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 第三百四十九章 最后的回忆【五】
热门推荐:
全民游戏:开局极夜荒野求生
恶毒雌性超软,星际大佬顶不住了
魔道仙踪,道同悲
魔界九公主之洛哥传
纯阳邪体,征服女强者
恶女快穿:撩得禁欲男主失控沦陷
邪神入侵灾星祸世?我:这波爽局
星际雌性,抚慰力最强
云霄仙山,问鼎九天
作为代表性巨着的《太白阴经》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了邹若衡哪一流派武者的翻阅之物了,而且《太白阴经》虽然是兵书战策,但是其内容包罗万象,并不单单只有兵法上的东西,亦或者是道家的道教的一些理论学说。
比如《太白阴经》中,有这样的一段,曰:六国之君,非疏道德而亲权势。权势用,不得不亲;道德废,不得不疏其理然也。唯圣人能反始复本,以正理国,以奇用兵,以无事理天下正者,名法也。
而后又曰:语曰:“将、相明,国无兵。”舜以干戚而服有苗,鲁以頖宫而来淮夷。以道胜者,帝;以德胜者,王;以谋胜者,伯;以力胜者,强。强兵灭,伯兵绝,帝王之兵前无敌人;主之道,信其然矣。
《太白阴经》中对于论证、递进的关系使用的非常多,而且不单单是对于国家治理的看法,以及将帅用兵的方式,同时更是提升到了“法”的层次,遵循这个“法”就能够得到胜利,就能够千万年经久不衰。
当然了,作为道教的着作,这其中自然是少不了比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样的观点,但是值得一说的是,虽然是道教的经典之一,但是正本《太白阴经》中所阐述的道理,却并非是简简单单顺应自然,遵循大道那么简单,书中强调战争胜败决定于人谋而不靠阴阳鬼神;士兵之勇怯取决于刑赏;战争的胜利取决于君主的“仁义”以及国家的富强。在论述将帅用兵时,指出要考虑从政治上制胜敌人,团结内部,预有谋划,选拔各种人材,要利用地形,创造主动有利的态势。
看起来,通读《太白阴经》或许会感觉到这部兵书实际上他的构成内容的大部分,都是源于前人的着作,经过了整理、论辩、辩证、整合之后,说构成的兵书的大部分整体,但是实际上,想来无论是李笙的《太白阴经》也好,亦或者是其他的兵家巨着也罢,其实其核心的内容都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就就是因为所在的年代不同,所适用的战术战法的不同,以及国家情况的变化,有着一定的差别罢了,其余的很多的还是在其中加入了作者不同的思想以及理解,其实也正是因为这样,有了不同作者的看法、理解、剖析,恰恰组成了千万年来兵家永不衰败的兵书战策,以及赫赫威名之下的兵家辉煌。
之所以较为详细的介绍《太白阴经》其实就是为了将其与邹若衡此时手中的这一部《太白武要》相互区分,说起来,虽然《太白武要》也是以“太白”二字冠名的,但是其内容上却是与《太白阴经》存在非常大的差异的,因为《太白阴经》的成书较早所以其中除了一些现实意义上的战策、方略之外,其中还包含了比如像“占云气”、“占妖星”、“祭风伯雨师文”、“风角”、“龟卜”这样的存在超自然意义的记载。
但是《太白武要》一书中,却是没有这样的怪力乱神的记载的,《太白武要》比之《太白阴经》以及其余的更多的兵家巨着来看,都更为的现实,贴近现实意义。虽然其中很多的战术,方略对于现今的乱、世并不适用,但是其中的很多现实意义的道理,以及看法,观点还是能够与现今的社会整合在一起的。
