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 第七百七十四章 多思【十】
热门推荐:
被逐出宗门后,师尊师姐后悔终生
养鸡养猪挖野菜,县令升官有点快
夫君宠妾灭妻?原来我才是那个妾
娇美通房御夫有术,矜冷世子破防了
闪婚总裁后,我成了千亿富婆
抗战:开局灭掉鬼子步兵大队
大小姐重生,用钞能力掀翻王朝
没勾没引,大人你激动个甚
东京泡沫人生
因为蔡锷是一名武官,而且是一名真正能征惯战的武官,再加上云南之地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多民族的独特特性,所以使得这个地方,虽然很穷,但是却需要极大的兵力以及富有韬略的军事人才坐镇,不然的话,内忧外患,恐怕数不胜数啊。
虽然昔时蔡锷相应辛亥革、命,起义云南,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在云南人心中的位置,而且说起来,其实即便是在辛亥之前,蔡锷在云南人的眼中,也是数一数二的英雄人物,至于为什么那个时候他不得到重用,其实这与清廷内部的派系争斗是有关系的。
而且谁都不愿意将自己的手下抬高到与自己相同的位置上,即便是自己已经老的不成样子了,但是即便是如此,也绝不会有人整的就愿意一个外人来破坏自己的存在的,或许要是自己整的想好隐退的时候,年轻人才会有出头之地,但是如果还未到那个时候的话,相比依旧是么有人会这样做的。
大公无私的人少之又少,更何况,在一个已经腐败到不能再腐败,羸弱到不能再羸弱的朝、廷下,赖以生存的那些官员那?
蔡锷的地位毋庸置疑,而这一次之所以护国军成立之后,唐继尧能够成为护国军的都督,还是因为之前的那段时间蔡锷久不在云南的关系,所以说到底,虽然现在名义上唐继尧是护国军的最高统帅,而且他也行驶着最高统帅的权力,可是他的内心对于蔡锷并不能够完全放心的,虽然他相信蔡锷不会把他如何,但是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两个人之间不能有间隙!
而军饷的问题,虽然是小问题,可是认真起来这关系到全军的稳定,所以把唐继尧的推诿延伸为一种破坏蔡锷手下队伍安定的可能也无不可,那么这样一来,两个人之间或许就真的出现了间隙。再加上之前蔡锷在云南的位置,威望,所以唐继尧就不得不小心了,而且真的论起来,虽然现在护国军的连战连捷,但是所有的战法都不是出自唐继尧以及他的参谋部之手的……
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也就是护国军一路军占领了北洋第三炮兵关阵地的时候,唐继尧便开始了自己的猜忌,他猜忌自己身边你的每一个人,他觉得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出卖他,从而使得到最后他要面对的是一个极为尴尬且凶险的局面。
类似于今天这般的测试,他以不知道做了多少次了,所谓的绝密文件不过就是一个道具罢了……
而后他,他又向王伯群说,她需要想王伯群这样的人,有能力的人,和自己一同去到云南,在云南干出一番事业,待到日后蔡锷将军回来云南的时候。
能够让他满意,同时满意自己没有所托非人,而后也是为了给国家一份答卷,云南的安定关乎了疆要政,所以马虎不得,自己虽然在云南有一定的威望的,但是说起来,自己已经很多年没有和云南的军官,官员们共事过了,所以没有什么契合度,如果需要磨合的话,是非常浪费时间的,不利于处理云南的事务,所以自己带去一些人,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处理云南的问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也会只能是王伯群被说服的理由就是,唐继尧说,如果王伯群能够跟随他同时在帮助他挑选一些干才一同去到云南的话,那么贵州都督的位置也就空出来,额王伯群的弟弟王文华,一名杰出的军人,同时也是黔军灵魂一样的人物,自然也就自然而然的最有可能接手贵州都督的位置,同时,在这个其间,因为兄弟二人分隔两地。
