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烟火 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反转
热门推荐:
我才一岁,怎么就剑道独尊了?
绝世女帝掉马后,宗门全员追悔莫及
身边人都是满级大佬,这仙能修?
悔婚才知道我是龙医,哭瞎有用?
万古之王
被师尊刺死后,我修无情道成神
隐居三年,出狱即无敌
重生都市仙帝
漫综:从海贼开始修真
“变数就在,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这句话上。”道衍意味深长的说道。
朱棣又低头仔细看了两眼,却还是看不出这句话究竟有什么问题。
便问道:“这是父皇的旨意,还能够有什么变数?”
道衍笑了起来,解释道:“现在就看太子是召诸位王爷进京吊唁,还是遵照遗诏勒令诸王在封地吊唁了。”
“这......有区别吗?”朱棣不解的问道。
“区别大了!”道衍毫不犹豫的解释道,“若是太子遵照遗诏禁止诸位王爷进京吊唁,那到时候王爷就可以指责太子篡改遗诏。毕竟虽然这的确是大行皇帝的遗诏,但是诸王和大行皇帝毕竟父子情深。这天下哪里有当父亲的临死都不愿意见儿子的呢?又不是大行皇帝和诸位王爷之间有没有什么大仇怨,岂会有在临终之际都不想见儿子道理?”
“可是,这的确是父皇的旨意的啊!”朱棣不明白这还有什么好质疑的。
道衍却说道:“王爷当然知道这是大行皇帝的旨意,没有虚假。但是普通百姓知道吗?他们不知道。他们只会相信按照他们的想法推测出来的事情,由己推人他们只会认为大行皇帝在临终前是非常想要见诸位王爷的。而太子却下旨禁止诸王进京,那就是他在做贼心虚!”
“嘶~”朱棣都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原来,百姓只会相信他们自己猜测的事情。原来,有时候即便是按照父皇的旨意做事,也会成为一个极大的错误!
“好,哈哈哈,大师高见!”朱棣心里既是震撼,有是高兴。他震撼于计谋竟然能够达到如此地步,也为了现在优势在他这一边而高兴。
“大师以为,本王现在该怎么做?”朱棣急切的问道。
道衍双手合十,轻声说道:“大行皇帝遗诏下到诸王府的时候,必然会引起诸王的不满。但是以诸王的胆魄,哪怕是对这遗诏心生疑虑,也只会选择静观其变。王爷正好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打着要见大行皇帝最后一面的旗号,执意进京!”
“这......”朱棣沉吟一番之后i,忽然点头赞叹道:“好,大师真是妙计。只要本王以孝心为依凭执意进京,不仅可以加重天下人的猜疑,还可以让本王得到一个委曲求全的名声。甚至,只要运作的当,让天下人相信本王也是皇位的继任者也不是不可能。”
道衍点点头,说道:“正是如此,只要王爷执意进京吊唁。不管结果如何,王爷都是赢下了第一局。随后贫僧便将大行皇帝曾经想要立王爷为太子的流言传出去,有着大行皇帝曾经说过王爷最类的话,真真假假之下,撬动人心简直是轻而易举。”
“好,就这么办!”朱棣兴奋的说道。
......
不出道衍所料,诸王在京城都有着各自的消息渠道的。父皇驾崩的消息,他们只不过比朱棣晚了两日便得到了。只是他们并没有朱棣的消息灵通,没有得到父皇遗诏的内容。
就在诸王准备进京吊唁,想要见父皇最后一面的时候,一个父皇下了遗诏禁止他们入京的消息传来。
诸王听闻之后,纷纷不信!这旨意太过离谱了,以往父皇向来都是对他们这些王爷爱护有加的,怎么可能连最后一面都不让他们见?甚至还不准许他们进京吊唁?
甚至诸王都开始怀疑起来,朱标是不是对父皇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才会将他们全都拦在京城之外?
朱棣得到消息之后,更是瞬间惊喜过望。立刻摆出一副孝心十足的样子,立刻不顾任何人的劝阻,只带来几个随从离开北平,执意进京吊唁。
一人三马,星夜兼程的赶路,朱棣很快就到了淮安。
淮安守将看到是燕王,不敢让他通关,只站在城楼上高喊,“藩王无诏不得擅离封地,请燕王回归北平。”
朱棣才不管,哪怕是身边只有几个人,他也敢直接策马来到护城河面前,大喝道:“本王要进京见父皇最后一面,你竟然胆敢阻拦本王的一片孝心,你是何居心?”
