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恬喜嫁 第209章 和离
沈兆临自然能想到这里。
也正因为能想明白,所以他此刻才会越发的心慌。
他扭头就想走。
但安阳郡主却在后面又道:“很久不进宫,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如今的时辰宫门早已经落了锁,没有十万火急的事,难不成你还能进得了宫,或者往宫里传得了信儿?”
沈兆临猛地回头,狠狠瞪向安阳郡主。
安阳郡主一点也没因此而生气,她甚至还心情极好地笑了笑,“沈兆临,咱们好歹也是二十来年的夫妻,如今你既然遇上了能让你一连宠了十几年的人,那我当然也能有那个成人之美的气度,你放心,我会尽快挪位置的。”
沈兆临听得皱了皱眉。
安阳郡主的话听着似乎没有什么不对,但他总觉得这里面似乎还含着什么他没有听出来的意思。
但……
是什么呢?
沈兆临仔细思忖了好一会儿都没有想出来。
既然想不出来,他自然也就不再徒劳了,再冷冷看了安阳郡主一眼,便大步离去。
虽然确实如安阳郡主所说,但他总得想些办法,看能不能在景泰帝下旨之前让景泰帝改变主意。
毕竟……
虽然沈兆临自己因为娶了安阳郡主而没有了上进的可能,但成国公府,却同样因为他娶了安阳郡主而得了不少的好处。
无论如何,他绝不和离!
……
徐玉见很快就知道了,沈熙所说的,与成国公府的事很快就会解决了,那个“解决”是如何解决的。
自那日见了沈熙之后,不过几日的功夫,京城里突然就发生了一件大事。
这日一早就有传旨太监到成国公府宣旨。
那时也才下朝不久,长房的沈兆远如今袭了成国公的爵位,还在宫中未归,老成国公和太夫人卫氏领着府里的众人一起接了旨。
当时沈兆临也才起身不久,正要往老成国公那里去拿主意,听到有圣旨到,心里就是一个“咯噔”。
等到看到安阳郡主唇畔带着的淡淡的笑意,沈兆临又哪里猜不到这圣旨到底会是什么内容?
他的心都凉了半截。
但圣旨既然下了,就算沈兆临如今再想什么辙也来不及了,他只能随着众人一起去接旨。
传旨太监是景泰帝跟前的心腹,景泰帝会遣这位安公公来传旨,本就摆明了对今天这件事的重视。
等成国公府的众人沐浴焚香完毕,安公公这才打开手中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听完圣旨的内容,成国公府上下都傻了眼。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因为沈兆临在外面养外室的事,景泰帝竟然特意下旨令安阳郡主和沈兆临和离?
安公公宣完旨之后,整个成国公府再听不到任何声音。
这道旨意来得太过突然了,突然到成国公府上下都没有任何的准备。
就算是沈兆临,因为昨儿与安阳郡主有过那样一番谈话,但也没有想到这道旨意来得如此快。
沈兆临心里其实也还是有疑惑的。
景泰帝这次……
这旨意似乎下得太快了。
而就在沈兆临心中疑惑的时候,慈宁宫里,华太后与景泰帝也正在说话。
华太后已经年过花甲,但因为平素保养得宜,看着倒也半点不显老态,她端着一盏茶轻轻啜了一口,指上戴着的金丝甲套格外的显眼。
“皇儿,”华太后微拧着眉头,“昨儿晚上哀家又梦见端王了。”
端王。
大梁朝不会再有另一个端王。
是以景泰帝当然不会问出是哪个端王这样的问题。
“在梦里,端王直到听哀家保证,定会像对自己的女儿一样护着安阳一辈子,这才最后闭了眼。”华太后微闭着眼道。
景泰帝闻言轻轻拍了拍华太后的手,安慰道:“母后,您也不必多想,这些年来您也确实像您当年所说的那样,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般护着安阳,就算端王泉下有知,也定不会责难于母后的。”
华太后却并未被安慰到。
到底是不是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爱护安阳郡主,华太后自己其实最清楚。
就比如,将安阳郡主嫁去了成国公府。
又比如,当年赐婚的旨意虽是先帝下的,但选定了沈兆临作为安阳郡主夫婿的人,却是华太后。
如今沈兆临养了十几年的外室,那个外室还是个青楼出身的女子,华太后在知道这件事之后都替安阳郡主觉得屈辱。
是以,华太后心里其实是有愧的。
她如今年纪越发的大了,说不得什么时候就要去见先帝,到时候若是端王也在,他问起了安阳的事,她又有何颜面回答?
