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庙堂两相厌 第三十章 四朝相府一夕倾
睿帝七年,九月下旬。
未央宫御书房内,一封密函被悄无声息的送进宫,睿帝看了密函后,沉思半晌,问:“定北侯世子还有多久进京?”
“回陛下,大概还需七日。”大内总管高林答道。
睿帝眼神暗了暗,拿起案头的一份折子,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仿佛在下一个很大的决心,思忖良久,才道:“召蔺太傅,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卿,还有......宣于承入宫。”
高公公心神一凛,悄悄觑了眼龙案后的睿帝,恭敬应声,“是。”
传谕太监去了各府,约莫小半个时辰,太傅蔺良哲,刑部尚书朱明、御史中丞金海以及大理寺卿杜司良陆续觐见……
丞相府离皇宫较远,所以宣于承是最后一个到。
进御书房时,他还是一贯的样子,面容清癯,神态严谨。
虽然殿内的众人表情明显不同寻常,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凝重压抑气氛,他依然如往日般,从容不迫地走到阶前,撩衣下拜:
“臣参见陛下。”
平平稳稳的声音一如既往,庄严恭谨,不带任何情绪。
头叩下去,半天没有得到回应,他自然不能起身,保持着伏地的姿态,静听圣言。
一旁的蔺良哲手里拿着刚看过的一份折子,神色十分复杂,偏眸看了眼帮宣于承,眉头深拧,想为他说上几句,却无从开口。
气氛僵持了会儿,高坐在殿上睿帝终于发话了,“太傅,把你手中的折子给丞相看看。”
“这是一个月前济州刺史递上来的折子,状告国舅于五月初,在济州境内的以权谋私、贩卖黑火、勾结外族意图不轨。”睿帝看了眼案头的一卷案宗,示意高林一并拿下去给宣于承看看,“事关国体,朕已命刑部彻查此事,并让御史台协助,如今案宗在此,人证物证俱全,丞相可有话说?”
宣于承脸色难看至极,极力稳住心神,双手接过高林送过来的案宗,从头到尾翻看了一遍,看到后面,已是面色铁青,清瘦的脸上浮现出浓浓的震骇之色。
骇然半晌,抬首望了眼殿堂上面色清肃的睿帝,握紧案宗,再度伏身,以头磕地。
“是臣教子无方,才让小儿犯下如此滔天大罪,臣愧对圣恩,自请废黜丞相之职,任凭陛下发落!”
此言一出,殿内更是一片沉寂。
刑部、御史中丞屏息不言,生怕触了睿帝的霉头。
睿帝眸色深深地盯着伏身在地的宣于承,静默良久,语带威严道:“丞相先别急着认罪,事情还没完。”
他抬眸看向大理寺卿,道:“杜卿,朕命你查的事可有结果?”
“回陛下,已有结果。”大理寺卿杜司良出身于将门,为人刚直严谨,朝睿帝欠身行一礼后,从袖中摸出一卷文书,由高公公递到御案之上,“这是相关人等的证词,陛下请看。”
睿帝不动声色地展开文书,大致看了一眼,接着眸色晦暗地扫向宣于承,语气有些阴沉,“高林,也拿下去给几位爱卿传阅一番。”
蔺良哲眉头一皱,直觉将会发生什么不可预料的事情,率先接过递到他面前的那份文书,一行行扫了下去……
本来还没什么情绪外露,可看到一半,心中猛地一沉,霍然偏头看向宣于承,眼底写满不敢置信。
过了好一会儿,又抬首看向睿帝,顿时有些明白了。
睿帝今日叫他来,并非要让他做些什么,只需要他在一旁做个见证。
见证百年相府衰亡。
刑部、御史中丞一一阅过后,脸上神色大变,惊得连大气都不敢喘。
只有杜司良仍是一派平静,以一种板正的语调道:“几个月前,黄河一带有前朝余孽作乱,逸太子死而复生,陛下命臣彻查此事原委。臣找到当年为逸太子验尸的医官,和东宫一名幸存的宫女。经审查发现,当年东宫大火并非偶然,而是人为,纵火之人乃丞相手下的一名心腹侍卫……”
后面的话他没有说下去,但在场的几位大人都心知肚明。
宣于承当年负责捉拿逸太子,到了东宫后,却派心腹悄悄放了一把大火,此举无疑是想毁尸灭迹,让人以为逸太子死于火场中。后来他又一力揽下验尸的活,必然是为了帮助逆党逃脱。
先是儿子勾结外族,将大量黑火卖给东瀛人,再是老子欺君罔上,擅自放走前朝余孽。
如果没有发生黄河叛军作乱之事,也许还能从轻发落,可叛军造反早已闹得天下皆知,平乱的将士死伤数千人,岂能轻易姑息。
睿帝眸光锐利,俯睨着下方。他已经胜券在握,自三日前,收到宣于祁作案卷宗伊始!
