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 第五百八十七章 冷西【三】
热门推荐:
完蛋!我的一夜情缘竟是豪门太子爷!
不枉风月
诏阴录
美飒特种兵穿越后震惊朝野
觉醒无敌拜师系统:只拜美女师尊
被暴君揽腰宠,本宫恶毒又如何?
快穿之混低保日常
灵气复苏:开局魔头残魂上身
捐了亿万资产后,穿饥荒年代!
说着,他还做出一副被辣到的表情,颇有些意味;不过,我还是看的出,他说道“湖南”两个字时候的那种异样。
不会为了一些东西而彻底的和他,或者说彻底的和北洋政、府翻脸,毕竟,他也知道段祺瑞是一个识大体、懂大势的人,况且现在的形势下,如果真的北洋政、府易主的话,恐怕南方方面也好,亦或是其他列强国家也罢,都不会作壁上观的。
就是现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那些恶鬼还在想要时不时的捞一点好处,而且说实话,虽然冯国璋非常认同孙文的理念,但是实际意义上来说,孙文的一些活动,以及做事的方式,他觉得并不可靠。
这不是无的放矢的,毕竟当年孙文提出的“驱逐鞑虏,复我中华”的精神,如果站在一个特殊的角度来看,其实这不外乎是一种矛盾。
所以出于公,他必须要保证袁世凯位置的稳定,而且其实他心内最相信的人,还是袁世凯而已。毕竟无论是前朝之时,袁世凯几乎担任过所有大清国的权臣之位,而且那些时候,袁世凯在任的见地、功业,他也是看在眼里的。
虽然段祺瑞这个人也非常有本事,可是没办法,毕竟段祺瑞也是小站时崛起的武夫,纵然雄才大略,而且掌管陆军部许久,可是搞得清军队的问题,不表示就能够搞得清国家的问题啊。
段祺瑞与袁世凯之间的矛盾,其实在冯国璋看来,那不过就是小站元老内部的问题,甚至都谈不上是派系问题,可是他还是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段祺瑞一下,毕竟北洋之虎的名号,可不是说给别人听,用来吓唬人的而已。
不过,就在今晨,一份北、京的来电,让他一下子就觉得一个头两个大起来,不是他本人的承受能力太差,是在电文中的内容太过触目惊心了。
电文原文如下:吾弟华甫,许久未见,兄心中甚为挂牵,又兼昨夜一梦,梦中尽是昔年小站场景。历历在目,一幕幕,实令为兄汗颜。
兄为国之首府,身兼国家之中,虽公务繁杂,却也非无可脱身,由此,而未曾关切面谈,兄之愧也。
念及昔时,南方初定,兄于北问鼎之时,其间苦厄、艰难,多承弟舍生而助,非如此国将难定,兄又何以而安?
奈何,昔时弟之功业,何止千百?然时国家处安,兄不敢委弟重任,乃畏人言。今时今日,国家安定许久,又兼南方方面落定,故此,兄方亲拟此文。
一表兄之关念之意,二则兄欲委弟以总、理之位,不知弟意如何?若承,则望弟今日来京,与兄一见,一来斧定大事,二来相比弟与芝泉亦许久未曾得见尔?权且一聚耶。
为兄者,世凯言。
这是一封已友人兄弟的口气拟成的电文,而且文中言语多为亲近,表述情谊之语。看起来,不过就是袁世凯想念冯国璋了,而且还想要给他一个总、理的职位,当然了,这是询问他本人的意愿。
应允与否,全在冯国璋一人身上,袁世凯只是提供一个机会;而且电文中还说明了袁世凯想要冯国璋到京与他一聚,当然了,届时必然少不了段祺瑞此人,不过这也能理解,此三人本就皆是北洋出身,而且说起来,他们三人也算是北洋中关系极好的三人了。
按道理说这样的兄弟友人语气的电文,包括现在看来这份电文中的内容,不至于令一个封疆大吏如此惆怅、为难才是,可是冯国璋为什么会如此那?
