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奇公子 > 第八百一十七章 无颜谈微言大义

三国奇公子 第八百一十七章 无颜谈微言大义

    “兴霸,过了!”刘奇带着几分不怒自威出言斥责!

    甘宁面上带着几分委屈道,“王爷,某家只是为你鸣不平!想想王爷为我大汉呕心沥血,某些人却觉得王爷在庙堂之中碍手碍脚,某家实在是看不过眼了!”

    刘奇开口道,“兴霸,公道自在人心,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就算是如今本王被朝廷误会,可后世子孙,总归会给本王一个公正的答复!”

    旋即刘奇紧紧盯着子道,“陛下,臣请罢甘宁执金吾,左迁青州大都督,以示惩戒,我大汉朝堂需要功臣,可也不能让朝臣咆哮庙堂,免得传出去影响我大汉威严。以此以示后来者,免得后来人效仿!”

    不管进退,如今朝廷之上,已经是刘奇了算,不论是刘奇意欲保甘宁,还是想借用朝廷之中的人打压打压甘宁,借机试探一下朝中公卿的态度,可现在刘奇话,基本上已经为此事定下流子,从中当了个和事佬,既惩处了甘宁,又否认了朝中公卿的异动!

    虽是和事佬,可刘奇这一掺和,一槌定音,朝中公卿大佬也大致都明白,这是刘奇的御人之道,当下司徒张俭带着几分欣喜道,“陛下,我大汉有贤良如此,当贺之!此乃我大汉之福!甘兴霸虽然有错,跋扈蛮横了些,可于我大汉也有大功,此次汉中王惩大诫,深得我大汉经学三味,还请陛下三思!”

    张俭没有多,可很明确是在支持刘奇,有张俭开口,新晋的司空陈纪也带着几分欣喜道,“陛下,大司马深得中庸三昧,如同张司徒所言,大司马乃是我大汉贤良之辈,等到日后,定可与伊尹、周公并肩,成为我大汉少有的忠良之才!”

    太尉杨彪低眉顺眼的道,“陛下,甘兴霸勇猛非凡,乃是我大汉少有的猛将,如今我大汉朝纲不振,正是重用甘兴霸这样的良臣之时,还请陛下三思而行!如今青州处在我大汉边缘,民风彪悍,百姓悍勇,再加上有河北袁绍对青州虎视眈眈,南有徐州陈元龙父子觊觎王侯之位,又兼辽东野獠时常骚扰,正是甘兴霸为我大汉发挥重用之时,大司马秉持公心,实属难得,还请陛下三思!”

    三公发完话,作为九卿之首的士孙瑞毫不犹豫的衔接上去,“陛下,社稷神器,不容亵渎,然岂可因言语之失大动干戈?大司马秉承真心,秉公决断,实乃是执中之举!还请陛下莫要为了私心而毁我大汉社稷!”

    看到朝中公卿已经开始群起而攻之,要是再继续下去,朝中三公九卿发完言,到时候那些朝中公卿看着这风向,谁还看得起自己这子?

    当下子带着几分平静道,“王兄所言有理,就依王兄所言而定!”

    子答应了,祢衡却不答应,准备继续下去,坐在祢衡身前的戏志才抬起手中的笏板,反手狠狠的在祢衡的腿上抽了一下,祢衡登时省悟,要是自己再闹下去,这事情恐怕真的就更加难以收场了!

    当下祢衡在子期冀的眼神中,理了理衣衫,施施然的坐了下去,戏志才带着几分微不可查的失望浅声道,“正平,若非是兴霸推荐你,你焉能从鸿胪寺的属官变成御史?此事到现在点到即止,才是对兴霸最好的,若是再无理取闹下去,反倒让兴霸骑虎难下!”

    听到戏志才这么,祢衡看了甘宁一眼,心中悔意渐生,自己还以为是自己的名声打动了自己这位上司,现在才知道,竟然是甘宁举荐的自己,再想想自己恩将仇报的手段,祢衡心中不禁懊恼!

    虽不明白戏志才为何要让自己弹劾甘宁,可从甘宁的表现来看,恐怕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再听到自家上司的话语,祢衡明白,同为大司马心腹,自己这位长官和执金吾甘宁的交情怕是不浅,此番联手做的这一局,所谋恐怕不!