“丞相,你可认罪?”
宣于承跪在地上,面色青白却一言不发。
早在定北侯世子出征前,他就知道皇上已派人暗中调查十几年前的事,可他并没有想办法隐瞒下去,冷眼旁观地任由大理寺暗中追查。
该被揭发的事,早晚都会公诸于众,他一直在等这一天的到来。
唯一担心的是怕将祁儿牵扯进来,却不想祁儿比他还能惹事。
难怪几个月会前来信让他辞官归隐,原来他更早就做好了准备。
三司官员,位于高堂之上。
三司会审,却在御书房内。
看来陛下还想为了他这个四朝连襟的权臣留些颜面......
也罢,历经两代,当了一朝闲臣,三朝的丞相,该见得都见识了,该为天下百姓做的都做了,他老了,只愿子女安好。
“臣......认罪,请陛下处置!”
宣于承面无表情地低眸看着光洁的大理石板,语无波澜,眼底一派平和。
为官四十载,曾是崛汉重臣,渊帝推心置腹的知己,为了稳固朝纲,他开了城门,放逆臣闯入宫廷宫,成了历史上遗臭万年的卖国贼。
认敌为友,背信弃义,卖主求荣,这些词用在他身上都不过分,早在逸太子夜闯相府来找他时,他就该死了,偷活了这多日子,知足了。
第二日早朝,一道圣旨昭告天下。
“奉天承命皇帝诏曰:丞相宣于承包庇叛党,欺君罔上,又纵容其子宣于祁勾结外族,意图谋反,实乃谋逆之罪;诚念其有功于社稷,姑且网开一面,废其丞相之职,处以杖刑并流放儋州,终身不得回京。”
“国舅爷宣于祁以权谋私,强占土地,贩卖私盐黑火,勾结外族,视为大逆不道,经三司会查,证据确凿,今削其爵位,即日缉拿归案,处以极刑,以儆效尤!”
“其名下商行,全部由各地官府查禁,相关人等一律押回大牢收监,待审明罪行,再行处置!”
一夕之间,曾经权倾朝野的宣于相成了流放岭南的戴罪之人,富甲天下的祁公子成了在逃逆犯,日进斗金的祁氏商行都归官府所有,自此,天下名楼,再不姓祁!
朝罢,百官唏嘘。
告示一出,天下哗然。
一切都顺理成章,滴水不漏,睿帝这一招,打的天下人都措手不。
相府被抄,有罪的没罪的统统入了狱,往日跟丞相府来往密切的大臣、世家公子,为了自保纷纷倒戈,历经四朝的相府轰然倒塌。
就在当天夜里,宣于承在牢中饮毒自尽,被发现时,正闭目端坐于木桌,神态安素严谨,一如生前。
太极宫内,睿帝得知这个消息时,呆呆愣怔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反应过来,他低头看看自己的双手,眸中一片黯然。
其实他很清楚,宣于承断然不会有异心。
如蔺良哲所说,宣于承一生为国为民,为了稳固朝纲,让百姓有个更贤明的君主,不惜在史书上将自己抹黑一笔......如此治国良臣,何以反?
