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恬喜嫁 第170章
热门推荐:
滴滴代打,一小时速通武帝城
女尊将军在七零,独宠娇夫
我一个瞎子谨慎点怎么了?
千年后的族群试验世界
云雾尽散,我爱你人尽皆知
重启全盛时代
九阳武神
九层天之赤月的朝阳
火影世界的空想家
姜氏伸出手指在徐玉见的额头上轻轻点了点。
“你这丫头,怎的如此重的好奇心。”话虽是如此说,但姜氏也没瞒着徐玉见,“以你大嫂那种性子,你大伯母若是放了狠话,又如何能让她像如今这般服服帖帖的?”
孙氏也是真的发了狠了。
在东宁伯时,文氏表现的那般小家子气,哪里像侯府将来的女主人?
孙氏这个做婆婆的,都有些因为文氏的表现而脸红。
那时孙氏本就已经有些动怒,而且在考虑如何将这个儿媳妇调教一番了,却没想到才回了府,老太太就将她唤过去,只差没有直言是她这个做婆婆的无能了。
孙氏嫁进侯府二十几年,又何曾被老太太如此指责过?
当时就臊得只差没打个地洞钻进去了。
有了此事在前,孙氏在对待文氏时,行事自然也就简单粗暴了些。
“你大伯母可是直接与你大嫂说了,若她再如此上不得台面,她也就不指望你大嫂了,只将浩哥儿抱到了身边养着,等到再过个十几年浩哥儿也差不多也能娶媳妇了,等到孙媳妇进了门,就直接让孙媳妇接了府里的中馈。”姜氏道。
也难怪文氏不管如何都这般忍着了。
一来浩哥儿是文氏的命根子,她不愿意孙氏将浩哥儿抱到熙风院里。
二来嘛,要是真如孙氏所说的那般,压根儿就不让她沾手侯府的中馈,只等将来浩哥儿的媳妇进了门,就越过了文氏直接将侯府交到浩哥儿的媳妇手里,那文氏这个做婆婆的,将来又如何能从儿媳那里得到任何的尊重?
后宅妇人,争的本就是这方寸之地。
在文氏看来,这无疑是寸步都不能让的。
徐玉见听了笑着摇了摇头。
孙氏此举倒是既能将文氏压着,又能将主动权尽握手中。
只要文氏不想浩哥儿被抱走,不想将来被儿媳压着,她就只能按着孙氏的意思去改变。
若文氏真的能就此有长进那自然是最好的,若文氏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那孙氏也能如她所言的那般抱了浩哥儿到身边养着,将来再扶持孙媳。
毕竟,文氏能不能达到孙氏的标准,可都是由孙氏决定的。
“大伯母考虑得果然周到。”徐玉见道。
姜氏又在徐玉见手上拍了拍,“你这丫头,倒是编排起长辈来了。”
徐玉见于是抱了姜氏的胳膊撒娇,“母亲,女儿可没有编排长辈,是真的觉得大伯母考虑得周到呢。”
母女俩正说笑着,就听姜氏屋里的大丫鬟钟灵在屋外轻声道,“夫人。”
召了钟灵进屋,姜氏问道:“何事?”
钟灵倒是先看了徐玉见一眼,“成国公府又来了人,道是要请了五姑娘过府一叙。”
姜氏和徐玉见都皱起了眉头。
“是国公府哪房的人?”姜氏问。
虽然问出这个问题,但姜氏心里也猜到了,指定不会是安阳郡主。
若是安阳郡主的话,钟灵也就直接说了,又哪里会用“成国公府”来指代。
多半,就是王氏了。
果然,钟灵随即就答道:“回夫人,来的是成国公夫人身边的嬷嬷。”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自打上次在东宁伯府说了那样一番话之后,王氏等了两日没等到徐家的人主动找上门,干脆就遣了身边的嬷嬷请徐玉见去国公府作客。
无论是老太太和姜氏,还是徐玉见自己,都不可能应下这样的邀请的。
所以,前面两次,都以徐玉见托病作为结束。
却没想到,王氏如此都不死心,这又第三次让了人来。
而且,这次王氏还让身边的嬷嬷寻问了徐玉见的病情,道是再过两日就请了宫里的太医来侯府替徐玉见诊治。
便是姜氏这样的好脾气,在王氏如此咄咄逼人之下,也气得一掌拍在了桌上,“欺人太甚,难不成咱们侯府里还寻不来太医了?”
