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262章 圣人宗庙
客观的来说没有白莲教这个造反专业户的蛊惑,没有人挑头的造反很难成型。没有组织的个体反抗,往往很难成事。最多就是落草为寇。
岳齐很自然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关键还是要全国范围内的清剿白莲教这个造反头子。”
“白莲教固然要打击,然非治本之道。”贾琏也不打算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
岳齐没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而是抬手指了指济宁东边道:“这里情况如何?”
贾琏看了一眼道:“不知道,此前山东巡抚、三司收到求救信,催促了好几次。”
岳齐叹息一声:“圣人之庙若毁,天下读书人非议汹汹,恐陛下圣明受损。”
贾琏歪了歪嘴:“圣人的归圣人,苗裔的归苗裔。如能谨守圣人教诲,近在咫尺的济宁,也不至于为教匪所乘。可见,当下的话事人,不得人心。”
这话啥意思呢?总有几個不肖子孙,坏了祖辈的名声。因为朝廷尊孔,所以多有优待,却成了某些后人鱼肉乡里的依仗。当然不能一棒子都打死,总有后人分的清优待的原因。
从历史进程看,这家人的身段还是很灵活的,至少在某些历史节点,表现的很灵活。
对比一下,颜回和文天祥的后人,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感到羞愧。应该不会吧?
岳齐沉默了一会道:“出发之前,陛下有旨意,尽快恢复漕运。”
贾琏不动声色道:“这是自然的,不过打仗不能想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眼下我们面临的情况,本地官兵无论是人数还是战斗力,几乎等于没有。我军总不能绕过沿途各县,直扑济宁吧?后路还要不要了。稳一点,慢一点不要紧,要是败了算谁的?”
岳齐没法继续了,他总不能说,我跟你怎么比?你就算打败仗也没大问题,我不行啊,我要拖着不进军,御史的弹劾就能埋了我。济宁这地方太敏感了,事关圣人宗庙好吧。
“算了,我上一份折子,分析一下当前的具体情况。讲明白,在周边各府的军备没有完成以前,我主力不宜快速南下的理由。我们要的是全歼,不是击溃,最后变成烂仗。”
贾琏一番话,总算是让岳齐放心了,搞的还有点不好意思的解释:“要不,我署名?”
贾琏摇摇头:“完全没必要,这种事情当然是人越少越好。我头上的骂名还少么?”
岳齐很想劝一句,不一样的,能一样么?但还是收住了,毕竟人有私心嘛。
当着岳齐的面,贾琏写了奏折,阐明了当下的战局,因为周边官兵需要时间围堵,京营也需要时间修整,暂时不宜立刻南下,以免贼人流窜,周围官兵不能堵住,人数有限的京营,也无法完成包围,只能缓一缓。
奏折是这么写的,贾琏的真实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海运,这个必须要搞起来。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狗屁!都是借口,全都是利益。运河断一天,海运成功的把握就大一天。只要漕粮走海运今年成功了,今后想再断绝,那可就有说道了。其次就是出于军事目的了,至于所谓的圣人宗庙,当下的圣和先秦的圣,那就不是一回事。
最初的圣,指的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达到某个程度。现在的圣,这是神邸一般的存在。总而言之,你说是统治者需要也好,说是后人因为争夺话语权神话了也好,总之在贾琏这里,都一个样,与我何干。
那些整天把圣人挂在嘴边的人,何尝不是在为自己说出来的话找背书者呢?
你也不能说儒教本身是没进步的,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这么说吧,如果没有近代外力的压迫,大一统的中华大地,儒家是能实现长久统治的最佳工具。对于皇权而言,儒家提倡的东西,都是让别人去遵守的,自己做个样子就好了。
如果不能跳出规则,那么制定规则又有何必要呢?大家都一样,那还要规则干啥?