所以可能在情感上会产生一些落寞,但是实际上,这对于两个人来说都是一次机会,并且能够更为有效的将云贵两省,统一起来,使得两省军民同心同德,抵御外悔,内防变故。而且唐继尧还向王伯群保证,他所担心的,所谓的空降下来的贵州都督,这是绝不可能的,而且如果真的出现了这样的事情的话,那么第一个反对的,就将会是他唐继尧。
同时唐继尧还对王伯群说,自己绝不是空口许诺的人,所以为了表明自己的诚意,他愿意直接发电北京,举荐王文华在自己接任云南都督之后,成为新一任的贵州都督;王伯群知道,唐继尧能这么说,对于他的身份来说已经是非常难的的了,如果自己在“猜忌”下去,恐怕就会使得其反了,而且他也知道,虽然自己的弟弟王文华的能力很强。
但是在这样的大势之下,想要真正的做到封疆大吏的位置,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不为别的,就因为各地对于北、京命令经常性的,或者说是习惯性的选择性耳聋的毛病,就足够任何人感到头疼的了,所以正如唐继尧所说,如果他真的能够举荐王文华成为贵州都督的话,那么无论是袁世凯会不会空降下一名军官,都不要紧了,贵州都督的位置肯定会掌握在王文华的手心里。
王文华其实是偷着跑回来的,虽然他的军队当时只是驻防,但是作为军官的他并不能够轻易的离开,除非是得到了长官的召唤,但是显然的,他还没有得到唐继尧的调令,而他这一次之所以会赶回来,实际上就是因为他在军队中听到了一些风声,一些有关于他和他哥哥王伯群的风声,王文华作为军官,他是清楚地知道那个时候国家的大形势的,所以对于蔡锷进京,唐继尧即将调任接手云南都督的位置他是知情的,而且虽然王文华是一名军官,但是他却有着比一般政、治家对于政、治上的敏感嗅觉,他知道,唐继尧肯定会炸这个缓冲的时间段内,做一些小动作,来拉拢亦或者是说,用于稳固自己在贵州以及即将去到的云南的地位的稳固,所以自然而然的,王文华就联想到了自己的哥哥。
可以肯定就是他的哥哥王伯群肯定是最好的人选之一,而且其实说起来,王文华知道,如果唐继尧的第一人选是自己兄弟俩的话,那么首选的肯定是他的哥哥,而不是他,很简单,他哥哥虽然有军职,但是却是一个文人,在军中虽然有威望的,但是却不能够做到一言九鼎,但是自己不同,自己是一个职业的军人,不单单在军中的威望颇高,同时自己常年带兵,管理军队的经验以及手段,也不是王伯群能够比拟的,所以如果说要是唐继尧需要带一个人或者是带多少人去云南的话,那么他在自己二人之间的选择,肯定会选择他的哥哥,王伯群,这样不但能双向的制约他们两个人,同时再给到了足够的利益之后,自己也能够帮助他稳定贵州的军队,同时自己的哥哥也能够帮助自己得到更多的利益。
王伯群对于自己弟弟的突然回来感觉到非常奇怪,因为他自己也有军职,所以他明白自己的弟弟这个时候是不应该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同时,虽然他对于王文华的突然回来感觉到奇怪,但是他还是决定将那个好消息告诉给自己的弟弟,当然了,他其实也知道,作为在军队身居要职的王文华,必然的会对着尚未公开的事情有所了解的,所以王伯群还在想,是不是自己的弟弟已经按耐不住了,想要立马的就坐到贵州都督的位置上,王伯群越是这样想,他就越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直到他见到了王文华的时候,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弟弟,怎么回来了?是不是听到了什么消息啊?来来,我告诉你。”
