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两魏英雄传 第89章 王思政:玉璧
542年,十月,绛郡。
王思政站在城头,平静地观察着玉璧的东北方向。
玉璧的东北是弯弯曲曲的汾水,以及汾水两岸狭长平整的谷地。如果在往年,这个季节的谷地中应该到处是刚刚收割完的庄稼,但此时此刻,熟悉的景象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成千上万盔明甲亮的东魏士兵以及随军的马匹辎重。
这是高欢在四年中场休息之后,主动对西魏发起的又一次大规模进攻。
跟之前两次不同的是,现在河东地区已经变成了西魏的地盘,所以高欢必须先拿下河东,才能从龙门或者蒲坂过黄河进入关中。
这次东魏的出征规模不亚于沙苑之战,总人数大概在二十万左右。大部队从晋阳出发沿汾河谷地一路南下,前后连营四十余里,汾水沿岸差不多都给填满了。
结果前锋部队刚出晋州没多远,就碰到了玉璧城这颗钉子。
高欢对玉璧很陌生。他做过晋州刺史,前几次出征也都经过河东,在他的印象里,这里本来是没有任何防御工事的。
玉璧的确是一座刚建没多久的新城,筹划建造这座城的人,就是现在的守将王思政。
四年前河桥之战结束的时候,宇文泰领兵退回关中,王思政被任命为东道行台,留守弘农。严格来说,这个东道行台只能算是个荣誉称号,因为当时宇文泰自己都没多少兵,能分给王思政的就更少了,而且防守东魏这种重要工作也不可能全压给王思政一个人。
换做别人的话,直接根据领导安排呆在弘农就算万事大吉了,毕竟弘农是漕运中心,不用担心粮草问题,而且北面是河东,身后是潼关,打不过随时可撤走,工作压力也不大,是划水摸鱼混资历的绝佳选择。
但王思政是个认真的人,作为非嫡系将领,难得宇文泰这次如此信任自己,给自己委派了这么重要的工作,就算是个虚衔我也要把它给做实了。
作为东道行台,必须对抵抗东魏的下一次进攻进攻负起主要责任。王思政认真分析了东魏可能的进攻路线,觉得要对付高欢下一次进攻的话,弘农并不是最关键的地方。
总体来看,东魏打西魏的路线可以分为北、中、南三个方向,其中北路是从晋阳出兵,经临汾盆地抵达河东,再从渡口过黄河进入关中;中路是从洛阳出兵,沿着崤函道过弘农经潼关进入关中;南路是从荆州出兵,沿着武关道经上洛进入关中。
相对而言,南路过于绕远,而且需要过武关翻秦岭,山路崎岖,不适合大部队作战;中路虽然是常规进攻路线,但中间有潼关这座险要的关隘,直接攻打的难度非常大;而北路由于有多个可供过河的渡口,西魏方面基本无险可守,自然就成了对东魏最有利的选择。实际上,高欢之前两次进攻,主力部队走的都是北路。
好在宇文泰运气爆棚,不仅奇迹般地顶住了高欢的前两次进攻,取得了小关和沙苑两次大捷,还顺势拿下了河东,给高欢的下一次北路进攻增加了不少难度。但如果替高欢算一笔账,他下次进攻肯定还是走北路比较划算,顶多前面加一个先打下河东的任务副本而已。
河东离晋阳近,离关中远,关键路线上又没有坚城要隘,如果东魏突然发起大规模进攻的话,搞不好在西魏援军赶过来之前就能把河东给踩平了。
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趁河东还属于自己的时候,在东魏的进攻路线上修建一座坚固的防御堡垒,让敌人一时半会儿啃不下来。
王思政在伤还没有好利索的情况下,就亲自跑到河东一带考察地形,最终选中了玉璧这个地方。
