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 第五十五章 将军论
热门推荐:
麒麟肾不结婚生子,你非要举世无敌?
撒撒娇,学长的魂就飘了
太荒天帝诀
末日战队系统,我苟在幕后当老大
抗战之神秘单兵
四方志保家卫国
【异能】炒股赔钱才有生活费
捉刀记
网约车司机之AI死亡阴影
南京督军府内,冯国璋看着刚刚送来的战报,不由得感觉到了头痛,现在护国军的进军趋势,实在是凛然感到头痛,虽然这么多天以来护国军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兵趋势,可是毕竟护国军一直占有上峰,这对于北洋军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而且段祺瑞上一次也亲自赶赴京城,与袁世凯会晤,可是收效甚微……而且冯国璋还听说,袁世凯竟然还有调兵前往川、湘加大对护国军镇、压的趋势,看着地图上日益退却的北洋军,冯国璋的心里真是不知道应该焦急还是应当苦笑了,曹锟是个干将不错,而且护国军的根基本就不稳但是谁能想到,到现在居然会闹成如此的局势?
冯国璋有心与曹锟通电,希望能够从他的嘴里得到一些确切的消息,但是奈何现在自己所处的位置比较尴尬,这样的事情如果传出去,对自己是非常不利的,最终只好作罢。其实冯国璋这样的尴尬位置也是他自己造成的,如果当时他能够确切的表明自己的立场的话,或许袁世凯早就收手了,但是谁想到,这或许就是他的一念之仁才导致了如今的局面吧。
金陵军现在排兵布阵,威慑邻近各省份,但是介于护国军不断通电全国的的胜利消息,所以原本就不怎么安分的那些人,此时也蠢蠢欲动起来,面对这样的情况,冯国璋实在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处理,有心想要调动军队镇,压,但是现在他所能做得其实已经更过分了,金陵军不少队伍已经跨越了省份,进驻到了其他督军的地盘,要是他们看在冯国璋的威望上,恐怕早就打起来了,所以现在冯国璋再用兵的话,只能给他们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已借口,毕竟是他冯国璋先用兵在先的,他们出于自保,不得以用兵,那么随后的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
所以冯国璋不能轻易的动兵,而且现在的情况是,非但他不能够轻易的用兵,就是想着将自己的军队从各个省份调动回来也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各省的将军已然采取了行动,金陵军调入一个旅,他们便调两个旅来,将金陵军前后夹在一处,也不打,当然越不退兵,更不允许金陵军退兵。
冯国璋不是没想过把队伍调回来,然后找一个理由,堆在直隶属地,已此来作为对北京的卫戍,可是他没想到,这一次自己的想法是要泡汤了,各省督军虽然没明说各自的意图,但是他们的行为已经非常明显了,他们这是介于他冯国璋二十万金陵军的压力无法参与到护国运动中,但是他们这样做,也算是间接地援助了护国军,毕竟谁知道冯国璋调兵回来是防守南京,还是要派去前线支援曹锟那?
所以他们这么做,也算是为护国运动出了一把子力气了;同时虽然现在大势倒向护国军,但是北洋军也未必就是一点胜算都没有的,所以他们这么做也是有着更深的打算的,要是到时候护国军战胜,他们自然能够在蔡锷的面前买个好,说是自己牵制了冯国璋部云云,而后要是袁世凯战胜的话,他们又可以说自己牵制了冯国璋部什么的,总而言之吧,他们现在正好是借着冯国璋的队伍,反倒成了两面都能买好的情况。
冯国璋自己倒是成了他们的垫脚石,想想,冯国璋也是深感自嘲,原本这些人能够与他联名通电还是在自己的胁迫之下,毕竟精锐的金陵军是他们必须要顾忌的,而且那个时候,冯国璋的身体素质比之现在要好的多,或是因为气候的原因吧,冯国璋的身体比之从前大大的不如了,别看冯国璋自视一个人,但是他对于金陵军的意义不同,他在金陵军就在,他不在了,金陵军何去何从,还不得而知,所以现在这些将军们之所以胆敢如此,也是因为受到了这个原因的影响。
刘邦也好,孔明也罢,能够在蜀地起势,就足以看出蜀地得天独厚的优势了,天时地利人和对于行军打仗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当然这绝不是什么鬼神之说,也不是无稽之谈。
