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土 第475章 父子合谋
热门推荐:
害我家破人亡,那我就抢你未婚夫
快穿之信我有糖吃
苟在修仙世界当反派
心灵终结,一个人工智能的奋斗
全家穿越星际除了我都混成编制
宠冠六宫,康熙的娇软小公主
女帝请翻牌
嘉福:英雄的启航
别惹她,她可是蒋先生的小祖宗呀
朝堂博弈,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多方角力,每个人心里都有几个如意算盘。
若赵桓栽在济州府,蔡系党羽必定欣喜若狂。
反之,刘延庆倒下,对于陛下而言,则是百利而无一害。
说白了,无论谁死在济州府,汴京方面都会有人笑的合不拢嘴。
“梁红玉的父辈,因剿匪不力,都遭到满门抄斩,你数次溃逃,弃城不守,难道就不会引来众怒?”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你身边有十几万大军拱卫,自然没人敢碰你,可你这厮偏偏主动跑到济州府来,本王且问你,你是不是活腻歪了?”
“金兵压境,像你这样熬资历的废物将领,少一个,大宋就安全一分。”
“本王的使命,早已明朗。”
“镇守疆域乃是其一,荡清污浊奸佞,乃是其二。”
“若不能拨乱反正,重振朝纲,就算是击溃金兵,也只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我华夏民族依旧永无抬头之日。”
赵桓铿锵有力的嗓音,掷地有声,不断回荡在州府衙门里,仿佛威严箴言,震得牛鬼蛇神低头臣服。
刘延庆明白,今日谁都可以活,唯独他必死。
不知过了多久,刘延庆才缓缓抬头,眼神绝望的看向赵桓。
“定王若是出手,可否轻拿轻放,家中妻儿老小,经不住王之暴戾。”
赵桓一挥手,直接回绝:“本王只是刽子手而已。”
“后续如何处置,乃是朝廷定夺。”
刘延庆的下场,大概率是家破人亡,男丁抄斩,女眷官卖,就像当初的梁红玉一家。
毕竟这可是大宋,武将没有文官那种特殊待遇。
赵桓抬起手,孙贺主动把尚方斩马剑递到赵桓手上。
赵桓居高临下蔑视着刘延庆,冷冷道:“刘延庆,守城不利,致使济州府沦陷,本王行使监管之权,将其就地正法,以慰人心!”
现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而赵桓则没有任何迟疑,高举尚方斩马剑,手起剑落,刘延庆瞬间人头落地。
“刘延庆被王爷斩了!”
消息以惊人的速度向外扩散,济州府百姓,先是震惊,紧接着狂喜。
百姓们纷纷振臂呐喊,犹如过年一般喜庆。
“杀得好!”
“这些奸佞,死不足惜!”
“不愧是王爷,所过之处,奸佞荡尽!”
“大宋能出一个定王,是我们老百姓的福气啊。”
消息压不住,赵桓索性不压,快刀斩乱麻,直接带人朝着刘延庆驻军所在方向急奔而去。
短短数日后,消息就传到了汴京。
整个朝堂,一片哗然。
众官员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心中尽是不可置信。
“刘延庆被杀了?”
“不止!刚刚得到最新消息,定王急奔驻军所在地,连杀十三个副将,把刘延庆的心腹一扫而空。”
“那十几万大军难道是摆设不成,任凭赵桓蹂躏?”
“赵桓的速度太快,杀完刘延庆,一刻不停就直奔驻地,其中副将根本不知内情,被赵桓以刘延庆之名,哄骗出营,一个接着一个被砍了头。”
“没错,等大军知道刘延庆死亡的消息,已经群龙无首了。”
“这个赵桓,未免也太胆大妄为了,那刘延庆可是宣抚都统制,手握十几万大军,他说杀就杀?若是激起兵变,可如何是好?”
“问题是现在……没有兵变,军中早就传闻,刘延庆麾下部队,一脉相承,皆是怯弱懦夫,现在看来,传闻不假。”
听着群臣的议论,赵佶和蔡京的心情却天差地别。
赵佶向赵桓下达密令一事,绝无第三个人知晓,他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还真就被赵桓给办成了。
这个大儿子,除了悖佞一点之外,办起事来还真够靠谱的。
赵佶现在对赵桓,真是又爱又恨。
蔡京的心情,却是一落千丈,他心里很清楚,赵桓杀刘延庆,必定有赵佶默许。
毕竟刘延庆的官位和兵权实在是太大了,仅凭赵桓一人之力,想要杀庆夺权,未免有些太过牵强。
这算是……父子之前心照不宣的暗中交易?
