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真相集 第九集 逼反唐公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隋炀帝听信虞世基谄言,便派元善达穿越贼境,到东阳去催运粮食。
元善达见此,再拜辞帝,慷慨悲壮领旨而出。于是离开江都未远,就被群盗杀死。自此之后,满朝文武人人俱都缄口,只能暗中切齿,痛恨虞世基媚上误国。
字幕:虞世基,字懋世,会稽余姚人,书法大家虞世南之兄。
虞世基因容貌伟岸,又出言多合上意,特为炀帝亲爱,朝臣无与为比;于是亲党凭之,鬻官卖狱,贿赂公行,其门如市。
内史舍人封德彝阿附,因虞世基不娴吏务,故此密为指画,宣行诏命,谄顺帝意。
若有群臣上表奏疏,有忤天子之旨者,皆都摒而不奏。凡鞫狱用法,多以峻文深诋;若论功行赏,则抑削就薄。故此虞世基之宠日隆,隋朝政事日益败坏,皆由封德彝所为。
因有此二贼蒙蔽杨广,便将万里花花江山,白白便宜了唐国公李渊。
镜头转换,按下江都,复说太原。
唐公李渊娶神武肃公窦毅之女为妻,所生四男,长名建成,次曰世民、三谓玄霸、四唤元吉。又生一女,嫁与太子千牛备身柴绍。
此四子之中,惟次子李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因见隋室方乱,便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欢心。
李世民娶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长孙晟族弟乃是右勋卫长孙顺德,与右勋侍池阳刘弘基皆避辽东之役,亡命晋阳,归依李渊,并与李世民为善。
亦有左亲卫窦琮,窦炽之孙,亦亡命在太原,素与李世民有隙,每以自疑。李世民由此加意待之,许其可以自由出入卧内,窦琮意下乃安。
又有晋阳宫监裴寂,与晋阳令刘文静同宿。因见天下变乱,城上烽火常起,因而叹道:贫贱如此,复逢乱离,将何以自存!
刘文静答:李世民达类汉高,武同魏祖,命世之才。时事可知,何忧贫贱?
字幕:刘文静,字肇仁,京兆郡武功县人。
刘仁静因父刘韶战死,由此袭任父职,授为仪同三司。姿仪俊伟,才干突出,倜傥而有权谋。时任晋阳县令,便与晋阳宫监裴寂结为好友。
字幕:裴寂,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人,出身河东西眷裴氏。
裴寂举孝廉出身,十四岁时补任蒲州主簿。因授左亲卫,任齐州司户参军,迁侍御史、驾部承务郎,后为晋阳宫监,便与太原留守李渊交为好友。
刘文静因与李密姻亲,被关进太原郡狱。李世民便去狱中探望,并问时局。
刘文静道:李密围攻洛阳,皇帝远在淮南,各地义军跨州连郡、阻碍山泽。今百姓都来太原,一旦聚集,可得十万之众。令尊所领之兵亦有数万,君言出口,谁敢不从?届时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到半年,帝业可成。
李世民:我早已准备待机而起,却虑父亲不从,奈何?
刘文静便将裴寂引见给世民,三人一同谋划。
时逢太原副留守高君雅被突厥击败,李渊因此获罪被拘。李世民便令释放刘文静出监,命与裴寂同去劝说父亲李渊。
二人欣然从命,于是来见李渊道:天下大乱,公处嫌疑之地,又立不赏之功,今部将兵败,因罪被拘,势难保全。晋阳兵强马壮,宫中府库盈积,以此举事,可立大功。关中天府之地,代王年纪幼小,权贵豪强并起,不知所从。公若发兵西向,大事必可成也。
李渊闻言,犹豫不决。其后隋炀帝旨下,命赦唐公之罪,释放出监。当时李世民暗中结纳死士,与刘文静约定起兵日期,恰遇李渊获释,事遂中止。
李世民又纳刘文静之计,伪造隋炀帝敕命,称要征发太原、西河等郡百姓,再命远征辽东。太原吏民闻诏心慌,都欲作乱。
刘文静趁机对裴寂说道:公岂不闻,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乎?应劝说唐公即刻起义,怎能如此迟延!况公为晋阳宫监,死则死矣,何要连累唐公哉?
裴寂大为恐惧,便督促李渊早日发兵。
时逢刘武周勾结突厥,准备进犯太原。李世民便命长孙顺德,以讨伐刘武周为名召募士兵,又让刘文静与裴寂伪造敕命,调宫监库物以为兵用。
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闻说李世民系列动作,产生疑忌,欲在晋祠祈雨时谋害李渊。晋阳乡长刘世龙向李世民告密,说知王、高二人阴谋。
李世民便即决定先发制人,遂命刘文静到留守府告发,说王威、高君雅欲图谋反。
当日李渊与王威、高君雅在府中议事,刘文静引人上堂报说:密状告发,有人谋反。
李渊便命王威:取状来看。
刘仁静却道:所告就是副留守、高二将,只有唐公可观。
李渊惊道:竟有此事?
高君雅大骂:谋反者非别,正是你唐国公也!
李渊大惊,未待回言,刘文静早已大喝一声:还不拿下!
