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 第二百五十三章 极其特别【九】
热门推荐:
重生成废物,老婆却是大反派?
我的异时空之旅
老衲只谈佛法,不讲武德
女儿被卖,我要和离回娘家逃荒去
末日降临我打造了末日基地
四合院:带着仓库来到1959
谁家宠妾不作死啊
胜天半子:祁同伟的进部之路
规则怪谈:贫道从不开挂!
他们兄弟二人的处境,以及唐继尧对他们二人的态度上,也都发生了改变,虽然很微妙,但是却能够让外人都深切的感受到,恐怕他们之间会出现出人意料的状况!唐继尧得知了王文华从军营中回来的消息以后,他显然的已经感觉到了一些不寻常,毕竟对于一个忠诚的蠢人来说,在没有得到第二份军令的时候,就是指离开已接受命令的特殊地带,这样的不负责任绝不是一名军人会做出来的,更何况,责任还是刚刚被自己才说动的那个了的弟弟,不过水让唐继尧感觉到了不寻常,但是作为领导者的他,自然不会将这件事情处理到更糟的境地。
唐继尧故意的佯作不知的样子,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无意间”的看到了正在于王伯群一同吃饭的王文华,唐继尧为了避免尴尬,但是却也要给王文华一个警告,所以当他们二人见面的时候,唐继尧选择了这样的一句话,作为开头,道:“王将军回来的好快啊,今早我才将调兵的命令下达出去;就应该这样,要是所有的军人都能够你这样的机动性的话,那就好了,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讲,这对于军队都是非常好的事情。”听到唐继尧这么说,王文华不由得一阵,而后他深切的感受到了唐继尧此人在处理问题上的独到方法,同时也让那个他明白里,恐怕今天他与唐继尧之间会出现一场唇枪舌战,而且这不是展现个人口才那么简单的问题,毕竟关乎两省官员已、百姓的大事,所以这件事必须要以某一方的胜利而告终。
为了自己的家人,王文华不希望自己是失败的一方,虽然现在唐继尧笑脸相迎,而且比较反常的做到他们的饭桌上,拿着下人刚刚送来的筷子正在大快朵颐,可是实际上,王文华也好,亦或者是此时正在陪笑脸和唐继尧寒暄的王伯群也罢,他们都非常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唐继尧肯定是已经用过了午饭才过来的,不然的话,他这一身与他身份不符的油烟味,又是哪里来的那?但是既然唐继尧今天能够做到如此,就足以看见,这一次恐怕不会那么简单的结束;就是现在的王伯群,他与唐继尧之间的寒暄,其实也是为了给他的弟弟争取一些时间,让他能够多多的思考一下,因为王伯群很清楚,他弟弟也是一个不简单的,可是面对唐继尧,两个人作为比较的话,恐怕还是唐继尧的要更胜一筹,所以如果想要他的弟弟去的“胜利”那么他就必成需要做点什么,哪怕是做一个“泥瓦匠”他也要去做,而且要做的很好,同时还要不动声色。
其实说起来,这应该是王伯群最喜欢却也是最厌恶去做的事情,但是没有办法,生活也好,亦或者是事业上的问题也罢,尤其是他这样的置身于政、治中的人,这样的场合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经常性会出现的,所以与其说现在的王伯群是在故意为之,倒不如说,这是他早已麻木的自然反应。唐继尧在那里左一筷子右一筷子的吃着菜,面上还在和王伯群谈天说地,但是可以见到的就是他的目光总是若有若无的瞟向王文华,而王文华那,也是故意的避开他的目光,低着头在那里抽烟。
虽然这是一个很奇怪的说法,但是如果深入道问题之中的话,就不难发现,其实这样的说法,还是存在一定的道理的;唐继尧见王文华这么说,不由得嘴角一挑,其实他这是在掩饰自己心内情绪的波澜,对王文华道:“这是什么话,贵州可不是我的;你们兄弟俩呢个人,我当然知道了,你们的能力也好还是你们的才干也罢,一文一武,贵州的支柱啊,就像那个戏里怎么唱的来着,对,架海紫金梁,擎天白玉柱。贵州的安稳,到时候就要交给二位将军的手里了啊。”
