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吹 第六百九十一章 武林大会十三
这件事由于太过丢人,大辽和日本两国很有默契地都没有在各自的史书上记载。
藤原马六归国后,对于出使大契丹国一事也是闭口不谈。
随着白河法皇和藤原氏的斗争日趋激烈,当年出使大契丹国一事被藤原氏旧事重提了。
不过在藤原氏的口中,当年出使大契丹国是相当顺利,契丹皇帝对于日本女王(日本皇室女性的封号,日本天皇直系三代以外的女性皇嗣称女王)宠爱有加,曾经允诺,当天皇有难,大契丹国绝不会袖手旁观!
这就好比两个人吵架,一个人说我背后可是有大哥的,你敢碰我一下,我可是要喊大哥的。
藤原氏的这一招很厉害,本来藤原氏的武力便占据了上风,现在更是表明背后还有大契丹国的支持,这就使得一部分已经有点动摇的墙头草又重新回到了藤原氏的怀抱。
至于说当年出使大契丹国的真相,藤原氏不说,其他人也不知道啊,难道去向大契丹国皇帝确认吗?
也正是这种情况,促使了平正盛向大宋派出冒牌使节团的决心,放眼世界,能与大契丹国抗衡的唯有大宋,而且大宋素来重礼法,最看不惯的就是藤原氏这样的权臣。
冒牌使节团由平氏一族平正大担任使节,历经千辛来到大宋,受到了地方官员的热情款待。
日本这个国家自从汉朝便开始有向中国朝贡的习惯,到了唐朝,双方的交流更是达到了巅峰。
可是自从赵宋建立,日本却从无遣派过使节,这对于以中国正统自居的赵宋来说,不免是个遗憾。
如今,日本国使节终于来了,地方官员岂能不欣喜若狂,当即快马加鞭将这一喜讯报了上去,派遣官兵一路将日本使节团护送到了东京。
日本使节团还没到东京,好大喜功的赵宋官员便将这一消息宣扬得满城皆知。
赵宋与大辽一直都在争中国正统,这个藩属国的认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可惜在这一方面,赵宋还真的争不过大辽。
日本是一个史书上有记载,从汉朝便开始与中国有往来的国家,如今日本使节团的到来,赵宋可以说是非常的重视并欢迎。
可是当日本使节团来到东京,递上国书之后,赵宋君臣傻眼了,国书是假的。
虽然经历了五代十国的乱世,但是中国的传承并没有丢失,大量的典籍资料还是被保存了下来,只要找出以前的日本国书与现在的国书一对比,就能轻易地看出这份国书是伪造的。
不过这样的情况也早在平正盛的预料之中,若是平正盛真的以为一份伪造的国书能骗过大宋,那么平正盛也不会是日后掌握日本实权的平家的基业的开创者了。
平正大按照平正盛事前已经交代好的说辞,痛哭流涕地将日本国内的情况告知了大宋君臣,日本天皇太阿倒持受制于权臣藤原氏,白河法皇为了实现还政于皇室的愿望,不得不让出皇位,以法皇的身份继续与权臣藤原氏做斗争。。。
中国的皇帝历来对于权臣都是深恶痛绝的,不过赵宋君臣对于这一状况也只能爱莫能助,身边的大理也是这种情况,赵宋都无力掺和,一海之隔的日本就更不用说了。
赵宋君臣以大宋尊重他国主权,不会插手他国内政为由婉言拒绝了平正大。
不过这也在平正盛的预料之中,平正大按照平正盛事先的交代又说道,日本国内的忠义之士已经集聚在了白河法皇身边,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唯一可虑的就是权臣藤原氏背后有辽皇的支持,一旦日本国内发生变故,辽皇很有可能渡海东征,希望届时大宋能拖住辽皇,为白河法皇争取时间。。。
对于平正大的这个建议,赵宋君臣犹豫了。
为了日本,与辽人再起纷争那肯定是不可能的,赵宋还没有这方面的准备,也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不过这件事很有操作空间,陆战不一定打得过辽人,但是海战,以辽人的水平,赵宋能一个打十个,所以辽人想要渡海东征,先要看赵宋答不答应!