你看,这就是皇权代表的特权J级的真实想法,那些痛恨特权的人,有几个是痛恨特权呢?真正痛恨的是【我不是特权】。
张儒是个很灵活的人,当他发现无法说动贾琏和岳齐时,立刻改变了思路,积极加入今后的平叛作战,指望能分润一些战功再说,为今后多争取一些筹码。
主动出来找两人,看见两人在对着态势图分析占据,张儒没有说话,而是咳嗽一声,通知一下,然后安静的站一旁听两人的分析。张儒是不会打仗的,但他知道别乱干扰指挥作战。
“关键在于堵住周边各府,这需要把全部的骑兵派出去,确保充分的机动性。至于主攻方向,京营列装新式火铳不下约五千,把这些火铳兵集中使用,佐以炮兵,缓缓地前压。迫使教匪与我们军打正面,如果教匪据城而守,求之不得。我就怕他们乱跑。”
在这个问题上,岳齐和贾琏倒是不谋而合。还有个问题就是这一带水网多,击溃不难,难的是全歼。
“攻心为上,应尽快让济南那边多印刷一些传单,派人撒出去,务必让每一个参与教匪的人都知道,只拿首犯,从者既往不咎。”岳齐对于郧阳的那一套已经很熟练了,用的很顺手,那为何不继续用呢?看效果的嘛。
张儒在一旁表示了关心:“二位将军,如今朝中喊打喊杀的,你们这么做,恐招非议啊。”
这次都不用贾琏说话了,岳齐就很直接的回答:“一片公心,何惧非议。”
张儒有点尴尬的时候,贾琏又补一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张儒听了惊呼:“好诗!传言小公爷不通诗词,传言果不可信。”
贾琏听了不屑的冷笑:“单纯地求对仗押运,作诗有何难也?来鸿对去燕,落日对长空,这样做出来的诗,不能有感而发,可谓无病呻吟。注定会导致诗词成为少数人自娱自乐的工具,越发的重视形式,而非直抒胸臆。故而,在我看来,诗词是最没用的东西。”
张儒听了脸色难看,他也是文人好吧,所以下意识的反问一句:“那小公爷认为哪些学问有用呢?”贾琏知道他不服气,当然要让他无话可说。
“我在工部虞衡司的时候,在其位,谋其政,故而召集工匠,在原来的基础上,研发出射程更远,射击精度更高,操作更为安全简便的新式火铳。潘尚书在修河的时候,能够结合具体的情况,束水冲沙,确保河床不再继续升高。岳将军在宣大的时候,研究的是如何打败草原骑兵。我在郧阳的时候,研究的是如何安抚百姓,避免今后再生民变。什么学问有用,这个话题很宽泛,我举例子说明,只要对国家安定,解决百姓温饱有益的学问,都有用,都要学。那些曲高和寡,自娱自乐的学问,并非没有意义,只不过个人不喜欢罢了。”
张儒被怼的好一阵沉默,过了一会,看着眼前的地图分析占据,贾琏的口中不断的报出一些数据,每日所需粮食多少,每日行军多少,还有战术上如何利用装备优势,尽量的避免伤亡之类的话题,听的张儒头都大了,不是听不懂,而是觉得他们都没说到重点。
“二位,在下有一言,不吐不快。”张儒犹豫挣扎了一番,还是决定要说。他说了,没被接受,就是别人的锅了。
贾琏停下看看他,张儒立刻道:“圣人宗庙,旦有损毁,难以向天下人交差啊。”
贾琏似笑非笑的看着他,看的张儒一阵心虚,眼神躲闪时才淡淡道:“圣人乃天下楷模,想必即便是教匪,也不至于袭扰圣人安寝。再者,昔日东平郡王留下的一千人马,要说打败教匪不敢奢求,在当地百姓的支持下,又不缺钱粮,守住不难吧?”
