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汉 第122章 积粟
热门推荐:
重生高三:这一世翻手为云
无限轮回:求生从石村号开始
娘子征服世界,我征服娘子!
绝色寡嫂
诡异来袭,娇软美人靠魅力逃生
鸿蒙长生殿
九叔:手搓雷电,你当成雷劫?
追源:开个团去抢宝
领主:子爵变侯爵,做大做强
第122章 积粟
冬去春来,光和四年就这样过去,光和五年的春天到来了,离六十年的甲子年也还有两年了。
但张冲知道,如果按照历史上太平道真正起义的时间,那也就还剩下一年。所以张冲对光和五年的计划就是大生产,他张冲要干回本行,好好种地了。现在不广积粮,等后面刀兵一起,那就得拿命换粮了。
所以春天一开始,张冲就开始主持周边的山聚、坞壁春耕。另外一方面,张冲还利用胡母班的关系,托胡母家为他买粟,张冲要将库里的金银铜钱统统换成粟储备起来,至于布帛就继续留着,后面还要给众军作夏衣。
胡母班已经回去了,在送来了三万石粟后,张冲就送胡母班出山了。但也不知道这个胡母班是如何想的,当张冲想找门路去徐州买粟,那胡母班竟然自告奋勇说,他胡母家可以代劳。
就这样,张冲起了三十万钱给胡母班,让其去南边徐州买粟,然后胡母班依靠自己名士的交际圈,以一石粟八十钱的价格,为他运来了三千石粟。第一次合作很成功,张冲这一次加大了合作力度,起钱三百万钱,金百斤,让胡母班继续求购徐州市面上的粟梁稻菽麦,总之有哪些买哪些。
为何胡母班改变如此之大呢?当时在其宅的蔡邕就曾问此话,而胡母班是如何说的呢?
“我虽为汉臣,不能助贼,但为家族兴衰计,这张冲的忙还是得帮。”
蔡邕噎住了,暗道,还是你胡母班懂政治。
而与此同时,因为张冲给钱快,要货足,最重要的是里面的利润够大,泰山郡好些个豪强都被胡母班拉拢,一起为张冲筹措市面上的余粮。
你要说那些豪强们不怀疑买粮的动机,那怎么可能?但好有一比,只要你利润够,让他们挣得够多,就是让他们卖缚自己的麻绳,他们都愿意卖。
就这样,张冲作为买家,泰山豪强们作为买手,开始在兖州、徐州的几个大市上买粮,甚至东海糜家也加入其中,成了张冲的大买手。
去年整个冬天,张冲将库里的金银钱消耗一空,换来了四十万石各色粟菽麦粮,这些就是张冲这个冬天最大的收获。
而在光和五年的春天,张冲开始组织大生产。主要是两片地区。一个是泰山鲁山间的群谷,这里有溪水灌溉,土地也算肥沃。原先也有山寮在此耕作,但因为无法抵御群盗劫掠,都陆续荒废了。
而现在张冲几乎将泰山鲁山的群盗陆续收服歼灭,势力已经延伸到了沂蒙山之间,建立起一个初步的秩序。此刻,这些山寮们在张冲手下吏士的带领下开始重整这些谷地。
而且张冲还将原先在周边壁落的豪强徒附们抽选善于农事的,委命为农官输送到泰山的周遭山谷,指导山寮们耕作。
千万别觉得山寮们不懂种地,不懂的话,早饿死了。但他们在农事上的技术确实不如豪强的徒附们。
因为后者耕作更加规模化、专业化,对各种时节的把握也更准确,因为他们就是吃这顿饭的,豪强们可不养不会种地的人。
现在这些善于农事的徒附就成了张冲推广先进农耕的抓手,比如像金丙这种会种地的,只将自己的地种好,那就是浪费。他要能教十个、一百个山寮种好地,那起到的效果何止百倍呢?
