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两魏英雄传 第107章 侯景:背西向南
公元547年,十二月,河南。
萧渊明北伐失败的消息很快就传回了建康。当时梁武帝萧衍正在睡午觉,突然被身边的宦官叫醒,说朱异有要事禀报。
朱异做萧衍的秘书(中书通事舍人)已经三十多年了,能够这么长时间恩宠不衰,除了本身确实有才华之外,更主要靠的是善于揣摩圣意,也就是眼力见非常好,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从不惹领导生气。
这次朱异居然敢破天荒打扰领导的午睡,萧衍立刻就意识到出大事了。
萧衍胡乱换了衣服,坐上轿子急匆匆赶到文德殿。
文德殿是萧衍当皇帝之后在建康宫中新设的大殿,是他行政办公的主要场所,平时也用来讲经论道,殿里还收藏了数量极多的书籍。
朱异已经在殿内等候多时。
萧衍从轿子上下来,一边往坐床上走,一边让朱异有事赶紧说。
朱异犹豫了半天,最后嘴里蹦出几个字:
“启奏陛下,寒山失律。”
朱异的声音不大,但在萧衍听来,简直跟五雷轰顶一样。他的大脑顿时嗡嗡作响,要不是身边有宦官扶着,估计直接就坐到地上了。
对皇帝说的话都不能太直接,所以失律基本等同于失败。而寒山作堰,水淹彭城,这是萧衍亲自部署的作战方案,现在第一战就已经失败,那不用说,北伐肯定已经完了,连挽回的余地都没有了。
萧衍是极聪明的人,此时根本不需要朱异多解释。他坐在床上缓了半天气,最后长叹一声:
“难道我也要跟晋朝的司马家一样,沦落到江山被夷狄侵占的下场吗?”
萧衍倒没有迁怒于朱异,毕竟北伐的决定是他自己做的,主帅是他自己选的,作战方案也是他亲自制定的,没打赢只能说萧家人打仗水平太滥。
现在的问题是战端已开,如果东魏那边以此为借口大举南下入侵,那自己怎么办?
四十年前,萧衍曾经在钟离之战中击败北魏,但那时候南梁刚刚建国不久,军队都身经百战,韦睿、曹景宗等人也都是一代名将。现在别说韦睿和曹景宗了,连比他们小一辈的陈庆之和兰钦都已经去世多年。南朝将领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候,根本没办法抵挡北朝那帮虎狼之师。
朱异也没什么好办法。如果东魏真的打过来的话,只能指望长江天堑发挥作用了。
事实跟萧衍担心得差不多,慕容绍宗活捉萧渊明之后,立刻挥师南下,轻轻松松就打下了南梁的潼州。
但就在萧衍君臣束手无策的时候,东魏那边居然停下来不打了。
这是高澄的决定。
高澄虽然年轻,但并不冲动,大局观也非常好。他综合考虑了一下眼下的局面,决定还是先忍一忍,避免跟萧衍全面开战,否则很可能被宇文泰钻了空子。
而且,跟南梁缓和关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萧衍跟侯景之间产生矛盾,破坏掉他们之间的同盟。
所以高澄没有让慕容绍宗继续南下,而是让他即刻去西边对付侯景。
同时,高澄对被俘的萧渊明等人也以礼相待,派人把他们接到晋阳好吃好喝先养起来。
慕容绍宗收到命令之后,立刻带领大军离开潼州,一路向西直奔南兖州。
之所以去南兖州,因为侯景此时已经离开了豫州的悬瓠,正在攻打南兖州的重镇城父。
侯景自从被王思政从颍川挤兑到悬瓠之后,一度郁闷得天天撞墙。出道这么多年,他还是头一次吃这么大的亏。
合着我冒这么大风险造反,好处都让西魏那边黑吃黑给抢走了,我最后啥都没捞着?