从人闻命上前,乃擒王威、高君雅于座间,绑缚推至堂外,当即诛杀。
李渊看到二人首级,知道中计,只得起兵反隋。
大业十三年五月,突厥数万进攻晋阳。李渊便以招引突厥军入侵为名,遣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率军攻杀西河郡丞高德儒,扫除起兵障碍。同时又设空城计,吓退突厥军队。
李渊起兵反隋,自称大将军,以刘文静为大将军府司马。刘文静建议李渊改换旗帜,又请求连结突厥为援,李渊从之。
遂派刘文静出使突厥,游说始毕可汗:唐公为国家近戚,担心皇室毁灭,故此起兵。望与可汗一同进入京师平叛,事成百姓土地归于唐公,财帛金宝归于突厥。
始毕可汗闻言大喜,即命大将康鞘利率二千骑兵,随刘文静南下,又献马千匹于唐公。李渊盛赞刘文静,命其率军前往潼关,抵御隋朝大将屈突通。
是年七月,李渊誓师,发布檄文,斥责隋炀帝听信谗言,杀害忠良,穷兵黩武,致使民怨沸腾。打出“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旗号,起兵直趋关中。
当时隋炀帝远在江都,关内隋军力量薄弱;中原瓦岗军与王世充又在洛阳激战方酣,均都无暇西顾。因此李氏父子进军神速,直抵潼关,来战屈突通。
字幕:屈突通,复姓屈突,字坦豆拔,昌黎徒何(今辽宁锦州)奚族人氏,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之子。出生于长安,刚毅武略,善于骑射,起于北周卫都中士。
隋朝初期,屈突通任左卫司马,袭封邑川县公,迁左勋卫车骑将军。曾随炀帝杨广征讨高丽,升右光禄大夫、左武候将军。
大业九年六月,杨玄感举兵造反,炀帝已率军回师,命虎贲郎将陈棱进攻黎阳元务本,屈突通与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驰援东都洛阳。来护儿还师西进,对杨玄感形成包围态势。
杨玄感率军西进阌乡,屈突通、宇文述、卫文升、来护儿等各路隋军追至,一日三胜。八月,隋军在皇天原决战大胜,杨玄感逃往上洛自杀,屈突通以功迁左骁骑卫大将军。
大业十年,延安人刘迦论据雕阴起兵反隋,自称皇王,众号十万,与稽胡刘鹞子呼应。
隋炀帝命屈突通为关内讨捕大使,发关中精兵进讨。屈突通进至延安宣布撤兵,使敌人放松警惕,却暗中率兵前往上郡,夜简精甲,袭杀刘迦论,斩首万余,虏老弱数万。
此后隋朝廷政治日益腐败,各地农民不断揭竿而起,隋军毫无斗志,将领多死。惟有屈突通作战慎重,所以虽无大捷,但从无败绩。
大业十三年,隋炀帝三次南下江都之时,便授屈突通为左光禄大夫、卫大将军,令率其部众,随代王杨侑镇守长安。
李渊即在太原起兵,乃亲统甲士三万,于晋阳誓师出发,沿汾水南下,经雀鼠谷(今山西介休西南),进屯贾胡堡(灵石西南)。
代王杨侑闻报,急派虎牙郎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驻守霍邑(今山西霍县),另派屈突通率骁果数万驻守河东,与宋老生遥相呼应,以拒李渊。
八月,李渊计诱宋老生出城,两路夹击,大败隋军,占领霍邑,打开进军关中通道。继而便沿汾水南下,占临汾,克绛郡,于十五日进至龙门(今山西河津)。
刘文静引突厥大将康鞘利率兵赶到,李渊兵力大增,进至汾阴(今山西万荣),关中民军首领孙华率部来投。
李渊大喜,遂命孙华先行渡河,并派左、右统军王长谐、刘弘基,左领军长史陈演寿、金紫光禄大夫史大柰,率步骑六千渡河,至梁山(今陕西韩城)扎营。
未数日,李渊引主力来至,便问前敌情况。
孙华答道:敌闻我军至,固守不出。
李渊喜道:屈突通精兵不少,与我军相隔仅四五十里,不敢来战,必是内部不和,诸将已不为隋朝效命矣。来日交战,若屈突通率军过河,我则进攻河东,必能一举破之。若彼全军守城不出,我等就拆毁河桥,前扼其喉,后击其背,屈突通定为我擒矣。
众将闻之,皆都称善。屈突通闻说李渊来至,果然主动渡河出击,派虎牙郎将桑显和率数千士卒,乘夜袭击王长谐等军,初战获胜。
孙华、史大柰遵依唐公之策,率轻骑从侧后袭击,桑显和军败回河东。李渊率诸军乘势大进,包围河东郡城。河东城高险峻,屈突通又善守城,唐兵攻而难下。
李渊见此,只好留下部分兵力继续围城,亲率主力渡河西进,威逼关中。
屈突通闻知李渊绕开河东,直击长安,不由大惊。乃留下鹰扬郎将尧君素把守河东,自率本部军自武关西出蓝田,回救长安。
前至潼关,却被刘文静引军阻遏,不得寸进。
当时隋将刘纲守卫潼关,屯军都尉南城;屈突通欲与刘纲合兵,未料被唐将左统军王长谐率部抢先袭占都尉南城,斩杀刘纲。
屈突通被迫退守都尉北城,与刘文静相持月余不下。
因急于进军还救长安,屈突通不耐久持,遂派桑显和为将,引军夜袭刘文静军营。桑显和领命,奋勇而出,率军接连攻破唐军二栅。只余刘文静一栅,久攻不下。
桑显和鼓勇再战,杀死唐军数千人。刘文静登垒督战,却被桑显和在火影中看得清楚,引弓发矢,只一箭射中刘文静左肩,栽倒在城上。
唐军见主将受伤,士气大减,已露败相。此时桑显和却因军士疲惫,下令停止进攻,就地开饭。刘文静抓住战机,命重起营栅,点燃烽火求援。
隋军用餐未毕,早有突厥游军数百骑看到营中烽火,乃自南山驰至,猛击隋军背后。隋军就此大乱,桑显和止喝不住。
刘仁静见此,知道救兵已至,遂命吹号,三栅之兵皆都呐喊而出,前后夹击。
由是隋军崩溃,桑显和仅以身免,逃回大营。此战之后,屈突通处境愈加窘迫。
有部将建议投降,屈突通流涕道:我家蒙受朝廷厚恩,侍奉二代君主。既食君俸禄,怎能逃避国难?只能以死相报,为朝廷挨此一刀!
部将皆都痛哭流涕。便在此时,人报有唐使在营外求见。屈突通命入,原来唐公已攻占长安,遣家僮前来劝降。
屈突通闻说长安已失,家属都被李渊所俘,心胆欲裂,当即拔剑,将李渊家僮杀死。
便命长子屈突寿与桑显和镇守潼关,自率主力东去,欲往洛阳投奔越王杨侗。
屈突通前脚刚走,桑显和便唆使屈突寿献出潼关,举众投降刘文静。
刘文静兵入潼关,便派副将窦琮、段志玄等率精骑一万,命屈突寿与桑显和为先锋前导,东出追击屈突通。至夜追至稠桑(今河南灵宝黄河南岸),鼓噪进击,一场激战。
屈突通后队被歼,只得结阵自守。窦琮派屈突寿出阵,前往隋营劝说父亲投降,屈突通怒骂道:往昔与你是父子,今日就是仇敌。再往前来,将发矢矣!
便在此时,桑显和纵马而至,对隋军诸将高声叫道:今京师陷落,各位都住关西,家属在彼,为何还要向东,自入虎口?
众人闻此,全都扔掉兵器投降。屈突通长叹一声,释其弓矢下马,向东南江都方向再三跪拜,仰天号哭道:臣力尽兵败,没有辜负陛下,天地神只,实所鉴察!
