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秘术 第三七一二章 木雕红楼
热门推荐:
一手掌生死,一剑断万古
快穿:心机女配又美又撩
林辰苏夕然
玄幻:史上最强废材逆袭
勾惹上瘾,冰冷总裁夜夜哭唧唧
重生九零:想当个富二代不过分吧
我和小八管售后
快穿之宠妃日常
林先生他狂追俏皮小娇妻
不说兰特的吹嘘夸赞,就连张天元自己去鉴赏,也觉得这木雕相当出众。
从这件雕刻出的作品中可见,《红楼梦》小说中宝黛初会这一幕的场景,被生动表现出来。
人物的动作、面貌,以及屋内陈设,栩栩如生。
所雕刻的香樟木头色泽清淡,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显得很高雅。
估计雕刻师手下有几十种粗细不同的刀笔,而且心灵手巧,方才能如此转换自如地使用着。
“这个不是古董吧。”
张天元虽然很欣赏这木雕,不过却也不会做冤大头。
“不是古董?”
兰特愣了一下。
“嗯,这东西应该是现代的东阳木雕。
东阳木雕,是以平面浮雕为主,层次多,还要进行散点透视构图。
一幅图中涉及到很多事物的细节,纹理、粗细都不一样,需要随时判断随时换笔。
东阳木雕,因产于中国江浙东阳而得名,有着千余年的木雕历史,‘东阳木雕’与‘青田石雕’‘黄杨木雕’并称‘江浙三雕’。
其中东阳木雕曾多次登上G20峰会、APEC会议等重要舞台,更是有‘中国木雕之乡’的美誉。”
张天元笑了笑道:“其实这个作品的作者,我是认识的,她的名字叫殷桂梅,不信的话,你可以到网上搜一搜,应该还是搜的出来的。”
木雕的故乡孕育了一批木雕匠人。
殷桂梅便是其中之一。
自1982年开始学习木雕技艺,大大小小、不同主题的木雕作品很多,殷桂梅最喜欢雕《红楼梦》。
2006年,经营古典家具的京城老字号“杜顺堂”的掌门人杜新士,看到她雕刻的“金陵十二钗”,决定聘请她雕刻红楼梦全本。
雕刻以清代国画大师孙温用36年的时间工笔重彩绘制的230幅巨幅红楼梦图画为蓝本。
按照孙温绘本,最终完成,需要雕刻236块木板。
经过11年的努力,殷桂梅现在已经雕201块。
一部红楼天下痴。
关于《红楼梦》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一直层出不穷,国画、年画、版画、壁画、连环画和人物绣像。
但用木雕的形式,表现全本红楼梦,却很罕见。
孙温《红楼梦》绘本,以石头记大观园全景为开篇,鸟瞰构图,将大观园诸多景致悉数入画。
从第二幅画开始,依次描绘出全本《红楼梦》的故事情节。
每个章回情节所用画幅数量不尽相同。
画面包括山水人物、花卉树木、亭台楼阁、珍禽走兽、舟车轿舆、鬼怪神仙及博古杂项等,几近包括全部画科内容,仅人物就达3700余人。
这还没有完全雕刻好的东西怎么会落到兰特的手里,张天元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作为朋友,张天元觉得自己有必要把这东西带回去。
十一年的心血啊,不能白费了。
更何况,他相信兰特不会狮子大开口的。
经过一番商量,兰特决定一千美金把这东西卖给张天元。
“成交,不过你这里有没有比较上档次的东西啊,就比如说画?”
上一次张天元来兰特这里的时候,曾无意间得到了一幅宋徽宗的梅花图,那是真正的好东西。
所以这一次,他对兰特家里的藏画,还是相当感兴趣的。
“有啊,正好有一幅。”
兰特想了想,从一堆画里面抽出了一幅给了张天元,说是什么唐伯虎的仕女图。
张天元随意打量了一眼,顿时就没兴趣了。
“你这不是唐伯虎的仕女图,是唐三的吧,被人骗了。”
张天元摇了摇头,开始自己在那一堆画里面找了起来。
东西多半都是赝品,看起来这兰特的父亲眼光也不怎么样嘛。
也有一些不错的东西,但都谈不上高价。
嗯?
