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 第四百零九章 无的放矢【五】
热门推荐:
完蛋!我的一夜情缘竟是豪门太子爷!
不枉风月
诏阴录
美飒特种兵穿越后震惊朝野
觉醒无敌拜师系统:只拜美女师尊
被暴君揽腰宠,本宫恶毒又如何?
快穿之混低保日常
灵气复苏:开局魔头残魂上身
捐了亿万资产后,穿饥荒年代!
两天过后,朱德来找我,说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了,我可以现在就去找唐继尧谈一谈了。当然了,找唐继尧谈话,我肯定是不能携带副官的。
无论如何至少在撕破脸去之前,唐继尧都还是我的结义兄弟,而且这么长的时间内,他署理云南公务也好,以后这话是对于我的家人的照顾来说,都是非常好的,或许我们之间的军政意见不同。
但是那是公事,更何况于公来讲现在云南的最高长官还是唐继尧,我去见他,自然不能携带兵丁、武器,于私来说那,唐继尧与我之间的私交以及他对我家人的照顾,从哪里来讲,他都是对我有一定恩情的。
我肯定不能以怨报德。我孤身一人来到了云南公署外,门口的守卫还没有更换,他们都是我在云南时便为我守卫的兵丁,一看到我,他们先是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而后马上便欣喜若狂的冲上来
“将军?您可算是回来了!弟兄们都想死你了!”“将军,将军这么长时间了,您过得还好吗?”对于他们的热情我报以微笑,其实我的内心很感动,他们只不过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卫兵罢了。
或许我在云南的时候常常的进进出出他们能够看到我,给我敬礼,但是说起来我真的没同他们说过几句话,而就是这样的士兵对我还能有这样的感情,又能让我如何不感动那?或许,这就是最普通却也是最珍贵的一种慰藉吧。
仅仅是这两个士兵的话,便让我觉得我在北、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在我守护的地方,还能有这样的普普通通的士兵惦念着我,我觉得作为一个将军,这便是最高的殊荣了。
我没有与卫兵多说什么,笑着便走进了公署,看着那些我熟悉的装饰,我的心里翻腾着难以捉摸的滋味的,辛酸苦辣,喜怒哀愁,一切的一切都好像掺杂在了一起,这是一种无法言表的滋味。
“兄长!”还未等我重往昔的倒影中回过神来,一声亲切且极富有力度的叫喊,将我拉扯回到了现实,唐继尧大笑着,眼圈却是红润的向我一步步走来,我看着他的样子,我也木纳了,直到他狠狠的将我拥抱在他的怀里!
这是温暖的相拥,是两个汉字之间无言沉默下最好的情感交流,久久,我们两个人才分开。唐继尧拉着我的胳膊,对我说:“兄长,你可算是回来了!”而后也不等我答话就把我拽到了他的办公室。
一路上他还不停的对着公署内的办公人员大声的叫喊:“蔡将军回来了!蔡将军回来了!”
到了唐继尧的办公室,他亲手为我冲了一杯我喜欢的香茗,而后我二人面对坐定后,他又对我开口道:“兄长,你终于回来了,你知道吗,你在北、京这段时间,你知道我和弟兄们有多担心吗。现在好了,你回来了,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兄长,我在云南也呆了足够久的时间了,云南的军政要务好在我并没有使其衰败,现在哥哥你回来了,这云南的军政大权,还是要交还到你的手里。”
说着,唐继尧就把云南军政的一切手续,都交到了我的手里。看着唐继尧的行为,我实在是无法想象,亦或者是说我不敢相信,我之前在北、京听到的传闻是真的,但是没有办法,虽然那些传闻不可信,但是陈敏麟带给我的消息我却不能不重视起来。
“蓂庚啊。”我推开唐继尧放在我面的一摞子公文,笑着对他道:“其实我这次回来,就是想要留下性命而已,在北、京啊,我实在是待不下去了,那个地方啊,太黑暗了,而且我知道虽然袁世凯对我并没有动手,但是他真的不会信任我,早晚有一天还是要杀了我的,我这次回来啊,是逃命啊,贤弟不必如此,我这一次回来就是想带着家眷回老家去,至于这云南的军政大权,还是要贤弟署理。我唯一希望的就是贤弟如果不嫌弃的话,等我带着母亲、内人离开云南的时候,能派一队兵保护一下我们的安全这就足够了。当然了我知道贤弟无论如何也不会把我抓起来送到袁世凯的面前邀功请赏的,是吧。”
