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 第六百九十七章 乱云浮天【三】
热门推荐:
冒险与征途
全民游戏:开局极夜荒野求生
恶毒雌性超软,星际大佬顶不住了
魔道仙踪,道同悲
魔界九公主之洛哥传
纯阳邪体,征服女强者
恶女快穿:撩得禁欲男主失控沦陷
邪神入侵灾星祸世?我:这波爽局
星际雌性,抚慰力最强
而且这一次对抗训练中,三支队伍是没有阵营关系的,也就是说他们既可以各自为战,也可以其中的两队联合起来,总而言之,虽然最后获得“胜利”的只有一支队伍,但是也并不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是不可以合作的。
真是因为这一次的走火,暴露了朱德他们的位置,这使得原本各自为战的另外两队,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联盟”。两支队伍从各自的方位对已知了位置的朱德等人展开了夹击!而且因为是有炮兵协同的关系,所以因为火炮的无阵营轰击,使得三支队伍只能前进而无法后退。
但是可以平行移动,所以再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想要脱离另外两支队伍的夹击的话,那么唯一的选择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快速行进。但是没有办法因为“伤员”的关系,所以三支队伍也是被限制了行进速度的。
这样的情况,这样的速度,双方的平均对比,所有的数据都显示出了一个结果,那就是朱德所在的这支小队,必然是要么付出惨烈代价后,无法再继续与另外两支队伍进行争夺,要么就是他们就地“全军覆没”!
根本就没有第三种结局。不过就是这个时候,正当队伍中的成员已然决定放弃的时候,朱德却突然提出了一个令人惊异的想法。那就是将重伤员以及两位轻伤员抛弃在这,当然是,前提条件是给他们充足的武器弹药之后。
而小队的其他人,则立刻迅速向前移动。争取在逃离双方夹击的前提下,还能够率先占领山坳!
因为如果真的这么做的话,他们小队就成为了没有“拖累”的队伍了,可以用比另外两队更快的速度行进,这样在速度上就有了优势。而且与此同时,前面说过了,三名伤员中只有一人是无法作战的,而另外两人还是可以进行战斗的。
那么在给予他们足够的武器弹药之后,再依托云南大山嶙峋陡峭的地形的话,只要找到适当的位置,那么即使是两个人也是可以对敌人进行一个很好的拦截的,虽然那样的结果就是三名被留下的人必死无疑。
可是即便是这样,三个人的拦截也是可以给队伍提供一些缓冲时间的,那么将这个缓冲慢时间与小队速度上的优势两两相加的话,那么未必他们不能够在战术撤退的前提下,快速的攻占山坳。
而且,既然另外两支小队是在提前没有交流的情况下,选择“联盟”的,这就是说明他们两者间,不存在所谓的战术协同,那么这样一来的话,在一定的距离内,双方攻击的同时就极有可能误伤对方,那么这样一来的话,相比是有极大可能直接将双方的“同盟”关系打破,继而引发双方火并的。
若真是这样的情况,再加上之前留下的伤员战斗参与到其中起到一个和面的作用的话,那么朱德他们的胜算可就更大了。
当然了,这是较好的估计,不能作数;而最坏的可能性,也不过就是他们两方在最快的时间内解决三个伤员组成的防线,而后马上进行追击!可是即便是这样,还是要耽搁他们一些时间的。
再加上必然存在的抛弃伤员之后,小队移动速度上的优势的话,无论是最好的估计亦或是最坏的估计,总体来说都是有利的。而且虽然部队忌讳抛弃伤员,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可以舍弃几个伤员而保全队伍的话,还是可以如此的。
不过虽然是这样,可是朱德在讲出自己这个想法前,还是进行了权衡的,因为他要准备好应对质疑的同时,尽可能的少在“争论”上浪费时间。而且朱德也知道,自己这个想法一旦说出的话话,恐怕他面前的这些学员兵,是不能接受的。
果不其然,当他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后,便迎来了潮水一般的质疑与指责。这是这些眼高于顶的学员兵们稍有的一次统一了口径。他们认为朱德的想法是偏离了“团结”两个字的,因为他们在讲武堂里听到的最多的两个词就是“服从”与“团结”!