真是岂有此理。
侯景越想越气,越想越觉得西魏那边都不是善茬,自己过去肯定没好果子吃,加之看到萧衍这段时间的表现,心中暗暗下定了放弃西魏改投南梁的决心。
虽然决心已下,但侯景还是想在临走之前坑宇文泰一把出出气。于是他给宇文泰写信,请宇文泰派点儿兵马过来帮忙。
这次别派赵贵李弼王思政那种大人物过来了,指挥不动,派几个级别低一点儿将领过来就行。
宇文泰收了侯景不少地盘,心里也觉得有点儿不好意思,他收到信之后也没多想,当即把附近的几只部队派了过去,同时要求这些部队的将领过去以后要服从侯景的调遣。
宇文泰的动作很快,等其他人知道消息的时候,调兵的命令已经传下去了。大行台左丞王悦觉得不妥,他马上找到宇文泰,说我觉得这里面有问题,咱们不能再给侯景增兵。
宇文泰没明白,让他解释一下。
王悦道:“大丞相,您想想侯景跟高欢是什么关系?先是同乡死党,后有君臣名分,而且高欢对侯景够意思了吧,大将军大行台尚书司徒这些官职随便给,但如此仁至义尽,换来的又是什么呢?高欢刚死,侯景就造反了。这只能说明侯景的野心太大,终不能甘居人下。如果他连高氏都能背叛,咱们又怎么能指望他对朝廷尽忠?如果现在派兵支援他,恐怕会被后人笑话。”
宇文泰仔细想了想,觉得王悦分析得有道理。一个高欢花了一辈子都养不熟的人,我的确不能对他抱有幻想。
但是兵已经派过去了,难道再追回来?那不岂不是显得我言而无信?面子上好像有点儿过不去哎。
王悦道:“这个好处理,您可以招侯景到关中来商量事情,我断定他肯定不敢过来。一旦侯景抗命在先,您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把兵马召回来,让他自生自灭好了。”
宇文泰大喜,当即给侯景写信,让他入朝议事。
侯景见宇文泰派了不少部队过来,心中暗喜。既然丢了的那些地盘已经是沉没成本要不回来了,那就通过打这些部队的主意来尽量弥补损失吧。
但侯景也知道宇文泰不是傻瓜,时间久了肯定会对自己起疑心。
果然,没过几天他就收到了宇文泰要他入朝的信。
侯景当然不肯去。大家都是聪明人,心里想的什么彼此都很清楚。
但如果立刻拒绝的话,宇文泰派过来的这些部队可能就留不住了。毕竟这些是西魏的人,只是现在听他管理而已,如果自己跟西魏关系破裂,这些人肯定还要回去。
现在距离最后摊牌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必须利用这段时间多赚一点儿。
于是侯景一方面祭出拖字诀迟迟不表态,另一方面使出浑身解数搞好跟西魏将领们的关系,他经常只带两三个随从就来往于各个部队之间,亲自拜访各级将领,表现出心胸坦荡亲密无间的样子,希望用个人影响力把这些人拉拢到自己这边。
侯景是当世名将,声望之高仅次于高欢和宇文泰,很多西魏将领亲眼见到传说中的偶像,都激动得不得了。等他们看到侯景如此礼贤下士,跟自己携手并坐,促膝而谈,心中的崇拜之情更是瞬间爆棚。
眼看着很多西魏将领跟侯景走得越来越近,同轨防(西魏在宜阳边境设立的防守据点)的长史裴宽觉得不对劲,他找到上司韦法保,对他道:“侯景这个人狡诈多端,肯定不会真心投奔朝廷,现在他跟你套近乎,明显是想引诱你跟他走。我觉得留着这个家伙迟早是个祸害,不如咱们找机会把他干掉吧。”
河东裴氏和京兆韦氏都是关西大姓,彼此关系很好,子弟们的见识也非常人可比。韦法保经裴宽这么一说,也觉得侯景的行为很可疑。但现在侯景是西魏的大将军兼尚书令,官职比自己高了无数级,这种情况下贸然出手把对方整死,好像也不是个事儿。
裴宽说你要是担心这个,那咱们至少也应该严加防备,防止他图穷匕见下黑手。
于是韦法保从此尽量避免跟侯景见面,最后干脆借口防区有事情,领兵离开了悬瓠这个是非之地。
侯景在桌子底下搞这些小动作,不仅裴宽看出来了,北边颍川的王思政也看得一清二楚。
王思政眼看着侯景磨磨蹭蹭不肯入关,反倒频繁在西魏部队里晃悠,知道这个家伙肯定没想着真心归附,明显是趁着最后这段蜜月期在尽量多捞好处。
好,你捞我也捞,看谁搞得过谁。
于是王思政以加强防务为借口,把自己辖区派过去的几只支援部队都撤了回去,同时四处派人,把原来侯景剩下几块地盘的控制权全部抢走。
侯景现在还算是西魏的属臣,王思政以西魏政府的名义接管属地也算名正言顺,所以原来的守军也没敢造次,乖乖被王思政的部队缴了械。
眼看着支援部队一支一支被调走,自己的地盘又被吃得一干二净,侯景崩溃了。
宇文泰和王思政太特么狡猾了,这个游戏没法玩了。
侯景一气之下,直接摊牌。他给宇文泰回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吾耻与高澄雁行,安能比肩大弟!”
