过可没这些烦恼,他过些日子直接去翰林院报道便可。
嗯,翰林院大佬是熟人费宏,这位老乡从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讲直升翰林院大学士,真乃人生赢家,入阁可期也。
上表谢恩环节也有着严格的礼制规定。作为殿试的一个重要环节,与殿考一样,上表谢恩仪的举行地点也在主殿集英殿。
进表谢恩举行的前一天,鸿胪寺官设表案於皇极殿门之东。至日早、内侍卫设卤簿驾。鸿胪寺官引状元捧表置於案。退立丹墀、御道稍东。其诸士以次序立。上具皮弁服、御集英殿。执事官行叩头礼、毕。鸿胪寺官奏请升殿。导驾官前导、上升座。作堂下乐。鸣鞭。文武百官各具朝服行礼、侍班如常仪。鸿胪寺官引状元及进士入班。赞四拜。赞进表。鸿胪寺官举表案置於殿中、赞宣表目。礼部官跪、宣表目、讫。俯伏、兴。彻案状元及进士、又四拜礼、毕。鸣鞭。皇帝起驾,上表谢恩仪结束。
谢恩的基本格式是表首为“赐进士及第第一甲第一名臣某某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表末为“臣等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某年月日,赐进士及第第一甲一名臣某等谨上表”。每次上表之前,三鼎甲都会前往前一科状元处请教谢表的写法,并赠送给他五十两银子表示感谢。
忙完,次日谒先师庙,行释菜礼。
释奠礼,顾名思义,就是用酒食等祭品来祭奠先师孔子的礼仪;释菜礼则是用蔬菜等物品来祭奠先师,常常在学校建成或学生入学时举行,在礼节上较释奠礼为轻。学校的释奠礼按规定是在每年二月、八月上旬的第一个丁日举行,释菜礼在国子监于每月的朔望,即每月的初一、十五举行。地方学校的情况有些不同,地方州县的学校会在每年二月、八月上旬第一个丁日举行释菜礼来替代释奠礼,而每月的朔望之时,也不行释菜礼,只是由地方官员到学校“行香”来祭祀孔子。
新科进士释菜礼则简单些。其仪礼,包括祭奠孔子、释褐易服及拜见祭酒、司业等。由鸿胪寺官引领新科进士到国子监先行释菜礼。“释菜”又名“舍采”,是祭祀先师的一种礼节。状元祭献孔子、四配,榜眼、探花分献东西十哲位,二、三甲第一名分献东西庑神位。礼毕,释褐。释褐毕,诸进士到彝伦堂拜谒国子监祭酒及司业。祭酒与司业受拜后,请一甲三名上堂,每人酌酒一杯,另各插金花一枝,称为“簪花”,以示祝贺。然后以鼓乐送新进士出。
“谒先师庙,行释菜礼”,意在提醒状元及诸进士,在日后的为官生涯中,务必将儒家思想作为辅君辅政之道。至于说效果,至少当前是极明显的,新科进士莫不心情激荡,暗暗发誓要为国效力、为民请命。
再次日,国子监刻进士名字于石碑上以资纪念。
至此,殿试所有流程方算走完。
殿试的每项程序,都具有严格的礼仪规制和运行规则。与昌楚相比,大定的殿试程序更为完备,制度也愈加成熟。
皇帝在殿试正常运转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此外,殿试设置在集英殿,皇帝临轩亲策,以及各个环节严格的仪制,都显示出了殿试的高级别以及皇帝对殿试的重视。
皇帝亲自主持或关照殿试典礼,在殿试中恩威并施,以收服臣心。
一方面,皇帝不断向臣子和进士们彰显天恩和宽和。如赐读卷官宴、进士恩荣宴,都是皇帝体恤臣子的表现。
另一方面,皇帝不断强调君权的至高无上。如殿试的各个环节仪制典礼均显示出森严的等级性,可见皇帝不断地向臣子及诸进士显示天威,强调君权观念。
另外,与乡试、会试一样,殿试之后也刊刻题名录,又称金榜题名录、登科录。题名录的主要内容包括策题,一甲三名进士的对策,进士的籍贯、履历等。金榜题名录由内阁进呈后,交礼部刊刻,与会试题名录一并交内阁收藏。新科进士也刊刻自己的殿试策,作为馈送亲友的礼物。
与举人一样,新科进士还能得到朝廷赏赐的旗匾银和冠服。旗匾银又称牌坊银、坊价银,是供新科进士竖旗、挂匾、建牌坊的费用,使得他们能够光宗耀祖,显荣乡里。新科进士赏旗匾银三十两,从户部领取。后来,一甲三名增加五十两,为八十两。在地方上,政府为了表彰新科进士,也会纷纷为进士建牌坊和挂匾,这也是考中进士后带来的最直接的政治效应。