张儒当然听懂了贾琏的话,他其实就是想蹭一下挽救圣人宗庙于水火的功劳。所以才主动提起这个事情吗,可是贾琏不为所动,明明是主将却跟着贾琏走的岳齐,更让他无可奈何。
“在下也是为了而且的前途着想。”张儒只能摆出一副我为你们好的嘴脸。
贾琏直接把脸拉下来:“不劳关心,本官自有分寸。”不想再搭理这个得寸进尺的家伙,贾琏直接走人了,留下来的岳齐脸色也不太好看,说的更直接:“有驻军,有坚城,如果再有民心,钱粮充足,一群乌合之众,脑子坏掉了才会去打曲阜。”
重点是强调了一下民心,如果张儒还听不懂,那真就别怪岳齐不客气了。
张儒怎么会不懂呢?这一届衍圣公要是有民心,济宁能发生教乱么?即便发生了,深得人心的衍圣公站出来振臂一呼,教匪自然瓦解,还要打的这么辛苦么?
要不怎么说,真话伤人呢?
一番勾搭,可谓不欢而散,张儒还不敢离开,必须死活要跟着他们一起南下,这样才有机会蹭点军功。这个时候的孙化贞,人在徐州,看着当地驻军,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因为有江北巡抚的行辕,徐州这边的抚标建设的还算好,三千精锐,外加一些杂兵,打硬仗不行,要说守住防线,倒是不难的。漕标这边,一如既往的烂,气的孙化贞又问候了一遍李三江家里的直系女性亲属,显得很没素质。
孙阁老没素质的行为,江北官员敢怒不敢言,甚至调走了三千抚标精锐,也只能敢怒不敢言。孙化贞很清楚,偌大的微山湖,想要不让教匪借此跳出围剿,就必须要守住四周。
这个时候,孙化贞其实挺庆幸的,济宁陷落后,教匪选择了北上,而不是南下。
之所以没南下,也是因为孙化贞在两江搞的好,白莲教想搞点事情,没有土壤。
怎么讲的,孙化贞打击贪腐和士绅的行为,客观上起到了为民发泄情绪的效果。
加之在这个过程中,溢出的好处一定程度缓解了名声,尤其是运河两岸的百姓,更是受益颇多。别的不说,单单官员被拿下后,震慑了士绅,导致百姓受盘剥的程度大大的降低了。
往年秋税的时候,哪个村子没有恶霸打手横行乡里,百姓卖儿卖女才能交上税呢?
因为孙化贞的执政,导致遍地的干柴被下了小雨,不是一点就着的状态了。非但不是如此,济宁方向的大量难民涌入后,带回来的消息,也吓坏了本地官绅。
其中一些消息就很惊悚,教匪为了争夺某官员的妻妾女儿,大打出手。哪里哪里的官员,全家上吊、跳井、自焚等等。这些消息吧徐州官绅都吓坏了,收税暂收不敢了,不但不敢,还要让利于民,拉拢百姓,招募壮丁,高呼保卫桑梓这一类的口号。
有了种种准备后,济宁陷落的初期,有一部分【教逆】南下,为巡抚标兵击败。这也是【教逆】选择北上的原因,柿子挑软的捏嘛。
孙化贞积极布防的同时,贾琏与岳齐商量后,决定由贾琏率前军南下,正面挤压。中军主力则分两部分,一部分经聊城走菏泽,争取联系上孙化贞,堵住【教逆】西进路。一部分则由岳齐亲自领兵,往泰安、蒙阴一线,堵住【教逆】进入山区的可能。
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联系不上孙化贞,龙禁尉因为长期遭到打压,正常的年景情报传递还算可以,这次却没有发挥太多的作用。贾琏不敢说龙禁尉整体不行了,但山东的龙禁尉肯定是废的很。
行军打仗,没有充足的情报,面对战争迷雾,就只能求稳了。
好在对面的白莲教军起事不久,目前在军队建设方面缺失严重,对于装备了新式武器的贾琏所部而言,威胁不算大。贾琏甚至要故意做出孤军深入的姿态,。诱惑教军来打。
从不轻敌的贾琏,在不明敌情的情况下,自然更加的谨慎,放弃了用船运输辎重,选择了消耗大的陆地行军,每日前进五十里,一点一点的前压,每日早早停下,扎紧寨门。
冒进之后,教军的机会看似出现了。
(本章完)
岳齐很自然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关键还是要全国范围内的清剿白莲教这个造反头子。”
“白莲教固然要打击,然非治本之道。”贾琏也不打算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
岳齐没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而是抬手指了指济宁东边道:“这里情况如何?”