但是,虽然是这样,可是客观的说,大家还是承认朱德想法是现在他们所能选择的方式中最好的,而且也是最能保留实力的同时,去的胜利的;不过,可能是因为“义气”两个字吧。这些学员兵还是反对朱德想法,他们宁可要与“敌人”拼死一战,也不愿意抛弃自己的战友兄弟。
虽然就现在的情况来看,他们就是整个小队的“拖油瓶”,而且百分之九十的几率,会让小队“全军覆灭”,从而失去了“作战”以及“取胜”的可能。
而就在这个时候,就在“敌人”越来越接近他们的时候,朱德突然制止了其他人的,说出了那一席使得李根源对他产生兴趣并且再后来异常抬爱、重视他的话。
朱德是这么说的,他对众人说:“各位兄弟,我知道我的做法是违背军人的团结的,但是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选择在这里与武器装备与我们相同,但是人数却是两倍于咱们的‘敌人’,进行一场决战的话,那么我们的结局是什么?更何况,这还是要放在双方地形优势也持平的情况下,可是现在‘敌人’采用的是从我军左右两翼夹击的方式,当然了,这没有什么好值得称赞的,但是别忘了,咱们现在的形势是无法进行战术性撤退的,如此一来,我们既不能前进,快速脱离战场,又无法借助地势,且战且退的情况下,和‘敌人’硬碰硬的较量一场的话,我想,这才是违背军人战争理论的。”
“虽然抛弃战友是可耻的行为,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是最好的选择,各位弟兄,请不要忘了,咱们是军人,现在是在‘战场’上,是战争,既然是战争,对于军人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战友间的义气吗?不!别忘了,在战场上胜利才是第一!”
正是朱德的这句“胜利才是第一”,使得李根源对他产生了重视,虽然那个时候,朱德小队还是因为大部分人的反对,从而与“敌人”进行了决战,其结果不言自明,但是仅仅就是朱德这一句话,却已经说明了他与常人的不同。
不过,虽然如此,可是那一次之后,朱德也被其他的学员认定成了“贪生怕死,不敢于敌人正面交战”的胆小鬼。常常嘲笑他,不过当他们都从讲武堂毕业,正式投入到军队中,经历过战争以后,大家才发现,朱德当时的做法,才是正确的。
而在那次之后,李根源则开始重视他这一个学生,常常在课后,单独的教给朱德一些书本以外的东西,这其中甚至包括他自己在日本的时候,看到过的许多的名将的作战方式,包括有被日本人视为战神的乃木希典将军的秘密战术方案。
这都是讲武堂内没有课程,同样这也是十分高级的战术方案,当时李根源把这些教给朱德时候,其实对此也是抱有赌博的心态的,因为他从心而言,并不相信朱德这样一个讲武堂的学员兵能够正确的理解以及体会那么高深的战术方案。
可朱德还真就是理解了,而且还能够从中正确的学习到该学习的东西,这一点使得李根源喜出望外。更加的对于朱德这个人产生了倾囊相授的意思。而实际上他确实也是这么的,而且不单单如此。
在朱德真是投入到军队中以后,他对朱德也是大力的提拔,当然了,这是在公平的情况下,他更愿意把机会与机遇,交给朱德而不是别人。也正是这样,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与朱德之间的情感,是一般人无法相比的。
而且虽然这么说,但是实际上即便是亲属关系,有些时候也是靠不住的,除非是自己的长辈,还要是亲生爹娘那样的长辈,所以现在说唐继尧想要和他们成为亲属关系,其实也是一种委婉的表达,至于到底是什么意思吗,相比大家都以偶经明白了。其实放低自己的姿态,放下自己的面子,看起来非常的难,是对自己的侮辱,但是这就看取舍了,谁要实,还是要虚,唐继尧也好,蔡锷也罢,亦或者是袁世凯,段祺瑞等等,这样的个人,肯定都是务实的,哪怕是因为他们的性格的不同,以及扮演的社会角色的不同,他们之间的行事方式会出现不同甚至是反差,但是实际上,也哦度是大同小异的,因为他们都很清楚务实的必要性。
日复一日,就这么,朱德已经就这么待在家里快要十天了;对于认识他,熟悉他的人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
朱德这个人本身就是那种闲不下来的人,再多的工作,再繁重的任务,交给他,他必然是毫无怨言的接下,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事情完成好。想这个样子就这么颓废的待在家里面,还真是第一次见到。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上一次在唐继尧的办公室里,因为李根源被撤职一事,他僭越身份的,面对面与之发生了一次言语上的冲突,而且颇为激烈。不过,纵然他有礼有节的阐述出了自己的观点。
但是没办法,常言说的好“官大一级压死人”,唐继尧毕竟是云南督军,而他只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特别行动团的团长罢了。虽然他是上校军衔,可是这又有什么用那?他手中的权利就那么一点罢了。
这就如蔡锷一样,虽然位列北洋政,府陆军上将,可是他还不过就是空有一个“昭威将军”的名号吗?没有职位,再高的军衔、爵位又有什么用那?