说着,唐继尧还蛮有江湖气的对他们二人拱了拱手,其实这就是交流上的指挥或者说是经验,如果这个时候唐继尧直接的点破他们两个,将自己的想法重复一遍的话,那么就无异于将王文华的面子折掉了,同时也等于告诉王伯群,自己已经知道了他“告密”的事情,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不但会得罪了王文华,同时也会让王伯群对他出现提防的心理,那么这样一来不要说他的想法能不能够实现,就是到时候他的想法不能实现,道了云南以后,贵州的军政大权还会不会被他遥控把持着,都是是一个未知数。
现在的特殊时间,其实唐继尧最需要的就是交情,对每一个人的交情,因为他虽然在贵州威望颇高,可是他离开贵州之后,想要避免人走茶凉的结局,那么就必须要得到类似于王文华、王伯群兄弟这样的人的支持,不然的话,一切的遥控把持的想法都将是空话,而且说起来,其是唐继尧的心里还有一种猜想,或者说是他最不好的结局的假设,那就是他这个所谓的云南代理都督的位置真的就只是一个暂时性的,然而当他离开贵州之后,袁世凯再空降一名新的将官,接任贵州都督的职务,而后借着一个理由,再罢免他云南代理都督的位置,这样一来的话,那可就是兵不血刃的就彻底的削了他的兵权,那么他无异于将会成为一个“废人”。
虽然这样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唐继尧还是要做好准备的,应对这样的情况,亦或者是说,最为有效的避免以及改变这样的情况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保证自己在当地的古旧部下,能够不遗余力的维持他在当地的威望以及保护她的合理权益,说白了就是帮助他以各种各样适当的方式,进行反抗,就比若说如果袁世凯空降一名都督的那话,那么他们就去架空他的权力,如果袁世凯想要将自己的亲信渗透到贵州内部的话,那么他们就除掉他,如果袁世凯将自己的政、治风吹到这里的话,那么他们就组成一堵高墙,堵住他。
无论是怎样的情况,无论是何种的可能,所必要的条件就是王文华,王伯群兄弟这样的个人,其实说起来,现在的王文华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唐继尧自己也知道,哪怕就是他没有想着用王伯群来遥相挟持王文华,令其掣肘的想法的话,就是简简单单的,将王伯群带去云南,帮助他收集政、治核心的话,其实也是存在危险的,王文华为了自己的亲人着想,而反对自己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换一种思路的话,现在如果唐继尧借着王文华的话,开一个后门,其实也算不得开后门了,毕竟除了王伯群以外他还有其他很多的选择吗,就是如果他不坚持自己的想法的话,就此借着王文华的话,给他一个台阶的话,或许对他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反而他还能够得到王文华的感激,以及王伯群的谢意,这样一来的话,那么贵州的局势,就基本上能够如同王文华所说的那样,无论是军务还是政、治,都能够得到安宁,而且对于王文华的能力唐继尧是清楚的,而且对于王文华的胆量与韬略,他也是及其认可的,他曾说过,其实王文华比自己更适合督署贵州,而且他也认为王文华是最有可能接替自己位置的人,而且不单单如此,唐继尧还曾不止一次的说过,只要是耐得住寂寞,等到适当的时机,或许王文华将会建立超过想象的功绩。
当然了,这样的赞许或许存在着一定特殊的意义,但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唐继尧是非常肯定王文华这个人的,只不过事情总有两面性,唐继尧这一次并没有借着王文华的话给他一个台阶,反而是他在清楚地知道了自己不能够改变王文华的想法之后,便离开了。