玉璧位于建州绛郡稷山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向南十二里,这里有一块突出的黄土高台横扼在汾水南岸,平地隆起将近四五十米,顶部平整宽广,四周却像用刀刚刚砍过一样陡峭,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是一个修建军事堡垒的绝佳位置。
王思政决定在这里筑一座新城,而且他要亲自镇守这个地方。
宇文泰很赞赏王思政的责任心和勇于担当的劲头,很快就同意了他的请求。为表示鼓励,他在王思政原来东道大行台的官职基础上,又增加了都督汾州、晋州、并州诸军事,这回基本上算是把虚衔给做实了。
王思政的军事才华其实很高,但造化弄人,他最早只在北海王元颢的军中帮忙做过一些谋划,自从追随元修之后,便一直身不由己地在政治斗争中的漩涡中随波逐流,真正的能力几乎被埋没殆尽。
今天,两魏时期最富远见的防御大师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在王思政亲自规划和监督之下,一座坚固的城池很快就在汾河南岸的黄土高台上拔地而起。
这座城就是玉璧城,也经常被戏称为“高欢快乐城”。
玉璧城完全是为了打大仗而准备的军事堡垒。它的规模并不大,方圆只有八里左右,但异常坚固厚重,配合上四周高耸陡峭的地势,让城下的敌人只能望洋兴叹。
为了应对敌人可能发起的各种极端进攻方式,王思政这两年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做各种备战工作,玉璧城内的仓房里屯满了粮草、兵器、弓箭、木头、石头、布料、热油等各种各样的物资,战略储备极其充足。在没有任何救援的情况下,里面的守军撑上几年不成问题。
此外,王思政还专门请求把裴侠调到玉璧担任长史,协助自己一起守城。
裴侠就是当年元修跟高欢对抗的时候,带领部下赶赴洛阳支持元修的那个东郡太守。当时王思政曾经咨询他对国家局势的看法,他认为高欢和宇文泰都不是好驾驭的人,但两害相权,只能先去关中。虽然他们最终没能保住元修,但两人观点相近,经历也差不多,因此私人关系非常好。
高欢当然不清楚玉璧背后这些细节,此时的他也不知道这座城对自己而言意味着什么。他听说前锋部队居然被一座小城给挡住,差点气乐了,真没想到还有这么不开眼的,竟敢在二十万大军面前螳臂当车。
玉璧城比华州州城小得多,大部队硬要绕也能绕过去,问题是留这么个钉子不拔掉,对后勤补给线是个严重的威胁,一旦大军在前面打仗吃紧,后面的粮道肯定会被玉璧的守兵给断掉。
后勤保障不稳,基本就输定了。
有了上次沙苑的教训,高欢不敢再盲目托大,这次一定要稳扎稳打,不能留下任何隐患。
他派人了解了一下,得知玉璧城内的守将是王思政。
高欢跟王思政打过交道,或者说,王思政还曾经帮过高欢的忙。当年正是在王思政的帮助下,高欢才得以从洛阳城外的田舍里把元修找出来当皇帝。
只是不好说这个忙算不算是倒忙。
高欢知道王思政是元修的心腹,并没听说过他打仗有多厉害。而且王思政当时成天跟斛斯椿等人混在一起,一直在不遗余力地跟高欢做对,所以高欢对他也没什么太好的印象。
但不管怎么说,大家毕竟是老朋友,按规矩先礼后兵吧。
高欢很大方,他在还没到玉璧的时候,就提前给王思政写了一封劝降信,跟他说大家这么熟,打架多不好,要不你投降吧,我让你当并州刺史。
并州就是晋阳所在的州,在东魏的重要性甚至超过首都邺城所在的司州,高欢这个价码开得应该说很有诚意了。
王思政很无语,我费这么大劲修这个城,等的就是今天,岂能还没开打就投降?
他回信给高欢道:“你少拿空头支票忽悠我,可朱浑道元倒是投降过去了,怎么没见他当并州刺史?”