想一想,连月大雨、百日酷暑,亦或是风雪遮天,这都不利于行军打仗,这自然就是所谓的天时,当然了,这不过是天时的一个概念罢了,但是是这个概念却是最符合实际的,而地利,自然就是地势地形的不同了,至于人和吗,就是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同仇敌忾等等了。
蜀地肃然不局限在四川的,但是必须要承认的就是即便是与我西南滇地相比,四川的地势地形也毫不逊色,当然指的是在险峻上,而且比之滇地,川地的地形地势还有其他的特点,那就是天坑与天井的地形了;所谓天坑与天井的区别就在于险峻程度的不同,以及隐藏性的区别。
行军打仗最害怕的就是天坑天井这样的地形,这不是我一个人说的,在《孙子兵法》与亚圣《孙斌兵法》中都有记载,而且在其他的兵书上也都有不同的记载,这可谓是中国历代兵家巨子所公认的最不利于行军打仗的地形。
而且依照日本士官学校的教育来看,对于这样的地形自然也是能避则避,虽然现在的战争已经从冷兵器时代进入到了火器时代,野战炮、重机枪,这样的武器虽然直接的拉开了作战距离,打开了战斗的半径,可是即便如此,对于地形上的需要还是非常关键的。
在火炮的运送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适当个地形的话,那么无疑会影响运输的速度与到达的时间,而且不好的地形也是无法进行炮阵地部署的,重机枪攻势也是如此,就连普通的战壕也是如此,在这样的热武器时代,没有战壕庇护的士兵,无异于插标卖首。
所以再这样的地域作战,而且还是这样的长途近乎于无后方的作战,这间接的就是让我护国第一军的士兵遭到不必要的消耗。
而且说起来,现在我手中的护国第一军因为有黔军与部分川军的加入得到了补充,可是即便如此,我依旧不能共同的与另外两支护国军对抗,如果发生特殊情况,护国三军需要面临对峙、僵持、冷战,甚至是接火对抗的话,不说我手下后加入的黔军与川军会不会临阵倒戈,就是他们作壁上观我要面临的结局必然是失败。
李烈钧与我的关系与唐继尧的关系非常的微妙,一开始的时候我原本以为护国军三路军委任司令官的时候,我原本以为会有雷彪一个位置,但是谁想到……我知道唐继尧不怎么喜欢雷彪,可是对于雷彪的指挥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我眼里,对付黔军可能发生的战争最好的指挥官就是雷彪。
当年唐继尧主、政黔地的时候,雷彪就被我安插在了唐继尧的军队中,而且当时雷彪所负责的就是驻防在黔地与滇地的交界处。
所以无论是对于滇、黔两地的各种途径还是两地交界处的地形地势以及一些隐秘的地方,他都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我想护国第三军的司令不是他雷彪的话,至少他也是一个副司令的位置,但是没想到,唐继尧竟然真的连一个位置都没给他。
李烈钧这个人怎么说那,我并不认为如果我和唐继尧之间出现了不可调和矛盾的时候,他会直接的选择其中的那一方,但是他不是一个笨人,或许他会在必要的时候,做出令人无法猜想出的举动,而这也是我最为忌惮的。
做一个假设,如果我军最后取得了胜利,而因为一些事情,最终护国军构建破裂,三路军分别归属在我、唐继尧还有李烈钧的手下。这个时候,我们三个处在的位置应该是这样的,那就是我军如果不是驻守川地的话,那么必然的肯定会辗转到湖南战场上,虽然我对护国军的士气与最后的胜利并不怀疑。
但是说起来,战争的胜利未必就是一定要攻占什么地方,有些时候,大势所趋更能决定战争最后的结局;而唐继尧部自然就是在云南老家待着,一直的以逸待劳。而李烈钧那,我觉得他的部队应该绝不会离开黔地,这是他这个人性格所致的,而且也与他手下的部队有关,可以说,护国军三路军中,战斗力最差、武器装备最次的就是李烈钧的第三军了。
所以如果我的假设成为现实的时候,那么或许第一个与唐继尧交战的并不会是我,而是李烈钧。首先他距离滇地的位置较近而且中间少有不清楚的天堑屏障,在加上第三路军战斗力底下,同时唐继尧还能接着子弟兵的由头迫使他们不战而降,最后收编第三路军,亦或是将第三路军强行的驱赶到川地亦或是湖南战场的侧面,而后再由他调遣自己的队伍直接与我军进行正面的对峙。
当然我相信唐继尧是不愿意真的与我兵戎相见的,因为到了那个时候即便是没有云南的后援粮饷弹药,我军也有了一定的物资储备。但是这些也不过都是假设不能够当成现实;所以必要的准备还是需要的,当然了,现在对袁作战还没有结束,所以一切都只是一个苗头准备罢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稳定川地战局就将这些将领们全部召回的目的之一!
