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音阶狂潮 第一五三八章 意境
热门推荐:
龙吟九霄:大夏第一战尊!
乾坤塔
华夏先祖来助,女帝冠绝神州
特种兵:特战精英,震撼狼牙
重生08年:开局废墟底下捡校花
开局主动辞官,皇帝却要逼我净身
熊猫普查员
从穷小子到江湖巅峰
大唐傻王逆天罡
浦海上个星期的白天最高气温接近三十度,周四周五下了两天雨后才清凉下来,很可能是炎夏前的最后舒适了。
四零二教室里,除了杨景行都是穿着两件。不过明天何沛媛多半就能穿上那条只花了三百多块购买的原价近两千虽然过季还略有瑕疵但依然很漂亮的裙子,因为这眼看都四点了,太阳还是冲破了云层,照进了门窗紧闭的教室。
是感觉到有点闷还是要准备大动干戈,龚晓玲解了衣袖扣子撸了撸。尤尚彦虽然时刻做笔记的架势但更像搞服务的,这就去开窗。
一天就要过去,多少又后悔虚度了光阴的学子在抓紧亡羊补牢,北楼正是热闹的时候。大家平时抱怨在装修四零二期间进行了整楼更换的所谓隔音玻璃效果很不明显,可是一旦打开了窗户,又会觉得还是挺能隔的,所以尤尚彦又关上了。
见尤尚彦又准备开空调,杨景行对他摆了摆手。
龚晓玲还没啰嗦完第二乐章那个平平无奇的开头:“所以西方音乐家把倒影作为一种典型的技术手段去实现对音乐的探索和控制,而我们说什么?阴阳、黑白、喜怒、生死,我们思考的是正反两者之间的关系,从一种关系扩展到一阴一阳谓之道,对我们艺术工作者而言其实就是感物寄兴,迁想妙得。”
算你能扯,大家仰视倾听。
可能是看专家同行们没怎么点头赞同,龚晓玲就再说明一遍:“我对这个乐章的解读会比第一乐章更主观,不该说解读,更多是感受和领略。”
胡教授捧场:“龚教授讲得很好,是一种启发。”
卫教授也点头:“如果是从上下关系的角度来分析这个乐章,更能见微知著。”
龚晓玲却不知好歹:“重要的不是角度,而是意蕴……”
卫教授连忙再点头:“我就是这个意思。”
龚晓玲偏要觉得别人不懂:“如果停留在技术欣赏层面,就像我这样……比如我看到一百八十二到一百九十二小节,刚开始我认为是变奏,感觉很有趣味性,多读几遍试弹一下之后感觉好像有什么不对,再仔细看一看,啊,原来是两声部的上下行重合交叉,那一刻,我为自己的发现心花怒放更为作曲家的巧思拍手叫绝……但是我没意识到,这种发现反而使得我落入窠臼。”
专家们好笑,作曲家就有点不好意思了。
“我用了一天时间才领悟,这其实是对关系的一种表现。”龚晓玲的神情其实有点骄傲:“那么当然,接下来应该有思考吧?”
贺宏垂举手了:“我们可以先说一说龚教授提到的这一部分。”
大家连连同意,还是贺副校长务实,光搞那些虚的讲得再好听有什么用,最后还是要落实要弹出来才行呀,还是要一个一个音型慢慢分析。
“先听龚教授讲完吧。”李迎珍是帮女同胞讲话吗:“我觉得讲得很好,思路别断。”
倒又都同意。
“第一百九十五小节,其实是从一百九二小节就已经开始了……”龚晓玲要看谱子确认一下,摇起头来:“这就是需要带着意蕴读谱才能感受到的留白之美。如果我是演奏家,在弹这个三连音的同时,我的左手会在大字组黑键上轻轻抚过。”
虽然在座的几乎都是会扯的,但这是不是太过了点呀?冯老头是忍不下了:“请龚教授说明。”
“有道理的。”卫教授尊重老资格,翻页后把自己的乐谱端给隔壁用笔指划:“您看这里,反过来之后就是从这里开始……”
“对的,对的!”冯老头又耿直起来:“我没注意。”
毕竟是一大把年纪的人了,李迎珍安慰一下:“很容易的忽视的细节。”
“是我不仔细。”冯老头边说边在自己谱子上补充。
龚晓玲倒有点过意不去:“其实我最开始的判断是出自主观感受……自一百九十五小节开始出现的第三主题或者我们可以先称之为副部主题,不管是什么都很容易能划分开,因为这条旋律的二十八个音有二十三个是重复的,非常明显,甚至突兀,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疑问,作曲家想干什么呀?”