华太后能在后宫生存这么多年,坐稳了皇后之位,又一步步熬到儿子坐了上帝位,自己成了太后,当然不可能是什么良善之辈。
只不过,如今年纪大了,心里多了几分因为敬畏而生的慈悲罢了。
想到命安阳郡主与沈兆临和离的旨意,这时候大概已经送去了成国公府,华太后微拧着眉头看向景泰帝,“皇儿,你也大可不必因为哀家的几句话就真的下了这样的旨意,成国公府毕竟还是颇受皇儿倚重的……”
景泰帝只点点头,“朕也并非完全是因为母后您的话才作了这样的决定,母后您就尽管放心吧。”
景泰帝可没有说假话。
他之所以会如此快的就下了旨令安阳郡主与沈兆临和离,华太后的话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却是,他是真的恼了沈兆临。
作为大梁朝的天子,景泰帝若真想知道什么,就几乎没有查不出来的。
就比如,在昨天沈熙进宫叫屈之后,出于心里那点怀疑,景泰帝立即就着了人去查沈兆临为何会对沈熙下手一事。
不过一个晚上的功夫,景泰帝身边的暗卫就将事情查了个七七八八。
也正是因为查到的这些事,景泰帝才会在恼怒之下直接下了这样一道旨意。
景泰帝才四十五岁,说是正当壮年也不为过,他自认自己至少还有个二三十年可活,但他的臣子显然并不这样认为。
现在就早早的急着要站队了,难不成当他这个皇帝是死人?
也正因为能想明白,所以他此刻才会越发的心慌。
他扭头就想走。
但安阳郡主却在后面又道:“很久不进宫,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如今的时辰宫门早已经落了锁,没有十万火急的事,难不成你还能进得了宫,或者往宫里传得了信儿?”
沈兆临猛地回头,狠狠瞪向安阳郡主。
安阳郡主一点也没因此而生气,她甚至还心情极好地笑了笑,“沈兆临,咱们好歹也是二十来年的夫妻,如今你既然遇上了能让你一连宠了十几年的人,那我当然也能有那个成人之美的气度,你放心,我会尽快挪位置的。”
沈兆临听得皱了皱眉。
安阳郡主的话听着似乎没有什么不对,但他总觉得这里面似乎还含着什么他没有听出来的意思。
但……
是什么呢?
沈兆临仔细思忖了好一会儿都没有想出来。
既然想不出来,他自然也就不再徒劳了,再冷冷看了安阳郡主一眼,便大步离去。
虽然确实如安阳郡主所说,但他总得想些办法,看能不能在景泰帝下旨之前让景泰帝改变主意。
毕竟……
虽然沈兆临自己因为娶了安阳郡主而没有了上进的可能,但成国公府,却同样因为他娶了安阳郡主而得了不少的好处。
无论如何,他绝不和离!
……
徐玉见很快就知道了,沈熙所说的,与成国公府的事很快就会解决了,那个“解决”是如何解决的。
自那日见了沈熙之后,不过几日的功夫,京城里突然就发生了一件大事。
这日一早就有传旨太监到成国公府宣旨。
那时也才下朝不久,长房的沈兆远如今袭了成国公的爵位,还在宫中未归,老成国公和太夫人卫氏领着府里的众人一起接了旨。
当时沈兆临也才起身不久,正要往老成国公那里去拿主意,听到有圣旨到,心里就是一个“咯噔”。
等到看到安阳郡主唇畔带着的淡淡的笑意,沈兆临又哪里猜不到这圣旨到底会是什么内容?
