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平平安安过日子 第200章 各人各事
热门推荐:
寒冬开局:不择手段的活下去
吃瓜日常:我算卦很灵
开局制作原神,火爆全球
大佬归来,假千金她不装了
君乃天上客
重生1987年当首富
原着满级安陵容穿进影视剧
漂亮娇娇穿九零,赚钱搞事样样行
九幽剑主
虽说,钱能换工分,换粮食。
但是当庄稼收成不好的时候,谁愿意给王家人换工分、换粮食,那换的是粮食吗?是命。
要是不给王李氏和王胜利换粮食,王家人饿死了,村里干部也得倒霉。但要是换了,其他人心里也不舒服。
下地干活的时候,没有出现,现在想要大家伙的命,凭什么!
好在那几年风调雨顺,村干部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就这样王家的积蓄撑了几年。
但田里风调雨顺,不代表日子风调雨顺,当公社要抓典型,王李氏和王胜利就人从家里被抓了。
下跪、喷头式、阴阳头、挂破鞋……
那些年,王李氏和王胜利时不时地就会被人从家里逮出来,两人对王丽的怨恨就更深了。
尤其是王李氏恨不得,王丽一出生,就直接溺死她……
这样折腾了几年后,这样的事情才没有发生。
但是,王李氏和王胜利早就被折磨的不像是个正常人了,畏畏缩缩的、不敢抬头看人、一点风吹草动就能让两人吓破胆。
虽然没有人抓他们俩去游行了,但王李氏和王胜利却不敢出门。
人要是不想出门容易的很,但是俩人的积蓄早就在那些年里,被偷掉了一些、塞给看守的人、塞给带着袖套的人……
等到七九年的时候,王李氏和王胜利被迫出了家门,开始下田干活了。
虽说这个时候,没有人朝王李氏和王胜利扔菜叶子、扔土疙瘩了,但村民们看到王家人都还是免不了嘀咕几句。
王李氏和王胜利已经好些年没有下田了,现在手里握着稻穗。俩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做了,还不如村里七八岁的孩子能干。
这时,王李氏和王胜利相互埋怨,王李氏怪王胜利没有让自己享到清福,这把子年纪,还得下地干活。
也怪王胜利当初没有护着自己,自己可是他老娘,一点都不孝顺,还大手大脚的,把家里的积蓄都花完了。
都说养儿防老,自己养大了儿子,可是临老了,还得遭罪。
要不是为了王胜利,自己也不会把王丽嫁给杀猪的,王丽也不会做出那样的事情,自己也不会遭这几年罪。
而王胜利怪王李氏没有把王丽教好,要不是有一个杀人犯的姐姐,自己也不会被休弃,成为村里人眼中的笑话……
当初就不该把王丽嫁给杀猪的,图那点子彩礼钱,还不如嫁进山里,彩礼钱也不少,还不容易出事。
要不是有王丽这档子事,自己也不会被游行,想到这里,王胜利摸了摸自己的头,硬硬的,头发才刚长出来。
到最后,王李氏看着自己从小疼到大并且引以为豪的小儿子,后悔不已。但再后悔日子也得过……
就这样,王家再也没有添新人。
王李氏跟王胜利就这样相互埋怨、相互咒骂到老,听说,两人是在同一天晚上走的。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那是一个冬天,连续好几天的大雪覆盖了整个村庄,再加上狂风大作,人人都不敢出门。
直到一个星期后,村长去各家各户查看情况,这才发现,王李氏和王胜利早就被冻死了,眼神惊恐,像是看到了什么恐怖的东西。
但也奇怪,王家灶房里还是有不少柴火可以用,而王胜利和王李氏也不是在梦里被冻死的。
吓得一向见多识广的村长,在家里躺了一个多星期,才缓了过来。
村里也传出来一点流言蜚语,都说王胜利和王李氏遭报应了,肯定是遭报应了,要不然不应该呀……