遂甘心就缚。窦琮于是大胜,尽收屈突通兵马,还师归报刘文静。因屈突通曾杀唐公家僮,刘文静不敢自作主张,使人押送长安。
大业十三年十一月九日,李渊率军攻入长安,擒代王杨侑。
四日之后,李渊宣布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代王杨侑为帝,是为隋恭帝。杨侑到此地步只得依从,于是即皇帝大位,改元义宁,大封功臣。
遂下诏旨,拜李渊为唐王、大丞相、尚书令,以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封李元吉为齐国公。
李氏父子尽掌兵权,由此完全控制关中局势。
就在此时,刘文静使人送来捷报,并押送屈突通入朝。李渊下阶亲释其缚,就而问道:渊向慕高贤,将军何其来迟?
屈突通哭道:末将未尽人臣忠节,丧师辱国,使本朝蒙羞,愧对代王,尚恨其早!
李渊赞道:公真是隋朝忠臣良将也。
便将屈突通释放,奏请恭帝授以兵部尚书,封蒋国公,为秦王李世民行军元帅长史。唐王收降屈突通,便使其到河东城下,招降尧君素来归。
屈突通只得前往河东,单骑叩城以进。尧君素看到屈突通,欷不自胜,伏地大哭。屈突通也泪湿衣襟,因对尧君素说道:我军已败,唐王义旗所指,天下无不响应,我无能为也。事已至此,将军还是早些归降为好。
尧君素起身怒道:将军身为国家大臣,天子委以防卫关中重任,代王并将社稷托付,何忍背国降贼,且为反贼作说客耶!公所乘之马,非是代王赏赐乎?犹腼面骑乘耶!
屈突通叹道:君素,我尽力矣!
尧君素道:我力还未用尽,公其毋庸多言!
屈突通见其执意不降,万般无奈,满面含羞,只好告辞出城,归报唐王。义宁元年十二月,刘文静班师回朝,改任大丞相府司马,加授光禄大夫,封鲁国公。
义宁二年春正月,丁未朔,隋恭帝诏许唐王李渊剑履上殿,赞拜不名,效汉丞相萧何故事。唐王既克长安,便以檄书招谕诸郡县。
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吏及盗贼渠帅、氐羌酋长,争遣子弟入见请降。
当时王世充既得东都兵马,便屯于巩县之北大造浮桥,渡洛水攻击大魏诸寨兵马。
因命造桥先成者先进,由此秩序混乱,前后不一。虎贲郎将王辩先破魏军外栅,李密营中惊扰,将要溃散。未料王世充不知此情,反在此时下令鸣金收兵。
李密因见王辩军退,便率敢死之士出营,自后追杀。王世充由是全军大败,反身争桥以渡,导致桥塌,溺死于水者万余人,王辩亦落水而死。
王世充仅以自身幸免,北走河阳(今河南孟县南),沿途冻死者又以万数。到达河阳之时,部下仅余数千人。王世充上书请罪,越王杨侗遣使召还东都,并不怪罪。
王世充于是沿途收集余众,仅得万余人马,遂屯驻含嘉城,不敢再出。
李密由是乘胜进据金墉城,修其门堞、庐舍而居之,钲鼓之声,闻于东都。继而召集正副寨主,并周边各家反王,拥兵三十余万,陈于北邙,南逼东都上春门。
越王大惧,便使金紫光禄大夫段达为将,民部尚书韦津为先锋,先后出兵拒敌。
韦津领兵先发,背城列阵;段达勉强出城,望见李密兵势威盛,心中恐惧,竟先引兵退还入城。李密闻报,下令纵兵攻击,隋军大溃,韦津战死。
偃师都尉独孤武都、柏谷都尉柳燮、河阳检校职方郎、河内郡丞柳续等见此,各举所部归降李密。窦建德、朱粲、孟海公、徐圆朗等各路反王闻说魏军东都大捷,一并遣使奉表来拜,劝进天子大位;魏将裴仁基等,亦上表请正位号。
李密览表甚喜,但依然拒绝道:东都未平,不可议此。
越王杨侗见势不妙,万般无奈,只得遣使潜行西出,前往长安,向恭帝杨侑求救。
恭帝议于唐王,李渊便发十万大军,以世子李建成为左元帅,次子李世民为右元帅,督军往救东都。另遣太常卿郑元璹引兵出商洛,徇抚南阳;左领军府司马马元规徇剿安陆,南及荆襄。以三子齐公李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道行军元帅、都督十五郡诸军事,听以便宜从事,调度太原道上诸路兵马。
此时东都粮尽乏食,官俸不敷,太府卿元文都等进言越王,悬赏招募,凡愿守城而不食公粮者,进散官二品。于是家有余粮之洛阳商贾俱来应募,由此手执象简而列于朝班者,不可胜数。段达等一班隋朝老臣,更无心守城。
李密此时胜券在握,魏军接连获胜,至为群雄之首,瓦岗英雄便即天下扬名。
时有翟让部将王儒信,看到隋朝万里江山已在掌握之中,便即大为不甘。由是暗中联络瓦岗军中翟让旧部,尤其单雄信及其亲友,谋欲夺回大权,复拥翟让为首。
单雄信道:魏公才能远超我大哥,且羽翼已成,有八千卫军,程知节、秦叔宝为将;又有罗士信为近侍,万人莫敌,此事休要再提。
王儒信见单雄信不从己议,不肯干休,遂又来劝翟让,使其自任大冢宰,管理军中所有事务,然后把持众家寨主,再将大权夺回。
翟让为人豁达大度,闻言不悦:魏公李密才能胜我十倍,某故以寨主之位自愿让之。你今献此计,欲我山寨内讧,使已成基业毁于一旦耶!
王儒信又碰一鼻子灰,犹不甘心,又来唆使翟让之兄翟弘:瓦岗基业,是你翟家所创,宁忍将此让于外姓之人乎?
翟弘性粗,且好功名利禄,闻言深以为然,遂来寻弟翟让,说道:兄弟,瓦岗军中,你功劳最大。天子之位,岂有让与别人之理!
翟让听后大笑,甚不在意。然而翟让身边却有李密所安亲信,闻听翟弘之言,便当作翟让本意,添油加醋诉于魏公。
李密听后大恼,便对翟让产生疑忌之心。
时有隋朝官员崔世枢来投瓦岗,李密以礼相待,甚为客气。未料此事却被翟让得知,因知崔家乃是世家大户,遂命亲兵将其骗至己帐,命献出家中所有财物,以飨山寨将士。
崔世枢不从,翟让便命当场擒执绑缚,亲持鞭策笞,逼其交金。多亏徐茂功力劝,翟让这才作罢,但李密闻之,甚为不喜。翟让心粗气傲,犹且全然不知。
翟让生性好赌,有次约赌府宅,众人皆至,惟元帅府记室邢义期迟到,翟让怒而当众责罚,全然不顾邢义期乃是李密近臣。
更有一日,翟让见到元帅府左长史房彦藻,正色喝斥道:君前破汝南,大得宝货,独与魏公,全不分与我半分毫厘。魏公此位何来?亦我所立也。卿等眼中只有魏公,若是惹得老爷发怒,其事未可知也。
字幕:房彦藻,字孝朗,齐郡历城人,进士出身,起家宋城县尉。曾参与杨玄感造反,后跟随李密加入瓦岗军,任元帅府左长史,乃为李密心腹股肱之臣。
房彦藻既闻翟让此言,于是走告魏公:翟司徒贪愎不仁,有无君之心,公宜早图之。
李密叹道:今安危未定,遽相诛杀,何以示远?