邹若衡看着手中的兵书,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第一次翻阅本书的时候,里面留给他的怪异感觉,比如这本书明显就不是一个人编写或者说整理补充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部兵书虽然保存的还算完好,但是里面有很多地方有人为故意撕毁的痕迹,同时这部兵书的编订的地方,有很多的节点,或者说是更像是被人拆开之后,重新编订的,所以邹若衡认为,他手中所拿的这一部兵书,实际上并非是完全版的,而且看样子,这兵书中的很多记载,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因为一部兵书,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损坏是非常正常的。
更何况这部兵书本就不知道念头,而且其中的记载文字,真草隶篆基本上都写全了,所以想要凭借着文字来分辨出兵书的年代,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由此可见,这部兵书实际上是非常有价值以及意义的,而且对与邹若衡来说,这部兵书与他还有着不寻常的意义。
邹若衡翻阅过本书不是多少次了,但是每一次他都能够从其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当然了,之前邹若衡还不是军人的时候,他每每遇到了什么麻烦,亦或者是他的功力修炼遇到的瓶颈的时候,他都是会拿出这部书,来看一看,即便是其中他早已经能够倒背如流的东西,当他再一次翻阅的时候,也能够从中得到新的启示,由此可见,这是一部神奇的兵法。亦或者说,这部兵书有着超非寻常的能量,说的的玄乎一点,也就是这部书没准就封存这什么超越自然的力量。
当然了,这是不可能的,而之所以邹若衡会有那样的感觉,实际上还是因为他每一个阶段年龄以及阅历上的丰富与性格上的变化,当所经历的不同了,那么肯定的,对于一些东西的感受也就不同了,同时在面对同样的东西的时候,自然也就有了与之前不同的理解,这一切都是随着人的改变而改变的。
比如《太白武要》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曰:兵之要,曰军纪明;兵之贵,曰将帅和;兵之胜,曰先为不可胜;兵之锐,曰先当不可折;要、贵、胜、锐,此为兵之精也,乃为国之重,安民子策也。
这句话,其实对于邹若衡来说并不难理解,而且这其中的,所谓的“先为不可胜”实际上就是借鉴了孙子兵法中的思想,所以这也就是直接的证明了,其实很多的兵书战策无非就是在前人巨着的基础上,在增加一些新的东西,比如理解,看法,分析,补充等等。
他做了,而且做得对,若不是他,恐怕这普天之下,将不会有所谓的“护国军”的番号!
邹若衡是一个侠者,江湖意气,英雄肝肠,对于这样的人物,他愿意追随,即便是,那个时候,他还有着更多的选择,甚至于他现在能够成为陆军师长,但是他放弃了,他就愿意留在他的身边,做一个小小的副官,与其说邹若衡愿意如此,不如说,包括龙云在内,昭通三剑客无不如此。因为这就是军人的魅力,英雄的意气,侠客的肛肠。
英雄相惜,多少人同邹若衡一样,愿意为了真正的英雄而付出,即便他们自己实际上就是真正个英雄,也是英雄的特点,他们绝不满足,绝不认为自己的担得起这个英雄的称号,所以他们聚集在一起,寻找,亦或是推举出更为有才能的人,追随着,为其复出,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是有谁知道,谁又会去想一想,这万骨枯中,有多少人,是自愿的付出生命,将充满了色彩的年华,付之于枯骨之上。
英雄魂不灭,自有后来人!