这是非得要请了徐玉见去成国公府了。
深吸一口气,姜氏又问:“人已经打发走了吗?”
钟灵点头,“已经走了,不过,看那位嬷嬷的意思,只怕……”
只怕王氏还没有打消这个念头。
姜氏正待说些什么,丝竹苑里就又来了人,是老太太身边的珊瑚。
“三夫人,五姑娘,老太太请您们过去一趟。”珊瑚道。
姜氏和徐玉见对视一眼,随即就起身前往荣寿堂。
老太太让她们过去,大抵也是为了王氏的不依不饶。
不多时,两人就到了荣寿堂。
老太太挥了挥手让屋子里的丫鬟婆子都退下,然后看向姜氏,“老三家的,成国公府这件事,你怎么看?”
姜氏面上有些忿然,“母亲,咱家恬姐儿可没有贴着成国公府不放,而且成国公府的事可不是咱们应该沾手的,那王氏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无非就是想将咱们府里拉下水,难不成他们成国公府急疯了也办不成的事,靠着咱们恬姐儿就能成了吗?简直荒唐!”
老太太也是这个意思。
偏生,碍着徐慧贞亦是成国公府的媳妇,她们还不好与王氏撕破脸。
老太太沉吟片刻,“成国公府的事咱们是不能沾,既然不好翻脸,咱们避着她些也便是了。”
避着?
姜氏和徐玉见有些疑惑。
就见老太太笑着捶了捶腰,“唉,这人老了就是不中用,昨儿不过是贪看园子里的秋菊,在园子里多呆了一会儿,身子骨就受不住了……”
徐玉见恍然。
她站到老太太身后,轻轻替老太太捶着肩,“祖母您可一点也不老呢,不过祖母既然染了风寒,自然要好好养病才是。”
姜氏也立即道:“母亲,要是有个让您心情舒畅的环境,您的病一定能好得更快些,儿媳在京郊有个庄子,正好在风景极为秀丽的灵华山的山脚下,灵华山的菊花最是有名,母亲在那里养病定然能快些好起来。”
“母亲还有伯母婶婶们管着府里的事走不开,祖母,不如就让孙女在您身边侍疾吧。”徐玉见道。
话说完,三人便相视一笑。
“你这丫头,怎的如此重的好奇心。”话虽是如此说,但姜氏也没瞒着徐玉见,“以你大嫂那种性子,你大伯母若是放了狠话,又如何能让她像如今这般服服帖帖的?”
孙氏也是真的发了狠了。
在东宁伯时,文氏表现的那般小家子气,哪里像侯府将来的女主人?
孙氏这个做婆婆的,都有些因为文氏的表现而脸红。
那时孙氏本就已经有些动怒,而且在考虑如何将这个儿媳妇调教一番了,却没想到才回了府,老太太就将她唤过去,只差没有直言是她这个做婆婆的无能了。
孙氏嫁进侯府二十几年,又何曾被老太太如此指责过?
当时就臊得只差没打个地洞钻进去了。
有了此事在前,孙氏在对待文氏时,行事自然也就简单粗暴了些。
“你大伯母可是直接与你大嫂说了,若她再如此上不得台面,她也就不指望你大嫂了,只将浩哥儿抱到了身边养着,等到再过个十几年浩哥儿也差不多也能娶媳妇了,等到孙媳妇进了门,就直接让孙媳妇接了府里的中馈。”姜氏道。
也难怪文氏不管如何都这般忍着了。
一来浩哥儿是文氏的命根子,她不愿意孙氏将浩哥儿抱到熙风院里。
二来嘛,要是真如孙氏所说的那般,压根儿就不让她沾手侯府的中馈,只等将来浩哥儿的媳妇进了门,就越过了文氏直接将侯府交到浩哥儿的媳妇手里,那文氏这个做婆婆的,将来又如何能从儿媳那里得到任何的尊重?
