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龙象 > 第一百七十章 诸君皆未死

龙象 第一百七十章 诸君皆未死

    “有意思!有意思!”坐在远处的高台上,将沙场上发生的一切尽收眼底的龙拓阎牙大声的说道。他脸色的神色兴奋,丝毫没有因为自己属下的战败而生出半点恼怒。

    他在这时侧头看了一眼一旁依然神色难看的李丹青一眼,又言道:“这武阳的士卒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单单是这份敢于以命搏命的心性就不是寻常士卒可以比拟的。”

    “但……就是太蠢了些,难道他们就不明白从他们走出红鱼城的那一刻,有些事就已经注定了吗?”

    一直沉默不语的李丹青听到这话身子一颤,似乎是想到了些什么,他惊骇看向沙场方向,只见那时天色忽然一暗,但并非乌云忽至,而只是从幽云大军的阵营中飞出一阵密密的箭雨。

    箭雨呼啸而至,飞过穹顶,朝着那青云军所在的立身之处猛然坠落,这个过程发生得极为突兀,以至于在沙场上看着洛城击溃龙拓崖骨而欢欣鼓舞的青云军并无预料,直到飞箭及身……

    噗!噗!噗!

    一支支飞箭在那时洞穿了青云军甲士的身躯,他们脸上刚刚泛起的喜色在那一瞬间凝固。然后他们的身躯栽倒在地,宛如被收割的稻草一般成片成片的倒下。

    提着刀冷眸看着龙拓崖骨的洛城脸上的笑容也在那一瞬间凝固,他的身子一颤,低着头看向自己的身下,一支飞箭不知何时已然插在了他的胸口。他的神情有些错愕,但还不带他反应过来,更多的飞箭就在这时如暴雨梨花一般朝着他倾泻而来,只是眨眼的功夫,洛城的浑身上下就已经被插满了箭支,生生的被打成了一个筛子。

    洛城的生机断绝,他的身子猛然仰面倒下,伴随着一声闷响,重重的倒在了地上。

    几位幽云的甲士在这时上前,将倒地哀嚎的龙拓崖骨的身子抬了下去,然后又一位统领模样打扮的幽云甲士走到了红鱼城下,抬头看着红鱼城上的众人朗声道:“忘了告诉诸位,我们幽云的士卒近来正在练习弓箭,方才一不小心箭锋的准头出了点差池,但影响不大。”

    “总归这一战,青云军全军覆没,幽云获胜,诸位可以开始准备下一场了。”

    那甲士说得轻松写意,就好似方才发生的一切只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一般,而他身后的幽云大军中又有足足一千位百姓被驱赶了出来。

    见识过这些幽云人可谓阴狠至极的手段后,那群被驱赶出来的百姓顿时一个个脸色煞白。

    这些幽云人分明就已经打定了主意,不会给青云军半点活路,哪怕他们如之前那位青云军统领一般,拼得性命不要,险之又险的击败了幽云的首领,但最后依然逃不过被乱箭射杀的命运。

    这些百姓们可不认为青云军会傻到在这样的情况下救出来送死。

    “还是老规矩,诸位只有十息的而时间准备,若是不先生,那这些无辜的百姓可就得代诸位与我幽云的勇士决一死战了!”只是那位接替龙拓崖骨的幽云甲士同样不会在意这些寻常百姓在想些什么,他面露冷笑的朝着城头继续言道。

    ……

    “李世子,你觉得这一次红鱼城里的青云军还会派人出来吗?”龙拓阎牙收回了落在那沙场上的目光,侧头看向一旁的李丹青。

    从洛城死的那一刻,这位世子殿下便面无表情,面对龙拓阎牙的询问,他侧头看了龙拓阎牙一眼,轻声从嘴里吐出了一个字眼:“会。”

    “哦?”李丹青平静语气中所携带的笃定让龙拓阎牙眉头一挑:“世子就这么有信心?”

    “你不懂武阳的烈甲。披甲者,非人也。”李丹青轻声道。

    “披甲者,非人也?”龙拓阎牙皱起了眉头,这已经是他今日第二次听李丹青说起这句话了,他盯着李丹青饶有兴致的问道:“此言何意,世子可愿与我解惑?”

    李丹青不语,只是再次转头看向红鱼城的城门方向。

    这时那处的幽云甲士已经开始他的倒计时。

    “十!”

    “九!”

    他逐字的数着,目光却并未看向城门,而是盯着那群跪拜在他身前的武阳百姓。看着他们脸上的恐惧,看着他们颤抖的身子,就像是在幽云的冰原上捕猎看着猎物被割破喉咙前的场景,那是丰收前的静谧,美妙无比。

    他继续数着,但心底却已经不关心那红鱼城的动静,就像是那些跪拜在他身前武阳百姓一般,他们都认为城里的青云军不会再出来送死。

    “八!”他继续数着,盯着那些百姓的目光变得炙热与躁动。

    “七!”

    只是他嘴里吐出的这个音节方才落下,红鱼城的方向便忽然传来一阵闷响,在众人惊骇的目光下,红鱼城的城门轰然打开。又是一千名甲胄齐整的青云军甲士从那城门中迈步走出,来到了幽云军的跟前。

    “青云军虎骧营千夫长尉迟尚领精兵一千前来应战!”为首的尉迟尚目光阴沉的在那些倒在沙场上的青云军甲士的身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在了那被打成了筛子可谓面目全非的洛城的身上。

    “还真敢出来找死!”为首的幽云甲士面色一凛,身后的幽云士卒猛然上前,在那时摆开阵势。

    千名得意幸存的百姓瞥见此景,也纷纷神情惊骇,当下便有人在那时跪拜了下来,朝着尉迟尚等千名青云军大呼道:“谢过将军救命之恩!”

