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 第759章 土改
刘钧和李春江两个老兄弟一起泡在汤池里,隔着一张浮在池水里的木盘,一起喝着酒,回忆着过去。
想想最初两人认识之时,恍如昨日。他们一起建马队,组乡团,剿过山贼,灭过流寇。李春江这个大家公子,却对当时身份低微的刘钧十分信任,对他不是提拔赏识,而是一种朋友甚至兄弟间的信赖。
刘钧抽着雪茄,吞云吐雾,烟雾缭绕让那升腾水汽的汤池里更显得飘渺不清。
“梅清在计武堂提前毕业了,我已经授他右将军衔,本想留她在京,可她要求去南洋。”刘钧重重吸了一口,然后狠狠吐出。
李春江手里也夹着一支雪茄,闻言点了点头,道,“梅师妹的性子我了解,相当好强。本来我觉得你们能成,谁料到如今却是这样。你不应当就这样顺着她,有时候你应当强硬一点。”
刘钧笑笑,“如果是别人,也许我会那样做,可她是梅清。”他又吸了口烟,扭头望着李春江,问,“你觉得当皇帝了,真的能有感情吗?”
“当皇帝也不妨碍你的,关键还是看你想不想。”
“我愿意没用,还得她愿意啊。”
“感情的事情,你情我愿,她如果不愿意也确实没办法。”李春江道。
“也是啊,算了,随她吧。”刘钧无奈,“春江,你从南京回来也有段时间了,休息也足够了吧,年后,你上任内阁辅臣兼吏部尚书吧。”
如今的内阁总共是有七位辅臣,首辅次辅,还有五位群辅。首辅领导内阁,次辅辅佐,而五位群辅则兼任五部尚书。
吏部尚书在明朝时除了少数几次例外,一般情况下都是不入内阁的,因为吏部职权太重。不过如今内阁七位辅臣,主次分清,内阁由首辅一人统领,原来的六部也早因为户部被拆分后,只剩下了五部。五位群辅各兼一部尚书职,吏部尚书因此成为群辅第一,也是内阁第三号人物。
刘钧把这样的重职交给李春江,也是充分的说明了皇帝对他的信任。李春江很年轻,但先后在京中以及地方任职,两湖总督和三江总督任上,都表现的极好,不但立场上稳固信的过,而且他理政能力也很强。
若是不撤消各总督,刘钧是有意让他在地方多任几年总督的,但现在撤除总督后,这朝中也仅有吏部尚书这个空缺职位最适合他了。
“我听陛下安排。”李春江也没推辞,他明白皇帝的性格,既然话说出来了,就是考虑好的。
“你上任后,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还是人事方面的。朝廷现在全国大考,考察结果出来后会交到吏部手上,到时你们就要迅速的按考核结果,做出升迁罢免等人事调整。各大学第一批学生明年也正式走上实习岗位,你们也要安排好这一块,两年后,大浪淘沙,还能剩下多少可用之才,你们得做好把关,负责好监督,对每个实习生做好档案,建好跟踪报告。此外,军队里陆续转业的那些军官,也得做好安排,在地方,尤其是基层,要大力提拔重用这些军转干部。用好这些军转干部,是我们整治好地方吏治的一记杀手锏,千万别浪费了。”
不论是当皇帝还是当公司老总,人事和财权肯定都是极为重要的,必须得把握在手上的。而如何把握好人事权?当然得有一个极优秀能干而且可信任的吏部尚书。当皇帝不比开公司,刘钧无法面面俱到亲力亲为,只能抓好上层,然后让一层一层的管理好。
“陛下,我一定不负所托。”李春江点了点头,然后又道,“不过有件事情,我一直想禀报陛下,是关于如今朝中的一些个人看法。”刘钧有兴趣的看着李春江,“你说。”
李春江说的却是刘钧没想到的一件事情,朝廷这几年不断的开疆拓土,也在不断的从中原地区迁移民众出去拓边。迁出去的多是些贫困百姓,以及一些地理条件恶劣的地方,不是缺少就是多山之地,耕地少,灾害多。许多地方十年九灾,百姓穷苦不堪,生活艰辛,将他们迁出去之后,他们到了边疆,虽然背井离乡,可也确实有了新生活,肥沃的田地,每人都能少到至少上百亩地。
现在中原人口减少了许多,人减少了,田地还是一样,因此不少过去无地的人,佃不到田的人,现在也能佃到田了。加之放多工坊矿场以及道路水利等项目的开工建设,也让百姓们种地农闲之余,还有机会去赚点工钱,生活因此好了许多。
不过李春江还是看到了一些不足之处。
“相比起那些外迁移民,现在留在中原的这些百姓,大多数依然无地,中原的土地都集中在极少数的地主手里,我觉得这是一个隐患。”
刘钧给李春江倒了杯酒,问,“那你有什么提议?”
