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六十六章 城里没有犹太人,不是他们心善,而是我们军团来过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第六十六章 城里没有犹太人,不是他们心善,而是我们军团来过

    之后的两天里,众人又连续参加了几场宴会,军团也在城里采购了补给。之后,他们继续往南,前往耶路撒冷。

    其实这里大部分人,对于耶路撒冷是没什么兴趣的。哈菲兹的士兵本来就驻扎在这边,想去早去了。至于紫帐汗国的军队,对于这座城市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

    汗国的国教,是拜上帝教。教义典籍,都是张大牧首那会儿,整理编纂成的。大家日常使用的经书里,只是在提及天兄故事的时候,会说一下他的祖籍,强调一下这里也是罗马故地。其他大部分经文教义,写的都是各种道理,和具体某个地方,没有太大关系。

    而且,紫帐汗国当年的故都西安,才是拜上帝教最初建立的地方。当年,汗廷和教会第一次正式定居下来,确定都城,就是在这座保加利亚小城里。时至今日,最早的那座教堂,张大牧首与天兄夜谈的祈祷室,存放第一批经文的档案馆,都依然还在。

    因为当时,大家希望国家能像汉唐一样强盛,这里也能兴旺发达起来,成为西方的长安,所以起了“西安”这个名字。可惜由于位置不好,终究没能成为大城。汗国的经济和政治中心,也南移到了交通更便利的大都。不过,作为具有特别意义的地方,至今仍然有不少人前去游览。

    对于拜上帝教教众来说,说圣城,大家立刻想到的,就是西安县城;说圣墓,大家第一反应想起的,就是城里张大牧首的陵墓。至于耶路撒冷那边,和他们这个宗教,已经没有太多联系了。

    哪怕对于其他教派分支,情况也是如此。郭康手下那帮罗斯人,理论上都是正教会的信徒——当然,就算基辅和莫斯科的教会,也没法完全管住这片大地。他们实际信的,往往都是杂糅了大量地方传说和民间故事的“土味儿”正教,更和耶路撒冷什么的没啥关系了。

    郭康之前给他们说,公主要带大家去一次圣城,士兵们还觉得奇怪,说神父早就讲了,咱们罗斯人的圣城,不就是这大都么,为什么还说要去一趟啊

    不过另一方面,考虑到对外宣传的问题,到那边跑一圈还是有点用的。而且耶路撒冷也不是很远,就在南下的路上,所以狄奥多拉想去,路过一趟也没什么问题。

    耶路撒冷所在的地方,叫做巴勒斯坦。这名字,还是罗马人起的。

    罗马人来到这里的时候,当地还被犹太王国占领着。然而犹太人总是莫名其妙就要造反,最后,罗马军队攻入耶路撒冷,取缔了犹太王国。耶路撒冷城被改名为埃利亚卡比托利纳,这一带地区则改称为巴勒斯坦,意思是“非利士人之地”。后来罗马人改信十字教,城市的名字被改了回来,但地区的名称,至今也没有变动过。罗马官方的档案、地图里,依旧是这么称呼的。

    和北方叙利亚地区一样,巴勒斯坦的地形,也可以分为海岸、靠海的山脉,和山脉之外的谷地。从贝鲁特往南,沿着海岸,是提尔、阿卡、海法、凯撒利亚、雅法、加沙等一系列港口,海运十分发达,也是最富庶的地方。不过,海岸平原也很狭窄,深入内陆不远,就是南北走向的加利利山、撒玛利亚山和犹大山,彼此相连,隔绝开了两侧地形。拿撒勒、耶路撒冷等城镇,就在山间的空地上。

    山再往东,是约旦河河谷。约旦河从太巴列湖,也叫加利利海出发,也是一路向南,注入死海。河流两侧这一片区域,因此而得名“约旦”。

    后来,十字军占领了这片地区。他们势力范围的边界,就在约旦河这里。因此,欧洲人开始把约旦河以东、天方教诸侯控制的地区称为外约旦;约旦河西岸,十字军控制的这一块,则叫做内约旦。

    这里的历史相当古老。河西岸的耶利哥,一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有一万年的历史——不过后来塞里斯那边也发现了这个时代的城市,所以只能叫之一了。只是,虽然起步早,时间长,当地的实力却一直很弱,总是被四面八方打,反而历史越长越难过了……

    出发之前,军团中高层人员,开了个简短会议。之前,郭康借着宴会招待的功夫,向当地人仔细了解了这边的地形,随后又雇佣了向导,把沿途情况记录下来。会上,向大家做了报告。