*
等到七七年。
沈安安和沈宁宁已经十五六岁了,按理说,早就应该下乡了,但是沈嫣然仨姐弟费尽心思还是给两姐妹找了个临时工的活计。
沈安安在废品回收站里当会计,平日里就记记账,再加上纪老师傅在废品回收站里面留下来的人脉,日子过得清闲。
再加上沈安安喜欢看书,待在办公室里面一看能看一下午,也没人打扰。
而沈宁宁则是去了供销社做店员,就在唐红英边上,平日里挺受唐红英照顾的。
为此,沈嫣然专门给唐红英做了一件布拉吉,虽然平时没机会穿,但是唐红英一看见这裙子,心里就高兴得不得了。
本来沈嫣然和沈向阳是准备把自己的工作让出来的。
但是当时查得严,再加上过去快十年了,沈嫣然和沈向阳在单位里也坐上了领导,把工作让给沈安安和沈宁宁,就不划算了。
不说工资、补贴之类的,就是沈向阳做得维修工作,一天到晚钻机器里面,浑身是灰的,沈安安和沈宁宁也不喜欢。
而且轧钢厂维修部都是男人,对于沈安安和沈宁宁来说也不是个合适的去处。
外面的人眼睛脏,心也脏,姑娘家只能多注意点……
而沈嫣然在的单位倒是挺适合沈安安和沈宁宁的,但是俩人干不了沈嫣然的活。
沈嫣然升到管理层了,平时做得都是些改进布料颜色、质感之类的工作,这些都是靠多年的经验的。
厂里目前除了新人以外,至于沈嫣然这一个老师傅。就算沈嫣然愿意,但厂里也不愿意换人。
但是沈家仨姐弟也不想让沈安安和沈宁宁下乡,这些年,也有下乡的知青回来探亲。
大部分都是在乡下待不习惯,干不了田里的活、吃不惯当地的饭菜、也受不住没有尽头的生活。
只有极少部分人还在熬着、等着。
还有部分知青到了年纪,又觉得回城毫无希望,就直接跟当地人结婚了,虽说没有领结婚证。
但这时候普通承认的可是事实婚姻,很少有乡下人看中那一张结婚证,就连城里人,也不太在意这个。
当然,关于部分女知青在当地被迫害的消息也时不时地传了出来,为此知青办专门开展了严打活动。
枪杀了不少人,风气才好了些。
但就算是这样,沈家人还是不放心,费了不少功夫,把沈安安和沈宁宁留了下来。
但是当庄稼收成不好的时候,谁愿意给王家人换工分、换粮食,那换的是粮食吗?是命。
要是不给王李氏和王胜利换粮食,王家人饿死了,村里干部也得倒霉。但要是换了,其他人心里也不舒服。
下地干活的时候,没有出现,现在想要大家伙的命,凭什么!
好在那几年风调雨顺,村干部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就这样王家的积蓄撑了几年。
但田里风调雨顺,不代表日子风调雨顺,当公社要抓典型,王李氏和王胜利就人从家里被抓了。
下跪、喷头式、阴阳头、挂破鞋……
那些年,王李氏和王胜利时不时地就会被人从家里逮出来,两人对王丽的怨恨就更深了。
尤其是王李氏恨不得,王丽一出生,就直接溺死她……
这样折腾了几年后,这样的事情才没有发生。
但是,王李氏和王胜利早就被折磨的不像是个正常人了,畏畏缩缩的、不敢抬头看人、一点风吹草动就能让两人吓破胆。
虽然没有人抓他们俩去游行了,但王李氏和王胜利却不敢出门。
人要是不想出门容易的很,但是俩人的积蓄早就在那些年里,被偷掉了一些、塞给看守的人、塞给带着袖套的人……
等到七九年的时候,王李氏和王胜利被迫出了家门,开始下田干活了。
虽说这个时候,没有人朝王李氏和王胜利扔菜叶子、扔土疙瘩了,但村民们看到王家人都还是免不了嘀咕几句。
王李氏和王胜利已经好些年没有下田了,现在手里握着稻穗。俩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做了,还不如村里七八岁的孩子能干。
这时,王李氏和王胜利相互埋怨,王李氏怪王胜利没有让自己享到清福,这把子年纪,还得下地干活。