手中的《太白武要》或许就是这种精神的缩影,无论是兵者,亦或者是武林人士,无论是什么人,侠骨柔肠常在,笑傲神游非常!手中的书,就好像是一部史诗华章一样,虽然没有记载任何英雄的事迹,但是这其中所记载的每一个字,都不知道多少人心血凝聚而得来的精华。
读书虽然是为了知理,但是却不仅仅如此,无论是什么书,即便是那些奇巧淫、技之物,也是为了更好的升华,升华的不单单是境界,更是一种力量,因为没有人能够经历一切的一切,所以最好的磨砺自己的方式,就是通过阅读,试想金戈铁马,感念侠骨柔肠。
历练,磨砺,对于心性,对于造诣,对于境界,都是非常有效地,能够有效的提升这些方面的素质,而众所周知的,这些素质所相关联的,是人身上的每一项技能……书中所写,对于邹若衡来说,都能够倒背如流了,但是他对这部书依旧视若珍宝,而如今他拿出来,其实就为了能够在这样的时刻,给自己的将军,也就是蔡锷,那个铮铮铁骨不当柔情的汉子,一个慰藉,虽然不会有什么太过明显的效果,但是他还是打算如此。
而之所以他会像现在这样的犹豫不定,更多的还是因为他害怕自己的行为,会给蔡锷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亦或者是说,他害怕被人觉得,自己是刻意用这么一本老掉牙的东西,来扰乱战场规划的,不过,当然听到了蔡锷对于传统战策的见解以及看法之后,他才有了现在的决定,而到底要不要这样做,邹若衡还是拿不定主意。
毕竟,对于现在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整个护国军也好,亦或者是单单这一路护国军也罢,亦或者是包括了北洋军、袁军在内,所有的队伍所使用的战术布置,都是根据各国最新的战术方式来进行设定分析的,所以自己入股讲这么一套老兵书拿出去,能不能得到蔡锷的首肯尚不可知,但是非常容易“引火烧身”,毕竟现在护国军内并不能够算是安稳。
正当邹若衡思索不定的时候,突然地,一道人影从他的门前闪过,因为多年习练武艺所练就的敏锐,让邹若衡非常自然的把手放在了腰间的配枪上,不过当然听到了门外那人影的声音后,有些警觉的情绪,却是自然的放松下来了。
“邹副官,出来一下。”声音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蔡锷,邹若衡沉吟了片刻,而后还是选择拿着那一部兵书走出了屋子,当他见到蔡锷的时候,原本不吸烟的蔡锷此时竟然自顾自的点起了一支烟卷,不过气味有些怪,正面目严肃的看着远方。
“将军。”邹若衡进了一个军礼,而后问道:“有什么事吗?还让您亲自跑一趟……”说到这里,邹若衡的脸上有这一丝尴尬,因为身为蔡锷的贴身副官,他的职责就是在蔡锷需要人手的时候能够做到随叫随到,可是这一次,他非但没有跟在蔡锷的身边,做到随叫随到,而且还让什么大将军的蔡锷亲自来找他,这叫他脸面上如何挂得住那?就此论定他失职也无不可,虽然这是他这么长时间以来,仅有的一次,但是对于军纪严明的军队来说,即便是仅有的一次失职,要是不可原谅,即便是,他明知道蔡锷不会对他如何,因为他实在是太了解这个将军了,他对待士兵的态度,绝对是少有的!
所以现在王文华要做的就是先向戴戡发电,向他借来熊其勋的一部护国军,亦或者是熊其勋的部分护国军,不然的话,就算是让他与刘云峰交流,他也是没有底气的,毕竟现在他手中所掌控的军队虽然在质量上能够与北洋军抗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超过北洋军一些,但是在军队的数量上,以及武器装备,弹药储备上,却是毫无优势的,其实情况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
最开始的时候,阻击护国军的北洋军,实际上在武器装备上并没有护国军的装备先进,同时也无法达到某一些特定情况下护国军所拥有的强力火力的,之前就说过,护国军的前身,也就是当护国军还没有组建,还处在滇军的时候,滇军的武器装备就是优先于全国军队装备的,因为滇军的武器装备不是一个人,一代人积攒下来的,虽然这是一个还需要拿着国家八十万每年补助的穷地方,但是多少代官员的经营之下,胡国军在武器装备上,还是艰难的做到了领先全国军队水平线的,当然了,这不能表示什么,但是依旧能够从中看到一些端倪。