所以当他无力抗争的时候,他选在了自己最不愿意选的方式,那就是像这样,“自甘堕落”的待在家里面,不作为,不理军务,他想用自己的行动表明自己的立场以及自己坚定的决心。
可是这真的是没用的,快要十天了,特别行动团的正常运作没有一个决策人管理,也已经十天了。虽然因为之前一直处于严肃管理下,而井井有条,毫不紊乱,但是这却也不能就表示这个队伍不需要一个最高的决策人。
军队和地方上的组织是不一样的,地方上,就算是最高领导不在的话,那么只要不是极其特别的问题,一般的在职人员,都是可以照顾、处理的,可是军队不同,因为军队里面的内部体系的问题。
就决定了,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现实,多了一个两个还可以,可是任何职位上要是少了一个两个人的话,甚至可能导致整个体系上出现问题。因为毕竟这是出于非战争的状态下,军队的日常事务偏向行、政方面。
可如果是在战场上的话,那么这一切问题就不存在了,因为再战场上,如果一个军官战死的话,那么很自然的就会有另外一个人来接替他指挥队伍;当然了,这样的前提是必须是在战场上。而现在的情况自然是不可以的。
可即便是这样,朱德就这么在家里呆了这么多天,不但没有人来找他,要求他马上回到队伍中去,甚至连一封申斥的文件都没有。
这就不能不让人觉得奇怪了。为什么会这样那?其实朱德本人也是想不通的,但是可能吃出于他的英雄气的问题,所以对于这件事他才去的态度是四个字——不闻不问。可是朱德可以不闻不问,而他的手下却不能如此啊。毕竟军队是朱德一手带出来的,他自己可以因为意气而不做什么,可是其他人,不行。
就在这一天,朱德手下的参谋长,就赶到了昆明城,来到了他的家中。
朱德还是依旧待在卧室里,就在这接见了这名李姓的参谋长。看到参谋长,一来,朱德不由得先是一愣,因为他没想到李参谋长会到家里来找自己,不过既然他已经来了,朱德自然还是要笑脸相迎了。毕竟他的“气”与他手下这些兄弟们没有关系。
说到这就必须要说一说朱德对于带兵的态度了。有很多人,他们的带兵的方式大概就是两种,而且这两种方式在地域区别上可以明显的区分出来。
第一种带兵的方式,就是皖系、滇系常用的办法,那就是明确等级地位,军人与长官之间的关系,然后用军纪、军令来约束队伍,用功奖、罪罚的方式来激励他们,同时按时关饷,来收拢队伍中的人心。这是有着南方特点的带兵方式。
而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和士兵交朋友,虽然也有明确的等级地位关系,但是长官和士兵间的关系更亲近,而且作为长官的也乐得和手下人称兄道弟,常常打感情牌,打家乡牌。对于队伍约束力完全来自于长官的个人威望,而军纪则是配合的一小部分罢了。
而且就关饷这个问题上,第一种带兵方式在关饷上,是如期按期,严格按照规定的额度进行的。而第二种则不是这样,虽然基本上第二种方式,关饷的时间也是要按照规定的时间与额度的。
但是在某些时候,他们因为与队伍中士兵的关系较为亲近,所以有时候可以提早或是延后关饷的日期,当然了,在额度上,也是可以利用情感牌来进行小幅度调整的,有钱的时候就多给点,提前给一点,没钱的时候就少给一点,延后一些日期。
也可以说,第一种方式是中规中矩的,是严苛的规则性方式,而第二种方法则是带有草莽气息,绿林味、江湖气较重的方式。
这也就使得南北方的军队的最高层,以及整个军队体系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举例来说,比如南方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徐树铮,和他手下的队伍。就是中规中矩,所以这也导致了南方队伍中,作为军官的人,多是科班出身,或是毕业于各个讲武堂亦或是留洋派、士官派。
而北方的代表性人物就是陆军第二十七师师长——张作霖了,就拿二十七师举例,二十七师的高级军官中,大部分都是草莽出身有的甚至是由匪转官的,这是因为其最高领导也就是张作霖本身,就是绿林出身的缘故。而且他们的带兵方式在很多时候都是富有江湖气的。
由此就可以看的出,南北方带兵的差异了,当然了,这原本也就是与最高领导者自身关系是分不开的,最高领导的出身是什么,那么他选取其他官员的时候,自然就会偏向什么,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因为他出身于此所以他了解这一类中的人!只有自己了解的人,他才能信得过!