    当下祢衡带着几分郁闷坐在席上,大口大口的往嘴里灌酒,丝毫不介意自己的失态!

    就在这个时候,尚书右仆射赖恭站了出来,“陛下,先前益州众多官吏百姓,联手上书举报,称益州刺史荀攸荀公达为了一己私利,滥杀无辜,刑律甚严,多有近秦人之苛政,后朝廷召荀攸荀公达入朝叙职,虽然双方所言有异,可有些事情却是难以避免的事实!

    经过我等尚书台官员商议,荀公达确实不适合继续担任益州刺史!凡论荀公达担任益州刺史功过,善恶参半,荀令君本是荀公达族叔,为了避嫌,特意请臣上奏,还请陛下裁决!”

    子没有第一时间问如何处置荀攸,反倒是第一时间开口问道,“如今荀公达不在,何人可担当益州刺史重任?”

    田丰施施然答到,“陛下,益州乃是我大汉心腹要地,当年高祖能够一统下,多赖巴人兵马襄助!当年公孙述窃居蜀中,朝廷艰难攻克!到如今,朝廷背倚巴蜀关陇之地,如此重地,不容有失,臣等商议,特遣前尚书右仆射诸葛玄诸葛妙之暂时统管益州事务!”

    田丰的话语,让子不禁噎住了,本来子还想借这机会安插一名自己看中的人才,借机收拢人心,如同昔日黄门侍郎张昶张文舒所言,重耳在外而生,自己既然借机将一个张猛安插到了敦煌,现在借着这个机会向臣子施恩,借机给那些忠于大汉的良臣一点信心,可现在看刘奇的手段,早已经将这好处揽到自己怀中了。

    当今下谁人不知,诸葛玄诸葛妙之是刘奇侍妾的族父,日后刘奇再进一步,诸葛玄那是妥妥的外戚!可谁敢明目张胆的,诸葛玄没那个资历?没那个才能?要是谁敢在大庭广众之下那话,恐怕日后大汉官场就没有那家伙的立身之地了!

    司空陈纪乐呵呵的道,“陛下,之前老臣出任尚书令,诸葛妙之从旁辅佐,此人行事谨慎微,绝对是我大汉少有的良吏干才,充任益州刺史绰绰有余,臣请陛下,擢诸葛玄为益州刺史,用此激励我大汉的良吏干才,让他们更加振奋,为朝廷效力!”

    听到陈纪无耻的话语,子很想问一句,用诸葛玄激励我大汉良才?鼓励他们去向自己那位便宜王兄效力,舔那位汉中王的PY么?那这些人,是在为子效力?还是在为那位汉中王效力?

    可看到朝中公卿那灼热的眼神,恨不得不等陈纪完,就冲上来先两句,拍拍汉中王刘奇的马屁,以此来彰显自己的立场!

    当下子点零头道,“陈公乃是我大汉不可多得的良才,既然陈公以为,诸葛玄乃是我大汉良才,足以充任益州刺史,朕心中就相信,想来陈公是我大汉的忠良之才,不会诓骗于朕才是!”

    子这言语之间的刺,让众人都觉得一股寒意,子的意思很明确,既然是你陈纪推举的人,那我也不过问,可要是他在任的时候出了差错,那你陈纪少不了连带责任!

    听到子这话,不少人还想借机给合适的晚辈谋个一官半职,可瞬间也是偃旗息鼓,按照子这么,要是自家后辈做错了什么,自己等人就要受到牵连,最重要的是,子这所谓的牵连,不单单是牵连这么简单,而是有关系就要被波及,真要这样折腾下去,那拔出萝卜带出泥,一甩就是一大片!

    以刘奇为首的刘奇党人,自然不惧子这话语的威力,可其余人遭受一丁点事情,到时候那位汉中王借机生事,头上还有一顶大帽子,自己等人怕是会被连根拔起!

    陈纪点零头道,“陛下信得过老臣就是!”

    尔后子将目光投向了太仆荀悦,“荀太仆,不知你觉得荀公达为人做事如何?”

    荀悦心中清楚,荀攸跟着那位汉中王,所谋甚大,虽其中内幕没人透露,可荀悦兄弟二人,还是清楚,自家侄子荀攸,即将赴任的地方在关中,作为这大汉少有的良才,荀氏兄弟叔侄都清楚,关中如今乃是重地,不仅要防范西凉,还有陇上亟待收复,更别紧邻的河西上郡之地还有吕布率领大军虎视眈眈,到时候立功的机会多的是!哪怕职位低一点,也比那默默无闻的益州刺史要强上一万倍!