所有人都装作还不知道。
“两百零四小节……”龚晓玲深呼吸着温柔了眼神更轻缓了音调:“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但是据我所知从复调音乐诞生没人这么做过,我更愿意相信有人做过,因为这里并不复杂更不深奥,发生的所有事情都一目了然,我觉得应该很容易想到。”
“不复杂不深奥不等于简单。”冯教授捧个场还是拆个台:“很难模仿。”
专家们同意老资格,贺宏垂说明:“我本来把这种形式在作曲系以作业的形式进行一次试验征稿,龚教授的意见是先等一等。”
龚晓玲对副校长系主任苦口婆心:“这是需要非常认真消化仔细摸索的,急了很可能会伤害到学生们的积极性。”
教育工作者们基本同意。
龚晓玲还是说回作品:“说起来很简单的形式,冯老说是两个主题的交汇,也很形象,我一开始认为是第三主题镶嵌到第一主题之上,也是类似的意思。但是听了景行的演奏,我想提供一个不太一样的思路,我觉得如果叫赋彩,好像更接近一点。”
“随类赋彩!”胡教授大声喝彩:“好,好!”
专家们这一次的点头好像更诚挚,还带着高兴。李迎珍都笑得灿烂:“就像龚教授说的,本来应该很简单容易想到,可我们就是没想到,说明还是要天赋和用心的。”
大家边哈哈边严肃,就叫赋彩,定了定了,从现在开始这种手法就有学术称谓了。
龚晓玲挺开心:“景行觉得呢?”
杨景行倒是诚实:“我不太懂,没听过。”
“赋彩。”被丢人的贺宏垂简直要怒了:“赋与色彩,你没听过?”
杨景行点头哦哦:“好高级。”
龚晓玲都背对学生只跟教授们聊了:“但是感觉还是浅薄了一点,因为作品中,第三主题的融合对第一主题的改变不仅仅是色彩,而且即便色彩的改变也不是目的。我们还是先看色彩,到两百一十六小节,赋彩看似完成的这个过程,即便抛开第二主题不看,这也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乐段,而除了美,我还能感受到什么?更多的是什么?”
你会说就继续说呗。
“妙!”龚晓玲享受表情:“不是结构的精妙手法的巧妙或者乐思的奥妙,就是妙,我认为这是一种音乐品格的升华,审美格调的进阶。”
“妙哉妙哉!”胡教授站起来了:“我提一下,妙这个字在篆书中,右边不是少,而是玄字,所以我说玄妙玄妙。”
“胡教授说得太好了!玄妙!”龚晓玲用力拍手:“所以我的观点是,从这里开始,《哇哇》这件作品……虽然从整体来看这仍然是一首建立在西乐理论基础上钢琴曲,用的是西乐的语言,但是我认为从这一个妙处开始,就能确定《哇哇》的音乐意境,已经是完全建立在中国文化的审美品格之上。”
胡教授还没坐下,慷慨激昂:“西乐的意象,中国文化的意境!”
“对,对对!”龚晓玲激动得摸胡教授的手臂几下:“我认为在这方面,《哇哇》比杨二做得更彻底更高超,更玄妙!”
卫教授没站起来,倒是高举起了文件夹是给后面领导看:“是超越赋彩技巧的!”
