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 第一千一十六章 调查【二】
热门推荐:
开局桥上救下轻生女,系统激活
替姐嫁屠户,农门娇女杀疯了
冷战三年,她提离婚他却红了眼
当世界迎来新生
老天师,你被宝可梦揍过吗?
被迫下堂后,我转身成了状元妻
天启:日月重照大明天
狂妃上街狗都嫌,谁来谁挨巴掌
快穿之BOSS的小公主不好当
只不过怎么说那,虽然王华这样的积极努力,帮助唐继尧控制局势,可是唐继尧对他们二人虽然没有说过什么,可是依旧心存芥蒂,亦或者是说,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变疏远了起来,也正是因为这一件事,才使得王华加入到护国军之后,并没有被唐继尧归结在自己的麾下,反而是将他以及他的部队分拨到了需要出于战争最前线的蔡锷的护国第一军。.vodtw
当然了,对于王华的加入,唐继尧也是明白一个所以然的,说起来他将王华分拨到蔡锷的麾下,也是为了给护国军加一支助力。
当然了,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节制他。但是无论怎么说吧,唐继尧对于王华的态度,虽然是复杂的,但是蔡锷对于王华这个人物,却还是非常的尊敬的,而且说起来,蔡锷对于王华也是大有提携之意的。
不说别的,是当年蔡锷督署云南,唐继尧坐镇贵州的时候,他知道贵州黔军之内有王华这么一个人物,同时还清楚王华的兄长,王伯群也是一个少有的干才。
说昔时时贵阳初光复,哥老会盛行,盗贼乘间窃发,扰乱治安,唯有王华驻地安然如常,日夜督练士卒,精研战术,重视纪律,约束部众,保卫百姓。
对民间秋毫无犯。对于这样的人,蔡锷又怎么不会喜爱那?而且说到底,其实他早有将王华从贵州弄到云南的想法,只不过因为一些事情,到最后也没有行动罢了,但是这一切还都记在蔡锷的心里,所以这一次王华被唐继尧分拨到了他的麾下,他又怎么会不想方设法的将王华拉拢过来那?
王伯群的书信早已经送到了刘云峰的手,但是当他看过了王伯群的来电后,他不由得感觉到有些麻烦,因为他本人与王伯群之间的私交甚好。
昔时两个人经常的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以及军政要务,同时两个人还经常性的互换对于某一事件亦或者是事务的看法以及对于特定问题的理念,可以说,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好到了一定的地步,很大意义来讲,其实两个人完全可以当做是亲人一样的密切,而且两人之间也经常会相互给予帮助,以表示各自对于对方的友情。
而这一次,王伯群亲自拟定电,向刘云峰阐述其弟王华所处的尴尬位置,以及将要面临的危险,同时表达了自己对于战争局势的看法,他希望刘云峰能够允许同时调拨邓泰部对王华给予必要的支援帮助,而后使得王华部、邓泰部以及熊其勋部三部兵马合兵一路,从而借护国军第一分部及北洋第三炮兵关阵地作为作战核心。
而后相继的驱逐洪江、靖县、通道、绥宁等地的北洋军,从而将湘西之地尽数收于护国军的境内。其实说起来,这是对于战争来说,亦或者是对于胡国军来说,都是一个较肯的建议,虽然这其不乏王伯群对于他弟弟王华的私心,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公大于私的,毕竟这样的想法,以及可能性,是对于护国军有力的。
而且不单单是一封电,同时随着王伯群电一同发送到刘云峰手的,还有王华所写的作战计划,王伯群希望刘云峰能够仔细的阅读王华的作战计划,同时也是为了更有力的说服他,使得刘云峰能够调拨兵马,对王华部进行有力的支援。
从而得以进一步开展战线,将洪江、靖县、通道、绥宁等地,收入囊,这样不但能够稳定湘西大局,同时也能够对北洋军造成有效的压力,对于北洋军讨伐总指挥,大帅曹锟,也是一个很好的打击。从而有望迫使曹锟将湘西境内的北洋军撤出,集合兵力或是针对四川或是针对滇桂,进行整合性的打击,从而使得他间接的放弃湘西之地。
然而这还不算终止,真正让刘显世与唐继尧、王氏兄弟出现矛盾的,还是因为之前袁世凯委派古来的那个要接任贵州都督位置的,贵州巡按使龙建章,他才是真正的矛盾的导火索!!!!!!!