我的语气极为落寞,只不过我这都是装出来的,虽然我猜忌唐继尧的,但是说实话,我其实在内心的深处我并不愿意相信他正的就想要和我闹的不可开交。所谓的军政大权,其实就是一个虚妄的东西。
我知道唐继尧他肯定清楚,在云南只要我在云南,那么无论他如何,决不可能获取比我还高的威望,而我之所以还要这样做,其实我就是想要亲自从他的话语、表现中得到一个能够肯定的答案。
而当我真正得到这个答案的时候,我却是满心的惭愧,而且相比之下我觉得我已然成了一个小人,不过即便是小人也无所谓,我不过就是为了自保,可是我不知道我是否伤害到了我与唐继尧之间的感情。
什么叫兄弟?什么才是最值得信赖的人?什么才是真正能够依靠的、能够相互帮扶的,能够同生共死的人。一切其实真的不是那些标榜义气每一天都把兄弟情义一类的话挂在嘴边上的人。真正能够做到这些的人,很少,甚至是从来都不会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而且他们也绝不会每每做了一件事之后,就当着你的面或者是其他人的面,不停的念叨,越是这样人,我想他们就真的越难做到这样的行为。
而那些真正能过做到的人,因为他们不图回报、感激,所以他们能做,却未必会提及一言一词!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
永乐十九年辛丑科进士,从此步入仕途,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宣德五年升任兵部右侍郎,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绰罗斯,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要说明一下的是,绰罗斯也先,乃是第二十八代蒙古大汗,也是相当于明朝中叶时蒙古瓦剌部的领袖,向明朝朝贡被封为敬顺王。
这一则故事是这样的,记载于《西樵野记》中,文曰:景泰间,总兵石亨西征,振旅而旋,舟次绥德河中。天光已瞑,亨独处舟中,扣弦而歌。忽闻一女子诉流啼哭,连呼救人者三。亨命军士亟拯之,视其容貌妍绝,女泣曰:“妾姓桂,名芳华。初许同里尹氏,迩年伊家衰替,父母逼妾改醮,妾苦不从,故捐生赴水。”亨诘之曰:“汝欲归宁乎?欲为吾之副室乎?”女曰:“归宁非所愿,愿为相公箕帚妾耳。”亨纳之,裁剪缀补,烹饪燔幂,妙绝无议,亨甚嬖幸。凡相亲爱者,辄令出见,芳华亦无难色。是年冬,兵部尚书于公谦至其第,亨欲夸宠于公,令芳华出见之,芳华不出。亨命侍婢督行者,相踵于道,芳华竟不出。于公辞归,亨大怒,拔剑欲斩之,芳华走入壁中,语曰:“邪不胜正,理固然也。妾本非世人,实一古桂,久窃日月精华,故成人类耳。今于公栋梁之材、社稷之器,安敢轻诣?独不闻武三思爱妾不见狄梁公之事乎?妾于此来别矣。”言罢杳然。
由此可见,这些鬼怪神异的故事,在古籍上就有记载,而且不单单仅局限于民间的,而且邹若衡也非常的享受这样的故事,他其实个人是非常喜欢这样的故事的,因为相比于现实,虚幻一些的东西更能够让他放松心情。
不过邹若衡虽然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而且还从其中体会着当年师父留给他的音容笑貌,可是一阵夜风吹过,又将其拉回了现实中,看着手中的《太白武要》不住的再一次除了神……
所谓的“太白”指的是就是金星,也就是《西游记》中说写的太白金星的原型,朝现于东称之为太白,夜露于西称之为长庚。所以小说《西游记》称呼太白金星为“李长庚”。因为自古以来,兵家圣者,亦或者是流传于千古之间的学术流派,基本上,都会受到道家的影响,即便是儒家思想中,也是有着不可不提的道家思想的,所以说,道家算得上是传统古文化的根源之一了。
古代兵者,着撰经典之人,也多愿意以道家的思想作为用兵的核心,或者说是因为道家的思想根深蒂固的情况下所以即便是杀伐征讨也需要符合道家的学说。所以这里就要解释一下,为什么邹若衡师父传给他的兵书,要以《太白武要》命名了。所谓的“太白”自然指的就是太白金星了,而之所以选择太白二字冠名,还是因为道教的传说。
道家传说中,以“太白”星为主长杀伐的星神,同时也将其视为兵戎之主,所以自古以来,多有兵书以“太白”二字命名,比如比较有名的就是唐代宗时,官居河东节度使,爵都虞候的着名道家思想、理论家,同时又是政、治及军事学家,达观子李笙的综合性道家军事着作《神机制敌太白阴经》,既世人口中所谓的《太白阴经》。
