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秘术 第二六三七章 藏友
闻着美妙的沉香,聊着古董古玩,这种事儿对张天元来说还真是头一次,总感觉特别新鲜。
五爷大约四十上下年纪,在富城这一块名气很大,跟张天元也有过几面之缘,是这行当的新晋实力人士,把持着某个门类的相当一部分货源。
张天元以前一直都不是太喜欢这一类人的,因为总在他们身上看到一些不愿意看到的东西。
比如小生意人的悭吝刻薄,那种入骨的尖酸,比如知识分子斯文人之间的文人相轻,清高自诩,那种入骨的虚伪,那种对社会主流的种种不满,那种言语间的尖利,常让人心里一惊。
作为一个年轻人,张天元真不喜欢生活在一个对社会主流不满的阶级群体里,或者那种小生意人中间,让人觉得窒息和可怕。
不过随着年岁的增长,渐渐的他也学着接纳,反正他们不是他生活中的身边的人,都是来去的过客,随便吧。
这要是总是觉得心里头不舒服,那估计每天得生好几次气了。
那还不得气死啊。
五爷埋怨了一会儿社会,似乎是觉得张天元不太感兴趣,就转移了话题道:“张老师,您觉着明清瓷器将来会怎么展?”
张天元笑道:“97以后,市场疲软了几年,不过后来价格明显上浮,瓷器市场非常火爆,这主要是因为古玩收藏市场也讲究一个循环。”
“那几年的疲软,那些压着货的,一部分真的挨到头了,看着市场似乎有抬头的迹象,都在趁热往外抛货。”
“这两年瓷器市场又开始陷入疲软状态了,主要是市面上高仿瓷太多,弄得大家人心惶惶,都不太敢出高价,但这种情况持续不了多久的,大浪淘沙,等到高仿货基本被清除出市场之后,瓷器又该起来了。”
五爷嘿嘿笑道:“您说的还真对。折腾了这些年,我也觉得你说的对,做古玩,还是得抓着陶瓷这个门类。”
“这是个大类,是个主干,关键是市场大,门槛也低些。”
“我这些年在造像上折腾,不能说没赚到钱,可真是有一搭没一搭,刀头舔血,心里特别不踏实。”
“造像这门类,水太深了,圈子又小。”
“早期的呢,动不动就是保护区的东西,将来估计也不会有太大市场,明清官造的鎏金佛像之类的呢,不是极专业的高手,大开门的货,真的没人敢碰。就是北方大圈的海外的那些货,也都是惹争议的不少。”
“我知道,我早年最先摸的不也是青铜器么,门槛高,政策压力大,懂的玩得也少,都是早一拨压死了的人,唉,咱们总归是不能脱离内地市场的。”
张天元笑着说道:“陶瓷呢,是市场大,入手门槛低些,但你也知道,越是这样的东西,竞争越大越难做啊。而且,都贵在周转,积累的货源路子不多,周转都太被动了。”
“各有各的难吧。”五爷接着说:“不过我真是看好未来几年明清瓷一定会起来。但就是明清瓷门类很多,不知道从哪个门类下手怎么下手。”
“老行家手里有东西,回流也是一条路。”我老师说。
五爷笑着说道:“看苏佳这两期的动向,好像要从康熙青花开始。”
张天元摸了摸下巴道:“它们挣的是它们的钱,咱们比不了的,不过它们拍的有些东西,行家眼光看着真的不错,有现钱自己把它举下来,压一压,会有前途的。”
接着两人就讨论了一些最近拍卖行上有名的买卖,五爷跟张天元那都是如数家珍。
聊得也算尽兴。
“明清瓷器以后上来是必然的,但现在造假的基本上都盯着这两个时代呢,所以暂时应该还不太可能。”
顿了一下,张天元继续说道:“我倒是觉得老窑的东西,可能前途还大些。”
“老窑的?元以前的东西?”