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单单只看这电文的内容,自然是没所谓的,而且决不至于冯国璋如此,说起来,那会有人害怕自己的官越做越大那?那个位置,可是多少人相求都求之不得的。
这下子送到了他冯国璋的手里,那还有为难迟疑之理那?不过已经说了,这是单单只看电文内容的情况下。可是冯国璋只一个普通人吗?亦或者是说,袁世凯现在身为国家首脑的位置。
他又怎么会因为一点想念而放低姿态来亲自拟下这样一封电文那?这两个人一个不会因为一点所谓的想念就要亲自拟定这样的电文;一个也不会因为电文中恳切的言语就单单只会看电文的内容而已。
这封电文之所以令人触目惊心,实在是因为,如果将电文的内容配合上现在的大形势的同时,再加上此三人之间的一些争斗,就足以令人畏惧了。
袁世凯电文中说要委任冯国璋总、理的位置,而且还邀他如京,其实这些都是袁世凯的迂回婉转之策。
谁都看得出来,现在袁世凯与段祺瑞两个人虽然表面上没有什么,其实暗地里两个人斗得是非常激烈的,就拿袁世凯给陆军部扩大权力范围这件事来说吧,这是一个多么睿智且可怕的决定啊。难道不是这样吗?
而且这么说,其实现在袁世凯与段祺瑞两个人的斗争中,袁世凯是出于一个劣势的,倒不是因为别的,怎么说也还是袁世凯的权力更大,而他之所以权力大、资本强还会处于下风实在是因为他的对手实在是太多了。
袁世凯的对手又怎么会只有段祺瑞一个那?不提国外问题,就是国内,派系争斗中,其实说到底,又有哪一方最后的目标不是袁世凯那?无论是段祺瑞也好,亦或是王士珍也罢,甚至就是一个江朝宗,他们哪一个不想拿下袁世凯而取而代之那?
先不说他们有没有这个能力,只要他们有这样的野心,有这样的想法,那就已经成为了袁世凯的对手,而且这些人其实心中无论到底是怎么想的,只要有了那个念头之后,自然而然的就会将袁世凯当做目标。
无论他们是不是出于主观,但是至少,他们在行动上,都会有所行为的。这就是潜意识攻击。如此一来的话,试想一下,袁世凯的生活会是怎么样那?那么多人,那么多口是心非的家伙盯着你的位置,惦记着你的权力,想想都够可怕的了。
而段祺瑞那,虽然不能算是这些派系中执牛耳者,可也必然是当先第一股势力了,不单单因为段祺瑞把持这陆军部这把可怕的武器,就是他与袁世凯之间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恩恩怨怨,就足以令他的势力超过任何人了。
如此一来,自然他也就成为了袁世凯的头号劲敌。不过说真的,虽然冯国璋非常的忠诚,但是其实他心里也还有有所图谋的,这并不能说冯国璋这个人如何,其实试想一下,当你手握数十万兵马武装,而且最高掌权者对你又近乎完全信任的时候,难到,你就甘于安分守己的做一个掌权的富家翁吗?
你就不不想搏一搏吗?万一成了,那可就是定鼎天下,即便是失败了,你也不会死,有了这样的保障,我想,没有谁会不为此而心动吧?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冯国璋才选择了远离北、京那个浑水淌子。眼不见为净吗,而且南京之地,地属咽喉之处,也是南方势力想要争夺的第一要地,他冯国璋来到此处,因为要全心投入到对南方的控制中,所以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自然也就没有精力去想了。
袁世凯电文中说,是他当年畏惧人言,害怕给冯国璋安排了内阁重职,而惹起不必要的麻烦,但是说真的,这其实是袁世凯自己给冯国璋背了黑锅。因为当年其实是冯国璋本人要求远镇要紧关隘的,还真就不是袁世凯没有委任给他重要的职位。
不过其实说起来,不说冯国璋其他的职务,单单一个南京督军,就已经异常显赫了,不过虽然如此,可是这样的职务与内阁那些能够直接左右国家形势的位置相比的话,还是差了一些的。
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决定如此,全是因为他想要试一试,看看能不能以自己的游说造势的功夫,来调节一下袁世凯、段祺瑞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因为身份特殊,再加上冯国璋威望极高,又是封疆大吏,所以他入京的时候,自然是要乘坐专列了。
说到这要说一说冯国璋的专列,他乘坐的专列与之其他人相比,其实说起来,要是真的比较一下的话,那么他所乘坐的专列还真算不得是专列两个字,他乘坐的列车啊,实在是太寒蝉了。
别人的专列,怎么说就算不是雕龙画凤,豪华显赫吧,可是怎么着,也比一般的公共列车要好上不少,可是冯国璋的这一趟专列啊,除了车头车尾之外,中间悬挂的车厢,只有三节。
一节是他办公所用,一节是他衣食住行的地方,而剩下的一节,自然是他卫队所乘坐的。说起来也怪,冯国璋这样的身份,堂堂的陆军上将,不说有一个师的防卫力量吧,可是怎么着也得有一个旅吧?