《太白阴经》这本书邹若衡是看过的,因为他所习练的武艺,虽然与兵书战策毫无关系,但是因为其流派与道家颇有渊源,所以作为代表性巨着的《太白阴经》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了邹若衡哪一流派武者的翻阅之物了,而且《太白阴经》虽然是兵书战策,但是其内容包罗万象,并不单单只有兵法上的东西,亦或者是道家的道教的一些理论学说。
比如《太白阴经》中,有这样的一段,曰:六国之君,非疏道德而亲权势。权势用,不得不亲;道德废,不得不疏其理然也。唯圣人能反始复本,以正理国,以奇用兵,以无事理天下正者,名法也。
而后又曰:语曰:“将、相明,国无兵。”舜以干戚而服有苗,鲁以頖宫而来淮夷。以道胜者,帝;以德胜者,王;以谋胜者,伯;以力胜者,强。强兵灭,伯兵绝,帝王之兵前无敌人;主之道,信其然矣。
《太白阴经》中对于论证、递进的关系使用的非常多,而且不单单是对于国家治理的看法,以及将帅用兵的方式,同时更是提升到了“法”的层次,遵循这个“法”就能够得到胜利,就能够千万年经久不衰。
当然了,作为道教的着作,这其中自然是少不了比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样的观点,但是值得一说的是,虽然是道教的经典之一,但是正本《太白阴经》中所阐述的道理,却并非是简简单单顺应自然,遵循大道那么简单,书中强调战争胜败决定于人谋而不靠阴阳鬼神;士兵之勇怯取决于刑赏;战争的胜利取决于君主的“仁义”以及国家的富强。在论述将帅用兵时,指出要考虑从政、治上制胜敌人,团结内部,预有谋划,选拔各种人材,要利用地形,创造主动有利的态势。
看起来,通读《太白阴经》或许会感觉到这部兵书实际上他的构成内容的大部分,都是源于前人的着作,经过了整理、论辩、辩证、整合之后,说构成的兵书的大部分整体,但是实际上,想来无论是李笙的《太白阴经》也好,亦或者是其他的兵家巨着也罢,其实其核心的内容都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就就是因为所在的年代不同,所适用的战术战法的不同,以及国家情况的变化,有着一定的差别罢了,其余的很多的还是在其中加入了作者不同的思想以及理解,其实也正是因为这样,有了不同作者的看法、理解、剖析,恰恰组成了千万年来兵家永不衰败的兵书战策,以及赫赫威名之下的兵家辉煌。
之所以较为详细的介绍《太白阴经》其实就是为了将其与邹若衡此时手中的这一部《太白武要》相互区分,说起来,虽然《太白武要》也是以“太白”二字冠名的,但是其内容上却是与《太白阴经》存在非常大的差异的,因为《太白阴经》的成书较早所以其中除了一些现实意义上的战策、方略之外,其中还包含了比如像“占云气”、“占妖星”、“祭风伯雨师文”、“风角”、“龟卜”这样的存在超自然意义的记载。
但是《太白武要》一书中,却是没有这样的怪力乱神的记载的,《太白武要》比之《太白阴经》以及其余的更多的兵家巨着来看,都更为的现实,贴近现实意义。虽然其中很多的战术,方略对于现今的乱、世并不适用,但是其中的很多现实意义的道理,以及看法,观点还是能够与现今的社会整合在一起的。
邹若衡看着手中的兵书,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第一次翻阅本书的时候,里面留给他的怪异感觉,比如这本书明显就不是一个人编写或者说整理补充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部兵书虽然保存的还算完好,但是里面有很多地方有人为故意撕毁的痕迹,同时这编订的地方,有很多的节点,或者说是更像是被人拆开之后,重新编订的,所以邹若衡认为,他手中所拿的这一部兵书,实际上并非是完全版的,而且看样子,这兵书中的很多记载,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因为一部兵书,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损坏是非常正常的。
更何况这部兵书本就不知道念头,而且其中的记载文字,真草隶篆基本上都写全了,所以想要凭借着文字来分辨出兵书的年代,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由此可见,这部兵书实际上是非常有价值以及意义的,而且对与邹若衡来说,这部兵书与他还有着不寻常的意义。