而且从哪以后,唐继尧直到自己前往云南上任之前,都在没有同王文华有过任何的交流,至于王伯群吗,最后当然是没有跟随唐继尧去到云南,至于他为什么没有去吗,倒不是因为唐继尧改变了想法,实际上是因为在唐继尧即将上任的前夕,王伯群竟然受伤了,一个带着军职的文官,竟然会在一次剿匪的过程中受伤了,至于他的如何受伤的,已经查不清楚原因了,总而言之,因为王伯群的负伤以及王文华率兵剿匪,两个人一个无法离开贵州,一个“远征在外”,唐继尧只好带着其他的人前往云南赴任。
虽然事后唐继尧也在没有对王文华他们说过什么,而且也没有做出什么不恰当的举动,而王氏兄弟也在贵州为了唐继尧的权益而努力着,但是他们其实心里知道,他们两个已经得罪了唐继尧,而之所以现在唐继尧还没有什么动作,实际上就是因为唐继尧还挂念着贵州的权力,不想要轻易的树立两个敌人,不然的话,恐怕他们两个早就成了两个赋闲的废人了。而且说起来,甚至他们还有可能会成为贵州大山中的两具死尸。当然了,这一切也都是他们的猜想,因为唐继尧没有行动,所以他们的猜想也就只能是猜想罢了。
只不过怎么说那,虽然王文华这样的积极努力,帮助唐继尧控制局势,可是唐继尧对他们二人虽然没有说过什么,可是依旧心存芥蒂,亦或者是说,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变疏远了起来,也正是因为这一件事,才使得王文华加入到护国军中之后,并没有被唐继尧归结在自己的麾下,反而是将他以及他的部队分拨到了需要出于战争最前线的蔡锷的护国第一军中。
当然了,对于王文华的加入,唐继尧也是明白一个所以然的,说起来他将王文华分拨到蔡锷的麾下,也是为了给护国军加一支助力。当然了,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节制他。但是无论怎么说吧,唐继尧对于王文华的态度,虽然是复杂的,但是蔡锷对于王文华这个人物,却还是非常的尊敬的,而且说起来,蔡锷对于王文华也是大有提携之意的,不说别的,就是当年蔡锷督署云南,唐继尧坐镇贵州的时候,他就知道贵州黔军之内有王文华这么一个人物,同时还清楚王文华的兄长,王伯群也是一个少有的干才。
就说昔时时贵阳初光复,哥老会盛行,盗贼乘间窃发,扰乱治安,唯有王文华驻地安然如常,日夜督练士卒,精研战术,重视纪律,约束部众,保卫百姓,对民间秋毫无犯。对于这样的人,蔡锷又怎么不会喜爱那?而且说到底,其实他早就有将王文华从贵州弄到云南的想法,只不过因为一些事情,到最后也没有行动罢了,但是这一切还都记在蔡锷的心里,所以这一次王文华被唐继尧分拨到了他的麾下,他又怎么会不想方设法的将王文华拉拢过来那?刘云峰军营内,因为作战部署的关系,所以此时的刘云峰部,已然开离叙府,驻扎在制定位置,刘云峰身为护国军第一军第一梯团梯团长,由此就可见蔡锷对于他的信任,同时也能够看出对他的器重以及两人之间的的关系,第一梯团,这个第一非常的有趣,什么叫做第一,而这个第一又代表着什么,是非常复杂,但是却又能够被人理解的。
王伯群的书信早已经送到了刘云峰的手中,但是当他看过了王伯群的来电文后,他不由得感觉到有些麻烦,因为他本人与王伯群之间的私交甚好,昔时两个人经常的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以及军政要务,同时两个人还经常性的互换对于某一事件亦或者是事务的看法以及对于特定问题的理念,可以说,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好到了一定的地步,很大意义上来讲,其实两个人完全可以当做是亲人一样的密切,而且两人之间也经常会相互给予帮助,以表示各自对于对方的友情。