如此一来,赵桓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岂不是已经盖过旁人?
一想到这,蔡京就有些不寒而栗,毕竟童贯之死,前车之鉴,以赵桓的残暴性格,势必要对蔡系动刀。
蔡京连忙往回找补:“启禀陛下,定王身为讨逆左先锋,人在济州府,却导致杨家军进城,自身恐怕也难辞其咎吧?”
听到这话,赵佶不由一阵冷笑,看向蔡京的眼神,远不如以前那般温和了。
“公相还不知道?杨家军已经被王诏安,现在隶属于虎翼军麾下仆从军。”
什么?!
蔡京心头大惊,这么重要的消息,他竟然不知道?
难道说,刘延庆一死,产生连锁反应,蔡系党羽已经开始人人自危?
文武百官哪有傻子?任谁也听得出,刘延庆之死,明显是这父子俩联手做局。
赵桓的崛起,令赵佶开始调整计划,竭尽全力收归权力,以应付将来羽翼丰满的赵桓。
而赵桓,则需要赵佶许下特权,一路畅通无阻。
这父子俩,现在既是敌人,又是盟友。
这种亦敌亦友的父子关系,令朝堂风向大变。
不出众人所料,赵佶直接站起身,大手一挥:“刘延庆军纪涣散,屡次溃败,如今更使得济州府险些陷落。”
“若为王之神勇,降服杨家军,只怕是东方大患已起。”
“王以朕御赐尚方斩马剑,诛杀罪臣,立下大功,朕决定赐其白银十万两,以充盈军费,抵抗金兵。”
“查抄刘家一事,就由王负责,余钱收归国库。”
以往赵佶也怕遭到文官弹劾,但现在有大儿子帮他当挡箭牌,赵佶做起事来格外利落,不再受文官集团的掣肘。
赵佶脸上写满了得意,仿佛在说:“谁若是不服气,就去跟朕的大儿子谈。”
满朝文武,面面相觑,最终也只能高呼圣裁。
蔡京的脸色阴沉到了极点,他做梦都想不到,最爱听谄媚之言的赵佶,竟然会如此重用赵桓这个逆子。
若赵桓栽在济州府,蔡系党羽必定欣喜若狂。
反之,刘延庆倒下,对于陛下而言,则是百利而无一害。
说白了,无论谁死在济州府,汴京方面都会有人笑的合不拢嘴。
“梁红玉的父辈,因剿匪不力,都遭到满门抄斩,你数次溃逃,弃城不守,难道就不会引来众怒?”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你身边有十几万大军拱卫,自然没人敢碰你,可你这厮偏偏主动跑到济州府来,本王且问你,你是不是活腻歪了?”
“金兵压境,像你这样熬资历的废物将领,少一个,大宋就安全一分。”
“本王的使命,早已明朗。”
“镇守疆域乃是其一,荡清污浊奸佞,乃是其二。”
“若不能拨乱反正,重振朝纲,就算是击溃金兵,也只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我华夏民族依旧永无抬头之日。”
赵桓铿锵有力的嗓音,掷地有声,不断回荡在州府衙门里,仿佛威严箴言,震得牛鬼蛇神低头臣服。
刘延庆明白,今日谁都可以活,唯独他必死。
不知过了多久,刘延庆才缓缓抬头,眼神绝望的看向赵桓。
“定王若是出手,可否轻拿轻放,家中妻儿老小,经不住王之暴戾。”
赵桓一挥手,直接回绝:“本王只是刽子手而已。”
“后续如何处置,乃是朝廷定夺。”
刘延庆的下场,大概率是家破人亡,男丁抄斩,女眷官卖,就像当初的梁红玉一家。
毕竟这可是大宋,武将没有文官那种特殊待遇。
赵桓抬起手,孙贺主动把尚方斩马剑递到赵桓手上。
赵桓居高临下蔑视着刘延庆,冷冷道:“刘延庆,守城不利,致使济州府沦陷,本王行使监管之权,将其就地正法,以慰人心!”