他的心都凉了半截。
但圣旨既然下了,就算沈兆临如今再想什么辙也来不及了,他只能随着众人一起去接旨。
传旨太监是景泰帝跟前的心腹,景泰帝会遣这位安公公来传旨,本就摆明了对今天这件事的重视。
等成国公府的众人沐浴焚香完毕,安公公这才打开手中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听完圣旨的内容,成国公府上下都傻了眼。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因为沈兆临在外面养外室的事,景泰帝竟然特意下旨令安阳郡主和沈兆临和离?
安公公宣完旨之后,整个成国公府再听不到任何声音。
这道旨意来得太过突然了,突然到成国公府上下都没有任何的准备。
就算是沈兆临,因为昨儿与安阳郡主有过那样一番谈话,但也没有想到这道旨意来得如此快。
沈兆临心里其实也还是有疑惑的。
景泰帝这次……
这旨意似乎下得太快了。
而就在沈兆临心中疑惑的时候,慈宁宫里,华太后与景泰帝也正在说话。
华太后已经年过花甲,但因为平素保养得宜,看着倒也半点不显老态,她端着一盏茶轻轻啜了一口,指上戴着的金丝甲套格外的显眼。
“皇儿,”华太后微拧着眉头,“昨儿晚上哀家又梦见端王了。”
端王。
大梁朝不会再有另一个端王。
是以景泰帝当然不会问出是哪个端王这样的问题。
“在梦里,端王直到听哀家保证,定会像对自己的女儿一样护着安阳一辈子,这才最后闭了眼。”华太后微闭着眼道。
景泰帝闻言轻轻拍了拍华太后的手,安慰道:“母后,您也不必多想,这些年来您也确实像您当年所说的那样,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般护着安阳,就算端王泉下有知,也定不会责难于母后的。”
华太后却并未被安慰到。
到底是不是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爱护安阳郡主,华太后自己其实最清楚。
就比如,将安阳郡主嫁去了成国公府。
又比如,当年赐婚的旨意虽是先帝下的,但选定了沈兆临作为安阳郡主夫婿的人,却是华太后。
如今沈兆临养了十几年的外室,那个外室还是个青楼出身的女子,华太后在知道这件事之后都替安阳郡主觉得屈辱。
是以,华太后心里其实是有愧的。
她如今年纪越发的大了,说不得什么时候就要去见先帝,到时候若是端王也在,他问起了安阳的事,她又有何颜面回答?
华太后能在后宫生存这么多年,坐稳了皇后之位,又一步步熬到儿子坐了上帝位,自己成了太后,当然不可能是什么良善之辈。
只不过,如今年纪大了,心里多了几分因为敬畏而生的慈悲罢了。
想到命安阳郡主与沈兆临和离的旨意,这时候大概已经送去了成国公府,华太后微拧着眉头看向景泰帝,“皇儿,你也大可不必因为哀家的几句话就真的下了这样的旨意,成国公府毕竟还是颇受皇儿倚重的……”
景泰帝只点点头,“朕也并非完全是因为母后您的话才作了这样的决定,母后您就尽管放心吧。”
景泰帝可没有说假话。
他之所以会如此快的就下了旨令安阳郡主与沈兆临和离,华太后的话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却是,他是真的恼了沈兆临。
作为大梁朝的天子,景泰帝若真想知道什么,就几乎没有查不出来的。
就比如,在昨天沈熙进宫叫屈之后,出于心里那点怀疑,景泰帝立即就着了人去查沈兆临为何会对沈熙下手一事。
不过一个晚上的功夫,景泰帝身边的暗卫就将事情查了个七七八八。
也正是因为查到的这些事,景泰帝才会在恼怒之下直接下了这样一道旨意。
景泰帝才四十五岁,说是正当壮年也不为过,他自认自己至少还有个二三十年可活,但他的臣子显然并不这样认为。
现在就早早的急着要站队了,难不成当他这个皇帝是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