而这一次,王伯群亲自拟定电文,向刘云峰阐述其弟王文华所处的尴尬位置,以及将要面临的危险,同时表达了自己对于战争局势的看法,他希望刘云峰能够允许同时调拨邓泰中部对王文华给予必要的支援帮助,而后使得王文华部、邓泰中部以及熊其勋部三部兵马合兵一路,从而借麻阳及蜈蚣关作为作战核心,而后相继的驱逐洪江、靖县、通道、绥宁等地的北洋军,从而将湘西之地尽数收于护国军的境内。其实说起来,这是对于战争来说,亦或者是对于胡国军来说,都是一个比较中肯的建议,虽然这其中不乏王伯群对于他弟弟王文华的私心,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公大于私的,毕竟这样的想法,以及可能性上,是对于护国军有力的。
而且不单单是一封电文,同时随着王伯群电文一同发送到刘云峰手中的,还有王文华所写的作战计划,王伯群希望刘云峰能够仔细的阅读王文华的作战计划,同时也是为了更有力的说服他,使得刘云峰能够调拨兵马,对王文华部进行有力的支援,从而得以进一步开展战线,将洪江、靖县、通道、绥宁等地,收入囊中,这样不但能够稳定湘西大局,同时也能够对北洋军造成有效的压力,对于北洋军讨伐总指挥,大帅曹锟,也是一个很好的打击。从而有望迫使曹锟将湘西境内的北洋军撤出,集合兵力或是针对四川或是针对滇桂,进行整合性的打击,从而使得他间接的放弃湘西之地。
按道理讲,其实王文华的想法是可行的,但是其间投入肯定是非常大的,而且仅从现在刘云峰部的驻扎地来看,数日昂距离湘西之地不远,但是如果驱兵直入的话,还是非常消耗人力物力的,但是如果说刘云峰有没有考虑过去助王文华一臂之力的话,实际上他是考虑过的,但是之所以他犹豫不决,甚至是到现在决定袖手旁观,还是因为其考虑到,如果他命令邓泰中进军湘西的话,那么会不会将四川现在已经占据的地方丢失,而且如果湘西平定之后,曹锟将全部的主力投入到四川之地的话,那么邓泰中以及王文华乃至熊其勋、戴戡都是否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进行支援,而且如果将邓泰中部调离的话,那么必然会导致四川一路军队无论是攻击亦或者是防御,都将变得薄弱,如果再一次与北洋军发生激烈战斗的话,那么能否能够抵御住北洋军的攻势,这都是可想而知的。
刘云峰必须要对蔡锷的安全负责,他不能够冒这样的风险,所以他决定,回绝王文华。
唐继尧故意的佯作不知的样子,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无意间”的看到了正在于王伯群一同吃饭的王文华,唐继尧为了避免尴尬,但是却也要给王文华一个警告,所以当他们二人见面的时候,唐继尧选择了这样的一句话,作为开头,道:“王将军回来的好快啊,今早我才将调兵的命令下达出去;就应该这样,要是所有的军人都能够你这样的机动性的话,那就好了,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讲,这对于军队都是非常好的事情。”听到唐继尧这么说,王文华不由得一阵,而后他深切的感受到了唐继尧此人在处理问题上的独到方法,同时也让那个他明白里,恐怕今天他与唐继尧之间会出现一场唇枪舌战,而且这不是展现个人口才那么简单的问题,毕竟关乎两省官员已、百姓的大事,所以这件事必须要以某一方的胜利而告终。
为了自己的家人,王文华不希望自己是失败的一方,虽然现在唐继尧笑脸相迎,而且比较反常的做到他们的饭桌上,拿着下人刚刚送来的筷子正在大快朵颐,可是实际上,王文华也好,亦或者是此时正在陪笑脸和唐继尧寒暄的王伯群也罢,他们都非常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唐继尧肯定是已经用过了午饭才过来的,不然的话,他这一身与他身份不符的油烟味,又是哪里来的那?但是既然唐继尧今天能够做到如此,就足以看见,这一次恐怕不会那么简单的结束;就是现在的王伯群,他与唐继尧之间的寒暄,其实也是为了给他的弟弟争取一些时间,让他能够多多的思考一下,因为王伯群很清楚,他弟弟也是一个不简单的,可是面对唐继尧,两个人作为比较的话,恐怕还是唐继尧的要更胜一筹,所以如果想要他的弟弟去的“胜利”那么他就必成需要做点什么,哪怕是做一个“泥瓦匠”他也要去做,而且要做的很好,同时还要不动声色。