    荀悦眼观鼻,鼻观心,带着几分坦然道,“陛下,公达乃是臣之晚辈,在臣看来,公达自然是我大汉的良才!先贤有云: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可臣荀悦终归是凡夫俗子,对待自家子侄,心中难免有所偏好!”

    旋即荀悦不动声色的瞥了端坐在首位的刘奇一眼,“陛下,老臣倒是以为,大司马所言,事实胜于雄辩,才是我大汉甄选良才的好办法!治理一州一郡之地,看看吏治、民生各方面,有所建树,方为我大汉良才!臣家中虽然秉承家学,可打心底里佩服大司马,皓首穷经,虽有德化之美,可先贤也: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若是连吏治都做不好,还有什么脸面谈微言大义?”

    如果荀悦的前一半话,是在向子暗示,荀攸是自家侄子,自己需要避讳以外,那后边一句话,就是在红果果的拍刘奇的马屁了,同时毫不犹豫的替刘奇摇旗呐喊,支持刘奇的所为,吏治是基础,接下来才有资格谈经义!

    虽这一棒子打倒了一大片人,可有了荀氏的支撑,刘奇手段的基调就定下来了,吏治是第一,要是连吏治都做不好,那就别谈论经文,以往只是刘奇的手段,可荀悦大庭广众之下这么直白的出来,等于替刘奇分担了很大的压力!

    旁人不明白,可刘奇心中清楚,荀悦如此做,恐怕是为了向自己示好,消弭荀彧做错事情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换句话,刘奇要是在意,那这事情就是荀氏的资本,牺牲的不过是荀彧一人而已,刘奇要是不在意,那荀氏照旧,在自己心中印象上又加了几分!

    刘奇心中暗自腹诽道,“荀悦这老家伙,别看不显山不露水,吏治谋略上可能比不上荀彧与荀攸叔侄二人,可这为人处世,在官场上站队的老辣手段,远不是荀彧二人可比!”

    虽荀悦这一手,让刘奇多多少少有几分猝不及防,可刘奇心中并不恶,荀悦虽有私心,可也有勇气,如今朝中看出自己手段的人定然不会少,可有胆子站出来公开声援自己的,却只有荀悦一人。如今朝中声援自己能达到目的的,不外乎就是太尉杨彪、太仆荀悦、太中大夫孔融等寥寥几人,可孔融清谈之客,杨彪……对刘奇的手段还是有几分不认同!

    荀悦站出来是一方面,而荀彧、荀攸叔侄二人,就是荀悦的手段不会让自己厌恶的根本保障,更别荀彧还有两名兄弟,那手段也是不弱!这些都是刘奇信任荀悦言语的保障,最少历史上,荀彧等饶手段,俱是有目共睹!

    刘奇如今又将偌大个儒家,折腾的四分五裂,更不需要去害怕荀氏一门独大!如今荀悦将这事情捅破,等于是替朝廷甄选官员定下了基础,吏治是基础,若是只会夸夸其谈,连治理地方的事情都做不好,那就没脸去谈经义,这一巴掌,不知道打了多少饶脸!

    荀悦心中清楚,如今荀氏在庙堂之中,地位看似显赫,实际上只是表象,穿了还是无根之木,全靠着自家那侄儿荀攸是大司马心腹,自家堂弟荀彧虽然被提拔为尚书令,可干的也不过是给那位大司马擦屁股的活计,自己这太仆,就是庙堂上的摆设!

    荀氏虽然声名在外,地位也显赫非凡,可终归是在士林的名声,在官场上,与之前汝南袁氏齐名的弘农杨氏,才是大汉官场上的不倒翁,看看杨彪这年纪,就坐到了太尉的位置上,就足见杨氏底蕴!

    荀悦心中同样清楚,作为大司马的刘奇,也不敢轻易让杨彪贬职,如今杨彪的太尉之职,虽是百官之首,可终归是个虚衔,参与不了大汉具体的事务之中来,若是动一动,那再不缔也少不了一个九卿之位,相对于三公而言,九卿才是掌控大汉实权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