“嗯。9o年代初之后,唐三彩一拨,那时候古玩市场刚起来,唐三彩可是按一公分一万块叫价的。哎,后来因为很多原因又掉下来了。不过主要是老窑的东西门槛高,种类多精品少,真正懂的人,会玩的人,少。”
张天元解释道:“所以97之后那些压着老窑货的行家,基本都压死了,比明清瓷的日子还难过。我也不怕告诉你,现在水有这些老货,我还真想把这些货弄些过来。”
“做买卖?”五爷问道。
“那倒也不是,你也知道,我在帝都有个博物馆的,东西拿来未必去卖,完全可以放在博物馆里展览。”
张天元回答道:“这些老玩意儿或许在市场上卖不上价,可是放到博物馆里头,那绝对是吸引眼球的好东西啊。”
五爷好像也来了兴趣,说能不能也带他了解一下,多接触老窑圈子里的行家之类的。
“这倒没问题,你要喜欢,也可以跟它们拿点货,我是说你别急着周转,就长线留着,会有前途的。”
张天元笑着说道:“明清瓷眼看着是热灶。热灶好烧,也容易旺。大势所趋,都回避不了的。”
“可是,也可以考虑考虑匀点资金烧烧冷灶。你对明清瓷市场涉足不多,这个圈子货源也很复杂的,我不建议你往里头深陷。”
“当然,我有好路子也会大家一起分享,你们这么看得起我,我总不能不给面子啊。”
“不过我倒是建议你对陶瓷市场涉足不深的话,真的可以买几件典型开门的老窑瓷留着。这些老行家都还是可靠的,我可以帮你把眼。”
“另外,你若是觉得卖不出去,也可以到帝都去找我嘛,我肯定收,只要是老物件都要。”
张天元现在的收藏方向早就改变了,以前收藏纯粹是为了赚钱,所以不赚钱的东西他肯定是不会碰的。
但现在呢。
他收藏可不是为了赚钱,而是纯粹兴趣使然。
“张老师的意思是,让我去烧烧老窑行家们的冷灶?”
“呵呵,你看我要烧热灶,不带着你?五爷你想多了,我和你不一样,我在这个门类圈子走的比你深,深有深的特点。”
张天元笑道:“我已经说过了,我买有些东西,并非因为喜欢或者赚钱,而纯粹是为了实现我的一个目标,所以有时候买进的未必是自己想买的。远没有你们看清楚一件下手一件的轻松啊。”
五爷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未完待续。)
五爷大约四十上下年纪,在富城这一块名气很大,跟张天元也有过几面之缘,是这行当的新晋实力人士,把持着某个门类的相当一部分货源。
张天元以前一直都不是太喜欢这一类人的,因为总在他们身上看到一些不愿意看到的东西。
比如小生意人的悭吝刻薄,那种入骨的尖酸,比如知识分子斯文人之间的文人相轻,清高自诩,那种入骨的虚伪,那种对社会主流的种种不满,那种言语间的尖利,常让人心里一惊。
作为一个年轻人,张天元真不喜欢生活在一个对社会主流不满的阶级群体里,或者那种小生意人中间,让人觉得窒息和可怕。
不过随着年岁的增长,渐渐的他也学着接纳,反正他们不是他生活中的身边的人,都是来去的过客,随便吧。
这要是总是觉得心里头不舒服,那估计每天得生好几次气了。
那还不得气死啊。
五爷埋怨了一会儿社会,似乎是觉得张天元不太感兴趣,就转移了话题道:“张老师,您觉着明清瓷器将来会怎么展?”