刘显世虽然与王氏兄弟有一些亲属关系,但是对于他们二人把持大权将自己架空起来的事情,还是耿耿于怀的,而且因为一些原因,所以刘显世其实也是无法将王氏二人从贵州的军政大权驱逐出去的,而且刘显世也非常清楚,王氏兄弟的能力,因为两家有亲,所以刘显世也不必担心王氏兄弟到后来会对自己如何,所以刘显世其实也乐得将王氏兄弟二人留在贵州,因为由他们二人在,贵州的局势会稳定不少,同时这样一来,他日后要是有可能面对唐继尧的时候,也会有一些游弋的余地。
但是说起来,其实很多事情,也并不是简简单单能够解释清楚的,如说刘显世与王氏兄弟二人之间矛盾的导火索,那位巡按使龙建章吧。其实在龙建章成为巡按使之前,他的前任贵州巡按使也不是别人,正是戴戡,那个时候,刘显世与戴戡在贵州可谓是进行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权力斗争,其实那个时候刘显世也并非是不闻一名,戴戡出任贵州巡按使,而刘显世则是出任贵州护军使,说起来,这件事与唐继尧也是有着关系的,因为那个时候,唐继尧向袁世凯保举的两员大将是刘显世与戴戡。
这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了,唐继尧在明知道戴戡与王氏兄弟有亲属关系,同时也是他们的长辈而且在军虽然权利有限,可是威望甚高,记忆出于对贵州事务的了解,在处理政、治问题刘显世所存有的特殊优势,他竟然还会向王氏兄弟许诺云云,这能够看的出一些端倪了。
其实这个时候刘显世并没有醉酒,他也将戴戡的话,听得清清楚楚,但是他知道,自己这个时候不能表态,其实不是因为其他的一些什么,而是那个时候看贵州军政大权的不单单只有戴戡一个人,刘显世,其实也是想着要将贵州收入自己的囊的,这从他将自己的权利主动割舍,拉拢贵州军官,从而迫使戴戡为了维护自己的势力,不得以的也将自己的权利稀释下去,来安抚,拉拢贵州军官这一点,能看出刘显世这个人绝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无为之辈。
刘显世主动地割舍自己的兵权,这无异于是在割自己的肉来喂饱下面的官兵,为的是让他们对自己感恩戴德,说起来,那个时候的刘显世与戴戡相较的话,举一个例子吧,好像那个时候的戴戡好像是一头牛,而刘显世顶多算是一匹马,谁的权力更大,非常明显了,而如果那个时候刘显世没有选择将自己的肉割下来喂给手下的官兵,从而迫使那头老牛为了人性必须要更大力度的割舍自己的肉,从而在削弱自己的同时,也使得戴戡的权利无形与自己持平了,那么很可能刘显世根本不会有他后来的升迁了。
戴戡见刘显世如此的含糊其辞,也明白,这是他在跟自己画圈子,不过戴戡对于他这样的行为也是表示理解的,虽然他看不起刘显世,但是无论如何,刘显世也是一个游弋于政、治之多年的人物了,所以想要凭借自己一句话,让刘显世痛快的答应下来,这是不可能的,而且如果刘显世直接答应了下来,那才叫人感到怪那。不过这一次,倒是戴戡想错了,其实刘显世的含糊其辞,并不是因为他想要为自己争取权利,而是刘显世那个时候并没有能够很好地区分,所谓的护军使与警备总司令之间的权力的高低,他是因为这一点才含糊其辞的,并不是为了从戴戡手获取更大的利益。
刘显世这样的行为,当然使得戴戡勃然大怒,戴戡带着自己的卫队,荷枪实弹,怒气冲天的赶到刘显世的公关,当着他的手下的面,对其破口大骂,什么无耻小人。