大弟指的就是宇文泰,因为侯景比宇文泰大了五岁。
我既然不屑于和高澄为伍,当然也没办法跟老弟你做同事了。所以,这个关中我还是不去了吧。
此信一发,相当于侯景跟西魏彻底决裂。
宇文泰倒是早有思想准备,既然侯景那边先提出的分手,那自己也没什么可留恋的。他当即下令把派过去支援侯景的所有部队全都追回来。至于占的那些州郡,不好意思,恕不奉还。
此外,王思政在这次侯景叛乱的过程中出手果断,为西魏抢占了大量的地盘,可谓居功至伟。宇文泰也很大方,把原来授予侯景的所有官职,包括使持节、太傅、大将军、兼尚书令、河南大行台、都督河南诸军事等等,原封不动全都改授给王思政。
王思政没接受。这些官衔实在太大,全接下来差不多赶上宇文泰了,看着风光,实际并不是什么好事。最后在宇文泰的再三催促之下,他才勉强接了其中最小的一个,也就是都督河南诸军事。
侯景那边折腾了这么久,最后还是没玩过宇文泰和王思政。
但也不能说侯景完全没收获,因为过来支援的西魏部队里,有一个叫做任约的中级将领被他说服,最终带着自己麾下一千多士兵投奔了过来。
这个任约在后面的故事中还是个比较重要的角色。
现在跟西魏的关系已经黄了,地盘也已经丢完了,所谓的河南王连一个能完整控制的大州都凑不齐。侯景现在能做的,就是出兵去攻城略地,用实力证明自己,否则一旦南梁那边也觉得自己没价值,就彻底毁了。
离他最近的,其实就是已经被王思政占领的那几个州。
但侯景还很理智,没有打这几个州的主意。
侯景虽然想起王思政就恨得牙根痒痒,但他知道王思政守城的本事天下第一,已经被王思政染指的地方再想抢回来难度极大,而且现在自己的死敌还是东魏的高澄,没必要再去激怒西魏。
于是他最终决定领兵东进,去打边上的南兖州。这其实也是配合萧渊明的北伐,从东西两个方向互为犄角,齐头并进。
侯景的第一个攻击目标,是南兖州的治所谯城,可惜谯城城防坚固,打了很长时间都没打下来。
这时南梁那边北伐部队全军覆没的消息传了过来。由于谯城比较靠北,深入东魏的腹地,侯景担心后路被包抄,只好放弃谯城,退攻南边的城父。
这次比较顺利,在东魏援兵到达之前,城父就被侯景打了下来。
但下一步怎么办?
侯景觉得这样跟没头苍蝇似的乱打不是办法。
现在南梁的北伐已经失败,指望不上了,后面只能靠自己,但如果自己一直以反臣的身份跟东魏作战的话,在道德舆论上先就站不住脚,号召力也不够。
就在侯景犯愁的时候,行台左丞王伟给他出了个主意。
王伟已经知道高澄平定内部政变、软禁元善见的事情。他对侯景道:既然高澄囚禁了现在的东魏皇帝,你不如去萧衍那里要一个新的元氏皇族过来,拥立他当新的皇帝。这样就可以打出讨伐逆贼恢复元氏江山的旗号,占据道德制高点。”
侯景觉得有道理,当即派王伟去建康面见萧衍。
当时萧衍还在忧心忡忡不知道该做什么,他潜意识里已经不想再跟东魏继续对抗下去,但王伟的口才极好,几句话又把他给忽悠瘸了。萧衍当即任命太子舍人元贞为咸阳王,又把自己的备用仪仗送给他,承诺渡江之后,他就可以登基当东魏的皇帝。
元贞是原来北魏邺王元树的儿子,投奔到南梁已经快四十年了,本想着在建业安安稳稳了此一生,没想到临了还接了这么一个大活儿。圣旨已下,他也不敢怠慢,赶紧收拾行李北上南兖州去找侯景。
而此时,慕容绍宗的大军也正在赶往南兖州的路上。
久违多年的师徒,即将在涡水岸边展开一场正面较量。
