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真相集 第四集 统一六合
热门推荐:
龙吟九霄:大夏第一战尊!
乾坤塔
华夏先祖来助,女帝冠绝神州
特种兵:特战精英,震撼狼牙
重生08年:开局废墟底下捡校花
开局主动辞官,皇帝却要逼我净身
熊猫普查员
从穷小子到江湖巅峰
大唐傻王逆天罡
樯橹蔽日,旌旗遮空。万帆竞发,战车隆隆。
李信与蒙恬分率二十万秦师东下,疾如雷霆万钧,似乎无坚不催。
未料此番敌军统帅,却是楚国名将项燕,早在前方严阵以待。闻报秦师孤军深入,不由冷笑,遂立即率领楚军主力,兼程急进,迎送痛击。
棠溪一战,楚师大胜,给来犯秦军以沉重打击。李信战败,率军往城父撤退。楚军乘胜猛追,三昼夜战斗不息。秦军所筑营垒都被楚军攻破,都尉七人阵亡,折兵大半。
李信一路北逃,多亏蒙恬驻于城父,及时接应掩护,方才得以突围,逃回秦境,免于被俘。此是秦国发动统一战争以来,继宜安肥之战后,又一次遭受重大挫折。
秦军兵败消息传至咸阳,秦王惊怒之余,立时意识到自己当初对统帅人选有误。由是只得移樽就教,亲往王翦家乡频阳,力请老将再次出山,担任秦军统帅。
王翦托病谢绝:臣已年老体衰,征伐大事,实在难以从命也。
秦王:卿必要再振虎威,挂印出征,助我一统六合。无论有何要求,寡人定予满足。
王翦见此,恐致秦王之怒,只得允诺: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马不可。
秦王虽然为难,也只得咬牙应允。
王翦:臣请老将蒙武为副,亦请大王府允。
秦王:依卿便是。
王翦于是接替李信,担任秦军统帅,率领举国兵力,六十万大军以出,南下伐楚。
秦王亲送至灞水之滨,郑重叮嘱,再三拜托。
王翦再拜受命,临行时忽然奏道:臣今老矣,此乃最一战,未知能否安全生还。尚望大王垂念,多赐臣家人以良田美宅、园林池沼,以为子孙之业。未知可否?
秦王笑道:卿但放心,关中沃土,任卿自选。
王翦拜谢,祭旗出征。临出关前,又连续具疏上奏,五次求赐美田,秦王皆都应之。
部将见此,皆都担心触怒秦王。便有心腹弟子谏道:师父于此征伐之际,向秦王求田问舍,得无有持众要胁之意,致惹怒秦王之虞乎?
王翦笑道:你等不知,秦王虽英明果断,但生性多疑。今将举国兵甲尽交我手,岂会全然放心?此时唯有向秦王提出诸多要求,才可表明为师除金钱田舍以外,别无他求,借此消除秦王惧我拥兵自立之疑也。此乃鬼谷秘籍中以进为退之计,子等不知乎?
众徒闻此,恍然大悟,皆都称赞:恩师明见万里,弟子万不及一。
公元前224年,始皇二十二年。
王翦、蒙武率军,仍按李信进军路线,进入陈邑、平舆一线。因接受李信失败教训,谨慎作战,步步为营,首先平定叛乱,收复郡县,然后进入淮北,缓缓向南推进。
因王贲已经灭魏,秦军物资输送通畅,经由鸿沟自大梁源源运至,故无后顾之忧。
楚人闻说秦军又至,各地封君被迫联合,归入项燕麾下,亦凑集六十万大军,于寿春淮河北岸列阵,等待秦军进攻。
六十万对六十万,世界军事史上规模最大一场战争,就此开始。
王翦闻报楚军大集,毫不惊慌,命令停止深入,在商水、上蔡、平舆一带构筑坚垒固守,联营数十里,坚壁固守。双方相持数月,并无大战。
楚王负刍听信国内佞臣谄言,责怪项燕怯战,派人数度催督,务必主动进攻。项燕连日派将,前往秦营搦战,王翦不应,只命士兵养精蓄锐,每日杀牛宰羊,与士卒同食。
两军相持长达一年,楚军将士无仗可打,且无统一号令,终致懈怠,以致打驾斗殴。
秦军同样无可事事,闲时便即丢石玩跳。王翦见之,非但不怪,反而大加鼓励。
双方对峙,秦军后勤供应自赵、魏二国绵绵不绝。楚国联军不能统一调配,渐致枯竭。后方各大贵族不耐,怨声载道,终断其粮草供应。
项燕求战不得,攻垒不下,又致全军断粮,只能拔营起寨,向东退走。
王翦闻报楚兵移营,乃与蒙武率军大进,乘胜追击。双方激战于涡河,楚军终被击破,分散东逃。项燕连败,秦军追至蕲南,继而乘胜攻取楚都寿春,楚王负刍被俘。
项燕不甘失败,复拥立昌平君为楚王,在淮南一带继续抗秦。
王翦与蒙武继续攻伐,终于擒杀死昌平君,项燕兵败自杀。赫赫强楚,冰消瓦解。
楚自周成王时建国,至此国灭,共有国君人数不详,国祚八百二十年。
秦对楚战争结束,便又转移兵力,由王贲指挥,进攻辽东,俘燕王喜。又移兵击代,赵嘉率部力战,终于不免失败,悲愤自杀。
如此以来,山东韩、赵、魏、楚、燕五国皆灭,只余齐国独存。
镜头转换,终说齐国之亡。
齐国经过乐毅进占攻打,虽然终于复国,但元气已大为损耗,以至再无力量参与东方各国与秦国纵横捭阖之争。
秦军并灭五国之时,齐国一直置身事外,坐视各国灭亡。
秦赵长平之战关键时刻,赵向齐请援军粮,齐王建不肯救援,并中秦国离间之计,宠信国相后胜,一味讨好于秦。
齐王建在位四十余年之间,三晋、楚、燕与秦国之间战争连绵不断。惟齐国未被攻击,上下晏然,长期不备兵革,麻木不仁。
相国后胜贪财无厌,秦国多年用重金贿赂,使劝齐王建臣服,朝野上下,毫无斗志。
秦王政二十六年,王贲统帅大军东出,突然进攻齐国北境,直趋临淄。齐国毫无作战准备,竟无应战之兵。秦军兵临城下,后胜力劝,齐王建不战而降,被囚于共,饿死松柏之间。齐国自周武王克商后分封立国,至此灭亡。共历三十二主,国祚八百二十三年。
秦国从秦王政十六年起,开始发动统一战争。共耗时十年,终于陆续兼并六国。
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嬴政平灭六国,以王号不足显其大业,乃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自称皇帝,并号为始皇帝,希图自己而后,后继者百世无穷。
由是开始建国大业,继续执行孝公以来商鞅法家政策,加强君主专制,削弱旧贵族势力,提拔由军功后起贵族。土地所有制维持西周时期“王有”制,改称为国有。准许农民、官员都可自由买卖田地,便利私有土地发展。
秦始皇废除分封,建立郡县。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定咸阳为首都,颁发始皇帝令:
中央政府最高官僚,是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亦称三公;郡官为守,县长为令。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长城、驰道、直道;迁徙六国遗民到关中定居,命做开矿、开盐井等苦役,以利统一管制。六国贵族迁到咸阳,命看护皇陵,或徙于西南边远地区。
秦统一六国,百家学派纷纷来到咸阳,黄老道家及阴阳家最为兴盛。阴阳家邹衍综合儒、法、道诸家学说,提出“五德终始说”,成为中国历代通行历史观。
邹衍: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代火者必将水,数备将徙于土。五德相胜,又是天数先定。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是谓天人感应。
秦统一六国之时,兵家祖师尉缭与弟子王敖联手,着成《尉缭子》一书,呈报始皇。秦始皇览之,见其书共有二十四篇。其篇目曰:
天官第一、兵谈第二、制谈第三、战威第四、攻权第五、守权第六、十二陵第七、武议第八、将理第九、原官第十、治本第十一、战权第十二、重刑令第十三、伍制令第十四、分塞令第十五、束伍令第十六、经卒令第十七、勒卒令第十八、将令第十九、踵军令第二十、兵教上第二十一、兵教下第二十二、兵令上第二十三、兵令下第二十四。
秦始皇大喜,赐其师徒二人重金,就此将书束之高阁,以备御览。尉缭子见心事已罢,乃辞帝而出,与王敖挂印封金而去,就此不知所踪。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挥师荆南蛮荒,开始南征百越。
镜头闪回,叙述百越。
远古至前秦之时,长江以南沿海一带,统称为百越之地。此地原住民部落,被先秦中原人称为越人;越与粤通用,故亦称粤人。因其支系部落众多,故称百越,分别是为华夏族大禹、京族雄王、壮族布洛陀、黎族袍隆扣后裔。
东越又称东瓯或瓯越,居住浙江南部瓯江流域;闽越部落以今福建福州为中心;南越部落分布于今广东南、北、西部;西瓯部落分布于今广西一带;雒越部落分布于广西南部、越南北部一带。百越部落居住地区,为山川五岭所阻,远离中原。
战国时期,广西、广东地区开始出现西瓯、骆越两大方国,是岭南地区方国鼎盛时期。广东北部、西北部和西部,大致是苍梧古国统治地域,而广东东部、东北部则是闽越部落和吴越部落所建古邦国。多族系、多文化汇合,无权威朝廷政府,管理松散,方国林立。
秦灭六国之后,秦始皇即派国尉屠睢为上将,赵佗为副,率五十万大军,出击百越。
因百越各部居处分散,秦军共分五路而进:东边一路由江西向东,攻取东瓯、闽越;中间两路攻取南越,其一经赣江越大庾岭入广东北部,其二经荆南循骑田岭直抵番禺;其余西边二路则入广西进攻西瓯,一路由萌渚岭入今贺县,一路经越城岭入今桂林。
五军分击目标,是为镡城、九嶷、番禺、南野、余干。
二将领旨,誓师祭旗,五军尽出。副将赵佗率领三万兵马先行出发,并用二十万刑徒,输送辎重粮草。旗甲鲜明,铁蹄铮铮,威势赫赫,当年就平定东瓯、闽越,设置闽中郡。
其余四路秦军,进攻岭南。由于山高路险、河道纵横,行军作战及军粮运输极为困难,加之两广百越各部顽强抵抗,相持三年,未能取胜。
秦始皇闻之,又大发六国军卒及全国刑徒,在广西兴安县北开凿灵渠,以通粮道。军粮运输问题解决,秦军才得以顺利进军。
第三路军由主帅尉屠睢亲自率领,从宜章南下。屠睢生性暴躁,手段狠辣,对当地抵抗者大开杀戒,尽情屠戮,斩杀西瓯君译吁宋。
越人皆入丛簿之中,因恨屠睢,宁与禽兽杂处,亦莫肯为秦虏。
秦始皇三十三年,屠睢率军深入西江三罗,路经大林。当地土人早已埋伏林中,见秦军来至,一声唿哨,牛角长鸣,乱箭齐发。秦军陡遭突袭,成批倒地呼号,当即溃败。
屠睢见敌人箭矢如雨,无处可避,只得挥剑挡格,且战且退。终因格挡不及,身中两支毒箭,当场从马背跌落,坠地死亡。
秦军大溃,皆无战心,又因水土不服,军粮难以为济,其后几遭全军覆没之灾。
尉将报呈咸阳,秦始皇传檄委派任嚣与赵陀接替屠睢之职,共掌帅印,再征岭南。
始皇三十三年,灵渠粮道全面开通,保障后勤补给。秦始皇再集十万兵马,与前番留守南越所剩二十万秦军,共集三十万大军,任命任嚣为帅、赵佗为副,再次进军百越。
因有第一次交战经验,秦军进军极速。而此时百越军已不足六千人,故秦军几乎未遇抵抗,就占据岭南全境。秦军吸取屠睢教训,发亡人、赘婿、贾人随军行进,每当秦军占领一地,便将部分移民留驻。大批商贾在岭南经营,也为军队粮饷补给提供保障。
由此大军兵锋凌厉,势如破竹,轻松击溃西瓯部落反抗力量,占领西瓯地区。随后任嚣、赵佗又挥戈南下,乘胜进击,一举击溃雒越文郎国,占领越南中、北部雒越地区。
至此,秦王朝经历五年波诡云谲之战,彻底征服岭南百越部落。
秦军占领岭南,始皇帝大喜,乃命在该地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从此东至海南,北至向户,南至越南中部,百越之地皆归秦朝版图。
为巩固占领区,防止越人死灰复燃,秦始皇采取军事戍守政策,在岭南三郡置南海尉以典之,使任嚣为尉,掌兵专断一方,驻南海郡,治所番禺。
赵佗攻占百越之后不久,就与秦朝貌合神离,开始割据自立。
镜头转换,按下南越,再说北胡。
战国时期,匈奴已经进入奴隶制社会,占有今内蒙古、宁夏一带广大草原。
当时中原各国忙于征战,无暇北顾,匈奴经常袭掠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地。
三十二年,秦始皇巡视北方边境。燕国方士卢生进献图书,内有谶言: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以为应在匈奴胡人,于是回到咸阳,便派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匈奴。
三十三年春,蒙恬兵分两路,正式北伐。自统主力秦军,从上郡肤施北出长城,以攻其东;杨翁子率偏师由肖关北出长城,以攻其西。匈奴不及防备,一战败逃。
秦军遂取河南之地,沿河置四十四县,移民垦守。
匈奴缓过神来,不断来攻。次年秋,秦始皇复命蒙恬引军出击。蒙恬北渡黄河,仗王敖所授鬼谷兵法,夺取高阙,攻占阳山、北假,匈奴只得北徙。
三十四年,秦为巩固边北河套,乃置九原郡,郡治即今内蒙古包头。
为防匈奴南下,蒙恬征发大量民工,在燕、赵、秦长城基础上,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万里长城,以巩固秦朝北部边地安全。秦始皇便派蒙恬驻兵上郡,防御匈奴。
由此六国既灭,南北亦平,中原持续数百年割据混乱局面,宣告结束,中国第一个统一封建专制帝国形成。北至九原,南到百越,东至东海,西到巴蜀,尽入秦帝国版图。
秦始皇奋其长策,以十年之功并吞六国,又用五年南平百越,北驱匈奴,至天下混一。其所建辉煌伟业,自谓德逾三皇,功盖五帝,若以此功论之,未过其分。
修筑万里长城同时,秦始皇又下令在全国修筑驰道,并去北地和陇西视察防务,又设黄、陲、琅邪三大山东粮仓,为北部军事提供后勤保障。
继又东巡,特别视察右北平、渔阳、上谷、代郡、雁门、云中、上郡等地。
蒙恬认识到匈奴人定会反扑,于是先下手为强,又率主力渡河,杀入阴山、贺兰山,寻找匈奴主力决战。
匈奴头曼单于果然也正集结兵力,准备南下。不料秦军又一次杀来,措手不及,再受巨大打击。头曼被迫退出阴山及贺兰山高地,北撤七百余里,退到阴山以北一带游牧。
蒙恬对匈奴接连用兵,至此轻松取得完胜。此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一直驻扎北边,威慑匈奴,控制九原郡四十四县。
秦始皇又迁三万户至九原,开发河南之地,使此成为富庶新秦疆域。蒙恬北伐匈奴,不仅有力制止匈奴南入中原,而且大大促进河套地区开发,使其永远成为中国版图。
镜头转换,按下朝廷,复说江湖。
鬼谷门长尉缭子与兵家掌门王敖挂印封金,离开秦都长安。其后辗转东出潼关,复又北渡黄河,来至赵国境内,乃属古冀州地界。
在那蓟城西南三百里外,有一座仙山,是属太行山系,唤作黄公山。其山不高不低,正宜藏龙卧虎;其林不疏不密,恰好修真养道。并非他处,正是兵家祖师王敖老祖道场。
二人来至此山修行,免不得赏风咏月,吐纳真元,各炼内丹仙法。
忽一日,尉缭仙师道:自郭开葬送赵国,廉颇死而李牧诛,天下名将休矣!