阳奉阴违等等,总之什么脏骂什么,说他反抗自己的意见,不讲自己放在眼里,同时跳过自己直接的宣布职,这是对他个人的不尊重,同时也是对于贵州军政机构的挑衅,他说刘显世是一个狼子野心之辈,告诉他,不要自己为“鹰视狼顾”,想要学着司马懿到最后将曹家的权力全部收入囊。
他警告刘显世,要他最好明白一些,护军使当了也算了,但是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贵州的军政大权,早晚都是他戴戡一个人的,别人想要染指的话,或许会有不必要的麻烦出现,但是他戴戡不在意任何麻烦!大发了一通脾气之后,戴戡离开了刘显世的府邸。
而刘显世虽然被戴戡这么当众的辱骂羞辱,但是他竟然一句话都没有反驳过戴戡,其实想来也正是因为这样,两个人之间的矛盾才没有进一步的激化,当然了,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矛盾还是在升级的,之所以说没有激化,也不过是使得两个人没有单面的撕破脸皮,从而导致有可能出现的兵戎相向的地步。
这可谓是亲加亲啊,而且王华这个人脑筋较空,处事圆滑,做事滴水不漏,而且在军颇有为威望,同时那,他因为常年的带兵剿匪,所以对于贵州内部的权力争斗,派系区分并没有掺和进来,可谓是一个“白身”,而也正是因为王华的“白身”,所以也使得他成为了最理想的人选,如果一旦刘显世能够得到王华的帮助的话,那么他夺取戴戡的兵权以及政、权,会变得容易很多。
当机立断,刘显世找到了王华,但是王华一开始的时候,却不是非常的愿意如此,一问这毕竟是一场政、治争斗,虽然王华是一名军人,但是这不能表示他对于什么叫做“政、治”没有概念,其实王华的能力非常的强他,完全能够真正的留在贵州的政治核心,成为其的一员的,但是他却没有,反而带兵在外,这能够看的出他实际心里是非常抵触的,尤其是抵触这样的政、治漩涡。
这一次刘显世找到他,他自然不能够轻易的应允,因为如果他是为了要挤进政、治核心的话,那么早在他步入仕途开始,他便如此做了,而之所以他没有如此还不因为他不想要掺和到其去,万一一个不小心成了别人的替死鬼。
王华的改变,刘显世当然也是看在眼里的,但是怎么说那,毕竟两人之间存有亲属的关系,所以他还是相信王华的。
刘显世这个人那,智虑短浅,处事迟怠,平时怠于职务,喜欢看小说、为人写点字、打麻将、打纸牌。但是这不表示刘显世这个人不能够做一些机谋,刘显世故意的向戴戡表现的自己对于王华与他之间的联系完全不知情的样子,而且还找了一个机会,将一本不知名作家的言情小说,送给了戴戡,戴戡见此,以为刘显世全然不知自己与王华之间的交际,所以他欣然的接受了那本小说,而且回去细心的品读,当然了,刘显世肯定不会白白的送给戴戡一本小说的,而且怎么说那,刘显世送给戴戡的小说其实也是残本,至于为什么是残本其实这件事那,与刘显世之前的行为有所关系,因为这本小说的作者,在一九一二年在人称“二二事件”的问题,遭到了屠杀,这本小说显然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因为作者已死,但是为什么刘显世还要将这本小说送给戴戡,这还要从这本残片小说,去寻找。
故事到这里结束了,但是小说虽然结束了,可是刘显世的用心已经非常明确了,这是一个圈套,或者说,这是一个精神圈套,至于为什么这么说,想来大家必然的能够从小说看得清楚明白,不然的话,刘显世也不会从众多的小说,单单挑选出这样一本来作为礼物送给戴戡了。