而且段祺瑞上一次也亲自赶赴京城,与袁世凯会晤,可是收效甚微……而且冯国璋还听说,袁世凯竟然还有调兵前往川、湘加大对护国军镇、压的趋势,看着地图上日益退却的北洋军,冯国璋的心里真是不知道应该焦急还是应当苦笑了,曹锟是个干将不错,而且护国军的根基本就不稳但是谁能想到,到现在居然会闹成如此的局势?
冯国璋有心与曹锟通电,希望能够从他的嘴里得到一些确切的消息,但是奈何现在自己所处的位置比较尴尬,这样的事情如果传出去,对自己是非常不利的,最终只好作罢。其实冯国璋这样的尴尬位置也是他自己造成的,如果当时他能够确切的表明自己的立场的话,或许袁世凯早就收手了,但是谁想到,这或许就是他的一念之仁才导致了如今的局面吧。
金陵军现在排兵布阵,威慑邻近各省份,但是介于护国军不断通电全国的的胜利消息,所以原本就不怎么安分的那些人,此时也蠢蠢欲动起来,面对这样的情况,冯国璋实在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处理,有心想要调动军队镇,压,但是现在他所能做得其实已经更过分了,金陵军不少队伍已经跨越了省份,进驻到了其他督军的地盘,要是他们看在冯国璋的威望上,恐怕早就打起来了,所以现在冯国璋再用兵的话,只能给他们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已借口,毕竟是他冯国璋先用兵在先的,他们出于自保,不得以用兵,那么随后的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
所以冯国璋不能轻易的动兵,而且现在的情况是,非但他不能够轻易的用兵,就是想着将自己的军队从各个省份调动回来也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各省的将军已然采取了行动,金陵军调入一个旅,他们便调两个旅来,将金陵军前后夹在一处,也不打,当然越不退兵,更不允许金陵军退兵。
冯国璋不是没想过把队伍调回来,然后找一个理由,堆在直隶属地,已此来作为对北京的卫戍,可是他没想到,这一次自己的想法是要泡汤了,各省督军虽然没明说各自的意图,但是他们的行为已经非常明显了,他们这是介于他冯国璋二十万金陵军的压力无法参与到护国运动中,但是他们这样做,也算是间接地援助了护国军,毕竟谁知道冯国璋调兵回来是防守南京,还是要派去前线支援曹锟那?
所以他们这么做,也算是为护国运动出了一把子力气了;同时虽然现在大势倒向护国军,但是北洋军也未必就是一点胜算都没有的,所以他们这么做也是有着更深的打算的,要是到时候护国军战胜,他们自然能够在蔡锷的面前买个好,说是自己牵制了冯国璋部云云,而后要是袁世凯战胜的话,他们又可以说自己牵制了冯国璋部什么的,总而言之吧,他们现在正好是借着冯国璋的队伍,反倒成了两面都能买好的情况。
冯国璋自己倒是成了他们的垫脚石,想想,冯国璋也是深感自嘲,原本这些人能够与他联名通电还是在自己的胁迫之下,毕竟精锐的金陵军是他们必须要顾忌的,而且那个时候,冯国璋的身体素质比之现在要好的多,或是因为气候的原因吧,冯国璋的身体比之从前大大的不如了,别看冯国璋自视一个人,但是他对于金陵军的意义不同,他在金陵军就在,他不在了,金陵军何去何从,还不得而知,所以现在这些将军们之所以胆敢如此,也是因为受到了这个原因的影响。
刘邦也好,孔明也罢,能够在蜀地起势,就足以看出蜀地得天独厚的优势了,天时地利人和对于行军打仗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当然这绝不是什么鬼神之说,也不是无稽之谈。
想一想,连月大雨、百日酷暑,亦或是风雪遮天,这都不利于行军打仗,这自然就是所谓的天时,当然了,这不过是天时的一个概念罢了,但是是这个概念却是最符合实际的,而地利,自然就是地势地形的不同了,至于人和吗,就是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同仇敌忾等等了。
蜀地肃然不局限在四川的,但是必须要承认的就是即便是与我西南滇地相比,四川的地势地形也毫不逊色,当然指的是在险峻上,而且比之滇地,川地的地形地势还有其他的特点,那就是天坑与天井的地形了;所谓天坑与天井的区别就在于险峻程度的不同,以及隐藏性的区别。