“征地、授田。”
刘钧一下子明白了过来,但还是有些惊讶,“具体一点。”
“陛下,南宋末年,土地兼并厉害,百姓贫困,甚至朝廷税收大减。后来当权的贾似道就出了一条政策,颁布限田法,规定了各级贵族官吏能拥有田产的上限,然后朝廷按此,将超过标准的部份,抽出三分之一,由朝廷回买为官田,再租赁出去,这样朝廷靠收租,就解决军粮、会子、物价等问题,最重要的也是解决了许多无地百姓生活的大问题。”
刘钧点头,两宋一开始都是不抑兼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的。甚至到了南宋初年,因为抗金军费不足,朝廷提出了把朝廷手里的公田,出售给私人,以募集大笔军费。
但到了南宋末年,宋朝的财政千疮百孔,这个时候倒又想到了限田,回买超额田地部份,然后再拿来出租给无地农民,收租解决财政,同时解决大量无地农民的生活。
在历史上,贾似道虽然被称为大奸臣,但他也确实是有不错的能力的。仅是限田和回买公田这一政策,对于当时的南宋来说,就是续命汤。
大汉原先也有不少的公田,没收前朝皇家和宗室以及不法官僚的大量土地,军队屯田,逃户、绝户等被收回的田地,江河淤积的沙田等,数量还不少。
但这几年,朝廷也一直在实行一个政策,就是把这些公田出售。当然,这些公田出售不是简单的出售,而是先租后售,租给普通百姓,每人限定数额,百姓租种后,只要足额纳粮几年后,就有权赎买该田。
这样的做法不是朝廷需要卖田的钱,也不是不愿意管理收租,还是考虑到百姓的利益。对于朝廷来说,卖田长远看确实损失不少租子,但从整个大局来看,却让朝廷多了许多自耕农,而自耕农是朝廷的坚实基柱,意义相当重要。
就如现在李春江所说的一样,虽然朝廷迁出了大量的百姓,也把这些百姓的田收归朝廷,然后再出租给留下的百姓,但中原的状态,本质上来讲,依然是只有不到两成的地主,占据着几乎八成以上的田地。
大量留在中原的百姓,其实还是靠佃田为生,甚至佃都还佃不到田,只能靠做工。眼下工商兴旺,朝廷也是轻税,倒一时看不出什么问题来,但这却是个隐患。
“你觉得应当推行限田制?”
“应当在中原地区推行限田制。”
大汉帝国如今开疆拓土,疆域广阔,但说到核心地区,还是中原地区,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三江、两湖、闽浙、两广、四川这十三省,其余的如云贵、海南、台湾、辽宁甚至甘肃等等地方,都还是人口不足,开发不够。
中原十三省的稳定,是极其重要的。
“陛下,在中原十三省推行限田,超出的部份,朝廷也不需要花大笔钱回买,我觉得,朝廷完全可以以地换地,跟他们置换土地。”
李春江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
“哈哈哈。”刘钧大笑,也一下子领悟过来。
南宋贾似道的公田法,靠的是国家出钱回买超出限额的田地的三分这一,然后出租给百姓。哪怕只买三分之一,朝廷也需要一次性拿出大量的钱来。
就算是如今的大汉,要全面推行这个政策,也面临着很大的财政压力。
但李春江确实想到了一个极好的办法,置换。
大汉除了核心的十三省外,还有许多省呢,关外东北三省,塞上地区,甚至还有如今新打下的中南半岛上的大片土地,此外还有南洋诸岛上的领地呢,更别说还有漠南漠北河套等地区了。
这些地方可是还有大量的闲置土地,朝廷完全可以跟那些中原的地主们置换十三省的田地,比如河北一亩田换辽宁三省。河南一亩换安南五亩,福建浙江一亩换台湾三亩,江苏一亩换南洋十亩等等。
这样一换,朝廷一文钱不花,就能收回大量的核心地区的田地,也不需要费力的移民边疆,就能让大量的百姓租到朝廷的田地,过个几年,甚至能逐渐赎买这些田地,从租户佃民,变成拥有田产的自耕农。
而同时,地主们本身实力不俗,当他们换得边疆大量田地,肯定会去开发。他们本身实力不弱,不需要朝廷太多的帮忙就有能力开发这些田地。
贾似道的限田回买对象一开始是官户,定下的标准是一品限田五十顷,以下每品递减五顷,至九品为五顷。