其实说起来,这应该是王伯群最喜欢却也是最厌恶去做的事情,但是没有办法,生活也好,亦或者是事业上的问题也罢,尤其是他这样的置身于政、治中的人,这样的场合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经常性会出现的,所以与其说现在的王伯群是在故意为之,倒不如说,这是他早已麻木的自然反应。唐继尧在那里左一筷子右一筷子的吃着菜,面上还在和王伯群谈天说地,但是可以见到的就是他的目光总是若有若无的瞟向王文华,而王文华那,也是故意的避开他的目光,低着头在那里抽烟。
虽然这是一个很奇怪的说法,但是如果深入道问题之中的话,就不难发现,其实这样的说法,还是存在一定的道理的;唐继尧见王文华这么说,不由得嘴角一挑,其实他这是在掩饰自己心内情绪的波澜,对王文华道:“这是什么话,贵州可不是我的;你们兄弟俩呢个人,我当然知道了,你们的能力也好还是你们的才干也罢,一文一武,贵州的支柱啊,就像那个戏里怎么唱的来着,对,架海紫金梁,擎天白玉柱。贵州的安稳,到时候就要交给二位将军的手里了啊。”
说着,唐继尧还蛮有江湖气的对他们二人拱了拱手,其实这就是交流上的指挥或者说是经验,如果这个时候唐继尧直接的点破他们两个,将自己的想法重复一遍的话,那么就无异于将王文华的面子折掉了,同时也等于告诉王伯群,自己已经知道了他“告密”的事情,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不但会得罪了王文华,同时也会让王伯群对他出现提防的心理,那么这样一来不要说他的想法能不能够实现,就是到时候他的想法不能实现,道了云南以后,贵州的军政大权还会不会被他遥控把持着,都是是一个未知数。
现在的特殊时间,其实唐继尧最需要的就是交情,对每一个人的交情,因为他虽然在贵州威望颇高,可是他离开贵州之后,想要避免人走茶凉的结局,那么就必须要得到类似于王文华、王伯群兄弟这样的人的支持,不然的话,一切的遥控把持的想法都将是空话,而且说起来,其是唐继尧的心里还有一种猜想,或者说是他最不好的结局的假设,那就是他这个所谓的云南代理都督的位置真的就只是一个暂时性的,然而当他离开贵州之后,袁世凯再空降一名新的将官,接任贵州都督的职务,而后借着一个理由,再罢免他云南代理都督的位置,这样一来的话,那可就是兵不血刃的就彻底的削了他的兵权,那么他无异于将会成为一个“废人”。
虽然这样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唐继尧还是要做好准备的,应对这样的情况,亦或者是说,最为有效的避免以及改变这样的情况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保证自己在当地的古旧部下,能够不遗余力的维持他在当地的威望以及保护她的合理权益,说白了就是帮助他以各种各样适当的方式,进行反抗,就比若说如果袁世凯空降一名都督的那话,那么他们就去架空他的权力,如果袁世凯想要将自己的亲信渗透到贵州内部的话,那么他们就除掉他,如果袁世凯将自己的政、治风吹到这里的话,那么他们就组成一堵高墙,堵住他。