房彦藻道:翟弘之语,公忘之耶?毒蛇螫手,壮士解腕,彼先得志,悔无所及。
李密然之,于是遣人下帖,宴请翟让、翟弘过府饮酒。翟让不疑有他,与兄及侄欣然而至,并携单雄信、徐茂功、王儒信三个亲信,引数十卫兵前来。李密见单、徐二骁将同来,有些恐慌,遂道:今日与达官私饮,不须多人,止留数人给使可也。
然而单、徐二人牢坐不动,李密身后侍卫闻此,反倒退出大半。
房彦藻上前说道:今方为乐,天时甚寒,司徒左右,请给酒食,至别室畅饮。
李密闻言大悟,接口言道:我正有一些要紧言语,欲与翟司徒商议。单、徐二位将军,可至别室饮宴,某使秦叔宝与程知节相陪,未知可否?
话音未落,翟让接言道:如此甚好,自家兄弟,有甚内外!
单雄信与徐茂功见主公如此说法,只得随秦、程二人出外,房彦藻亦出。
当时堂中只余李密及翟让二人,李密单留侍卫蔡建德在堂,伺候茶水。于是二人推杯换盏,倾心相谈,除却军政大事,亦说些江湖义气,甚是入巷投机。
酒至半酣,李密离座而起,对翟让说道:弟新得良弓,试于诸将,皆不能开。贤兄乃是当世英雄,天下谁人不知?未知可有兴趣一试?
说罢,便令蔡建德入内,拿出一架铁胎宝雕硬弓。
翟让性格鲁莽,平生最受不得人激,一时英雄气发,接过宝弓,掂上一掂,笑道:此弓虽重,倒也难不住咱家。
于是便在堂中立个骑马蹲裆之势,双膀较力,将弓拉开,正如满月。
便在此时,蔡建德已转至翟让身后。说时迟,那时快!猛力一刀劈下,翟让如同摧金山,倒玉柱,一跤趴倒在地。临死前长叫一声,声如牛吼,满院皆闻。
徐茂功听到主公叫声,便知不好,离坐起身,往外便跑。单雄信见徐茂功逃出门外,这才惊醒,却是跪伏于地,请求饶命。
秦叔宝见此,急忙伸手拉起。程咬金说道:你我皆是自家兄弟,何必如此!
话音未落,只听门首有人惨叫,倒下一个。
程咬金急出门看时,却见徐茂功逃至门首,被守卫一刀砍中脖颈,因此大叫倒地。幸亏那刀刃被门框挡住,入肉不深,如若不然,头已离颈。
王伯当看见,急命抬回府内,唤医官前来疗治,上药包扎。
李密出厅,对单雄信、徐茂功及翟让数十随从安抚道:某与君等同起义兵,本除暴乱。翟司徒专行贪虐,凌辱群僚,无复上下,今所诛止其一家,诸君无预。
遂命将翟弘及其子翟摩侯、翟让亲信王儒信诛杀,余者不问。乃引卫队进入翟让大营,使单雄信及徐茂功随同,安抚众军。
翟让对手下恩少威多,众军闻说主将伏诛,先是大惊,闻说从者无罪,便俱各无辞。
李密亲自巡视大营,安抚翟让旧部,命各寨主各安其位,继续统领部下。回营之后,又命人将徐世积扶到自己大帐,亲手为其包扎伤口。其后便命徐世积、单雄信、王伯当,分别统领翟让部队。众军见单雄信、徐茂功皆都降服,亦自逐渐安顿。
画外音:此等严重内讧,竟未引起轩然大波,李密之能可见一斑。王世充在含嘉城闻之,亦深加赞叹:“李密天资明决,为龙为蛇,固不可测。”然而瓦岗诸将皆知翟让对李密有存命让位大恩,尚且被杀,便即人人自危,渐渐离心。李密不能夺得天下,种因于此。
李密虽然内讧获胜,但见军心尚未稳固,遂暂罢攻城,而遣房彦藻、郑颋东出黎阳,分道招慰山东诸州县反王。
房彦藻因而东出黎阳,以手书招纳窦建德归降,使来见魏公李密。
窦建德复书愿降,卑辞厚礼,并以罗艺南侵为由,需扞御北边,请恕不能前往拜见魏公。房彦藻归还洛口,行至卫州,却遇王德仁部兵,不由分说,便将房彦藻杀之。
李密闻说房彦藻死讯,勃然大怒,遂遣徐茂功为帅,率军前往攻打林虑山,务必擒杀王德仁,以为房彦藻报仇。徐茂功领兵前往,只一战便将林虑山数万之众击溃。
王德仁仅率数百骑逃出,因走投无路,只得西入长安降唐。
窦建德既降,李密又拜梁郡太守杨汪为上柱国、宋州总管,并以亲笔手书谓曰:昔在雍丘之时,曾相追捕,射钩斩袂,不敢庶几。
字幕:杨汪,字元度,祖籍弘农华阴,曾祖杨顺时携家徒居河东。
弘农杨氏乃是名门望族,汉太尉杨震、杨彪,便是杨汪先祖。其父杨琛曾拜仪同三司,及杨汪其后显贵,追赠父爵为平乡县公。
杨汪少年时为人凶疏,好与人斗,拳脚所击,无不颠踣,凶猛至极。长大成人之后,却又折节勤学,专精《左氏传》,曾为周冀王侍读,由是知名,累迁夏官府都上士。
杨坚受禅为帝,赐爵平乡县伯,食邑二百户。炀帝即位,守大理卿,因勤于政事,岁余转拜国子祭酒。帝令百僚与杨汪讲论,天下通儒硕学会萃,论难锋起,皆不能屈杨汪。
杨玄感反河南时,杨汪举荐裴弘策出师御之,因战不利,炀帝贬杨汪为梁郡通守。后李密频寇梁郡,杨汪勒兵拒之,屡挫魏军锋锐。
便在此时,杨汪收到李密私书,于是遣使往来通意,与魏公眉来眼去。其后未久,便见探马来报:唐王李渊遣建成、世民二子,引十万大军来也!(本集完)
隋炀帝听信虞世基谄言,便派元善达穿越贼境,到东阳去催运粮食。
元善达见此,再拜辞帝,慷慨悲壮领旨而出。于是离开江都未远,就被群盗杀死。自此之后,满朝文武人人俱都缄口,只能暗中切齿,痛恨虞世基媚上误国。
字幕:虞世基,字懋世,会稽余姚人,书法大家虞世南之兄。
虞世基因容貌伟岸,又出言多合上意,特为炀帝亲爱,朝臣无与为比;于是亲党凭之,鬻官卖狱,贿赂公行,其门如市。
内史舍人封德彝阿附,因虞世基不娴吏务,故此密为指画,宣行诏命,谄顺帝意。
若有群臣上表奏疏,有忤天子之旨者,皆都摒而不奏。凡鞫狱用法,多以峻文深诋;若论功行赏,则抑削就薄。故此虞世基之宠日隆,隋朝政事日益败坏,皆由封德彝所为。
因有此二贼蒙蔽杨广,便将万里花花江山,白白便宜了唐国公李渊。
镜头转换,按下江都,复说太原。
唐公李渊娶神武肃公窦毅之女为妻,所生四男,长名建成,次曰世民、三谓玄霸、四唤元吉。又生一女,嫁与太子千牛备身柴绍。
此四子之中,惟次子李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因见隋室方乱,便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欢心。
李世民娶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长孙晟族弟乃是右勋卫长孙顺德,与右勋侍池阳刘弘基皆避辽东之役,亡命晋阳,归依李渊,并与李世民为善。
亦有左亲卫窦琮,窦炽之孙,亦亡命在太原,素与李世民有隙,每以自疑。李世民由此加意待之,许其可以自由出入卧内,窦琮意下乃安。
又有晋阳宫监裴寂,与晋阳令刘文静同宿。因见天下变乱,城上烽火常起,因而叹道:贫贱如此,复逢乱离,将何以自存!