不过后来因为官户超标的田亩远不足公田的数额,于是,先是规定无官之家拥有的最高田额也限五顷,后来降至二百亩,最后无论官民,超出百亩以外的田地就必须回买三分之一为公田。
大汉十三省,人口众多,大汉三亿多人口,这十三省占了起码七成以上。
“春江,你觉得按丁限田如何,每丁限田一百亩,超过数量者,则由朝廷征收,以地换地。具体的呢,朝廷要拿出一个标准来,比如说不同的省,地的价格不同,另外所有的田还得分出肥瘦等几个标准,这样,最后每亩田呢,综合计算出一个价格。同时,朝廷也把十三省外的所有田地也都计算出这样的一个价格标准,然后,允许超过限田标准的百姓,可以自由选择置换的土地,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想法,随便他们选朝鲜还是关外还是日本还是安南、缅甸、南洋等,你看如何?”
转换土地,肯定是一个麻烦事,就搞不好,就会成为大汉的拆迁困难。
一定得要公开公正公平,比较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们一些选择权力,同时把事情弄的公开透明,这样大家既看的明白,又有选择余地,自然也就能比较接受一些。
“按每丁一百亩限田,估计太严苛了一些。”
刘钧点了点头,丁,意味着是成年的男子,这样就等于把未成年的男子,以及年纪极大的老人都排除在外了,而且不论年长年少的女人都排除在外了。一个大地主,就算是大家庭,估计男丁也不超过十个,那意味着他们最多不能保留一千亩田地,而那些大地主不少人拥有的田产都是在千顷以上。
“那这样,每个家庭,成年人不论男女每人可拥有五十亩地,未成年不论男女每人可拥有二十亩地,你觉得怎么样?”
“一般的中小地主来说,如此一来,应当能保留千亩左右的田地,应当能接受,只是大地主们怕是一时难以接受。”
刘钧笑笑,“只要多数中小地主能够接受,那我们就可以不管这些大地主了。毕竟,中小地主其实数量远超大地主。咱们也不是没收他们的土地,而是置换,叵是他们敬酒不吃想吃罚酒,也不用太担心。”
刘钧觉得这个限田标准已经不错了,比起南宋的限田百亩政策好多了,不过刘钧也打算做彻底点,南宋是超出限田部分回买超出的三分之一,刘钧是要超出部份分部置换。
置换下来的这些十三省的田地,将租给当地无地百姓。朝廷也会给佃户们按限田政策限租,租户在如数缴纳几年田赋后,就拥有赎买所租官府公田的权力。朝廷鼓励他们,甚至能给他们提供一些贷款。
“对了,朝廷出台限田回买政策,也必须对田地买卖加一条限制,中原十三省地区田地买卖,买主田额不能超出限额,如果满额就不得再购买田地,否则视为违法,一经发现严厉查处。”
朝廷允许田地买卖,但有限制,中原的田地买卖限制就是不能超过限田令额,至于十三省外,耕地限制可以比中原放大一些,比如十倍或者更多一些,牧场,可以放的更宽一些。
“春江,你提的这个建议非常好,一事不烦二主,你回去就马上起草一个提案,然后拿到内阁会议上与辅臣们一起研究下,最后做出一个正式的提案,送到参议院协商,我希望这个议案能够尽快达成一致,最后通过议案表决,成为一个正式的法案,让朝廷上下可以依法案执行这个政策,迅速开始土地置换。”刘钧很兴奋的对李春江道。
他很清楚这个法案如果做好了,对于大汉是有多么的重要。
大汉每增加一个自耕农,减少一个无地者,朝廷的基石就又能稳固一些。(未完待续。)
想想最初两人认识之时,恍如昨日。他们一起建马队,组乡团,剿过山贼,灭过流寇。李春江这个大家公子,却对当时身份低微的刘钧十分信任,对他不是提拔赏识,而是一种朋友甚至兄弟间的信赖。
刘钧抽着雪茄,吞云吐雾,烟雾缭绕让那升腾水汽的汤池里更显得飘渺不清。
“梅清在计武堂提前毕业了,我已经授他右将军衔,本想留她在京,可她要求去南洋。”刘钧重重吸了一口,然后狠狠吐出。
李春江手里也夹着一支雪茄,闻言点了点头,道,“梅师妹的性子我了解,相当好强。本来我觉得你们能成,谁料到如今却是这样。你不应当就这样顺着她,有时候你应当强硬一点。”
刘钧笑笑,“如果是别人,也许我会那样做,可她是梅清。”他又吸了口烟,扭头望着李春江,问,“你觉得当皇帝了,真的能有感情吗?”