然后另一拨要开垦的地就是之前和胡母班商量好的汶阳的那片地。那片地确实如蔡邕提点的,临汶水的地都被周遭豪强给瓜分了,只有稍微外围的土地还荒着。但张冲要的就是这片白地,他对农事的一些尝试,就要在这里做实验。
他要在这里尝试建立集合农庄,用三圃制来提高产能。
张冲并没有打算分田到户就结束的。因为对于小农来说,要耕作一大片土地委实太过艰难了。缺牛、缺犁,缺人手,这也是小农们往往辛苦一年也收获不了多少的原因。
所以张冲就想实行互助农庄,由他们石家军来牵头,为农庄提供牛、犁这些生产工具,统一为各户翻地,然后每年农户们上交二成的收成作为税收。这听起来好像比汉家十五税一要高很多,但实际上在免除中间豪强的剥削,实际上农户们要比过去要少交太多了。当然具体如何张冲还要执行了后,才能知道。
然后是执行三圃制。这种土地轮作制度大概是西欧他们中世纪时期开始实行的,对农业产量有极大的帮助。理论上,他在休耕和连耕中找到了个平衡。
秦汉以前,因为铁制农具没有普及,翻土浅,只能利用上层薄薄的土地。那种情况下,农业生产基本都是要休耕的,也就是种两年,土地就要撂荒一年来养地。
到了秦汉以来,铁制农具普及了,能翻得更深,这时候基本都是连种,就是不间断在一块地上种,比如张冲他爷爷从张弘他们家偷学的堆垄法,其实就是一种连种,虽然看似用了垄土和垄沟两块来轮作,但实际上在对土地肥力的消耗是一直持续的。
所以堆垄法也只能轮种禾和菽这种不高产的作物,就是尽可能不伤地。
而三圃制是将土地分为三块,一块春播种大麦,一块秋播种小麦,一块休耕。然后来年再按顺序轮,这样对土地的利用率能达到三分之二,养地种地两不误。
当然这一切都还要在汶阳进行实验在能确定。
张冲并不因为自己是后世人就觉得自己天然掌握真理,自觉得自己推进的农业技术就是先进的。农业创新不比其他,他每一步都要走稳。
如果农户们根据伱的指示,辛苦忙乎一年,然后颗粒无收,那张冲建立起的信任就将瞬间坍塌,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一年农民们就将没粮吃,这才是真正危险的。
所以张冲即便有后世成功经验,也要在汶阳种一块试验田,让人从头走这一遍这个技术。毕竟从知道到做到,二者的鸿沟太深了。
今天,就是张冲带着大伙在汶阳圈地打算确定耕作区的日子。
此刻,同样穿着犊鼻裤的张冲正带着金丙一帮子老农在看土地的情况。
金丙蹲在地上抓一把泥土,然后闻着,赞了一句:
“渠,这片地不孬。”
张冲颔首,这地必然不孬,要知道这片汶阳在历史上不知道浸润了多少齐鲁人的尸骸。
春秋齐鲁争霸,二国就以这泰山为界,齐国每每大战,必出汶阳。所以这地可以说是相当肥沃的。
但可惜……
金丙可惜道:
“这地是不错,也齐整。但孬就孬在离汶水太远了,咱们不论种麦还是种稻皆不成,只能种种粟,就这也要吃水的。”
金丙不知道张冲为何要选择这片田土来耕作,明显不划算。
但张冲自有他的法子,他要在这里深挖沟渠,然后将汶水引到这里,这这片地上种更高产的麦。
至于怎么引?