可是他冯国璋还真的就没有,他的所有近卫加在一起,都凑不上一个营的兵力,这就奇怪了,别说他一个上将了,就是东北那个张作霖,一个小小的陆军少将师长,还有一个卫队旅那。
其实这里面的道理不说破看不清,要说破,也实在是没什么好解释的,冯国璋之所以如此,理由很简单,那就是他不想养那么多烦闲人。
说来也是,冯国璋此人,乃是行伍科班出身,对于带兵的这个问题上,自然是取实避虚,而张作霖那,却是绿林出身,虽然之前也是当过北洋的军人,还参加过海战,可是说到底他的身上还是江湖气更重一些。自然,也就非常讲排场了。
不过那,有件事要说一下,虽然冯国璋如此,对于闲兵散勇持那样的态度,而且那,自己也是以身作则,冯国璋手下的将校们也不敢太过于武装自己的护卫,可是这样一来那,虽然减少了军费的开支。
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可是说起来,这倒是给他人带来了一些麻烦啊,试想一下,冯国璋何等身份?他的安全自然是头等大事了,就算是他带着数百卫队,地方官员都要调兵遣将,加以充斥卫戍。
更何况他冯国璋还没有那么多的护卫那?所以啊,即便是冯国璋只是乘坐列车直达北,京,而且沿途上,也不再任何地方下车休息,可是那些地方上的将军们,又有哪个不派兵沿铁道保护那?
所以这样一来,需要调度的兵马就更多了,也就间接的消耗了大量的军费。冯国璋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是真的厌恶那些将校们如此作为,可是没有办法,毕竟这是人家的一份心意,而且还是为你的安全着想。那他冯国璋又怎么好加以申斥那?
“哎。”冯国璋看着刚刚途经的车站,车站里那些荷枪实弹的士兵,还有数门野战炮以及重机枪攻势,他实在是不知该如何是好,想来,也只能为此叹息一声了。
冯国璋的秘书长是一个身材高大,面容威武的中年男子,姓刘,暂时称之为刘秘书长吧,虽然刘秘书长只有三十二岁,可是因为他这连毛胡子以及额头上那道像是皱纹一样的伤疤,使得他看起来,好像一个四五十岁的老家伙。
刘秘书长来到冯国璋的身旁,敬礼之后道:“督军大人,这是您要的文件,都在这里了,不过……”
“不过什么?”冯国璋回过头笑着问道,刘秘书长面色有些不好的回答道:“是这样的,督军大人,您也知道,咱们现在是在火车上,资源有限,所以有关滇南方面的公务文件,这里没有。”
冯国璋一笑,道:“没事,滇南的问题吗,现在看来还真的不是问题,没关系,没有就没有吧。”说着,冯国璋接过了刘秘书长送来的一摞子文件,而后翻阅起来。不知不觉中,天色晚了下来。
刘秘书长此时又来到冯国璋办公的这节车厢,给他送来了晚餐,不过当刘秘书长端着晚餐走进来的时候,却被车厢里的冯国璋给吓了一跳。
就见此时冯国璋竟然趴在地上,手里拿着放大镜,正在面前的地图上找些什么,右手还拿着制定作战计划时使用的红蓝铅笔,正在圈圈点点的不知道干些什么。刘秘书长看到了,忙将手中的食物放下,而后来到冯国璋的身旁。
因为他不知道冯国璋到底在做什么,而且虽然他人即便他不清楚冯国璋的到底在做什么,可是从冯国璋的神态中,他还是知道,冯国璋现在一定是在做什么重要的事,所以他也只好悄悄的走到冯国璋的身旁。
试探性的,道:“督军大人?”