贾琏看了一眼道:“不知道,此前山东巡抚、三司收到求救信,催促了好几次。”
岳齐叹息一声:“圣人之庙若毁,天下读书人非议汹汹,恐陛下圣明受损。”
贾琏歪了歪嘴:“圣人的归圣人,苗裔的归苗裔。如能谨守圣人教诲,近在咫尺的济宁,也不至于为教匪所乘。可见,当下的话事人,不得人心。”
这话啥意思呢?总有几個不肖子孙,坏了祖辈的名声。因为朝廷尊孔,所以多有优待,却成了某些后人鱼肉乡里的依仗。当然不能一棒子都打死,总有后人分的清优待的原因。
从历史进程看,这家人的身段还是很灵活的,至少在某些历史节点,表现的很灵活。
对比一下,颜回和文天祥的后人,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感到羞愧。应该不会吧?
岳齐沉默了一会道:“出发之前,陛下有旨意,尽快恢复漕运。”
贾琏不动声色道:“这是自然的,不过打仗不能想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眼下我们面临的情况,本地官兵无论是人数还是战斗力,几乎等于没有。我军总不能绕过沿途各县,直扑济宁吧?后路还要不要了。稳一点,慢一点不要紧,要是败了算谁的?”
岳齐没法继续了,他总不能说,我跟你怎么比?你就算打败仗也没大问题,我不行啊,我要拖着不进军,御史的弹劾就能埋了我。济宁这地方太敏感了,事关圣人宗庙好吧。
“算了,我上一份折子,分析一下当前的具体情况。讲明白,在周边各府的军备没有完成以前,我主力不宜快速南下的理由。我们要的是全歼,不是击溃,最后变成烂仗。”
贾琏一番话,总算是让岳齐放心了,搞的还有点不好意思的解释:“要不,我署名?”
贾琏摇摇头:“完全没必要,这种事情当然是人越少越好。我头上的骂名还少么?”
岳齐很想劝一句,不一样的,能一样么?但还是收住了,毕竟人有私心嘛。
当着岳齐的面,贾琏写了奏折,阐明了当下的战局,因为周边官兵需要时间围堵,京营也需要时间修整,暂时不宜立刻南下,以免贼人流窜,周围官兵不能堵住,人数有限的京营,也无法完成包围,只能缓一缓。
奏折是这么写的,贾琏的真实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海运,这个必须要搞起来。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狗屁!都是借口,全都是利益。运河断一天,海运成功的把握就大一天。只要漕粮走海运今年成功了,今后想再断绝,那可就有说道了。其次就是出于军事目的了,至于所谓的圣人宗庙,当下的圣和先秦的圣,那就不是一回事。
最初的圣,指的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达到某个程度。现在的圣,这是神邸一般的存在。总而言之,你说是统治者需要也好,说是后人因为争夺话语权神话了也好,总之在贾琏这里,都一个样,与我何干。
那些整天把圣人挂在嘴边的人,何尝不是在为自己说出来的话找背书者呢?
你也不能说儒教本身是没进步的,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这么说吧,如果没有近代外力的压迫,大一统的中华大地,儒家是能实现长久统治的最佳工具。对于皇权而言,儒家提倡的东西,都是让别人去遵守的,自己做个样子就好了。
如果不能跳出规则,那么制定规则又有何必要呢?大家都一样,那还要规则干啥?