而后但滇军改编成为护国军之后,他们虽然人数较少,而且粮饷不足,但是凭借着武器装备的优势,在讨袁的初期,还是做到了优势的,但是这样的优势,数日昂你给护国军带来了胜利,但是这样的胜利都是暂时的,因为虽然北洋军在全员武器装备的配置上不一定能够与护国军的武器装备的平均值持平,但是奈何现在的情况是,少部分的北洋军专门针对护国军展开阻击,战斗,所以也就是说,北洋军的平均武器值虽然无法与护国军持平,但是如果统帅者将全国上下,优良的武器中的部分调集过来,然后武装其这一部分专门用于稳定局势,讨伐护国军的北洋军的话,那么仅此部的武器装备,想要与护国军相互持平,这是非常简单的,而曹锟,作为北洋军对护国军作战的最高指挥官。
他就是这样做到,在他得知了护国军占有武器的优势之后,他便积极的与袁世凯以及北洋军械局,同时临近各省态度尚不明确的将军们联系,沟通,希望更能够将更为先进的武器调到前线来,武装第一线作战的北洋军,一次来打压护国军的气焰,结果是明确的,曹锟的想法变成了现实,在最短的时间内,袁世凯召集能吏干才,将最好的武器装备以最快的速度,运到了曹锟的前线。
其实说到这就有必要提一下王文华与唐继尧之间关系转变的原因,其实也没什么,事情还是从当年蔡锷进京之后说起,那个时候,袁世凯高登大位,但是因为一些缘故,所以他对于全国上下的将领官员们想的并不是那么信任,尤其是其中的一部分人,所以袁世凯选择了帝王常用的招数,那就是名义上召你来到权利的中心,许诺说给你加官进爵,但是实际上,当你放弃了自己的所有的兵权以后,当你走入到北、京以后,那么你的命运基本上就已经脱离了自己的掌握,名义上的升迁,实际的软禁,其实这就是帝王权术的最常用的招式而已,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早就已经不新鲜了的东西,却还是每每都能够达到预计的效果,即便是到后来会出现一些偏差,那么基本上也都是相差无多的。
蔡锷、张凤翙,还有许许多多向他们这样的将军,官员,就是这样的,虽然他们中间只有少部分人,是真的为了权与利而跳入到这个全套的,实际上他们更多的人,在明白原委的情况下,还会毅然决然的这么做,实际上不过就是为了保命罢了,比如蔡锷,比如张凤翙。
蔡锷被袁世凯召集进京之前,他官居云南都督,统挟整个云南的军政大权,也会只能是因为如此,他得到了一个“云南王”的称号;蔡锷,也就是整个云南政、治与军事系统的核心,当他离开云南走上了前往。
比如《太白阴经》中,有这样的一段,曰:六国之君,非疏道德而亲权势。权势用,不得不亲;道德废,不得不疏其理然也。唯圣人能反始复本,以正理国,以奇用兵,以无事理天下正者,名法也。
而后又曰:语曰:“将、相明,国无兵。”舜以干戚而服有苗,鲁以頖宫而来淮夷。以道胜者,帝;以德胜者,王;以谋胜者,伯;以力胜者,强。强兵灭,伯兵绝,帝王之兵前无敌人;主之道,信其然矣。
《太白阴经》中对于论证、递进的关系使用的非常多,而且不单单是对于国家治理的看法,以及将帅用兵的方式,同时更是提升到了“法”的层次,遵循这个“法”就能够得到胜利,就能够千万年经久不衰。
当然了,作为道教的着作,这其中自然是少不了比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样的观点,但是值得一说的是,虽然是道教的经典之一,但是正本《太白阴经》中所阐述的道理,却并非是简简单单顺应自然,遵循大道那么简单,书中强调战争胜败决定于人谋而不靠阴阳鬼神;士兵之勇怯取决于刑赏;战争的胜利取决于君主的“仁义”以及国家的富强。在论述将帅用兵时,指出要考虑从政治上制胜敌人,团结内部,预有谋划,选拔各种人材,要利用地形,创造主动有利的态势。
