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 第151章 历朝历代改革失败,最大的问题在皇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第151章 历朝历代改革失败,最大的问题在皇

    第151章 历朝历代改革失败,最大的问题在皇帝

    林澈却是摇了摇头。

    “不止如此,改革失败最大的问题,还在皇帝身上!”

    “就算朝廷上各个都是为民请命的好官员,各种新政也符合实际情况。”

    “可如果当朝皇帝,是一个昏庸残暴之辈,他对朝廷结构的干涉,就只会让朝廷往灭亡之路上加速狂奔!”

    “处于权力金字塔顶端,且无人能约束的皇帝。”

    “倘若成了一个昏君,那么在忠臣良将苦谏无用之后。”

    “朝廷的官僚们,就会以惊人的速度,自上而下的开始腐化。”

    “不管多么欣欣向荣的王朝,都会充满腐朽的暮气。”

    林澈说到这里,再次向朱樉提出了个问题。

    “一个昏聩的皇帝,除了由内而外导致权力结构的腐化之外。”

    “还会导致,其他破坏朝廷权力结构的因素出现。”

    “就这你能想到是什么?”

    朱樉回想着,前段时间听过的课程。

    立刻笃定的答道:

    “先生朝堂权力失衡,是不是外戚就会开始干政了?”

    “历史上的东汉,就是灵帝昏庸。”

    “导致外戚何进一个屠夫出身的家伙,都干涉起了朝廷的政令。”

    “不错,你终于学会了学以致用!”

    林澈夸了朱樉一句。

    却又话锋一转道:

    “但你只说对了一半。”

    “皇帝昏聩的时候,除了外戚横行,又怎么少了,嚣张跋扈的天子家奴呢?”

    林澈在前面讲课时说过。

    距离天子最近的,便是宦官和外戚。

    尤其是宦官,因为最接近权力的中心。

    寻常时节,都敢借助皇权狐假虎威,敲诈勒索没有后台的官员。

    若是遇到皇帝昏聩,只顾着享乐的情况。

    直接能代行天子大部分权力的宦官。

    在朝堂上搅得风起云涌,就算是权倾朝野的权臣,都得退避一二,不敢与之直接抗衡。

    在历史上大明就出现过不少祸害朝廷的大宦官。

    比如鼓动皇帝亲征的王振,造成了历史有名的‘土木堡之变’,差点将大明葬送。

    又比如有着‘八虎’之首的大太监刘瑾,欺上瞒下,权势炙手可热,甚至被后人称之为‘立皇帝’,朝廷大权皆掌握在他手上。

    还有就是有着‘九千岁’之称的大太监魏忠贤,大明官员的任免、朝廷大事小事必须由他说了算。

    这些宦官是造成大明最后灭亡的原因之一。

    只是这些他还不能跟朱樉去说。

    他只能举些前朝的例子。

    “譬如,窃取了秦二世权力的赵高。”

    “直接在朝堂上,玩指鹿为马的把戏,当着皇帝的面清除异己。”

    “再比如,唐玄宗后期迷恋杨玉环,居然让高力士一个阉人染指军权。”

    “以至于安史之乱后,出现领军太监,废立皇帝的奇景。”

    林澈喝了口茶,润了润喉咙,正当他打算继续说的时候。

    朱樉突然插嘴道:

    ‘还有大宋的太监童贯。’

    “他不止以太监身份领军,还因为军功封了王。”

    林澈直接无语。

    这小子其他东西了解不多。

    但只要牵扯到军事,还总能插上一嘴。

    林澈都懒得纠正,朱樉对军事狂热的毛病。

    他咳了一声,继续道:

    “根据以上的例子,宦官开始专权的王朝。”

    “他们权力结构的腐化速度,比起任何时候都要快。”

    “当然,外戚的危害也一样大,可你知道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朱樉给林澈斟上茶水,思考了一会儿,有些不确定答道:

    “是不是因为宦官外戚的权力,是依靠讨好皇帝得来的。”

    因为从小身边太监宫女环绕。

    几乎每个人,都想方设法的,想要讨好他。

    以求得赏赐,和更高的地位。

    所以,对朱樉来说,这个问题简直毫无难度。

    林澈惊奇的看了眼朱樉。

    没想到,这小子竟然能够,直接看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不由好奇问道:

    “你是怎么想到这一点的?”

    “我…”

    朱樉下意识想照实回答,却突然想到不能暴露自己身份。

    支支吾吾了半天,反倒是把自己憋出个大红脸。

    “你都想到了答案,却说不出原因?”

    林澈不解的看了朱樉一眼。

    却没有与他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接着授课道:

    “宦官和外戚,看似是两个群体,但他们其实本质是一样的。”

    林澈继续抽丝剥茧。

    “就是你刚才说的,他们依靠讨好皇帝,来获得高官厚禄,反观那些读书人,却都是靠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经过科举一级一级考上来的。”

    “这两者之间,本身的站位就不同。”

    “再加上获得官职的难易程度不同,以至于宦官外戚,与文臣之间,形成了天然对立。”

    “文臣瞧不起只要吹嘘遛马上位的宦官,宦官有与之利益相背,自然是水火不容。”

    “唐朝时期的大宦官仇士良。”

    “纵横官场二十余年,而不失圣眷,是当时无数太监的偶像和目标。”

    “仇士良告老还乡之时,几乎所有的太监都去给他送行。

    “还向他请教,这么多年深受皇帝宠幸的秘诀。””

    “仇士良大手一挥,给出了一个很简单的答案。”

    “那便是纵情享乐的事,天天给皇帝安排满。”

    “不让天子有闲暇时间。”

    “不然,皇帝一闲下来,自然就会去读书,遇到问题便会找来文臣解答。”

    “这书读的越多,在加上探讨问题,一来二去的,皇帝就跟文臣走的近了。”

    “那太监自然就要失宠。”

    说到这,林澈停顿了一会,一口气讲的太多,有些口干舌燥。

    朱樉见状赶紧将茶斟满。

    林澈喝了口茶才继续道:

    “为了避免失宠,太监和外戚,都会趁着得势的时候,往朝臣里面安排亲信。”

    “但这种举动,必然会引发文臣的强烈抵制。

    “最有名的例子,便是东汉太监与文臣斗争,最终导致的党锢之祸!”

    林澈引经据典的向朱樉解释了太监和外戚,为何天然与文臣对立的原因。

    朱樉却是有些阴晴不定。

    在洪武一朝,太监地位极其低下,洪武帝吸取历史教训,刻意打压这些太监。

    对于外戚他的态度,也如对待太监一样。

    严禁内臣干政。

    作为皇子,朱樉对这一切还是很清楚。

    所以,对林澈所说的,也并不是很在意。

    甚至觉得有些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