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鼎定河山 > 第二百五十章 诗礼簪缨

鼎定河山 第二百五十章 诗礼簪缨

    所谓的“四大千古奇文”分别是《诫子书》、《钱本草》、《破窑赋》和《驭人经》,或为处事之至理,或为劝世之良言,其状物之精、明理之深,实为不可多得的奇文。

    《诫子书》乃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语言清新雅致,说理平易近人,作者运用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使这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嗯,全文百来字,世人皆知之。

    冯过将《渔樵对答》与《驭人经》、《钱本草》和《破窑赋》合印成册,也算是凑足了“四大奇文”。

    他不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紧迫感让他想着要尽快提升影响力继而拥有话语权。

    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所带来的影响此时尚不得而知,冯过却深信可在文坛引发轰动。

    李格非自不会在第一时间阅读,想着过后再细细品读。

    知晓大定最年轻的状元郎登门,王氏也出来陪同会客。

    冯过恭恭敬敬的拜见了师娘,与平常一般淡定自若,全无初见长辈的局促拘谨。

    他这般表现落在王氏眼中顿时好感大增,落落大方之人向来受人欢迎,光明使人向往嘛。

    这位师娘果不亏为大家闺秀,言行举止间尽显名门气度,冯过不由得感叹李格非确是人生赢家。

    李文叔家境平平,父祖辈皆为“蚤有盛名,识量英伟”的学士韩琦的门下士,本人又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同在馆职,俱有文名,称为苏门“后四学士”,实乃清流名士,闻名于世。

    其出身平平,非名门望族,所娶两任妻子却皆是名门闺秀:发妻乃是仁宗天圣八年状元、检校太师、安武军和彰德军节度使王拱辰孙女;续弦更是仁宗庆历二年榜眼、“三旨相公”王珪之女。啧啧,说是“下嫁”不为过吧。

    其好读书,藏书甚富,醉心于词章诗句,本无心于仕途,却是官至礼部侍郎,正三品高官,少宗伯,地位不可谓不尊。况且其刚知天命之年,尚有很大的升迁余地。

    这样有心躺平之人,居然一路顺风顺水,人生若斯夫复何求?

    他心里胡乱想着,却不晓师娘也是心思活络,越看他越欢喜,正寻思着能不能把“师娘”这个身证换一换。嗯,提升一个档次。

    毕竟是夫妻,李格非见夫人目光灼热,稍一思忖便晓得她起了什么心思,咳了声,道:“改之,近来可有见既明先生?”

    冯过回答:“前日刚去过。”

    李格非意有所指:“资府小娘子聪颖知礼,清照一直念叨着要邀她外出游玩呢。”

    这话……就不太好接了吧,冯过含糊着“嗯”了声。

    李格非心下暗叹,为了及时扼杀夫人做丈母娘的心思,干脆挑明了说:“听闻资祭酒有意与你家联姻,你六叔来京中便是为了此事?”

    呃,要不要这么八卦?虽然不晓向来谦和淡雅的座师先生为何转了性子,冯过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六叔是来经办书局一事的……家父家母过些日子会来京中。”

    李格非注意到夫人眼中的某些东西忽然幻灭了,暗暗松了口气,道:“到时还请令尊令堂过府一叙。”

    冯过点头道:“自当如此。”

    正说着闲话,屋外头“噔噔噔”走进来一男一女两个少年,少女明眸皓齿眉眼如画,正是李清照;少年年龄小些,浓眉大眼,与李格非颇有些相似。

    “改之师弟,怎地今日有暇拔冗过府呢,真是稀客哩。”李清照嘻嘻笑道,“师弟”二字咬的极重。她与冯过同龄,生日早了两天,也的确是“师姐”。

    冯过很是无奈:“忙完了这段,往后便会经常过来叨扰了。”

    呵呵,“师姐”是万万不能随便叫的,有一便有二,容易变成习惯。他的心理年龄可是中年人,“师”什么“姐”呀。

    “好啊,可莫食言哦。”李清照眨着眼,睫毛弯弯忽闪忽闪,显得灵动而……狡黠,拖过少年:“呶,这是我弟弟李迒,小迒,叫人哪。”

    少年似乎很听李清照的话,一板一眼的施礼:“见过改之师兄。”

    冯过回了一礼,仔细看了看对方,心有所感。

    李迒呀,在那个时空,识人不明,狠狠地“坑”了家姐。

    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多年无子嗣,李迒是李清照最为信赖之人。自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以泪洗面、郁郁寡欢、身体消瘦,李迒万分焦虑、对姐姐心疼不已。