你看,这就是皇权代表的特权J级的真实想法,那些痛恨特权的人,有几个是痛恨特权呢?真正痛恨的是【我不是特权】。
张儒是个很灵活的人,当他发现无法说动贾琏和岳齐时,立刻改变了思路,积极加入今后的平叛作战,指望能分润一些战功再说,为今后多争取一些筹码。
主动出来找两人,看见两人在对着态势图分析占据,张儒没有说话,而是咳嗽一声,通知一下,然后安静的站一旁听两人的分析。张儒是不会打仗的,但他知道别乱干扰指挥作战。
“关键在于堵住周边各府,这需要把全部的骑兵派出去,确保充分的机动性。至于主攻方向,京营列装新式火铳不下约五千,把这些火铳兵集中使用,佐以炮兵,缓缓地前压。迫使教匪与我们军打正面,如果教匪据城而守,求之不得。我就怕他们乱跑。”
在这个问题上,岳齐和贾琏倒是不谋而合。还有个问题就是这一带水网多,击溃不难,难的是全歼。
“攻心为上,应尽快让济南那边多印刷一些传单,派人撒出去,务必让每一个参与教匪的人都知道,只拿首犯,从者既往不咎。”岳齐对于郧阳的那一套已经很熟练了,用的很顺手,那为何不继续用呢?看效果的嘛。
张儒在一旁表示了关心:“二位将军,如今朝中喊打喊杀的,你们这么做,恐招非议啊。”
这次都不用贾琏说话了,岳齐就很直接的回答:“一片公心,何惧非议。”
张儒有点尴尬的时候,贾琏又补一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张儒听了惊呼:“好诗!传言小公爷不通诗词,传言果不可信。”
贾琏听了不屑的冷笑:“单纯地求对仗押运,作诗有何难也?来鸿对去燕,落日对长空,这样做出来的诗,不能有感而发,可谓无病呻吟。注定会导致诗词成为少数人自娱自乐的工具,越发的重视形式,而非直抒胸臆。故而,在我看来,诗词是最没用的东西。”
张儒听了脸色难看,他也是文人好吧,所以下意识的反问一句:“那小公爷认为哪些学问有用呢?”贾琏知道他不服气,当然要让他无话可说。
“我在工部虞衡司的时候,在其位,谋其政,故而召集工匠,在原来的基础上,研发出射程更远,射击精度更高,操作更为安全简便的新式火铳。潘尚书在修河的时候,能够结合具体的情况,束水冲沙,确保河床不再继续升高。岳将军在宣大的时候,研究的是如何打败草原骑兵。我在郧阳的时候,研究的是如何安抚百姓,避免今后再生民变。什么学问有用,这个话题很宽泛,我举例子说明,只要对国家安定,解决百姓温饱有益的学问,都有用,都要学。那些曲高和寡,自娱自乐的学问,并非没有意义,只不过个人不喜欢罢了。”
张儒被怼的好一阵沉默,过了一会,看着眼前的地图分析占据,贾琏的口中不断的报出一些数据,每日所需粮食多少,每日行军多少,还有战术上如何利用装备优势,尽量的避免伤亡之类的话题,听的张儒头都大了,不是听不懂,而是觉得他们都没说到重点。
“二位,在下有一言,不吐不快。”张儒犹豫挣扎了一番,还是决定要说。他说了,没被接受,就是别人的锅了。
贾琏停下看看他,张儒立刻道:“圣人宗庙,旦有损毁,难以向天下人交差啊。”
贾琏似笑非笑的看着他,看的张儒一阵心虚,眼神躲闪时才淡淡道:“圣人乃天下楷模,想必即便是教匪,也不至于袭扰圣人安寝。再者,昔日东平郡王留下的一千人马,要说打败教匪不敢奢求,在当地百姓的支持下,又不缺钱粮,守住不难吧?”
