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鼎定河山 > 第三百四十七章 狐狸送伞

鼎定河山 第三百四十七章 狐狸送伞

    冯过所言虽然有所保留,语焉不详,倒是老成的很,宗泽却深以为然,这就是其所说之“透过现象看本质”吧。

    大定的政治,八个字足以概括:重文抑武,三冗两积。

    冗兵:军队成为政府招降纳叛、安抚起义民众的工具,势必造成军纪涣散,军队战斗力下降,导致大定对辽(燕)、西宁等对外军事颓势,败战求和。

    冗官:各级之间虽然形成了一定的相互牵制,但是文官制度的行政效率明显下降,巨大的官俸支出也造成财政负担。

    冗费:增大了国家行政成本。人增加了,费用也就增加了。昌楚府兵制在大定不再实行,改为招募。这样扩充了兵源,但也相应增加了成本。

    解决?已是难如登天了。

    大定确实富庶,即便支付了周围国家岁币,但这点钱通过贸易是可以赚回来的,可是这数十年来依然国库空虚,其原因就是冗费。在一些无法战斗的兵员和多余的官员身上浪费了太多的钱。

    其实通看“三冗”问题也就是利益团体利用不同的手段再给自己获取更多的利益,而皇帝,包括王安石变法时期,对于这样的情况已经无力回天了。

    太祖时设置了很多的岗位,为了避免一家独大,就设置了很多的官职,互相制约。但是最后导致政治管理体系臃肿,形成冗官的形式,冗兵是因为募流为兵的结果,军费出资了不少,但是军队的质量没有提上去。

    军队中还有很多上了年纪的人,根本没有打仗能力,这些人还是被招纳进来,就形成了冗兵的局面。

    三冗带来的财政危机,还有长时间的军事方面的孱弱,构成了积穷、积弱的局面,这些问题和畸形的政治体系是密不可分的。

    除此之外,大定的财政管理制度效率非常低下,各种机构重叠,彼此牵制,收入分散各处。财物积贮库中的大量财务不能参与市场流通,还常常被贪官所贪污。

    王安石变法曾试图通过开源来改善财政状况。例如变法中的青苗法,此法允许官府每年向农民贷款,加息两成,用利息来提高财政收入。但在这之前,贷款一般都由各地的士大夫提供,青苗法其实是在与士大夫争利,因此在强大的反对压力下,王安石变法失败。

    叶落知秋,见微知着,这种种弊病毫无遮掩的摆在那,却就是无法解决,唯眼睁睁的看着大定这般巨轮滑向深渊。

    这种痛心但无力的感觉让宗泽白发丛生、彻夜难眠。

    二人心绪皆飘,默默的喝着茶。

    半晌,宗泽低沉的声音再度响起:“吾已禀报布政使司,年后发兵剿寇。”

    剿寇?冯过瞬即反应过来:“张迪?”

    宗泽点头:“此獠早前便勾结权贵为祸乡里,多有恶行,事发后纠集一班青皮闲汉、无业游民落草为寇,若不及时荡平,迟早会成大害。”

    冯过心中想想“河北田虎”最终下场,说了两个字:“招安?”

    “招之即安吗?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宗泽冷哼一声,道:“恶人始终是恶人,难不成坏事做尽轻飘飘的一个招安就完全洗清了他们的罪行?何以向那些被他们戕害的民众交待?”

    冯过慢慢的说道:“可梁溪先生亦有言:以弥内乱,一也;以御外敌,二也;善良胁从者,可散而归田亩,三也;强猾勇敢者,可籍以备行阵,四也;以盗贼攻寇仇,胜则享其功,败则不足惜,五也。”

    在绝大部分人看来,选择使用招安的制度,效果是立竿见影的。通过招安,一些没有成气候的起义就会在短时间内得到平息,不会像昌末黄巢起义那样不可收拾。通过招安,一些绿林好汉被朝廷开出的优厚条件所吸引,不仅不再作乱,反而会摇身一变成为官军,向自己的“同行”反戈一击。

    “梁溪先生”即李纲李伯纪,与宗泽交好,往来甚密。

    “以寇制寇,驱狼逐虎之举,实非良策,更非长远之计。”宗泽没给好友面子,只冷静的陈述事实:“虽则天下之盗贼,多起于下户穷愁,抱冤无所伸,但其中更有邪恶卑劣之徒盅动闹事,实则从中牟取资本。若不问究竟皆以招安计之,何异于与虎谋皮?更是纵虎归林!”