高欢无言以对。可朱浑道元现在是车骑大将军,官职也不算小,但的确不是并州刺史。
算了,玉璧城毕竟只有巴掌大,王思政又没有王罴那么可怕,直接推平就完了,费劲巴力打嘴仗干啥。
十月初六,东魏主力部队抵达玉璧,里三层外三层把这座弹丸小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等到高欢亲自来到玉璧城外的时候,他也不得不赞叹这座城修得真是险。如果算上城墙的话,玉璧城距离平地的高度至少有六七十米,大概相当于二十多层楼的高度,而且四周峭壁如削,站在城下抬头往上看脖子都会疼,更别提仰攻了。
这么好的一个地方我当初咋没发现?如果我抢先在这里修城,河东绝对不会那么轻易被宇文泰抢走。
赞叹归赞叹,高欢还是不相信这座小城会对他的大军造成什么实质性威胁。他一声令下,东魏大军正式开始攻城。
结果严重出乎高欢的意料。他本以为玉璧就算再坚固再险要,毕竟是一座孤城,自己这边人这么多,大不了不计成本多费点儿力气,把城打下来应该不成问题。
但很快他就发现这根本就不是舍不舍得成本的事情,因为无论他如何强令部队拼死进攻,始终没有取得半点儿进展。
爬坡坡太陡,射箭没角度,云梯不够高,在巨大的高度落差面前,常规攻城手段根本没有效果,王思政的守备又极有章法,东魏士兵完全处于无计可施的状态。
东魏大军昼夜不停地连攻了九天九夜,崭新的玉璧城依旧高高耸立在头顶,连半根汗毛都没有伤到。
情况不太妙,高欢开始有些后悔,后悔这次情报工作做得不到位,攻城装备带得不够多。
本想仗着人数优势泰山压顶踏平河东,没想到在玉璧这么个小城面前碰了这么大的钉子,闪电战搞成了持久战,这以后的仗还还怎么打?
这时宇文泰还在华州,他深知河东对自己的重要性,收到战报之后立刻下令从各地集结人马准备发兵救援。
部队的出征准备需要一些时间,为了防止这个空当里河东民心生变,稳定河东世族的情绪,宇文泰首先安排太子元钦去镇守蒲坂。
太子乃国之根本,他离开首都亲临前线,就是为了显示出西魏绝不抛弃河东的决心。
大军集结完毕之后,宇文泰亲自率军过黄河救援玉璧。经过这几年的休养生息之后,西魏的兵力恢复得不错,这次救援的规模很大,贺拔胜、赵贵、怡峰、杨忠、尉迟刚等重要将领都随军出征。
这下高欢尴尬了,眼看着玉璧城一时半会儿打不下来,部队士气低落得要命,现在宇文泰的援兵又快到了。怎么办,还要不要继续?
就在高欢犹豫不决的时候,更要命的事情发生了。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汾河川内突然暴雪肆虐,气温陡降,东魏部队御寒准备不足,冻死了很多人。
高欢觉得不能再撑了,还是当机立断赶紧止损为妙。宇文泰的实力他是见识过的,现在这种被动局面下如果被西魏的精锐突袭,很可能再次出现沙苑那样的大溃败。
高欢当即下令放弃玉璧,全军撤退。他这次退得很果断,二十万人马快速北渡汾水一溜烟儿跑回晋阳,等西魏援军赶到的时候,玉璧城外已经空了。宇文泰下令继续追击,结果一直追到晋州城外,连东魏部队的影子都没看到。
这次出兵有点儿虎头蛇尾的感觉,阵仗很大,最终却无功而返,高欢本人也觉得很不甘心。
面子问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觉得不服气,如果面对的是啥有名的坚城也就罢了,玉璧只是一座刚建成没两年的小破城而已,结果自己几十万大军愣是被挡在城下没法前进半步,这让我堂堂东魏大丞相以后还怎么在道上混?
这次没打下来完全是因为准备不够充分,我家里攻城工具多得很,全摆出来吓也吓死你。王思政你等着,我很快就会回来的,不拆了你这个小破城我高欢誓不罢休。
恨归恨,高欢还是很实诚的人,他一直对王思政回怼自己的那句话耿耿于怀,所以退兵之后第一时间就安排可朱浑道元当了并州刺史。
下次再见面的时候,看这个家伙还拿什么理由挤兑我?
