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她整天忙着算计人 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下赈灾
提及裴文宇,叶蕴不由想起皇家秋狩遇刺那晚的情况,当即呵笑一声暗道,别看这刘成鸿政绩不怎样,挑女婿的眼光倒是不错!
“怎么了?好端端的发笑?”戚芸彤蹙眉问道,可是她哪说错了?
笑意收敛,叶蕴轻轻摇头道:“没什么,何时去?我让衡芜备车与你同去。”
“不用麻烦了”戚芸彤摇头拒绝道:“不过是下雨,不碍事的。”
“那好,雨天路滑,出去多带些人。”戚芸彤不愿意,叶蕴也不好勉强,只能多嘱咐两句。
“嗯,”戚芸彤点头:“我记下了,时辰差不多了,我也该回去收拾收拾出门赴约了。”
“白芷,把东西拿给表姐。”叶蕴偏头吩咐一声,白芷立即点头绕过屏风向后走去,不多时,抱着一个青瓷坛出来。
“这么多?”戚芸彤眼眸一亮惊讶道。
“嗯,喝完再来找。”叶蕴柔声道。
“那我就不跟你客气了,悦昔,拿着,我们走。”
“好的,小姐。”悦昔忙从白芷手中接过青瓷坛紧紧抱在怀里,这可是长公主送给小姐的,就是把她摔了都不能让这坛子出事。
“蕴儿,我走了。”戚芸彤拾起伞,扭头冲叶蕴笑道。
“好,慢点。”眸底浮起一抹笑意,叶蕴从椅上站起来。
“走吧。”由于悦昔怀里抱着东西不方便,戚芸彤主动接替了打伞的活。
主仆二人共用一把伞离开凤阳阁。
站在闺房门口,望着渐行渐远的背影,叶蕴面色逐渐低沉。
“主子可是担忧表小姐安危?”白芷见叶蕴脸色不太好,低声询问道。
摇摇头,叶蕴抬眼望着没有丝毫止意的细雨沉声道:“帝都尚且如此,江南多雨,又会是何种景象...但愿是本宫想多了...”
事实证明,叶蕴的担忧是对的。
半个月不到的时间,江南先后爆发三次水患,朝廷调动大量人力物力前往洛城修补河坝,但因雨水不绝,河坝难以修复、多处断裂、崩塌,致使周围村庄、救灾官员死伤无数。
永安二十七年四月初四洛城,持续一个多月的暴雨天终于转晴,救灾大臣带领各地官员重修河道,统计伤亡、抚恤伤亡家属,最终上报朝廷。
此次受灾极重,洛城万顷良田尽毁,朝廷收到灾区奏折后当即下放第四批救灾粮以供洛城受灾百姓食用。
四月十五日,救灾粮到达洛城的第三日,城中发生暴乱,灾民为了抢夺粮食大打出手,救灾大臣于暴乱中不幸丧生,当地知府连夜上奏表明事情原委,请求朝廷能派兵前来镇压灾民暴乱。
四月十七日,收到消息的宇文雍当朝震怒,着命长公主宇文蕴带二千护城军南下镇压暴乱。
四月十八日,叶蕴带着二千护城军以及苦求来的二十车粮食、十车草药、两位太医院太医一同南下。
只不过,车队刚出了西城门,便被迫停下。
望着横在路中央的马车,以及站在马车旁边的主仆二人,叶蕴面色一顿挑眉道:“不知苏相这是何意?”
“奉皇上之命,同殿下一起南下。”说着,苏牧云将早已准备好的圣旨从袖中掏出来道:“殿下可要亲自确认?”
深深的看了眼苏牧云,叶蕴道:“不必了,既然是父皇的意思,那苏相便一起吧。”
话落,叶蕴放下车帘,苏牧云很识相的看了眼钦九,后者立即会意,坐上马车驱车将路让开,待叶蕴的马车过去之后,苏牧云登上马车,钦九调转马头,遂跟在叶蕴车后,一行人继续南下。
马车内,叶蕴一边将洛城地图摆在桌上,一边翻看着洛城传上来的灾情奏报。
此次洛城十二县都有波及,其中最严重的是山崔县、接着便是洛城城池,洛城城池有条河名为罗河,此河水系复杂,与城外好几条河道相连,上游河道崩塌之后,大量河水涌入罗河,差点给洛城带来灭顶之灾。
而她此次的最终目的地便是洛城城池,有消息传回说,自洛城水患后,很多洛城难民北上,如今暂留洛城城中的不足三万人,可就是这三万老弱妇孺引发暴动,生生打死了一名正二品朝廷官员!