    “如那山东宋江起为盗,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转掠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乃有大臣称其才必过人,遂招安各受武功大夫诰勒,分住诸路巡检使。但结果呢?”

    他目光锐利,诵道:“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廓。杀人纷纷剪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

    冯过知道此诗乃李若水所写,其极度仇视农民起义军,反对“招安”,可他却又亲眼目睹了宋江受“招安”的情形,于是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写了这一首《捕盗偶成》诗。

    事实证明,宋江投降并非出于本意,而是为了保存实力。所以当时机成熟后,宋江又反了。但这次就比较惨了些,仅仅一个月便被名将折可存镇压,宋江等人悉数被斩杀。

    此事见诸于邸报,冯过自是知晓的,想着“梁山好汉”中他最欣赏的鲁智深与武松,也不晓得是傻乎乎的陪着宋江送了命还是怎样,心下不免有些唏嘘。

    宗泽果真是鹰派代表人物啊,决不对黑暗势力让步,惜乎这种态度非主流,但冯过绝对站在他这一边。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可也。”宗泽肯开诚布公,冯过自也不会藏私:“杨幺方腊之辈貌似势大难平,其实只不过是裹挟了一干百姓,纸老虎而已。至若宋江、张迪之流更是不值一提,当可一举而定。此事吾以乌伤先生马首是瞻,愿为一马前卒。”

    宗泽指指冯过,失笑道:“出兵剿匪何需堂堂状元郎冲锋陷阵,运筹帷幄可也。”

    冯过想了想,正色道:“吾虽一介书生,若遇国难当头亦必奋勇向前、不落人后。吾辈文人,当存满腔热血,百死报国。”

    宗泽脸色一黯,声音低沉了下来:“何致于此,若真到那时……”

    后面的话并没说完,真要到了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都上战场搏命厮杀,那必是国破家亡之日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自需宁死不退,但大定当不致于到那一步……吧?

    他出生于耕读之家,少年时耳闻目睹定王朝吏治腐败和外敌频仍,萌发了救国救民的思想抱负。而后他毅然辞家外出游学,历时十余年,就学之地多达数十处。不仅悉心求学,研读“古人典要”,而且学以致用,考察社会,了解民情,孜孜不倦地追求治国之道,逐步看清了整顿吏治是解决政治腐败的关键所在;同时眼看北燕、西宁屡屡入侵,也产生了靖边安境、为国效力的思想。于是他认真研读兵书,苦练武艺,为求日后可保家卫国。

    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在外游学那十余年,所见所闻皆非书中所写,对民生国情算是有了清晰的了解。而后方会在殿试时力陈时弊甚至批评朝政,认为“朋党之祸自此始”,主考官“以其言直,恐忤旨”,将其置于“末科”,只得以“赐同进士出身”。

    踏入仕途以来,他一直勤于职守、为官清正、体恤民情,但长期得不到提拔和重用,二十年了只为一州长官。都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倒是仍有雄心壮志,惜乎难有“用武之地”。

    在他看来,大定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危险时期,若再无应对之策,百五十年的国祚怕是难以为继了。

    不过,对于新崛起的女真人,他真没有太多的危机感。金国只统治了北方以北幅员不阔的地域,气候严寒,人口稀少,实在算不上心腹之患。况且,女真人对大定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很友善很尊崇,且有着共同的目标——大燕,怎么看都不应视为敌患。

    冯过掷地有声的说了八个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见宗泽犹自不信,冯过说道:“吾尝与吾妹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只很有礼貌的狐狸,它看到兔子和松鼠也会亲切打招呼。有一天下大雨,没有打伞的兔子和松鼠狼狈地从狐狸门前经过。狐狸说:‘可怜的小家伙们,可惜我只有一把伞,否则我就可以把伞借给你们了。’没过多久,老虎也冒雨出现在路边,狐狸殷勤地跑过去给老虎撑伞。松鼠看到了不服气地说,‘狐狸分明就是瞧不起我们。’兔子说:‘不对,因为人家是老虎。’”

    “如果你是兔子或松鼠,就没有必要拿自己跟老虎对比。你不是老虎,自然无法享受人家对老虎的优待。没有什么好委屈和不平的。实力不行,不仅没资格谈情怀,连愤怒、尊重都没法享有。换句话说,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让你的本事配得上你的情怀。这时候,你既可以脚踏实地,又可以仰望星空,从容不迫地与岁月相处。”

    宗泽听罢,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