刘文静答:李世民达类汉高,武同魏祖,命世之才。时事可知,何忧贫贱?
字幕:刘文静,字肇仁,京兆郡武功县人。
刘仁静因父刘韶战死,由此袭任父职,授为仪同三司。姿仪俊伟,才干突出,倜傥而有权谋。时任晋阳县令,便与晋阳宫监裴寂结为好友。
字幕:裴寂,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人,出身河东西眷裴氏。
裴寂举孝廉出身,十四岁时补任蒲州主簿。因授左亲卫,任齐州司户参军,迁侍御史、驾部承务郎,后为晋阳宫监,便与太原留守李渊交为好友。
刘文静因与李密姻亲,被关进太原郡狱。李世民便去狱中探望,并问时局。
刘文静道:李密围攻洛阳,皇帝远在淮南,各地义军跨州连郡、阻碍山泽。今百姓都来太原,一旦聚集,可得十万之众。令尊所领之兵亦有数万,君言出口,谁敢不从?届时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到半年,帝业可成。
李世民:我早已准备待机而起,却虑父亲不从,奈何?
刘文静便将裴寂引见给世民,三人一同谋划。
时逢太原副留守高君雅被突厥击败,李渊因此获罪被拘。李世民便令释放刘文静出监,命与裴寂同去劝说父亲李渊。
二人欣然从命,于是来见李渊道:天下大乱,公处嫌疑之地,又立不赏之功,今部将兵败,因罪被拘,势难保全。晋阳兵强马壮,宫中府库盈积,以此举事,可立大功。关中天府之地,代王年纪幼小,权贵豪强并起,不知所从。公若发兵西向,大事必可成也。
李渊闻言,犹豫不决。其后隋炀帝旨下,命赦唐公之罪,释放出监。当时李世民暗中结纳死士,与刘文静约定起兵日期,恰遇李渊获释,事遂中止。
李世民又纳刘文静之计,伪造隋炀帝敕命,称要征发太原、西河等郡百姓,再命远征辽东。太原吏民闻诏心慌,都欲作乱。
刘文静趁机对裴寂说道:公岂不闻,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乎?应劝说唐公即刻起义,怎能如此迟延!况公为晋阳宫监,死则死矣,何要连累唐公哉?
裴寂大为恐惧,便督促李渊早日发兵。
时逢刘武周勾结突厥,准备进犯太原。李世民便命长孙顺德,以讨伐刘武周为名召募士兵,又让刘文静与裴寂伪造敕命,调宫监库物以为兵用。
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闻说李世民系列动作,产生疑忌,欲在晋祠祈雨时谋害李渊。晋阳乡长刘世龙向李世民告密,说知王、高二人阴谋。
李世民便即决定先发制人,遂命刘文静到留守府告发,说王威、高君雅欲图谋反。
当日李渊与王威、高君雅在府中议事,刘文静引人上堂报说:密状告发,有人谋反。
李渊便命王威:取状来看。
刘仁静却道:所告就是副留守、高二将,只有唐公可观。
李渊惊道:竟有此事?
高君雅大骂:谋反者非别,正是你唐国公也!
李渊大惊,未待回言,刘文静早已大喝一声:还不拿下!