不是挖个运河那么夸张,那太耗费人力了。而是他要做水车,将汶水引流过来。
水车的原理其实就是用人力为动力的引水装置,用脚踩或者手摇的方式将水引入沟渠用以灌溉。
张冲整个冬天就和辎重营的匠人们制作这个,那边已经制作好了,只待张冲这边确定耕作区,修挖沟渠,就能开始架设水车了。
张冲估摸了一下,这片地离汶水还是有点距离的,如果人力踩水不够,估计还要在上牛力。
他去年和东平陵兵一战,缴获数百头牛,除了发到各个农庄的,还能剩下一批,可以作为水车的动力。
之后,张冲开始用石灰划分耕作区,这片地粗略能划出二百顷,如果两次收获都顺利,大概能打出十二万石的粮食,也不容小觑了,而如果用传统方式连种,可能只能打出一半。
但这些都还是张冲的预计,一切都要看最后土地实际的产出。而如果张冲能够将此方法验证成功,那他不仅锻炼出一批田官,也更能在泰山方树立更深的威望。
对广大黔首来说,能让土地产出多出一倍的人,那是圣人。
而现在我们的张圣人,正穿着犊鼻裤,和大伙一起挖着沟渠。对于沟渠建设,张冲请教了不少曾经给朝天征发过挖沟渠的,想问问这个沟渠网络一般如何建设比较科学。
但问了不少,没人能说个所以然来,都说,就是官家画好一块地,他们就去挖,使力气就行。
没奈何,张冲只能用自己前世学习的统筹法,开始划分沟渠。
他将二百顷土地划分为四十个耕作区,然后每个耕作区配牛二头,负则犁这五顷地。
此世已经出现了牛耕技术,而且还颇为发达,是二牛耦耕,也就是两头牛来牵引的重犁。但实话说,这一技术也只是在小范围内使用,一方面是牛本来就稀缺,另一方面是这种技术掌握在豪强手里,敝帚自珍。
这种牛耕技术要用到三人,一人牵牛,一人掌犁辕,以调节耕地的深浅,一人扶犁。这种重犁犁出来的沟,又深又宽,能把田间的杂草的深根都犁短,这样就不会和麦种抢养分。
而这样一把重犁在两头牛牵引下,一个翻种期就能翻完这五顷地,是人速的二十倍。
所以张冲对牛耕也没啥好改良的,都很成熟。
不过有一点,就是汉犁是长直的,这有个缺点,就是犁到头时再换沟,转弯就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是很高。所以张冲也就做了个小心的改良,就是将长直的,改成长曲的,就和后世拖拉机头一个原理,方便省劲。
张冲这边画好沟渠网络,就和大伙接着挖,之后就在地头上一起食粟刨饭。下午,他还要去另一处地方,那里还有个干系大的事情等着他。
第一次和大家求月票。月头了,喜欢本书的家人们还请用月票砸我,让我更新更有动力。让那些说我是小学生写作文的人看看,我们家人的力量。冲!!!
冬去春来,光和四年就这样过去,光和五年的春天到来了,离六十年的甲子年也还有两年了。
但张冲知道,如果按照历史上太平道真正起义的时间,那也就还剩下一年。所以张冲对光和五年的计划就是大生产,他张冲要干回本行,好好种地了。现在不广积粮,等后面刀兵一起,那就得拿命换粮了。
所以春天一开始,张冲就开始主持周边的山聚、坞壁春耕。另外一方面,张冲还利用胡母班的关系,托胡母家为他买粟,张冲要将库里的金银铜钱统统换成粟储备起来,至于布帛就继续留着,后面还要给众军作夏衣。
胡母班已经回去了,在送来了三万石粟后,张冲就送胡母班出山了。但也不知道这个胡母班是如何想的,当张冲想找门路去徐州买粟,那胡母班竟然自告奋勇说,他胡母家可以代劳。
就这样,张冲起了三十万钱给胡母班,让其去南边徐州买粟,然后胡母班依靠自己名士的交际圈,以一石粟八十钱的价格,为他运来了三千石粟。第一次合作很成功,张冲这一次加大了合作力度,起钱三百万钱,金百斤,让胡母班继续求购徐州市面上的粟梁稻菽麦,总之有哪些买哪些。
为何胡母班改变如此之大呢?当时在其宅的蔡邕就曾问此话,而胡母班是如何说的呢?
