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讲将1三国明 第三十八章 平定交趾——吕岱
热门推荐:
都市至尊医神
哈利波特之炼金术师
村医小神农
殷总马甲千千万,夫人撒娇掉一半
下山后,替嫁美娇妻赖上我了
重回故里:清纯的她怎会变成擦边女
我的师兄太强了
焚天炼气诀
六零:冷面军官被科研大佬拿捏了
吕岱,字定公,广陵海陵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将领,吴大司马。
吕岱,少时家境贫寒,但聪明好学,20岁时已名满江淮,他投奔孙权时,孙权正为会稽太守,初任他为吴丞,后“因处法应问,甚称权意,召署录事。”再迁余姚长。
孙策去世,其弟孙权继位后,广揽天下人才,吕岱前往孙权幕府投其麾下,但因出身寒微,最初并未像周瑜、鲁肃之辈受到重用,孙权只是根据其履历,派他到吴郡试任郡丞。吕岱在郡丞之位上恪尽职守,把分管之事治理得井井有条,很快脱颖而出。一次,孙权主持召开会议,亲自检查各郡仓库管理以及狱中囚犯处置情况,其他郡丞受到孙权责备,惟有吕岱从容不迫地“处法应问”,深得孙权赏识。于是,孙权将其留在身边,任录事掌管文案,不久提升为“余姚长”,这是他人生最大的转折点。
吕岱到余姚后第一件事,就是组建了一支一千余人的部队,这些招募来的江南健儿后来跟随吕岱转战南北,建下赫赫战功。山越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越人的后裔,民风剽悍,随山屯聚,不仅“攻没城郭,杀略长吏”,且常被东吴的敌国利用成为内应,成为东吴政权的心腹之患。孙权亲征江夏黄祖,就在胜利在望之际,江东各地山越趁着江东后方空虚而群起暴动,会稽郡东冶等五县山越,也在其首领吕合、秦狼率领下发动叛乱,情急之下,孙权决定起用吕岱。
时年43岁的吕岱,在余姚接到孙权紧急命令,改任督军校尉,立即率领本部人马赶往东冶,与西部校尉蒋钦等“将兵讨之”,最终生擒吕合、秦狼,平定五县,这是吕岱首次领兵作战,此次战役后,大器晚成的吕岱被提拔为昭信中郎将,从此跻身于东吴主要军事将领行列。三国鼎立的局面已定,那一年吕岱率兵再次配合吕蒙,夺取了蜀国的长沙等三郡,接着又同鲁肃联兵镇压了勾结关羽的吴砀和袁龙,战功卓越的他后被孙权任命为庐陵太守。
东汉末年,岭南最大地方势力代表为士燮兄弟,赤壁大战以后,曹操势力退回北方,孙权向西发展遭到刘备集团阻击,向北发展暂无胜算,岭南成为孙权势在必得之地。曹操去世,东汉正式灭亡,孙权将交州刺史步骘调到前线,调吕岱去接任交州刺史,到任后的吕岱一方面恩威并施,在不断削平岭南地方势力反抗的过程中积蓄自身实力,一面努力寻求剪灭岭南割据势力的机会。
任交趾太守40年之久的士燮去世,士燮的儿子士徽意欲叛吴自立,割据一方,孙权出于防范,欲罢免士徽交趾太守一职,改任其为安远将军,领九真太守,以校尉陈时接代士燮为交趾太守,目的是进一步削弱士徽的势力,对此,士徽更加不满,叛吴之心益明。为此,吕岱上表孙权建议分拆南海三郡设置交州,以将军戴良为交州刺史,海东四郡另外虚置广州,吕岱自任为广州刺史。孙权采纳了吕岱的建议,派遣戴良与陈时南往就任,士徽不服从命令,公然发兵防守海口以抵拒戴良等人,吕岱知道士徽此时不除,必然后患无穷,一面上书孙权请求征讨士徽抗命之罪,一面书致士徽“告喻祸福”,发动政治攻势。
同时,吕岱亲率三千铁骑随即从南海出发,昼夜兼程赶至交趾。士徽听说吕岱大军已兵临城下,大为震惊,在走投无路之际,只好与其兄士祗、弟士干、士颂等6人“肉袒迎岱”。吕岱接着乘胜进军讨伐九真,大军所到之处,无不望风披靡,自此岭南才算真正纳入东吴政权直接控制之下。吕岱因功被封番禺侯,升为镇南将军。后来,孙权又将岭南七郡合并为交州,仍令其为交州刺史。