    众人神情悲悯,丝毫没有脱离死境时应有的喜色。

    “诸位请放心离去!有我青云军在!决计不让幽云蛮子伤到诸位分毫!”尉迟尚看了那些百姓一眼,大声言道,身后的青云军面色冷峻也在这时摆开了架势,与幽云大军分庭抗礼。

    双方剑拔弩张,眼看着就就要冲撞在一起,天色又是一暗,阵阵箭雨呼啸而至。

    这一次,幽云人根本不给青云军半点出手的机会,密密的箭雨如暴雨梨花一般,封死了青云军架势的所有退路,青云军的众人根本未有料想幽云人会无耻道这般地步,一时间措不及防,虽然他们已经在第一时间挥舞自己的刀刃抵御这些袭来的飞箭,但还是有近三百人倒在了这阵箭雨之下,而剩下的六七百人也或多或少身负伤势。

    “哎呀呀,看样子咱们幽云士卒的弓弩还要勤加练习啊,怎么老是射偏呢?”为首的甲士神情悠哉的冷笑言道。

    “无耻!”左肩上同样被插入一支飞箭的尉迟尚怒声骂道,当下也顾不得其他,爆喝一声,带着仅剩下的残兵,朝着幽云的大军发起了冲锋。

    几百青云军从走出城门那一刻,便意识到了自己的结局,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发动的冲锋自然是气势汹汹。一个照面便将数十位幽云人砍翻在地。

    但……

    他们的人数上本就有着诧异,又大都被流箭所伤,在最初的气势泄去之后,顿时露出了疲态,在幽云人进退有序的攻势下渐渐力有不逮。不出一刻光景,伴随着为首的幽云统领,一刀将尉迟尚的头颅砍下,千人大军彻底覆灭。

    “无耻!”

    “你们这些败类!”

    “你们会遭天谴的!”

    那些被青云军所救的百姓们中,有那么一部分并未离去,而是站在原地,双目通红的朝着幽云人大声的咒骂道。

    可幽云人对于他们的怒骂视而不见,只是挥了挥手,又将一千人的百姓拉了出来。

    “很不幸,你们又输了!这里还有千人的百姓,老规矩。诸位可敢应战!”为首的幽云人丝毫没有胜之不武的羞耻心,反倒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朝着红鱼城的方向继续叫嚷道。

    ……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红鱼城的城外的土地,已经被鲜血染红,那里堆积满了青云军的尸首。

    幽云人摆明了就是要用这五万人的百姓,将五万青云军逼迫出城。

    这可谓是赤裸裸的阳谋,但青云军的人,却前赴后继,一次又一次的从城中杀出,然后一次又一次的倒在幽云人的箭下与刀下。

    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太过明智的选择。

    活着的五万青云军虽然不至于威胁到幽云大军,但驻守在红鱼城,便等于是将一根刺插入了幽云人大军的腹地,他一日拔不掉,就一日如鲠在喉。可……

    随着朝廷的放弃,紫刀卫的倒戈,青云军的人也很明白,这样的拖延其实是没有意义的。更何况,身为武阳甲士,他们又岂能忍心眼睁睁的看着武阳的百姓死在自己的眼前。

    于是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一千、两千、三千……

    一万、两万、三万……

    越来越多的百姓被幽云人斩断了绳索,得了生机,但同样也越来越多的青云军甲士倒在了这红鱼城的城门外,尸骨堆积如山。

    百姓们渐渐不愿离去,或者不愿走得太远,都聚集在这沙场外,红着眼睛看着那些浴血弑杀的甲士,看着他们奋勇杀敌,又奋勇而死。

    “青云军统领宁煌戟,领残兵共计一千三百六十二人前来应战!”

    这时,城门再次打开,面色冷峻的宁煌戟手持长枪,从城门中缓缓走出。

    那是仅余的青云军,身后的红鱼城此刻也俨然成了一座空城,不过一日的时间,五万青云军已经尽数埋骨于此。

    城门外得救的百姓救救不愿离去,有人大声哀嚎,有人愤声怒吼,有人高呼着:“将军请回,我等愿意代将军而死!”

    但无论怎样呼喊,都无法阻止青云军走出城门的步伐。

    对于宁煌戟,幽云人也给予足够的尊重,万人的队伍从大营中走出,将宁煌戟领出一千多人的残兵团团围住。

    宁煌戟也好,那千余名仅剩的青云军也罢都面无惧色。

    周围的百姓见到这幅情形也知道事情已成定局,纷纷面色悲悯,眼眶通红。

    “披我武阳甲,离我沃土乡。”

    “执剑驱万里,饮霜戍边荒。”

    而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吟唱唱,众人一愣,却听那生意似乎是从幽云的大帐中传来……

    那声音沙哑、哽咽,却又带着雄浑的情绪……

    那是武阳烈甲的镇魂歌,是只为英灵奏响的安魂曲。

    众人的心头一颤,在那时不由自主的跟着那声音唱了起来。

    “一朝虎豹来,厉兵试锋芒。”

    “北国冰原凉,西郡荒草长。”

    “荒冢难埋骨,英灵难还乡。”

    “君魂游天地,回头望武阳。”

    “圣山巍峨坐,星辉照万疆。”

    “众生门前跪,百鸟同鸣殇。”

    “乾坤有昭烈,昭魂归武阳。”

    “诸君皆未死,河山共君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