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捡宝生涯 > 第七百六十章 香皂玉盒

捡宝生涯 第七百六十章 香皂玉盒

    孟子涛虽然觉得那人的身影有些熟悉,心中一动:“难道是那个人?”

    孟子涛看了一眼旁边的监控,因此没有贸然上前察看,免得打草惊蛇了,他找到郑宗先耳语了几句。

    郑宗先眼睛一亮,装作要送孟子涛的样子,实际俩人一个转身来到了监控室,调取了刚才的录像。

    “就是黑猫,化成灰我也认识他!”郑宗先兴奋地说道。

    虽然视频中的黑猫,肤色和他原先相比白了许多,但熟悉的人还是能够一眼就认出来。

    “老话说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黑猫把这一条发挥的淋漓尽致啊。”孟子涛呵呵笑道。

    郑宗先撇了撇嘴:“要不是有彭全安通风报信,我不相信他能这么安稳的在这里当保安。”

    “接下来,你准备怎么治他?”

    “先汇报吧,我觉得放长线钓大鱼比较好。”

    孟子涛也觉得这样处理比较好:“你还有什么事情要我帮忙吗?”

    “暂时没有了。”

    “那行,如果没事的话,我准备出发去西京了。”

    “好,到时有事的话,我会联系您的。”

    …………

    第二天,孟子涛坐飞机去了西京,先给小家伙进行治疗。

    经过几次治疗,冯振琰的恢复情况十分明显,基本和普通小孩差不多了,开朗了不少。

    治疗完成,冯正生笑着说道:“子涛,我看振琰的恢复情况比较好,是不是能让他上学了?”

    见钱嘉琳看向了自己,孟子涛点头道:“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另外,孩子也不能老让他呆在家里,接触一下社会,结识一些小伙伴对他的成长是有利的。”

    孟子涛能够看得出钱嘉琳的担忧,知道她心里还有阴影,要不是这样的话,冯正生上回就提出这件事情了。

    “这真得没关系了吗?”钱嘉琳话语中还是有些担心。

    孟子涛笑道:“没关系的,相反对他的病情恢复还是有好处的。”

    冯正生接过话道:“我知道你是担心,但总不能老是让儿子待在家里吧,说是保护他,其实是害他。”

    “就你话多!”钱嘉琳瞪了丈夫一眼,随后起身道:“明天你去给儿子联系一座好的学校。”

    见妻子陪儿子去了,冯正生摊摊手:“她这人就是这样,有时候明明道理是知道的,但她就是过不了心中的坎。”

    孟子涛说:“这也是爱孩子的表现嘛,只要能够把握好一个度就行了。”

    “难哦。”

    冯正生摇了摇头:“算了,不提这事了,这是我前段时间搞到手的玉器,觉得有些奇怪,你看看是什么玩意。”

    说话间,他从茶几下面拿出一件玉器。

    这玉器乍看像是一只笔筒,但是比笔筒小一些,而且里面还有黑黑的物质,虽然经人处理过,但还是比较明显,他用的手在笔筒上方挥了挥,感觉没什么味道,估计是因为时间太久,味道早已经散发掉了。

    片刻后,见孟子涛看完了,冯正生连忙问道:“这到底是什么玩意啊?”

    孟子涛笑道:“这东西其实就是一个明朝的香皂盒,只是盖子缺失了。”

    “什么?居然是香皂盒,还是明朝的?”冯正生有些目瞪口呆。

    “你不会以为古代没有香皂吧?”

    孟子涛笑着解释道:“香皂在古代的时候,叫做“香圆肥皂”从字上看,它又圆又香。另外,在明朝时期,香皂已经开始将鲜花开发成为固体皂的发香剂,一些在明朝广泛引种成功的植物香料如玫瑰、排草,也一样成了美容用皂的时髦发香原料。但是传统的香皂起的泡沫很少,不会像现在的那样多。”

    冯正生摇了摇头:“我对此还真不知道,以为古人都不用香皂这类东西的。”

    孟子涛笑道:“其实,古人在生活方面奢侈的多,就说唐朝吧,那会是是服饰最为缤纷的年代,皇室和贵族引领一波一波的流行高潮,唐中宗李显之女安乐公主堪称当时时装界的潮流女皇,她有一条百鸟羽毛织成的裙子,史料记载裙子的穿着效果为‘正视为一色,傍视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而百鸟之状皆见’。”

    “另外,下嫁契丹的永乐公主还专门开辟了一个种植各种香料香花的园圃,其中有二三十种植物是用来自制胭脂的,作为一个地位尊贵的胭脂DIY爱好者,永乐公主和她的姑姑安乐公主一样很快将自己的影响力辐射到民间,那时候大户人家的女孩子们躲在深闺里,闲得无聊又心思活跃,也只能和姐姐妹妹们讨论了女红,再研究胭脂,只是可惜,再美的容颜也只能自己欣赏。”

    “所以说,相比于现代,古代皇族和权贵生活的奢靡程度,完全要大上不少,别的不说,动则几十顷面积的庄园,咱们现在又有多少富豪能够比得上?”