说着,王伯群就笑呵呵的冲着王文华走了过去,不过才当他刚刚走出几步的时候,原本坐在那喝茶的王文华,突然地站立起来,面色严肃的对王伯群问道:“大哥,你是不是接受了唐将军的什么提议?你要知道现在的局势并不是你我看到的这么简单的,而且你也知道啊,大哥,现在可不是咱们应该冒头的时候的。”面对王文华的“责难”,王伯群不由得有些面色不好,但是他也能理解自己的弟弟为什么会这样做,所以他对于王文华的态度,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王伯群开始安抚王文华,同时与他讲明自己之所以会这么做的到底处于何种的考虑,虽然王伯群的想啊很成熟,而且也将利弊权衡对王文华阐述明白了,但是王文华还是依旧坚持着自己的想法,也就是他希望王伯群不要跟随唐继尧到云南去,同时他也告诉王伯群,希望他不要过度的掺和到这件事中。
结果是很明显的,王伯群正如王文华希望的那样,没有通唐继尧一同去到云南,额他们兄弟二人的结局也是很明确的,他们还都在做着自己本职的工作,王文华也没有做到贵州都督的位置上,看起来,这件事就以这样的结局作为终止了,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就在唐继尧感觉到王伯群的观念有些恍惚的时候起,他们兄弟二人的处境,以及唐继尧对他们二人的态度上,也都发生了改变,虽然很微妙,但是却能够让外人都深切的感受到,恐怕他们之间会出现出人意料的状况!
其实说起来,这应该是王伯群最喜欢却也是最厌恶去做的事情,但是没有办法,生活也好,亦或者是事业上的问题也罢,尤其是他这样的置身于政、治中的人,这样的场合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经常性会出现的,所以与其说现在的王伯群是在故意为之,倒不如说,这是他早已麻木的自然反应。唐继尧在那里左一筷子右一筷子的吃着菜,面上还在和王伯群谈天说地,但是可以见到的就是他的目光总是若有若无的瞟向王文华,而王文华那,也是故意的避开他的目光,低着头在那里抽烟。
终于,可能是因为王文华的沉默太过于尴尬了,看着王文华抽着烟,唐继尧不由得放下了筷子,然后一面用餐巾擦嘴,一面开口说道:“我都不知道你竟然有这么大的烟瘾,这样吧,我哪里有一个部下亲属送来的雪茄,说是那个叫什么地方最好的烟,这样,回去我就叫人送来,反正你知道我不怎么吸烟的。”唐继尧这番话可以说的上是实在没有什么滋味,这就是他没有话非要说话在,最后没有办法才会以这么干巴巴的话作为开头的。不过好在唐继尧开口了,王氏兄弟就不会让他冷场,之前一直是王伯群在于唐继尧寒暄,这一次唐继尧点名了王文华,王文华无论出于何种考虑,他都不能不理会他。
王文华抽了一口烟,而后对唐继尧笑着说:“都督,我也是没什么事。”干笑了两声,王文华又继续说道:“听说都督最近可能要被调动去云南,然后监管云贵两省?恭喜都督了,您就放心,贵州有我和我哥哥在,肯定出不了什么乱子;上面要是再派人来的话,也不要紧,军队方面我有办法,至于文官上吗,我想我哥哥也是会有办法的,而且我知道您的古旧非常多,贵州只要有我们这些人在,就永远会在您的手里。”
唐继尧显然的被王文华这样的一番话说得有些不知该如何应接下去,因为王文华一开口,就将自己的立场表明了,同时也等同于直接的将唐继尧之前的打算给否决了,当然了,唐继尧肯定非常清楚,王文华之所以能够知道自己的打算,肯定与王伯群有关,但是想来着也没有什么奇怪的,毕竟两个人是兄弟,要是王伯群不对王文华讲什么,那才是奇怪的事情,而诶之前就说了,哪怕是再忠心无私的人,如果他真的放下了自己的个人利益的话,那么恐怕这个人就会找到灭顶之灾了,因为一个连自己以及自己家人偶读不想着去照顾的人,又怎么能够更好地为他人尽心竭力那?