无论是怎样的情况,无论是何种的可能,所必要的条件就是王文华,王伯群兄弟这样的个人,其实说起来,现在的王文华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唐继尧自己也知道,哪怕就是他没有想着用王伯群来遥相挟持王文华,令其掣肘的想法的话,就是简简单单的,将王伯群带去云南,帮助他收集政、治核心的话,其实也是存在危险的,王文华为了自己的亲人着想,而反对自己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换一种思路的话,现在如果唐继尧借着王文华的话,开一个后门,其实也算不得开后门了,毕竟除了王伯群以外他还有其他很多的选择吗,就是如果他不坚持自己的想法的话,就此借着王文华的话,给他一个台阶的话,或许对他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反而他还能够得到王文华的感激,以及王伯群的谢意,这样一来的话,那么贵州的局势,就基本上能够如同王文华所说的那样,无论是军务还是政、治,都能够得到安宁,而且对于王文华的能力唐继尧是清楚的,而且对于王文华的胆量与韬略,他也是及其认可的,他曾说过,其实王文华比自己更适合督署贵州,而且他也认为王文华是最有可能接替自己位置的人,而且不单单如此,唐继尧还曾不止一次的说过,只要是耐得住寂寞,等到适当的时机,或许王文华将会建立超过想象的功绩。
当然了,这样的赞许或许存在着一定特殊的意义,但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唐继尧是非常肯定王文华这个人的,只不过事情总有两面性,唐继尧这一次并没有借着王文华的话给他一个台阶,反而是他在清楚地知道了自己不能够改变王文华的想法之后,便离开了。
而且从哪以后,唐继尧直到自己前往云南上任之前,都在没有同王文华有过任何的交流,至于王伯群吗,最后当然是没有跟随唐继尧去到云南,至于他为什么没有去吗,倒不是因为唐继尧改变了想法,实际上是因为在唐继尧即将上任的前夕,王伯群竟然受伤了,一个带着军职的文官,竟然会在一次剿匪的过程中受伤了,至于他的如何受伤的,已经查不清楚原因了,总而言之,因为王伯群的负伤以及王文华率兵剿匪,两个人一个无法离开贵州,一个“远征在外”,唐继尧只好带着其他的人前往云南赴任。
虽然事后唐继尧也在没有对王文华他们说过什么,而且也没有做出什么不恰当的举动,而王氏兄弟也在贵州为了唐继尧的权益而努力着,但是他们其实心里知道,他们两个已经得罪了唐继尧,而之所以现在唐继尧还没有什么动作,实际上就是因为唐继尧还挂念着贵州的权力,不想要轻易的树立两个敌人,不然的话,恐怕他们两个早就成了两个赋闲的废人了。而且说起来,甚至他们还有可能会成为贵州大山中的两具死尸。当然了,这一切也都是他们的猜想,因为唐继尧没有行动,所以他们的猜想也就只能是猜想罢了。
只不过怎么说那,虽然王文华这样的积极努力,帮助唐继尧控制局势,可是唐继尧对他们二人虽然没有说过什么,可是依旧心存芥蒂,亦或者是说,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变疏远了起来,也正是因为这一件事,才使得王文华加入到护国军中之后,并没有被唐继尧归结在自己的麾下,反而是将他以及他的部队分拨到了需要出于战争最前线的蔡锷的护国第一军中。
当然了,对于王文华的加入,唐继尧也是明白一个所以然的,说起来他将王文华分拨到蔡锷的麾下,也是为了给护国军加一支助力。当然了,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节制他。但是无论怎么说吧,唐继尧对于王文华的态度,虽然是复杂的,但是蔡锷对于王文华这个人物,却还是非常的尊敬的,而且说起来,蔡锷对于王文华也是大有提携之意的,不说别的,就是当年蔡锷督署云南,唐继尧坐镇贵州的时候,他就知道贵州黔军之内有王文华这么一个人物,同时还清楚王文华的兄长,王伯群也是一个少有的干才。