    冯正生笑道:“看来确实是我孤陋寡闻了。”

    随意聊了一会古人生活上的话题,注意力又转到玉制香皂盒上。

    孟子涛说道:“据我观察,这玩意应该是一件生坑器吧,你是从哪里得来的?”

    因为忌讳等方面的因素,冯正生平时不会买生坑器,因此孟子涛就有些奇怪。

    冯正生果然眉头一皱:“是生坑器?”

    孟子涛说:“当然了,虽然沁色不太明显,但从它的包浆等方面,还是能够看得出来。另外,你看这黑色物质其实就是香皂,如果是传世器,怎么可能把香皂一直放在里面?”

    冯正生听了这番话,不禁有些恼怒:“居然敢卖我生坑器,实在不知死活!”

    说着,他就拿出手机拔打了一个电话,电话一接通,他就骂了对方几句,片刻后,他估计是听了对方的解释,愤怒慢慢平复,随即就挂了电话。

    “怎么回事?”孟子涛好奇地问道。

    冯正生说:“说是东西是朋友放他那代卖的,他没想到朋友会拿生坑器给他卖。”

    孟子涛呵呵一笑:“这个解释有些牵强啊。”

    冯正生说:“信他才怪,我买这玩意的时候他不在,是他儿子招待我的,估计是怕我怪到他儿子头上。”

    “不管怎么说,他肯定是要补偿你的吧。”

    “那是肯定的,对了,你明天是要去帮人看病吧。”

    “是的,还要去做针灸。”

    “那明天下午陪我一起去吧,我准备好好敲他一次。”

    孟子涛笑道:“看来你是惦记着他手里的宝贝了。”

    冯正生得意地笑了起来:“他手里一只康熙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笔筒,我已经眼馋很长时间了,他一直说什么非卖品不卖,这次总算抓到机会了。”

    《圣主得贤臣颂》是汉代王褒奉汉宣帝刘询之诏而作,阐述了“故圣主必待贤臣而弘功业,俊士亦俟明主以显其德”的关系。

    康熙帝仿效古代明君之法,早期对汉人实行怀柔政策,不断扩充科举;诏举“山林隐士”不经考试就可直接做官;实行捐纳制度,通过捐银得官;康熙十七年(1678)进一步开设“博学鸿儒科”,知识分子中的名士一经录取,即授以翰林院官职。

    在这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下,习文成风,文房用具也兴盛起来,口径在17~20厘米的笔筒成为流行器物,并以清秀规整的馆阁体小楷书写《圣主得贤臣颂》、《出师表》等传世名篇做装饰。

    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圣主得贤臣颂》笔筒,它从这种君臣关系入手,鼓舞士人实现青云之志,报效君国,因此成就了那一时期此种装饰的流行。

    孟子涛笑道:“这笔筒确实不错,只要是真品,升值潜力还是很高的。”

    “我没打算收藏。”冯正生摆摆手:“主要是我父亲快过生日了,准备送他作寿礼。”

    “哦,是几号啊?”孟子涛问道。

    “你不会是也想送他礼物吧?”

    “这要看你邀不邀请我了。”

    “这还用说。”冯正生笑道:“不过你就不用破费了,给他写一幅书法他肯定做梦都会笑醒。”

    孟子涛哈哈一笑:“这事还不是小菜一叠,我肯定会送他一幅名篇。”

    冯正生笑眯眯地说:“那我就先替他谢谢你了……”

    …………

    第二天下午,冯正生带着孟子涛来到昨天说的地方,这是一家门脸不大的古玩店,但孟子涛还没走进去,就有一股人文气息扑面而来。

    古玩店空间不大,但装修却非常有味道,古色古香,再加上摆放讲究的种类古玩,组成了一个雍容典雅的空间,令人流连忘返。

    走进古玩店,孟子涛打量了一下四周,这里主要以玉质和瓷质的文房古玩为主,虽说摆放着的大部分都是清晚期的作品,但却都是相当有味道的精品之作,由此也可以看出店主人的口味。

    由于今天是周四,再加上店的位置比较偏僻,店里都没什么客人,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位是看起来将近六十岁的老人,还有一位是三十出头的青年。两人看到冯正生和孟子涛走进来,连忙起身迎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