王思政站在城头,平静地观察着玉璧的东北方向。
玉璧的东北是弯弯曲曲的汾水,以及汾水两岸狭长平整的谷地。如果在往年,这个季节的谷地中应该到处是刚刚收割完的庄稼,但此时此刻,熟悉的景象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成千上万盔明甲亮的东魏士兵以及随军的马匹辎重。
这是高欢在四年中场休息之后,主动对西魏发起的又一次大规模进攻。
跟之前两次不同的是,现在河东地区已经变成了西魏的地盘,所以高欢必须先拿下河东,才能从龙门或者蒲坂过黄河进入关中。
这次东魏的出征规模不亚于沙苑之战,总人数大概在二十万左右。大部队从晋阳出发沿汾河谷地一路南下,前后连营四十余里,汾水沿岸差不多都给填满了。
结果前锋部队刚出晋州没多远,就碰到了玉璧城这颗钉子。
高欢对玉璧很陌生。他做过晋州刺史,前几次出征也都经过河东,在他的印象里,这里本来是没有任何防御工事的。
玉璧的确是一座刚建没多久的新城,筹划建造这座城的人,就是现在的守将王思政。
四年前河桥之战结束的时候,宇文泰领兵退回关中,王思政被任命为东道行台,留守弘农。严格来说,这个东道行台只能算是个荣誉称号,因为当时宇文泰自己都没多少兵,能分给王思政的就更少了,而且防守东魏这种重要工作也不可能全压给王思政一个人。
换做别人的话,直接根据领导安排呆在弘农就算万事大吉了,毕竟弘农是漕运中心,不用担心粮草问题,而且北面是河东,身后是潼关,打不过随时可撤走,工作压力也不大,是划水摸鱼混资历的绝佳选择。
但王思政是个认真的人,作为非嫡系将领,难得宇文泰这次如此信任自己,给自己委派了这么重要的工作,就算是个虚衔我也要把它给做实了。
作为东道行台,必须对抵抗东魏的下一次进攻进攻负起主要责任。王思政认真分析了东魏可能的进攻路线,觉得要对付高欢下一次进攻的话,弘农并不是最关键的地方。
总体来看,东魏打西魏的路线可以分为北、中、南三个方向,其中北路是从晋阳出兵,经临汾盆地抵达河东,再从渡口过黄河进入关中;中路是从洛阳出兵,沿着崤函道过弘农经潼关进入关中;南路是从荆州出兵,沿着武关道经上洛进入关中。
相对而言,南路过于绕远,而且需要过武关翻秦岭,山路崎岖,不适合大部队作战;中路虽然是常规进攻路线,但中间有潼关这座险要的关隘,直接攻打的难度非常大;而北路由于有多个可供过河的渡口,西魏方面基本无险可守,自然就成了对东魏最有利的选择。实际上,高欢之前两次进攻,主力部队走的都是北路。
好在宇文泰运气爆棚,不仅奇迹般地顶住了高欢的前两次进攻,取得了小关和沙苑两次大捷,还顺势拿下了河东,给高欢的下一次北路进攻增加了不少难度。但如果替高欢算一笔账,他下次进攻肯定还是走北路比较划算,顶多前面加一个先打下河东的任务副本而已。
河东离晋阳近,离关中远,关键路线上又没有坚城要隘,如果东魏突然发起大规模进攻的话,搞不好在西魏援军赶过来之前就能把河东给踩平了。
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趁河东还属于自己的时候,在东魏的进攻路线上修建一座坚固的防御堡垒,让敌人一时半会儿啃不下来。
王思政在伤还没有好利索的情况下,就亲自跑到河东一带考察地形,最终选中了玉璧这个地方。
玉璧位于建州绛郡稷山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向南十二里,这里有一块突出的黄土高台横扼在汾水南岸,平地隆起将近四五十米,顶部平整宽广,四周却像用刀刚刚砍过一样陡峭,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是一个修建军事堡垒的绝佳位置。