    “要从大马士革出发,穿过这片区域到耶路撒冷,有两条常用的路。一条是先回到海边,然后一路南下,到达雅法港,再向东边内陆走,直接进入耶路撒冷;”他在地图上给众人说道:“一条是直接向西南行进,经过戈兰高地,到达太巴列湖边,沿着约旦河南下,然后向西进城。”

    “前者远了不少,但是一路交通发达,补给也没有问题。后者距离比较近,但这边山区和荒漠很多,一路都缺乏水源,对大军来说很麻烦。太巴列湖西边那个山头,就叫‘哈丁之角’,当年耶路撒冷王国的军队就因为缺水,在那里溃散覆灭。”他说道:“现在时间并不是很紧,我看还是前者比较好。”

    大家对此都表示赞同,只有朱文奎好奇道:“不是说约旦河西边,当初都是十字军的地盘么。在自家领土上,怎么还能缺水溃散的”

    “这也不奇怪。”郭康说:“阿拉伯人和突骑施交战的时候,也是在自家领土,还是在河边给渴得溃散了。这种事情,历史上还挺多的,不算特别。”

    “这样啊……”

    朱文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就和大家一起,开始计算需要的补给数量和补充补给的位置。

    不过他们这边,工作还是相对简单的。

    叙利亚地区的罗马领土,虽然控制时间不长,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半送来的,但依然称得上稳固,采购物资也比较方便。

    郭康一开始也不太理解当地人这种甚至有点过分的热情,但在叙利亚行军的时候,有人带他去看了帖木儿当年留下的人头塔。那座塔不算太大,不过没有像京观那样覆土,而是一层土,一层骷髅,整整齐齐地垒起来,因此视觉效果颇为震撼。

    据当地人说,这是帖木儿军队洗劫了附近的村镇,留下来的,算是比较小的一个。附近最大的那座,在北方的阿勒颇。当时帖木儿派出使者到叙利亚,要求当地守军投降,结果使者反而被守军杀死了。帖木儿震怒,发兵打破城池,将城里两万多人,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杀死,首级堆成了一座巨塔。至今,城市外面,那座塔还在呢。

    当地人似乎没见过京观,也是第一次见到人头塔,因此直接吓傻了。马穆鲁克苏丹发现打不过,直接跑路回了埃及,西奈半岛以北的各城,发现自己没人保护,几乎都投靠了紫帐汗国。

    后来,埃及马穆鲁克虽然想过反攻,但这十几年来,政局动荡就没停过。到最后,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当地领主,甚至敢公开对抗苏丹。当地的马穆鲁克也已经实际独立,最后干脆和埃及的苏丹打了一仗,把他活捉了。

    那次,依然是靠罗马方面调停,才把苏丹放了出来,但不久之后,苏丹就被来路不明的刺客刺杀。此后,才出现了现在这个“埃米尔钦点哈里发兼任苏丹”的诡异情况。

    也是因为如此,虽然大马士革以南的地区,紫帐汗国就没有多少实际控制能力了。但行军通过的时候,各地领主和商会依然十分欢迎,甚至热情到了让郭康觉得有些夸张的地步。现在队伍还没出发,就有很多商人找上门揽生意。军团只要制定好计划,提前派出军需官,租用当地人的仓库,就足够完成任务了。

    郭康一度觉得有些不对劲,不过之前一次宴会,哈菲兹喝多了,就给他们吐槽过当地人的这种行为。

    哈菲兹说,他在这里带兵,有挺长一段时间了,很了解这帮人的秉性。叙利亚和东边的两河、波斯人一样,都是十分古老的族群,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自然,也就有了众多经验——多到只有专门研究历史的学者,才能搞清楚这些问题,反正他自己是不懂的。

    但是,这些人又很弱小,不怎么会打仗。他们的辉煌时期,已经过去太久了,现在没有人觉得他们有什么战斗力——包括他们自己。

    因此,这些人就形成了一种奇怪的文化氛围。

    这里到处都是见风使舵的投机客,欺软怕硬的小人,和左右逢源的墙头草。一方面,他们对于自己的历史文化很是自豪,总是带着股傲慢,觉得自己比其他“野蛮民族”高出一等;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真的有自信,相反,另一方面,他们其实也很自卑,对于自己的力量全无信心,稍微遇到强大些的人,就忙着下跪磕头,主动迎合对方,给人家服务。那种所谓自豪,不过是一种自我吹嘘和安慰的手段罢了。估计,这也是环境使然。不是这样的人,就无法在这个四战之地,生存下来吧。所以,这些叙利亚人,对罗马恭敬乃至谄媚,才是正常情况。毕竟周围这一圈,罗马人已经是最仁慈的统治者了,至少能保住他们的小命。哪天这些人要是不听话,也完全不用担心。找个老皇叔那样的人,让他们都进人头塔。剩下的人,自然就知道该尊敬谁了。

