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烽·烟 > 第1125章 求救【一】

烽·烟 第1125章 求救【一】

    所以唐继尧还需要其他人的帮助,但是前提条件是,亦或者是说,这两个人是是首选,所以唐继尧想要得到其他人的帮助,那么必须要首先的将二人间的一个,说通他,让他跟随自己到云南去,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唐继尧也不能随便的对这样样的人发号施令的,即便自己是他们的长官,道理很简单,虽然对于唐继尧来说,督署云南这是一个机会,但是同时对于他来说,这也是一个敏感的时期,因为他的离开,虽然表面的是暂时性的,但是他一走,贵州都督的位置也空缺出来了,那么自然而然的,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出现一名所谓的贵州的暂时都督,和他唐继尧云南暂时都督的位置一样。.vodtw

    而且虽然这么说,但是实际即便是亲属关系,有些时候也是靠不住的,除非是自己的长辈,还要是亲生爹娘那样的长辈,所以现在说唐继尧想要和他们成为亲属关系,其实也是一种委婉的表达,至于到底是什么意思吗,相大家都以偶经明白了。其实放低自己的姿态,放下自己的面子,看起来非常的难,是对自己的侮辱,但是这看取舍了,谁要实,还是要虚,唐继尧也好,蔡锷也罢,亦或者是袁世凯,段祺瑞等等,这样的个人,肯定都是务实的,哪怕是因为他们的性格的不同,以及扮演的社会角色的不同,他们之间的行事方式会出现不同甚至是反差,但是实际,也哦度是大同小异的,因为他们都很清楚务实的必要性。

    而且唐继尧还利用自己与蔡锷之间的关系作为切入点,他对王伯群说,自己和蔡锷将军是结拜兄弟,自己去督署云南也是蔡锷将军举荐的,所以这不能算是不义之举,更何况,在国家的框架下,国之大义面前,一切的私人情谊都是不值一提的,个更何况自己还是蔡锷将军主动推荐的。所以他告诉王伯群,其实自己也不想占据蔡锷将军的地盘,但是没有办法,为了国家计,也是为了兄弟之间的约定,与信任,所以自己选择了接受袁世凯的任命,暂时督署云南。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也会只能是王伯群被说服的理由是,唐继尧说,如果王伯群能够跟随他同时在帮助他挑选一些干才一同去到云南的话,那么贵州都督的位置也空出来,额王伯群的弟弟王华,一名杰出的军人,同时也是黔军灵魂一样的人物,自然也自然而然的最有可能接手贵州都督的位置,同时,在这个其间,因为兄弟二人分隔两地,所以可能在情感会产生一些落寞,但是实际,这对于两个人来说都是一次机会,并且能够更为有效的将云贵两省,统一起来,使得两省军民同心同德,抵御外悔,内防变故。而且唐继尧还向王伯群保证,他所担心的,所谓的空降下来的贵州都督,这是绝不可能的,而且如果真的出现了这样的事情的话,那么第一个反对的,将会是他唐继尧。

    尤其是那一句“如果大总统非要委任一个外人来到贵州的话,我唐继尧肯定第一个站出来,据理力争,毕竟贵州是贵州,贵州人管理贵州事,这是最适当的,也是最合理的了;假使大总统那边出现了什么问题的话,你放心,我会祝你一臂之力的,毕竟只有有能力的人才能够坐镇一方,而且真的说起来,即便是真的有其他人想要染指贵州的话,那么这路途遥远啊,能不能走进贵州都是一个未知数,又怎么谈得坐镇都督的位置那?”

    这番话,既是唐继尧再给王华最后的保证,实际,也等同于他在给王伯群一个并不明显,但是却有着足够力量的警告,那是警告他,不要有什么再过分的举动了,因为他唐继尧已经做好了杀人的准备,当然了,虽然现在枪口是对着外面的,但是这不表示枪口永远不会调转方向,永远不会威胁到贵州内部的人员。

    王伯群权衡之后,他决定还是接受唐继尧的提议,当然了,他知道不到最后的时候他是不能够明确的告诉唐继尧自己的态度的,但是他还是有必要给唐继尧一些提示,但是没想到得是,他还没有来得及找到唐继尧,却没自己的率兵在外,不知道什么时候跑回来的弟弟给“抓”了过去。