自、治社之席正铭率军与何麟书在铜仁激战七日,将何麟书部几度围困,就在何麟书败局将定的时候,幸被滇军所救,但是何麟书请求滇军将领帮助其“剿灭”席正铭部以及自、治社控制下的所有军队的时候,却被滇军将领拒绝,其理由是滇军救援何麟书部完全是为了国家军队建设考虑,他们不能够眼看着国内的部队,因为一些所谓的“大事”而相互间消耗各自的力量,因为贵州与云南相同,地理位置特殊,所以他们不能够因为贵州的局势发生改变,同时在外晦不明的情况下,就消耗贵州的军事力量。
但是之所以拒接何麟书的请求还是因为滇军毕竟是云南的军队,而且这一次何麟书部与席正铭部的交锋也是因为贵州内部内政的问题所引发的,而滇军如果过度的介入的话,那么将会在政、治上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滇军在救援过何麟书部后,便不能够在参与到两派之间的政、治斗争之中,当然了,滇军也不可能因为他人的斗争,从而从根本上消耗自身的实力。
宪政派因为何麟书的战败,从而使得其在贵州的政、治舞台上,失去了往日的色彩,虽然在贵州内,尚有一定的决策权,但是之前好不容易千方百计才得来的部分权利,白白的交还到了自、治社的手中。这样的局势下,虽然宪政派没有就此一蹶不振,但是其在贵州的影响力上,发生了质的改变,而且如果能够给自、治社足够的时间的话,那么宪政派或许就真的退出历史舞台了。
而之所以两家之间能够形成这样的局面,实际上跟一个词是息息相关的,那就是“妥协”。什么叫做妥协,正解为以独、立为前提、以底线为原则的适当让步。而因地制宜,就事论事的话,亦或者是参考不同的利益关系等等若干的层面来看的话,适当的让步,也可以继续下降为无限制的让步,只要能够形成统一,那么就可以无限制的让步,当然了,则必然是存在于双方之间的,如果仅仅只有一方如此,而另一方却依旧不肯松动的话,那么这样的所谓“妥协”将会是永远不可能出现的局面。
双方的妥协再一次加大了两家之间的合作关系,而且他们的演戏的功夫也真的到家,不然的话,自治党人中那些用于监视他们两派之间关系的人,也就不会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而认定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然破裂,到了不死不休的程度,而要不是这样的“不死不休”的程度,由怎么会出现后来的一切都是因果关系所导致的,而且说起来,两派之人。
虽然昔时蔡锷相应辛亥革、命,起义云南,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在云南人心中的位置,而且说起来,其实即便是在辛亥之前,蔡锷在云南人的眼中,也是数一数二的英雄人物,至于为什么那个时候他不得到重用,其实这与清廷内部的派系争斗是有关系的。
而且谁都不愿意将自己的手下抬高到与自己相同的位置上,即便是自己已经老的不成样子了,但是即便是如此,也绝不会有人整的就愿意一个外人来破坏自己的存在的,或许要是自己整的想好隐退的时候,年轻人才会有出头之地,但是如果还未到那个时候的话,相比依旧是么有人会这样做的。
大公无私的人少之又少,更何况,在一个已经腐败到不能再腐败,羸弱到不能再羸弱的朝、廷下,赖以生存的那些官员那?
蔡锷的地位毋庸置疑,而这一次之所以护国军成立之后,唐继尧能够成为护国军的都督,还是因为之前的那段时间蔡锷久不在云南的关系,所以说到底,虽然现在名义上唐继尧是护国军的最高统帅,而且他也行驶着最高统帅的权力,可是他的内心对于蔡锷并不能够完全放心的,虽然他相信蔡锷不会把他如何,但是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两个人之间不能有间隙!