    哈菲兹还说,这也是为什么,他和他的同僚一直坚持传统,只从山区购买奴隶,补充部队,而从不征召当地人。

    勇士是一种珍贵资源,并不是到处都有的。他们这个文化氛围里,就容不下勇士的存在。就算胡大赐福他们,让他们中间产生了一位英雄,也肯定会被其他人出卖坑害。除非有人能整体扭转这种文化氛围,改变整个族群的习俗——但指望这种事情,还不如指望马赫迪出来呢。

    相比起来,他老家山区的居民,虽然大多没什么文化,但至少勇敢而朴实,有正常的羞耻心,不是那种滑头滑脑的废物。还是这样的人,才更可靠。

    郭康觉得,这好像也有些道理。

    在他那个世界的历史上,虽然一直试图说情请降,但帖木儿并没有理会,大军没有遇到多少阻拦,就攻入了大马士革。城里有数万人被杀,连那个作为原典的倭马亚礼拜寺,都被帖木儿手下的圣战士们放火烧掉了。寺内躲避兵灾的老弱妇孺,也全都被一并烧死。幸存的壮年男女也都被卖做奴隶,工匠则被掠往撒马尔罕。

    虽然这次躲过了兵灾,但战争威胁并没有远离,那些近在咫尺的突厥军头有多残暴,大家都清楚的很。或许就是因为如此,才会这么老实吧。

    之后的几天里,果然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前来。随着军队南下,行军甚至越来越轻松了。

    从大马士革到开罗,也是一条古老而热门的商路,虽然政治上已经分裂,但当地传统的大篷车队,依然在各个城市之间往来,运送商品。

    就这样,在月中的时候,他们来到了耶路撒冷城外。

    两个军团的士兵,加上哈菲兹等人沿途集结的马穆鲁克和本地辅助兵,已经有将近三万人了。自从被花拉子模雇佣兵屠城之后,耶路撒冷已经许久没有见到这种规模的军队了。早上,众人拔营出发,浩浩荡荡,列队在小山上行军,一时之间,声势颇为浩大。

    军队里的高级官员,连同狄奥多拉等客人,骑马来到路边,观看准备入城的情况。这时,队列前部,郭康的大队里,头戴百夫长盔的李玄英,走到前面,大声带着大家,唱起歌来。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他开口起头道。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西有大秦,如日方生。

    千年国恨,沧海难平。

    天下纷扰,何得康宁

    秦有锐士,谁与争雄!”士兵们扛着武器,一边行进,一边跟着他,一句句高唱起来。

    很快,不止他们这一队,大半个军团,都开始跟着歌唱。向着东边,晨曦下的耶路撒冷老城,稳步行进。

    “这歌曲的调子有些陌生,不像是我们这边的啊”有人好奇道:“是塞里斯的曲子么”

    “是的。”脱欢解释道:“这是郭康拉着李玄英改编出来的。”

    “这里头说的都是什么意思啊我汉语不好,不太懂。”又有客人问道。

    “就是说我们大秦国要光复故土。”脱欢回答。

    “这样么听那个词,我以为是春秋战国那个秦国呢。”狄奥多拉意外地说。

    “秦国当年只是诸侯争霸,吃过点亏,哪里称得上国耻什么的。”脱欢摇摇头:“千年国耻,指的是五世纪的时候,罗马被蛮族入侵,分裂瓦解。到如今,已经一千年了。”

    “秦国旁边,也没有海。这个沧海,显然是说地中海的。什么时候我们重新光复整个地中海,才能算洗刷国耻啊。”他感慨道:“这个西方大秦国,明显是说我们的啊。”

    “原来是这个意思……”众人一幅恍然大悟的样子。

    等他们到了城边,城里的代表已经前来迎接了。

    耶路撒冷大致分为四个区域,也就是犹太人、十字教徒、天方教徒和亚美尼亚人。后面三个社区,都派了长老、头人来举行欢迎仪式,只有犹太人没有出现。

    据其他长老们介绍,城里的犹太长老,听说罗马军团突然要过来,已经全都连夜逃走了。连城里的犹太人,也吓跑了不少。现在被抛下的人,正一片大乱,只能找他们来帮忙求情。

    他们还承认,得到通知之后,自己其实也很惊讶,不知道为什么大军要专门拐了个弯,跑到这边——虽然大都是宗教社区的头领,但他们也知道,为了宗教目标而进军这个事儿,早就不流行了。

    脱欢自己也有些尴尬,只好先派人安抚,然后准备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