王思政决定在这里筑一座新城,而且他要亲自镇守这个地方。
宇文泰很赞赏王思政的责任心和勇于担当的劲头,很快就同意了他的请求。为表示鼓励,他在王思政原来东道大行台的官职基础上,又增加了都督汾州、晋州、并州诸军事,这回基本上算是把虚衔给做实了。
王思政的军事才华其实很高,但造化弄人,他最早只在北海王元颢的军中帮忙做过一些谋划,自从追随元修之后,便一直身不由己地在政治斗争中的漩涡中随波逐流,真正的能力几乎被埋没殆尽。
今天,两魏时期最富远见的防御大师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在王思政亲自规划和监督之下,一座坚固的城池很快就在汾河南岸的黄土高台上拔地而起。
这座城就是玉璧城,也经常被戏称为“高欢快乐城”。
玉璧城完全是为了打大仗而准备的军事堡垒。它的规模并不大,方圆只有八里左右,但异常坚固厚重,配合上四周高耸陡峭的地势,让城下的敌人只能望洋兴叹。
为了应对敌人可能发起的各种极端进攻方式,王思政这两年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做各种备战工作,玉璧城内的仓房里屯满了粮草、兵器、弓箭、木头、石头、布料、热油等各种各样的物资,战略储备极其充足。在没有任何救援的情况下,里面的守军撑上几年不成问题。
此外,王思政还专门请求把裴侠调到玉璧担任长史,协助自己一起守城。
裴侠就是当年元修跟高欢对抗的时候,带领部下赶赴洛阳支持元修的那个东郡太守。当时王思政曾经咨询他对国家局势的看法,他认为高欢和宇文泰都不是好驾驭的人,但两害相权,只能先去关中。虽然他们最终没能保住元修,但两人观点相近,经历也差不多,因此私人关系非常好。
高欢当然不清楚玉璧背后这些细节,此时的他也不知道这座城对自己而言意味着什么。他听说前锋部队居然被一座小城给挡住,差点气乐了,真没想到还有这么不开眼的,竟敢在二十万大军面前螳臂当车。
玉璧城比华州州城小得多,大部队硬要绕也能绕过去,问题是留这么个钉子不拔掉,对后勤补给线是个严重的威胁,一旦大军在前面打仗吃紧,后面的粮道肯定会被玉璧的守兵给断掉。
后勤保障不稳,基本就输定了。
有了上次沙苑的教训,高欢不敢再盲目托大,这次一定要稳扎稳打,不能留下任何隐患。
他派人了解了一下,得知玉璧城内的守将是王思政。
高欢跟王思政打过交道,或者说,王思政还曾经帮过高欢的忙。当年正是在王思政的帮助下,高欢才得以从洛阳城外的田舍里把元修找出来当皇帝。
只是不好说这个忙算不算是倒忙。
高欢知道王思政是元修的心腹,并没听说过他打仗有多厉害。而且王思政当时成天跟斛斯椿等人混在一起,一直在不遗余力地跟高欢做对,所以高欢对他也没什么太好的印象。
但不管怎么说,大家毕竟是老朋友,按规矩先礼后兵吧。
高欢很大方,他在还没到玉璧的时候,就提前给王思政写了一封劝降信,跟他说大家这么熟,打架多不好,要不你投降吧,我让你当并州刺史。
并州就是晋阳所在的州,在东魏的重要性甚至超过首都邺城所在的司州,高欢这个价码开得应该说很有诚意了。
王思政很无语,我费这么大劲修这个城,等的就是今天,岂能还没开打就投降?
他回信给高欢道:“你少拿空头支票忽悠我,可朱浑道元倒是投降过去了,怎么没见他当并州刺史?”