邹若衡翻阅过本书不是多少次了,但是每一次他都能够从其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当然了,之前邹若衡还不是军人的时候,他每每遇到了什么麻烦。
无论如何至少在撕破脸去之前,唐继尧都还是我的结义兄弟,而且这么长的时间内,他署理云南公务也好,以后这话是对于我的家人的照顾来说,都是非常好的,或许我们之间的军政意见不同。
但是那是公事,更何况于公来讲现在云南的最高长官还是唐继尧,我去见他,自然不能携带兵丁、武器,于私来说那,唐继尧与我之间的私交以及他对我家人的照顾,从哪里来讲,他都是对我有一定恩情的。
我肯定不能以怨报德。我孤身一人来到了云南公署外,门口的守卫还没有更换,他们都是我在云南时便为我守卫的兵丁,一看到我,他们先是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而后马上便欣喜若狂的冲上来
“将军?您可算是回来了!弟兄们都想死你了!”“将军,将军这么长时间了,您过得还好吗?”对于他们的热情我报以微笑,其实我的内心很感动,他们只不过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卫兵罢了。
或许我在云南的时候常常的进进出出他们能够看到我,给我敬礼,但是说起来我真的没同他们说过几句话,而就是这样的士兵对我还能有这样的感情,又能让我如何不感动那?或许,这就是最普通却也是最珍贵的一种慰藉吧。
仅仅是这两个士兵的话,便让我觉得我在北、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在我守护的地方,还能有这样的普普通通的士兵惦念着我,我觉得作为一个将军,这便是最高的殊荣了。
我没有与卫兵多说什么,笑着便走进了公署,看着那些我熟悉的装饰,我的心里翻腾着难以捉摸的滋味的,辛酸苦辣,喜怒哀愁,一切的一切都好像掺杂在了一起,这是一种无法言表的滋味。
“兄长!”还未等我重往昔的倒影中回过神来,一声亲切且极富有力度的叫喊,将我拉扯回到了现实,唐继尧大笑着,眼圈却是红润的向我一步步走来,我看着他的样子,我也木纳了,直到他狠狠的将我拥抱在他的怀里!
这是温暖的相拥,是两个汉字之间无言沉默下最好的情感交流,久久,我们两个人才分开。唐继尧拉着我的胳膊,对我说:“兄长,你可算是回来了!”而后也不等我答话就把我拽到了他的办公室。
一路上他还不停的对着公署内的办公人员大声的叫喊:“蔡将军回来了!蔡将军回来了!”
到了唐继尧的办公室,他亲手为我冲了一杯我喜欢的香茗,而后我二人面对坐定后,他又对我开口道:“兄长,你终于回来了,你知道吗,你在北、京这段时间,你知道我和弟兄们有多担心吗。现在好了,你回来了,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兄长,我在云南也呆了足够久的时间了,云南的军政要务好在我并没有使其衰败,现在哥哥你回来了,这云南的军政大权,还是要交还到你的手里。”
说着,唐继尧就把云南军政的一切手续,都交到了我的手里。看着唐继尧的行为,我实在是无法想象,亦或者是说我不敢相信,我之前在北、京听到的传闻是真的,但是没有办法,虽然那些传闻不可信,但是陈敏麟带给我的消息我却不能不重视起来。
“蓂庚啊。”我推开唐继尧放在我面的一摞子公文,笑着对他道:“其实我这次回来,就是想要留下性命而已,在北、京啊,我实在是待不下去了,那个地方啊,太黑暗了,而且我知道虽然袁世凯对我并没有动手,但是他真的不会信任我,早晚有一天还是要杀了我的,我这次回来啊,是逃命啊,贤弟不必如此,我这一次回来就是想带着家眷回老家去,至于这云南的军政大权,还是要贤弟署理。我唯一希望的就是贤弟如果不嫌弃的话,等我带着母亲、内人离开云南的时候,能派一队兵保护一下我们的安全这就足够了。当然了我知道贤弟无论如何也不会把我抓起来送到袁世凯的面前邀功请赏的,是吧。”
我的语气极为落寞,只不过我这都是装出来的,虽然我猜忌唐继尧的,但是说实话,我其实在内心的深处我并不愿意相信他正的就想要和我闹的不可开交。所谓的军政大权,其实就是一个虚妄的东西。
我知道唐继尧他肯定清楚,在云南只要我在云南,那么无论他如何,决不可能获取比我还高的威望,而我之所以还要这样做,其实我就是想要亲自从他的话语、表现中得到一个能够肯定的答案。
