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清末重建中华 > 第二十一章 军火企业 上

清末重建中华 第二十一章 军火企业 上

    当林雨翔率军从越南回到国内之后,做得第一件事就是直奔几大军火公司,视察军火企业,刚运回去的法国战利品显然是有一定的技术优势的,各大军火厂都在加紧研究,加上之前向德国购买的技术装备,军火企业是国内最为繁忙的。

    成果最为显著的就是两大造船厂——福州船政局,宁波船政局。战争期间,下水的军舰就为数不少。

    万年青”运输船1,370吨163,000新元造价

    “湄云”轻型铁甲舰6578吨163,000元

    “福星”轻型铁甲舰515吨106,000元

    伏波”轻型铁甲舰1,258吨161,000元

    “安澜”轻型铁甲舰1,258吨165,000元

    “镇海”轻型铁甲舰572.5吨109,000元

    “扬武”轻型铁甲舰1,393吨254,000元

    “飞云”轻型铁甲舰1,258吨163,000元

    “靖远”轻型铁甲舰572.5吨110,000元

    “振威”轻型铁甲舰572.5吨110,000元

    “济安”轻型铁甲舰1,258吨163,000元

    “永保”轻型铁甲舰1,353吨167,000元

    “海镜”运输舰1,358吨167,000元

    “琛航”运输舰1,391吨164,000元

    “大雅”运输舰1,391吨164,000元

    “元凯”轻型铁甲舰41,258吨162,000元

    “艺新”轻型铁甲舰245吨5,100元

    “登瀛洲”轻型铁甲舰1,258吨162,000元

    “泰安”轻型铁甲舰1,258吨162,000元

    “威远”铁胁木壳兵船1,258吨195,000元

    “超武”铁胁木壳兵船1,268吨200,000元

    “康济”练兵船1,310吨211,000元

    “澄庆”铁胁木壳兵船1,268吨200,000元

    “开济”铁胁双重快碰船2,153吨386,000元

    “横海”铁胁木壳兵船1,230吨200,000元

    “镜清”铁胁双重快碰船2,200吨363,000元

    寰泰”铁胁双重快碰船2,200吨366,000元

    “广甲”铁胁木壳兵船1,296吨220,000元

    “平远”钢甲钢壳兵船2,150吨524,000元

    “广乙”钢胁钢壳鱼雷快船1,110吨200,000元

    “广庚”钢胁木壳兵船1316吨60,000元

    “广丙”钢胁钢壳鱼雷快船1,030吨200,000元

    “福靖”钢胁钢壳鱼雷快船1,030吨200,000元

    “通济”钢胁钢壳练船900吨1,100,000元

    这些国产军舰可能暂时性能上还比不上进口货,但是造价便宜很多,也有一定的火力,极大的补充了战争中的损耗,增强了海军的军力。

    至与其他军火厂,最不得不提的是江南制造局,他包括三个子公司,江南制造局翻译馆,

    江南枪厂,江南制造局火炮厂。

    江南制造局最早由两江总督曾国藩和江苏巡抚李鸿章于同治四年创办,是近代早期中国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后被民军接受,林雨翔专门派遣丁日昌赴美国购买机器,准备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式机器制造厂,仿照西法生产炸炮、炸弹。随后林雨翔派丁日昌在上海寻购外国工厂机器,准备在此基础上,兴办一座大型的军火工厂。

    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初购地70余亩,分建锅炉厂、机器厂、木工厂、洋枪楼(附设于机器厂内)、铸钢铁厂、轮船厂、熟铁厂,另在陈家巷建火箭分厂,以后不断购地建房,添置机器。设制枪厂、汽锤厂,后改汽锤厂为炮厂。设炮弹厂,设水雷厂,设炼钢厂。此外,在龙华镇设有子药分局。建国后,又依靠德国技术进行改造,各项产量都是剧增,江南制造总局俨然超过之前的湖北枪炮局和安庆军械所,成为国内最大的军火制造商。

    江南制造局火炮厂的主要产品有:

    火炮生产。以生产钢、铁前膛小口径炮为主,品种有12磅子、16磅子、32磅子生铁炮,12磅子田鸡炮,12磅子、24磅子铜炮等。火炮生产向钢膛熟铁箍前膛饱和前膛重炮发展。钢膛熟铁箍前膛炮,系仿英国阿姆斯特朗式钢膛熟铁箍前膛炮制造,有40磅子、80磅子、100磅子、120磅子和180磅子等品种。

    仿造出800磅子阿姆斯持朗式全钢后膛炮4门,此为江南制造局生产的口径最大的全钢后膛炮。火炮生产又向具有较高发射速度的快炮发展,并从原来的架退式火炮发展到管退式火炮。是年,仿造出40磅子全钢船台炮,此为中国最早的管退式后膛炮。各种后膛大炮因生产周期太长和耗用工料太大而停造,江南制造局以造150毫米口径船台炮和75毫米口径陆炮为主。德国技术到达后,开始仿造成功德国克虏伯式14倍横闩75毫米口径移动式管退山炮,又仿造成功克虏伯式15倍螺闩、横闩式75毫米管退山炮,但其性能不及14倍75毫米山炮,故确定生产14倍75毫米山炮,年产约120门。

    江南枪厂

    李鸿章时代初以生产单响前膛枪和后膛枪为主。仿造成德国11毫米口径单响毛瑟前膛枪和美国13毫米林明敦单响边针后膛枪,其中林明敦单响边针后膛枪为中国生产的最早的后膛枪。

    林雨翔接管后仿造成毛瑟后膛枪。最大的惊喜在于他们的创新,期间,中国工程师综合马格南步枪和英国新利枪、毛瑟枪三种枪的优点,研制出8毫米5响快利连珠后膛枪(简称快利枪)。(装备民兵部队较多)专造快利枪。德国援助中国军火工业后,开始仿造德国1878年式7.9毫米口径毛瑟枪。期间,全部军火企业都改为大规模制造德制毛瑟步枪。江南制造局中法战争期间共生产各种枪支7.6414万支。

    生产各种枪弹,中法战争期间共生产9369万发枪弹,及各种炮弹,水雷、地雷,共生产40000多个;钢料,后又接受德国技术,生产特种钢,品种有炮管钢、枪管钢、枪炮机件钢、炮架器具钢等;共制造各种机器692台(座),其中车、刨、钻、锯等机床249台。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

    此外为培养技术力量和传播科技知识,江南制造局附设有广方言馆、翻译馆、工艺学堂。每期招生80名,四年华业,主要开设国文、英文、德文、算学等课程。美国人博兰雅、玛高温等传教士翻译西书,局中徐寿、徐建寅、华荡芳、华世芳等参加翻译和整理。翻译馆共译西书160种、l075卷,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科技等方面,其中科技书籍居多,内有部分介绍兵器和兵器制造的书,这些译书对帮助了解西方文化,特别是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工艺学堂后改为兵工学堂,每期招学生50名,学制四年,学习国文、英文、算学、绘图、化学、机器等课程。毕业的学生,有的留沪、宁两地学堂任教,有的担任制造局中的老师,在培养生产技术力量上起了一定作用。