而军饷的问题,虽然是小问题,可是认真起来这关系到全军的稳定,所以把唐继尧的推诿延伸为一种破坏蔡锷手下队伍安定的可能也无不可,那么这样一来,两个人之间或许就真的出现了间隙。再加上之前蔡锷在云南的位置,威望,所以唐继尧就不得不小心了,而且真的论起来,虽然现在护国军的连战连捷,但是所有的战法都不是出自唐继尧以及他的参谋部之手的……
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也就是护国军一路军占领了北洋第三炮兵关阵地的时候,唐继尧便开始了自己的猜忌,他猜忌自己身边你的每一个人,他觉得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出卖他,从而使得到最后他要面对的是一个极为尴尬且凶险的局面。
类似于今天这般的测试,他以不知道做了多少次了,所谓的绝密文件不过就是一个道具罢了……
而后他,他又向王伯群说,她需要想王伯群这样的人,有能力的人,和自己一同去到云南,在云南干出一番事业,待到日后蔡锷将军回来云南的时候。
能够让他满意,同时满意自己没有所托非人,而后也是为了给国家一份答卷,云南的安定关乎了疆要政,所以马虎不得,自己虽然在云南有一定的威望的,但是说起来,自己已经很多年没有和云南的军官,官员们共事过了,所以没有什么契合度,如果需要磨合的话,是非常浪费时间的,不利于处理云南的事务,所以自己带去一些人,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处理云南的问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也会只能是王伯群被说服的理由就是,唐继尧说,如果王伯群能够跟随他同时在帮助他挑选一些干才一同去到云南的话,那么贵州都督的位置也就空出来,额王伯群的弟弟王文华,一名杰出的军人,同时也是黔军灵魂一样的人物,自然也就自然而然的最有可能接手贵州都督的位置,同时,在这个其间,因为兄弟二人分隔两地。
所以可能在情感上会产生一些落寞,但是实际上,这对于两个人来说都是一次机会,并且能够更为有效的将云贵两省,统一起来,使得两省军民同心同德,抵御外悔,内防变故。而且唐继尧还向王伯群保证,他所担心的,所谓的空降下来的贵州都督,这是绝不可能的,而且如果真的出现了这样的事情的话,那么第一个反对的,就将会是他唐继尧。
同时唐继尧还对王伯群说,自己绝不是空口许诺的人,所以为了表明自己的诚意,他愿意直接发电北京,举荐王文华在自己接任云南都督之后,成为新一任的贵州都督;王伯群知道,唐继尧能这么说,对于他的身份来说已经是非常难的的了,如果自己在“猜忌”下去,恐怕就会使得其反了,而且他也知道,虽然自己的弟弟王文华的能力很强。
但是在这样的大势之下,想要真正的做到封疆大吏的位置,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不为别的,就因为各地对于北、京命令经常性的,或者说是习惯性的选择性耳聋的毛病,就足够任何人感到头疼的了,所以正如唐继尧所说,如果他真的能够举荐王文华成为贵州都督的话,那么无论是袁世凯会不会空降下一名军官,都不要紧了,贵州都督的位置肯定会掌握在王文华的手心里。