张儒当然听懂了贾琏的话,他其实就是想蹭一下挽救圣人宗庙于水火的功劳。所以才主动提起这个事情吗,可是贾琏不为所动,明明是主将却跟着贾琏走的岳齐,更让他无可奈何。
“在下也是为了而且的前途着想。”张儒只能摆出一副我为你们好的嘴脸。
贾琏直接把脸拉下来:“不劳关心,本官自有分寸。”不想再搭理这个得寸进尺的家伙,贾琏直接走人了,留下来的岳齐脸色也不太好看,说的更直接:“有驻军,有坚城,如果再有民心,钱粮充足,一群乌合之众,脑子坏掉了才会去打曲阜。”
重点是强调了一下民心,如果张儒还听不懂,那真就别怪岳齐不客气了。
张儒怎么会不懂呢?这一届衍圣公要是有民心,济宁能发生教乱么?即便发生了,深得人心的衍圣公站出来振臂一呼,教匪自然瓦解,还要打的这么辛苦么?
要不怎么说,真话伤人呢?
一番勾搭,可谓不欢而散,张儒还不敢离开,必须死活要跟着他们一起南下,这样才有机会蹭点军功。这个时候的孙化贞,人在徐州,看着当地驻军,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因为有江北巡抚的行辕,徐州这边的抚标建设的还算好,三千精锐,外加一些杂兵,打硬仗不行,要说守住防线,倒是不难的。漕标这边,一如既往的烂,气的孙化贞又问候了一遍李三江家里的直系女性亲属,显得很没素质。
孙阁老没素质的行为,江北官员敢怒不敢言,甚至调走了三千抚标精锐,也只能敢怒不敢言。孙化贞很清楚,偌大的微山湖,想要不让教匪借此跳出围剿,就必须要守住四周。
这个时候,孙化贞其实挺庆幸的,济宁陷落后,教匪选择了北上,而不是南下。
之所以没南下,也是因为孙化贞在两江搞的好,白莲教想搞点事情,没有土壤。
怎么讲的,孙化贞打击贪腐和士绅的行为,客观上起到了为民发泄情绪的效果。
加之在这个过程中,溢出的好处一定程度缓解了名声,尤其是运河两岸的百姓,更是受益颇多。别的不说,单单官员被拿下后,震慑了士绅,导致百姓受盘剥的程度大大的降低了。
往年秋税的时候,哪个村子没有恶霸打手横行乡里,百姓卖儿卖女才能交上税呢?
因为孙化贞的执政,导致遍地的干柴被下了小雨,不是一点就着的状态了。非但不是如此,济宁方向的大量难民涌入后,带回来的消息,也吓坏了本地官绅。
其中一些消息就很惊悚,教匪为了争夺某官员的妻妾女儿,大打出手。哪里哪里的官员,全家上吊、跳井、自焚等等。这些消息吧徐州官绅都吓坏了,收税暂收不敢了,不但不敢,还要让利于民,拉拢百姓,招募壮丁,高呼保卫桑梓这一类的口号。
有了种种准备后,济宁陷落的初期,有一部分【教逆】南下,为巡抚标兵击败。这也是【教逆】选择北上的原因,柿子挑软的捏嘛。
孙化贞积极布防的同时,贾琏与岳齐商量后,决定由贾琏率前军南下,正面挤压。中军主力则分两部分,一部分经聊城走菏泽,争取联系上孙化贞,堵住【教逆】西进路。一部分则由岳齐亲自领兵,往泰安、蒙阴一线,堵住【教逆】进入山区的可能。
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联系不上孙化贞,龙禁尉因为长期遭到打压,正常的年景情报传递还算可以,这次却没有发挥太多的作用。贾琏不敢说龙禁尉整体不行了,但山东的龙禁尉肯定是废的很。
行军打仗,没有充足的情报,面对战争迷雾,就只能求稳了。
好在对面的白莲教军起事不久,目前在军队建设方面缺失严重,对于装备了新式武器的贾琏所部而言,威胁不算大。贾琏甚至要故意做出孤军深入的姿态,。诱惑教军来打。
从不轻敌的贾琏,在不明敌情的情况下,自然更加的谨慎,放弃了用船运输辎重,选择了消耗大的陆地行军,每日前进五十里,一点一点的前压,每日早早停下,扎紧寨门。
冒进之后,教军的机会看似出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