    王华其实是偷着跑回来的,虽然他的军队当时只是驻防,但是作为军官的他并不能够轻易的离开,除非是得到了长官的召唤,但是显然的,他还没有得到唐继尧的调令,而他这一次之所以会赶回来,实际是因为他在军队听到了一些风声,一些有关于他和他哥哥王伯群的风声,王华作为军官,他是清楚地知道那个时候国家的大形势的,所以对于蔡锷进京,唐继尧即将调任接手云南都督的位置他是知情的,而且虽然王华是一名军官,但是他却有着一般政、治家对于政、治的敏感嗅觉,他知道,唐继尧肯定会炸这个缓冲的时间段内,做一些小动作,来拉拢亦或者是说,用于稳固自己在贵州以及即将去到的云南的地位的稳固,所以自然而然的,王华联想到了自己的哥哥。

    不过正大,大家看着朝阳,真想着如何向吴佩孚开口,劝解他放弃的同时,也是为了自己能够休息休息的情况下,突然,一名参谋猛烈拍击桌子的声音,以及伴随着的“这有有关尘州的记载!”这样的叫喊声,整个办公室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这里面包含了原本已经快要睡着了的吴佩孚,吴佩孚显然的没有听清楚那名参谋说的是什么,亦或者是说,吴佩孚因为精神不良的状态,并没有从那名参谋激动的话语,听出他的肯定,所以他才会骂骂咧咧的开口问道:“奶奶熊的,什么事?”

    参谋一听吴佩孚骂人,忙安静了下来,刚刚大喊大叫着发现了尘州图相关线索的参谋连忙走到了吴佩孚的面前,先是很自然的将一杯茶送到了吴佩孚的手里,同时又将自己发现法有关尘州图的资料放在了他的面前,吴佩孚并没有喝茶,只是随手的放在一边,对参谋问道:“说,你发现了什么?我怎么没看到那?”参谋用手指在书籍的一段字,示意吴佩孚阅读此段。

    原来,书所写的是这样的:有草头王,携千人兵马,以此地为都,揭竿而起,反对暴、政,此王无姓名,号称悖晦神王,于此地经营十三载,都城之所在,号尘州,后被剿灭……这是一段非常不明确的记载,但是通过记载的只言片语还是能够看的出,这所谓尘州的地理位置的,因为这段字记载在县志,所以可以可定是这所谓的尘州,是护国军第一分部亦或者是说古时候的护国军第一分部,不单单如此,由此也可推测出所谓的《尘州图》到底是一个什么样意义的东西。

    想来应该是那个所谓的悖晦神王用来以神性提高自己统治的工具了,而面所记载的种种,自然也是本不存在的了,吴佩孚其实并不在意《尘州图》面说记载的那些怪故事,他真正兴奋的是,他得到了尘州的准确地理位置以后,那么他能够凭借着尘州图所记载的并不明确的地理地势,来寻找突破口了,因为他清晰的记得尘州图记载着一段有关于隐秘小路的字,而且这个隐秘的小路,四通八达,在群山之间,非常隐秘,而且虽然时过境迁了,但是吴佩孚还是愿意相信这条小路的存在的,虽然记载的路途距离与实地相差甚远,但是如果能够好好地寻找一番的话,那么或许这会成为吴佩孚独自剿灭王华一部,以及吞并亦或者是或说收降袁祖铭一部护国军的关键所在。

    不过要澄清一点,是虽然王华与唐继尧的私交甚好,但是那应该说都是以前的事情了,因为一些事情,王华与唐继尧之间的关系已经出现了变化,好像是唐继尧与蔡锷之间的关系发生转变一样,现在的王华与唐继尧,可以说的是基本没有什么往来的,无论是工作,还是私下里。

    其实说到这有必要提一下王华与唐继尧之间关系转变的原因,其实也没什么,事情还是从当年蔡锷进京之后说起,那个时候,袁世凯高登大位,但是因为一些缘故,所以他对于全国下的将领官员们想的并不是那么信任,尤其是其的一部分人,所以袁世凯选择了帝王常用的招数,那是名义召你来到权利的心,许诺说给你加官进爵,但是实际,当你放弃了自己的所有的兵权以后,当你走入到北、京以后,那么你的命运基本已经脱离了自己的掌握,名义的升迁,实际的软禁,其实这是帝王权术的最常用的招式而已,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早已经不新鲜了的东西,却还是每每都能够达到预计的效果,即便是到后来会出现一些偏差,那么基本也都是相差无多的。

    所谓的“县志”,是记载一个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教、物产等的专书。所以也可以说的是历年来,详细的记录了历史变迁的记载物,一个对于历史造与破坏记载的载体,吴佩孚以及数名参谋,都堆在他的办公室内部,翻阅着收集来的,能够收集的到的县志,以及他们所有能够找来的地形图,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其的蛛丝马迹,找到“尘州”存在的证据,同时说起来,他们之所以这么通宵达旦,对着一本或许本是用来欺骗或者说是寄托对于自然神敬畏描述的神话故事如此伤心,事实,还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希望寄托于此了,不然的话,依照吴佩孚的身份,他又怎么会如此的辛劳的那?