所以这样的情况,持续的时间必然的不会长久,果不其然,当贵州通电宣布“独、立”以后,贵州拥有了单独的权力之后,两派之间的“战争”终于爆发了,原本心存各异的两派,终于在这个时候,从所谓的“政、治意见分歧”延伸成为了“政、治战略冲突”,而两派之间的关系,也从所谓的“相依为命”、“共同扶持”一转改变成为了“水火不容”的局势。
水火不容的局势并没有持续很久,当然了,这不是说他们两派之间相互议和了,而是将冷冲突变成了热冲突,两派之间竟然兵戎相向,真刀真枪的干起来了,当然了,作为他们两派,即便是真刀真枪的打起来,也不会形成战场一般的局势,不过虽然没有战场的声势浩大,死伤惨重,却也弄得两派人之间,各有死伤,当然了,这不包含两派的核心要员,死去的都是那些当兵办事的,亦或者是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与其说这是他们的智慧,倒不如说是他们的油滑,因为无论他们双方的那一方,都清楚的知道,如果一旦自己方面取得了贵州的全部权利的话,那么经营一段时间之后,他们有可能与其他人那般,逐鹿全国,那么一旦能够达到那样的高度的话,他们曾经的敌人,自然而然的也成为了那时的盟友助力,而且说起来,他们虽然斗得火热,但是实际都是家乡人,都是子弟兵,对内他们或许无情厮杀,但是一旦到了对外的时候,他们必然会同仇敌忾。但是之所以拒接何麟书的请求还是因为滇军毕竟是云南的军队,而且这一次何麟书部与席正铭部的交锋也是因为贵州内部内政的问题所引发的,而滇军如果过度的介入的话,那么将会在政、治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滇军在救援过何麟书部后,便不能够在参与到两派之间的政、治斗争之,当然了,滇军也不可能因为他人的斗争,从而从根本消耗自身的实力。所以两派人自然而然的归附到了刘显世的麾下,而且刘显世这个人怎么说那,也是懂得如何用人的,这从刘显世的一系列行为能够看得出来,刘显世在政、治倚重何麟书、郭重光、熊范舆、张协陆等人为首的“耆老会”成员,这一系列的成员也被称之为“老旧派”。
而在军事方面那,他则是倚重其外甥、黔军总司令王华及手下将领袁祖铭、张云汉、何应钦、谷正伦等人,以及部分耆老会与宪政派的部分有用之人。
当然了,对于王华的加入,唐继尧也是明白一个所以然的,说起来他将王华分拨到蔡锷的麾下,也是为了给护国军加一支助力。
当然了,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节制他。但是无论怎么说吧,唐继尧对于王华的态度,虽然是复杂的,但是蔡锷对于王华这个人物,却还是非常的尊敬的,而且说起来,蔡锷对于王华也是大有提携之意的。
不说别的,是当年蔡锷督署云南,唐继尧坐镇贵州的时候,他知道贵州黔军之内有王华这么一个人物,同时还清楚王华的兄长,王伯群也是一个少有的干才。
说昔时时贵阳初光复,哥老会盛行,盗贼乘间窃发,扰乱治安,唯有王华驻地安然如常,日夜督练士卒,精研战术,重视纪律,约束部众,保卫百姓。
对民间秋毫无犯。对于这样的人,蔡锷又怎么不会喜爱那?而且说到底,其实他早有将王华从贵州弄到云南的想法,只不过因为一些事情,到最后也没有行动罢了,但是这一切还都记在蔡锷的心里,所以这一次王华被唐继尧分拨到了他的麾下,他又怎么会不想方设法的将王华拉拢过来那?