从人闻命上前,乃擒王威、高君雅于座间,绑缚推至堂外,当即诛杀。
李渊看到二人首级,知道中计,只得起兵反隋。
大业十三年五月,突厥数万进攻晋阳。李渊便以招引突厥军入侵为名,遣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率军攻杀西河郡丞高德儒,扫除起兵障碍。同时又设空城计,吓退突厥军队。
李渊起兵反隋,自称大将军,以刘文静为大将军府司马。刘文静建议李渊改换旗帜,又请求连结突厥为援,李渊从之。
遂派刘文静出使突厥,游说始毕可汗:唐公为国家近戚,担心皇室毁灭,故此起兵。望与可汗一同进入京师平叛,事成百姓土地归于唐公,财帛金宝归于突厥。
始毕可汗闻言大喜,即命大将康鞘利率二千骑兵,随刘文静南下,又献马千匹于唐公。李渊盛赞刘文静,命其率军前往潼关,抵御隋朝大将屈突通。
是年七月,李渊誓师,发布檄文,斥责隋炀帝听信谗言,杀害忠良,穷兵黩武,致使民怨沸腾。打出“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旗号,起兵直趋关中。
当时隋炀帝远在江都,关内隋军力量薄弱;中原瓦岗军与王世充又在洛阳激战方酣,均都无暇西顾。因此李氏父子进军神速,直抵潼关,来战屈突通。
字幕:屈突通,复姓屈突,字坦豆拔,昌黎徒何(今辽宁锦州)奚族人氏,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之子。出生于长安,刚毅武略,善于骑射,起于北周卫都中士。
隋朝初期,屈突通任左卫司马,袭封邑川县公,迁左勋卫车骑将军。曾随炀帝杨广征讨高丽,升右光禄大夫、左武候将军。
大业九年六月,杨玄感举兵造反,炀帝已率军回师,命虎贲郎将陈棱进攻黎阳元务本,屈突通与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驰援东都洛阳。来护儿还师西进,对杨玄感形成包围态势。
杨玄感率军西进阌乡,屈突通、宇文述、卫文升、来护儿等各路隋军追至,一日三胜。八月,隋军在皇天原决战大胜,杨玄感逃往上洛自杀,屈突通以功迁左骁骑卫大将军。
大业十年,延安人刘迦论据雕阴起兵反隋,自称皇王,众号十万,与稽胡刘鹞子呼应。
隋炀帝命屈突通为关内讨捕大使,发关中精兵进讨。屈突通进至延安宣布撤兵,使敌人放松警惕,却暗中率兵前往上郡,夜简精甲,袭杀刘迦论,斩首万余,虏老弱数万。
此后隋朝廷政治日益腐败,各地农民不断揭竿而起,隋军毫无斗志,将领多死。惟有屈突通作战慎重,所以虽无大捷,但从无败绩。
大业十三年,隋炀帝三次南下江都之时,便授屈突通为左光禄大夫、卫大将军,令率其部众,随代王杨侑镇守长安。
李渊即在太原起兵,乃亲统甲士三万,于晋阳誓师出发,沿汾水南下,经雀鼠谷(今山西介休西南),进屯贾胡堡(灵石西南)。
代王杨侑闻报,急派虎牙郎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驻守霍邑(今山西霍县),另派屈突通率骁果数万驻守河东,与宋老生遥相呼应,以拒李渊。
八月,李渊计诱宋老生出城,两路夹击,大败隋军,占领霍邑,打开进军关中通道。继而便沿汾水南下,占临汾,克绛郡,于十五日进至龙门(今山西河津)。
刘文静引突厥大将康鞘利率兵赶到,李渊兵力大增,进至汾阴(今山西万荣),关中民军首领孙华率部来投。
李渊大喜,遂命孙华先行渡河,并派左、右统军王长谐、刘弘基,左领军长史陈演寿、金紫光禄大夫史大柰,率步骑六千渡河,至梁山(今陕西韩城)扎营。
未数日,李渊引主力来至,便问前敌情况。
孙华答道:敌闻我军至,固守不出。
李渊喜道:屈突通精兵不少,与我军相隔仅四五十里,不敢来战,必是内部不和,诸将已不为隋朝效命矣。来日交战,若屈突通率军过河,我则进攻河东,必能一举破之。若彼全军守城不出,我等就拆毁河桥,前扼其喉,后击其背,屈突通定为我擒矣。
众将闻之,皆都称善。屈突通闻说李渊来至,果然主动渡河出击,派虎牙郎将桑显和率数千士卒,乘夜袭击王长谐等军,初战获胜。
孙华、史大柰遵依唐公之策,率轻骑从侧后袭击,桑显和军败回河东。李渊率诸军乘势大进,包围河东郡城。河东城高险峻,屈突通又善守城,唐兵攻而难下。
李渊见此,只好留下部分兵力继续围城,亲率主力渡河西进,威逼关中。
屈突通闻知李渊绕开河东,直击长安,不由大惊。乃留下鹰扬郎将尧君素把守河东,自率本部军自武关西出蓝田,回救长安。
前至潼关,却被刘文静引军阻遏,不得寸进。
当时隋将刘纲守卫潼关,屯军都尉南城;屈突通欲与刘纲合兵,未料被唐将左统军王长谐率部抢先袭占都尉南城,斩杀刘纲。
屈突通被迫退守都尉北城,与刘文静相持月余不下。
因急于进军还救长安,屈突通不耐久持,遂派桑显和为将,引军夜袭刘文静军营。桑显和领命,奋勇而出,率军接连攻破唐军二栅。只余刘文静一栅,久攻不下。
桑显和鼓勇再战,杀死唐军数千人。刘文静登垒督战,却被桑显和在火影中看得清楚,引弓发矢,只一箭射中刘文静左肩,栽倒在城上。
唐军见主将受伤,士气大减,已露败相。此时桑显和却因军士疲惫,下令停止进攻,就地开饭。刘文静抓住战机,命重起营栅,点燃烽火求援。
隋军用餐未毕,早有突厥游军数百骑看到营中烽火,乃自南山驰至,猛击隋军背后。隋军就此大乱,桑显和止喝不住。
刘仁静见此,知道救兵已至,遂命吹号,三栅之兵皆都呐喊而出,前后夹击。
由是隋军崩溃,桑显和仅以身免,逃回大营。此战之后,屈突通处境愈加窘迫。
有部将建议投降,屈突通流涕道:我家蒙受朝廷厚恩,侍奉二代君主。既食君俸禄,怎能逃避国难?只能以死相报,为朝廷挨此一刀!
部将皆都痛哭流涕。便在此时,人报有唐使在营外求见。屈突通命入,原来唐公已攻占长安,遣家僮前来劝降。
屈突通闻说长安已失,家属都被李渊所俘,心胆欲裂,当即拔剑,将李渊家僮杀死。
便命长子屈突寿与桑显和镇守潼关,自率主力东去,欲往洛阳投奔越王杨侗。
屈突通前脚刚走,桑显和便唆使屈突寿献出潼关,举众投降刘文静。
刘文静兵入潼关,便派副将窦琮、段志玄等率精骑一万,命屈突寿与桑显和为先锋前导,东出追击屈突通。至夜追至稠桑(今河南灵宝黄河南岸),鼓噪进击,一场激战。
屈突通后队被歼,只得结阵自守。窦琮派屈突寿出阵,前往隋营劝说父亲投降,屈突通怒骂道:往昔与你是父子,今日就是仇敌。再往前来,将发矢矣!
便在此时,桑显和纵马而至,对隋军诸将高声叫道:今京师陷落,各位都住关西,家属在彼,为何还要向东,自入虎口?
众人闻此,全都扔掉兵器投降。屈突通长叹一声,释其弓矢下马,向东南江都方向再三跪拜,仰天号哭道:臣力尽兵败,没有辜负陛下,天地神只,实所鉴察!