任交州刺史期间,吕岱再次显示出他过人的才干,多次派官员“南宣国化”,出使“西南大海洲上”以及今东南亚一带众多国家,境外扶南、林邑等国国王纷纷派遣使者至吴朝贡,吕岱的这一举措,在我国历史上可与东汉时期班超遣使,访问西亚各国一事相媲美。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吕岱这次外交行动“从此开始了中国和海南诸国的正式往来……”东吴政权恢复对岭南的实际统治,是中央政权对于地方割据分裂势力的胜利,吕岱功不可没,其功不在周瑜、鲁肃之下。
南方平定后,吕岱被召回驻守长沙,79岁的吕岱奉命屯军薄圻,与陆逊共同镇守武昌,负责京师防务。吕岱身为年高德昭老将,凡事均以国事为重,与陆逊精诚合作,恪尽职守,做事奋勇争先,论功劳则主动退让。在荆州时,吕岱同时兼掌荆州文书,军政公务极为忙碌,尽管已年过八旬,但仍保持“躬亲王事”作风,亲自处理公文,精力过人的他不知疲倦,骑马总是一跃而上,吕岱如此老当益壮,被同僚誉称超过古代廉颇老将。
吴郡的徐原“慷慨有才志”,经吕岱向朝廷推荐,徐原后官至侍御史,吕岱偶有过错,徐原不仅当面指出,甚至还当众评论,有人偷偷地告诉吕岱,他感慨地说:“这就是我器重徐原的原因啊!”后来徐原去世,吕岱伤心地哭道:“以后还会有谁指出我的过失呢?”吕岱这种虚怀若谷的品德,在当时成为美谈。
吕岱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初任交州刺史时,历年未能瞻顾家用,妻儿贫乏,孙权获悉以后叹息不已,加倍赏赐吕岱家属钱米布绢,并作出规定,每年按例给予供应。值得一提的是,赤壁之战后,曹操下令沿江百姓内移,导致大量民众渡江南下,逃往吴国。海陵县成为人烟稀少的空旷之地。82岁的吕岱奏请获准招抚乡民回归,重建海陵县,这是老英雄为家乡做的一件“泽被桑梓”的大事。
孙权去世,孙亮即位后拜93岁的吕岱为大司马,成为东吴后期第一重臣。《三国演义》第108回写孙权临终召人嘱其后事,吕岱是在场的两个顾命大臣之一。虽然这是吕岱唯一一次在《三国演义》中露面,让普通读者很难留下什么印象,但这足以说明了吕岱在东吴政权中的地位和威望。
为东吴操劳一生的吕岱在武昌与世长辞,时年96岁,成为东吴最长寿的大将军,吕岱在弥留之际吩咐家人:“殡葬之时,棺木不用油漆、疏巾布衣。丧葬礼仪务必简单节俭。”其子吕凯都一一照办后,将父亲归葬于高阳荡。
吕岱,少时家境贫寒,但聪明好学,20岁时已名满江淮,他投奔孙权时,孙权正为会稽太守,初任他为吴丞,后“因处法应问,甚称权意,召署录事。”再迁余姚长。
孙策去世,其弟孙权继位后,广揽天下人才,吕岱前往孙权幕府投其麾下,但因出身寒微,最初并未像周瑜、鲁肃之辈受到重用,孙权只是根据其履历,派他到吴郡试任郡丞。吕岱在郡丞之位上恪尽职守,把分管之事治理得井井有条,很快脱颖而出。一次,孙权主持召开会议,亲自检查各郡仓库管理以及狱中囚犯处置情况,其他郡丞受到孙权责备,惟有吕岱从容不迫地“处法应问”,深得孙权赏识。于是,孙权将其留在身边,任录事掌管文案,不久提升为“余姚长”,这是他人生最大的转折点。
吕岱到余姚后第一件事,就是组建了一支一千余人的部队,这些招募来的江南健儿后来跟随吕岱转战南北,建下赫赫战功。山越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越人的后裔,民风剽悍,随山屯聚,不仅“攻没城郭,杀略长吏”,且常被东吴的敌国利用成为内应,成为东吴政权的心腹之患。孙权亲征江夏黄祖,就在胜利在望之际,江东各地山越趁着江东后方空虚而群起暴动,会稽郡东冶等五县山越,也在其首领吕合、秦狼率领下发动叛乱,情急之下,孙权决定起用吕岱。
时年43岁的吕岱,在余姚接到孙权紧急命令,改任督军校尉,立即率领本部人马赶往东冶,与西部校尉蒋钦等“将兵讨之”,最终生擒吕合、秦狼,平定五县,这是吕岱首次领兵作战,此次战役后,大器晚成的吕岱被提拔为昭信中郎将,从此跻身于东吴主要军事将领行列。三国鼎立的局面已定,那一年吕岱率兵再次配合吕蒙,夺取了蜀国的长沙等三郡,接着又同鲁肃联兵镇压了勾结关羽的吴砀和袁龙,战功卓越的他后被孙权任命为庐陵太守。