而朱德方式那,既不是单一的第一种,也不是单一的第二种,当然了,也不是所谓的两者的结合体。他选取的带兵方式。
真是因为这一次的走火,暴露了朱德他们的位置,这使得原本各自为战的另外两队,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联盟”。两支队伍从各自的方位对已知了位置的朱德等人展开了夹击!而且因为是有炮兵协同的关系,所以因为火炮的无阵营轰击,使得三支队伍只能前进而无法后退。
但是可以平行移动,所以再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想要脱离另外两支队伍的夹击的话,那么唯一的选择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快速行进。但是没有办法因为“伤员”的关系,所以三支队伍也是被限制了行进速度的。
这样的情况,这样的速度,双方的平均对比,所有的数据都显示出了一个结果,那就是朱德所在的这支小队,必然是要么付出惨烈代价后,无法再继续与另外两支队伍进行争夺,要么就是他们就地“全军覆没”!
根本就没有第三种结局。不过就是这个时候,正当队伍中的成员已然决定放弃的时候,朱德却突然提出了一个令人惊异的想法。那就是将重伤员以及两位轻伤员抛弃在这,当然是,前提条件是给他们充足的武器弹药之后。
而小队的其他人,则立刻迅速向前移动。争取在逃离双方夹击的前提下,还能够率先占领山坳!
因为如果真的这么做的话,他们小队就成为了没有“拖累”的队伍了,可以用比另外两队更快的速度行进,这样在速度上就有了优势。而且与此同时,前面说过了,三名伤员中只有一人是无法作战的,而另外两人还是可以进行战斗的。
那么在给予他们足够的武器弹药之后,再依托云南大山嶙峋陡峭的地形的话,只要找到适当的位置,那么即使是两个人也是可以对敌人进行一个很好的拦截的,虽然那样的结果就是三名被留下的人必死无疑。
可是即便是这样,三个人的拦截也是可以给队伍提供一些缓冲时间的,那么将这个缓冲慢时间与小队速度上的优势两两相加的话,那么未必他们不能够在战术撤退的前提下,快速的攻占山坳。
而且,既然另外两支小队是在提前没有交流的情况下,选择“联盟”的,这就是说明他们两者间,不存在所谓的战术协同,那么这样一来的话,在一定的距离内,双方攻击的同时就极有可能误伤对方,那么这样一来的话,相比是有极大可能直接将双方的“同盟”关系打破,继而引发双方火并的。
若真是这样的情况,再加上之前留下的伤员战斗参与到其中起到一个和面的作用的话,那么朱德他们的胜算可就更大了。
当然了,这是较好的估计,不能作数;而最坏的可能性,也不过就是他们两方在最快的时间内解决三个伤员组成的防线,而后马上进行追击!可是即便是这样,还是要耽搁他们一些时间的。
再加上必然存在的抛弃伤员之后,小队移动速度上的优势的话,无论是最好的估计亦或是最坏的估计,总体来说都是有利的。而且虽然部队忌讳抛弃伤员,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可以舍弃几个伤员而保全队伍的话,还是可以如此的。
不过虽然是这样,可是朱德在讲出自己这个想法前,还是进行了权衡的,因为他要准备好应对质疑的同时,尽可能的少在“争论”上浪费时间。而且朱德也知道,自己这个想法一旦说出的话话,恐怕他面前的这些学员兵,是不能接受的。
果不其然,当他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后,便迎来了潮水一般的质疑与指责。这是这些眼高于顶的学员兵们稍有的一次统一了口径。他们认为朱德的想法是偏离了“团结”两个字的,因为他们在讲武堂里听到的最多的两个词就是“服从”与“团结”!