看起来,通读《太白阴经》或许会感觉到这部兵书实际上他的构成内容的大部分,都是源于前人的着作,经过了整理、论辩、辩证、整合之后,说构成的兵书的大部分整体,但是实际上,想来无论是李笙的《太白阴经》也好,亦或者是其他的兵家巨着也罢,其实其核心的内容都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就就是因为所在的年代不同,所适用的战术战法的不同,以及国家情况的变化,有着一定的差别罢了,其余的很多的还是在其中加入了作者不同的思想以及理解,其实也正是因为这样,有了不同作者的看法、理解、剖析,恰恰组成了千万年来兵家永不衰败的兵书战策,以及赫赫威名之下的兵家辉煌。
之所以较为详细的介绍《太白阴经》其实就是为了将其与邹若衡此时手中的这一部《太白武要》相互区分,说起来,虽然《太白武要》也是以“太白”二字冠名的,但是其内容上却是与《太白阴经》存在非常大的差异的,因为《太白阴经》的成书较早所以其中除了一些现实意义上的战策、方略之外,其中还包含了比如像“占云气”、“占妖星”、“祭风伯雨师文”、“风角”、“龟卜”这样的存在超自然意义的记载。
但是《太白武要》一书中,却是没有这样的怪力乱神的记载的,《太白武要》比之《太白阴经》以及其余的更多的兵家巨着来看,都更为的现实,贴近现实意义。虽然其中很多的战术,方略对于现今的乱、世并不适用,但是其中的很多现实意义的道理,以及看法,观点还是能够与现今的社会整合在一起的。
邹若衡看着手中的兵书,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第一次翻阅本书的时候,里面留给他的怪异感觉,比如这本书明显就不是一个人编写或者说整理补充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部兵书虽然保存的还算完好,但是里面有很多地方有人为故意撕毁的痕迹,同时这部兵书的编订的地方,有很多的节点,或者说是更像是被人拆开之后,重新编订的,所以邹若衡认为,他手中所拿的这一部兵书,实际上并非是完全版的,而且看样子,这兵书中的很多记载,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因为一部兵书,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损坏是非常正常的。
更何况这部兵书本就不知道念头,而且其中的记载文字,真草隶篆基本上都写全了,所以想要凭借着文字来分辨出兵书的年代,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由此可见,这部兵书实际上是非常有价值以及意义的,而且对与邹若衡来说,这部兵书与他还有着不寻常的意义。
邹若衡翻阅过本书不是多少次了,但是每一次他都能够从其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当然了,之前邹若衡还不是军人的时候,他每每遇到了什么麻烦,亦或者是他的功力修炼遇到的瓶颈的时候,他都是会拿出这部书,来看一看,即便是其中他早已经能够倒背如流的东西,当他再一次翻阅的时候,也能够从中得到新的启示,由此可见,这是一部神奇的兵法。亦或者说,这部兵书有着超非寻常的能量,说的的玄乎一点,也就是这部书没准就封存这什么超越自然的力量。
当然了,这是不可能的,而之所以邹若衡会有那样的感觉,实际上还是因为他每一个阶段年龄以及阅历上的丰富与性格上的变化,当所经历的不同了,那么肯定的,对于一些东西的感受也就不同了,同时在面对同样的东西的时候,自然也就有了与之前不同的理解,这一切都是随着人的改变而改变的。
比如《太白武要》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曰:兵之要,曰军纪明;兵之贵,曰将帅和;兵之胜,曰先为不可胜;兵之锐,曰先当不可折;要、贵、胜、锐,此为兵之精也,乃为国之重,安民子策也。
这句话,其实对于邹若衡来说并不难理解,而且这其中的,所谓的“先为不可胜”实际上就是借鉴了孙子兵法中的思想,所以这也就是直接的证明了,其实很多的兵书战策无非就是在前人巨着的基础上,在增加一些新的东西,比如理解,看法,分析,补充等等。
他做了,而且做得对,若不是他,恐怕这普天之下,将不会有所谓的“护国军”的番号!