王敖老祖:不然。我尚有徒蒙恬,乃世之不出良将,岂云休矣?
尉缭仙师:你那弟子,我岂不知?蒙恬原出姬姓,先祖乃琅琊蒙山人,故指其山为氏。其祖蒙骜后迁秦地,为秦国上卿;其父蒙武,又为秦始皇内史。蒙恬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因率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又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可谓中华第一勇士。果真是贤徒高弟,但有美中不足之处,可惜,可叹!
王敖老祖闻言不悦:有何可惜可叹?
尉缭仙师:可惜这个贤徒,虽勇猛无双,用兵如神,奈不善用谋,又胸无大局,只能偏守一隅。如此忠臣良将,后必为小人嫉害,没有下稍。此子死后,兵家一门便即绝后矣。
王敖老祖:你这个做师祖的,怎可信口开合,没来由咒我徒弟不得好死?莫非你是嫉妒我有贤徒,你鬼谷门却后继无人么?
尉缭仙师笑道:你我修道成仙者,怎可妄动无名,着急起来?我是就道论人,岂有嫉妒之心!某是一番好意,提醒道友再觅佳徒,早为之备而已。贤弟不知,我鬼谷门向来单传,绝不广种薄收。且六十四代掌门谱系早定,延续两千又四十年,整整四十个花甲子劫数。我又何必再替你孪兄王诩,费力操心?若不信时,拿此谱系一看便知。
说着话,一边探手入怀,掏出一个布帛绢轴,递将过去。
王敖老祖兀自不信,气咻咻地,夹手夺过,展开来看时,见是《鬼谷门历代掌门沿革谱系》,其下计有六十四代掌门花名谱册,一一开列清楚:
创派祖师,鬼谷子王禅;二代祖师,田齐军师孙膑;三代祖师,燕国上将军乐毅;
四代祖师,齐国方士徐福;五代祖师,济北隐士黄石公;六代祖师,汉留侯张良;
七代祖师,汉丞相陈平;八代祖师,汉淮南王刘安;九代祖师,汉御史大夫晁错;
十代祖师,汉大将军卫青;十一代祖师,汉太傅疏受;十二代祖师,汉大司徒邓禹;
十三代祖师,汉定远侯班超;十四代祖师,汉侍中张衡;十五代祖师,汉护羌校尉马贤;
十六代祖师,匈奴中郎将张耽;十七代祖师,司空周景;十八代祖师,荆州刺史度尚;
十九代祖师,汉太尉陈蕃;二十代祖师,汉司徒桥玄;二十一代祖师,谏议大夫何休;
二十二代祖师,侍郎黄琬;二十三代祖师,将军钟离权;
二十四代祖师,玄都观主史子眇;二十五代祖师,吴右将军诸葛靓;
二十六代祖师,赵汉天子刘渊;二十七代祖师……
尉缭子见王敖看完,伸手又抢了回来,复卷成轴纳入怀中,笑道:我门中这六十四位仙师,仗鬼谷门仙术绝技,韬略兵机,或另开一片天地,或力挽乾坤于既倒,或代天行罚以治万民。则就是替天行道,以正人世。鬼谷门在人世间共存六十四代,亦暗合后天六十四卦之数,乃谓天罡之数三十六,地煞之数七十二,人类之数六十四。天机隐微不显,凡俗之人岂能知道!所谓八八归人,九九归佛,世间之事,众玄之门。
王敖无话可说,叹口气道:如此说来,我不如你清闲。你那鬼谷门中,多是纵横之士,通晓阴阳天机,自然活得长久。我兵家一门,却是镇日价打打杀杀,瞬间便遭横死,马革裹尸,哪里能与你鬼谷门纵横家比得?也只能由你说嘴,我不跟你争竞便了。
说罢,便即瞑目不语。
尉缭见其耍开小孩脾性,不由好笑,摇了摇头,也便瞑目不言。
二人一师一祖,正在各想心事之际,忽觉洞外奇光闪现,划破天际,嗽嗽有声。
急睁目看时,却见是十几个彗星,皆从天宫中玄武门方向飞坠而下,直向东南投去,光分五彩,异象罕见。
王敖大喜,跳将起来,不小心脑袋撞到洞顶,咚地一声,脑门上长出一个大肉疙瘩。那也顾不得了,摸了一把,光脚往外就跑。
今人描绘王敖老祖,皆是跣足披发,脑门上有个大肉疙瘩,便是缘出于此。
尉缭穿鞋追出,已经不及,只见到老祖背影。
仙师便问:贤弟欲往何处?
老祖头也不回,高声答道:你不见适才那十数个将星么?皆投到吴楚分野去了。我要赶去寻找,将他们皆都收为门人弟子,再迟些便来不及也。
仙师奇道:今六国平定,四海一统,你寻这许多将星做甚?
老祖仍不停步,遥遥答道:就算是六国平定,四海一统,也要再闹他一闹,再让天下大乱。我倒要看看将门弟子,能否胜过你鬼谷掌门!
一边说着,早就人影不见,最后一句已是只闻其声,以千里传音之法送至。
尉缭听罢,脸色大变,暗道:坏菜!我闲来无事,干么要让他看甚谱册?
正在着急,忽听一个声音在耳旁响起:师父,在此做甚?
仙师吃了一吓,扭头看时,见身后站立一个青年道士,正笑嘻嘻地看着自己。
尉缭惊问:你是哪个?怎地忽然在我身后冒将出来!
道士:师父,我不是你徒弟徐福么,怎地才三十来年不见,就不识得了?
仙师恍然大悟,使劲一拍脑门,叫道:你不快些去见秦始皇,跑到我这里来做甚?
徐福奇道:嬴政一统华夏,正当壮年,正准备大干一番伟业,干么如此着急见他?
仙师怒道:你不见师叔王敖?他急着去找将星,训导弟子门徒,显是要踢倒大秦江山,打碎嬴氏社稷。你不去把秦始皇弄昏,使你师叔多费力气,他不又要找我晦气!
徐福闻此,不敢迁延,只得向师父唱个肥诺,直下黄公山,向咸阳而来。
徐福字君房,嬴姓徐氏,出于殷代徐国,王族后裔,徐偃王嫡脉,出自东夷少昊族。函谷关尹喜之徒,鬼谷门第四代掌门祖师。
秦始皇二十八年,徐福来到咸阳,向皇帝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神仙手中并有长生不老之药。
秦始皇览书大喜,乃亲自接见徐福,询问详细,以辨真伪。
徐福昂然上殿,以道家之礼揖首相拜,并不叩头。
秦始皇见其一派仙风道骨,以礼相待,命令赐座,问道:先生何来?
徐福道:贫道飞行三日,从一万里外海上仙山而来。”
秦始皇闻说是三日可行万里之遥,愈加钦敬,又问道:先生年齿几何?
徐福见天子如此相询,便张其口,露出满嘴七长八短黄牙,然后反问:以陛下观之,贫道当年齿几何?
始皇帝不悦:我观先生,亦入暮年,当有六十余岁。否则,因何牙齿半脱?
徐福笑道:不当人子,是此牙齿出卖贫道矣。
由是便讨铁锤、托盘。始皇帝不知其意,命赵高寻来予之。徐福接过铁锤,命赵高端着托盘,置于自己下颔,然后以锤击齿,尽落于盘中,丁当作响。
始皇帝大惊,向那盘中看时,见牙齿却都化为宝石,五颜六色,煞是光鲜。
徐福复张其口,见已生出满口银牙贝齿,有如少年。
因笑问道:陛下再看,贫道年齿几何?