正想着这一次的收获也差不多了,是不是该心态平和一点,不要期待多好的东西呢。
忽然间一幅《柱石图》就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作者署名是郑燮。
郑燮,号板桥,善竹石。
其竹,劲瘦挺拔,筋节突兀,凌然傲骨;抑或纷乱横出,张狂跋扈愤世嫉俗。
其石,嶙峋峥嵘,奇峭崚嶒,挺然不拔;抑或执拗地冥顽不化,当然,也可以雄霸中天,“柱上云霄”。
论者多不谓其姿态万千、丰富多彩,而说张扬、怪诞,不循常理。
因为,他位列“扬城八怪”,而且如今的人们一提“八怪”,首先跳出脑海的就是郑板桥。
郑板桥画过很多《兰竹图》《竹石图》以及《兰竹石图》,最著名的兰竹图,自然是乾隆二十三年其66岁嫁女时陪嫁的那一幅。
五年前他在东山潍县任上为了赈灾擅自开仓放粮,结果灾民蜂拥而至,放赈账目混乱,结果按贪污被罢了官,所以画上自题诗如是说:“罢官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板桥老人为二女适袁氏者作。”
郑板桥也画过一些《奇石图》《顽石图》《柱石图》,不过最著名的石图,是乾隆二十八年其71岁时特意为女婿画的这幅《柱石图》。
而张天元发现的这幅图,便是这东西。
何以见得?
缘此画与上述一幅画可谓一双;缘其题识称:“板桥老人郑燮为泾川贤坦画并题。”
“贤坦”即“贤婿”,典见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所述乃书圣王羲之旧事。
其言:东晋时,太傅郗鉴择婿,至王丞相家。
这个王丞相呢,就是王导,王羲之伯父,诸郎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惟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逸少,王羲之字也。
因此,由是“坦”或为“坦腹”,即“东床坦腹”。
至于“泾川”是名,是字,或是以出生之地望指代其三个女婿中的赵氏、袁氏、李氏一者,则尚须考证。
但此画特为其婿而画,则无疑矣。
此画初次面世在1996年,系当时帝都翰海拍卖公司书画部经理王彦朝自某高校老教授王春富家征得,见拍于帝都翰海春拍;
1998年再次上拍于翰海绍兴秋拍;
2000年中贸圣佳也拍过,但都定名为“奇石图”。
因为这画看上去并未见特异之处,无非郑燮常言:“板桥居士画石,好为大块。空勾斧劈,”“偶作细笔皴染。”看上去有一些倪云林的笔意罢了。
从这件雕刻出的作品中可见,《红楼梦》小说中宝黛初会这一幕的场景,被生动表现出来。
人物的动作、面貌,以及屋内陈设,栩栩如生。
所雕刻的香樟木头色泽清淡,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显得很高雅。
估计雕刻师手下有几十种粗细不同的刀笔,而且心灵手巧,方才能如此转换自如地使用着。
“这个不是古董吧。”
张天元虽然很欣赏这木雕,不过却也不会做冤大头。
“不是古董?”
兰特愣了一下。
“嗯,这东西应该是现代的东阳木雕。
东阳木雕,是以平面浮雕为主,层次多,还要进行散点透视构图。
一幅图中涉及到很多事物的细节,纹理、粗细都不一样,需要随时判断随时换笔。
东阳木雕,因产于中国江浙东阳而得名,有着千余年的木雕历史,‘东阳木雕’与‘青田石雕’‘黄杨木雕’并称‘江浙三雕’。
其中东阳木雕曾多次登上G20峰会、APEC会议等重要舞台,更是有‘中国木雕之乡’的美誉。”
张天元笑了笑道:“其实这个作品的作者,我是认识的,她的名字叫殷桂梅,不信的话,你可以到网上搜一搜,应该还是搜的出来的。”
木雕的故乡孕育了一批木雕匠人。
殷桂梅便是其中之一。
自1982年开始学习木雕技艺,大大小小、不同主题的木雕作品很多,殷桂梅最喜欢雕《红楼梦》。
2006年,经营古典家具的京城老字号“杜顺堂”的掌门人杜新士,看到她雕刻的“金陵十二钗”,决定聘请她雕刻红楼梦全本。
雕刻以清代国画大师孙温用36年的时间工笔重彩绘制的230幅巨幅红楼梦图画为蓝本。
按照孙温绘本,最终完成,需要雕刻236块木板。
经过11年的努力,殷桂梅现在已经雕201块。
一部红楼天下痴。
关于《红楼梦》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一直层出不穷,国画、年画、版画、壁画、连环画和人物绣像。
但用木雕的形式,表现全本红楼梦,却很罕见。
孙温《红楼梦》绘本,以石头记大观园全景为开篇,鸟瞰构图,将大观园诸多景致悉数入画。
从第二幅画开始,依次描绘出全本《红楼梦》的故事情节。
每个章回情节所用画幅数量不尽相同。
画面包括山水人物、花卉树木、亭台楼阁、珍禽走兽、舟车轿舆、鬼怪神仙及博古杂项等,几近包括全部画科内容,仅人物就达3700余人。
这还没有完全雕刻好的东西怎么会落到兰特的手里,张天元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作为朋友,张天元觉得自己有必要把这东西带回去。
十一年的心血啊,不能白费了。
更何况,他相信兰特不会狮子大开口的。
经过一番商量,兰特决定一千美金把这东西卖给张天元。
“成交,不过你这里有没有比较上档次的东西啊,就比如说画?”