王伯群的书信早已经送到了刘云峰的手,但是当他看过了王伯群的来电后,他不由得感觉到有些麻烦,因为他本人与王伯群之间的私交甚好。
昔时两个人经常的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以及军政要务,同时两个人还经常性的互换对于某一事件亦或者是事务的看法以及对于特定问题的理念,可以说,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好到了一定的地步,很大意义来讲,其实两个人完全可以当做是亲人一样的密切,而且两人之间也经常会相互给予帮助,以表示各自对于对方的友情。
而这一次,王伯群亲自拟定电,向刘云峰阐述其弟王华所处的尴尬位置,以及将要面临的危险,同时表达了自己对于战争局势的看法,他希望刘云峰能够允许同时调拨邓泰部对王华给予必要的支援帮助,而后使得王华部、邓泰部以及熊其勋部三部兵马合兵一路,从而借护国军第一分部及北洋第三炮兵关阵地作为作战核心。
而后相继的驱逐洪江、靖县、通道、绥宁等地的北洋军,从而将湘西之地尽数收于护国军的境内。其实说起来,这是对于战争来说,亦或者是对于胡国军来说,都是一个较肯的建议,虽然这其不乏王伯群对于他弟弟王华的私心,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公大于私的,毕竟这样的想法,以及可能性,是对于护国军有力的。
而且不单单是一封电,同时随着王伯群电一同发送到刘云峰手的,还有王华所写的作战计划,王伯群希望刘云峰能够仔细的阅读王华的作战计划,同时也是为了更有力的说服他,使得刘云峰能够调拨兵马,对王华部进行有力的支援。
从而得以进一步开展战线,将洪江、靖县、通道、绥宁等地,收入囊,这样不但能够稳定湘西大局,同时也能够对北洋军造成有效的压力,对于北洋军讨伐总指挥,大帅曹锟,也是一个很好的打击。从而有望迫使曹锟将湘西境内的北洋军撤出,集合兵力或是针对四川或是针对滇桂,进行整合性的打击,从而使得他间接的放弃湘西之地。
然而这还不算终止,真正让刘显世与唐继尧、王氏兄弟出现矛盾的,还是因为之前袁世凯委派古来的那个要接任贵州都督位置的,贵州巡按使龙建章,他才是真正的矛盾的导火索!!!!!!!
刘显世虽然与王氏兄弟有一些亲属关系,但是对于他们二人把持大权将自己架空起来的事情,还是耿耿于怀的,而且因为一些原因,所以刘显世其实也是无法将王氏二人从贵州的军政大权驱逐出去的,而且刘显世也非常清楚,王氏兄弟的能力,因为两家有亲,所以刘显世也不必担心王氏兄弟到后来会对自己如何,所以刘显世其实也乐得将王氏兄弟二人留在贵州,因为由他们二人在,贵州的局势会稳定不少,同时这样一来,他日后要是有可能面对唐继尧的时候,也会有一些游弋的余地。
但是说起来,其实很多事情,也并不是简简单单能够解释清楚的,如说刘显世与王氏兄弟二人之间矛盾的导火索,那位巡按使龙建章吧。其实在龙建章成为巡按使之前,他的前任贵州巡按使也不是别人,正是戴戡,那个时候,刘显世与戴戡在贵州可谓是进行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权力斗争,其实那个时候刘显世也并非是不闻一名,戴戡出任贵州巡按使,而刘显世则是出任贵州护军使,说起来,这件事与唐继尧也是有着关系的,因为那个时候,唐继尧向袁世凯保举的两员大将是刘显世与戴戡。
这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了,唐继尧在明知道戴戡与王氏兄弟有亲属关系,同时也是他们的长辈而且在军虽然权利有限,可是威望甚高,记忆出于对贵州事务的了解,在处理政、治问题刘显世所存有的特殊优势,他竟然还会向王氏兄弟许诺云云,这能够看的出一些端倪了。