秦始皇惊喜不置,离座躬身行礼:朕今日方信,果有神仙之事也。
遂命将那盘中宝石,小心收贮珍藏。
徐福见皇帝已十分相信,便即舌灿莲花,说以海外仙山之事。
秦始皇大喜,由是率众东游至海,命造巨舟大船,船上预备三年粮食、衣履、药品以及耕具,命徐福就此入海求仙。
徐福率众出海数年,并未找到神山。始皇三十七年,在琅岈再见皇帝,推说在海上遇到巨鲛阻碍,无法远航,要求增派射手,要对付鲛鱼。
秦始皇应允,派遣五千弓手随徐福出海,果然射杀一头大鱼而归。始皇帝由是愈加深信不疑,再派徐福率众出海。
其实此番徐福复来欺骗秦始皇,是因在海外找到落足之地,为保护田氏齐国皇室而来。由是以献童子给神仙为名,带领齐国王室后代三千童男童女,更兼百谷百工、上古史籍、诗书礼乐、鲁削切玉,远渡海外。
日本第七代孝灵天皇之时,徐福渡至日本列岛,先后抵达筑紫(九州)、南岛(四国)、不二山(富士山)。徐福时有七子,皆改为日本姓氏,分别派往七地居住。
从此徐福子孙遍及日本各地,逐渐繁衍起来。
事件悬疑:《史记》中记录徐福东渡之事,多出于《淮南衡山列传》,包括徐福到蓬莱,与海神对话,以及海神索要童男童女等事。后世一般认为,此是徐福所编造诡言托辞,以保护齐国田氏后代,并骗取秦国财物。又载徐福再度出海时携带谷种,并有百工随行,便已有一去不返之意。秦始皇一世英明,未虑及此,便上了徐福一个大当,遗为千年笑柄。徐福出海,来到平原广泽,便在此自立为王,成为化外天子。
建国称王后,所带百工便都派上用场,教给当地人农耕、捕鱼,以及沥浆化纸之术。
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在徐福诈骗秦始皇时,被首次提及。《史记》只说是在渤海中,并不能确定具体位置。而平原广泽究在何处,更是不能考证。
《三国志·吴主权传》及《后汉书·东夷列传》,也有提及徐福东渡之事。《三国志》说徐福到达亶洲,并滞留不归。同时又提到夷洲,说与亶洲同在中国东南方向,并相距不远。经后世有人考证认为,夷洲乃是台湾,亶洲就是日本,倭国之谓。
周所周知,《史记》、《汉书》、《后汉书》及《三国志》,被称为前四史,乃是信史中的信史。前四史中竟有三史提及徐福东渡,可见其事在当时是何等轰动,以至天下皆闻。
历史真相:至五代后周时,济州开元寺僧人义楚在其所着《义楚六帖》中,首次明确提到,徐福最终到达之地便是日本。日本古代渡来豪族秦氏,便为徐福后代,至五代时,仍然对外自称秦人。并说徐福到达日本后,曾将富士山改称为蓬莱山。
镜头闪回,快速推进。
宋代欧阳修曾着《日本刀歌》,明确断言,徐福滞留之地就是日本。并认为徐福东渡时曾携带大量文史典籍,故才使得在中国遭到秦始皇焚书坑儒后,许多典籍在日本得以保留。
中国元朝至元年间,日本南朝大臣北畠亲房曾着《神皇正统记》,将此事作为信史记录,并言之凿凿声称:孔子全经,唯存日本矣。
日本人自己固执认为,徐福非但东渡日本,且是在纪州熊野之新宫市登陆,当地还有徐福墓及神社。每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祭祀之典,两千年来从未间断。
日本人认为徐福不但带来童男童女,且引进百工、谷种、农具、药物,以及生产技术和医术,对日本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尊徐福为司农耕神,以及司药神。
历史真相:徐福原名徐市,齐国边邑无棣人氏。无棣因古有无棣水而名,因防御燕国驻兵需要,筑有无棣城,城墙故址,在今山东无棣县城西北六十公里,河北省盐山县大傅庄乡故城,赵村至常金乡常金村一带。又说其所带五百童男童女并非秦始皇所赠,而是徐市自己在盐山一带招募而得,并率始皇帝所派百工、水手、弓箭手三千多人,在原齐国故地饶安筹措物资,从无棣东端马谷山入海,一去不返。
《日本国史略》提到:孝灵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率童男女三千人,赍三坟五典来聘。福求药不得,遂留而不归。或云止富士山,或云熊野山,有徐福祠。
此是说徐福带童男童女来日本修好,贡献《三坟五典》而寻求仙药,然而不得,只好定居下来。徐福没有得到长生不老药,担心秦始皇追杀,遂要求同行男女,各自改姓秦、佃、福田、羽田、福台、福山等姓氏。如今日本和歌山县新宫市,都还有秦姓日本人。有些家门口楼上还仍刻“秦”字,以为自诩是徐福后代佐证。
公元1982年6月,江苏省连云港赣榆县在进行地名普查时,忽在金山镇南发现名谓“徐阜”之自然村。由此展开调查,发现其村原名“徐福”,明清时仍称徐福村。
赣榆在战国时属齐国,秦朝时属琅琊郡,也与《史记》所述相合。有连云港市人徐恺,称徐福是其第五十六世祖,并有徐家宗谱和连云港市地方志为证。
而在日本,其国人俱都深信,凡秦姓国民,或姓氏及地名中带有福、羽田、波田、波多、畑、畠等字者,皆与徐福及其共渡秦人子孙有关。
至若徐福东渡真正原因,已不得而知,便成千年迷案。
除《史记》所载为秦始皇访求仙药之说外,又有避祸复仇说,乃是为到海外繁衍人口,图谋积蓄力量后再恢复齐国;又有海外开发说,是因当时邹衍大九州观点十分流行,认为在海外还有很大疆土。秦始皇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故以求仙药为名,派徐福出海,是为扩大版图,拓土开疆。
无论如何,徐福东渡事件,应是现存史料所知,人类史上最早远洋航海者,就此留下一段佳话。但其是否终到日本不归,是此谜案中争论最为激烈者。
闪回结束,复说史实。
自秦始皇以来,此后历代王侯将相,大多热衷神仙之道。故在历时数百年入海求仙活动中,出现过安期生、羡门高誓、韩众、卢生、少君等一大批方术之士。
秦始皇一边派出徐福,为自己出海寻找不老仙药,一面开始修筑驰道,以供巡狩之用。设计并总督驰道、轨道工程者,乃是鲁班门下传人,世称匠门巨子。
乃以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修筑驰道,长达五百里以上者共有九条。九道名曰:
出高陵通上郡者,谓上郡道;过黄河通山西者,谓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者,谓东方三道;出商洛通东南者,谓武关道;出秦岭通四川者,谓栈道;出陇县通甘陇者,谓西方道;出淳化通九原者,是谓直道。
秦始皇所修驰道,平坦之处,道宽五十步,每隔三丈栽种一树,两旁用金锥夯筑厚实,路中间专供皇帝出巡车行。
其驰道之侧又有轨路,并铺有枕木,以大铁钉固定于地面,两木之间距离正与马步合拍。马匹一旦拉车进入轨道,枕木则自激振荡,使马拼力奔跑,其快如飞。
舆车行进之中,据其快慢需要,可随时与轨路及驰道之间转换,随心所欲至极。
数年之内,驰道修罢,秦始皇又创驿站,并修驿道,以通天下各郡县所。驿站专供传递宫府文书、军事情报者及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或换马乘骑以续脚力。
驰道既成,秦始皇便始四方巡守,统御天下。其巡游四方之壮举,以后历代封建帝王屡皆效之,且对次第承传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生态奠基。
这一日,秦始皇巡行至海,忽想起徐福远游不归之事。
便问随行术士卢生:徐福寻仙久不归者,何也?
卢生闻言大慌,灵机一动,奏道:寻找灵药及仙人久而不遇者,定有恶煞相克之故。若陛下不时秘密出行,便可驱逐恶鬼,神仙真人才会来至世间,并显其形。
始皇又问:其理若何?