萧渊明北伐失败的消息很快就传回了建康。当时梁武帝萧衍正在睡午觉,突然被身边的宦官叫醒,说朱异有要事禀报。
朱异做萧衍的秘书(中书通事舍人)已经三十多年了,能够这么长时间恩宠不衰,除了本身确实有才华之外,更主要靠的是善于揣摩圣意,也就是眼力见非常好,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从不惹领导生气。
这次朱异居然敢破天荒打扰领导的午睡,萧衍立刻就意识到出大事了。
萧衍胡乱换了衣服,坐上轿子急匆匆赶到文德殿。
文德殿是萧衍当皇帝之后在建康宫中新设的大殿,是他行政办公的主要场所,平时也用来讲经论道,殿里还收藏了数量极多的书籍。
朱异已经在殿内等候多时。
萧衍从轿子上下来,一边往坐床上走,一边让朱异有事赶紧说。
朱异犹豫了半天,最后嘴里蹦出几个字:
“启奏陛下,寒山失律。”
朱异的声音不大,但在萧衍听来,简直跟五雷轰顶一样。他的大脑顿时嗡嗡作响,要不是身边有宦官扶着,估计直接就坐到地上了。
对皇帝说的话都不能太直接,所以失律基本等同于失败。而寒山作堰,水淹彭城,这是萧衍亲自部署的作战方案,现在第一战就已经失败,那不用说,北伐肯定已经完了,连挽回的余地都没有了。
萧衍是极聪明的人,此时根本不需要朱异多解释。他坐在床上缓了半天气,最后长叹一声:
“难道我也要跟晋朝的司马家一样,沦落到江山被夷狄侵占的下场吗?”
萧衍倒没有迁怒于朱异,毕竟北伐的决定是他自己做的,主帅是他自己选的,作战方案也是他亲自制定的,没打赢只能说萧家人打仗水平太滥。
现在的问题是战端已开,如果东魏那边以此为借口大举南下入侵,那自己怎么办?
四十年前,萧衍曾经在钟离之战中击败北魏,但那时候南梁刚刚建国不久,军队都身经百战,韦睿、曹景宗等人也都是一代名将。现在别说韦睿和曹景宗了,连比他们小一辈的陈庆之和兰钦都已经去世多年。南朝将领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候,根本没办法抵挡北朝那帮虎狼之师。
朱异也没什么好办法。如果东魏真的打过来的话,只能指望长江天堑发挥作用了。
事实跟萧衍担心得差不多,慕容绍宗活捉萧渊明之后,立刻挥师南下,轻轻松松就打下了南梁的潼州。
但就在萧衍君臣束手无策的时候,东魏那边居然停下来不打了。
这是高澄的决定。
高澄虽然年轻,但并不冲动,大局观也非常好。他综合考虑了一下眼下的局面,决定还是先忍一忍,避免跟萧衍全面开战,否则很可能被宇文泰钻了空子。
而且,跟南梁缓和关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萧衍跟侯景之间产生矛盾,破坏掉他们之间的同盟。
所以高澄没有让慕容绍宗继续南下,而是让他即刻去西边对付侯景。
同时,高澄对被俘的萧渊明等人也以礼相待,派人把他们接到晋阳好吃好喝先养起来。
慕容绍宗收到命令之后,立刻带领大军离开潼州,一路向西直奔南兖州。
之所以去南兖州,因为侯景此时已经离开了豫州的悬瓠,正在攻打南兖州的重镇城父。
侯景自从被王思政从颍川挤兑到悬瓠之后,一度郁闷得天天撞墙。出道这么多年,他还是头一次吃这么大的亏。
合着我冒这么大风险造反,好处都让西魏那边黑吃黑给抢走了,我最后啥都没捞着?