其实这个时候刘显世并没有醉酒,他也将戴戡的话,听得清清楚楚,但是他知道,自己这个时候不能表态,其实不是因为其他的一些什么,而是那个时候看贵州军政大权的不单单只有戴戡一个人,刘显世,其实也是想着要将贵州收入自己的囊的,这从他将自己的权利主动割舍,拉拢贵州军官,从而迫使戴戡为了维护自己的势力,不得以的也将自己的权利稀释下去,来安抚,拉拢贵州军官这一点,能看出刘显世这个人绝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无为之辈。
刘显世主动地割舍自己的兵权,这无异于是在割自己的肉来喂饱下面的官兵,为的是让他们对自己感恩戴德,说起来,那个时候的刘显世与戴戡相较的话,举一个例子吧,好像那个时候的戴戡好像是一头牛,而刘显世顶多算是一匹马,谁的权力更大,非常明显了,而如果那个时候刘显世没有选择将自己的肉割下来喂给手下的官兵,从而迫使那头老牛为了人性必须要更大力度的割舍自己的肉,从而在削弱自己的同时,也使得戴戡的权利无形与自己持平了,那么很可能刘显世根本不会有他后来的升迁了。
戴戡见刘显世如此的含糊其辞,也明白,这是他在跟自己画圈子,不过戴戡对于他这样的行为也是表示理解的,虽然他看不起刘显世,但是无论如何,刘显世也是一个游弋于政、治之多年的人物了,所以想要凭借自己一句话,让刘显世痛快的答应下来,这是不可能的,而且如果刘显世直接答应了下来,那才叫人感到怪那。不过这一次,倒是戴戡想错了,其实刘显世的含糊其辞,并不是因为他想要为自己争取权利,而是刘显世那个时候并没有能够很好地区分,所谓的护军使与警备总司令之间的权力的高低,他是因为这一点才含糊其辞的,并不是为了从戴戡手获取更大的利益。
刘显世这样的行为,当然使得戴戡勃然大怒,戴戡带着自己的卫队,荷枪实弹,怒气冲天的赶到刘显世的公关,当着他的手下的面,对其破口大骂,什么无耻小人。
阳奉阴违等等,总之什么脏骂什么,说他反抗自己的意见,不讲自己放在眼里,同时跳过自己直接的宣布职,这是对他个人的不尊重,同时也是对于贵州军政机构的挑衅,他说刘显世是一个狼子野心之辈,告诉他,不要自己为“鹰视狼顾”,想要学着司马懿到最后将曹家的权力全部收入囊。
他警告刘显世,要他最好明白一些,护军使当了也算了,但是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贵州的军政大权,早晚都是他戴戡一个人的,别人想要染指的话,或许会有不必要的麻烦出现,但是他戴戡不在意任何麻烦!大发了一通脾气之后,戴戡离开了刘显世的府邸。
而刘显世虽然被戴戡这么当众的辱骂羞辱,但是他竟然一句话都没有反驳过戴戡,其实想来也正是因为这样,两个人之间的矛盾才没有进一步的激化,当然了,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矛盾还是在升级的,之所以说没有激化,也不过是使得两个人没有单面的撕破脸皮,从而导致有可能出现的兵戎相向的地步。
这可谓是亲加亲啊,而且王华这个人脑筋较空,处事圆滑,做事滴水不漏,而且在军颇有为威望,同时那,他因为常年的带兵剿匪,所以对于贵州内部的权力争斗,派系区分并没有掺和进来,可谓是一个“白身”,而也正是因为王华的“白身”,所以也使得他成为了最理想的人选,如果一旦刘显世能够得到王华的帮助的话,那么他夺取戴戡的兵权以及政、权,会变得容易很多。
当机立断,刘显世找到了王华,但是王华一开始的时候,却不是非常的愿意如此,一问这毕竟是一场政、治争斗,虽然王华是一名军人,但是这不能表示他对于什么叫做“政、治”没有概念,其实王华的能力非常的强他,完全能够真正的留在贵州的政治核心,成为其的一员的,但是他却没有,反而带兵在外,这能够看的出他实际心里是非常抵触的,尤其是抵触这样的政、治漩涡。
这一次刘显世找到他,他自然不能够轻易的应允,因为如果他是为了要挤进政、治核心的话,那么早在他步入仕途开始,他便如此做了,而之所以他没有如此还不因为他不想要掺和到其去,万一一个不小心成了别人的替死鬼。