卢生答道:陛下所居之地,若为臣子知之,则神仙必不愿前来相见,恐为俗气所污。陛下素日所居宫室,不可使他人知之,则不死之药或能得之。
秦始皇:我慕神仙真人,自今而后便称“真人”,不再称“朕”。凡咸阳附近二百里内,二百七十座宫观,都用天桥及甬道相互连接,置以帷帐、钟鼓,全按规定位置,不得随意移动。皇帝所在之处,乃为最高机密,如有人泄之,必判死罪。(本集完)
李信与蒙恬分率二十万秦师东下,疾如雷霆万钧,似乎无坚不催。
未料此番敌军统帅,却是楚国名将项燕,早在前方严阵以待。闻报秦师孤军深入,不由冷笑,遂立即率领楚军主力,兼程急进,迎送痛击。
棠溪一战,楚师大胜,给来犯秦军以沉重打击。李信战败,率军往城父撤退。楚军乘胜猛追,三昼夜战斗不息。秦军所筑营垒都被楚军攻破,都尉七人阵亡,折兵大半。
李信一路北逃,多亏蒙恬驻于城父,及时接应掩护,方才得以突围,逃回秦境,免于被俘。此是秦国发动统一战争以来,继宜安肥之战后,又一次遭受重大挫折。
秦军兵败消息传至咸阳,秦王惊怒之余,立时意识到自己当初对统帅人选有误。由是只得移樽就教,亲往王翦家乡频阳,力请老将再次出山,担任秦军统帅。
王翦托病谢绝:臣已年老体衰,征伐大事,实在难以从命也。
秦王:卿必要再振虎威,挂印出征,助我一统六合。无论有何要求,寡人定予满足。
王翦见此,恐致秦王之怒,只得允诺: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马不可。
秦王虽然为难,也只得咬牙应允。
王翦:臣请老将蒙武为副,亦请大王府允。
秦王:依卿便是。
王翦于是接替李信,担任秦军统帅,率领举国兵力,六十万大军以出,南下伐楚。
秦王亲送至灞水之滨,郑重叮嘱,再三拜托。
王翦再拜受命,临行时忽然奏道:臣今老矣,此乃最一战,未知能否安全生还。尚望大王垂念,多赐臣家人以良田美宅、园林池沼,以为子孙之业。未知可否?
秦王笑道:卿但放心,关中沃土,任卿自选。
王翦拜谢,祭旗出征。临出关前,又连续具疏上奏,五次求赐美田,秦王皆都应之。
部将见此,皆都担心触怒秦王。便有心腹弟子谏道:师父于此征伐之际,向秦王求田问舍,得无有持众要胁之意,致惹怒秦王之虞乎?
王翦笑道:你等不知,秦王虽英明果断,但生性多疑。今将举国兵甲尽交我手,岂会全然放心?此时唯有向秦王提出诸多要求,才可表明为师除金钱田舍以外,别无他求,借此消除秦王惧我拥兵自立之疑也。此乃鬼谷秘籍中以进为退之计,子等不知乎?
众徒闻此,恍然大悟,皆都称赞:恩师明见万里,弟子万不及一。
公元前224年,始皇二十二年。
王翦、蒙武率军,仍按李信进军路线,进入陈邑、平舆一线。因接受李信失败教训,谨慎作战,步步为营,首先平定叛乱,收复郡县,然后进入淮北,缓缓向南推进。
因王贲已经灭魏,秦军物资输送通畅,经由鸿沟自大梁源源运至,故无后顾之忧。
楚人闻说秦军又至,各地封君被迫联合,归入项燕麾下,亦凑集六十万大军,于寿春淮河北岸列阵,等待秦军进攻。
六十万对六十万,世界军事史上规模最大一场战争,就此开始。
王翦闻报楚军大集,毫不惊慌,命令停止深入,在商水、上蔡、平舆一带构筑坚垒固守,联营数十里,坚壁固守。双方相持数月,并无大战。
楚王负刍听信国内佞臣谄言,责怪项燕怯战,派人数度催督,务必主动进攻。项燕连日派将,前往秦营搦战,王翦不应,只命士兵养精蓄锐,每日杀牛宰羊,与士卒同食。
两军相持长达一年,楚军将士无仗可打,且无统一号令,终致懈怠,以致打驾斗殴。
秦军同样无可事事,闲时便即丢石玩跳。王翦见之,非但不怪,反而大加鼓励。
双方对峙,秦军后勤供应自赵、魏二国绵绵不绝。楚国联军不能统一调配,渐致枯竭。后方各大贵族不耐,怨声载道,终断其粮草供应。
项燕求战不得,攻垒不下,又致全军断粮,只能拔营起寨,向东退走。
王翦闻报楚兵移营,乃与蒙武率军大进,乘胜追击。双方激战于涡河,楚军终被击破,分散东逃。项燕连败,秦军追至蕲南,继而乘胜攻取楚都寿春,楚王负刍被俘。
项燕不甘失败,复拥立昌平君为楚王,在淮南一带继续抗秦。
王翦与蒙武继续攻伐,终于擒杀死昌平君,项燕兵败自杀。赫赫强楚,冰消瓦解。
楚自周成王时建国,至此国灭,共有国君人数不详,国祚八百二十年。
秦对楚战争结束,便又转移兵力,由王贲指挥,进攻辽东,俘燕王喜。又移兵击代,赵嘉率部力战,终于不免失败,悲愤自杀。
如此以来,山东韩、赵、魏、楚、燕五国皆灭,只余齐国独存。
镜头转换,终说齐国之亡。
齐国经过乐毅进占攻打,虽然终于复国,但元气已大为损耗,以至再无力量参与东方各国与秦国纵横捭阖之争。
秦军并灭五国之时,齐国一直置身事外,坐视各国灭亡。
秦赵长平之战关键时刻,赵向齐请援军粮,齐王建不肯救援,并中秦国离间之计,宠信国相后胜,一味讨好于秦。
齐王建在位四十余年之间,三晋、楚、燕与秦国之间战争连绵不断。惟齐国未被攻击,上下晏然,长期不备兵革,麻木不仁。
相国后胜贪财无厌,秦国多年用重金贿赂,使劝齐王建臣服,朝野上下,毫无斗志。
秦王政二十六年,王贲统帅大军东出,突然进攻齐国北境,直趋临淄。齐国毫无作战准备,竟无应战之兵。秦军兵临城下,后胜力劝,齐王建不战而降,被囚于共,饿死松柏之间。齐国自周武王克商后分封立国,至此灭亡。共历三十二主,国祚八百二十三年。
秦国从秦王政十六年起,开始发动统一战争。共耗时十年,终于陆续兼并六国。
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嬴政平灭六国,以王号不足显其大业,乃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自称皇帝,并号为始皇帝,希图自己而后,后继者百世无穷。
由是开始建国大业,继续执行孝公以来商鞅法家政策,加强君主专制,削弱旧贵族势力,提拔由军功后起贵族。土地所有制维持西周时期“王有”制,改称为国有。准许农民、官员都可自由买卖田地,便利私有土地发展。
秦始皇废除分封,建立郡县。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定咸阳为首都,颁发始皇帝令:
中央政府最高官僚,是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亦称三公;郡官为守,县长为令。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长城、驰道、直道;迁徙六国遗民到关中定居,命做开矿、开盐井等苦役,以利统一管制。六国贵族迁到咸阳,命看护皇陵,或徙于西南边远地区。
秦统一六国,百家学派纷纷来到咸阳,黄老道家及阴阳家最为兴盛。阴阳家邹衍综合儒、法、道诸家学说,提出“五德终始说”,成为中国历代通行历史观。
邹衍: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代火者必将水,数备将徙于土。五德相胜,又是天数先定。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是谓天人感应。
秦统一六国之时,兵家祖师尉缭与弟子王敖联手,着成《尉缭子》一书,呈报始皇。秦始皇览之,见其书共有二十四篇。其篇目曰:
天官第一、兵谈第二、制谈第三、战威第四、攻权第五、守权第六、十二陵第七、武议第八、将理第九、原官第十、治本第十一、战权第十二、重刑令第十三、伍制令第十四、分塞令第十五、束伍令第十六、经卒令第十七、勒卒令第十八、将令第十九、踵军令第二十、兵教上第二十一、兵教下第二十二、兵令上第二十三、兵令下第二十四。
秦始皇大喜,赐其师徒二人重金,就此将书束之高阁,以备御览。尉缭子见心事已罢,乃辞帝而出,与王敖挂印封金而去,就此不知所踪。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挥师荆南蛮荒,开始南征百越。
镜头闪回,叙述百越。
远古至前秦之时,长江以南沿海一带,统称为百越之地。此地原住民部落,被先秦中原人称为越人;越与粤通用,故亦称粤人。因其支系部落众多,故称百越,分别是为华夏族大禹、京族雄王、壮族布洛陀、黎族袍隆扣后裔。
东越又称东瓯或瓯越,居住浙江南部瓯江流域;闽越部落以今福建福州为中心;南越部落分布于今广东南、北、西部;西瓯部落分布于今广西一带;雒越部落分布于广西南部、越南北部一带。百越部落居住地区,为山川五岭所阻,远离中原。
战国时期,广西、广东地区开始出现西瓯、骆越两大方国,是岭南地区方国鼎盛时期。广东北部、西北部和西部,大致是苍梧古国统治地域,而广东东部、东北部则是闽越部落和吴越部落所建古邦国。多族系、多文化汇合,无权威朝廷政府,管理松散,方国林立。
秦灭六国之后,秦始皇即派国尉屠睢为上将,赵佗为副,率五十万大军,出击百越。
因百越各部居处分散,秦军共分五路而进:东边一路由江西向东,攻取东瓯、闽越;中间两路攻取南越,其一经赣江越大庾岭入广东北部,其二经荆南循骑田岭直抵番禺;其余西边二路则入广西进攻西瓯,一路由萌渚岭入今贺县,一路经越城岭入今桂林。
五军分击目标,是为镡城、九嶷、番禺、南野、余干。
二将领旨,誓师祭旗,五军尽出。副将赵佗率领三万兵马先行出发,并用二十万刑徒,输送辎重粮草。旗甲鲜明,铁蹄铮铮,威势赫赫,当年就平定东瓯、闽越,设置闽中郡。
其余四路秦军,进攻岭南。由于山高路险、河道纵横,行军作战及军粮运输极为困难,加之两广百越各部顽强抵抗,相持三年,未能取胜。
秦始皇闻之,又大发六国军卒及全国刑徒,在广西兴安县北开凿灵渠,以通粮道。军粮运输问题解决,秦军才得以顺利进军。
第三路军由主帅尉屠睢亲自率领,从宜章南下。屠睢生性暴躁,手段狠辣,对当地抵抗者大开杀戒,尽情屠戮,斩杀西瓯君译吁宋。
越人皆入丛簿之中,因恨屠睢,宁与禽兽杂处,亦莫肯为秦虏。
秦始皇三十三年,屠睢率军深入西江三罗,路经大林。当地土人早已埋伏林中,见秦军来至,一声唿哨,牛角长鸣,乱箭齐发。秦军陡遭突袭,成批倒地呼号,当即溃败。
屠睢见敌人箭矢如雨,无处可避,只得挥剑挡格,且战且退。终因格挡不及,身中两支毒箭,当场从马背跌落,坠地死亡。
秦军大溃,皆无战心,又因水土不服,军粮难以为济,其后几遭全军覆没之灾。
尉将报呈咸阳,秦始皇传檄委派任嚣与赵陀接替屠睢之职,共掌帅印,再征岭南。
始皇三十三年,灵渠粮道全面开通,保障后勤补给。秦始皇再集十万兵马,与前番留守南越所剩二十万秦军,共集三十万大军,任命任嚣为帅、赵佗为副,再次进军百越。
因有第一次交战经验,秦军进军极速。而此时百越军已不足六千人,故秦军几乎未遇抵抗,就占据岭南全境。秦军吸取屠睢教训,发亡人、赘婿、贾人随军行进,每当秦军占领一地,便将部分移民留驻。大批商贾在岭南经营,也为军队粮饷补给提供保障。
由此大军兵锋凌厉,势如破竹,轻松击溃西瓯部落反抗力量,占领西瓯地区。随后任嚣、赵佗又挥戈南下,乘胜进击,一举击溃雒越文郎国,占领越南中、北部雒越地区。
至此,秦王朝经历五年波诡云谲之战,彻底征服岭南百越部落。
秦军占领岭南,始皇帝大喜,乃命在该地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从此东至海南,北至向户,南至越南中部,百越之地皆归秦朝版图。
为巩固占领区,防止越人死灰复燃,秦始皇采取军事戍守政策,在岭南三郡置南海尉以典之,使任嚣为尉,掌兵专断一方,驻南海郡,治所番禺。
赵佗攻占百越之后不久,就与秦朝貌合神离,开始割据自立。
镜头转换,按下南越,再说北胡。
战国时期,匈奴已经进入奴隶制社会,占有今内蒙古、宁夏一带广大草原。
当时中原各国忙于征战,无暇北顾,匈奴经常袭掠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地。
三十二年,秦始皇巡视北方边境。燕国方士卢生进献图书,内有谶言: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以为应在匈奴胡人,于是回到咸阳,便派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匈奴。
三十三年春,蒙恬兵分两路,正式北伐。自统主力秦军,从上郡肤施北出长城,以攻其东;杨翁子率偏师由肖关北出长城,以攻其西。匈奴不及防备,一战败逃。
秦军遂取河南之地,沿河置四十四县,移民垦守。
匈奴缓过神来,不断来攻。次年秋,秦始皇复命蒙恬引军出击。蒙恬北渡黄河,仗王敖所授鬼谷兵法,夺取高阙,攻占阳山、北假,匈奴只得北徙。
三十四年,秦为巩固边北河套,乃置九原郡,郡治即今内蒙古包头。
为防匈奴南下,蒙恬征发大量民工,在燕、赵、秦长城基础上,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万里长城,以巩固秦朝北部边地安全。秦始皇便派蒙恬驻兵上郡,防御匈奴。
由此六国既灭,南北亦平,中原持续数百年割据混乱局面,宣告结束,中国第一个统一封建专制帝国形成。北至九原,南到百越,东至东海,西到巴蜀,尽入秦帝国版图。
秦始皇奋其长策,以十年之功并吞六国,又用五年南平百越,北驱匈奴,至天下混一。其所建辉煌伟业,自谓德逾三皇,功盖五帝,若以此功论之,未过其分。
修筑万里长城同时,秦始皇又下令在全国修筑驰道,并去北地和陇西视察防务,又设黄、陲、琅邪三大山东粮仓,为北部军事提供后勤保障。
继又东巡,特别视察右北平、渔阳、上谷、代郡、雁门、云中、上郡等地。
蒙恬认识到匈奴人定会反扑,于是先下手为强,又率主力渡河,杀入阴山、贺兰山,寻找匈奴主力决战。
匈奴头曼单于果然也正集结兵力,准备南下。不料秦军又一次杀来,措手不及,再受巨大打击。头曼被迫退出阴山及贺兰山高地,北撤七百余里,退到阴山以北一带游牧。
蒙恬对匈奴接连用兵,至此轻松取得完胜。此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一直驻扎北边,威慑匈奴,控制九原郡四十四县。
秦始皇又迁三万户至九原,开发河南之地,使此成为富庶新秦疆域。蒙恬北伐匈奴,不仅有力制止匈奴南入中原,而且大大促进河套地区开发,使其永远成为中国版图。
镜头转换,按下朝廷,复说江湖。
鬼谷门长尉缭子与兵家掌门王敖挂印封金,离开秦都长安。其后辗转东出潼关,复又北渡黄河,来至赵国境内,乃属古冀州地界。
在那蓟城西南三百里外,有一座仙山,是属太行山系,唤作黄公山。其山不高不低,正宜藏龙卧虎;其林不疏不密,恰好修真养道。并非他处,正是兵家祖师王敖老祖道场。
二人来至此山修行,免不得赏风咏月,吐纳真元,各炼内丹仙法。
忽一日,尉缭仙师道:自郭开葬送赵国,廉颇死而李牧诛,天下名将休矣!