而当我真正得到这个答案的时候,我却是满心的惭愧,而且相比之下我觉得我已然成了一个小人,不过即便是小人也无所谓,我不过就是为了自保,可是我不知道我是否伤害到了我与唐继尧之间的感情。
什么叫兄弟?什么才是最值得信赖的人?什么才是真正能够依靠的、能够相互帮扶的,能够同生共死的人。一切其实真的不是那些标榜义气每一天都把兄弟情义一类的话挂在嘴边上的人。真正能够做到这些的人,很少,甚至是从来都不会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而且他们也绝不会每每做了一件事之后,就当着你的面或者是其他人的面,不停的念叨,越是这样人,我想他们就真的越难做到这样的行为。
而那些真正能过做到的人,因为他们不图回报、感激,所以他们能做,却未必会提及一言一词!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
永乐十九年辛丑科进士,从此步入仕途,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宣德五年升任兵部右侍郎,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绰罗斯,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要说明一下的是,绰罗斯也先,乃是第二十八代蒙古大汗,也是相当于明朝中叶时蒙古瓦剌部的领袖,向明朝朝贡被封为敬顺王。
这一则故事是这样的,记载于《西樵野记》中,文曰:景泰间,总兵石亨西征,振旅而旋,舟次绥德河中。天光已瞑,亨独处舟中,扣弦而歌。忽闻一女子诉流啼哭,连呼救人者三。亨命军士亟拯之,视其容貌妍绝,女泣曰:“妾姓桂,名芳华。初许同里尹氏,迩年伊家衰替,父母逼妾改醮,妾苦不从,故捐生赴水。”亨诘之曰:“汝欲归宁乎?欲为吾之副室乎?”女曰:“归宁非所愿,愿为相公箕帚妾耳。”亨纳之,裁剪缀补,烹饪燔幂,妙绝无议,亨甚嬖幸。凡相亲爱者,辄令出见,芳华亦无难色。是年冬,兵部尚书于公谦至其第,亨欲夸宠于公,令芳华出见之,芳华不出。亨命侍婢督行者,相踵于道,芳华竟不出。于公辞归,亨大怒,拔剑欲斩之,芳华走入壁中,语曰:“邪不胜正,理固然也。妾本非世人,实一古桂,久窃日月精华,故成人类耳。今于公栋梁之材、社稷之器,安敢轻诣?独不闻武三思爱妾不见狄梁公之事乎?妾于此来别矣。”言罢杳然。
由此可见,这些鬼怪神异的故事,在古籍上就有记载,而且不单单仅局限于民间的,而且邹若衡也非常的享受这样的故事,他其实个人是非常喜欢这样的故事的,因为相比于现实,虚幻一些的东西更能够让他放松心情。
不过邹若衡虽然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而且还从其中体会着当年师父留给他的音容笑貌,可是一阵夜风吹过,又将其拉回了现实中,看着手中的《太白武要》不住的再一次除了神……
所谓的“太白”指的是就是金星,也就是《西游记》中说写的太白金星的原型,朝现于东称之为太白,夜露于西称之为长庚。所以小说《西游记》称呼太白金星为“李长庚”。因为自古以来,兵家圣者,亦或者是流传于千古之间的学术流派,基本上,都会受到道家的影响,即便是儒家思想中,也是有着不可不提的道家思想的,所以说,道家算得上是传统古文化的根源之一了。
古代兵者,着撰经典之人,也多愿意以道家的思想作为用兵的核心,或者说是因为道家的思想根深蒂固的情况下所以即便是杀伐征讨也需要符合道家的学说。所以这里就要解释一下,为什么邹若衡师父传给他的兵书,要以《太白武要》命名了。所谓的“太白”自然指的就是太白金星了,而之所以选择太白二字冠名,还是因为道教的传说。
道家传说中,以“太白”星为主长杀伐的星神,同时也将其视为兵戎之主,所以自古以来,多有兵书以“太白”二字命名,比如比较有名的就是唐代宗时,官居河东节度使,爵都虞候的着名道家思想、理论家,同时又是政、治及军事学家,达观子李笙的综合性道家军事着作《神机制敌太白阴经》,既世人口中所谓的《太白阴经》。
《太白阴经》这本书邹若衡是看过的,因为他所习练的武艺,虽然与兵书战策毫无关系,但是因为其流派与道家颇有渊源,所以作为代表性巨着的《太白阴经》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了邹若衡哪一流派武者的翻阅之物了,而且《太白阴经》虽然是兵书战策,但是其内容包罗万象,并不单单只有兵法上的东西,亦或者是道家的道教的一些理论学说。