遂甘心就缚。窦琮于是大胜,尽收屈突通兵马,还师归报刘文静。因屈突通曾杀唐公家僮,刘文静不敢自作主张,使人押送长安。
大业十三年十一月九日,李渊率军攻入长安,擒代王杨侑。
四日之后,李渊宣布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代王杨侑为帝,是为隋恭帝。杨侑到此地步只得依从,于是即皇帝大位,改元义宁,大封功臣。
遂下诏旨,拜李渊为唐王、大丞相、尚书令,以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封李元吉为齐国公。
李氏父子尽掌兵权,由此完全控制关中局势。
就在此时,刘文静使人送来捷报,并押送屈突通入朝。李渊下阶亲释其缚,就而问道:渊向慕高贤,将军何其来迟?
屈突通哭道:末将未尽人臣忠节,丧师辱国,使本朝蒙羞,愧对代王,尚恨其早!
李渊赞道:公真是隋朝忠臣良将也。
便将屈突通释放,奏请恭帝授以兵部尚书,封蒋国公,为秦王李世民行军元帅长史。唐王收降屈突通,便使其到河东城下,招降尧君素来归。
屈突通只得前往河东,单骑叩城以进。尧君素看到屈突通,欷不自胜,伏地大哭。屈突通也泪湿衣襟,因对尧君素说道:我军已败,唐王义旗所指,天下无不响应,我无能为也。事已至此,将军还是早些归降为好。
尧君素起身怒道:将军身为国家大臣,天子委以防卫关中重任,代王并将社稷托付,何忍背国降贼,且为反贼作说客耶!公所乘之马,非是代王赏赐乎?犹腼面骑乘耶!
屈突通叹道:君素,我尽力矣!
尧君素道:我力还未用尽,公其毋庸多言!
屈突通见其执意不降,万般无奈,满面含羞,只好告辞出城,归报唐王。义宁元年十二月,刘文静班师回朝,改任大丞相府司马,加授光禄大夫,封鲁国公。
义宁二年春正月,丁未朔,隋恭帝诏许唐王李渊剑履上殿,赞拜不名,效汉丞相萧何故事。唐王既克长安,便以檄书招谕诸郡县。
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吏及盗贼渠帅、氐羌酋长,争遣子弟入见请降。
当时王世充既得东都兵马,便屯于巩县之北大造浮桥,渡洛水攻击大魏诸寨兵马。
因命造桥先成者先进,由此秩序混乱,前后不一。虎贲郎将王辩先破魏军外栅,李密营中惊扰,将要溃散。未料王世充不知此情,反在此时下令鸣金收兵。
李密因见王辩军退,便率敢死之士出营,自后追杀。王世充由是全军大败,反身争桥以渡,导致桥塌,溺死于水者万余人,王辩亦落水而死。
王世充仅以自身幸免,北走河阳(今河南孟县南),沿途冻死者又以万数。到达河阳之时,部下仅余数千人。王世充上书请罪,越王杨侗遣使召还东都,并不怪罪。
王世充于是沿途收集余众,仅得万余人马,遂屯驻含嘉城,不敢再出。
李密由是乘胜进据金墉城,修其门堞、庐舍而居之,钲鼓之声,闻于东都。继而召集正副寨主,并周边各家反王,拥兵三十余万,陈于北邙,南逼东都上春门。
越王大惧,便使金紫光禄大夫段达为将,民部尚书韦津为先锋,先后出兵拒敌。
韦津领兵先发,背城列阵;段达勉强出城,望见李密兵势威盛,心中恐惧,竟先引兵退还入城。李密闻报,下令纵兵攻击,隋军大溃,韦津战死。
偃师都尉独孤武都、柏谷都尉柳燮、河阳检校职方郎、河内郡丞柳续等见此,各举所部归降李密。窦建德、朱粲、孟海公、徐圆朗等各路反王闻说魏军东都大捷,一并遣使奉表来拜,劝进天子大位;魏将裴仁基等,亦上表请正位号。
李密览表甚喜,但依然拒绝道:东都未平,不可议此。
越王杨侗见势不妙,万般无奈,只得遣使潜行西出,前往长安,向恭帝杨侑求救。
恭帝议于唐王,李渊便发十万大军,以世子李建成为左元帅,次子李世民为右元帅,督军往救东都。另遣太常卿郑元璹引兵出商洛,徇抚南阳;左领军府司马马元规徇剿安陆,南及荆襄。以三子齐公李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道行军元帅、都督十五郡诸军事,听以便宜从事,调度太原道上诸路兵马。
此时东都粮尽乏食,官俸不敷,太府卿元文都等进言越王,悬赏招募,凡愿守城而不食公粮者,进散官二品。于是家有余粮之洛阳商贾俱来应募,由此手执象简而列于朝班者,不可胜数。段达等一班隋朝老臣,更无心守城。
李密此时胜券在握,魏军接连获胜,至为群雄之首,瓦岗英雄便即天下扬名。
时有翟让部将王儒信,看到隋朝万里江山已在掌握之中,便即大为不甘。由是暗中联络瓦岗军中翟让旧部,尤其单雄信及其亲友,谋欲夺回大权,复拥翟让为首。
单雄信道:魏公才能远超我大哥,且羽翼已成,有八千卫军,程知节、秦叔宝为将;又有罗士信为近侍,万人莫敌,此事休要再提。
王儒信见单雄信不从己议,不肯干休,遂又来劝翟让,使其自任大冢宰,管理军中所有事务,然后把持众家寨主,再将大权夺回。
翟让为人豁达大度,闻言不悦:魏公李密才能胜我十倍,某故以寨主之位自愿让之。你今献此计,欲我山寨内讧,使已成基业毁于一旦耶!
王儒信又碰一鼻子灰,犹不甘心,又来唆使翟让之兄翟弘:瓦岗基业,是你翟家所创,宁忍将此让于外姓之人乎?
翟弘性粗,且好功名利禄,闻言深以为然,遂来寻弟翟让,说道:兄弟,瓦岗军中,你功劳最大。天子之位,岂有让与别人之理!
翟让听后大笑,甚不在意。然而翟让身边却有李密所安亲信,闻听翟弘之言,便当作翟让本意,添油加醋诉于魏公。
李密听后大恼,便对翟让产生疑忌之心。
时有隋朝官员崔世枢来投瓦岗,李密以礼相待,甚为客气。未料此事却被翟让得知,因知崔家乃是世家大户,遂命亲兵将其骗至己帐,命献出家中所有财物,以飨山寨将士。
崔世枢不从,翟让便命当场擒执绑缚,亲持鞭策笞,逼其交金。多亏徐茂功力劝,翟让这才作罢,但李密闻之,甚为不喜。翟让心粗气傲,犹且全然不知。
翟让生性好赌,有次约赌府宅,众人皆至,惟元帅府记室邢义期迟到,翟让怒而当众责罚,全然不顾邢义期乃是李密近臣。
更有一日,翟让见到元帅府左长史房彦藻,正色喝斥道:君前破汝南,大得宝货,独与魏公,全不分与我半分毫厘。魏公此位何来?亦我所立也。卿等眼中只有魏公,若是惹得老爷发怒,其事未可知也。
字幕:房彦藻,字孝朗,齐郡历城人,进士出身,起家宋城县尉。曾参与杨玄感造反,后跟随李密加入瓦岗军,任元帅府左长史,乃为李密心腹股肱之臣。
房彦藻既闻翟让此言,于是走告魏公:翟司徒贪愎不仁,有无君之心,公宜早图之。
李密叹道:今安危未定,遽相诛杀,何以示远?