“当皇帝也不妨碍你的,关键还是看你想不想。”
“我愿意没用,还得她愿意啊。”
“感情的事情,你情我愿,她如果不愿意也确实没办法。”李春江道。
“也是啊,算了,随她吧。”刘钧无奈,“春江,你从南京回来也有段时间了,休息也足够了吧,年后,你上任内阁辅臣兼吏部尚书吧。”
如今的内阁总共是有七位辅臣,首辅次辅,还有五位群辅。首辅领导内阁,次辅辅佐,而五位群辅则兼任五部尚书。
吏部尚书在明朝时除了少数几次例外,一般情况下都是不入内阁的,因为吏部职权太重。不过如今内阁七位辅臣,主次分清,内阁由首辅一人统领,原来的六部也早因为户部被拆分后,只剩下了五部。五位群辅各兼一部尚书职,吏部尚书因此成为群辅第一,也是内阁第三号人物。
刘钧把这样的重职交给李春江,也是充分的说明了皇帝对他的信任。李春江很年轻,但先后在京中以及地方任职,两湖总督和三江总督任上,都表现的极好,不但立场上稳固信的过,而且他理政能力也很强。
若是不撤消各总督,刘钧是有意让他在地方多任几年总督的,但现在撤除总督后,这朝中也仅有吏部尚书这个空缺职位最适合他了。
“我听陛下安排。”李春江也没推辞,他明白皇帝的性格,既然话说出来了,就是考虑好的。
“你上任后,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还是人事方面的。朝廷现在全国大考,考察结果出来后会交到吏部手上,到时你们就要迅速的按考核结果,做出升迁罢免等人事调整。各大学第一批学生明年也正式走上实习岗位,你们也要安排好这一块,两年后,大浪淘沙,还能剩下多少可用之才,你们得做好把关,负责好监督,对每个实习生做好档案,建好跟踪报告。此外,军队里陆续转业的那些军官,也得做好安排,在地方,尤其是基层,要大力提拔重用这些军转干部。用好这些军转干部,是我们整治好地方吏治的一记杀手锏,千万别浪费了。”
不论是当皇帝还是当公司老总,人事和财权肯定都是极为重要的,必须得把握在手上的。而如何把握好人事权?当然得有一个极优秀能干而且可信任的吏部尚书。当皇帝不比开公司,刘钧无法面面俱到亲力亲为,只能抓好上层,然后让一层一层的管理好。
“陛下,我一定不负所托。”李春江点了点头,然后又道,“不过有件事情,我一直想禀报陛下,是关于如今朝中的一些个人看法。”刘钧有兴趣的看着李春江,“你说。”
李春江说的却是刘钧没想到的一件事情,朝廷这几年不断的开疆拓土,也在不断的从中原地区迁移民众出去拓边。迁出去的多是些贫困百姓,以及一些地理条件恶劣的地方,不是缺少就是多山之地,耕地少,灾害多。许多地方十年九灾,百姓穷苦不堪,生活艰辛,将他们迁出去之后,他们到了边疆,虽然背井离乡,可也确实有了新生活,肥沃的田地,每人都能少到至少上百亩地。
现在中原人口减少了许多,人减少了,田地还是一样,因此不少过去无地的人,佃不到田的人,现在也能佃到田了。加之放多工坊矿场以及道路水利等项目的开工建设,也让百姓们种地农闲之余,还有机会去赚点工钱,生活因此好了许多。
不过李春江还是看到了一些不足之处。
“相比起那些外迁移民,现在留在中原的这些百姓,大多数依然无地,中原的土地都集中在极少数的地主手里,我觉得这是一个隐患。”
刘钧给李春江倒了杯酒,问,“那你有什么提议?”
