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史事讲将1三国明 > 第三十七章 抗倭名将——汪道昆

史事讲将1三国明 第三十七章 抗倭名将——汪道昆

    汪道昆,又名汪守昆,初字玉卿,改字伯玉,号高阳生、别署南溟、南明、太函氏、泰茅氏、天游子、方外司马等,徽州歙县西溪南乡松明山人,明代着名戏曲家、抗倭名将。与张居正同科,初任义乌知县,历官武选司署郎中事员外郎,襄阳知府,福建按察使,福建、郧阳、湖广巡抚等职,仕终兵部左侍郎。

    受祖父启蒙,祖父口授唐诗百首,皆能成诵,有客人来的时候,常令其背诵唐诗,活跃气氛。读私塾,聪慧异常,过目不忘,少年时,常读一些非科举读物,如稗官野史和小说。曾试作戏曲,遭到父亲的禁止,19岁为郡诸生,20岁后曾有一段游学浙江的经历,拜浙江余姚邵世德为师。

    汪道昆不仅武略超群,文韬也相当出众,为文简而有法,作诗风骨俱佳,有《太函集》120卷,收散文106卷,诗歌1520首,堪称多产作家。精通音律,在戏曲创作方面有较高水准,所制杂剧清新俊逸、诙谐多姿,影响很大,传世的共有五种:《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唐明皇七夕长生殿》,另着有《北虏纪略》1卷、《数钱叶谱》1卷等。

    汪道昆生活的嘉靖、万历年间,正是日本海盗集团侵扰东南沿海的高峰时期,百姓备受其苦,汪道昆从就任义乌县令起,就积极组织民众习武练兵,实现全民防御,任福建副使时,他配合民族英雄戚继光筹谋策划,招募“义乌兵”赴前沿参战,大败倭寇,一时举国振奋。晚年任兵部要职,不辞辛劳,亲赴海防前线视察,并从国防整体的角度大胆改革弊政,提出强化边防的整套军事方案,如建设芜湖县城防的方案实施后,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保护,芜湖人民特地将他所写的《芜湖县城记》刻在城门楼上,“以重所始”,表示纪念。

    汪道昆,虽为徽商之后,但勤勉务实,忠于职守,“民本”意识很强,在任襄阳知府时曾“筑堤千丈余,以防汉水岁溢”深得民心,在湖广巡抚任上“首发藩室不法者治于理。剪洞庭萑蒲而覆其巢。沅湘江汉之民安枕卧,先生之赐也。”在福建抗倭前线与戚继光并肩战斗,“昼夜筹画,不枕戈者十有六日”,救沿海民众于水火,可见他爱民如子,对民间疾苦是深抱同情心的。当年的抗倭总指挥胡宗宪冤死狱中,汪道昆不因胡生前曲意攀附大权奸严嵩父子、侵吞军饷等人品气节上的不醇坐视不管,而以同僚同乡之谊感慨伤怀,赋诗哭悼之余,为之奔走呼号,修书鸣冤,使其蒙冤25年后终获彻底平反,可见他明辨是非、极富正义感。

    虽负文名,所撰杂剧不负所望,今存《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四种,都是一折短剧,合称《大雅堂乐府》。内容都假传说来写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高唐梦》叙楚襄王梦中会见巫山神女,题材本自宋玉《高唐赋》;《五湖游》述越王勾践平吴之后猜忌功臣,范蠡见机勇退,偕同西施归隐太湖;《远山戏》取汉京兆尹张敞沉溺伉俪之乐,为妻画眉故事;《洛水悲》写甄后之魂化为洛水之神,与曹植了却相思债的奇遇。从上述四剧的内容可以看出:汪道昆的杂剧,代表了士大夫在官场生活之余,假戏曲创作以遣兴娱情的一种倾向,所以题材范围狭窄,多写文人风流雅事,缺乏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