叫了一声,冯国璋没有理会他,刘秘书长见此不由得苦笑一声,而后继续加大了音量,对冯国璋道:“督军大人?督军大人!”
“汤……”见他如此,我才刚要开口,他却突然打断我,道:“兄且慢言。”而后汤芗铭一下子就蹲到小煤炉的旁边,用一块白手绢垫着拿起了陶罐上很不协调的紫砂盖子。
而这时陶罐中的水已经开始从下向上,一点点的有细小的气泡溢上来。这样的气泡被称为“蟹眼”。此时的水温大概在七十到八十度左右,用来冲泡龙井一类的绿茶再合适不过。因为此时的水温已经足以将茶叶充分滋润。
其香气必受水而溢;并且因为此时的水温并不足以达到沸点,所以不会破坏茶叶翠绿的颜色,而且用这样温度的水冲泡出来的绿茶,其色翠嫩,汤汁鲜亮,隐有灵气。就连剩下的茶底依旧可以保持茶叶原有的颜色。
我满心期待,以为他会拿出怎样的绿茶招待我,可是让我没想到的是,汤芗铭取出的茶竟然是出自云南的普洱。
以我的经验看来,无论是茶饼的色还是形上来看,他手中的这一饼普洱少说也要有十年之久了。
汤芗铭取下一块普洱搁在紫砂大壶中,而后就直接将那“蟹眼”冲进了壶内。
因为我常年在云南的关系,所以可以天下的茶类我最熟悉的就是这大叶普洱了。冲泡普洱需要用“鱼眼”水,也就是马上就要翻开的那种水来冲泡,这样才能充分的让普洱茶散发出真味与饱满的香气。
尤其是像他手中的那一饼老茶,更是如果水温不合适的话,可就要浪费了养茶的十年功夫了。
不过,此时我却也不好说什么,毕竟我是客,常言道“客随主便”既然人家堂堂湘军督军给你亲手烹茶,挑三拣四不是太失礼了吗?
可是实话实说我却是不相信他汤芗铭会不清楚这陈年老茶的冲泡方法这样的“错误”,应该是他故意为之。
不一会功夫,那一壶陈年普洱就冲好了。
汤芗铭把茶汤先是倒进带滤网的公道杯里,而后又分成两只小杯,将其中一支交到我的手里。
不会为了一些东西而彻底的和他,或者说彻底的和北洋政、府翻脸,毕竟,他也知道段祺瑞是一个识大体、懂大势的人,况且现在的形势下,如果真的北洋政、府易主的话,恐怕南方方面也好,亦或是其他列强国家也罢,都不会作壁上观的。
就是现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那些恶鬼还在想要时不时的捞一点好处,而且说实话,虽然冯国璋非常认同孙文的理念,但是实际意义上来说,孙文的一些活动,以及做事的方式,他觉得并不可靠。
这不是无的放矢的,毕竟当年孙文提出的“驱逐鞑虏,复我中华”的精神,如果站在一个特殊的角度来看,其实这不外乎是一种矛盾。
所以出于公,他必须要保证袁世凯位置的稳定,而且其实他心内最相信的人,还是袁世凯而已。毕竟无论是前朝之时,袁世凯几乎担任过所有大清国的权臣之位,而且那些时候,袁世凯在任的见地、功业,他也是看在眼里的。
虽然段祺瑞这个人也非常有本事,可是没办法,毕竟段祺瑞也是小站时崛起的武夫,纵然雄才大略,而且掌管陆军部许久,可是搞得清军队的问题,不表示就能够搞得清国家的问题啊。
段祺瑞与袁世凯之间的矛盾,其实在冯国璋看来,那不过就是小站元老内部的问题,甚至都谈不上是派系问题,可是他还是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段祺瑞一下,毕竟北洋之虎的名号,可不是说给别人听,用来吓唬人的而已。
不过,就在今晨,一份北、京的来电,让他一下子就觉得一个头两个大起来,不是他本人的承受能力太差,是在电文中的内容太过触目惊心了。
电文原文如下:吾弟华甫,许久未见,兄心中甚为挂牵,又兼昨夜一梦,梦中尽是昔年小站场景。历历在目,一幕幕,实令为兄汗颜。
兄为国之首府,身兼国家之中,虽公务繁杂,却也非无可脱身,由此,而未曾关切面谈,兄之愧也。
念及昔时,南方初定,兄于北问鼎之时,其间苦厄、艰难,多承弟舍生而助,非如此国将难定,兄又何以而安?