王敖老祖:不然。我尚有徒蒙恬,乃世之不出良将,岂云休矣?
尉缭仙师:你那弟子,我岂不知?蒙恬原出姬姓,先祖乃琅琊蒙山人,故指其山为氏。其祖蒙骜后迁秦地,为秦国上卿;其父蒙武,又为秦始皇内史。蒙恬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因率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又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可谓中华第一勇士。果真是贤徒高弟,但有美中不足之处,可惜,可叹!
王敖老祖闻言不悦:有何可惜可叹?
尉缭仙师:可惜这个贤徒,虽勇猛无双,用兵如神,奈不善用谋,又胸无大局,只能偏守一隅。如此忠臣良将,后必为小人嫉害,没有下稍。此子死后,兵家一门便即绝后矣。
王敖老祖:你这个做师祖的,怎可信口开合,没来由咒我徒弟不得好死?莫非你是嫉妒我有贤徒,你鬼谷门却后继无人么?
尉缭仙师笑道:你我修道成仙者,怎可妄动无名,着急起来?我是就道论人,岂有嫉妒之心!某是一番好意,提醒道友再觅佳徒,早为之备而已。贤弟不知,我鬼谷门向来单传,绝不广种薄收。且六十四代掌门谱系早定,延续两千又四十年,整整四十个花甲子劫数。我又何必再替你孪兄王诩,费力操心?若不信时,拿此谱系一看便知。
说着话,一边探手入怀,掏出一个布帛绢轴,递将过去。
王敖老祖兀自不信,气咻咻地,夹手夺过,展开来看时,见是《鬼谷门历代掌门沿革谱系》,其下计有六十四代掌门花名谱册,一一开列清楚:
创派祖师,鬼谷子王禅;二代祖师,田齐军师孙膑;三代祖师,燕国上将军乐毅;
四代祖师,齐国方士徐福;五代祖师,济北隐士黄石公;六代祖师,汉留侯张良;
七代祖师,汉丞相陈平;八代祖师,汉淮南王刘安;九代祖师,汉御史大夫晁错;
十代祖师,汉大将军卫青;十一代祖师,汉太傅疏受;十二代祖师,汉大司徒邓禹;
十三代祖师,汉定远侯班超;十四代祖师,汉侍中张衡;十五代祖师,汉护羌校尉马贤;
十六代祖师,匈奴中郎将张耽;十七代祖师,司空周景;十八代祖师,荆州刺史度尚;
十九代祖师,汉太尉陈蕃;二十代祖师,汉司徒桥玄;二十一代祖师,谏议大夫何休;
二十二代祖师,侍郎黄琬;二十三代祖师,将军钟离权;
二十四代祖师,玄都观主史子眇;二十五代祖师,吴右将军诸葛靓;
二十六代祖师,赵汉天子刘渊;二十七代祖师……
尉缭子见王敖看完,伸手又抢了回来,复卷成轴纳入怀中,笑道:我门中这六十四位仙师,仗鬼谷门仙术绝技,韬略兵机,或另开一片天地,或力挽乾坤于既倒,或代天行罚以治万民。则就是替天行道,以正人世。鬼谷门在人世间共存六十四代,亦暗合后天六十四卦之数,乃谓天罡之数三十六,地煞之数七十二,人类之数六十四。天机隐微不显,凡俗之人岂能知道!所谓八八归人,九九归佛,世间之事,众玄之门。
王敖无话可说,叹口气道:如此说来,我不如你清闲。你那鬼谷门中,多是纵横之士,通晓阴阳天机,自然活得长久。我兵家一门,却是镇日价打打杀杀,瞬间便遭横死,马革裹尸,哪里能与你鬼谷门纵横家比得?也只能由你说嘴,我不跟你争竞便了。
说罢,便即瞑目不语。
尉缭见其耍开小孩脾性,不由好笑,摇了摇头,也便瞑目不言。
二人一师一祖,正在各想心事之际,忽觉洞外奇光闪现,划破天际,嗽嗽有声。
急睁目看时,却见是十几个彗星,皆从天宫中玄武门方向飞坠而下,直向东南投去,光分五彩,异象罕见。
王敖大喜,跳将起来,不小心脑袋撞到洞顶,咚地一声,脑门上长出一个大肉疙瘩。那也顾不得了,摸了一把,光脚往外就跑。
今人描绘王敖老祖,皆是跣足披发,脑门上有个大肉疙瘩,便是缘出于此。
尉缭穿鞋追出,已经不及,只见到老祖背影。
仙师便问:贤弟欲往何处?
老祖头也不回,高声答道:你不见适才那十数个将星么?皆投到吴楚分野去了。我要赶去寻找,将他们皆都收为门人弟子,再迟些便来不及也。
仙师奇道:今六国平定,四海一统,你寻这许多将星做甚?
老祖仍不停步,遥遥答道:就算是六国平定,四海一统,也要再闹他一闹,再让天下大乱。我倒要看看将门弟子,能否胜过你鬼谷掌门!
一边说着,早就人影不见,最后一句已是只闻其声,以千里传音之法送至。
尉缭听罢,脸色大变,暗道:坏菜!我闲来无事,干么要让他看甚谱册?
正在着急,忽听一个声音在耳旁响起:师父,在此做甚?
仙师吃了一吓,扭头看时,见身后站立一个青年道士,正笑嘻嘻地看着自己。
尉缭惊问:你是哪个?怎地忽然在我身后冒将出来!
道士:师父,我不是你徒弟徐福么,怎地才三十来年不见,就不识得了?
仙师恍然大悟,使劲一拍脑门,叫道:你不快些去见秦始皇,跑到我这里来做甚?
徐福奇道:嬴政一统华夏,正当壮年,正准备大干一番伟业,干么如此着急见他?
仙师怒道:你不见师叔王敖?他急着去找将星,训导弟子门徒,显是要踢倒大秦江山,打碎嬴氏社稷。你不去把秦始皇弄昏,使你师叔多费力气,他不又要找我晦气!
徐福闻此,不敢迁延,只得向师父唱个肥诺,直下黄公山,向咸阳而来。
徐福字君房,嬴姓徐氏,出于殷代徐国,王族后裔,徐偃王嫡脉,出自东夷少昊族。函谷关尹喜之徒,鬼谷门第四代掌门祖师。
秦始皇二十八年,徐福来到咸阳,向皇帝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神仙手中并有长生不老之药。
秦始皇览书大喜,乃亲自接见徐福,询问详细,以辨真伪。
徐福昂然上殿,以道家之礼揖首相拜,并不叩头。
秦始皇见其一派仙风道骨,以礼相待,命令赐座,问道:先生何来?
徐福道:贫道飞行三日,从一万里外海上仙山而来。”
秦始皇闻说是三日可行万里之遥,愈加钦敬,又问道:先生年齿几何?
徐福见天子如此相询,便张其口,露出满嘴七长八短黄牙,然后反问:以陛下观之,贫道当年齿几何?
始皇帝不悦:我观先生,亦入暮年,当有六十余岁。否则,因何牙齿半脱?
徐福笑道:不当人子,是此牙齿出卖贫道矣。
由是便讨铁锤、托盘。始皇帝不知其意,命赵高寻来予之。徐福接过铁锤,命赵高端着托盘,置于自己下颔,然后以锤击齿,尽落于盘中,丁当作响。
始皇帝大惊,向那盘中看时,见牙齿却都化为宝石,五颜六色,煞是光鲜。
徐福复张其口,见已生出满口银牙贝齿,有如少年。
因笑问道:陛下再看,贫道年齿几何?