    虽然吴佩孚在作战是这样的一个人,但是无论如何,毕竟他现在已经是将军了,早不需要事必躬亲了,同时更何况面对的是这样的一部东西那?所以与其说吴佩孚这是在辛劳,不如说是他将自己的希望,或者说是愿景寄宿在了这本《尘州图》残记。

    时间飞快,大家的疲惫早已被吴佩孚的几句“奶奶熊的”彻底的打压了回去,虽然大家依旧精神麻木的在翻阅着各式各样的资料记载,但是因为至此尚未曾发现一丝一毫有关《尘州图》的记载,所以大家其实从心理认为,这是徒劳无功的,而且是毫无意义,虽然他们不敢说出这样的话,但是从他们的情绪,还是能够感觉到他们想要表达却又不好表达的意思的。

    其实说实话,数日昂现在吴佩孚还坐在那里,“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翻阅着不同的记载,但是说实话,他其实也早已经失去希望了,但是他却又不甘心自己浪费了这场的时间所得到的竟然是这样无用的东西,同时他也不希望自己被下属当场一个没有智慧的人,野、蛮的,不懂得改变方式方法的家伙,所以为了自己的名誉,以及自己所谓的理念,吴佩孚还是决定,在坚持坚持,坚持到自己真的认为需要放弃的时候。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了,夜色落幕,晨光流动,大家的精神随着晨光的出现,而变得更为衰弱了,其实对于军人来说,啊哟是红我让他们坚守在阵地,不要说一天一夜,是十天十夜,也是无所谓的,或许是因为他们的精神处于紧张的状态,亦或者是或不排除他们其有些人享受战争的“美好”,所以他们能够为了自己的爱好而投入自己全部的精力同时将自己的潜力完全的激发出赖。

    但是,这毕竟只是针对于在战场的时候,而不是让这些大马金刀的军人堆在这样的一间办公室,然后通宵达旦的翻阅着枯燥无味的县志、古籍记载,当然了,说是枯燥无味的东西,但是这其有些记载的故事还是非常有趣的,好像是尘州图所写的那样,怪怪,幻色彩的故事记载,或许哦能引起有些人的兴趣,但是这只是暂时的,当他们将自己的兴趣点大染了了之后,在想要借着这样的幻故事来挑起自己的精神,可是非常遗憾的是,纳西幻的故事记载,实在是太少了,断断续续,而且根本毫无规律所言,所以他们有的人看过了两三本记载之后,才能够再次阅读到这样的个故事,当然了,虽然这样的故事能够暂时性的挑起他们的兴趣,但是这绝不表示仅仅用这样的个故事的可阅读性来使得这些军人们能够保持精神状态,这是非常困难的,或者说,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蔡锷还间接的提示袁世凯,即便是要委任唐继尧暂时出任云南都督,那么也不要一下子解除他在贵州的兵权,云贵两地相连,而且云南地界还接连外域,所以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麻烦,而之所以提示袁世凯不要暂时性的接触唐继尧在贵州的兵权,是为了万一出现了什么突发状况的话,那么唐继尧还有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镇压、安抚的资格以及能力。

    按道理说,蔡锷是不应该这样做的,这无异于将自己所有的依靠全部的交给了别人,虽然唐继尧是他的结拜兄弟,但是这也不能表示唐继尧不会背叛他,而且他现在身在北、京,其实掌有远地雄兵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蔡锷没有这样做,他反其道而行之,看起来他是在想袁世凯表示衷心,但是实际,他却是在想唐继尧买好,当然了,这样的行为肯定是瞒不过袁世凯的,所以袁世凯其实是知道蔡锷的用心的,如果蔡锷那个时候故意的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亦或者是辩解的话,或许他早已经死了。

    把事情做在明处,同时还让“收益”的双方都能够接受自己这个专者的观念想法,这是非常难以做到的,而蔡锷做到了,这不得不说他的经验丰富,以及有着准确的待人的方式与定位,同时,这也与他的情商是分不开的,一个人聪明也好,愚笨也罢,这或许是他们成功快与慢的区分点,但是这绝不是将他们彻底隔断在成功与失败双发的挡路石。而面对这样情况的最好办法是将自己的一部分心腹带过去,因为有黔军在背后的影响,所以唐继尧清楚自己被除掉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