邹若衡是一个侠者,江湖意气,英雄肝肠,对于这样的人物,他愿意追随,即便是,那个时候,他还有着更多的选择,甚至于他现在能够成为陆军师长,但是他放弃了,他就愿意留在他的身边,做一个小小的副官,与其说邹若衡愿意如此,不如说,包括龙云在内,昭通三剑客无不如此。因为这就是军人的魅力,英雄的意气,侠客的肛肠。
英雄相惜,多少人同邹若衡一样,愿意为了真正的英雄而付出,即便他们自己实际上就是真正个英雄,也是英雄的特点,他们绝不满足,绝不认为自己的担得起这个英雄的称号,所以他们聚集在一起,寻找,亦或是推举出更为有才能的人,追随着,为其复出,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是有谁知道,谁又会去想一想,这万骨枯中,有多少人,是自愿的付出生命,将充满了色彩的年华,付之于枯骨之上。
英雄魂不灭,自有后来人!
手中的《太白武要》或许就是这种精神的缩影,无论是兵者,亦或者是武林人士,无论是什么人,侠骨柔肠常在,笑傲神游非常!手中的书,就好像是一部史诗华章一样,虽然没有记载任何英雄的事迹,但是这其中所记载的每一个字,都不知道多少人心血凝聚而得来的精华。
读书虽然是为了知理,但是却不仅仅如此,无论是什么书,即便是那些奇巧淫、技之物,也是为了更好的升华,升华的不单单是境界,更是一种力量,因为没有人能够经历一切的一切,所以最好的磨砺自己的方式,就是通过阅读,试想金戈铁马,感念侠骨柔肠。
历练,磨砺,对于心性,对于造诣,对于境界,都是非常有效地,能够有效的提升这些方面的素质,而众所周知的,这些素质所相关联的,是人身上的每一项技能……书中所写,对于邹若衡来说,都能够倒背如流了,但是他对这部书依旧视若珍宝,而如今他拿出来,其实就为了能够在这样的时刻,给自己的将军,也就是蔡锷,那个铮铮铁骨不当柔情的汉子,一个慰藉,虽然不会有什么太过明显的效果,但是他还是打算如此。
而之所以他会像现在这样的犹豫不定,更多的还是因为他害怕自己的行为,会给蔡锷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亦或者是说,他害怕被人觉得,自己是刻意用这么一本老掉牙的东西,来扰乱战场规划的,不过,当然听到了蔡锷对于传统战策的见解以及看法之后,他才有了现在的决定,而到底要不要这样做,邹若衡还是拿不定主意。
毕竟,对于现在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整个护国军也好,亦或者是单单这一路护国军也罢,亦或者是包括了北洋军、袁军在内,所有的队伍所使用的战术布置,都是根据各国最新的战术方式来进行设定分析的,所以自己入股讲这么一套老兵书拿出去,能不能得到蔡锷的首肯尚不可知,但是非常容易“引火烧身”,毕竟现在护国军内并不能够算是安稳。
正当邹若衡思索不定的时候,突然地,一道人影从他的门前闪过,因为多年习练武艺所练就的敏锐,让邹若衡非常自然的把手放在了腰间的配枪上,不过当然听到了门外那人影的声音后,有些警觉的情绪,却是自然的放松下来了。
“邹副官,出来一下。”声音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蔡锷,邹若衡沉吟了片刻,而后还是选择拿着那一部兵书走出了屋子,当他见到蔡锷的时候,原本不吸烟的蔡锷此时竟然自顾自的点起了一支烟卷,不过气味有些怪,正面目严肃的看着远方。
“将军。”邹若衡进了一个军礼,而后问道:“有什么事吗?还让您亲自跑一趟……”说到这里,邹若衡的脸上有这一丝尴尬,因为身为蔡锷的贴身副官,他的职责就是在蔡锷需要人手的时候能够做到随叫随到,可是这一次,他非但没有跟在蔡锷的身边,做到随叫随到,而且还让什么大将军的蔡锷亲自来找他,这叫他脸面上如何挂得住那?就此论定他失职也无不可,虽然这是他这么长时间以来,仅有的一次,但是对于军纪严明的军队来说,即便是仅有的一次失职,要是不可原谅,即便是,他明知道蔡锷不会对他如何,因为他实在是太了解这个将军了,他对待士兵的态度,绝对是少有的!
