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史事讲将1三国明 > 第三十二章 计取汉中——黄权

史事讲将1三国明 第三十二章 计取汉中——黄权

    黄权,字公衡,巴西阆中人,三国时蜀汉将领,后归曹。

    黄权何许人也?少为郡吏,州牧刘璋召为主簿,在刘备入蜀前黄权是刘璋的主簿,“时别驾张松建议,宜迎先主,使伐张鲁,权谏曰:‘左将军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以待河清。’”可见刘备入蜀黄权是持反对意见的,原因是刘备有骁名,李贤注说“骁,枭”二字通用,也就是说刘备是枭雄。

    黄权在最后时刻还拚死抵抗,直到刘璋投降才降先主,“及曹公破张鲁,鲁走入巴中,权进曰:“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於是先主以权为护军,率诸将迎鲁,”可见夺汉中的计策是黄权出的。刘备在这里对这个宁死抵抗的敌人授予官职,并且对他的计策深信不疑,确实达到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境界。

    夷陵之战是刘备政治生涯的悲剧结局,在这场战争前,黄权劝谏:“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可见黄权不赞成这场战争。可惜先主一意孤行,以致大败。“先主引退。而道隔绝,权不得还,故率将所领降于魏。”黄权在最后还是没有做文天祥,这里不谈他的忠义问题,黄权降魏之后,“有司执法,白收权妻子,先主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待之如初。”大意是说执法人员把黄权的妻子儿子捉起来问罪,但是刘备认为是自己辜负了黄权,反而代之如初,这难道不需要极大的气量吗,这不需要对臣下的体谅吗?而黄权在投降魏国后,“蜀降人或云诛权妻子,权知其虚言,未便发丧,汉魏春秋曰:文帝诏令发丧,权答曰:‘臣与刘、诸葛推诚相信,明臣本志,疑惑未实,请须后问。’后得审问,果如所言。”蜀国有些降魏之人说黄权的妻子儿子已经被诛杀了,但黄权没有相信,说:“臣与刘、诸葛推诚相信,明臣本志,疑惑未实,请须后问。”后来审问得知事实确实如此,臣与刘、诸葛推诚相信,明臣本志,这需要多么和谐的君臣关系呢?刘备军团的君臣之间的融洽关系可见如此。

    黄权降曹以后,由于自己的突出能力,不断得到曹魏政权的重用,先是担任侍中、镇南将军、育阳侯,后来领益州刺史,景初三年黄权又升至车骑将军,仪同三司。黄权没有因为自己的降将身份而受到排斥,当刘备去世的消息穿到曹魏后,魏臣纷纷向文帝道贺,惟独黄权没有任何表示,曹丕知道黄权的心意,只是同黄权开了一个玩笑,也丝毫没有怪罪的意思。司马懿对黄权也是非常器重,他在写给诸葛亮的信中曾经称赞黄权是个豪爽之士。景初四年,黄权去世,谥为“景侯”。

    黄权在曹魏之时,官运亨通,施展了自己在蜀汉政权没有来得及施展的才能,但是黄权也有自己无奈的地方,那就是自己的两个孩子天各一方,其子之一的黄邕在曹魏继承了黄权的爵位,成了魏国的大臣,另一个留在蜀汉的孩子黄崇,被培养成了自己所效忠的曹魏政权的死敌,后来担任尚书郎,在绵竹之战中同诸葛瞻父子一起战死疆场,一对父子、兄弟最终成为了敌人,这不能不说是个乱世的悲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