就说昔时时贵阳初光复,哥老会盛行,盗贼乘间窃发,扰乱治安,唯有王文华驻地安然如常,日夜督练士卒,精研战术,重视纪律,约束部众,保卫百姓,对民间秋毫无犯。对于这样的人,蔡锷又怎么不会喜爱那?而且说到底,其实他早就有将王文华从贵州弄到云南的想法,只不过因为一些事情,到最后也没有行动罢了,但是这一切还都记在蔡锷的心里,所以这一次王文华被唐继尧分拨到了他的麾下,他又怎么会不想方设法的将王文华拉拢过来那?刘云峰军营内,因为作战部署的关系,所以此时的刘云峰部,已然开离叙府,驻扎在制定位置,刘云峰身为护国军第一军第一梯团梯团长,由此就可见蔡锷对于他的信任,同时也能够看出对他的器重以及两人之间的的关系,第一梯团,这个第一非常的有趣,什么叫做第一,而这个第一又代表着什么,是非常复杂,但是却又能够被人理解的。
王伯群的书信早已经送到了刘云峰的手中,但是当他看过了王伯群的来电文后,他不由得感觉到有些麻烦,因为他本人与王伯群之间的私交甚好,昔时两个人经常的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以及军政要务,同时两个人还经常性的互换对于某一事件亦或者是事务的看法以及对于特定问题的理念,可以说,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好到了一定的地步,很大意义上来讲,其实两个人完全可以当做是亲人一样的密切,而且两人之间也经常会相互给予帮助,以表示各自对于对方的友情。
而这一次,王伯群亲自拟定电文,向刘云峰阐述其弟王文华所处的尴尬位置,以及将要面临的危险,同时表达了自己对于战争局势的看法,他希望刘云峰能够允许同时调拨邓泰中部对王文华给予必要的支援帮助,而后使得王文华部、邓泰中部以及熊其勋部三部兵马合兵一路,从而借麻阳及蜈蚣关作为作战核心,而后相继的驱逐洪江、靖县、通道、绥宁等地的北洋军,从而将湘西之地尽数收于护国军的境内。其实说起来,这是对于战争来说,亦或者是对于胡国军来说,都是一个比较中肯的建议,虽然这其中不乏王伯群对于他弟弟王文华的私心,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公大于私的,毕竟这样的想法,以及可能性上,是对于护国军有力的。
而且不单单是一封电文,同时随着王伯群电文一同发送到刘云峰手中的,还有王文华所写的作战计划,王伯群希望刘云峰能够仔细的阅读王文华的作战计划,同时也是为了更有力的说服他,使得刘云峰能够调拨兵马,对王文华部进行有力的支援,从而得以进一步开展战线,将洪江、靖县、通道、绥宁等地,收入囊中,这样不但能够稳定湘西大局,同时也能够对北洋军造成有效的压力,对于北洋军讨伐总指挥,大帅曹锟,也是一个很好的打击。从而有望迫使曹锟将湘西境内的北洋军撤出,集合兵力或是针对四川或是针对滇桂,进行整合性的打击,从而使得他间接的放弃湘西之地。
按道理讲,其实王文华的想法是可行的,但是其间投入肯定是非常大的,而且仅从现在刘云峰部的驻扎地来看,数日昂距离湘西之地不远,但是如果驱兵直入的话,还是非常消耗人力物力的,但是如果说刘云峰有没有考虑过去助王文华一臂之力的话,实际上他是考虑过的,但是之所以他犹豫不决,甚至是到现在决定袖手旁观,还是因为其考虑到,如果他命令邓泰中进军湘西的话,那么会不会将四川现在已经占据的地方丢失,而且如果湘西平定之后,曹锟将全部的主力投入到四川之地的话,那么邓泰中以及王文华乃至熊其勋、戴戡都是否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进行支援,而且如果将邓泰中部调离的话,那么必然会导致四川一路军队无论是攻击亦或者是防御,都将变得薄弱,如果再一次与北洋军发生激烈战斗的话,那么能否能够抵御住北洋军的攻势,这都是可想而知的。
刘云峰必须要对蔡锷的安全负责,他不能够冒这样的风险,所以他决定,回绝王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