真是岂有此理。
侯景越想越气,越想越觉得西魏那边都不是善茬,自己过去肯定没好果子吃,加之看到萧衍这段时间的表现,心中暗暗下定了放弃西魏改投南梁的决心。
虽然决心已下,但侯景还是想在临走之前坑宇文泰一把出出气。于是他给宇文泰写信,请宇文泰派点儿兵马过来帮忙。
这次别派赵贵李弼王思政那种大人物过来了,指挥不动,派几个级别低一点儿将领过来就行。
宇文泰收了侯景不少地盘,心里也觉得有点儿不好意思,他收到信之后也没多想,当即把附近的几只部队派了过去,同时要求这些部队的将领过去以后要服从侯景的调遣。
宇文泰的动作很快,等其他人知道消息的时候,调兵的命令已经传下去了。大行台左丞王悦觉得不妥,他马上找到宇文泰,说我觉得这里面有问题,咱们不能再给侯景增兵。
宇文泰没明白,让他解释一下。
王悦道:“大丞相,您想想侯景跟高欢是什么关系?先是同乡死党,后有君臣名分,而且高欢对侯景够意思了吧,大将军大行台尚书司徒这些官职随便给,但如此仁至义尽,换来的又是什么呢?高欢刚死,侯景就造反了。这只能说明侯景的野心太大,终不能甘居人下。如果他连高氏都能背叛,咱们又怎么能指望他对朝廷尽忠?如果现在派兵支援他,恐怕会被后人笑话。”
宇文泰仔细想了想,觉得王悦分析得有道理。一个高欢花了一辈子都养不熟的人,我的确不能对他抱有幻想。
但是兵已经派过去了,难道再追回来?那不岂不是显得我言而无信?面子上好像有点儿过不去哎。
王悦道:“这个好处理,您可以招侯景到关中来商量事情,我断定他肯定不敢过来。一旦侯景抗命在先,您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把兵马召回来,让他自生自灭好了。”
宇文泰大喜,当即给侯景写信,让他入朝议事。
侯景见宇文泰派了不少部队过来,心中暗喜。既然丢了的那些地盘已经是沉没成本要不回来了,那就通过打这些部队的主意来尽量弥补损失吧。
但侯景也知道宇文泰不是傻瓜,时间久了肯定会对自己起疑心。
果然,没过几天他就收到了宇文泰要他入朝的信。
侯景当然不肯去。大家都是聪明人,心里想的什么彼此都很清楚。
但如果立刻拒绝的话,宇文泰派过来的这些部队可能就留不住了。毕竟这些是西魏的人,只是现在听他管理而已,如果自己跟西魏关系破裂,这些人肯定还要回去。
现在距离最后摊牌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必须利用这段时间多赚一点儿。
于是侯景一方面祭出拖字诀迟迟不表态,另一方面使出浑身解数搞好跟西魏将领们的关系,他经常只带两三个随从就来往于各个部队之间,亲自拜访各级将领,表现出心胸坦荡亲密无间的样子,希望用个人影响力把这些人拉拢到自己这边。
侯景是当世名将,声望之高仅次于高欢和宇文泰,很多西魏将领亲眼见到传说中的偶像,都激动得不得了。等他们看到侯景如此礼贤下士,跟自己携手并坐,促膝而谈,心中的崇拜之情更是瞬间爆棚。
眼看着很多西魏将领跟侯景走得越来越近,同轨防(西魏在宜阳边境设立的防守据点)的长史裴宽觉得不对劲,他找到上司韦法保,对他道:“侯景这个人狡诈多端,肯定不会真心投奔朝廷,现在他跟你套近乎,明显是想引诱你跟他走。我觉得留着这个家伙迟早是个祸害,不如咱们找机会把他干掉吧。”
河东裴氏和京兆韦氏都是关西大姓,彼此关系很好,子弟们的见识也非常人可比。韦法保经裴宽这么一说,也觉得侯景的行为很可疑。但现在侯景是西魏的大将军兼尚书令,官职比自己高了无数级,这种情况下贸然出手把对方整死,好像也不是个事儿。
裴宽说你要是担心这个,那咱们至少也应该严加防备,防止他图穷匕见下黑手。
于是韦法保从此尽量避免跟侯景见面,最后干脆借口防区有事情,领兵离开了悬瓠这个是非之地。
侯景在桌子底下搞这些小动作,不仅裴宽看出来了,北边颍川的王思政也看得一清二楚。
王思政眼看着侯景磨磨蹭蹭不肯入关,反倒频繁在西魏部队里晃悠,知道这个家伙肯定没想着真心归附,明显是趁着最后这段蜜月期在尽量多捞好处。
好,你捞我也捞,看谁搞得过谁。
于是王思政以加强防务为借口,把自己辖区派过去的几只支援部队都撤了回去,同时四处派人,把原来侯景剩下几块地盘的控制权全部抢走。
侯景现在还算是西魏的属臣,王思政以西魏政府的名义接管属地也算名正言顺,所以原来的守军也没敢造次,乖乖被王思政的部队缴了械。
眼看着支援部队一支一支被调走,自己的地盘又被吃得一干二净,侯景崩溃了。
宇文泰和王思政太特么狡猾了,这个游戏没法玩了。
侯景一气之下,直接摊牌。他给宇文泰回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吾耻与高澄雁行,安能比肩大弟!”