当性命受到危机,再谈什么人性简直是一场笑话!
古来饥荒年间,易子互食的事情还少么!
正是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她才会在临走之前,明知道会触及宇文雍霉头,仍然恳求宇文雍能允许她带粮南下。
古书里记载的悲剧,她不想让其在络云这片土地上上演!
大队人马同行本就不易,可为了洛城仅剩的那三万百姓,叶蕴硬是加快行进速度,每日只休两个时辰,其余时间都在赶路,终是将半个多月的路程缩短在十日内。
车队刚踏入洛城境内,众人便感到一股荒凉之感,往日的热闹繁华尽数不见,目光所及满目疮痍,到处都是河水冲毁的痕迹,其中不乏伴随着一些动物、家畜的骸骨。
也不知道暴晒了多久,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味。
“呕!”钦九转身跑到一旁的土坑里干呕起来,接着,人群中接二连三的响起呕吐的声音。
“气味过于刺鼻,殿下不妨用帕子遮挡一二。”苏牧云从袖中掏出块儿帕子递过来。
接过苏牧云递来的帕子,叶蕴捂住口鼻,看着那堆裸露的白骨当即道:“来人,就地架火,拿几坛醋来烧开,用壶将醋浇到这些骸骨上。”
“是!”身后出来几名士兵按照叶蕴所说忙乎起来。
“殿下此举何意?”苏牧云略带不解转头看向叶蕴。
“此次灾患致使不少生灵丧命,如今天气放晴,气温回升,这些埋于淤泥之处的残骸如果不妥当处理,恐会引起瘟疫,而煮醋是为了消毒,从而预防瘟疫。”叶蕴解释道。
“原来如此,”苏牧云眼含深意的看了眼叶蕴道:“没想到殿下对祛黄之术也有研究。”
“不过是偶尔从古籍上看到的罢了。”叶蕴语气淡然道。
“怎么了?好端端的发笑?”戚芸彤蹙眉问道,可是她哪说错了?
笑意收敛,叶蕴轻轻摇头道:“没什么,何时去?我让衡芜备车与你同去。”
“不用麻烦了”戚芸彤摇头拒绝道:“不过是下雨,不碍事的。”
“那好,雨天路滑,出去多带些人。”戚芸彤不愿意,叶蕴也不好勉强,只能多嘱咐两句。
“嗯,”戚芸彤点头:“我记下了,时辰差不多了,我也该回去收拾收拾出门赴约了。”
“白芷,把东西拿给表姐。”叶蕴偏头吩咐一声,白芷立即点头绕过屏风向后走去,不多时,抱着一个青瓷坛出来。
“这么多?”戚芸彤眼眸一亮惊讶道。
“嗯,喝完再来找。”叶蕴柔声道。
“那我就不跟你客气了,悦昔,拿着,我们走。”
“好的,小姐。”悦昔忙从白芷手中接过青瓷坛紧紧抱在怀里,这可是长公主送给小姐的,就是把她摔了都不能让这坛子出事。
“蕴儿,我走了。”戚芸彤拾起伞,扭头冲叶蕴笑道。
“好,慢点。”眸底浮起一抹笑意,叶蕴从椅上站起来。
“走吧。”由于悦昔怀里抱着东西不方便,戚芸彤主动接替了打伞的活。
主仆二人共用一把伞离开凤阳阁。
站在闺房门口,望着渐行渐远的背影,叶蕴面色逐渐低沉。
“主子可是担忧表小姐安危?”白芷见叶蕴脸色不太好,低声询问道。
摇摇头,叶蕴抬眼望着没有丝毫止意的细雨沉声道:“帝都尚且如此,江南多雨,又会是何种景象...但愿是本宫想多了...”