守将一听,顿时额头上冒出豆大的汗水,这个罪名他可背不起。但同时,他身为守将的确是不能够放燕王进京啊,除非有皇上的旨意。
可是现在大行皇帝刚刚驾崩,新皇还没有正式即位,哪里会有旨意?
相比起守将的心生惶恐,朱棣倒是一副急于前往京城吊唁的架势。甚至他就站在护城河边上一次又一次的叫嚣着让守将放下吊桥、打开城门,两次喊话之间根本就没有间隔多久。
正当局面僵持的时候,城池的另外一面,一队快马入城。
很快守将便得到了消息,听闻京城有旨意传来,他顿时大喜过望,直接将带着旨意的人请到这城门楼子上来。
朱棣看到有宦官出现在城门楼上,顿时惊疑不定起来。不明白为何这个时候会有宦官出现,难道是前来宣读父皇遗诏的?
宦官满脸笑容的看着站在城下的燕王,高声喊道:“皇上有旨,召天下诸王进京吊唁。燕王既然都到了这淮安了,还请速速进京吧!”
守将在确定了旨意的真实之后,立刻就放下吊桥,将城门打开。站在城门口,恭恭敬敬的等候着朱棣入城。
面对重重砸落在自己面前的吊桥,朱棣的神色当中不由得露出一丝茫然。
这和他想到的不一样啊,朱标怎么能够违抗父皇的遗诏,准许他进京吊唁呢?
“大师。”
朱棣轻唤了一声,但是道衍却没有任何反应。
“大师!”朱棣脸色不由变得难看,重重的沉声喊了一声。
这一次,道衍回过神来了。侧头看向朱棣,叹息道:“王爷,太子身边有高人啊!”
朱棣闻言,不由得脸色越加难看,说道:“他是太子,现在又是皇位名正言顺的继承人,身边有高人不过是理所应当的。”
“不,王爷误会贫僧的意思了。”道衍摇摇头,说道:“朝堂之上多是庸碌之辈,根本不足为惧,哪怕是太子身边也是一样。唯一让贫僧忌惮的人,不过只有韩度一人而已。”
朱棣也不得不下意识点头,他对韩度心里还是有些怵的。
“大师以为,太子之所以会召天下诸王进京吊唁,是韩度的主意?”
道衍缓缓点头,叹道:“八九不离十吧。”
忽然,朱棣眼珠子一转,侧头低声问道:“朱标如此违逆父皇的旨意,本王是否可以......”
“万万不可!”道衍好似生怕朱棣说出不理智的话,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连忙出言阻止。
“为何不可?”在朱棣看来朱标明明知道的违逆父皇遗诏,他若是抓住这个漏洞,或许会有大收获。
道衍只好给他解释道:“王爷若是以太子违逆先皇遗诏攻击他,的确是会占到一些便宜。但是王爷想过没有,此举会将天下诸王全部得罪的干干净净。试问,天下诸王有哪一国不想进京吊唁的?太子此举,可谓了迎合了天下诸王。哪怕的确是有违大行皇帝遗诏,但是贫僧相信,在太子下诏的时候,就已经准好了托词了。王爷即便是想要以此说明太子违背大行皇帝遗诏,也没有什么说服力。”
道衍还有句话没说,那就是不管是禁止诸王进京吊唁,还是允许诸王进京吊唁,这都是皇家的事情,和其他人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只要太子和天下诸王不说什么,即便是违背了大行皇帝遗诏,大家也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糊弄过去。朱棣若是将这层窗户纸捅破,那才是将其他人都给得罪的死死的。
朱棣闻言不由得叹息一声,只好将这个想法抛弃。同时,他也是有些六神无主,不由问道:“那本王现在该怎么办?”
“既然太子下诏请王爷进京吊唁,那王爷就先进京之后在说吧。”道衍有些无可奈何的说道。
其实事情远远没有道衍说的那样简单,朱棣擅自离开封地,甚至打着进京吊唁的旗号想要闯关。若是轻轻松松的,只是跟着进京吊唁便完了,那朝廷的颜面何在?
更何况,其他诸王都没有动,就只有朱棣动了。若是在此之前,那朱棣此举就是最有孝心的表现。但是在此之后,朱棣此举就成了出头鸟了。
到时候,即便是太子顾念兄弟之情想要轻轻放过,朝臣也不会答应。
但是事情到了现在这一步,道衍也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挽回。只能够走一步算一步,先到京城吊唁再说。
“好,那本王就即刻进京吊唁!”朱棣立刻点头,手里一提缰绳,马匹踢踏踢踏的踩过吊桥。
道衍跟在朱棣身后,神色始终有些凝重。他给朱棣的建议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却没有想到太子竟然会选择违逆遗诏,召天下诸王进京!这种想法完全就和常人截然不同。按照常人的想法,肯定第一时间遵守遗诏。这不仅仅可以名正言顺的将诸王按在封地里动弹不得,还少了在继承大位过程中的诸多麻烦。
朱棣又低头仔细看了两眼,却还是看不出这句话究竟有什么问题。
便问道:“这是父皇的旨意,还能够有什么变数?”