“我虽为汉臣,不能助贼,但为家族兴衰计,这张冲的忙还是得帮。”
蔡邕噎住了,暗道,还是你胡母班懂政治。
而与此同时,因为张冲给钱快,要货足,最重要的是里面的利润够大,泰山郡好些个豪强都被胡母班拉拢,一起为张冲筹措市面上的余粮。
你要说那些豪强们不怀疑买粮的动机,那怎么可能?但好有一比,只要你利润够,让他们挣得够多,就是让他们卖缚自己的麻绳,他们都愿意卖。
就这样,张冲作为买家,泰山豪强们作为买手,开始在兖州、徐州的几个大市上买粮,甚至东海糜家也加入其中,成了张冲的大买手。
去年整个冬天,张冲将库里的金银钱消耗一空,换来了四十万石各色粟菽麦粮,这些就是张冲这个冬天最大的收获。
而在光和五年的春天,张冲开始组织大生产。主要是两片地区。一个是泰山鲁山间的群谷,这里有溪水灌溉,土地也算肥沃。原先也有山寮在此耕作,但因为无法抵御群盗劫掠,都陆续荒废了。
而现在张冲几乎将泰山鲁山的群盗陆续收服歼灭,势力已经延伸到了沂蒙山之间,建立起一个初步的秩序。此刻,这些山寮们在张冲手下吏士的带领下开始重整这些谷地。
而且张冲还将原先在周边壁落的豪强徒附们抽选善于农事的,委命为农官输送到泰山的周遭山谷,指导山寮们耕作。
千万别觉得山寮们不懂种地,不懂的话,早饿死了。但他们在农事上的技术确实不如豪强的徒附们。
因为后者耕作更加规模化、专业化,对各种时节的把握也更准确,因为他们就是吃这顿饭的,豪强们可不养不会种地的人。
现在这些善于农事的徒附就成了张冲推广先进农耕的抓手,比如像金丙这种会种地的,只将自己的地种好,那就是浪费。他要能教十个、一百个山寮种好地,那起到的效果何止百倍呢?
然后另一拨要开垦的地就是之前和胡母班商量好的汶阳的那片地。那片地确实如蔡邕提点的,临汶水的地都被周遭豪强给瓜分了,只有稍微外围的土地还荒着。但张冲要的就是这片白地,他对农事的一些尝试,就要在这里做实验。
他要在这里尝试建立集合农庄,用三圃制来提高产能。
张冲并没有打算分田到户就结束的。因为对于小农来说,要耕作一大片土地委实太过艰难了。缺牛、缺犁,缺人手,这也是小农们往往辛苦一年也收获不了多少的原因。
所以张冲就想实行互助农庄,由他们石家军来牵头,为农庄提供牛、犁这些生产工具,统一为各户翻地,然后每年农户们上交二成的收成作为税收。这听起来好像比汉家十五税一要高很多,但实际上在免除中间豪强的剥削,实际上农户们要比过去要少交太多了。当然具体如何张冲还要执行了后,才能知道。
然后是执行三圃制。这种土地轮作制度大概是西欧他们中世纪时期开始实行的,对农业产量有极大的帮助。理论上,他在休耕和连耕中找到了个平衡。
秦汉以前,因为铁制农具没有普及,翻土浅,只能利用上层薄薄的土地。那种情况下,农业生产基本都是要休耕的,也就是种两年,土地就要撂荒一年来养地。
到了秦汉以来,铁制农具普及了,能翻得更深,这时候基本都是连种,就是不间断在一块地上种,比如张冲他爷爷从张弘他们家偷学的堆垄法,其实就是一种连种,虽然看似用了垄土和垄沟两块来轮作,但实际上在对土地肥力的消耗是一直持续的。
所以堆垄法也只能轮种禾和菽这种不高产的作物,就是尽可能不伤地。
而三圃制是将土地分为三块,一块春播种大麦,一块秋播种小麦,一块休耕。然后来年再按顺序轮,这样对土地的利用率能达到三分之二,养地种地两不误。
当然这一切都还要在汶阳进行实验在能确定。
张冲并不因为自己是后世人就觉得自己天然掌握真理,自觉得自己推进的农业技术就是先进的。农业创新不比其他,他每一步都要走稳。
如果农户们根据伱的指示,辛苦忙乎一年,然后颗粒无收,那张冲建立起的信任就将瞬间坍塌,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一年农民们就将没粮吃,这才是真正危险的。
所以张冲即便有后世成功经验,也要在汶阳种一块试验田,让人从头走这一遍这个技术。毕竟从知道到做到,二者的鸿沟太深了。
今天,就是张冲带着大伙在汶阳圈地打算确定耕作区的日子。
此刻,同样穿着犊鼻裤的张冲正带着金丙一帮子老农在看土地的情况。
金丙蹲在地上抓一把泥土,然后闻着,赞了一句:
“渠,这片地不孬。”
张冲颔首,这地必然不孬,要知道这片汶阳在历史上不知道浸润了多少齐鲁人的尸骸。
春秋齐鲁争霸,二国就以这泰山为界,齐国每每大战,必出汶阳。所以这地可以说是相当肥沃的。
但可惜……
金丙可惜道:
“这地是不错,也齐整。但孬就孬在离汶水太远了,咱们不论种麦还是种稻皆不成,只能种种粟,就这也要吃水的。”
金丙不知道张冲为何要选择这片田土来耕作,明显不划算。
但张冲自有他的法子,他要在这里深挖沟渠,然后将汶水引到这里,这这片地上种更高产的麦。
至于怎么引?