东汉末年,岭南最大地方势力代表为士燮兄弟,赤壁大战以后,曹操势力退回北方,孙权向西发展遭到刘备集团阻击,向北发展暂无胜算,岭南成为孙权势在必得之地。曹操去世,东汉正式灭亡,孙权将交州刺史步骘调到前线,调吕岱去接任交州刺史,到任后的吕岱一方面恩威并施,在不断削平岭南地方势力反抗的过程中积蓄自身实力,一面努力寻求剪灭岭南割据势力的机会。
任交趾太守40年之久的士燮去世,士燮的儿子士徽意欲叛吴自立,割据一方,孙权出于防范,欲罢免士徽交趾太守一职,改任其为安远将军,领九真太守,以校尉陈时接代士燮为交趾太守,目的是进一步削弱士徽的势力,对此,士徽更加不满,叛吴之心益明。为此,吕岱上表孙权建议分拆南海三郡设置交州,以将军戴良为交州刺史,海东四郡另外虚置广州,吕岱自任为广州刺史。孙权采纳了吕岱的建议,派遣戴良与陈时南往就任,士徽不服从命令,公然发兵防守海口以抵拒戴良等人,吕岱知道士徽此时不除,必然后患无穷,一面上书孙权请求征讨士徽抗命之罪,一面书致士徽“告喻祸福”,发动政治攻势。
同时,吕岱亲率三千铁骑随即从南海出发,昼夜兼程赶至交趾。士徽听说吕岱大军已兵临城下,大为震惊,在走投无路之际,只好与其兄士祗、弟士干、士颂等6人“肉袒迎岱”。吕岱接着乘胜进军讨伐九真,大军所到之处,无不望风披靡,自此岭南才算真正纳入东吴政权直接控制之下。吕岱因功被封番禺侯,升为镇南将军。后来,孙权又将岭南七郡合并为交州,仍令其为交州刺史。
任交州刺史期间,吕岱再次显示出他过人的才干,多次派官员“南宣国化”,出使“西南大海洲上”以及今东南亚一带众多国家,境外扶南、林邑等国国王纷纷派遣使者至吴朝贡,吕岱的这一举措,在我国历史上可与东汉时期班超遣使,访问西亚各国一事相媲美。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吕岱这次外交行动“从此开始了中国和海南诸国的正式往来……”东吴政权恢复对岭南的实际统治,是中央政权对于地方割据分裂势力的胜利,吕岱功不可没,其功不在周瑜、鲁肃之下。
南方平定后,吕岱被召回驻守长沙,79岁的吕岱奉命屯军薄圻,与陆逊共同镇守武昌,负责京师防务。吕岱身为年高德昭老将,凡事均以国事为重,与陆逊精诚合作,恪尽职守,做事奋勇争先,论功劳则主动退让。在荆州时,吕岱同时兼掌荆州文书,军政公务极为忙碌,尽管已年过八旬,但仍保持“躬亲王事”作风,亲自处理公文,精力过人的他不知疲倦,骑马总是一跃而上,吕岱如此老当益壮,被同僚誉称超过古代廉颇老将。
吴郡的徐原“慷慨有才志”,经吕岱向朝廷推荐,徐原后官至侍御史,吕岱偶有过错,徐原不仅当面指出,甚至还当众评论,有人偷偷地告诉吕岱,他感慨地说:“这就是我器重徐原的原因啊!”后来徐原去世,吕岱伤心地哭道:“以后还会有谁指出我的过失呢?”吕岱这种虚怀若谷的品德,在当时成为美谈。
吕岱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初任交州刺史时,历年未能瞻顾家用,妻儿贫乏,孙权获悉以后叹息不已,加倍赏赐吕岱家属钱米布绢,并作出规定,每年按例给予供应。值得一提的是,赤壁之战后,曹操下令沿江百姓内移,导致大量民众渡江南下,逃往吴国。海陵县成为人烟稀少的空旷之地。82岁的吕岱奏请获准招抚乡民回归,重建海陵县,这是老英雄为家乡做的一件“泽被桑梓”的大事。
孙权去世,孙亮即位后拜93岁的吕岱为大司马,成为东吴后期第一重臣。《三国演义》第108回写孙权临终召人嘱其后事,吕岱是在场的两个顾命大臣之一。虽然这是吕岱唯一一次在《三国演义》中露面,让普通读者很难留下什么印象,但这足以说明了吕岱在东吴政权中的地位和威望。
为东吴操劳一生的吕岱在武昌与世长辞,时年96岁,成为东吴最长寿的大将军,吕岱在弥留之际吩咐家人:“殡葬之时,棺木不用油漆、疏巾布衣。丧葬礼仪务必简单节俭。”其子吕凯都一一照办后,将父亲归葬于高阳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