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烽·烟 > 第五十(反)章 借东风

烽·烟 第五十(反)章 借东风

    需要冷静!

    需要分析!

    需要理智!

    需要清醒!

    这四个“需要”,是小伟在得知道了事件后第一个反应。回到家中的他用一个巧妙的理由把自己关到房间里。

    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需要的是家的力量。一种说不出却能够实在感知到的力量。

    几通电话让小伟本存的疑雾稀释、淡泊了许多。并非如他想象的那样,事务所的人刻意不通知他,而是那个时候在某一个阶段里,事务所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基本都与外界断绝了联系,而为数不多尚有自有的人,却又因为职务问题,没有他这个老板的电话。

    事情的起末没有必要太多的重复,几个闪光点现在已经连成一条线,可是,这线却只有一个末端而找不到源头。

    混乱。

    这混乱不在于小伟的思维方式,而是在于他感觉到自己身处的位置,太过于混乱。是他身边的社会太过于混乱。

    有一句话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还有一句话叫“想要安稳行船与激流,最好的方式就是随波逐流。”第一句话适用于所有元一个自己找借口、亦或是实实在在身不由己的可怜人,而第二句却只适用于行舟在社会这大海激流中的大部分人。

    这一大部分人,他们勇于挣扎在激流中,虽然嘴上说着要对抗不可抗拒的潮流,可实际上行动起来却没什么实际意义。

    而另外一小部分人,他们从不声称自己的英勇,从不炫耀自己在激流中挣扎拼搏所得来的回报,最重要的,他们永远不会把搏风激浪中的艰辛苦楚,讲述给第二人,也更不会告诉自己最亲近的人。

    小伟,便是这一类人,而他的舅舅白松雨,以及当年帮扶他舅舅白松雨一同在战场上“厮杀”的老友们,同样的也都属于这一类人。

    这一类人很容易成就一番事业,因为他们胆量、城府、信念远远高于一般人,可也不代表这一类人中的每一个都能得到成功。

    这样的一类人,大致上分为两个极端,要么,功成名就,铸造自己的世界圈子,享受着自己争取到的一切。

    要么,则是一辈子碌碌无名,难有作为,因为他们不懂得游刃在不同的圈子中,甚至,他们都不能够很好的管理制约自己的圈子,哪怕这个圈子的核心,正是他本人。

    可是无论是成是败,这一类人所拥有的优点,是不变的,只是取决于自身是否能够有效的利用,是否能够合理的运用,当然最必要的,还是是否能够运用的恰如其分。

    很多人都说是因为性格的关系,将自己的成功或是失败的责任推卸到性格上,推卸到本不该承受责任的事务上。

    这是一个不成立的,是一个根本不成立的。

    国际上有一个英文名为enneagram的测试,翻译过来也就是有名的“九型人格测试”。或称其为性格形态学。

    这是一个通过繁杂却简单的选择题目,鉴别每个人性格的测试。这个测试结果分为九类,也就是所谓的九型人格。

    这是一个被国际上承认的测试方式,其观念描述中有这样两句话,其一“人格被分为九型,你必然属于其中一型。”其二“没有哪一型比较好,哪一型比较差的绝对价值观,实际上,每一型的人都各有其有缺点。”

    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一测试的完整性、系统性,而从它被国际认可上这也可以看出它的准确性、科学性。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去做这么一个测试,因为他能让你更好的了解自己。当然,也可以让你更为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定位,以及适合自己的工作。

    而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或者是某些机构的管理者,那么这个测试则更为必要。

    小伟做过这个测试,他得到的结果是九型人格中以脑为直觉中心区的理智型。这一类人的欲、望特质是追求知识。

    其主要特征是冷眼看世界,孤僻,喜欢远离人群,抽离情感,喜欢思考分析,要知很多,但缺乏行动,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喜欢精神生活,不善表达内心感受;想努力获取更多的知识,来了解环境,面对周遭的事物。他们想找出事情的脉络与原理,作为行动的准则。有了知识,他们才敢行动,也才会有安全感。

    小伟就是这样一类人。其实这不是他所希望的,但没办法,谁也不能反抗客观事实。

    小伟丰富知识的途径非常多,但是他本人那又对所需要的知识的摄取有着一套自己独特的标准。什么是他必须要摄取的,什么是不必要的;什么知识的摄入程度的区分,从他小时候,便已经构建了自己的一套规则。

    对于现在出现的问题,他发觉到,自己可以在已有的知识中寻找到答案,但是自己的心还不够静,大脑还不够清醒,做不到完全的客观。

    虽说无论是性格上,还是职业上,他都有超越他人的客观程度,但是必要说的是,人都有自己的情感。

    一手铸造的企业“毁于一旦”,如何能让他的心里不产生正常的波动那?情绪上不产生变化那?在他的一生中,他已走过的道路上,见到的每一个人都算上的话,唯一能够真正的接近这一“漠然法则”的,也只有他的舅舅了。

    那是个便宜舅舅,可是对他来说,却已经是在信任托付程度上,超越了他父亲的存在。

    当年舅舅成和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漠然的时候能让你激发出自己不曾见识过的热情。”

    对待任何事物,加入没有热情作为依托,那么必然不能使其结果达到甚至超越自己的期许。小伟自知需要平复情绪,需要冷静,真正的冷静下来。

    他这个人不善书画,也更没有老一辈焚香品茶的雅致。

    饱读诗书的不一定是儒生,粗犷不羁的人未必就是武夫。

    小伟从不是儒生,他身上没有一丝一毫的儒雅之气;在这一点上,他那个出生入死几十年,刀尖上抢食的舅舅,都比他强上许多。

    小伟让自己的冷静的方式非常单一;在安静的环境里看自己差不多都要翻烂了的书。

    书是越看越爱看。

    因为真正能够倾心于阅读中的人,哪怕是同一本书,没看一遍,便会有一个与之前不同的理解。

    看着自己几乎可以倒背如流的故事,拿着那本小时候从舅舅家偷来的《三国演义》。他好像穿越到了那个尘土飞扬,铁马金戈的时空中。

    《三国》中有非常有名的一折,火烧赤壁。

    江东与西蜀联合,与魏国会战于赤壁。大都督周公瑾,也是因为这一战,留下了赫赫威名。宋代词人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曾写道“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此来怀念歌颂周都督的功绩。

    而在三国原文中,诸葛亮在周瑜死后,柴桑吊孝时的祭文中,也曾有这样一句话“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

    其中“火攻破敌”四字讲述的便是赤壁之时。历史上赤壁之上成就了周公瑾的赫赫威名,但是在小说中,这绝世之功的大部分却归属到武侯诸葛孔明的身上。因为小说中的周瑜心胸有些阴暗,狭隘。与诸葛亮之间可以用一句比较时髦的话来描述就是“相爱相杀”。小说中,周公瑾之所以能够赤壁火攻,力挫敌强其最主要的是依仗诸葛亮神鬼莫测之机。

    七星坛,祭东风。

    隆冬时节,东南风起,如神助,才有赤壁烈火,退敌八十三万。

    小伟此时仿佛身处于此,就站在赤壁的战场上,滔天烈火中,他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悲壮的凄惨,仿佛听到了声声无助绝望的哀嚎。

    正当他沉浸于此,感受着赤壁之战的宏大时,突然,一个刹那,画面开始推移,快速的倒流着时空。当再一次定格的时候,出现在他眼前的。

    却不是火焰滔天的赤壁战场,而是江口处,那座已经人去楼空的七星高坛。

    东南风初起,温婉中尚有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