龚晓玲更高兴了:“就是我想说的,如果我们停留在技术理论上……”
杨景行已经完全懵了,照这种搞法,什么时候是个头?模特都要下班了。
如果说“赋彩”都算妙的话,那么把乐段整理来看,再把乐章做整体分析,进而把全曲上下文联系起来……专家们都学识渊博想象力丰富。
第一主题赋彩之后第二主题也要赋彩,不同的赋彩手法也可以大书特书,更别提赋彩之后的“溯源”,要上升到正反关系因时变化的哲学问题,看似变了其实没变。
当然了,教授们最最最期待的还是冯教授所说的“逆比”,在这首曲子中不叫高潮,而称之为“顿悟”,其实就是双主题的同时或者先后小幅度逐渐完成的“赋彩”,但是因为赋彩形式和效果都跟前面分别进行的大不一样,难度要高出一个级别,所以龚晓玲也给专门选了个名字,叫“互化”。
名字大家都同意了,但借题发挥起来就各不相同,龚晓玲认为涉及了“有无”,但是又展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卫教授觉得也不能忽视互化之外的声部互相承接,胡教授则强调前后上下的呼应感……
四零二教室热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李迎珍端了龚晓玲椅子上的杯子起身去续水,然后端给女同胞:“嗓子都哑了。”
“谢谢。”龚老师接杯子喝一口:“我把第二乐章讲完就休息吧……互化之后不再溯回,他们慢慢靠近,合二为一,这一段真是美轮美奂,但不是重点,然后怎么样?结尾来了!关于全曲的结尾,从融合之上延续出来的这一段,是我跟老贺、李教授最不谋而合的,我们都称之为——惊鸿一撇!”
除了作曲家所有人大力点头。
“惊鸿一撇之后的快速如烟如雾消散,近乎戛然而止!”龚晓玲很疑问:“是我们的作曲家对主题的展现和思考已经到了极限而无力为续了吗?不,我认为这就是审美意境的不同。西方作曲家如果有这样乐思,他们肯定会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完全够写出一部交响曲,可是我们的作曲家,惜墨如金点到即止,反而成就了最高的音乐享受,至少是对我而言!谢谢,谢谢大家,谢谢杨景行!我讲完了。”
讲完的人呵呵好笑似乎自嘲,其他人可要正经鼓掌,杨景行还得站起来拍手。
四零二教室里,除了杨景行都是穿着两件。不过明天何沛媛多半就能穿上那条只花了三百多块购买的原价近两千虽然过季还略有瑕疵但依然很漂亮的裙子,因为这眼看都四点了,太阳还是冲破了云层,照进了门窗紧闭的教室。
是感觉到有点闷还是要准备大动干戈,龚晓玲解了衣袖扣子撸了撸。尤尚彦虽然时刻做笔记的架势但更像搞服务的,这就去开窗。
一天就要过去,多少又后悔虚度了光阴的学子在抓紧亡羊补牢,北楼正是热闹的时候。大家平时抱怨在装修四零二期间进行了整楼更换的所谓隔音玻璃效果很不明显,可是一旦打开了窗户,又会觉得还是挺能隔的,所以尤尚彦又关上了。
见尤尚彦又准备开空调,杨景行对他摆了摆手。
龚晓玲还没啰嗦完第二乐章那个平平无奇的开头:“所以西方音乐家把倒影作为一种典型的技术手段去实现对音乐的探索和控制,而我们说什么?阴阳、黑白、喜怒、生死,我们思考的是正反两者之间的关系,从一种关系扩展到一阴一阳谓之道,对我们艺术工作者而言其实就是感物寄兴,迁想妙得。”
算你能扯,大家仰视倾听。
可能是看专家同行们没怎么点头赞同,龚晓玲就再说明一遍:“我对这个乐章的解读会比第一乐章更主观,不该说解读,更多是感受和领略。”
胡教授捧场:“龚教授讲得很好,是一种启发。”
卫教授也点头:“如果是从上下关系的角度来分析这个乐章,更能见微知著。”
龚晓玲却不知好歹:“重要的不是角度,而是意蕴……”
卫教授连忙再点头:“我就是这个意思。”
龚晓玲偏要觉得别人不懂:“如果停留在技术欣赏层面,就像我这样……比如我看到一百八十二到一百九十二小节,刚开始我认为是变奏,感觉很有趣味性,多读几遍试弹一下之后感觉好像有什么不对,再仔细看一看,啊,原来是两声部的上下行重合交叉,那一刻,我为自己的发现心花怒放更为作曲家的巧思拍手叫绝……但是我没意识到,这种发现反而使得我落入窠臼。”
专家们好笑,作曲家就有点不好意思了。
“我用了一天时间才领悟,这其实是对关系的一种表现。”龚晓玲的神情其实有点骄傲:“那么当然,接下来应该有思考吧?”