上一次张天元来兰特这里的时候,曾无意间得到了一幅宋徽宗的梅花图,那是真正的好东西。
所以这一次,他对兰特家里的藏画,还是相当感兴趣的。
“有啊,正好有一幅。”
兰特想了想,从一堆画里面抽出了一幅给了张天元,说是什么唐伯虎的仕女图。
张天元随意打量了一眼,顿时就没兴趣了。
“你这不是唐伯虎的仕女图,是唐三的吧,被人骗了。”
张天元摇了摇头,开始自己在那一堆画里面找了起来。
东西多半都是赝品,看起来这兰特的父亲眼光也不怎么样嘛。
也有一些不错的东西,但都谈不上高价。
嗯?
正想着这一次的收获也差不多了,是不是该心态平和一点,不要期待多好的东西呢。
忽然间一幅《柱石图》就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作者署名是郑燮。
郑燮,号板桥,善竹石。
其竹,劲瘦挺拔,筋节突兀,凌然傲骨;抑或纷乱横出,张狂跋扈愤世嫉俗。
其石,嶙峋峥嵘,奇峭崚嶒,挺然不拔;抑或执拗地冥顽不化,当然,也可以雄霸中天,“柱上云霄”。
论者多不谓其姿态万千、丰富多彩,而说张扬、怪诞,不循常理。
因为,他位列“扬城八怪”,而且如今的人们一提“八怪”,首先跳出脑海的就是郑板桥。
郑板桥画过很多《兰竹图》《竹石图》以及《兰竹石图》,最著名的兰竹图,自然是乾隆二十三年其66岁嫁女时陪嫁的那一幅。
五年前他在东山潍县任上为了赈灾擅自开仓放粮,结果灾民蜂拥而至,放赈账目混乱,结果按贪污被罢了官,所以画上自题诗如是说:“罢官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板桥老人为二女适袁氏者作。”
郑板桥也画过一些《奇石图》《顽石图》《柱石图》,不过最著名的石图,是乾隆二十八年其71岁时特意为女婿画的这幅《柱石图》。
而张天元发现的这幅图,便是这东西。
何以见得?
缘此画与上述一幅画可谓一双;缘其题识称:“板桥老人郑燮为泾川贤坦画并题。”
“贤坦”即“贤婿”,典见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所述乃书圣王羲之旧事。
其言:东晋时,太傅郗鉴择婿,至王丞相家。
这个王丞相呢,就是王导,王羲之伯父,诸郎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惟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逸少,王羲之字也。
因此,由是“坦”或为“坦腹”,即“东床坦腹”。
至于“泾川”是名,是字,或是以出生之地望指代其三个女婿中的赵氏、袁氏、李氏一者,则尚须考证。
但此画特为其婿而画,则无疑矣。
此画初次面世在1996年,系当时帝都翰海拍卖公司书画部经理王彦朝自某高校老教授王春富家征得,见拍于帝都翰海春拍;
1998年再次上拍于翰海绍兴秋拍;
2000年中贸圣佳也拍过,但都定名为“奇石图”。
因为这画看上去并未见特异之处,无非郑燮常言:“板桥居士画石,好为大块。空勾斧劈,”“偶作细笔皴染。”看上去有一些倪云林的笔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