不是挖个运河那么夸张,那太耗费人力了。而是他要做水车,将汶水引流过来。
水车的原理其实就是用人力为动力的引水装置,用脚踩或者手摇的方式将水引入沟渠用以灌溉。
张冲整个冬天就和辎重营的匠人们制作这个,那边已经制作好了,只待张冲这边确定耕作区,修挖沟渠,就能开始架设水车了。
张冲估摸了一下,这片地离汶水还是有点距离的,如果人力踩水不够,估计还要在上牛力。
他去年和东平陵兵一战,缴获数百头牛,除了发到各个农庄的,还能剩下一批,可以作为水车的动力。
之后,张冲开始用石灰划分耕作区,这片地粗略能划出二百顷,如果两次收获都顺利,大概能打出十二万石的粮食,也不容小觑了,而如果用传统方式连种,可能只能打出一半。
但这些都还是张冲的预计,一切都要看最后土地实际的产出。而如果张冲能够将此方法验证成功,那他不仅锻炼出一批田官,也更能在泰山方树立更深的威望。
对广大黔首来说,能让土地产出多出一倍的人,那是圣人。
而现在我们的张圣人,正穿着犊鼻裤,和大伙一起挖着沟渠。对于沟渠建设,张冲请教了不少曾经给朝天征发过挖沟渠的,想问问这个沟渠网络一般如何建设比较科学。
但问了不少,没人能说个所以然来,都说,就是官家画好一块地,他们就去挖,使力气就行。
没奈何,张冲只能用自己前世学习的统筹法,开始划分沟渠。
他将二百顷土地划分为四十个耕作区,然后每个耕作区配牛二头,负则犁这五顷地。
此世已经出现了牛耕技术,而且还颇为发达,是二牛耦耕,也就是两头牛来牵引的重犁。但实话说,这一技术也只是在小范围内使用,一方面是牛本来就稀缺,另一方面是这种技术掌握在豪强手里,敝帚自珍。
这种牛耕技术要用到三人,一人牵牛,一人掌犁辕,以调节耕地的深浅,一人扶犁。这种重犁犁出来的沟,又深又宽,能把田间的杂草的深根都犁短,这样就不会和麦种抢养分。
而这样一把重犁在两头牛牵引下,一个翻种期就能翻完这五顷地,是人速的二十倍。
所以张冲对牛耕也没啥好改良的,都很成熟。
不过有一点,就是汉犁是长直的,这有个缺点,就是犁到头时再换沟,转弯就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是很高。所以张冲也就做了个小心的改良,就是将长直的,改成长曲的,就和后世拖拉机头一个原理,方便省劲。
张冲这边画好沟渠网络,就和大伙接着挖,之后就在地头上一起食粟刨饭。下午,他还要去另一处地方,那里还有个干系大的事情等着他。
第一次和大家求月票。月头了,喜欢本书的家人们还请用月票砸我,让我更新更有动力。让那些说我是小学生写作文的人看看,我们家人的力量。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