贺宏垂举手了:“我们可以先说一说龚教授提到的这一部分。”
大家连连同意,还是贺副校长务实,光搞那些虚的讲得再好听有什么用,最后还是要落实要弹出来才行呀,还是要一个一个音型慢慢分析。
“先听龚教授讲完吧。”李迎珍是帮女同胞讲话吗:“我觉得讲得很好,思路别断。”
倒又都同意。
“第一百九十五小节,其实是从一百九二小节就已经开始了……”龚晓玲要看谱子确认一下,摇起头来:“这就是需要带着意蕴读谱才能感受到的留白之美。如果我是演奏家,在弹这个三连音的同时,我的左手会在大字组黑键上轻轻抚过。”
虽然在座的几乎都是会扯的,但这是不是太过了点呀?冯老头是忍不下了:“请龚教授说明。”
“有道理的。”卫教授尊重老资格,翻页后把自己的乐谱端给隔壁用笔指划:“您看这里,反过来之后就是从这里开始……”
“对的,对的!”冯老头又耿直起来:“我没注意。”
毕竟是一大把年纪的人了,李迎珍安慰一下:“很容易的忽视的细节。”
“是我不仔细。”冯老头边说边在自己谱子上补充。
龚晓玲倒有点过意不去:“其实我最开始的判断是出自主观感受……自一百九十五小节开始出现的第三主题或者我们可以先称之为副部主题,不管是什么都很容易能划分开,因为这条旋律的二十八个音有二十三个是重复的,非常明显,甚至突兀,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疑问,作曲家想干什么呀?”
所有人都装作还不知道。
“两百零四小节……”龚晓玲深呼吸着温柔了眼神更轻缓了音调:“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但是据我所知从复调音乐诞生没人这么做过,我更愿意相信有人做过,因为这里并不复杂更不深奥,发生的所有事情都一目了然,我觉得应该很容易想到。”
“不复杂不深奥不等于简单。”冯教授捧个场还是拆个台:“很难模仿。”
专家们同意老资格,贺宏垂说明:“我本来把这种形式在作曲系以作业的形式进行一次试验征稿,龚教授的意见是先等一等。”
龚晓玲对副校长系主任苦口婆心:“这是需要非常认真消化仔细摸索的,急了很可能会伤害到学生们的积极性。”
教育工作者们基本同意。
龚晓玲还是说回作品:“说起来很简单的形式,冯老说是两个主题的交汇,也很形象,我一开始认为是第三主题镶嵌到第一主题之上,也是类似的意思。但是听了景行的演奏,我想提供一个不太一样的思路,我觉得如果叫赋彩,好像更接近一点。”
“随类赋彩!”胡教授大声喝彩:“好,好!”
专家们这一次的点头好像更诚挚,还带着高兴。李迎珍都笑得灿烂:“就像龚教授说的,本来应该很简单容易想到,可我们就是没想到,说明还是要天赋和用心的。”
大家边哈哈边严肃,就叫赋彩,定了定了,从现在开始这种手法就有学术称谓了。
龚晓玲挺开心:“景行觉得呢?”
杨景行倒是诚实:“我不太懂,没听过。”
“赋彩。”被丢人的贺宏垂简直要怒了:“赋与色彩,你没听过?”