大弟指的就是宇文泰,因为侯景比宇文泰大了五岁。
我既然不屑于和高澄为伍,当然也没办法跟老弟你做同事了。所以,这个关中我还是不去了吧。
此信一发,相当于侯景跟西魏彻底决裂。
宇文泰倒是早有思想准备,既然侯景那边先提出的分手,那自己也没什么可留恋的。他当即下令把派过去支援侯景的所有部队全都追回来。至于占的那些州郡,不好意思,恕不奉还。
此外,王思政在这次侯景叛乱的过程中出手果断,为西魏抢占了大量的地盘,可谓居功至伟。宇文泰也很大方,把原来授予侯景的所有官职,包括使持节、太傅、大将军、兼尚书令、河南大行台、都督河南诸军事等等,原封不动全都改授给王思政。
王思政没接受。这些官衔实在太大,全接下来差不多赶上宇文泰了,看着风光,实际并不是什么好事。最后在宇文泰的再三催促之下,他才勉强接了其中最小的一个,也就是都督河南诸军事。
侯景那边折腾了这么久,最后还是没玩过宇文泰和王思政。
但也不能说侯景完全没收获,因为过来支援的西魏部队里,有一个叫做任约的中级将领被他说服,最终带着自己麾下一千多士兵投奔了过来。
这个任约在后面的故事中还是个比较重要的角色。
现在跟西魏的关系已经黄了,地盘也已经丢完了,所谓的河南王连一个能完整控制的大州都凑不齐。侯景现在能做的,就是出兵去攻城略地,用实力证明自己,否则一旦南梁那边也觉得自己没价值,就彻底毁了。
离他最近的,其实就是已经被王思政占领的那几个州。
但侯景还很理智,没有打这几个州的主意。
侯景虽然想起王思政就恨得牙根痒痒,但他知道王思政守城的本事天下第一,已经被王思政染指的地方再想抢回来难度极大,而且现在自己的死敌还是东魏的高澄,没必要再去激怒西魏。
于是他最终决定领兵东进,去打边上的南兖州。这其实也是配合萧渊明的北伐,从东西两个方向互为犄角,齐头并进。
侯景的第一个攻击目标,是南兖州的治所谯城,可惜谯城城防坚固,打了很长时间都没打下来。
这时南梁那边北伐部队全军覆没的消息传了过来。由于谯城比较靠北,深入东魏的腹地,侯景担心后路被包抄,只好放弃谯城,退攻南边的城父。
这次比较顺利,在东魏援兵到达之前,城父就被侯景打了下来。
但下一步怎么办?
侯景觉得这样跟没头苍蝇似的乱打不是办法。
现在南梁的北伐已经失败,指望不上了,后面只能靠自己,但如果自己一直以反臣的身份跟东魏作战的话,在道德舆论上先就站不住脚,号召力也不够。
就在侯景犯愁的时候,行台左丞王伟给他出了个主意。
王伟已经知道高澄平定内部政变、软禁元善见的事情。他对侯景道:既然高澄囚禁了现在的东魏皇帝,你不如去萧衍那里要一个新的元氏皇族过来,拥立他当新的皇帝。这样就可以打出讨伐逆贼恢复元氏江山的旗号,占据道德制高点。”
侯景觉得有道理,当即派王伟去建康面见萧衍。
当时萧衍还在忧心忡忡不知道该做什么,他潜意识里已经不想再跟东魏继续对抗下去,但王伟的口才极好,几句话又把他给忽悠瘸了。萧衍当即任命太子舍人元贞为咸阳王,又把自己的备用仪仗送给他,承诺渡江之后,他就可以登基当东魏的皇帝。
元贞是原来北魏邺王元树的儿子,投奔到南梁已经快四十年了,本想着在建业安安稳稳了此一生,没想到临了还接了这么一个大活儿。圣旨已下,他也不敢怠慢,赶紧收拾行李北上南兖州去找侯景。
而此时,慕容绍宗的大军也正在赶往南兖州的路上。
久违多年的师徒,即将在涡水岸边展开一场正面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