秦始皇惊喜不置,离座躬身行礼:朕今日方信,果有神仙之事也。
遂命将那盘中宝石,小心收贮珍藏。
徐福见皇帝已十分相信,便即舌灿莲花,说以海外仙山之事。
秦始皇大喜,由是率众东游至海,命造巨舟大船,船上预备三年粮食、衣履、药品以及耕具,命徐福就此入海求仙。
徐福率众出海数年,并未找到神山。始皇三十七年,在琅岈再见皇帝,推说在海上遇到巨鲛阻碍,无法远航,要求增派射手,要对付鲛鱼。
秦始皇应允,派遣五千弓手随徐福出海,果然射杀一头大鱼而归。始皇帝由是愈加深信不疑,再派徐福率众出海。
其实此番徐福复来欺骗秦始皇,是因在海外找到落足之地,为保护田氏齐国皇室而来。由是以献童子给神仙为名,带领齐国王室后代三千童男童女,更兼百谷百工、上古史籍、诗书礼乐、鲁削切玉,远渡海外。
日本第七代孝灵天皇之时,徐福渡至日本列岛,先后抵达筑紫(九州)、南岛(四国)、不二山(富士山)。徐福时有七子,皆改为日本姓氏,分别派往七地居住。
从此徐福子孙遍及日本各地,逐渐繁衍起来。
事件悬疑:《史记》中记录徐福东渡之事,多出于《淮南衡山列传》,包括徐福到蓬莱,与海神对话,以及海神索要童男童女等事。后世一般认为,此是徐福所编造诡言托辞,以保护齐国田氏后代,并骗取秦国财物。又载徐福再度出海时携带谷种,并有百工随行,便已有一去不返之意。秦始皇一世英明,未虑及此,便上了徐福一个大当,遗为千年笑柄。徐福出海,来到平原广泽,便在此自立为王,成为化外天子。
建国称王后,所带百工便都派上用场,教给当地人农耕、捕鱼,以及沥浆化纸之术。
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在徐福诈骗秦始皇时,被首次提及。《史记》只说是在渤海中,并不能确定具体位置。而平原广泽究在何处,更是不能考证。
《三国志·吴主权传》及《后汉书·东夷列传》,也有提及徐福东渡之事。《三国志》说徐福到达亶洲,并滞留不归。同时又提到夷洲,说与亶洲同在中国东南方向,并相距不远。经后世有人考证认为,夷洲乃是台湾,亶洲就是日本,倭国之谓。
周所周知,《史记》、《汉书》、《后汉书》及《三国志》,被称为前四史,乃是信史中的信史。前四史中竟有三史提及徐福东渡,可见其事在当时是何等轰动,以至天下皆闻。
历史真相:至五代后周时,济州开元寺僧人义楚在其所着《义楚六帖》中,首次明确提到,徐福最终到达之地便是日本。日本古代渡来豪族秦氏,便为徐福后代,至五代时,仍然对外自称秦人。并说徐福到达日本后,曾将富士山改称为蓬莱山。
镜头闪回,快速推进。
宋代欧阳修曾着《日本刀歌》,明确断言,徐福滞留之地就是日本。并认为徐福东渡时曾携带大量文史典籍,故才使得在中国遭到秦始皇焚书坑儒后,许多典籍在日本得以保留。
中国元朝至元年间,日本南朝大臣北畠亲房曾着《神皇正统记》,将此事作为信史记录,并言之凿凿声称:孔子全经,唯存日本矣。
日本人自己固执认为,徐福非但东渡日本,且是在纪州熊野之新宫市登陆,当地还有徐福墓及神社。每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祭祀之典,两千年来从未间断。
日本人认为徐福不但带来童男童女,且引进百工、谷种、农具、药物,以及生产技术和医术,对日本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尊徐福为司农耕神,以及司药神。
历史真相:徐福原名徐市,齐国边邑无棣人氏。无棣因古有无棣水而名,因防御燕国驻兵需要,筑有无棣城,城墙故址,在今山东无棣县城西北六十公里,河北省盐山县大傅庄乡故城,赵村至常金乡常金村一带。又说其所带五百童男童女并非秦始皇所赠,而是徐市自己在盐山一带招募而得,并率始皇帝所派百工、水手、弓箭手三千多人,在原齐国故地饶安筹措物资,从无棣东端马谷山入海,一去不返。
《日本国史略》提到:孝灵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率童男女三千人,赍三坟五典来聘。福求药不得,遂留而不归。或云止富士山,或云熊野山,有徐福祠。
此是说徐福带童男童女来日本修好,贡献《三坟五典》而寻求仙药,然而不得,只好定居下来。徐福没有得到长生不老药,担心秦始皇追杀,遂要求同行男女,各自改姓秦、佃、福田、羽田、福台、福山等姓氏。如今日本和歌山县新宫市,都还有秦姓日本人。有些家门口楼上还仍刻“秦”字,以为自诩是徐福后代佐证。
公元1982年6月,江苏省连云港赣榆县在进行地名普查时,忽在金山镇南发现名谓“徐阜”之自然村。由此展开调查,发现其村原名“徐福”,明清时仍称徐福村。
赣榆在战国时属齐国,秦朝时属琅琊郡,也与《史记》所述相合。有连云港市人徐恺,称徐福是其第五十六世祖,并有徐家宗谱和连云港市地方志为证。
而在日本,其国人俱都深信,凡秦姓国民,或姓氏及地名中带有福、羽田、波田、波多、畑、畠等字者,皆与徐福及其共渡秦人子孙有关。
至若徐福东渡真正原因,已不得而知,便成千年迷案。
除《史记》所载为秦始皇访求仙药之说外,又有避祸复仇说,乃是为到海外繁衍人口,图谋积蓄力量后再恢复齐国;又有海外开发说,是因当时邹衍大九州观点十分流行,认为在海外还有很大疆土。秦始皇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故以求仙药为名,派徐福出海,是为扩大版图,拓土开疆。
无论如何,徐福东渡事件,应是现存史料所知,人类史上最早远洋航海者,就此留下一段佳话。但其是否终到日本不归,是此谜案中争论最为激烈者。
闪回结束,复说史实。
自秦始皇以来,此后历代王侯将相,大多热衷神仙之道。故在历时数百年入海求仙活动中,出现过安期生、羡门高誓、韩众、卢生、少君等一大批方术之士。
秦始皇一边派出徐福,为自己出海寻找不老仙药,一面开始修筑驰道,以供巡狩之用。设计并总督驰道、轨道工程者,乃是鲁班门下传人,世称匠门巨子。
乃以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修筑驰道,长达五百里以上者共有九条。九道名曰:
出高陵通上郡者,谓上郡道;过黄河通山西者,谓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者,谓东方三道;出商洛通东南者,谓武关道;出秦岭通四川者,谓栈道;出陇县通甘陇者,谓西方道;出淳化通九原者,是谓直道。
秦始皇所修驰道,平坦之处,道宽五十步,每隔三丈栽种一树,两旁用金锥夯筑厚实,路中间专供皇帝出巡车行。
其驰道之侧又有轨路,并铺有枕木,以大铁钉固定于地面,两木之间距离正与马步合拍。马匹一旦拉车进入轨道,枕木则自激振荡,使马拼力奔跑,其快如飞。
舆车行进之中,据其快慢需要,可随时与轨路及驰道之间转换,随心所欲至极。
数年之内,驰道修罢,秦始皇又创驿站,并修驿道,以通天下各郡县所。驿站专供传递宫府文书、军事情报者及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或换马乘骑以续脚力。
驰道既成,秦始皇便始四方巡守,统御天下。其巡游四方之壮举,以后历代封建帝王屡皆效之,且对次第承传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生态奠基。
这一日,秦始皇巡行至海,忽想起徐福远游不归之事。
便问随行术士卢生:徐福寻仙久不归者,何也?
卢生闻言大慌,灵机一动,奏道:寻找灵药及仙人久而不遇者,定有恶煞相克之故。若陛下不时秘密出行,便可驱逐恶鬼,神仙真人才会来至世间,并显其形。
始皇又问:其理若何?
卢生答道:陛下所居之地,若为臣子知之,则神仙必不愿前来相见,恐为俗气所污。陛下素日所居宫室,不可使他人知之,则不死之药或能得之。
秦始皇:我慕神仙真人,自今而后便称“真人”,不再称“朕”。凡咸阳附近二百里内,二百七十座宫观,都用天桥及甬道相互连接,置以帷帐、钟鼓,全按规定位置,不得随意移动。皇帝所在之处,乃为最高机密,如有人泄之,必判死罪。(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