王华的改变,刘显世当然也是看在眼里的,但是怎么说那,毕竟两人之间存有亲属的关系,所以他还是相信王华的。
刘显世这个人那,智虑短浅,处事迟怠,平时怠于职务,喜欢看小说、为人写点字、打麻将、打纸牌。但是这不表示刘显世这个人不能够做一些机谋,刘显世故意的向戴戡表现的自己对于王华与他之间的联系完全不知情的样子,而且还找了一个机会,将一本不知名作家的言情小说,送给了戴戡,戴戡见此,以为刘显世全然不知自己与王华之间的交际,所以他欣然的接受了那本小说,而且回去细心的品读,当然了,刘显世肯定不会白白的送给戴戡一本小说的,而且怎么说那,刘显世送给戴戡的小说其实也是残本,至于为什么是残本其实这件事那,与刘显世之前的行为有所关系,因为这本小说的作者,在一九一二年在人称“二二事件”的问题,遭到了屠杀,这本小说显然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因为作者已死,但是为什么刘显世还要将这本小说送给戴戡,这还要从这本残片小说,去寻找。
故事到这里结束了,但是小说虽然结束了,可是刘显世的用心已经非常明确了,这是一个圈套,或者说,这是一个精神圈套,至于为什么这么说,想来大家必然的能够从小说看得清楚明白,不然的话,刘显世也不会从众多的小说,单单挑选出这样一本来作为礼物送给戴戡了。
所以这样的情况,持续的时间必然的不会长久,果不其然,当贵州通电宣布“独、立”以后,贵州拥有了单独的权力之后,两派之间的“战争”终于爆发了,原本心存各异的两派,终于在这个时候,从所谓的“政、治意见分歧”延伸成为了“政、治战略冲突”,而两派之间的关系,也从所谓的“相依为命”、“共同扶持”一转改变成为了“水火不容”的局势。
水火不容的局势并没有持续很久,当然了,这不是说他们两派之间相互议和了,而是将冷冲突变成了热冲突,两派之间竟然兵戎相向,真刀真枪的干起来了,当然了,作为他们两派,即便是真刀真枪的打起来,也不会形成战场一般的局势,不过虽然没有战场的声势浩大,死伤惨重,却也弄得两派人之间,各有死伤,当然了,这不包含两派的核心要员,死去的都是那些当兵办事的,亦或者是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与其说这是他们的智慧,倒不如说是他们的油滑,因为无论他们双方的那一方,都清楚的知道,如果一旦自己方面取得了贵州的全部权利的话,那么经营一段时间之后,他们有可能与其他人那般,逐鹿全国,那么一旦能够达到那样的高度的话,他们曾经的敌人,自然而然的也成为了那时的盟友助力,而且说起来,他们虽然斗得火热,但是实际都是家乡人,都是子弟兵,对内他们或许无情厮杀,但是一旦到了对外的时候,他们必然会同仇敌忾。但是之所以拒接何麟书的请求还是因为滇军毕竟是云南的军队,而且这一次何麟书部与席正铭部的交锋也是因为贵州内部内政的问题所引发的,而滇军如果过度的介入的话,那么将会在政、治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滇军在救援过何麟书部后,便不能够在参与到两派之间的政、治斗争之,当然了,滇军也不可能因为他人的斗争,从而从根本消耗自身的实力。所以两派人自然而然的归附到了刘显世的麾下,而且刘显世这个人怎么说那,也是懂得如何用人的,这从刘显世的一系列行为能够看得出来,刘显世在政、治倚重何麟书、郭重光、熊范舆、张协陆等人为首的“耆老会”成员,这一系列的成员也被称之为“老旧派”。
而在军事方面那,他则是倚重其外甥、黔军总司令王华及手下将领袁祖铭、张云汉、何应钦、谷正伦等人,以及部分耆老会与宪政派的部分有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