所以现在王文华要做的就是先向戴戡发电,向他借来熊其勋的一部护国军,亦或者是熊其勋的部分护国军,不然的话,就算是让他与刘云峰交流,他也是没有底气的,毕竟现在他手中所掌控的军队虽然在质量上能够与北洋军抗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超过北洋军一些,但是在军队的数量上,以及武器装备,弹药储备上,却是毫无优势的,其实情况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
最开始的时候,阻击护国军的北洋军,实际上在武器装备上并没有护国军的装备先进,同时也无法达到某一些特定情况下护国军所拥有的强力火力的,之前就说过,护国军的前身,也就是当护国军还没有组建,还处在滇军的时候,滇军的武器装备就是优先于全国军队装备的,因为滇军的武器装备不是一个人,一代人积攒下来的,虽然这是一个还需要拿着国家八十万每年补助的穷地方,但是多少代官员的经营之下,胡国军在武器装备上,还是艰难的做到了领先全国军队水平线的,当然了,这不能表示什么,但是依旧能够从中看到一些端倪。
而后但滇军改编成为护国军之后,他们虽然人数较少,而且粮饷不足,但是凭借着武器装备的优势,在讨袁的初期,还是做到了优势的,但是这样的优势,数日昂你给护国军带来了胜利,但是这样的胜利都是暂时的,因为虽然北洋军在全员武器装备的配置上不一定能够与护国军的武器装备的平均值持平,但是奈何现在的情况是,少部分的北洋军专门针对护国军展开阻击,战斗,所以也就是说,北洋军的平均武器值虽然无法与护国军持平,但是如果统帅者将全国上下,优良的武器中的部分调集过来,然后武装其这一部分专门用于稳定局势,讨伐护国军的北洋军的话,那么仅此部的武器装备,想要与护国军相互持平,这是非常简单的,而曹锟,作为北洋军对护国军作战的最高指挥官。
他就是这样做到,在他得知了护国军占有武器的优势之后,他便积极的与袁世凯以及北洋军械局,同时临近各省态度尚不明确的将军们联系,沟通,希望更能够将更为先进的武器调到前线来,武装第一线作战的北洋军,一次来打压护国军的气焰,结果是明确的,曹锟的想法变成了现实,在最短的时间内,袁世凯召集能吏干才,将最好的武器装备以最快的速度,运到了曹锟的前线。
其实说到这就有必要提一下王文华与唐继尧之间关系转变的原因,其实也没什么,事情还是从当年蔡锷进京之后说起,那个时候,袁世凯高登大位,但是因为一些缘故,所以他对于全国上下的将领官员们想的并不是那么信任,尤其是其中的一部分人,所以袁世凯选择了帝王常用的招数,那就是名义上召你来到权利的中心,许诺说给你加官进爵,但是实际上,当你放弃了自己的所有的兵权以后,当你走入到北、京以后,那么你的命运基本上就已经脱离了自己的掌握,名义上的升迁,实际的软禁,其实这就是帝王权术的最常用的招式而已,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早就已经不新鲜了的东西,却还是每每都能够达到预计的效果,即便是到后来会出现一些偏差,那么基本上也都是相差无多的。
蔡锷、张凤翙,还有许许多多向他们这样的将军,官员,就是这样的,虽然他们中间只有少部分人,是真的为了权与利而跳入到这个全套的,实际上他们更多的人,在明白原委的情况下,还会毅然决然的这么做,实际上不过就是为了保命罢了,比如蔡锷,比如张凤翙。
蔡锷被袁世凯召集进京之前,他官居云南都督,统挟整个云南的军政大权,也会只能是因为如此,他得到了一个“云南王”的称号;蔡锷,也就是整个云南政、治与军事系统的核心,当他离开云南走上了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