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秘术 第四二九五章 小小的报复
最让张天元惊讶的是,这几个警员到了之后,居然把那个抢劫的小家伙给放走了,反而把张天元带到了警所里面审问。
这让张天元很是不痛快。
他大概猜到了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不想让张天元报案,顺便吓唬吓唬他,让他以后遇到这种事儿就自认倒霉。
难怪他来之前通过网上了解的消息,国内似乎有很多媒体都暗示国人不要到这里来旅游。
欧洲最近几年可不怎么太平,意大利尤为如此。
最让张天元不能理解的是,这些意大利警员的种族歧视已经达到了一种令人发指的程度。
比他在美国遇到的简直还要过分。
仿佛你有一张黄种人的脸,你就拥有原罪似得。
张天元很庆幸自己拥有影子屋,可以将之前得到的东西放进影子屋里头。
不然的话,估计这帮警员一定要在那上面针对他了,搞不好还会说是他从博物馆盗取的东西。
他答应了不再追究抢劫的事儿,警方才肯将他放走。
不过张天元会是那种吃亏的人吗?
临走的时候,他顺手牵羊,带走了挂在警所走廊里的一幅画。
或许在这些蠢笨的意大利警员看来,那幅画无足轻重。
可是在张天元看来,这却是一幅价值不菲的画作。
这幅画的作者,可能很多人都非常陌生。
她的名字叫珂勒惠支!
在人们的印象中,女性画家的作品大多有着细腻柔软的笔触、淡雅清新的色调,但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凯绥·珂勒惠支很另类,她描绘出的“黑白世界”凄惨而悲苦,处处可见艺术家内心的挣扎与呐喊。
她在版画上的巨大成就,使其成为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老一辈版画家的老师。
珂勒惠支出生于俄罗斯克哥尼斯堡的一个德裔家庭,原名凯绥·施密特。
14岁时即开始学习绘画,1884年进入柏林女子艺术学院学习,后来又到慕尼黑学习。
1889年和在贫民区服务的医生卡尔·珂勒惠支结婚,1898年开始在柏林女子艺术学院任教。
其间几次游历巴黎和意大利。
1909年回国后为一个漫画杂志工作。
这时她已经成为一个社会主义者。
她的早期作品《织工反抗》、《起义》和《死亡之神与女人》、《李卜克内西》、《战争》(组画)等。
不仅以尖锐的形式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悲惨命运和勇于斗争的精神传达出来,而且唤醒人们反对侵略战争,要根除战争根源,实现世界大同的理想。
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的儿子被征入伍在西线阵亡。
1920年她和爱因斯坦等人组织成立了国际援助工人组织。
1932年她和其他社会主义者组成反对纳粹的阵线,希特勒上台后,她被取消普鲁士学院院士的荣誉,并禁止她的作品参加展览。
1940年她丈夫去世,1945年他的孙子又在东线阵亡。
1943年她的住宅被炸毁,她离开柏林到德累斯顿附近的一个小镇居住,并在那里逝世。
她因为和丈夫居住在贫民区,了解普通人民的贫困境遇,她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反映普通人民的贫苦生活。
无论是困难或胜利,名利的诱惑或舆论的指责,以至政治上的压力,都没有动摇过她对于工人的热爱,没有改变过她的审美观。
有人问她,为什么偏要画那些“褴褛粗鲁”的工人。
她说,她确实觉得他们比那些“文明优雅”的上等人更美。
她的第一组成名的作品,是反映一八四四年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的版画《织工反抗》。
这套版画包括《贫困》《死亡》《密谋》《织工的队伍》《突击》《收场》六张。
珂勒惠支在她的组画中,尖锐地表现了工人们在忍无可忍的境遇下所进行的反抗斗争,以及剥削者的残酷暴虐。
整套作品画面灰暗,工人们备受压迫,无奈、悲怆跃然纸上,有着很强叙事逻辑,真实的情感触动着人的心灵。
贫苦的工人守视在病重的妻子床边,“死亡之神”降临到工人家里;
工人们秘密商讨斗争的对策;
团结起来的工人结队前进;
袭击厂主的房屋;
遭到镇压后工友们把牺牲者的尸体送回家去。
一八九八年展出这组作品时,年高望重的门采尔和著名画家李卜曼都提议授予作者金质奖章,但遭到了德皇的否决。
皇帝说,他不允许把奖章发给“贫民窟的艺术家”。
当然,珂勒惠支并不屑于这枚奖章。
她之后又创作过同类型的作品。
张天元今天从警所里面顺走的,就是《织工反抗》这套版画中的一幅《突击》!