这里面的操作空间就大了去了,有很多的利益可以交换,比如西夏问题,又或是。。。
不过辽人到底会不会渡海东征,或者是渡海东征的决心大不大,这些都需要好好了解一下,而这些都需要时间,所以赵宋君臣向平正大表示这个需要好好考虑考虑,于是这个冒牌使节团就这么被留了下来。
由于之前日本使节团已经被宣扬得满城皆知了,可是谁特么知道日本人居然这么大胆敢伪造国书假冒使节团啊,但是这个日本使节团也有其特殊性,印章都在权臣手里,而且还给大宋带来了一个可以和大辽利益交换的机会,所以大宋君臣只能装聋作哑,默认了这支使节团的存在,不过日本使节团带来的礼物,大宋君臣是绝不会收下的。
收下了,那就等于大宋承认了这支使节团,一旦暴露,那就是个天大的笑话;不收下,一旦暴露,大宋君臣可以推脱已经发现了蛛丝马迹,正在核实,不收礼物就代表了大宋的态度。
等到萧奉先的大辽使节团到来,大宋的官员便开始旁敲侧击向萧奉先打听当年日本出使大辽一事。
对于这件事,当时的大辽闹了一个大乌龙,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知情人也都是闭口不谈。
不过萧奉先的身份注定了其必定知道不少契丹秘闻,对于当年日本出使大辽一事也是知情的,对于乌龙一事更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当大宋官员提起当年日本出使大辽一事,萧奉先含糊其辞地否认了此事。
当年日本出使大辽一事又不是偷偷摸摸的,都是有迹可查的,从平正大口中得知此事后,皇城司已经核实过了,确认了此事的真实性。
可是萧奉先却含糊其辞,绝口否认,很显然是欲盖弥彰。
藤原马六归国后,对于出使大契丹国一事也是闭口不谈。
随着白河法皇和藤原氏的斗争日趋激烈,当年出使大契丹国一事被藤原氏旧事重提了。
不过在藤原氏的口中,当年出使大契丹国是相当顺利,契丹皇帝对于日本女王(日本皇室女性的封号,日本天皇直系三代以外的女性皇嗣称女王)宠爱有加,曾经允诺,当天皇有难,大契丹国绝不会袖手旁观!
这就好比两个人吵架,一个人说我背后可是有大哥的,你敢碰我一下,我可是要喊大哥的。
藤原氏的这一招很厉害,本来藤原氏的武力便占据了上风,现在更是表明背后还有大契丹国的支持,这就使得一部分已经有点动摇的墙头草又重新回到了藤原氏的怀抱。
至于说当年出使大契丹国的真相,藤原氏不说,其他人也不知道啊,难道去向大契丹国皇帝确认吗?