现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而赵桓则没有任何迟疑,高举尚方斩马剑,手起剑落,刘延庆瞬间人头落地。
“刘延庆被王爷斩了!”
消息以惊人的速度向外扩散,济州府百姓,先是震惊,紧接着狂喜。
百姓们纷纷振臂呐喊,犹如过年一般喜庆。
“杀得好!”
“这些奸佞,死不足惜!”
“不愧是王爷,所过之处,奸佞荡尽!”
“大宋能出一个定王,是我们老百姓的福气啊。”
消息压不住,赵桓索性不压,快刀斩乱麻,直接带人朝着刘延庆驻军所在方向急奔而去。
短短数日后,消息就传到了汴京。
整个朝堂,一片哗然。
众官员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心中尽是不可置信。
“刘延庆被杀了?”
“不止!刚刚得到最新消息,定王急奔驻军所在地,连杀十三个副将,把刘延庆的心腹一扫而空。”
“那十几万大军难道是摆设不成,任凭赵桓蹂躏?”
“赵桓的速度太快,杀完刘延庆,一刻不停就直奔驻地,其中副将根本不知内情,被赵桓以刘延庆之名,哄骗出营,一个接着一个被砍了头。”
“没错,等大军知道刘延庆死亡的消息,已经群龙无首了。”
“这个赵桓,未免也太胆大妄为了,那刘延庆可是宣抚都统制,手握十几万大军,他说杀就杀?若是激起兵变,可如何是好?”
“问题是现在……没有兵变,军中早就传闻,刘延庆麾下部队,一脉相承,皆是怯弱懦夫,现在看来,传闻不假。”
听着群臣的议论,赵佶和蔡京的心情却天差地别。
赵佶向赵桓下达密令一事,绝无第三个人知晓,他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还真就被赵桓给办成了。
这个大儿子,除了悖佞一点之外,办起事来还真够靠谱的。
赵佶现在对赵桓,真是又爱又恨。
蔡京的心情,却是一落千丈,他心里很清楚,赵桓杀刘延庆,必定有赵佶默许。
毕竟刘延庆的官位和兵权实在是太大了,仅凭赵桓一人之力,想要杀庆夺权,未免有些太过牵强。
这算是……父子之前心照不宣的暗中交易?
如此一来,赵桓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岂不是已经盖过旁人?
一想到这,蔡京就有些不寒而栗,毕竟童贯之死,前车之鉴,以赵桓的残暴性格,势必要对蔡系动刀。
蔡京连忙往回找补:“启禀陛下,定王身为讨逆左先锋,人在济州府,却导致杨家军进城,自身恐怕也难辞其咎吧?”
听到这话,赵佶不由一阵冷笑,看向蔡京的眼神,远不如以前那般温和了。
“公相还不知道?杨家军已经被王诏安,现在隶属于虎翼军麾下仆从军。”
什么?!
蔡京心头大惊,这么重要的消息,他竟然不知道?
难道说,刘延庆一死,产生连锁反应,蔡系党羽已经开始人人自危?
文武百官哪有傻子?任谁也听得出,刘延庆之死,明显是这父子俩联手做局。
赵桓的崛起,令赵佶开始调整计划,竭尽全力收归权力,以应付将来羽翼丰满的赵桓。
而赵桓,则需要赵佶许下特权,一路畅通无阻。
这父子俩,现在既是敌人,又是盟友。
这种亦敌亦友的父子关系,令朝堂风向大变。
不出众人所料,赵佶直接站起身,大手一挥:“刘延庆军纪涣散,屡次溃败,如今更使得济州府险些陷落。”
“若为王之神勇,降服杨家军,只怕是东方大患已起。”
“王以朕御赐尚方斩马剑,诛杀罪臣,立下大功,朕决定赐其白银十万两,以充盈军费,抵抗金兵。”
“查抄刘家一事,就由王负责,余钱收归国库。”
以往赵佶也怕遭到文官弹劾,但现在有大儿子帮他当挡箭牌,赵佶做起事来格外利落,不再受文官集团的掣肘。
赵佶脸上写满了得意,仿佛在说:“谁若是不服气,就去跟朕的大儿子谈。”
满朝文武,面面相觑,最终也只能高呼圣裁。
蔡京的脸色阴沉到了极点,他做梦都想不到,最爱听谄媚之言的赵佶,竟然会如此重用赵桓这个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