但是,虽然是这样,可是客观的说,大家还是承认朱德想法是现在他们所能选择的方式中最好的,而且也是最能保留实力的同时,去的胜利的;不过,可能是因为“义气”两个字吧。这些学员兵还是反对朱德想法,他们宁可要与“敌人”拼死一战,也不愿意抛弃自己的战友兄弟。
虽然就现在的情况来看,他们就是整个小队的“拖油瓶”,而且百分之九十的几率,会让小队“全军覆灭”,从而失去了“作战”以及“取胜”的可能。
而就在这个时候,就在“敌人”越来越接近他们的时候,朱德突然制止了其他人的,说出了那一席使得李根源对他产生兴趣并且再后来异常抬爱、重视他的话。
朱德是这么说的,他对众人说:“各位兄弟,我知道我的做法是违背军人的团结的,但是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选择在这里与武器装备与我们相同,但是人数却是两倍于咱们的‘敌人’,进行一场决战的话,那么我们的结局是什么?更何况,这还是要放在双方地形优势也持平的情况下,可是现在‘敌人’采用的是从我军左右两翼夹击的方式,当然了,这没有什么好值得称赞的,但是别忘了,咱们现在的形势是无法进行战术性撤退的,如此一来,我们既不能前进,快速脱离战场,又无法借助地势,且战且退的情况下,和‘敌人’硬碰硬的较量一场的话,我想,这才是违背军人战争理论的。”
“虽然抛弃战友是可耻的行为,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是最好的选择,各位弟兄,请不要忘了,咱们是军人,现在是在‘战场’上,是战争,既然是战争,对于军人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战友间的义气吗?不!别忘了,在战场上胜利才是第一!”
正是朱德的这句“胜利才是第一”,使得李根源对他产生了重视,虽然那个时候,朱德小队还是因为大部分人的反对,从而与“敌人”进行了决战,其结果不言自明,但是仅仅就是朱德这一句话,却已经说明了他与常人的不同。
不过,虽然如此,可是那一次之后,朱德也被其他的学员认定成了“贪生怕死,不敢于敌人正面交战”的胆小鬼。常常嘲笑他,不过当他们都从讲武堂毕业,正式投入到军队中,经历过战争以后,大家才发现,朱德当时的做法,才是正确的。
而在那次之后,李根源则开始重视他这一个学生,常常在课后,单独的教给朱德一些书本以外的东西,这其中甚至包括他自己在日本的时候,看到过的许多的名将的作战方式,包括有被日本人视为战神的乃木希典将军的秘密战术方案。
这都是讲武堂内没有课程,同样这也是十分高级的战术方案,当时李根源把这些教给朱德时候,其实对此也是抱有赌博的心态的,因为他从心而言,并不相信朱德这样一个讲武堂的学员兵能够正确的理解以及体会那么高深的战术方案。
可朱德还真就是理解了,而且还能够从中正确的学习到该学习的东西,这一点使得李根源喜出望外。更加的对于朱德这个人产生了倾囊相授的意思。而实际上他确实也是这么的,而且不单单如此。
在朱德真是投入到军队中以后,他对朱德也是大力的提拔,当然了,这是在公平的情况下,他更愿意把机会与机遇,交给朱德而不是别人。也正是这样,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与朱德之间的情感,是一般人无法相比的。
而且虽然这么说,但是实际上即便是亲属关系,有些时候也是靠不住的,除非是自己的长辈,还要是亲生爹娘那样的长辈,所以现在说唐继尧想要和他们成为亲属关系,其实也是一种委婉的表达,至于到底是什么意思吗,相比大家都以偶经明白了。其实放低自己的姿态,放下自己的面子,看起来非常的难,是对自己的侮辱,但是这就看取舍了,谁要实,还是要虚,唐继尧也好,蔡锷也罢,亦或者是袁世凯,段祺瑞等等,这样的个人,肯定都是务实的,哪怕是因为他们的性格的不同,以及扮演的社会角色的不同,他们之间的行事方式会出现不同甚至是反差,但是实际上,也哦度是大同小异的,因为他们都很清楚务实的必要性。
日复一日,就这么,朱德已经就这么待在家里快要十天了;对于认识他,熟悉他的人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
朱德这个人本身就是那种闲不下来的人,再多的工作,再繁重的任务,交给他,他必然是毫无怨言的接下,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事情完成好。想这个样子就这么颓废的待在家里面,还真是第一次见到。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上一次在唐继尧的办公室里,因为李根源被撤职一事,他僭越身份的,面对面与之发生了一次言语上的冲突,而且颇为激烈。不过,纵然他有礼有节的阐述出了自己的观点。
但是没办法,常言说的好“官大一级压死人”,唐继尧毕竟是云南督军,而他只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特别行动团的团长罢了。虽然他是上校军衔,可是这又有什么用那?他手中的权利就那么一点罢了。
这就如蔡锷一样,虽然位列北洋政,府陆军上将,可是他还不过就是空有一个“昭威将军”的名号吗?没有职位,再高的军衔、爵位又有什么用那?