杨景行点头哦哦:“好高级。”
龚晓玲都背对学生只跟教授们聊了:“但是感觉还是浅薄了一点,因为作品中,第三主题的融合对第一主题的改变不仅仅是色彩,而且即便色彩的改变也不是目的。我们还是先看色彩,到两百一十六小节,赋彩看似完成的这个过程,即便抛开第二主题不看,这也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乐段,而除了美,我还能感受到什么?更多的是什么?”
你会说就继续说呗。
“妙!”龚晓玲享受表情:“不是结构的精妙手法的巧妙或者乐思的奥妙,就是妙,我认为这是一种音乐品格的升华,审美格调的进阶。”
“妙哉妙哉!”胡教授站起来了:“我提一下,妙这个字在篆书中,右边不是少,而是玄字,所以我说玄妙玄妙。”
“胡教授说得太好了!玄妙!”龚晓玲用力拍手:“所以我的观点是,从这里开始,《哇哇》这件作品……虽然从整体来看这仍然是一首建立在西乐理论基础上钢琴曲,用的是西乐的语言,但是我认为从这一个妙处开始,就能确定《哇哇》的音乐意境,已经是完全建立在中国文化的审美品格之上。”
胡教授还没坐下,慷慨激昂:“西乐的意象,中国文化的意境!”
“对,对对!”龚晓玲激动得摸胡教授的手臂几下:“我认为在这方面,《哇哇》比杨二做得更彻底更高超,更玄妙!”
卫教授没站起来,倒是高举起了文件夹是给后面领导看:“是超越赋彩技巧的!”
龚晓玲更高兴了:“就是我想说的,如果我们停留在技术理论上……”
杨景行已经完全懵了,照这种搞法,什么时候是个头?模特都要下班了。
如果说“赋彩”都算妙的话,那么把乐段整理来看,再把乐章做整体分析,进而把全曲上下文联系起来……专家们都学识渊博想象力丰富。
第一主题赋彩之后第二主题也要赋彩,不同的赋彩手法也可以大书特书,更别提赋彩之后的“溯源”,要上升到正反关系因时变化的哲学问题,看似变了其实没变。
当然了,教授们最最最期待的还是冯教授所说的“逆比”,在这首曲子中不叫高潮,而称之为“顿悟”,其实就是双主题的同时或者先后小幅度逐渐完成的“赋彩”,但是因为赋彩形式和效果都跟前面分别进行的大不一样,难度要高出一个级别,所以龚晓玲也给专门选了个名字,叫“互化”。
名字大家都同意了,但借题发挥起来就各不相同,龚晓玲认为涉及了“有无”,但是又展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卫教授觉得也不能忽视互化之外的声部互相承接,胡教授则强调前后上下的呼应感……
四零二教室热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李迎珍端了龚晓玲椅子上的杯子起身去续水,然后端给女同胞:“嗓子都哑了。”
“谢谢。”龚老师接杯子喝一口:“我把第二乐章讲完就休息吧……互化之后不再溯回,他们慢慢靠近,合二为一,这一段真是美轮美奂,但不是重点,然后怎么样?结尾来了!关于全曲的结尾,从融合之上延续出来的这一段,是我跟老贺、李教授最不谋而合的,我们都称之为——惊鸿一撇!”
除了作曲家所有人大力点头。
“惊鸿一撇之后的快速如烟如雾消散,近乎戛然而止!”龚晓玲很疑问:“是我们的作曲家对主题的展现和思考已经到了极限而无力为续了吗?不,我认为这就是审美意境的不同。西方作曲家如果有这样乐思,他们肯定会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完全够写出一部交响曲,可是我们的作曲家,惜墨如金点到即止,反而成就了最高的音乐享受,至少是对我而言!谢谢,谢谢大家,谢谢杨景行!我讲完了。”
讲完的人呵呵好笑似乎自嘲,其他人可要正经鼓掌,杨景行还得站起来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