张天元笑道:“97以后,市场疲软了几年,不过后来价格明显上浮,瓷器市场非常火爆,这主要是因为古玩收藏市场也讲究一个循环。”
“那几年的疲软,那些压着货的,一部分真的挨到头了,看着市场似乎有抬头的迹象,都在趁热往外抛货。”
“这两年瓷器市场又开始陷入疲软状态了,主要是市面上高仿瓷太多,弄得大家人心惶惶,都不太敢出高价,但这种情况持续不了多久的,大浪淘沙,等到高仿货基本被清除出市场之后,瓷器又该起来了。”
五爷嘿嘿笑道:“您说的还真对。折腾了这些年,我也觉得你说的对,做古玩,还是得抓着陶瓷这个门类。”
“这是个大类,是个主干,关键是市场大,门槛也低些。”
“我这些年在造像上折腾,不能说没赚到钱,可真是有一搭没一搭,刀头舔血,心里特别不踏实。”
“造像这门类,水太深了,圈子又小。”
“早期的呢,动不动就是保护区的东西,将来估计也不会有太大市场,明清官造的鎏金佛像之类的呢,不是极专业的高手,大开门的货,真的没人敢碰。就是北方大圈的海外的那些货,也都是惹争议的不少。”
“我知道,我早年最先摸的不也是青铜器么,门槛高,政策压力大,懂的玩得也少,都是早一拨压死了的人,唉,咱们总归是不能脱离内地市场的。”
张天元笑着说道:“陶瓷呢,是市场大,入手门槛低些,但你也知道,越是这样的东西,竞争越大越难做啊。而且,都贵在周转,积累的货源路子不多,周转都太被动了。”
“各有各的难吧。”五爷接着说:“不过我真是看好未来几年明清瓷一定会起来。但就是明清瓷门类很多,不知道从哪个门类下手怎么下手。”
“老行家手里有东西,回流也是一条路。”我老师说。
五爷笑着说道:“看苏佳这两期的动向,好像要从康熙青花开始。”
张天元摸了摸下巴道:“它们挣的是它们的钱,咱们比不了的,不过它们拍的有些东西,行家眼光看着真的不错,有现钱自己把它举下来,压一压,会有前途的。”
接着两人就讨论了一些最近拍卖行上有名的买卖,五爷跟张天元那都是如数家珍。
聊得也算尽兴。
“明清瓷器以后上来是必然的,但现在造假的基本上都盯着这两个时代呢,所以暂时应该还不太可能。”
顿了一下,张天元继续说道:“我倒是觉得老窑的东西,可能前途还大些。”
“老窑的?元以前的东西?”
“嗯。9o年代初之后,唐三彩一拨,那时候古玩市场刚起来,唐三彩可是按一公分一万块叫价的。哎,后来因为很多原因又掉下来了。不过主要是老窑的东西门槛高,种类多精品少,真正懂的人,会玩的人,少。”
张天元解释道:“所以97之后那些压着老窑货的行家,基本都压死了,比明清瓷的日子还难过。我也不怕告诉你,现在水有这些老货,我还真想把这些货弄些过来。”
“做买卖?”五爷问道。
“那倒也不是,你也知道,我在帝都有个博物馆的,东西拿来未必去卖,完全可以放在博物馆里展览。”
张天元回答道:“这些老玩意儿或许在市场上卖不上价,可是放到博物馆里头,那绝对是吸引眼球的好东西啊。”
五爷好像也来了兴趣,说能不能也带他了解一下,多接触老窑圈子里的行家之类的。
“这倒没问题,你要喜欢,也可以跟它们拿点货,我是说你别急着周转,就长线留着,会有前途的。”
张天元笑着说道:“明清瓷眼看着是热灶。热灶好烧,也容易旺。大势所趋,都回避不了的。”
“可是,也可以考虑考虑匀点资金烧烧冷灶。你对明清瓷市场涉足不多,这个圈子货源也很复杂的,我不建议你往里头深陷。”
“当然,我有好路子也会大家一起分享,你们这么看得起我,我总不能不给面子啊。”
“不过我倒是建议你对陶瓷市场涉足不深的话,真的可以买几件典型开门的老窑瓷留着。这些老行家都还是可靠的,我可以帮你把眼。”
“另外,你若是觉得卖不出去,也可以到帝都去找我嘛,我肯定收,只要是老物件都要。”
张天元现在的收藏方向早就改变了,以前收藏纯粹是为了赚钱,所以不赚钱的东西他肯定是不会碰的。
但现在呢。
他收藏可不是为了赚钱,而是纯粹兴趣使然。
“张老师的意思是,让我去烧烧老窑行家们的冷灶?”
“呵呵,你看我要烧热灶,不带着你?五爷你想多了,我和你不一样,我在这个门类圈子走的比你深,深有深的特点。”
张天元笑道:“我已经说过了,我买有些东西,并非因为喜欢或者赚钱,而纯粹是为了实现我的一个目标,所以有时候买进的未必是自己想买的。远没有你们看清楚一件下手一件的轻松啊。”
五爷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