王文华其实是偷着跑回来的,虽然他的军队当时只是驻防,但是作为军官的他并不能够轻易的离开,除非是得到了长官的召唤,但是显然的,他还没有得到唐继尧的调令,而他这一次之所以会赶回来,实际上就是因为他在军队中听到了一些风声,一些有关于他和他哥哥王伯群的风声,王文华作为军官,他是清楚地知道那个时候国家的大形势的,所以对于蔡锷进京,唐继尧即将调任接手云南都督的位置他是知情的,而且虽然王文华是一名军官,但是他却有着比一般政、治家对于政、治上的敏感嗅觉,他知道,唐继尧肯定会炸这个缓冲的时间段内,做一些小动作,来拉拢亦或者是说,用于稳固自己在贵州以及即将去到的云南的地位的稳固,所以自然而然的,王文华就联想到了自己的哥哥。
可以肯定就是他的哥哥王伯群肯定是最好的人选之一,而且其实说起来,王文华知道,如果唐继尧的第一人选是自己兄弟俩的话,那么首选的肯定是他的哥哥,而不是他,很简单,他哥哥虽然有军职,但是却是一个文人,在军中虽然有威望的,但是却不能够做到一言九鼎,但是自己不同,自己是一个职业的军人,不单单在军中的威望颇高,同时自己常年带兵,管理军队的经验以及手段,也不是王伯群能够比拟的,所以如果说要是唐继尧需要带一个人或者是带多少人去云南的话,那么他在自己二人之间的选择,肯定会选择他的哥哥,王伯群,这样不但能双向的制约他们两个人,同时再给到了足够的利益之后,自己也能够帮助他稳定贵州的军队,同时自己的哥哥也能够帮助自己得到更多的利益。
王伯群对于自己弟弟的突然回来感觉到非常奇怪,因为他自己也有军职,所以他明白自己的弟弟这个时候是不应该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同时,虽然他对于王文华的突然回来感觉到奇怪,但是他还是决定将那个好消息告诉给自己的弟弟,当然了,他其实也知道,作为在军队身居要职的王文华,必然的会对着尚未公开的事情有所了解的,所以王伯群还在想,是不是自己的弟弟已经按耐不住了,想要立马的就坐到贵州都督的位置上,王伯群越是这样想,他就越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直到他见到了王文华的时候,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弟弟,怎么回来了?是不是听到了什么消息啊?来来,我告诉你。”
说着,王伯群就笑呵呵的冲着王文华走了过去,不过才当他刚刚走出几步的时候,原本坐在那喝茶的王文华,突然地站立起来,面色严肃的对王伯群问道:“大哥,你是不是接受了唐将军的什么提议?你要知道现在的局势并不是你我看到的这么简单的,而且你也知道啊,大哥,现在可不是咱们应该冒头的时候的。”面对王文华的“责难”,王伯群不由得有些面色不好,但是他也能理解自己的弟弟为什么会这样做,所以他对于王文华的态度,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王伯群开始安抚王文华,同时与他讲明自己之所以会这么做的到底处于何种的考虑,虽然王伯群的想啊很成熟,而且也将利弊权衡对王文华阐述明白了,但是王文华还是依旧坚持着自己的想法,也就是他希望王伯群不要跟随唐继尧到云南去,同时他也告诉王伯群,希望他不要过度的掺和到这件事中。
结果是很明显的,王伯群正如王文华希望的那样,没有通唐继尧一同去到云南,额他们兄弟二人的结局也是很明确的,他们还都在做着自己本职的工作,王文华也没有做到贵州都督的位置上,看起来,这件事就以这样的结局作为终止了,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就在唐继尧感觉到王伯群的观念有些恍惚的时候起,他们兄弟二人的处境,以及唐继尧对他们二人的态度上,也都发生了改变,虽然很微妙,但是却能够让外人都深切的感受到,恐怕他们之间会出现出人意料的状况!