换而言之,睿帝励精图治,知人善用,如果只是权倾天下,又何须动他……即使放了前朝太子,但若无大错,也会先留朝待用。
可是,权倾天下的相府出了一个富可敌国的宣于祁。
十年战乱不断,两代王朝更替,天下一切百废待兴,国库亦是空虚多年,想将天下产业据为己有,宣于祁必须死!
更重要的是,皇权不可轻蔑,断没有权势钱财皆握的朝臣,所以丞相府,不能留。
月亮如水,从窗外洒进来,清冷的月光照在睿帝手中一块月形血玉上。
这块血玉从他还是定国公府世子时,就跟着他了。血玉莹润剔透,成色极好,是他和皇后宣玉燕的定情信物。
那时他还小,并不知父皇有谋逆之心,也不知父皇为何要他接近丞相的女儿。
他只是照做了,而且很努力地去博丞相唯一的女儿欢心,因为自打第一次见,他喜欢上了这个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女孩......
睿帝眸色深晦暗沉,温柔抚摸着血玉边缘平滑的缺口,他让高林磨砚,摊开圣旨,几次提笔难落……最终还是让高林代拟了。
宣于承已死,罪臣之女岂能为后。
椒房殿内,圣旨已到,废皇后宣玉燕贬为庶人,安置月华宫。
细细听完圣旨,庶人宣于燕面容一派沉静,举止一如既往的端方从容,除了“臣妾领旨”,她还笑容淡雅地叮嘱高林,好好照顾陛下。
那天晚上星光寂寥,睿帝摒退左右,独自一人从椒房殿走到到月华宫。
已是夜深人静,他在颓败的宫殿外站了许久,才鼓足勇气轻轻推开门,却只看到空荡荡的房间里,一条白绫晃晃悠悠的悬着一个单薄的身子......
三指宽的腰带上,系着一条红色穗子,穗子上缠着一块上好的月形血玉,他毫无预兆地将门推开,寒凉的月光夹着萧瑟的秋风卷入室内,黑暗中的穗子一松,血玉坠落,应声而碎......
未央宫御书房内,一封密函被悄无声息的送进宫,睿帝看了密函后,沉思半晌,问:“定北侯世子还有多久进京?”
“回陛下,大概还需七日。”大内总管高林答道。
睿帝眼神暗了暗,拿起案头的一份折子,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仿佛在下一个很大的决心,思忖良久,才道:“召蔺太傅,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卿,还有......宣于承入宫。”
高公公心神一凛,悄悄觑了眼龙案后的睿帝,恭敬应声,“是。”
传谕太监去了各府,约莫小半个时辰,太傅蔺良哲,刑部尚书朱明、御史中丞金海以及大理寺卿杜司良陆续觐见……
丞相府离皇宫较远,所以宣于承是最后一个到。
进御书房时,他还是一贯的样子,面容清癯,神态严谨。
虽然殿内的众人表情明显不同寻常,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凝重压抑气氛,他依然如往日般,从容不迫地走到阶前,撩衣下拜:
“臣参见陛下。”
平平稳稳的声音一如既往,庄严恭谨,不带任何情绪。
头叩下去,半天没有得到回应,他自然不能起身,保持着伏地的姿态,静听圣言。
一旁的蔺良哲手里拿着刚看过的一份折子,神色十分复杂,偏眸看了眼帮宣于承,眉头深拧,想为他说上几句,却无从开口。
气氛僵持了会儿,高坐在殿上睿帝终于发话了,“太傅,把你手中的折子给丞相看看。”
“这是一个月前济州刺史递上来的折子,状告国舅于五月初,在济州境内的以权谋私、贩卖黑火、勾结外族意图不轨。”睿帝看了眼案头的一卷案宗,示意高林一并拿下去给宣于承看看,“事关国体,朕已命刑部彻查此事,并让御史台协助,如今案宗在此,人证物证俱全,丞相可有话说?”