房彦藻道:翟弘之语,公忘之耶?毒蛇螫手,壮士解腕,彼先得志,悔无所及。
李密然之,于是遣人下帖,宴请翟让、翟弘过府饮酒。翟让不疑有他,与兄及侄欣然而至,并携单雄信、徐茂功、王儒信三个亲信,引数十卫兵前来。李密见单、徐二骁将同来,有些恐慌,遂道:今日与达官私饮,不须多人,止留数人给使可也。
然而单、徐二人牢坐不动,李密身后侍卫闻此,反倒退出大半。
房彦藻上前说道:今方为乐,天时甚寒,司徒左右,请给酒食,至别室畅饮。
李密闻言大悟,接口言道:我正有一些要紧言语,欲与翟司徒商议。单、徐二位将军,可至别室饮宴,某使秦叔宝与程知节相陪,未知可否?
话音未落,翟让接言道:如此甚好,自家兄弟,有甚内外!
单雄信与徐茂功见主公如此说法,只得随秦、程二人出外,房彦藻亦出。
当时堂中只余李密及翟让二人,李密单留侍卫蔡建德在堂,伺候茶水。于是二人推杯换盏,倾心相谈,除却军政大事,亦说些江湖义气,甚是入巷投机。
酒至半酣,李密离座而起,对翟让说道:弟新得良弓,试于诸将,皆不能开。贤兄乃是当世英雄,天下谁人不知?未知可有兴趣一试?
说罢,便令蔡建德入内,拿出一架铁胎宝雕硬弓。
翟让性格鲁莽,平生最受不得人激,一时英雄气发,接过宝弓,掂上一掂,笑道:此弓虽重,倒也难不住咱家。
于是便在堂中立个骑马蹲裆之势,双膀较力,将弓拉开,正如满月。
便在此时,蔡建德已转至翟让身后。说时迟,那时快!猛力一刀劈下,翟让如同摧金山,倒玉柱,一跤趴倒在地。临死前长叫一声,声如牛吼,满院皆闻。
徐茂功听到主公叫声,便知不好,离坐起身,往外便跑。单雄信见徐茂功逃出门外,这才惊醒,却是跪伏于地,请求饶命。
秦叔宝见此,急忙伸手拉起。程咬金说道:你我皆是自家兄弟,何必如此!
话音未落,只听门首有人惨叫,倒下一个。
程咬金急出门看时,却见徐茂功逃至门首,被守卫一刀砍中脖颈,因此大叫倒地。幸亏那刀刃被门框挡住,入肉不深,如若不然,头已离颈。
王伯当看见,急命抬回府内,唤医官前来疗治,上药包扎。
李密出厅,对单雄信、徐茂功及翟让数十随从安抚道:某与君等同起义兵,本除暴乱。翟司徒专行贪虐,凌辱群僚,无复上下,今所诛止其一家,诸君无预。
遂命将翟弘及其子翟摩侯、翟让亲信王儒信诛杀,余者不问。乃引卫队进入翟让大营,使单雄信及徐茂功随同,安抚众军。
翟让对手下恩少威多,众军闻说主将伏诛,先是大惊,闻说从者无罪,便俱各无辞。
李密亲自巡视大营,安抚翟让旧部,命各寨主各安其位,继续统领部下。回营之后,又命人将徐世积扶到自己大帐,亲手为其包扎伤口。其后便命徐世积、单雄信、王伯当,分别统领翟让部队。众军见单雄信、徐茂功皆都降服,亦自逐渐安顿。
画外音:此等严重内讧,竟未引起轩然大波,李密之能可见一斑。王世充在含嘉城闻之,亦深加赞叹:“李密天资明决,为龙为蛇,固不可测。”然而瓦岗诸将皆知翟让对李密有存命让位大恩,尚且被杀,便即人人自危,渐渐离心。李密不能夺得天下,种因于此。
李密虽然内讧获胜,但见军心尚未稳固,遂暂罢攻城,而遣房彦藻、郑颋东出黎阳,分道招慰山东诸州县反王。
房彦藻因而东出黎阳,以手书招纳窦建德归降,使来见魏公李密。
窦建德复书愿降,卑辞厚礼,并以罗艺南侵为由,需扞御北边,请恕不能前往拜见魏公。房彦藻归还洛口,行至卫州,却遇王德仁部兵,不由分说,便将房彦藻杀之。
李密闻说房彦藻死讯,勃然大怒,遂遣徐茂功为帅,率军前往攻打林虑山,务必擒杀王德仁,以为房彦藻报仇。徐茂功领兵前往,只一战便将林虑山数万之众击溃。
王德仁仅率数百骑逃出,因走投无路,只得西入长安降唐。
窦建德既降,李密又拜梁郡太守杨汪为上柱国、宋州总管,并以亲笔手书谓曰:昔在雍丘之时,曾相追捕,射钩斩袂,不敢庶几。
字幕:杨汪,字元度,祖籍弘农华阴,曾祖杨顺时携家徒居河东。
弘农杨氏乃是名门望族,汉太尉杨震、杨彪,便是杨汪先祖。其父杨琛曾拜仪同三司,及杨汪其后显贵,追赠父爵为平乡县公。
杨汪少年时为人凶疏,好与人斗,拳脚所击,无不颠踣,凶猛至极。长大成人之后,却又折节勤学,专精《左氏传》,曾为周冀王侍读,由是知名,累迁夏官府都上士。
杨坚受禅为帝,赐爵平乡县伯,食邑二百户。炀帝即位,守大理卿,因勤于政事,岁余转拜国子祭酒。帝令百僚与杨汪讲论,天下通儒硕学会萃,论难锋起,皆不能屈杨汪。
杨玄感反河南时,杨汪举荐裴弘策出师御之,因战不利,炀帝贬杨汪为梁郡通守。后李密频寇梁郡,杨汪勒兵拒之,屡挫魏军锋锐。
便在此时,杨汪收到李密私书,于是遣使往来通意,与魏公眉来眼去。其后未久,便见探马来报:唐王李渊遣建成、世民二子,引十万大军来也!(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