这幅画对张天元的触动很大,因为在中国,也有过同样的历史,所以人总是会产生一些共鸣。
第一次把柯勒惠支的作品介绍到中国的是鲁迅。
鲁迅自1931年收到柯勒惠支的版画后,在与木刻青年会晤或通信时,经常谈起柯勒惠支先进的艺术思想、严格的创作态度和精湛的版画技法,一再要求木刻青年学习柯勒惠支。
在介绍柯勒惠支的作品时,鲁迅说:“没有到过外国的人,往往以为白种人都是对人来讲耶稣的道理或开洋行的,鲜衣美食,一不高兴就用皮鞋向人乱踢。有了这画集,就明白人世界上其实许多地方还存在着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
他介绍麦绥莱勒的作品,也包含了同样的目的:使当时上浦滩上对于西方世界抱有片面幻想的青年们,有一个较清醒的认识。
当然了,画的艺术性不用怀疑,社会价值也毋庸置疑。
说到根本,还是要看画的价值。
张天元曾经在一场拍卖会上见到过同样类型的画,也是珂勒惠支的作品。
当时的最终拍卖价是五百万欧元。
这个价,尽管比起很多扬名全球的油画大师的作品,好像不算什么。
但也绝对可以用价值不菲来形容了。
这东西,就当成是警所给他的补偿吧。
不仅没有帮他解决被抢劫的问题,反而还要恐吓他,他自然是非常不爽的。
所以这就是报复。
他不可能在这里的警所里乱来,但是顺手牵羊,弄走一两件东西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而且绝对不可能会有人发现。
这让张天元很是不痛快。
他大概猜到了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不想让张天元报案,顺便吓唬吓唬他,让他以后遇到这种事儿就自认倒霉。
难怪他来之前通过网上了解的消息,国内似乎有很多媒体都暗示国人不要到这里来旅游。
欧洲最近几年可不怎么太平,意大利尤为如此。
最让张天元不能理解的是,这些意大利警员的种族歧视已经达到了一种令人发指的程度。
比他在美国遇到的简直还要过分。
仿佛你有一张黄种人的脸,你就拥有原罪似得。
张天元很庆幸自己拥有影子屋,可以将之前得到的东西放进影子屋里头。
不然的话,估计这帮警员一定要在那上面针对他了,搞不好还会说是他从博物馆盗取的东西。
他答应了不再追究抢劫的事儿,警方才肯将他放走。
不过张天元会是那种吃亏的人吗?
临走的时候,他顺手牵羊,带走了挂在警所走廊里的一幅画。
或许在这些蠢笨的意大利警员看来,那幅画无足轻重。
可是在张天元看来,这却是一幅价值不菲的画作。
这幅画的作者,可能很多人都非常陌生。
她的名字叫珂勒惠支!