事实证明,叶蕴的担忧是对的。
半个月不到的时间,江南先后爆发三次水患,朝廷调动大量人力物力前往洛城修补河坝,但因雨水不绝,河坝难以修复、多处断裂、崩塌,致使周围村庄、救灾官员死伤无数。
永安二十七年四月初四洛城,持续一个多月的暴雨天终于转晴,救灾大臣带领各地官员重修河道,统计伤亡、抚恤伤亡家属,最终上报朝廷。
此次受灾极重,洛城万顷良田尽毁,朝廷收到灾区奏折后当即下放第四批救灾粮以供洛城受灾百姓食用。
四月十五日,救灾粮到达洛城的第三日,城中发生暴乱,灾民为了抢夺粮食大打出手,救灾大臣于暴乱中不幸丧生,当地知府连夜上奏表明事情原委,请求朝廷能派兵前来镇压灾民暴乱。
四月十七日,收到消息的宇文雍当朝震怒,着命长公主宇文蕴带二千护城军南下镇压暴乱。
四月十八日,叶蕴带着二千护城军以及苦求来的二十车粮食、十车草药、两位太医院太医一同南下。
只不过,车队刚出了西城门,便被迫停下。
望着横在路中央的马车,以及站在马车旁边的主仆二人,叶蕴面色一顿挑眉道:“不知苏相这是何意?”
“奉皇上之命,同殿下一起南下。”说着,苏牧云将早已准备好的圣旨从袖中掏出来道:“殿下可要亲自确认?”
深深的看了眼苏牧云,叶蕴道:“不必了,既然是父皇的意思,那苏相便一起吧。”
话落,叶蕴放下车帘,苏牧云很识相的看了眼钦九,后者立即会意,坐上马车驱车将路让开,待叶蕴的马车过去之后,苏牧云登上马车,钦九调转马头,遂跟在叶蕴车后,一行人继续南下。
马车内,叶蕴一边将洛城地图摆在桌上,一边翻看着洛城传上来的灾情奏报。
此次洛城十二县都有波及,其中最严重的是山崔县、接着便是洛城城池,洛城城池有条河名为罗河,此河水系复杂,与城外好几条河道相连,上游河道崩塌之后,大量河水涌入罗河,差点给洛城带来灭顶之灾。
而她此次的最终目的地便是洛城城池,有消息传回说,自洛城水患后,很多洛城难民北上,如今暂留洛城城中的不足三万人,可就是这三万老弱妇孺引发暴动,生生打死了一名正二品朝廷官员!
当性命受到危机,再谈什么人性简直是一场笑话!
古来饥荒年间,易子互食的事情还少么!
正是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她才会在临走之前,明知道会触及宇文雍霉头,仍然恳求宇文雍能允许她带粮南下。
古书里记载的悲剧,她不想让其在络云这片土地上上演!
大队人马同行本就不易,可为了洛城仅剩的那三万百姓,叶蕴硬是加快行进速度,每日只休两个时辰,其余时间都在赶路,终是将半个多月的路程缩短在十日内。
车队刚踏入洛城境内,众人便感到一股荒凉之感,往日的热闹繁华尽数不见,目光所及满目疮痍,到处都是河水冲毁的痕迹,其中不乏伴随着一些动物、家畜的骸骨。
也不知道暴晒了多久,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味。
“呕!”钦九转身跑到一旁的土坑里干呕起来,接着,人群中接二连三的响起呕吐的声音。
“气味过于刺鼻,殿下不妨用帕子遮挡一二。”苏牧云从袖中掏出块儿帕子递过来。
接过苏牧云递来的帕子,叶蕴捂住口鼻,看着那堆裸露的白骨当即道:“来人,就地架火,拿几坛醋来烧开,用壶将醋浇到这些骸骨上。”
“是!”身后出来几名士兵按照叶蕴所说忙乎起来。
“殿下此举何意?”苏牧云略带不解转头看向叶蕴。
“此次灾患致使不少生灵丧命,如今天气放晴,气温回升,这些埋于淤泥之处的残骸如果不妥当处理,恐会引起瘟疫,而煮醋是为了消毒,从而预防瘟疫。”叶蕴解释道。
“原来如此,”苏牧云眼含深意的看了眼叶蕴道:“没想到殿下对祛黄之术也有研究。”
“不过是偶尔从古籍上看到的罢了。”叶蕴语气淡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