宣于承脸色难看至极,极力稳住心神,双手接过高林送过来的案宗,从头到尾翻看了一遍,看到后面,已是面色铁青,清瘦的脸上浮现出浓浓的震骇之色。
骇然半晌,抬首望了眼殿堂上面色清肃的睿帝,握紧案宗,再度伏身,以头磕地。
“是臣教子无方,才让小儿犯下如此滔天大罪,臣愧对圣恩,自请废黜丞相之职,任凭陛下发落!”
此言一出,殿内更是一片沉寂。
刑部、御史中丞屏息不言,生怕触了睿帝的霉头。
睿帝眸色深深地盯着伏身在地的宣于承,静默良久,语带威严道:“丞相先别急着认罪,事情还没完。”
他抬眸看向大理寺卿,道:“杜卿,朕命你查的事可有结果?”
“回陛下,已有结果。”大理寺卿杜司良出身于将门,为人刚直严谨,朝睿帝欠身行一礼后,从袖中摸出一卷文书,由高公公递到御案之上,“这是相关人等的证词,陛下请看。”
睿帝不动声色地展开文书,大致看了一眼,接着眸色晦暗地扫向宣于承,语气有些阴沉,“高林,也拿下去给几位爱卿传阅一番。”
蔺良哲眉头一皱,直觉将会发生什么不可预料的事情,率先接过递到他面前的那份文书,一行行扫了下去……
本来还没什么情绪外露,可看到一半,心中猛地一沉,霍然偏头看向宣于承,眼底写满不敢置信。
过了好一会儿,又抬首看向睿帝,顿时有些明白了。
睿帝今日叫他来,并非要让他做些什么,只需要他在一旁做个见证。
见证百年相府衰亡。
刑部、御史中丞一一阅过后,脸上神色大变,惊得连大气都不敢喘。
只有杜司良仍是一派平静,以一种板正的语调道:“几个月前,黄河一带有前朝余孽作乱,逸太子死而复生,陛下命臣彻查此事原委。臣找到当年为逸太子验尸的医官,和东宫一名幸存的宫女。经审查发现,当年东宫大火并非偶然,而是人为,纵火之人乃丞相手下的一名心腹侍卫……”
后面的话他没有说下去,但在场的几位大人都心知肚明。
宣于承当年负责捉拿逸太子,到了东宫后,却派心腹悄悄放了一把大火,此举无疑是想毁尸灭迹,让人以为逸太子死于火场中。后来他又一力揽下验尸的活,必然是为了帮助逆党逃脱。
先是儿子勾结外族,将大量黑火卖给东瀛人,再是老子欺君罔上,擅自放走前朝余孽。
如果没有发生黄河叛军作乱之事,也许还能从轻发落,可叛军造反早已闹得天下皆知,平乱的将士死伤数千人,岂能轻易姑息。
睿帝眸光锐利,俯睨着下方。他已经胜券在握,自三日前,收到宣于祁作案卷宗伊始!
“丞相,你可认罪?”
宣于承跪在地上,面色青白却一言不发。
早在定北侯世子出征前,他就知道皇上已派人暗中调查十几年前的事,可他并没有想办法隐瞒下去,冷眼旁观地任由大理寺暗中追查。
该被揭发的事,早晚都会公诸于众,他一直在等这一天的到来。
唯一担心的是怕将祁儿牵扯进来,却不想祁儿比他还能惹事。
难怪几个月会前来信让他辞官归隐,原来他更早就做好了准备。
三司官员,位于高堂之上。
三司会审,却在御书房内。
看来陛下还想为了他这个四朝连襟的权臣留些颜面......
也罢,历经两代,当了一朝闲臣,三朝的丞相,该见得都见识了,该为天下百姓做的都做了,他老了,只愿子女安好。
“臣......认罪,请陛下处置!”