“征地、授田。”
刘钧一下子明白了过来,但还是有些惊讶,“具体一点。”
“陛下,南宋末年,土地兼并厉害,百姓贫困,甚至朝廷税收大减。后来当权的贾似道就出了一条政策,颁布限田法,规定了各级贵族官吏能拥有田产的上限,然后朝廷按此,将超过标准的部份,抽出三分之一,由朝廷回买为官田,再租赁出去,这样朝廷靠收租,就解决军粮、会子、物价等问题,最重要的也是解决了许多无地百姓生活的大问题。”
刘钧点头,两宋一开始都是不抑兼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的。甚至到了南宋初年,因为抗金军费不足,朝廷提出了把朝廷手里的公田,出售给私人,以募集大笔军费。
但到了南宋末年,宋朝的财政千疮百孔,这个时候倒又想到了限田,回买超额田地部份,然后再拿来出租给无地农民,收租解决财政,同时解决大量无地农民的生活。
在历史上,贾似道虽然被称为大奸臣,但他也确实是有不错的能力的。仅是限田和回买公田这一政策,对于当时的南宋来说,就是续命汤。
大汉原先也有不少的公田,没收前朝皇家和宗室以及不法官僚的大量土地,军队屯田,逃户、绝户等被收回的田地,江河淤积的沙田等,数量还不少。
但这几年,朝廷也一直在实行一个政策,就是把这些公田出售。当然,这些公田出售不是简单的出售,而是先租后售,租给普通百姓,每人限定数额,百姓租种后,只要足额纳粮几年后,就有权赎买该田。
这样的做法不是朝廷需要卖田的钱,也不是不愿意管理收租,还是考虑到百姓的利益。对于朝廷来说,卖田长远看确实损失不少租子,但从整个大局来看,却让朝廷多了许多自耕农,而自耕农是朝廷的坚实基柱,意义相当重要。
就如现在李春江所说的一样,虽然朝廷迁出了大量的百姓,也把这些百姓的田收归朝廷,然后再出租给留下的百姓,但中原的状态,本质上来讲,依然是只有不到两成的地主,占据着几乎八成以上的田地。
大量留在中原的百姓,其实还是靠佃田为生,甚至佃都还佃不到田,只能靠做工。眼下工商兴旺,朝廷也是轻税,倒一时看不出什么问题来,但这却是个隐患。
“你觉得应当推行限田制?”
“应当在中原地区推行限田制。”
大汉帝国如今开疆拓土,疆域广阔,但说到核心地区,还是中原地区,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三江、两湖、闽浙、两广、四川这十三省,其余的如云贵、海南、台湾、辽宁甚至甘肃等等地方,都还是人口不足,开发不够。
中原十三省的稳定,是极其重要的。
“陛下,在中原十三省推行限田,超出的部份,朝廷也不需要花大笔钱回买,我觉得,朝廷完全可以以地换地,跟他们置换土地。”
李春江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
“哈哈哈。”刘钧大笑,也一下子领悟过来。
南宋贾似道的公田法,靠的是国家出钱回买超出限额的田地的三分这一,然后出租给百姓。哪怕只买三分之一,朝廷也需要一次性拿出大量的钱来。
就算是如今的大汉,要全面推行这个政策,也面临着很大的财政压力。
但李春江确实想到了一个极好的办法,置换。
大汉除了核心的十三省外,还有许多省呢,关外东北三省,塞上地区,甚至还有如今新打下的中南半岛上的大片土地,此外还有南洋诸岛上的领地呢,更别说还有漠南漠北河套等地区了。
这些地方可是还有大量的闲置土地,朝廷完全可以跟那些中原的地主们置换十三省的田地,比如河北一亩田换辽宁三省。河南一亩换安南五亩,福建浙江一亩换台湾三亩,江苏一亩换南洋十亩等等。
这样一换,朝廷一文钱不花,就能收回大量的核心地区的田地,也不需要费力的移民边疆,就能让大量的百姓租到朝廷的田地,过个几年,甚至能逐渐赎买这些田地,从租户佃民,变成拥有田产的自耕农。