其实说起来,这应该是王伯群最喜欢却也是最厌恶去做的事情,但是没有办法,生活也好,亦或者是事业上的问题也罢,尤其是他这样的置身于政、治中的人,这样的场合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经常性会出现的,所以与其说现在的王伯群是在故意为之,倒不如说,这是他早已麻木的自然反应。唐继尧在那里左一筷子右一筷子的吃着菜,面上还在和王伯群谈天说地,但是可以见到的就是他的目光总是若有若无的瞟向王文华,而王文华那,也是故意的避开他的目光,低着头在那里抽烟。
终于,可能是因为王文华的沉默太过于尴尬了,看着王文华抽着烟,唐继尧不由得放下了筷子,然后一面用餐巾擦嘴,一面开口说道:“我都不知道你竟然有这么大的烟瘾,这样吧,我哪里有一个部下亲属送来的雪茄,说是那个叫什么地方最好的烟,这样,回去我就叫人送来,反正你知道我不怎么吸烟的。”唐继尧这番话可以说的上是实在没有什么滋味,这就是他没有话非要说话在,最后没有办法才会以这么干巴巴的话作为开头的。不过好在唐继尧开口了,王氏兄弟就不会让他冷场,之前一直是王伯群在于唐继尧寒暄,这一次唐继尧点名了王文华,王文华无论出于何种考虑,他都不能不理会他。
王文华抽了一口烟,而后对唐继尧笑着说:“都督,我也是没什么事。”干笑了两声,王文华又继续说道:“听说都督最近可能要被调动去云南,然后监管云贵两省?恭喜都督了,您就放心,贵州有我和我哥哥在,肯定出不了什么乱子;上面要是再派人来的话,也不要紧,军队方面我有办法,至于文官上吗,我想我哥哥也是会有办法的,而且我知道您的古旧非常多,贵州只要有我们这些人在,就永远会在您的手里。”
唐继尧显然的被王文华这样的一番话说得有些不知该如何应接下去,因为王文华一开口,就将自己的立场表明了,同时也等同于直接的将唐继尧之前的打算给否决了,当然了,唐继尧肯定非常清楚,王文华之所以能够知道自己的打算,肯定与王伯群有关,但是想来着也没有什么奇怪的,毕竟两个人是兄弟,要是王伯群不对王文华讲什么,那才是奇怪的事情,而诶之前就说了,哪怕是再忠心无私的人,如果他真的放下了自己的个人利益的话,那么恐怕这个人就会找到灭顶之灾了,因为一个连自己以及自己家人偶读不想着去照顾的人,又怎么能够更好地为他人尽心竭力那?
自、治社之席正铭率军与何麟书在铜仁激战七日,将何麟书部几度围困,就在何麟书败局将定的时候,幸被滇军所救,但是何麟书请求滇军将领帮助其“剿灭”席正铭部以及自、治社控制下的所有军队的时候,却被滇军将领拒绝,其理由是滇军救援何麟书部完全是为了国家军队建设考虑,他们不能够眼看着国内的部队,因为一些所谓的“大事”而相互间消耗各自的力量,因为贵州与云南相同,地理位置特殊,所以他们不能够因为贵州的局势发生改变,同时在外晦不明的情况下,就消耗贵州的军事力量。
但是之所以拒接何麟书的请求还是因为滇军毕竟是云南的军队,而且这一次何麟书部与席正铭部的交锋也是因为贵州内部内政的问题所引发的,而滇军如果过度的介入的话,那么将会在政、治上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滇军在救援过何麟书部后,便不能够在参与到两派之间的政、治斗争之中,当然了,滇军也不可能因为他人的斗争,从而从根本上消耗自身的实力。
宪政派因为何麟书的战败,从而使得其在贵州的政、治舞台上,失去了往日的色彩,虽然在贵州内,尚有一定的决策权,但是之前好不容易千方百计才得来的部分权利,白白的交还到了自、治社的手中。这样的局势下,虽然宪政派没有就此一蹶不振,但是其在贵州的影响力上,发生了质的改变,而且如果能够给自、治社足够的时间的话,那么宪政派或许就真的退出历史舞台了。
而之所以两家之间能够形成这样的局面,实际上跟一个词是息息相关的,那就是“妥协”。什么叫做妥协,正解为以独、立为前提、以底线为原则的适当让步。而因地制宜,就事论事的话,亦或者是参考不同的利益关系等等若干的层面来看的话,适当的让步,也可以继续下降为无限制的让步,只要能够形成统一,那么就可以无限制的让步,当然了,则必然是存在于双方之间的,如果仅仅只有一方如此,而另一方却依旧不肯松动的话,那么这样的所谓“妥协”将会是永远不可能出现的局面。
双方的妥协再一次加大了两家之间的合作关系,而且他们的演戏的功夫也真的到家,不然的话,自治党人中那些用于监视他们两派之间关系的人,也就不会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而认定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然破裂,到了不死不休的程度,而要不是这样的“不死不休”的程度,由怎么会出现后来的一切都是因果关系所导致的,而且说起来,两派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