行军打仗最害怕的就是天坑天井这样的地形,这不是我一个人说的,在《孙子兵法》与亚圣《孙斌兵法》中都有记载,而且在其他的兵书上也都有不同的记载,这可谓是中国历代兵家巨子所公认的最不利于行军打仗的地形。
而且依照日本士官学校的教育来看,对于这样的地形自然也是能避则避,虽然现在的战争已经从冷兵器时代进入到了火器时代,野战炮、重机枪,这样的武器虽然直接的拉开了作战距离,打开了战斗的半径,可是即便如此,对于地形上的需要还是非常关键的。
在火炮的运送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适当个地形的话,那么无疑会影响运输的速度与到达的时间,而且不好的地形也是无法进行炮阵地部署的,重机枪攻势也是如此,就连普通的战壕也是如此,在这样的热武器时代,没有战壕庇护的士兵,无异于插标卖首。
所以再这样的地域作战,而且还是这样的长途近乎于无后方的作战,这间接的就是让我护国第一军的士兵遭到不必要的消耗。
而且说起来,现在我手中的护国第一军因为有黔军与部分川军的加入得到了补充,可是即便如此,我依旧不能共同的与另外两支护国军对抗,如果发生特殊情况,护国三军需要面临对峙、僵持、冷战,甚至是接火对抗的话,不说我手下后加入的黔军与川军会不会临阵倒戈,就是他们作壁上观我要面临的结局必然是失败。
李烈钧与我的关系与唐继尧的关系非常的微妙,一开始的时候我原本以为护国军三路军委任司令官的时候,我原本以为会有雷彪一个位置,但是谁想到……我知道唐继尧不怎么喜欢雷彪,可是对于雷彪的指挥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我眼里,对付黔军可能发生的战争最好的指挥官就是雷彪。
当年唐继尧主、政黔地的时候,雷彪就被我安插在了唐继尧的军队中,而且当时雷彪所负责的就是驻防在黔地与滇地的交界处。
所以无论是对于滇、黔两地的各种途径还是两地交界处的地形地势以及一些隐秘的地方,他都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我想护国第三军的司令不是他雷彪的话,至少他也是一个副司令的位置,但是没想到,唐继尧竟然真的连一个位置都没给他。
李烈钧这个人怎么说那,我并不认为如果我和唐继尧之间出现了不可调和矛盾的时候,他会直接的选择其中的那一方,但是他不是一个笨人,或许他会在必要的时候,做出令人无法猜想出的举动,而这也是我最为忌惮的。
做一个假设,如果我军最后取得了胜利,而因为一些事情,最终护国军构建破裂,三路军分别归属在我、唐继尧还有李烈钧的手下。这个时候,我们三个处在的位置应该是这样的,那就是我军如果不是驻守川地的话,那么必然的肯定会辗转到湖南战场上,虽然我对护国军的士气与最后的胜利并不怀疑。
但是说起来,战争的胜利未必就是一定要攻占什么地方,有些时候,大势所趋更能决定战争最后的结局;而唐继尧部自然就是在云南老家待着,一直的以逸待劳。而李烈钧那,我觉得他的部队应该绝不会离开黔地,这是他这个人性格所致的,而且也与他手下的部队有关,可以说,护国军三路军中,战斗力最差、武器装备最次的就是李烈钧的第三军了。
所以如果我的假设成为现实的时候,那么或许第一个与唐继尧交战的并不会是我,而是李烈钧。首先他距离滇地的位置较近而且中间少有不清楚的天堑屏障,在加上第三路军战斗力底下,同时唐继尧还能接着子弟兵的由头迫使他们不战而降,最后收编第三路军,亦或是将第三路军强行的驱赶到川地亦或是湖南战场的侧面,而后再由他调遣自己的队伍直接与我军进行正面的对峙。
当然我相信唐继尧是不愿意真的与我兵戎相见的,因为到了那个时候即便是没有云南的后援粮饷弹药,我军也有了一定的物资储备。但是这些也不过都是假设不能够当成现实;所以必要的准备还是需要的,当然了,现在对袁作战还没有结束,所以一切都只是一个苗头准备罢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稳定川地战局就将这些将领们全部召回的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