奈何,昔时弟之功业,何止千百?然时国家处安,兄不敢委弟重任,乃畏人言。今时今日,国家安定许久,又兼南方方面落定,故此,兄方亲拟此文。
一表兄之关念之意,二则兄欲委弟以总、理之位,不知弟意如何?若承,则望弟今日来京,与兄一见,一来斧定大事,二来相比弟与芝泉亦许久未曾得见尔?权且一聚耶。
为兄者,世凯言。
这是一封已友人兄弟的口气拟成的电文,而且文中言语多为亲近,表述情谊之语。看起来,不过就是袁世凯想念冯国璋了,而且还想要给他一个总、理的职位,当然了,这是询问他本人的意愿。
应允与否,全在冯国璋一人身上,袁世凯只是提供一个机会;而且电文中还说明了袁世凯想要冯国璋到京与他一聚,当然了,届时必然少不了段祺瑞此人,不过这也能理解,此三人本就皆是北洋出身,而且说起来,他们三人也算是北洋中关系极好的三人了。
按道理说这样的兄弟友人语气的电文,包括现在看来这份电文中的内容,不至于令一个封疆大吏如此惆怅、为难才是,可是冯国璋为什么会如此那?
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单单只看这电文的内容,自然是没所谓的,而且决不至于冯国璋如此,说起来,那会有人害怕自己的官越做越大那?那个位置,可是多少人相求都求之不得的。
这下子送到了他冯国璋的手里,那还有为难迟疑之理那?不过已经说了,这是单单只看电文内容的情况下。可是冯国璋只一个普通人吗?亦或者是说,袁世凯现在身为国家首脑的位置。
他又怎么会因为一点想念而放低姿态来亲自拟下这样一封电文那?这两个人一个不会因为一点所谓的想念就要亲自拟定这样的电文;一个也不会因为电文中恳切的言语就单单只会看电文的内容而已。
这封电文之所以令人触目惊心,实在是因为,如果将电文的内容配合上现在的大形势的同时,再加上此三人之间的一些争斗,就足以令人畏惧了。
袁世凯电文中说要委任冯国璋总、理的位置,而且还邀他如京,其实这些都是袁世凯的迂回婉转之策。
谁都看得出来,现在袁世凯与段祺瑞两个人虽然表面上没有什么,其实暗地里两个人斗得是非常激烈的,就拿袁世凯给陆军部扩大权力范围这件事来说吧,这是一个多么睿智且可怕的决定啊。难道不是这样吗?
而且这么说,其实现在袁世凯与段祺瑞两个人的斗争中,袁世凯是出于一个劣势的,倒不是因为别的,怎么说也还是袁世凯的权力更大,而他之所以权力大、资本强还会处于下风实在是因为他的对手实在是太多了。
袁世凯的对手又怎么会只有段祺瑞一个那?不提国外问题,就是国内,派系争斗中,其实说到底,又有哪一方最后的目标不是袁世凯那?无论是段祺瑞也好,亦或是王士珍也罢,甚至就是一个江朝宗,他们哪一个不想拿下袁世凯而取而代之那?
先不说他们有没有这个能力,只要他们有这样的野心,有这样的想法,那就已经成为了袁世凯的对手,而且这些人其实心中无论到底是怎么想的,只要有了那个念头之后,自然而然的就会将袁世凯当做目标。
无论他们是不是出于主观,但是至少,他们在行动上,都会有所行为的。这就是潜意识攻击。如此一来的话,试想一下,袁世凯的生活会是怎么样那?那么多人,那么多口是心非的家伙盯着你的位置,惦记着你的权力,想想都够可怕的了。
而段祺瑞那,虽然不能算是这些派系中执牛耳者,可也必然是当先第一股势力了,不单单因为段祺瑞把持这陆军部这把可怕的武器,就是他与袁世凯之间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恩恩怨怨,就足以令他的势力超过任何人了。
如此一来,自然他也就成为了袁世凯的头号劲敌。不过说真的,虽然冯国璋非常的忠诚,但是其实他心里也还有有所图谋的,这并不能说冯国璋这个人如何,其实试想一下,当你手握数十万兵马武装,而且最高掌权者对你又近乎完全信任的时候,难到,你就甘于安分守己的做一个掌权的富家翁吗?