而同时,地主们本身实力不俗,当他们换得边疆大量田地,肯定会去开发。他们本身实力不弱,不需要朝廷太多的帮忙就有能力开发这些田地。
贾似道的限田回买对象一开始是官户,定下的标准是一品限田五十顷,以下每品递减五顷,至九品为五顷。
不过后来因为官户超标的田亩远不足公田的数额,于是,先是规定无官之家拥有的最高田额也限五顷,后来降至二百亩,最后无论官民,超出百亩以外的田地就必须回买三分之一为公田。
大汉十三省,人口众多,大汉三亿多人口,这十三省占了起码七成以上。
“春江,你觉得按丁限田如何,每丁限田一百亩,超过数量者,则由朝廷征收,以地换地。具体的呢,朝廷要拿出一个标准来,比如说不同的省,地的价格不同,另外所有的田还得分出肥瘦等几个标准,这样,最后每亩田呢,综合计算出一个价格。同时,朝廷也把十三省外的所有田地也都计算出这样的一个价格标准,然后,允许超过限田标准的百姓,可以自由选择置换的土地,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想法,随便他们选朝鲜还是关外还是日本还是安南、缅甸、南洋等,你看如何?”
转换土地,肯定是一个麻烦事,就搞不好,就会成为大汉的拆迁困难。
一定得要公开公正公平,比较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们一些选择权力,同时把事情弄的公开透明,这样大家既看的明白,又有选择余地,自然也就能比较接受一些。
“按每丁一百亩限田,估计太严苛了一些。”
刘钧点了点头,丁,意味着是成年的男子,这样就等于把未成年的男子,以及年纪极大的老人都排除在外了,而且不论年长年少的女人都排除在外了。一个大地主,就算是大家庭,估计男丁也不超过十个,那意味着他们最多不能保留一千亩田地,而那些大地主不少人拥有的田产都是在千顷以上。
“那这样,每个家庭,成年人不论男女每人可拥有五十亩地,未成年不论男女每人可拥有二十亩地,你觉得怎么样?”
“一般的中小地主来说,如此一来,应当能保留千亩左右的田地,应当能接受,只是大地主们怕是一时难以接受。”
刘钧笑笑,“只要多数中小地主能够接受,那我们就可以不管这些大地主了。毕竟,中小地主其实数量远超大地主。咱们也不是没收他们的土地,而是置换,叵是他们敬酒不吃想吃罚酒,也不用太担心。”
刘钧觉得这个限田标准已经不错了,比起南宋的限田百亩政策好多了,不过刘钧也打算做彻底点,南宋是超出限田部分回买超出的三分之一,刘钧是要超出部份分部置换。
置换下来的这些十三省的田地,将租给当地无地百姓。朝廷也会给佃户们按限田政策限租,租户在如数缴纳几年田赋后,就拥有赎买所租官府公田的权力。朝廷鼓励他们,甚至能给他们提供一些贷款。
“对了,朝廷出台限田回买政策,也必须对田地买卖加一条限制,中原十三省地区田地买卖,买主田额不能超出限额,如果满额就不得再购买田地,否则视为违法,一经发现严厉查处。”
朝廷允许田地买卖,但有限制,中原的田地买卖限制就是不能超过限田令额,至于十三省外,耕地限制可以比中原放大一些,比如十倍或者更多一些,牧场,可以放的更宽一些。
“春江,你提的这个建议非常好,一事不烦二主,你回去就马上起草一个提案,然后拿到内阁会议上与辅臣们一起研究下,最后做出一个正式的提案,送到参议院协商,我希望这个议案能够尽快达成一致,最后通过议案表决,成为一个正式的法案,让朝廷上下可以依法案执行这个政策,迅速开始土地置换。”刘钧很兴奋的对李春江道。
他很清楚这个法案如果做好了,对于大汉是有多么的重要。
大汉每增加一个自耕农,减少一个无地者,朝廷的基石就又能稳固一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