比如《太白阴经》中,有这样的一段,曰:六国之君,非疏道德而亲权势。权势用,不得不亲;道德废,不得不疏其理然也。唯圣人能反始复本,以正理国,以奇用兵,以无事理天下正者,名法也。
而后又曰:语曰:“将、相明,国无兵。”舜以干戚而服有苗,鲁以頖宫而来淮夷。以道胜者,帝;以德胜者,王;以谋胜者,伯;以力胜者,强。强兵灭,伯兵绝,帝王之兵前无敌人;主之道,信其然矣。
《太白阴经》中对于论证、递进的关系使用的非常多,而且不单单是对于国家治理的看法,以及将帅用兵的方式,同时更是提升到了“法”的层次,遵循这个“法”就能够得到胜利,就能够千万年经久不衰。
当然了,作为道教的着作,这其中自然是少不了比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样的观点,但是值得一说的是,虽然是道教的经典之一,但是正本《太白阴经》中所阐述的道理,却并非是简简单单顺应自然,遵循大道那么简单,书中强调战争胜败决定于人谋而不靠阴阳鬼神;士兵之勇怯取决于刑赏;战争的胜利取决于君主的“仁义”以及国家的富强。在论述将帅用兵时,指出要考虑从政、治上制胜敌人,团结内部,预有谋划,选拔各种人材,要利用地形,创造主动有利的态势。
看起来,通读《太白阴经》或许会感觉到这部兵书实际上他的构成内容的大部分,都是源于前人的着作,经过了整理、论辩、辩证、整合之后,说构成的兵书的大部分整体,但是实际上,想来无论是李笙的《太白阴经》也好,亦或者是其他的兵家巨着也罢,其实其核心的内容都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就就是因为所在的年代不同,所适用的战术战法的不同,以及国家情况的变化,有着一定的差别罢了,其余的很多的还是在其中加入了作者不同的思想以及理解,其实也正是因为这样,有了不同作者的看法、理解、剖析,恰恰组成了千万年来兵家永不衰败的兵书战策,以及赫赫威名之下的兵家辉煌。
之所以较为详细的介绍《太白阴经》其实就是为了将其与邹若衡此时手中的这一部《太白武要》相互区分,说起来,虽然《太白武要》也是以“太白”二字冠名的,但是其内容上却是与《太白阴经》存在非常大的差异的,因为《太白阴经》的成书较早所以其中除了一些现实意义上的战策、方略之外,其中还包含了比如像“占云气”、“占妖星”、“祭风伯雨师文”、“风角”、“龟卜”这样的存在超自然意义的记载。
但是《太白武要》一书中,却是没有这样的怪力乱神的记载的,《太白武要》比之《太白阴经》以及其余的更多的兵家巨着来看,都更为的现实,贴近现实意义。虽然其中很多的战术,方略对于现今的乱、世并不适用,但是其中的很多现实意义的道理,以及看法,观点还是能够与现今的社会整合在一起的。
邹若衡看着手中的兵书,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第一次翻阅本书的时候,里面留给他的怪异感觉,比如这本书明显就不是一个人编写或者说整理补充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部兵书虽然保存的还算完好,但是里面有很多地方有人为故意撕毁的痕迹,同时这编订的地方,有很多的节点,或者说是更像是被人拆开之后,重新编订的,所以邹若衡认为,他手中所拿的这一部兵书,实际上并非是完全版的,而且看样子,这兵书中的很多记载,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因为一部兵书,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损坏是非常正常的。
更何况这部兵书本就不知道念头,而且其中的记载文字,真草隶篆基本上都写全了,所以想要凭借着文字来分辨出兵书的年代,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由此可见,这部兵书实际上是非常有价值以及意义的,而且对与邹若衡来说,这部兵书与他还有着不寻常的意义。
邹若衡翻阅过本书不是多少次了,但是每一次他都能够从其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当然了,之前邹若衡还不是军人的时候,他每每遇到了什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