道衍笑了起来,解释道:“现在就看太子是召诸位王爷进京吊唁,还是遵照遗诏勒令诸王在封地吊唁了。”
“这......有区别吗?”朱棣不解的问道。
“区别大了!”道衍毫不犹豫的解释道,“若是太子遵照遗诏禁止诸位王爷进京吊唁,那到时候王爷就可以指责太子篡改遗诏。毕竟虽然这的确是大行皇帝的遗诏,但是诸王和大行皇帝毕竟父子情深。这天下哪里有当父亲的临死都不愿意见儿子的呢?又不是大行皇帝和诸位王爷之间有没有什么大仇怨,岂会有在临终之际都不想见儿子道理?”
“可是,这的确是父皇的旨意的啊!”朱棣不明白这还有什么好质疑的。
道衍却说道:“王爷当然知道这是大行皇帝的旨意,没有虚假。但是普通百姓知道吗?他们不知道。他们只会相信按照他们的想法推测出来的事情,由己推人他们只会认为大行皇帝在临终前是非常想要见诸位王爷的。而太子却下旨禁止诸王进京,那就是他在做贼心虚!”
“嘶~”朱棣都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原来,百姓只会相信他们自己猜测的事情。原来,有时候即便是按照父皇的旨意做事,也会成为一个极大的错误!
“好,哈哈哈,大师高见!”朱棣心里既是震撼,有是高兴。他震撼于计谋竟然能够达到如此地步,也为了现在优势在他这一边而高兴。
“大师以为,本王现在该怎么做?”朱棣急切的问道。
道衍双手合十,轻声说道:“大行皇帝遗诏下到诸王府的时候,必然会引起诸王的不满。但是以诸王的胆魄,哪怕是对这遗诏心生疑虑,也只会选择静观其变。王爷正好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打着要见大行皇帝最后一面的旗号,执意进京!”
“这......”朱棣沉吟一番之后i,忽然点头赞叹道:“好,大师真是妙计。只要本王以孝心为依凭执意进京,不仅可以加重天下人的猜疑,还可以让本王得到一个委曲求全的名声。甚至,只要运作的当,让天下人相信本王也是皇位的继任者也不是不可能。”
道衍点点头,说道:“正是如此,只要王爷执意进京吊唁。不管结果如何,王爷都是赢下了第一局。随后贫僧便将大行皇帝曾经想要立王爷为太子的流言传出去,有着大行皇帝曾经说过王爷最类的话,真真假假之下,撬动人心简直是轻而易举。”
“好,就这么办!”朱棣兴奋的说道。
......
不出道衍所料,诸王在京城都有着各自的消息渠道的。父皇驾崩的消息,他们只不过比朱棣晚了两日便得到了。只是他们并没有朱棣的消息灵通,没有得到父皇遗诏的内容。
就在诸王准备进京吊唁,想要见父皇最后一面的时候,一个父皇下了遗诏禁止他们入京的消息传来。
诸王听闻之后,纷纷不信!这旨意太过离谱了,以往父皇向来都是对他们这些王爷爱护有加的,怎么可能连最后一面都不让他们见?甚至还不准许他们进京吊唁?
甚至诸王都开始怀疑起来,朱标是不是对父皇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才会将他们全都拦在京城之外?
朱棣得到消息之后,更是瞬间惊喜过望。立刻摆出一副孝心十足的样子,立刻不顾任何人的劝阻,只带来几个随从离开北平,执意进京吊唁。
一人三马,星夜兼程的赶路,朱棣很快就到了淮安。
淮安守将看到是燕王,不敢让他通关,只站在城楼上高喊,“藩王无诏不得擅离封地,请燕王回归北平。”
朱棣才不管,哪怕是身边只有几个人,他也敢直接策马来到护城河面前,大喝道:“本王要进京见父皇最后一面,你竟然胆敢阻拦本王的一片孝心,你是何居心?”
守将一听,顿时额头上冒出豆大的汗水,这个罪名他可背不起。但同时,他身为守将的确是不能够放燕王进京啊,除非有皇上的旨意。
可是现在大行皇帝刚刚驾崩,新皇还没有正式即位,哪里会有旨意?