宣于承面无表情地低眸看着光洁的大理石板,语无波澜,眼底一派平和。
为官四十载,曾是崛汉重臣,渊帝推心置腹的知己,为了稳固朝纲,他开了城门,放逆臣闯入宫廷宫,成了历史上遗臭万年的卖国贼。
认敌为友,背信弃义,卖主求荣,这些词用在他身上都不过分,早在逸太子夜闯相府来找他时,他就该死了,偷活了这多日子,知足了。
第二日早朝,一道圣旨昭告天下。
“奉天承命皇帝诏曰:丞相宣于承包庇叛党,欺君罔上,又纵容其子宣于祁勾结外族,意图谋反,实乃谋逆之罪;诚念其有功于社稷,姑且网开一面,废其丞相之职,处以杖刑并流放儋州,终身不得回京。”
“国舅爷宣于祁以权谋私,强占土地,贩卖私盐黑火,勾结外族,视为大逆不道,经三司会查,证据确凿,今削其爵位,即日缉拿归案,处以极刑,以儆效尤!”
“其名下商行,全部由各地官府查禁,相关人等一律押回大牢收监,待审明罪行,再行处置!”
一夕之间,曾经权倾朝野的宣于相成了流放岭南的戴罪之人,富甲天下的祁公子成了在逃逆犯,日进斗金的祁氏商行都归官府所有,自此,天下名楼,再不姓祁!
朝罢,百官唏嘘。
告示一出,天下哗然。
一切都顺理成章,滴水不漏,睿帝这一招,打的天下人都措手不。
相府被抄,有罪的没罪的统统入了狱,往日跟丞相府来往密切的大臣、世家公子,为了自保纷纷倒戈,历经四朝的相府轰然倒塌。
就在当天夜里,宣于承在牢中饮毒自尽,被发现时,正闭目端坐于木桌,神态安素严谨,一如生前。
太极宫内,睿帝得知这个消息时,呆呆愣怔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反应过来,他低头看看自己的双手,眸中一片黯然。
其实他很清楚,宣于承断然不会有异心。
如蔺良哲所说,宣于承一生为国为民,为了稳固朝纲,让百姓有个更贤明的君主,不惜在史书上将自己抹黑一笔......如此治国良臣,何以反?
换而言之,睿帝励精图治,知人善用,如果只是权倾天下,又何须动他……即使放了前朝太子,但若无大错,也会先留朝待用。
可是,权倾天下的相府出了一个富可敌国的宣于祁。
十年战乱不断,两代王朝更替,天下一切百废待兴,国库亦是空虚多年,想将天下产业据为己有,宣于祁必须死!
更重要的是,皇权不可轻蔑,断没有权势钱财皆握的朝臣,所以丞相府,不能留。
月亮如水,从窗外洒进来,清冷的月光照在睿帝手中一块月形血玉上。
这块血玉从他还是定国公府世子时,就跟着他了。血玉莹润剔透,成色极好,是他和皇后宣玉燕的定情信物。
那时他还小,并不知父皇有谋逆之心,也不知父皇为何要他接近丞相的女儿。
他只是照做了,而且很努力地去博丞相唯一的女儿欢心,因为自打第一次见,他喜欢上了这个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女孩......
睿帝眸色深晦暗沉,温柔抚摸着血玉边缘平滑的缺口,他让高林磨砚,摊开圣旨,几次提笔难落……最终还是让高林代拟了。
宣于承已死,罪臣之女岂能为后。
椒房殿内,圣旨已到,废皇后宣玉燕贬为庶人,安置月华宫。
细细听完圣旨,庶人宣于燕面容一派沉静,举止一如既往的端方从容,除了“臣妾领旨”,她还笑容淡雅地叮嘱高林,好好照顾陛下。
那天晚上星光寂寥,睿帝摒退左右,独自一人从椒房殿走到到月华宫。
已是夜深人静,他在颓败的宫殿外站了许久,才鼓足勇气轻轻推开门,却只看到空荡荡的房间里,一条白绫晃晃悠悠的悬着一个单薄的身子......
三指宽的腰带上,系着一条红色穗子,穗子上缠着一块上好的月形血玉,他毫无预兆地将门推开,寒凉的月光夹着萧瑟的秋风卷入室内,黑暗中的穗子一松,血玉坠落,应声而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