也正是这种情况,促使了平正盛向大宋派出冒牌使节团的决心,放眼世界,能与大契丹国抗衡的唯有大宋,而且大宋素来重礼法,最看不惯的就是藤原氏这样的权臣。
冒牌使节团由平氏一族平正大担任使节,历经千辛来到大宋,受到了地方官员的热情款待。
日本这个国家自从汉朝便开始有向中国朝贡的习惯,到了唐朝,双方的交流更是达到了巅峰。
可是自从赵宋建立,日本却从无遣派过使节,这对于以中国正统自居的赵宋来说,不免是个遗憾。
如今,日本国使节终于来了,地方官员岂能不欣喜若狂,当即快马加鞭将这一喜讯报了上去,派遣官兵一路将日本使节团护送到了东京。
日本使节团还没到东京,好大喜功的赵宋官员便将这一消息宣扬得满城皆知。
赵宋与大辽一直都在争中国正统,这个藩属国的认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可惜在这一方面,赵宋还真的争不过大辽。
日本是一个史书上有记载,从汉朝便开始与中国有往来的国家,如今日本使节团的到来,赵宋可以说是非常的重视并欢迎。
可是当日本使节团来到东京,递上国书之后,赵宋君臣傻眼了,国书是假的。
虽然经历了五代十国的乱世,但是中国的传承并没有丢失,大量的典籍资料还是被保存了下来,只要找出以前的日本国书与现在的国书一对比,就能轻易地看出这份国书是伪造的。
不过这样的情况也早在平正盛的预料之中,若是平正盛真的以为一份伪造的国书能骗过大宋,那么平正盛也不会是日后掌握日本实权的平家的基业的开创者了。
平正大按照平正盛事前已经交代好的说辞,痛哭流涕地将日本国内的情况告知了大宋君臣,日本天皇太阿倒持受制于权臣藤原氏,白河法皇为了实现还政于皇室的愿望,不得不让出皇位,以法皇的身份继续与权臣藤原氏做斗争。。。
中国的皇帝历来对于权臣都是深恶痛绝的,不过赵宋君臣对于这一状况也只能爱莫能助,身边的大理也是这种情况,赵宋都无力掺和,一海之隔的日本就更不用说了。
赵宋君臣以大宋尊重他国主权,不会插手他国内政为由婉言拒绝了平正大。
不过这也在平正盛的预料之中,平正大按照平正盛事先的交代又说道,日本国内的忠义之士已经集聚在了白河法皇身边,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唯一可虑的就是权臣藤原氏背后有辽皇的支持,一旦日本国内发生变故,辽皇很有可能渡海东征,希望届时大宋能拖住辽皇,为白河法皇争取时间。。。
对于平正大的这个建议,赵宋君臣犹豫了。
为了日本,与辽人再起纷争那肯定是不可能的,赵宋还没有这方面的准备,也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不过这件事很有操作空间,陆战不一定打得过辽人,但是海战,以辽人的水平,赵宋能一个打十个,所以辽人想要渡海东征,先要看赵宋答不答应!
这里面的操作空间就大了去了,有很多的利益可以交换,比如西夏问题,又或是。。。
不过辽人到底会不会渡海东征,或者是渡海东征的决心大不大,这些都需要好好了解一下,而这些都需要时间,所以赵宋君臣向平正大表示这个需要好好考虑考虑,于是这个冒牌使节团就这么被留了下来。
由于之前日本使节团已经被宣扬得满城皆知了,可是谁特么知道日本人居然这么大胆敢伪造国书假冒使节团啊,但是这个日本使节团也有其特殊性,印章都在权臣手里,而且还给大宋带来了一个可以和大辽利益交换的机会,所以大宋君臣只能装聋作哑,默认了这支使节团的存在,不过日本使节团带来的礼物,大宋君臣是绝不会收下的。
收下了,那就等于大宋承认了这支使节团,一旦暴露,那就是个天大的笑话;不收下,一旦暴露,大宋君臣可以推脱已经发现了蛛丝马迹,正在核实,不收礼物就代表了大宋的态度。
等到萧奉先的大辽使节团到来,大宋的官员便开始旁敲侧击向萧奉先打听当年日本出使大辽一事。
对于这件事,当时的大辽闹了一个大乌龙,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知情人也都是闭口不谈。
不过萧奉先的身份注定了其必定知道不少契丹秘闻,对于当年日本出使大辽一事也是知情的,对于乌龙一事更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当大宋官员提起当年日本出使大辽一事,萧奉先含糊其辞地否认了此事。
当年日本出使大辽一事又不是偷偷摸摸的,都是有迹可查的,从平正大口中得知此事后,皇城司已经核实过了,确认了此事的真实性。
可是萧奉先却含糊其辞,绝口否认,很显然是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