所以当他无力抗争的时候,他选在了自己最不愿意选的方式,那就是像这样,“自甘堕落”的待在家里面,不作为,不理军务,他想用自己的行动表明自己的立场以及自己坚定的决心。
可是这真的是没用的,快要十天了,特别行动团的正常运作没有一个决策人管理,也已经十天了。虽然因为之前一直处于严肃管理下,而井井有条,毫不紊乱,但是这却也不能就表示这个队伍不需要一个最高的决策人。
军队和地方上的组织是不一样的,地方上,就算是最高领导不在的话,那么只要不是极其特别的问题,一般的在职人员,都是可以照顾、处理的,可是军队不同,因为军队里面的内部体系的问题。
就决定了,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现实,多了一个两个还可以,可是任何职位上要是少了一个两个人的话,甚至可能导致整个体系上出现问题。因为毕竟这是出于非战争的状态下,军队的日常事务偏向行、政方面。
可如果是在战场上的话,那么这一切问题就不存在了,因为再战场上,如果一个军官战死的话,那么很自然的就会有另外一个人来接替他指挥队伍;当然了,这样的前提是必须是在战场上。而现在的情况自然是不可以的。
可即便是这样,朱德就这么在家里呆了这么多天,不但没有人来找他,要求他马上回到队伍中去,甚至连一封申斥的文件都没有。
这就不能不让人觉得奇怪了。为什么会这样那?其实朱德本人也是想不通的,但是可能吃出于他的英雄气的问题,所以对于这件事他才去的态度是四个字——不闻不问。可是朱德可以不闻不问,而他的手下却不能如此啊。毕竟军队是朱德一手带出来的,他自己可以因为意气而不做什么,可是其他人,不行。
就在这一天,朱德手下的参谋长,就赶到了昆明城,来到了他的家中。
朱德还是依旧待在卧室里,就在这接见了这名李姓的参谋长。看到参谋长,一来,朱德不由得先是一愣,因为他没想到李参谋长会到家里来找自己,不过既然他已经来了,朱德自然还是要笑脸相迎了。毕竟他的“气”与他手下这些兄弟们没有关系。
说到这就必须要说一说朱德对于带兵的态度了。有很多人,他们的带兵的方式大概就是两种,而且这两种方式在地域区别上可以明显的区分出来。
第一种带兵的方式,就是皖系、滇系常用的办法,那就是明确等级地位,军人与长官之间的关系,然后用军纪、军令来约束队伍,用功奖、罪罚的方式来激励他们,同时按时关饷,来收拢队伍中的人心。这是有着南方特点的带兵方式。
而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和士兵交朋友,虽然也有明确的等级地位关系,但是长官和士兵间的关系更亲近,而且作为长官的也乐得和手下人称兄道弟,常常打感情牌,打家乡牌。对于队伍约束力完全来自于长官的个人威望,而军纪则是配合的一小部分罢了。
而且就关饷这个问题上,第一种带兵方式在关饷上,是如期按期,严格按照规定的额度进行的。而第二种则不是这样,虽然基本上第二种方式,关饷的时间也是要按照规定的时间与额度的。
但是在某些时候,他们因为与队伍中士兵的关系较为亲近,所以有时候可以提早或是延后关饷的日期,当然了,在额度上,也是可以利用情感牌来进行小幅度调整的,有钱的时候就多给点,提前给一点,没钱的时候就少给一点,延后一些日期。
也可以说,第一种方式是中规中矩的,是严苛的规则性方式,而第二种方法则是带有草莽气息,绿林味、江湖气较重的方式。
这也就使得南北方的军队的最高层,以及整个军队体系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举例来说,比如南方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徐树铮,和他手下的队伍。就是中规中矩,所以这也导致了南方队伍中,作为军官的人,多是科班出身,或是毕业于各个讲武堂亦或是留洋派、士官派。
而北方的代表性人物就是陆军第二十七师师长——张作霖了,就拿二十七师举例,二十七师的高级军官中,大部分都是草莽出身有的甚至是由匪转官的,这是因为其最高领导也就是张作霖本身,就是绿林出身的缘故。而且他们的带兵方式在很多时候都是富有江湖气的。
由此就可以看的出,南北方带兵的差异了,当然了,这原本也就是与最高领导者自身关系是分不开的,最高领导的出身是什么,那么他选取其他官员的时候,自然就会偏向什么,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因为他出身于此所以他了解这一类中的人!只有自己了解的人,他才能信得过!
而朱德方式那,既不是单一的第一种,也不是单一的第二种,当然了,也不是所谓的两者的结合体。他选取的带兵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