高欢无言以对。可朱浑道元现在是车骑大将军,官职也不算小,但的确不是并州刺史。
算了,玉璧城毕竟只有巴掌大,王思政又没有王罴那么可怕,直接推平就完了,费劲巴力打嘴仗干啥。
十月初六,东魏主力部队抵达玉璧,里三层外三层把这座弹丸小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等到高欢亲自来到玉璧城外的时候,他也不得不赞叹这座城修得真是险。如果算上城墙的话,玉璧城距离平地的高度至少有六七十米,大概相当于二十多层楼的高度,而且四周峭壁如削,站在城下抬头往上看脖子都会疼,更别提仰攻了。
这么好的一个地方我当初咋没发现?如果我抢先在这里修城,河东绝对不会那么轻易被宇文泰抢走。
赞叹归赞叹,高欢还是不相信这座小城会对他的大军造成什么实质性威胁。他一声令下,东魏大军正式开始攻城。
结果严重出乎高欢的意料。他本以为玉璧就算再坚固再险要,毕竟是一座孤城,自己这边人这么多,大不了不计成本多费点儿力气,把城打下来应该不成问题。
但很快他就发现这根本就不是舍不舍得成本的事情,因为无论他如何强令部队拼死进攻,始终没有取得半点儿进展。
爬坡坡太陡,射箭没角度,云梯不够高,在巨大的高度落差面前,常规攻城手段根本没有效果,王思政的守备又极有章法,东魏士兵完全处于无计可施的状态。
东魏大军昼夜不停地连攻了九天九夜,崭新的玉璧城依旧高高耸立在头顶,连半根汗毛都没有伤到。
情况不太妙,高欢开始有些后悔,后悔这次情报工作做得不到位,攻城装备带得不够多。
本想仗着人数优势泰山压顶踏平河东,没想到在玉璧这么个小城面前碰了这么大的钉子,闪电战搞成了持久战,这以后的仗还还怎么打?
这时宇文泰还在华州,他深知河东对自己的重要性,收到战报之后立刻下令从各地集结人马准备发兵救援。
部队的出征准备需要一些时间,为了防止这个空当里河东民心生变,稳定河东世族的情绪,宇文泰首先安排太子元钦去镇守蒲坂。
太子乃国之根本,他离开首都亲临前线,就是为了显示出西魏绝不抛弃河东的决心。
大军集结完毕之后,宇文泰亲自率军过黄河救援玉璧。经过这几年的休养生息之后,西魏的兵力恢复得不错,这次救援的规模很大,贺拔胜、赵贵、怡峰、杨忠、尉迟刚等重要将领都随军出征。
这下高欢尴尬了,眼看着玉璧城一时半会儿打不下来,部队士气低落得要命,现在宇文泰的援兵又快到了。怎么办,还要不要继续?
就在高欢犹豫不决的时候,更要命的事情发生了。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汾河川内突然暴雪肆虐,气温陡降,东魏部队御寒准备不足,冻死了很多人。
高欢觉得不能再撑了,还是当机立断赶紧止损为妙。宇文泰的实力他是见识过的,现在这种被动局面下如果被西魏的精锐突袭,很可能再次出现沙苑那样的大溃败。
高欢当即下令放弃玉璧,全军撤退。他这次退得很果断,二十万人马快速北渡汾水一溜烟儿跑回晋阳,等西魏援军赶到的时候,玉璧城外已经空了。宇文泰下令继续追击,结果一直追到晋州城外,连东魏部队的影子都没看到。
这次出兵有点儿虎头蛇尾的感觉,阵仗很大,最终却无功而返,高欢本人也觉得很不甘心。
面子问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觉得不服气,如果面对的是啥有名的坚城也就罢了,玉璧只是一座刚建成没两年的小破城而已,结果自己几十万大军愣是被挡在城下没法前进半步,这让我堂堂东魏大丞相以后还怎么在道上混?
这次没打下来完全是因为准备不够充分,我家里攻城工具多得很,全摆出来吓也吓死你。王思政你等着,我很快就会回来的,不拆了你这个小破城我高欢誓不罢休。
恨归恨,高欢还是很实诚的人,他一直对王思政回怼自己的那句话耿耿于怀,所以退兵之后第一时间就安排可朱浑道元当了并州刺史。
下次再见面的时候,看这个家伙还拿什么理由挤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