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一百三十四章 熊神父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第一百三十四章 熊神父

    在希腊人眼里,小罗斯就是“内罗斯”,大罗斯就是“外罗斯”,有点类似当年山内高卢和山外高卢那种区分。但当年东罗马帝国已经日薄西山,也没能力去管这些了。

    而对基辅教区来说,更麻烦的是,蒙古人还没走,波兰人来了。

    即使在欧洲,波兰人也是信教信的比较愣的那种。他们看基辅教区很不爽,经常攻打当地的罗斯国家。对于正教信徒,波兰人经常加以迫害,试图驱逐他们,或者强迫他们改宗。

    很快,当地人就受不住波兰了。虽然之前试图驱逐蒙古人,但这么一对比,王公们发现,蒙古人只是要钱,而波兰人不但要钱,还要信仰,甚至要命。

    1340年,波兰军队打到了加利奇公国的首府利沃夫,试图吞并这个国家,当地贵族急忙又把金帐汗国找回来,这才打跑了波兰人。

    但随着金帐汗国的解体,连其他能依仗的势力也消失了。很快,小罗斯教区的大部,就被波兰和立陶宛占领。在加利奇和基辅轮番遭到打击后,两个都主教区的不平衡日趋严重,宗教中心开始向大罗斯地区转移。

    而在紫帐汗国崛起之后,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紫帐汗国是从克里米亚和摩尔达维亚出发,慢慢控制了小罗斯南部,并最终从波兰人手里抢回了整个教区。和安于收税的金帐汗国不同,紫帐汗廷在很多条件较好的地方,兴建水利,建立农庄,开采矿产,开始了持久的经营。

    紫帐军队也和之前各路蒙古汗王不同,他们有不少来自中原、波斯、希腊的专业人员,连元老郭盖都是中原人出身,后来又在大不里士长期待过的。这些人手中,有目前整个世界,可以说是最先进的工程技术。而且作为工程队出身的军队,他们的工兵十分专业。

    罗斯地区那些土木围栏和壕沟,挡挡金帐汗国解体后,流窜的各路劫掠者,还勉强够用,但在紫帐军团面前,几乎是儿戏一般。

    这种情况下,紫帐汗国在小罗斯教区,渐渐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管理。由于这里过于地广人稀,很多地方依然没法有效控制,还是依靠当地人自治为主。但同样,也没有成规模的敌人存在了。

    在这种情况下,基辅教会和汗国之间,就有了很好的合作基础。

    紫帐汗国对于罗斯地区,一直有一个相对明确的大体规划:宗教和文化中心应该在基辅,经济中心应该在诺夫哥罗德,最后才能把代管各种事务的行政中心留给莫斯科。

    对于之前金帐汗国把什么都往莫斯科塞的做法,郭盖等人是十分不能理解的。

    也是因为如此,紫帐汗国一直支持基辅教会继续作为“全罗斯教区”的核心。有这个合作基础在,双方自然什么都好说。

    虽然紫帐汗国这个正教异端了点,但再怎么说,也比波兰好。而且再没人支持,基辅这个传统的文化中心估计也得没落,甚至会被莫斯科反过来兼并。所以,现在也不是挑挑拣拣的时候了。

    紫帐汗国宣布,按照历史习惯,基辅才是教会的中心。之前迁往莫斯科,是时局动荡所致,现在没什么问题,就该回归传统了。

    莫斯科方面对此当然不情愿,教会不乐意放弃都主教的称号。双方争议了很长时间。

    到南北战争之后,借着胜利的余威,紫帐汗国开始对各个教区的规划进行调整,宣布教省、行省合一。而且,今后各个行省的教会首领,统一称为牧首,直接对礼部负责。

    这下好了,大家也别争都主教了,连更高一级的牧首,都不那么值钱了……

    连全罗斯教区这个概念,之后都被冲淡了。紫帐汗国新划分了不少行政行省,以城镇和军团庄园为核心,打破了之前各公国的边界。只有基辅成了和君士坦丁堡一样的特别教区。

    在这里,两个教会犬牙参差。紫帐汗国新经营的农庄、矿场,大多是罗马尼亚教会的地盘。而在汗国行政机构力不能及的地方,比如当地大量分散的罗斯人定居点,则是基辅教会活跃的场所。此外,基辅教会的一个主要职能,是对外、或者说对那些羁縻的罗斯公国进行宣传,以维持当地人和紫帐汗国的关系。

    这些改革对基辅教会的影响不大。他们本来就没有对于其他罗斯教区的绝对领导权,也管不到其他公国,只是因为直接从君士坦丁堡大牧首那儿接受任命,所以规格高一点。行政区划和教士品级变动,也不耽误他们在广袤的罗斯地区活动。

    而且,因为基辅是个特别教区,所以,这次还真的在行政级别上超过其他教区了……

    至于莫斯科的抗议,也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很快,海伦娜太后整了个更狠的活——她通过君士坦丁特别教区,派了不少人,到罗斯地区,招揽当地的“野生”神父们。

    罗斯人受洗也有几百年了,但因为地理和文化的问题,教会的推广过程中,保持了相当多的原始宗教成分。很多乡间地区,原始多神教的巫师、萨满们依然在活跃。各公国和教会一直在努力肃清这些影响,但效果并不是很好。

    当然,文化的渗透往往是双向的。在原始宗教改变教会的同时,教会也对原始宗教产生了影响。很多乡间的祭司,因此开始自称修士、神父。而一些师承不明、不知来历的教士,也开始频繁出现。

    和紫帐汗国面临的问题一样,罗斯地区最大的特点就是地广人稀。紫帐都没能力管理各地,王公们也好不了哪里去。因此,这些人四处活跃,在民间保持了不少影响。

    古老的斯拉夫崇拜里,熊是个至关重要的元素。因此,很多野生神父都喜欢驯养熊,居民们也认为,有一头熊伴随,是信仰虔诚、得到天父认可的表现。之前朱允炆招揽来的“马戏团演员”老伊凡,其实就是类似的身份。

    君士坦丁教会内部,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但大多数人对此已经不在意了,还觉得太后的方法很妙。

    之后,君士坦丁教会的“外派人员”就经常在罗斯地区活动,通知大家,只要去大都一趟,接受基本的培训和测验,就能称为正式神父——莫斯科认不认你另说,反正我们君堡教会直接认了。

    一时间,克里米亚去大都的码头上,多了不少熊。客船乘客们抱怨不已,只能单独找船送这些神父过去。

    它们还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罗斯人在大都的处境。

    城里的希腊人都喜欢自我吹嘘,一般很看不起来做工的罗斯人,觉得就是帮来大都要饭的。甚至有人故意辱骂、撩拨他们,引发口角和打斗。

    但普通的希腊市民,基本都打不过熊。撩拨这些家伙的危险性比较高,不太值得。所以那段时间,城里的罗斯人都安稳了不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