你就不不想搏一搏吗?万一成了,那可就是定鼎天下,即便是失败了,你也不会死,有了这样的保障,我想,没有谁会不为此而心动吧?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冯国璋才选择了远离北、京那个浑水淌子。眼不见为净吗,而且南京之地,地属咽喉之处,也是南方势力想要争夺的第一要地,他冯国璋来到此处,因为要全心投入到对南方的控制中,所以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自然也就没有精力去想了。
袁世凯电文中说,是他当年畏惧人言,害怕给冯国璋安排了内阁重职,而惹起不必要的麻烦,但是说真的,这其实是袁世凯自己给冯国璋背了黑锅。因为当年其实是冯国璋本人要求远镇要紧关隘的,还真就不是袁世凯没有委任给他重要的职位。
不过其实说起来,不说冯国璋其他的职务,单单一个南京督军,就已经异常显赫了,不过虽然如此,可是这样的职务与内阁那些能够直接左右国家形势的位置相比的话,还是差了一些的。
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决定如此,全是因为他想要试一试,看看能不能以自己的游说造势的功夫,来调节一下袁世凯、段祺瑞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因为身份特殊,再加上冯国璋威望极高,又是封疆大吏,所以他入京的时候,自然是要乘坐专列了。
说到这要说一说冯国璋的专列,他乘坐的专列与之其他人相比,其实说起来,要是真的比较一下的话,那么他所乘坐的专列还真算不得是专列两个字,他乘坐的列车啊,实在是太寒蝉了。
别人的专列,怎么说就算不是雕龙画凤,豪华显赫吧,可是怎么着,也比一般的公共列车要好上不少,可是冯国璋的这一趟专列啊,除了车头车尾之外,中间悬挂的车厢,只有三节。
一节是他办公所用,一节是他衣食住行的地方,而剩下的一节,自然是他卫队所乘坐的。说起来也怪,冯国璋这样的身份,堂堂的陆军上将,不说有一个师的防卫力量吧,可是怎么着也得有一个旅吧?
可是他冯国璋还真的就没有,他的所有近卫加在一起,都凑不上一个营的兵力,这就奇怪了,别说他一个上将了,就是东北那个张作霖,一个小小的陆军少将师长,还有一个卫队旅那。
其实这里面的道理不说破看不清,要说破,也实在是没什么好解释的,冯国璋之所以如此,理由很简单,那就是他不想养那么多烦闲人。
说来也是,冯国璋此人,乃是行伍科班出身,对于带兵的这个问题上,自然是取实避虚,而张作霖那,却是绿林出身,虽然之前也是当过北洋的军人,还参加过海战,可是说到底他的身上还是江湖气更重一些。自然,也就非常讲排场了。
不过那,有件事要说一下,虽然冯国璋如此,对于闲兵散勇持那样的态度,而且那,自己也是以身作则,冯国璋手下的将校们也不敢太过于武装自己的护卫,可是这样一来那,虽然减少了军费的开支。
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可是说起来,这倒是给他人带来了一些麻烦啊,试想一下,冯国璋何等身份?他的安全自然是头等大事了,就算是他带着数百卫队,地方官员都要调兵遣将,加以充斥卫戍。
更何况他冯国璋还没有那么多的护卫那?所以啊,即便是冯国璋只是乘坐列车直达北,京,而且沿途上,也不再任何地方下车休息,可是那些地方上的将军们,又有哪个不派兵沿铁道保护那?
所以这样一来,需要调度的兵马就更多了,也就间接的消耗了大量的军费。冯国璋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是真的厌恶那些将校们如此作为,可是没有办法,毕竟这是人家的一份心意,而且还是为你的安全着想。那他冯国璋又怎么好加以申斥那?