后宅妇人,争的本就是这方寸之地。
在文氏看来,这无疑是寸步都不能让的。
徐玉见听了笑着摇了摇头。
孙氏此举倒是既能将文氏压着,又能将主动权尽握手中。
只要文氏不想浩哥儿被抱走,不想将来被儿媳压着,她就只能按着孙氏的意思去改变。
若文氏真的能就此有长进那自然是最好的,若文氏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那孙氏也能如她所言的那般抱了浩哥儿到身边养着,将来再扶持孙媳。
毕竟,文氏能不能达到孙氏的标准,可都是由孙氏决定的。
“大伯母考虑得果然周到。”徐玉见道。
姜氏又在徐玉见手上拍了拍,“你这丫头,倒是编排起长辈来了。”
徐玉见于是抱了姜氏的胳膊撒娇,“母亲,女儿可没有编排长辈,是真的觉得大伯母考虑得周到呢。”
母女俩正说笑着,就听姜氏屋里的大丫鬟钟灵在屋外轻声道,“夫人。”
召了钟灵进屋,姜氏问道:“何事?”
钟灵倒是先看了徐玉见一眼,“成国公府又来了人,道是要请了五姑娘过府一叙。”
姜氏和徐玉见都皱起了眉头。
“是国公府哪房的人?”姜氏问。
虽然问出这个问题,但姜氏心里也猜到了,指定不会是安阳郡主。
若是安阳郡主的话,钟灵也就直接说了,又哪里会用“成国公府”来指代。
多半,就是王氏了。
果然,钟灵随即就答道:“回夫人,来的是成国公夫人身边的嬷嬷。”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自打上次在东宁伯府说了那样一番话之后,王氏等了两日没等到徐家的人主动找上门,干脆就遣了身边的嬷嬷请徐玉见去国公府作客。
无论是老太太和姜氏,还是徐玉见自己,都不可能应下这样的邀请的。
所以,前面两次,都以徐玉见托病作为结束。
却没想到,王氏如此都不死心,这又第三次让了人来。
而且,这次王氏还让身边的嬷嬷寻问了徐玉见的病情,道是再过两日就请了宫里的太医来侯府替徐玉见诊治。
便是姜氏这样的好脾气,在王氏如此咄咄逼人之下,也气得一掌拍在了桌上,“欺人太甚,难不成咱们侯府里还寻不来太医了?”
这是非得要请了徐玉见去成国公府了。
深吸一口气,姜氏又问:“人已经打发走了吗?”
钟灵点头,“已经走了,不过,看那位嬷嬷的意思,只怕……”
只怕王氏还没有打消这个念头。
姜氏正待说些什么,丝竹苑里就又来了人,是老太太身边的珊瑚。
“三夫人,五姑娘,老太太请您们过去一趟。”珊瑚道。
姜氏和徐玉见对视一眼,随即就起身前往荣寿堂。
老太太让她们过去,大抵也是为了王氏的不依不饶。
不多时,两人就到了荣寿堂。
老太太挥了挥手让屋子里的丫鬟婆子都退下,然后看向姜氏,“老三家的,成国公府这件事,你怎么看?”
姜氏面上有些忿然,“母亲,咱家恬姐儿可没有贴着成国公府不放,而且成国公府的事可不是咱们应该沾手的,那王氏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无非就是想将咱们府里拉下水,难不成他们成国公府急疯了也办不成的事,靠着咱们恬姐儿就能成了吗?简直荒唐!”
老太太也是这个意思。
偏生,碍着徐慧贞亦是成国公府的媳妇,她们还不好与王氏撕破脸。
老太太沉吟片刻,“成国公府的事咱们是不能沾,既然不好翻脸,咱们避着她些也便是了。”
避着?
姜氏和徐玉见有些疑惑。
就见老太太笑着捶了捶腰,“唉,这人老了就是不中用,昨儿不过是贪看园子里的秋菊,在园子里多呆了一会儿,身子骨就受不住了……”
徐玉见恍然。
她站到老太太身后,轻轻替老太太捶着肩,“祖母您可一点也不老呢,不过祖母既然染了风寒,自然要好好养病才是。”
姜氏也立即道:“母亲,要是有个让您心情舒畅的环境,您的病一定能好得更快些,儿媳在京郊有个庄子,正好在风景极为秀丽的灵华山的山脚下,灵华山的菊花最是有名,母亲在那里养病定然能快些好起来。”
“母亲还有伯母婶婶们管着府里的事走不开,祖母,不如就让孙女在您身边侍疾吧。”徐玉见道。
话说完,三人便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