也怪王胜利当初没有护着自己,自己可是他老娘,一点都不孝顺,还大手大脚的,把家里的积蓄都花完了。
都说养儿防老,自己养大了儿子,可是临老了,还得遭罪。
要不是为了王胜利,自己也不会把王丽嫁给杀猪的,王丽也不会做出那样的事情,自己也不会遭这几年罪。
而王胜利怪王李氏没有把王丽教好,要不是有一个杀人犯的姐姐,自己也不会被休弃,成为村里人眼中的笑话……
当初就不该把王丽嫁给杀猪的,图那点子彩礼钱,还不如嫁进山里,彩礼钱也不少,还不容易出事。
要不是有王丽这档子事,自己也不会被游行,想到这里,王胜利摸了摸自己的头,硬硬的,头发才刚长出来。
到最后,王李氏看着自己从小疼到大并且引以为豪的小儿子,后悔不已。但再后悔日子也得过……
就这样,王家再也没有添新人。
王李氏跟王胜利就这样相互埋怨、相互咒骂到老,听说,两人是在同一天晚上走的。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那是一个冬天,连续好几天的大雪覆盖了整个村庄,再加上狂风大作,人人都不敢出门。
直到一个星期后,村长去各家各户查看情况,这才发现,王李氏和王胜利早就被冻死了,眼神惊恐,像是看到了什么恐怖的东西。
但也奇怪,王家灶房里还是有不少柴火可以用,而王胜利和王李氏也不是在梦里被冻死的。
吓得一向见多识广的村长,在家里躺了一个多星期,才缓了过来。
村里也传出来一点流言蜚语,都说王胜利和王李氏遭报应了,肯定是遭报应了,要不然不应该呀……
*
等到七七年。
沈安安和沈宁宁已经十五六岁了,按理说,早就应该下乡了,但是沈嫣然仨姐弟费尽心思还是给两姐妹找了个临时工的活计。
沈安安在废品回收站里当会计,平日里就记记账,再加上纪老师傅在废品回收站里面留下来的人脉,日子过得清闲。
再加上沈安安喜欢看书,待在办公室里面一看能看一下午,也没人打扰。
而沈宁宁则是去了供销社做店员,就在唐红英边上,平日里挺受唐红英照顾的。
为此,沈嫣然专门给唐红英做了一件布拉吉,虽然平时没机会穿,但是唐红英一看见这裙子,心里就高兴得不得了。
本来沈嫣然和沈向阳是准备把自己的工作让出来的。
但是当时查得严,再加上过去快十年了,沈嫣然和沈向阳在单位里也坐上了领导,把工作让给沈安安和沈宁宁,就不划算了。
不说工资、补贴之类的,就是沈向阳做得维修工作,一天到晚钻机器里面,浑身是灰的,沈安安和沈宁宁也不喜欢。
而且轧钢厂维修部都是男人,对于沈安安和沈宁宁来说也不是个合适的去处。
外面的人眼睛脏,心也脏,姑娘家只能多注意点……
而沈嫣然在的单位倒是挺适合沈安安和沈宁宁的,但是俩人干不了沈嫣然的活。
沈嫣然升到管理层了,平时做得都是些改进布料颜色、质感之类的工作,这些都是靠多年的经验的。
厂里目前除了新人以外,至于沈嫣然这一个老师傅。就算沈嫣然愿意,但厂里也不愿意换人。
但是沈家仨姐弟也不想让沈安安和沈宁宁下乡,这些年,也有下乡的知青回来探亲。
大部分都是在乡下待不习惯,干不了田里的活、吃不惯当地的饭菜、也受不住没有尽头的生活。
只有极少部分人还在熬着、等着。
还有部分知青到了年纪,又觉得回城毫无希望,就直接跟当地人结婚了,虽说没有领结婚证。
但这时候普通承认的可是事实婚姻,很少有乡下人看中那一张结婚证,就连城里人,也不太在意这个。
当然,关于部分女知青在当地被迫害的消息也时不时地传了出来,为此知青办专门开展了严打活动。
枪杀了不少人,风气才好了些。
但就算是这样,沈家人还是不放心,费了不少功夫,把沈安安和沈宁宁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