“哎。”冯国璋看着刚刚途经的车站,车站里那些荷枪实弹的士兵,还有数门野战炮以及重机枪攻势,他实在是不知该如何是好,想来,也只能为此叹息一声了。
冯国璋的秘书长是一个身材高大,面容威武的中年男子,姓刘,暂时称之为刘秘书长吧,虽然刘秘书长只有三十二岁,可是因为他这连毛胡子以及额头上那道像是皱纹一样的伤疤,使得他看起来,好像一个四五十岁的老家伙。
刘秘书长来到冯国璋的身旁,敬礼之后道:“督军大人,这是您要的文件,都在这里了,不过……”
“不过什么?”冯国璋回过头笑着问道,刘秘书长面色有些不好的回答道:“是这样的,督军大人,您也知道,咱们现在是在火车上,资源有限,所以有关滇南方面的公务文件,这里没有。”
冯国璋一笑,道:“没事,滇南的问题吗,现在看来还真的不是问题,没关系,没有就没有吧。”说着,冯国璋接过了刘秘书长送来的一摞子文件,而后翻阅起来。不知不觉中,天色晚了下来。
刘秘书长此时又来到冯国璋办公的这节车厢,给他送来了晚餐,不过当刘秘书长端着晚餐走进来的时候,却被车厢里的冯国璋给吓了一跳。
就见此时冯国璋竟然趴在地上,手里拿着放大镜,正在面前的地图上找些什么,右手还拿着制定作战计划时使用的红蓝铅笔,正在圈圈点点的不知道干些什么。刘秘书长看到了,忙将手中的食物放下,而后来到冯国璋的身旁。
因为他不知道冯国璋到底在做什么,而且虽然他人即便他不清楚冯国璋的到底在做什么,可是从冯国璋的神态中,他还是知道,冯国璋现在一定是在做什么重要的事,所以他也只好悄悄的走到冯国璋的身旁。
试探性的,道:“督军大人?”
叫了一声,冯国璋没有理会他,刘秘书长见此不由得苦笑一声,而后继续加大了音量,对冯国璋道:“督军大人?督军大人!”
“汤……”见他如此,我才刚要开口,他却突然打断我,道:“兄且慢言。”而后汤芗铭一下子就蹲到小煤炉的旁边,用一块白手绢垫着拿起了陶罐上很不协调的紫砂盖子。
而这时陶罐中的水已经开始从下向上,一点点的有细小的气泡溢上来。这样的气泡被称为“蟹眼”。此时的水温大概在七十到八十度左右,用来冲泡龙井一类的绿茶再合适不过。因为此时的水温已经足以将茶叶充分滋润。
其香气必受水而溢;并且因为此时的水温并不足以达到沸点,所以不会破坏茶叶翠绿的颜色,而且用这样温度的水冲泡出来的绿茶,其色翠嫩,汤汁鲜亮,隐有灵气。就连剩下的茶底依旧可以保持茶叶原有的颜色。
我满心期待,以为他会拿出怎样的绿茶招待我,可是让我没想到的是,汤芗铭取出的茶竟然是出自云南的普洱。
以我的经验看来,无论是茶饼的色还是形上来看,他手中的这一饼普洱少说也要有十年之久了。
汤芗铭取下一块普洱搁在紫砂大壶中,而后就直接将那“蟹眼”冲进了壶内。
因为我常年在云南的关系,所以可以天下的茶类我最熟悉的就是这大叶普洱了。冲泡普洱需要用“鱼眼”水,也就是马上就要翻开的那种水来冲泡,这样才能充分的让普洱茶散发出真味与饱满的香气。
尤其是像他手中的那一饼老茶,更是如果水温不合适的话,可就要浪费了养茶的十年功夫了。
不过,此时我却也不好说什么,毕竟我是客,常言道“客随主便”既然人家堂堂湘军督军给你亲手烹茶,挑三拣四不是太失礼了吗?
可是实话实说我却是不相信他汤芗铭会不清楚这陈年老茶的冲泡方法这样的“错误”,应该是他故意为之。
不一会功夫,那一壶陈年普洱就冲好了。
汤芗铭把茶汤先是倒进带滤网的公道杯里,而后又分成两只小杯,将其中一支交到我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