在人们的印象中,女性画家的作品大多有着细腻柔软的笔触、淡雅清新的色调,但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凯绥·珂勒惠支很另类,她描绘出的“黑白世界”凄惨而悲苦,处处可见艺术家内心的挣扎与呐喊。
她在版画上的巨大成就,使其成为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老一辈版画家的老师。
珂勒惠支出生于俄罗斯克哥尼斯堡的一个德裔家庭,原名凯绥·施密特。
14岁时即开始学习绘画,1884年进入柏林女子艺术学院学习,后来又到慕尼黑学习。
1889年和在贫民区服务的医生卡尔·珂勒惠支结婚,1898年开始在柏林女子艺术学院任教。
其间几次游历巴黎和意大利。
1909年回国后为一个漫画杂志工作。
这时她已经成为一个社会主义者。
她的早期作品《织工反抗》、《起义》和《死亡之神与女人》、《李卜克内西》、《战争》(组画)等。
不仅以尖锐的形式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悲惨命运和勇于斗争的精神传达出来,而且唤醒人们反对侵略战争,要根除战争根源,实现世界大同的理想。
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的儿子被征入伍在西线阵亡。
1920年她和爱因斯坦等人组织成立了国际援助工人组织。
1932年她和其他社会主义者组成反对纳粹的阵线,希特勒上台后,她被取消普鲁士学院院士的荣誉,并禁止她的作品参加展览。
1940年她丈夫去世,1945年他的孙子又在东线阵亡。
1943年她的住宅被炸毁,她离开柏林到德累斯顿附近的一个小镇居住,并在那里逝世。
她因为和丈夫居住在贫民区,了解普通人民的贫困境遇,她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反映普通人民的贫苦生活。
无论是困难或胜利,名利的诱惑或舆论的指责,以至政治上的压力,都没有动摇过她对于工人的热爱,没有改变过她的审美观。
有人问她,为什么偏要画那些“褴褛粗鲁”的工人。
她说,她确实觉得他们比那些“文明优雅”的上等人更美。
她的第一组成名的作品,是反映一八四四年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的版画《织工反抗》。
这套版画包括《贫困》《死亡》《密谋》《织工的队伍》《突击》《收场》六张。
珂勒惠支在她的组画中,尖锐地表现了工人们在忍无可忍的境遇下所进行的反抗斗争,以及剥削者的残酷暴虐。
整套作品画面灰暗,工人们备受压迫,无奈、悲怆跃然纸上,有着很强叙事逻辑,真实的情感触动着人的心灵。
贫苦的工人守视在病重的妻子床边,“死亡之神”降临到工人家里;
工人们秘密商讨斗争的对策;
团结起来的工人结队前进;
袭击厂主的房屋;
遭到镇压后工友们把牺牲者的尸体送回家去。
一八九八年展出这组作品时,年高望重的门采尔和著名画家李卜曼都提议授予作者金质奖章,但遭到了德皇的否决。
皇帝说,他不允许把奖章发给“贫民窟的艺术家”。
当然,珂勒惠支并不屑于这枚奖章。
她之后又创作过同类型的作品。
张天元今天从警所里面顺走的,就是《织工反抗》这套版画中的一幅《突击》!
这幅画对张天元的触动很大,因为在中国,也有过同样的历史,所以人总是会产生一些共鸣。
第一次把柯勒惠支的作品介绍到中国的是鲁迅。
鲁迅自1931年收到柯勒惠支的版画后,在与木刻青年会晤或通信时,经常谈起柯勒惠支先进的艺术思想、严格的创作态度和精湛的版画技法,一再要求木刻青年学习柯勒惠支。
在介绍柯勒惠支的作品时,鲁迅说:“没有到过外国的人,往往以为白种人都是对人来讲耶稣的道理或开洋行的,鲜衣美食,一不高兴就用皮鞋向人乱踢。有了这画集,就明白人世界上其实许多地方还存在着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
他介绍麦绥莱勒的作品,也包含了同样的目的:使当时上浦滩上对于西方世界抱有片面幻想的青年们,有一个较清醒的认识。
当然了,画的艺术性不用怀疑,社会价值也毋庸置疑。
说到根本,还是要看画的价值。
张天元曾经在一场拍卖会上见到过同样类型的画,也是珂勒惠支的作品。
当时的最终拍卖价是五百万欧元。
这个价,尽管比起很多扬名全球的油画大师的作品,好像不算什么。
但也绝对可以用价值不菲来形容了。
这东西,就当成是警所给他的补偿吧。
不仅没有帮他解决被抢劫的问题,反而还要恐吓他,他自然是非常不爽的。
所以这就是报复。
他不可能在这里的警所里乱来,但是顺手牵羊,弄走一两件东西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而且绝对不可能会有人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