相比起守将的心生惶恐,朱棣倒是一副急于前往京城吊唁的架势。甚至他就站在护城河边上一次又一次的叫嚣着让守将放下吊桥、打开城门,两次喊话之间根本就没有间隔多久。
正当局面僵持的时候,城池的另外一面,一队快马入城。
很快守将便得到了消息,听闻京城有旨意传来,他顿时大喜过望,直接将带着旨意的人请到这城门楼子上来。
朱棣看到有宦官出现在城门楼上,顿时惊疑不定起来。不明白为何这个时候会有宦官出现,难道是前来宣读父皇遗诏的?
宦官满脸笑容的看着站在城下的燕王,高声喊道:“皇上有旨,召天下诸王进京吊唁。燕王既然都到了这淮安了,还请速速进京吧!”
守将在确定了旨意的真实之后,立刻就放下吊桥,将城门打开。站在城门口,恭恭敬敬的等候着朱棣入城。
面对重重砸落在自己面前的吊桥,朱棣的神色当中不由得露出一丝茫然。
这和他想到的不一样啊,朱标怎么能够违抗父皇的遗诏,准许他进京吊唁呢?
“大师。”
朱棣轻唤了一声,但是道衍却没有任何反应。
“大师!”朱棣脸色不由变得难看,重重的沉声喊了一声。
这一次,道衍回过神来了。侧头看向朱棣,叹息道:“王爷,太子身边有高人啊!”
朱棣闻言,不由得脸色越加难看,说道:“他是太子,现在又是皇位名正言顺的继承人,身边有高人不过是理所应当的。”
“不,王爷误会贫僧的意思了。”道衍摇摇头,说道:“朝堂之上多是庸碌之辈,根本不足为惧,哪怕是太子身边也是一样。唯一让贫僧忌惮的人,不过只有韩度一人而已。”
朱棣也不得不下意识点头,他对韩度心里还是有些怵的。
“大师以为,太子之所以会召天下诸王进京吊唁,是韩度的主意?”
道衍缓缓点头,叹道:“八九不离十吧。”
忽然,朱棣眼珠子一转,侧头低声问道:“朱标如此违逆父皇的旨意,本王是否可以......”
“万万不可!”道衍好似生怕朱棣说出不理智的话,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连忙出言阻止。
“为何不可?”在朱棣看来朱标明明知道的违逆父皇遗诏,他若是抓住这个漏洞,或许会有大收获。
道衍只好给他解释道:“王爷若是以太子违逆先皇遗诏攻击他,的确是会占到一些便宜。但是王爷想过没有,此举会将天下诸王全部得罪的干干净净。试问,天下诸王有哪一国不想进京吊唁的?太子此举,可谓了迎合了天下诸王。哪怕的确是有违大行皇帝遗诏,但是贫僧相信,在太子下诏的时候,就已经准好了托词了。王爷即便是想要以此说明太子违背大行皇帝遗诏,也没有什么说服力。”
道衍还有句话没说,那就是不管是禁止诸王进京吊唁,还是允许诸王进京吊唁,这都是皇家的事情,和其他人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只要太子和天下诸王不说什么,即便是违背了大行皇帝遗诏,大家也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糊弄过去。朱棣若是将这层窗户纸捅破,那才是将其他人都给得罪的死死的。
朱棣闻言不由得叹息一声,只好将这个想法抛弃。同时,他也是有些六神无主,不由问道:“那本王现在该怎么办?”
“既然太子下诏请王爷进京吊唁,那王爷就先进京之后在说吧。”道衍有些无可奈何的说道。
其实事情远远没有道衍说的那样简单,朱棣擅自离开封地,甚至打着进京吊唁的旗号想要闯关。若是轻轻松松的,只是跟着进京吊唁便完了,那朝廷的颜面何在?
更何况,其他诸王都没有动,就只有朱棣动了。若是在此之前,那朱棣此举就是最有孝心的表现。但是在此之后,朱棣此举就成了出头鸟了。
到时候,即便是太子顾念兄弟之情想要轻轻放过,朝臣也不会答应。
但是事情到了现在这一步,道衍也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挽回。只能够走一步算一步,先到京城吊唁再说。
“好,那本王就即刻进京吊唁!”朱棣立刻点头,手里一提缰绳,马匹踢踏踢踏的踩过吊桥。
道衍跟在朱棣身后,神色始终有些凝重。他给朱棣的建议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却没有想到太子竟然会选择违逆遗诏,召天下诸王进京!这种想法完全就和常人截然不同。按照常人的想法,肯定第一时间遵守遗诏。这不仅仅可以名正言顺的将诸王按在封地里动弹不得,还少了在继承大位过程中的诸多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