    张汝舟花重金买通媒婆,让媒婆前来提亲,在媒婆的百般劝说中,李迒对姐姐的后半生开始担忧,通过媒婆的口若悬河的演讲,李迒觉得张汝舟无论是官职还是能力,都可以将李清照照顾的无微不至。

    在李迒相信张汝舟后,他离征服李清照更加进了一步。李清照自知自己年事已高,想要安度晚年确实不妥,虽然她有些犹豫,但在弟弟的描述中,张汝舟是一个为人稳重、发愤图强、保家卫国、责任担当的好男人。李清照在媒人和弟弟的劝说下,便动摇不已。

    张汝舟趁热打铁,在李清照生病时,百般呵护、千般体贴,李清照虽然觉得张汝舟过于殷勤,但正处于失意低谷的她就是需要这些关心。即使年过半百,任何一个女子在最孤独绝望之际,对甜言蜜语并不抗拒。

    张汝舟该送礼送礼、该夸赞夸赞,外加旁人的辅助,李清照决定嫁给张汝舟为妻,张汝舟这部棋谋划已久,不得不说他是高明之人。只是令他没想到的是:李清照是至刚至烈之女,宁可坐牢两年,也不愿与其将就。

    而晚年的李清照被张汝舟征服的原因之一就是弟弟李迒的极力推荐,他的弟弟也不会想到道貌岸然的张汝舟竟然如此贪婪!

    年事已高的她在时间的流逝中做事愈发力不从心,孑然一身,无依无靠,很难想象未来的生活中该如何度过。即使有弟弟李迒照顾,于娘家而言终究是外人,夫家家道中落、李家愈发贫困,李清照不想拖累任何人,所以也想有个伴侣!

    可惜张汝舟并非想象之人,他所精心谋划的一切不过是为了得到李清照手中的藏品。在看清他的真实面目后,李清照愤然离婚。这三个原因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一个女子在乱世之中的无奈无助。但凡有点支撑。李清照的不至于郁郁而终、凄惨寻觅一生。

    在给的友人书信中,她这样写道:

    “身既怀臭之可嫌,惟求脱去;彼素抱璧之将往,决欲杀之。遂肆侵凌,日加殴击,可念刘伶之肋,难胜石勒之拳。”

    这个时空……看李迒木讷模样,若真到了那一天,少不得会被张汝舟所蒙蔽欺骗。

    张汝舟……

    冯过忽地心下突突,他依稀记得那个时空的张汝舟乃是徽宗崇宁二年霍端友榜进士,李清照改嫁与他后意识到被骗且遭遇家暴,随即利用掌握的张汝舟弄虚作假欺骗朝廷谋取官职的罪状,避轻就重,以张汝舟“妄增举数入官”为由,告了他一个欺君之罪,并要求离婚。

    按照当时宋代的刑律,如果丈夫有罪被流放到偏远的外地,那么妻子就可以合法地和他离婚,并且能够保住自己的财产。李清照出身于诗礼簪缨的官宦世家,谙熟律令,深知历来朝廷对科场舞弊案件非常重视,一旦有人入官举报,皇帝都要亲自过问。张汝舟“妄增举数入官”的罪名查实成立后,由皇帝下旨褫夺官职,流放到广西柳州。

    宋代有一条恶劣的律条:妻子入官讼告丈夫,即便是事实确凿,罪名成立,在丈夫受到刑罚的同时,妻子也必须坐两年牢。为了尽快结束这段不堪回首的婚姻,与这个无耻小人一刀两断,李清照义无反顾。

    所幸的是,在亲友各方斡旋下,李清照免除了牢狱之灾,在里面呆了九天。

    这短暂又漫长的九天,如她给友人的信中所言:“居囹圄者九日,岂是人为!”

    如此费尽周章,李清照终于如愿以偿,结束了她的一段错误的婚姻。

    冯过瞬间的闪念是……张汝舟会不会是自己的“同年”。他几乎第一时间便想问李格非是否知晓本科进士有无张汝舟此人,但一来李格非多半是不知道的,且太过突兀,还是去问陈亮吧。龙川先生交游广阔,且同是浙江人,一定是知晓此事的。

    李清照却哪晓得冯过是为自己堪忧的未来而谋划,扯扯对方的衣袖:“师弟,近来可得新词?”

    催更么?冯过怔了怔,下意识的摇头。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李清照不乐意了:“怎么只得半阕,还有呢?”

    “这……真没有。”这半阕词也传出去了?冯过果断地摇头。伟人这阕词自始至终表现的是一种拯救天下、舍我其谁的责任,未见霸气,却是王者之气。他可没胆承认,要不起啊。

    “哦……”李清照拖长了声音,继而爽朗地说道:“我这里有一词作,请师弟鉴赏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