这些都是中了进士带来的福利待遇,光宗耀祖是一定的,鸡犬升天也是自然的。
想想左溪沈氏,上沈和下沈虽然同宗共祖,但因为有沈致和的存在,上沈这一支便更为显贵。
哦,对了,沈致和现任都察院经历司经历,别看十年时间还只是正六品官员,级别不高,却职能广泛,掌握文档勘合、案卷出入、兵丁考核等等,也就是说是负责公文的来往,有点类似于那个时空的秘书或是办公室主任。
可想而知的是冯过三元及第的喜报传回,冯家定必会是一番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喜庆景象。从此,冯氏家族亦可挂上“书香门第”的招牌了。那一座座牌坊便是一道道无上荣光,其影响力文字不足以描。
接下来便是授官了。
大定进士甲等和名次很重要,授官原则上是根据成绩决定的。但定初时期,进士选官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没有形成固定的标准。
严格上来说,举人通过会试已经取得了入仕的资格,之所以要举行殿试,为的就是排定位次,以便于吏部授官。不过除了殿试名次以外,进士的年龄也会影响具体的授职,年龄越大授官难度越大。
洪武时期进士选官尚显粗糙,也没有一个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比如洪武四年廷试结束后,规定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授员外郎,第二、三名授主事,二甲前十七名授主事,二甲十七名至三甲一百名分授知县、县丞。
很明显,定初时是以甲等名次为标准,授予新科进士相应官职的。但到了洪武十八年时,又有一些细微的变化。
第一甲第一名从六品,第二、三名正七品,俱赐进士及第;第二甲从七品,赐进士出身;第三甲正八品,赐同进士出身。这一科以甲等定品级,不分具体位次。
洪武二十六年,一甲一名授翰林院修撰,一甲二、三名授翰林院编修,其余二甲、三甲进士分送各衙门办事,内外以次兼除。可以看出,从这一年开始,才开了状元、榜眼、探花授翰林院官的头。
有一点是需要说明的,也就是从这一科开始,规定了二甲进士在没有授官以前为从七品顶戴,三甲进士为正八品顶戴,可以按照相应的品级支取俸禄。在其后的吏部铨选过程中,原则上规定官职不应低于这个标准。
一甲进士的授官情况确定以后,二甲、三甲进士的授官仍然在调整之中。
由于二、三甲进士没有固定的授官制度,所以从洪武时期就推出了一个观政的制度。观政又名办事、隶事、试政,实际就是试用期,主要是职前培训和实习。
新科进士观政的时间并不长,一般都是六个月。不过这也不是说所有进士在观政六个月后就可以授实职,这又需要按照甲等名次进行轮流授职。通俗地理解就是,成绩最好的进士,六个月可以得到实授,而排名靠后的,则要等到前面的进士授完职才能轮到,当然这个时间比较长,但最长不会超过三年。
《吏部职掌·文选清吏司·进士除授》规定:二甲进士在内除主事,在外除知州;三甲进士在内评事、太常寺博士、中书舍人、行人等官,在外推官、知县。
需要补充的是,虽然朝廷规定二甲进士“内除主事”,但由于人数较多,两京六部的官缺又较少,所以一多半二甲进士会外放知州。以品级来看,知州高于主事,可大定官场向来重内轻外,大部分人二甲进士都不愿外放。因此往往托病不愿外任。事实上,三甲进士也是如此,以放外任为畏途。
另外,朝廷为了照顾苦巴巴地在吏部候补的三甲进士,也出台了一些帮扶政策,这几个在吏部候补的进士称为“守部进士”。
三甲守部进士未及题选部职之期,酌其年久勤劳,选除在京中、行等官。意思就是这个几个进士反而不需要外放,百分百任小京官。
官场习气认为京官品级再低也比外官优越,所以宁可在京为七品也不愿在外为五品。所以“守部进士”反而还成了让人羡慕的香饽饽,十分抢手。
呵呵,冯过可没这些烦恼,他过些日子直接去翰林院报道便可。
嗯,翰林院大佬是熟人费宏,这位老乡从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讲直升翰林院大学士,真乃人生赢家,入阁可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